IPCC成立以来对温度升高的评估与预估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也越发重要。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的第一工作组负责评估全球气候科学,于2013年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
本文将介绍该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
一、气候变化的观测结果和物理机制报告指出,全球气候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主要观测指标,如地球表面以及地球大气温度、海平面上升、冰雪融化、海洋酸化等,均显示了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趋势。
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能量收支的改变: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影响了地球的能量平衡。
二、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效应报告确定了人类活动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
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导致了地球大气中温室效应的增强,进而引起地球的全球变暖。
三、温度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证据报告明确了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温度变化趋势的证据。
数据显示,地球表面温度在20世纪末之后不断上升,并且这一变化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
此外,报告还观察到,全球海平面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持续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冰川融化和海洋的热胀冷缩引起的。
四、气候模型的预测和模拟报告介绍了利用气候模型进行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工作。
科学家们利用复杂的气候模拟器来模拟和预测全球气候系统的演变。
根据这些模型的结果,未来几十年内地球气候将继续变暖,海平面将持续上升,并伴随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
五、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热浪等)频发,增加了农业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水资源、粮食生产、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主要结论解读及建议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主要结论解读及建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已于2021年8月9日发布,报告中涵盖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和趋势分析。
此篇文章重点解读此报告中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一些处理气候变化的实际建议。
1. 关于全球温度变化第六次评估报告证明全球变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
报告还强调了在全球限制在1.5°C范围内的温度上升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从现在开始削减碳排放量和逐步转向低碳经济至关重要。
建议: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最好每天利用公共交通或选择走路或骑车代步。
我们还可以优先选择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或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并维护环境。
2. 关于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第六次评估报告强调气候变化将带来更频繁和更强的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极端降雨等。
这些气候事件将对农业、食品安全、水资源管理、能源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负面影响。
建议:我们可以在家庭和社区的层面上采取积极措施,如收集雨水以储备水资源、在建筑物上安装遮阳面板来降低室内温度、在家庭里使用低能耗电器等。
同时,政府和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制定更多政策和行动计划来减轻它的影响。
3. 关于海平面上升的趋势第六次评估报告证实,全球海平面将持续上升,而这是人类活动导致的。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岸线的消失和其他一系列问题,如污染和淹没城市。
建议: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发生海洋污染,并加强全球沿海区域的监测和消除措施。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规划、灾害管理和紧急应对的工作,以更好地防范海平面上升所引发的风险和危害。
结论综上所述,第六次评估报告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它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
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如限制排放温室气体、使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等。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建立真正的可持续的经济和生活方式,并为未来世代留下一片更加绿色和健康的星球。
ipcc6报告解读
ipcc6报告解读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于2021年8月9日发布,主要解读如下: 1.气候变化的证据越来越明显。
自1850年以来,全球温度升高了1.1℃,并且温度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已经在各个方面显现,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冰川消融等。
2.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
IPCC报告确认,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变化。
3.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无法逆转。
即使全球减排达到净零,仍将面临持续的气候变化和相关影响。
因此,各国应该采取力度更大、更紧迫的减排行动,以减缓气候变化和应对其影响。
4.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取决于采取的行动。
IPCC报告指出,如果未来减排行动不够力度,全球温度升高将超过1.5℃的目标,可能达到2℃或更高。
如果采取更强有力的减排行动,仍有可能实现1.5℃的目标。
5.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行动。
减排行动需要全球协作和共同努力,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各国应该加强适应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之,IPCC报告再次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需要全球协作和长期努力才能应对。
- 1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过去130年全球升温0.85℃
2013年09月2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最新气候变化报告。
科学家指出,人类活动极有可能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在95%以上,而过去的130年全球升温0.85℃。
近30年可能“史上最热”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暖化是毋庸置疑的,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年甚至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1880年到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2003年到2012年平均温度比1850年到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了0.78℃。
科学家认为,1983年到2012年的这30年比之前几十年都要热,每十年的地表温度均高于1850年以来的任何时期,因此,虽然没有更早期的历史详细记录,过去30年极有可能是近800年到1400年间最热的30年。
110年海面上升0.19米自1950年以来,地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高于过去两千年。
1901年到20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9厘米,而过去10年间,冰川融化的速度也比上世纪90年代加快了数倍。
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这些看似与普通人没有关系,但它带来的是极端天气的增加。
据报告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就已开始增多,包括强降雨、热浪、洪水、干旱等,正不断给人类带来灾害。
据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未来强降雨的强度和密度都将会上涨,而部分地区也会经历更加严重和频繁的旱灾,4级到5级的热带风暴的频率也会增加。
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新预测
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新预测——IPCC 第三次气候评价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概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前两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最近5年气候变化研究新成果,进行了IPCC 第三次全球气候的评价工作。
下面是有关21世纪气候变化预测的一些结果。
全球平均温度和海平面预计会升高温度(1)全球平均表面温度预计在1990-2100 年间升高1.4~5.8℃℃ ;(2)温度升高预计要比第二次评价报告中的预测结果大;(3)根据古气候数据,预测的增暖率要比20 世纪观测到的结果大得多;(4)对于几十年的时间尺度,当前观测到的增暖率可以用来约束给定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的预测结果。
利用这一方法,根据排放方案,未来几十年人为产生的增暖率为每十年增加0.1~0.2℃;(5)根据最近的全球模式模拟结果,几乎所有陆区都比全球平均增暖更快,特别是北半球高纬度区的冷季;(6)地表温度的近期变化趋势变得更像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热带太平洋东部比西部暖和,并因此导致降雨东移。
降雨对于大多数的SRES 方案,全球模式模拟的结果表明,21 世纪全球平均水汽浓度和降雨预计要增加。
21 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和南极地区的冬季降雨增加,至于低纬度的陆区,既有区域范围的增加,亦有区域范围的减少。
极端事件与20 世纪后半叶观测到的事实相比,21 世纪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增加和扩大的趋势。
厄尔尼诺(1) 最近的预测显示,未来100 年厄尔尼诺强度增加较小或很少变化;(2) 虽然厄尔尼诺变化较小或无变化,但全球增暖可能导致很多地区严重干旱和大暴雨事件的发生,以及伴随厄尔尼诺发生干旱和洪涝的危险程度增加。
季风与温室气体有关的增暖可能会引起亚洲季风降雨的变化,季风期和强度的变化取决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方案。
温盐环流多数模式结果显示了海洋温盐环流的减弱,而这将导致北半球热量向高纬度传输的减慢。
雪冰(1)北半球雪盖和海冰面积预计进一步减少;(2)冰川和冰盖预计继续退缩;(3)南极冰盖可能会由于大的降水而得到补充,格陵兰冰盖却因径流增加超过降雨的增加而亏损。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主要结论解读及建议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主要结论解读及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国际政治和社会舆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涨。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开展了第六次评估报告,并于2021年8月9日发布了第一工作组报告。
本文将对该报告的主要结论进行解读,并提出建议。
1.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报告指出,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1.1摄氏度,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建议:各国政府应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推动减排和适应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 温室气体排放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是直接驱动因素。
报告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土地利用变化等。
建议:各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如,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施能源效率措施,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和建筑节能等。
3. 气候变化的影响将长期持续,但仍有机会控制。
报告指出,即使采取有效措施,全球气温仍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上升,极端气候事件仍将增加。
但如果采取更加积极的减排措施,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可以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
建议:各国政府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减排措施,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减排进程。
同时,加强适应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科技创新和社会转型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
报告指出,技术创新和社会转型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
各国政府应加强投资,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的气候意识和环保意识。
建议:各国政府应加强科技创新和社会转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文版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文版
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IPCC是最为权威的组织之一,其每一
次评估报告都将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
第五次评估报告是在2013
年发表的,总结了当时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情况和趋势,并提出
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
报告首先介绍了过去14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
在这一期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尤其是在1950年以来,上升速度更
加明显。
报告还指出,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这种气候变化的主要
原因。
报告中提到了多种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其中包括化石燃
料的使用、陆地利用变化和热化学反应等。
报告还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海洋水温上
升以及气候系统不稳定等问题。
这些变化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
稳定,可能导致环境灾难和社会经济损失。
报告中强调了防止和
减缓气候变化对于现今和未来整个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转向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效率等。
这些策略需要全球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并需要在全球层面上协调推进和监督。
总之,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文版为我们展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情况和应对之路。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缓和防止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加剧。
IPCC第4次评估报告
字体 :时代新罗马字体 9.5/11.5。排版系统 :Adobe公司PageMaker软件6.5版
排版和插图设计支持:TERI出版社 本出版物在瑞典印刷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共同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 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奖® 和诺贝尔奖® 奖章的设计均为诺贝尔基金会的注册商标
前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是由世界 气象组织( WMO )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于 1988年联合建立的,其主要职责是评估有关气候变 化问题的科学信息以及评价气候变化的环境和社会 经济后果;并制定现实的应对策略。自那时起, IPCC的多卷评估报告已在协助各国政府采取并执行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特别是 满足了1992年建立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缔约方大会(COP)及其1997年的《京都 议定书》对权威性咨询的需求。 自成立起,IPCC撰写了一系列评估报告(1990 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的本次报告)、特别 报告、技术文件、方法报告,这些报告已经成为标 准参考著作而被决策者、科学家、其他专家和学生 广泛引用。最近的出版物包括2005年出版的《二氧 化碳捕获和封存》特别报告和《保护臭氧层和全球 气候系统》特别报告,以及2006年重新编辑的《国 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一个关于《气候变化与 水》的技术文件正在编写之中。 2007年11月17日,在西班牙瓦伦西亚会议上通 过了本《综合报告》(SYR),这标志着完成了全年 不同阶段在“气候变化2007”总标题下分四卷发表的 《第四次评估报告》(AR4)。《综合报告》概括了 三个工作组报告的主要发现并综合了对决策者关切 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具体论述:本报告证实了目前正 在出现主要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报告列举 了已经发生的和预计未来发生的全球变暖的影响, 并阐述了社会的适应潜力,旨在降低社会的脆弱 性。最后,本报告提出了旨在限制未来气候系统变 化幅度的成本、政策和技术分析。 《第四次评估报告》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就, 有 500 多位主要作者和 2000 多位评审专家参与了该 项工作,该报告以广大科学界的工作为基础并提交 给 100 多个参与国的代表进行仔细审核。该报告是 众多不同相关学科专家热情工作、持之以恒、齐心 协力的结晶。我们谨向上述所有人员、 IPCC 主席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应对气候变化的变革之路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而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作为国际社会关于气候变化的权威机构,在不断发布的评估报告中,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和深入探讨给出了重要的启示,并为人们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本文将围绕着,探讨其关键内容以及对于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启示。
,首次于2014年发布,涵盖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方位研究。
报告指出,全球变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这种变暖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
报告提出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地球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海平面上升和冰川消融等问题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在评估报告中,科学家们还提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潜在影响。
面对如此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IPCC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和科技路径。
报告指出,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到2摄氏度以内是克服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球各国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减排措施,减少人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降低碳排放量。
此外,科技创新也被视为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IPCC的报告中提到了增加能源效率和发展低碳技术等方面的建议。
此外,IPCC的报告也强调了国际社会的合作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需要形成合力,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应对。
报告呼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机制,制定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气候政策和法规。
此外,IPCC还建议通过教育和公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激发人们的积极行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全球变暖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环境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企业和公众都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ipcc 1996指南
ipcc 1996指南
IPCC 1996指南是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联合成
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1996年发布的一份重要
报告。
该报告的全称是《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1995》,
是IPCC成立后的第二份全面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社
会和经济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IPCC 1996指南主要包括了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气候变化
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报告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天
气事件增多等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气候变化对生
态系统、农业、水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此外,IPCC 1996指南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与协调等方
面的建议,为全球各国制定气候变化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IPCC 1996指南是一份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全面评
估和分析的重要报告,对于加强全球气候变化认识、推动国际合作、制定气候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IPCC成立以来对温度升高的评估与预估
IPCC成立以来对温度升高的评估与预估
赵宗慈;王绍武;罗勇
【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年(卷),期】2007(3)3
【摘要】自1990年开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经陆续出版了4次评估报告和1次补充报告。
本文回顾了近20a对全球及中国温度升高值的评估及预估的变化。
全球平均温度的资料来源于IPCC第一工作组4次评估报告,中国的资料则主要来自与IPCC 4次报告大致对应时期的有关研究。
【总页数】2页(P183-184)
【作者】赵宗慈;王绍武;罗勇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IPCC AR4多模式对海河流域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及预估 [J], 方玉;姜彤;翟建青;苏布达;谈丰;李修仓
2.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全球和区域气候预估图集评述 [J], 周天军;邹立维
3.基于 IPCC-CMIP5预估21世纪中国近海海表温度变化 [J], 谭红建;蔡榕硕;颜秀花
4.基于IPCC-CMIP5预估21世纪中国近海海表温度变化 [J], 谭红建;蔡榕硕;颜秀花;
5.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中的气候约束预估方法 [J], 周佰铨;翟盘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IPCC发布的第六份气候报告
解读IPCC发布的第六份气候报告IPCC全称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它是联合国下属机构,也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最权威的组织。
虽然是最权威,但它的权威并不体现在直接参与科研上,而是体现在每五年发布一次的气候报告上。
IPCC发布的气候报告自从1990年第一份报告发布,到今天已经持续了30年。
IPCC的每一份报告都是联合国制定气候政策的最重要的参考。
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和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有很多条目,都是大量参考这份报告的。
这份报告之所以重要,不光因为里面综合了最近五年所有重要的气候研究结论,更是因为报告中还对政策制定的方向和力度有指导意义。
这部分超越了科学范畴,和各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尤其是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被遏制,所以很多国家都比较关注第六次IPCC报告的内容。
可惜的是,第六次报告一共由三个小组撰写,在2021年8月9日时只有第一个小组发布了“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这部分,另外两部分关于“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和综述性的内容还没有发布,这两部分要等到2022年3月和10月份才会公布全球气温上升能被遏制住吗?报告首先提到了全球气温上升。
它预设了几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看看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会比1850年代提升多少度。
当前,地球平均气温相比1850-1900年这五十年间,升高了1.1℃。
上一次有如此高幅度的温升,还要追溯到12.5万年前。
而《巴黎气候协定》中希望,到2100年时全球总的温升幅度不超过1.5℃,最差也不要超过2℃。
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呢?这个问题其实在IPCC第五次报告中就分析过,而这次的第六次报告通过三种不同的假设,把各种情形下温升的具体幅度精确化了。
第一种假设是,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1850年时代的2倍的话,到210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多少。
1850年代的二氧化碳浓度是280ppm(百万分之一),现在是400左右,1850年代的2倍就是560ppm。
IPCC全球增温1.5℃特别报告(中英文下载)
IPCC全球增温1.5℃特别报告(中英文下载)
2018年10月8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特别报告,详细阐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巨大影响,以及全力以赴应对全球变暖的收益。
该报告首次全面评估了全球平均温度相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1.5摄氏度带来的影响。
报告指出,相对于2摄氏度温升,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将极大地降低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风险,例如洪水,干旱,生物多样性损失和海平面升高等。
IPCC特别报告8大要点
1.实现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目标,需要进行重大和迅速的变革
2.实现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目标,需要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低碳转型
3.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具有多重含义——也会产生不同结果
4.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并无法保证所有人安全
5.升温1.5摄氏度带来的风险远低于升温2摄氏度带来的风险
6.到本世纪中叶左右,必须实现净零排放
7.所有1.5摄氏度减排路径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除碳
8.国家、城市、私营部门和个人等所有各方都必须立刻加强行动。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
从全球大气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的上升、广泛分布的积雪和冰川的消融、全球海平面的上升看,气候变暖是确定的事实。
1850年以来,仪器记录的12个最暖的年份有11个出现在1995-2006年间;全球温度上升现象普遍,北半球的高纬度升温较高。
上升的海平面与全球变暖是一致的。
1961年以来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1.8mm/yr(1.3-2.3mm/yr);1993年以来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3.1mm/yr(2.4-3.8mm/yr);海水热膨胀、冰川、冰帽及极地冰盖的融化1978年以来,卫星数据显示北极海冰每10年缩小2.7%,最大的缩小出现在夏季,平均每10年缩小7.4%;南北半球山地冰川和永久积雪总体上都在减少。
1900-2005,南北美洲东部、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中部降水显著增加,而非洲中北部半干旱地区(Sahel)、地中海地区、南部非洲,南亚的部分地区降水减少。
从全球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干旱影响的范围在增加。
20世纪后50年北半球平均温度在过去500年里是任一50年平均温度的最高值,可能是至少过去1300年里最高的。
从所有大陆和大部分海洋来的观测证据表明,许多自然系统受到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上升的影响。
影响:雪、冰、冻土的变化,增加了冰川湖的数量和面积,增加了山地和其他冻土区土层的不稳定性,导致极地生态系统的某些变化。
由于径流的增加和提前了的春季峰值流量,温暖的河流和湖泊的热结构和水质,许多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受到影响。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春季提前开始了,动植物的分布范围向高处和极地迁移都与近期的变暖有关。
在一些海洋和淡水系统中,海藻、浮游生物和鱼类的丰度及其分布范围的变化都与水体温度上升,以及海冰覆盖面积、盐度、氧含量及环流的改变有关。
中等信度影响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农业和林业管理,如提早了的春耕春种,森林自然火灾和虫害的分布格局变化。
影响人类健康的某些方面,如欧洲的与心脏有关的死亡率,一些地区传染性病菌的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花粉过敏。
IPCC报告:德国气温升高超过了1.5°C
IPCC报告:德国气温升高超过了1.5°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目前正在编制最新的气候状况报告。
该报告警告,如果不控制气候变化,将会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这种变化将在德国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明显。
周一以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 195 个成员国就在就新评估报告的第一卷进行协商,该报告将于8月9日发布。
与往常一样,IPCC 为该报告评估了数千项研究并总结了主要发现。
鉴于冠状病毒大流行,协商会议以数字形式举行。
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结果目前仍然保密。
然而,法新社原因报道了一份草案。
科学家在草案中警告,如果气候变化得不到控制,将会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水和食物短缺以及全球变暖后果造成的疾病在未来几十年将越来越快地蔓延。
各国政府代表将在8月6日之前对过去三年拟定的科学提案进行评估,并准备只针对气候报告中的事实做出最终版本的“政治决策者摘要”。
地球已升温1.1°C,德国升了1.6°C六年前,世界各国在《巴黎协定》中达成一致,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远低于2°C的范围内,如果可能,最好限制在1.5°C以内。
与前工业时代相比,地球已经升温了1.1 °C。
现在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IPCC报告的合著者、来自Jülich研究中心的Astrid Kiendler-Scharr对德新社表示:德国的气温自1881年以来已经上升了约1.6°C。
德国其他关键数据:日照时间自1981年以来增加了17%,自1951年以来炎热天数增加了196%,自1951年以来大雨天数增加了5%,自1843 年以来库克斯港的海平面上升了42厘米。
在全球范围内,过去六年(2015 年至2020年)是有测量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法新社援引的报告草案显示,全球升温2°C将对人类和自然造成严重的全球后果。
如果没有额外的对策,地球目前正朝着3°C左右的变暖方向发展。
关于IPCC 第5次评估的报告
(4)RCP2.6情景.这是把全球平均温度 上升限制在2℃之内的情景.无论从温室气 体排放,还是从辐射强迫看,这都是最低端 的情景.在21世纪后半叶能源应用为负排 放,应用的是全球环境评估综合模式(IM AGE),采用中等排放基准,假定所有国 家均参加.2010—2100年累计温室气体排 放比基准年减少70%.为此,要彻底改变能 源结构及CO2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 提倡应用生物质能、恢复森林. 其中,前3个情景大体同2000年方案 (SRES)中的SRES A2、A1B 和B1相对应。
1.1.5温室气体
大气中CO2、CH4、N2O 浓度已经上升到过去 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CO2浓度已经比工业 革命前水平上升了40%,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燃 烧排放,其次是由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净排放.海洋 吸收了30%的人为CO2排放量,从而导致海洋 酸化.
2011年,大气中CO2浓度达到391 ppm,比工业化前的 1750年高了40%。化石燃料使用以及水泥行业总共排放了 3650亿吨碳,同时森林减少以及其它土地用途改变排放了 1800亿吨碳。仅2011年,化石燃料燃烧就排放了95亿吨碳。 除了存留在大气中的2400亿吨碳外,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了 1500亿吨碳,海洋吸收了1550亿吨碳。工业化时代以来, 海水的pH已经下降了0.1,即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升高了26%。 注:1吨碳折合3.67吨CO2。
红色——夏威夷莫纳罗亚山(19°32′N, 155°34′W) 黑色——南极(89°59′S, 24°48′W)
浅蓝、浅绿——太平洋(22°45′N, 158°00′W) 深蓝、深绿——大西洋(29°10′N, 15°30′W) 蓝、绿——大西洋(31°40′N, 64°10′W)
• 另外两种主要温室气体,甲烷(CH4)和一 氧化二氮(N2O)浓度分别达到1803 ppb和 324 ppb,分别比工业化前高了150%和20%。 目前这三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达到八十万年 以来的最高值。上世纪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速率达到过去2.2万年来的最大值。
IPCC最新报告_全球温升预计在2021年至2040年内达到1.5℃
IPCC最新报告_全球温升预计在2021年至2040年内达到1.5℃IPCC最新报告: 全球温升预计在2021年至2040年内达到1.5℃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问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研究也愈发重要。
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温升的最新报告,预计在2021年至2040年内,全球温度将升高1.5℃。
这一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1.5℃的温度上升将导致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温度上升已经达到了0.8℃,并且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温度上升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预计到2030年,温度将上升至1.5℃,到2040年可能达到2℃以上。
而这种可预见的温度上升对地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将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
温度的上升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这些变化将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其次,气候变化还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首先是粮食安全问题。
温度上升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气候条件,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导致粮食供应紧张。
此外,干旱、洪涝和极端高温事件的增加,将对人类居住环境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
然后,气候变化还将对经济发展带来阻碍。
气候灾害的增加将给各行各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例如农业、渔业、旅游业等。
此外,温度上升还将导致海洋的酸化,对渔业造成直接的影响,这将影响到一大部分人们的生计。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变得更加迫切。
报告指出,要达到1.5℃的温度上升目标,全球各国必须加强减排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同时,全球各国还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架构下主导的一项重要调查研究,于2013年发布。
该报告凝聚了来自全球数千名科学家的努力,通过对气候变化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估,为各国政府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报告强调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情况,指出自工业化以来,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85摄氏度。
报告还明确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报告还对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
其中,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高等成为各国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此外,报告还指出气候变化对食物供应和水资源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经济稳定性和公共健康的潜在影响。
报告对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措施也进行了讨论,并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同时,报告也警告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增加的风险,以及不采取行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报告的发布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纷纷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加强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例如,部分国家制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加大投资研发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技术。
然而,尽管报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行动建议,但会议的结果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一致。
一些国家的行动力度和减排承诺仍然不足,难以满足全球范围内减缓气候变化的需求。
因此,全球各国继续加强合作,加大减排力度,降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仍然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供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科学依据和行动建议,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指导。
然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仍然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各国应加强减排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宗慈 ,王绍武 ,罗 勇
( 国 气 象局 气候 研 究开 放 实验 室 ,北 京 1 08 ) 中 01 0
自19 年 开始 , 90 政府 间气 候变 化专 门委 员会 ( C ) I C P 已经 陆续 出版 了 4 次评 估报 告和 1 补充 报告 。 文 回顾 次 本 了近 2 对全球 及 中国温 度升高 值的评 估及 预估 的变化 。 0 a
3 1 2 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可能升高幅 度
表 3 出综 合 4 IC 给 次 P C评估 报告 和 1 补充 报告作 次 出的人 类活 动造 成 气温升 高 的预估 结果 。 约 13 大 1 个气候 模 式 方案考 虑人 类排 放各 种情 景 , 如二氧 化碳 加倍 , 年 每 增 加 1 , S2 % I9 方案 , 室 气体 增加 , 室气 体和 硫酸盐 温 温 气溶胶 增加 ,S E A 、A 、B1 2 R S 1 2 、B 、A1 B等 ,其结 果
一
致表 明全球 平均 温度将 继续 升 高 ,到 2 世纪后 期 全球 1
增温 的最 佳值 为 1 ~4 ℃ ,范 围为 0 ~6  ̄ . . 8 O . .C。不过 由 3 4 于使 用的 气候 模式 分辨 率 、 包含的 圉层 以及物 理过程 参 所 数 化方案 各异 , 所采 用 的排放 情景 亦 不同 , 因此 预估 的全 球 温 度升 高程 度差 异很 大 , 总体 而言 , 排放 越 多 , 升温 程
其 幅度大 致 为 03 ~09  ̄ 10a .0 .2C/0 。从表 1 可知 ,随着时 还
中国有 些学者 进一 步分 析 了温 度升 高 的可能原 因 , 表 2 出两组 有关 研究 结果 , 中一组 用大 约 4 个 气候模 式 给 其 0 方案 只考 虑人 类排 放 强迫 ,模拟 的 2 世纪 中 国气温 变化 0 趋 势分 别是 0 1 10 和 09  ̄/0 , 另一 组 用 1 个 . ℃/0 7 a .0 5 C a 9 全球 气候 系统模 式考 虑 自然和 人类共 同强迫 , 拟结 果分 模 别是 07  ̄/0 和 08  ̄/0 。这些 模式 计算 的结 果与 . C 10 0 a .5 5 C a 观 测事 实大致 相 当 , 由此表 明 , 人类 排放 增加 可能是 造成 近 5 尤其 是近 2 明显 变暖 的原 因 。 0 a 0 a
维普资讯
第 3卷 第 3 期
2 7年 3月 0 0
气 候 变 化 研 究 进 展
A D VAN CES N C LI ATE C HA N G E R ESEA RC H I M
V01 3 . .N O. 3 M a , 2007 y
文章编号 :17 —7 9(0 7 0 — 130 6 31 1 2 0 ) 30 8 —2
ICC 成 立 以来 对温 度 升高 的评 估 与预 估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ses ns n rjcin f e eau e ssme t a dP oet s mp rtr o oT
Rii gS n et eEsa ls m e to sn i c h t b ih n f PCC I
全球平均温度的资料来源于 IC P C第一工作组 4 次评估报 告, 中国的资料则主要来 自与IC 次报告大致对应时期 P C4
的有关 研究 。
毋庸置疑的, 其倾向为01 ~ .  ̄/0 , 组百年资料 . 07 C 10 4 9 2 a 的相关系数在07 ~0 0 . 6 . 之间。 9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 , 5 近 0
a中 国的变 暖更 加 明显 ,大约 为 06 ~09  ̄ 5 。 .4 .2C/0 a
1 2 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幅度 0
表 1 IC 为 P C第一工作组 4 次评估报告分别给出的百
年全球 温 度变化 趋势 。 由于观 测资料 来源 不 同以及计 算方 法 不尽相 同 , 因此 表 中同时 给 出温度 变化 的大 致范 围。 注 意 到 ,近百 余年全 球温 度升 高是 不容争 辩的事 实 ,4 报 次 告 显示 ,升高 的趋 势平均 从 0 5 10 到 0 4 / 0 , .  ̄/ 4 0 a .  ̄ 1 7C 0a
注 :除 第一次 报 告的 基准时 段 为 15 18 9 卜 9 0年外 ,其他 3次报告 均 为
1 6 1 9 9 1 9 0年
度越 大 。
收 稿 日期 :2 0 — 4 6 修 订 日期 : 0 7 4 0 0 7 0 —1; 2 0 0 2 作 者 简 介 :赵 宗慈 (90 ,女 ,研 究 员 ,主要从 事 气候变 化研 究 14 -)
维普资讯
2 2 世纪中国平均温度升高幅度 0
表 2 出 了相 应于 IC 给 P C报 告时 段 的 4 涉及 到 中国 组 近 百年 观 测气 温变 化 的数据 , 计算 近 10 ;近 5 N 个 0 f a[ 0 1 a 时 段 。 组研 究结 果一致 表 明 ,中国近百 年 的变 暖趋势 是 4
间的变化 和资 料的 延伸 , 度升高程 度加剧 , 明近 2 余 温 表 0 年 的全球 变 暖是极 为 明显的 ,这是 值得重 视的观 测事 实 。
表 1IC P C报告提供 的观测的全球近百年气温变化趋势
T b e 1 r n so b e v d go a a mp r tr h n e a l T e d f s r e l b l o me n t e e au ec a g f r h s 0 e r a e n I CC p rs o el t1 0 y a s s d 0 t a b P r o t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