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篓子里的青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案例及反思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案例及反思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案例【设计理念】《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带着好奇的心理学生走进了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与文中的小黄鸡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产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想法。

在教学设计上我参考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采用适宜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激趣努力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渗透合作、探究的意识力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构建和谐的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1、复习文中的生字词语学会写本课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趣味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课前预习】“我读我体会”学习卡姓名班级课题《》学习目标: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探究我能独立完成学习卡第二关的练习。

第二关:练习一:我知道小青虫去哪儿了——()→ 小青虫→ ()→()拓展练习:我还知道()也和蝴蝶一样是“不能藏”的昆虫。

【片段一】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从一、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一条条小青虫),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满身小孔)。

2、复习生字词语。

师:大白菜多可怜呀!咱们快去帮它捉虫吧!只要读准了这些虫子背上的词语,就能帮大白菜消灭一只虫子。

(学生摘掉白菜上的虫子形词卡上,带领全班读词卡。

)『小结:创设“给大白菜捉虫”的情境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纷纷举手想上台捉虫,在游戏中对生字词语也进行了有效复习和巩固。

』【片段二】过渡:同学们真能干,捉虫子又快又准。

可是还有好些条虫子呢?咦,你们瞧,那是谁?(生:母鸡和小鸡)它们来做什么呢?它们和小青虫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填写好手中的“我读我体会”学习关卡。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10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探究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通过读课文初步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教师出示蝴蝶和小青虫的图片。

)2.这两种小动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读完课文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0篓子里的青虫)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课件出示3:提出初读要求)(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课件出示4、5)(用动画效果展示生字读音)cài chǎn xiēyǎo kǒnɡpīɡāi dāi白菜产卵一些咬穿小孔一批应该呆住(1)指名读第一行词语,领读,正音。

“产”是前鼻音,“孔”是后鼻音。

“产”是翘舌音,“菜”是平舌音。

lǒu húdiéluǎn jiàn zī篓子蝴蝶产卵渐渐滋味dǎi duàn dùn pènɡdǎo ké逮住一段一顿碰倒空壳(2)再读二、三行词语,领读,正音。

“滋”是平舌音,也是整体认读音节,“卵、渐、段、顿”是前鼻音,“碰”是后鼻音,“卵、段”还是三拼音节。

其中“壳”是多音字。

还读“qiào”,组词为“地壳”。

(3)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 鄂教版-word文档资料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 鄂教版-word文档资料

《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写“咬”和“呆”两个字。

2、学习课文三至八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及课文内容,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识记生字字形,观察并写好生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复习巩固生字词,写好“咬”和“呆”两个字。

学习课文三至八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CAI课件词语卡小黄鸡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趣味识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引入新知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1、复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板书“卵”字)师:后来这些卵变成了——(板书“青虫”)师: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2、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瞧,大白菜上的青虫真多呀,快来帮大白菜捉捉虫子吧!(CAI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认读)二、品读课文,感悟体验1、学习第三自然段(1)CAI出示插图2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图师:瞧,谁来了?它们来干什么?师:再仔细看看图,观察一下它们的表情。

你们知道鸡妈妈一家为什么这么高兴?快去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说原因)(2) CAI出示此段的第二句话并指导朗读,通过“大大小小”、“太多了”、“不停地”体会青虫多,读出鸡妈妈一家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2、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有只小黄鸡可喜欢吃这些小青虫了,它吃了还想吃,这就是——(出示词语卡)“越吃越有滋味”。

师:你们有没有吃东西觉得越吃越有滋味的时候呀?指名说并带着体会读词(2)有只小黄鸡越吃越有滋味,它的小脑瓜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师出示头饰)谁想来当这只可爱的小黄鸡?要想当这只小黄鸡,我们首先得了解它在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篓里的青虫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篓里的青虫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篓里的青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故事《篓里的青虫》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主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故事来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物保护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故事中的描述来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篓里的青虫》课文。

2.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呈现故事内容、问题和扩展介绍。

3.准备学生个人练习册,用于阅读理解练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故事《篓里的青虫》:“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
要讲一个和小虫子有关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2. 预习(10分钟)
•让学生观察课文篓里的青虫图片,引导他们猜测故事内容。

•提问:。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这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的科学童话故事。

青虫青篓中藏,怎变蝴蝶长翅膀?学习《篓子里的青虫》,你会和故事中的小黄鸡一样惊呆了。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有三幅插图,内容趣味十足,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课文非常巧妙地揭示出蝴蝶的演变过程,其中蕴藏着大自然的奥妙,能引发学生在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乐趣。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_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兴趣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生:读通课文,查找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引文,导入新课(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同学们,见过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联系没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_课《篓子里的青虫》,那里会告诉我们蝴蝶和青虫的关系呢!生答:蝴蝶、青虫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吧!边读边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了哪些生字呢?给大家说一说。

3.小组合作识字。

4.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找朋友“等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5.真不错。

生字朋友的名字都记下了,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号,看看青虫和蝴蝶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你知道了什么呢?(初步明白青虫和蝴蝶的联系)自读自画。

指名说。

齐读所画的生字新词。

小组合作识字。

开火车读,用生字卡找朋友。

生自读课文。

指名说,可相互补充。

三、自主合作,练写生字课文大家读得真好,现在咱们来换一种学习方式,来写一写我们刚才认识的生字朋友吧。

1.出示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吗?2.你觉得哪个字难写,让我们一起合作完成。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3)学会与人分享,关爱身边的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采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课文原文及相关拓展材料。

3. 学习小组的划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展示篓子里的青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篓子里的青虫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教师辅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3.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青虫为什么会被放进篓子里?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篓子里的青虫。

(3)和家长分享课文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学会与人分享,关爱身边的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和课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交流环节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对分享和关爱身边人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篓子里的青虫 听课感想

篓子里的青虫 听课感想

评沈桂云老师执教的《篓子里的青虫》郑丹上周五,我们组沈桂云老师执教了《篓子里的青虫》这一课。

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种的奇妙现象,引人入胜。

《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

文章通过小黄鸡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蝴蝶生长变化的过程。

整堂课下来,沈桂云老师的教学态度极佳,说话的语调总是很和蔼、亲切,脸上总带着柔柔的微笑,偶尔也能来点小幽默,语言中也充满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尤其在评价语设计上渗透着教学内容的提示,例如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吃什么东西的时候,也有越吃越想吃,越吃越有滋味呢?沈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是:“你真是一只贪吃的小黄鸡呀。

”接着又发问,如果吃完了还想吃,这时你该怎么办?沈老师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评价,:“你真是一只聪明的小黄鸡。

”在第4自然段指导读好心理活动的句子,和“逮”、“好多好多”、“放”这些词,读出小鸡天真可爱顽皮的语气,沈老师又根据学生读句子,评价学生:“你可真是一只可爱的小黄鸡。

”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完成时,评价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鸡时,本来难以回答的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学生们完整的答出沈老师想要的答案:“这是一只聪明的小黄鸡,这是一只贪吃的小黄鸡,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黄鸡。

”根据学生的回答,沈老师在黑板上顺利的板书出贪吃,聪明,可爱三个词语。

沈老师在试教多次中,从平淡的评价语过渡到有效的评价语的成长也让我这位教学初出茅庐者学到了不少,在沈老师试教过程中,通过沈老师的进步,我在自己班上的教学中,也这样在评价中渗透教学内容,效果极佳。

另外我更想提一点自己的收获。

在第三自然段教学中,出示句子: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的吃。

你从这一句话里体会到了什么?(虫多)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虫子多的?我们二年级组在周二下午组内研讨时,提出讨论,学生怎么回答是最正确的,首先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另外,陈莉组长提出,应先读句子,再提出词语体会,然后再读句子,我们组围绕着这个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到底先读不读句子,是不是直接体会词语就读句子呢?经过反复的试教,确定了读句子,体会词语,再读句子,这样回答问题更能展现出学生规范的学习方式。

《篓子里的青虫》说课稿

《篓子里的青虫》说课稿

《篓子里的青虫》说课稿1、说教材《篓子里的青虫》是鄂教版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中一些奇妙的现象,引人入胜。

这篇课文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

文章通过小黄鸡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蝴蝶生长变化的过程。

通过本篇课文及本单元的学习,旨在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中一些奇妙的现象的兴趣。

2、说教学目标根据本篇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写“咬”和“呆”两个字。

2、学习课文三至八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及课文内容,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识记生字字形,观察并写好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难点: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生字词,写好“咬”和“呆”两个字。

学习课文三至八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说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偏重科学知识,不过是以童话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对内容的理解并不是太难,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青虫与蝴蝶的关系理解得更清晰、深刻。

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 鄂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动物特点和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动物特点和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练习运用。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3)讲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动物特点和习性,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3.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关爱大自然。

(2)学生展示自己的保护动物计划,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动物。

2. 拓展作业:调查周围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思考如何保护它们。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生字词。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鄂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学生学会关爱动物,培养善良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学生通过课文理解青虫的成长过程。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篓子里的青虫》文本。

青虫图片。

生字词卡片。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

电脑。

音响设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青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青虫吗?青虫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研究和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4 朗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复习生字词。

5.2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目标6.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青虫的成长过程。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6.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学生学会关爱动物,培养善良的品质。

第七章: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青虫的成长过程。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7.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结构,感受故事情感。

2.掌握生字词:“篓子”、“咬”、“揉”、“食粮”、“害怕”,提高阅读技能。

3.发散思维,运用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将故事中的观察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积极参与保护动物的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故事情感,运用想象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将故事中的观察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热身通过唱歌、朗诵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如可选唱《小青蛙过河》等。

2.导入老师出示一幅画,画上有篓子和一些小昆虫,请学生发言描述画面,引入课文。

3.讲解相关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理解篓子里的青虫是怎样赖在粮食碗里的,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4.口朗读分段朗读,重点讲解语调、语气,让学生理解故事情感。

5.发散思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篓子里的青虫,会怎样面对它的生活呢?会不会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等。

6.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沿途游览,用篮子捕抓小昆虫,并观察它们的行为习惯,感受生物多样性有多么美好,同时也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7.作业用三五句话描述自己所见的小昆虫,或者画出篓子里的青虫并写一小段文字配合。

四、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

五、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去实现教育目标。

篓子里的青虫

篓子里的青虫

我会学我会做洪山区石牌岭小学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10 篓子里的小青虫课时:第二课时执笔人:班级:组名:小主人:说课:《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青虫青虫篓中藏,怎变蝴蝶长翅膀?带着好奇的心理,学生走进课文《篓子里的青虫》,在老师的引导下与文本中的小黄鸡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产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想法。

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还创设了一些情景,引导学生渐渐进入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换位思考,换位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1.我创设情景说:“你就是小黄鸡,快告诉大家,你在想什么?2.我又说:“你就是小黄鸡,你背着装满小青虫的篓子回家了,过了一段时间你肚子饿了,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仿佛自己真的就是那只小黄鸡,一下子就被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来了。

在这篇课文中评价语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我评道:“太多了,听你这么一读,我好像看见了每一棵大白菜上都爬满了小青虫,多得数不清。

”“不停地吃,他们的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了是吧!”老师故意将读得好的词语又重复读了一遍,这样,学生的语感一下就出来了。

2.我就故意点读书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当他读得不好时,她就评道:你的肚子还不是很饿。

当学生有一点语气时,她说道:听出来了,你有一点点想吃。

当学生读得非常好的时候,她就说:“你的肚子最饿,最想美美的吃一顿。

”学生的语感就是在老师评价语的引导下,逐步训练出来的。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反思本文是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青虫青虫篓中藏,怎变蝴蝶长翅膀?带着好奇的心理,学生走进课文《篓子里的青虫》,在老师的引导下与文本中的小黄鸡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产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想法。

虽然这篇课文学生很感兴趣,故事情节简单,但在教学上却是有一定难度的,蝴蝶学生都见过,可是蝴蝶的生长过程学生却是很少知道,怎样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成为本次教学的难点。

篓子里的青虫第一课时设计及反思

篓子里的青虫第一课时设计及反思

10、篓子里的青虫教学目标:1、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生字卡片、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带领大家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妈妈”。

(出示PPT)谁会?(学生根据图片对应帮忙找到妈妈)你们真聪明!小伙伴们非常感谢大家,它们很高兴。

2、咦,老师有一个问题(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小青虫的妈妈怎么是蝴蝶呢?小青虫又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秘密就在课文里。

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

请看老师写课题:《篓子里的青虫》(边写边注音,边注意书写)3、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相机评价。

)他读的真好听了!这6个字里的3个轻声都读出来了。

你们能像他一样读吗?大家一起读“篓子里的青虫”。

(注意:“篓子里的”要读的轻而短)二、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昨天,大家已经把生字宝宝都找出来了,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宝宝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开始读吧!自由认读,教书巡视。

3、老师看到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

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本56页,同位之间采取“你指我读”的方式把田字格里的生子读一读。

看谁读得有好有准。

4、同学们,田字格上的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好,大家看,生字宝宝来了。

(1)(出示菜,指名读)呀,你的声音真洪亮!大家听,他的平舌音读的真标准啊!你们能像他一样读吗?全班一起读2遍。

你们能给他找个朋友吗?(2)(出示产,指名读):你的三声读得真准!你的翘舌音读的真不错,请你带领大家读两遍。

篓子里的青虫读后感

篓子里的青虫读后感

篓子里的青虫读后感
你看那些小青虫,它们可真是贪吃啊。

就像一群小馋虫(本来就是虫嘛,哈哈),一个劲儿地在白菜上啃啊啃,完全不顾自己吃相有多难看,也不管这么吃下去会有啥后果。

我就想啊,这青虫是不是脑袋里就只装着“吃”这个字呢?这让我想起我自己有时候看到好吃的,也会忍不住多吃几口,不过我可没像它们这么没节制,毕竟我知道吃太多会肚子疼,可青虫们似乎没这个觉悟。

再说说那只大蝴蝶,它发现自己的孩子变成了一群破坏狂,肯定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吧。

我能想象它当时的那种着急和无奈,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看到我们调皮捣蛋的时候一样。

不过大蝴蝶也很聪明,它没有直接冲上去和青虫们讲道理(讲了估计青虫们也听不懂),而是想出了把青虫们带到篓子里的办法。

这蝴蝶妈妈还真是有勇有谋呢。

从这个故事里,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

青虫们要是能少吃点白菜,也不至于最后被蝴蝶妈妈给“收拾”了。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比如说玩游戏,玩一会儿是放松,玩得太久可就耽误学习和休息啦。

而且,这个故事也让我看到了大自然里生物之间有趣的关系。

青虫和白菜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蝴蝶和青虫又是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一环扣着一环,就像一个神奇的链条。

这篇文章虽然简单,但是却像一面小镜子,让我从青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影子,也让我对大自然的小生物们有了更多的好奇和喜爱。

我觉得这就像是一次小小的奇妙之旅,通过这篇文章,走进了青虫和蝴蝶的世界,还收获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小启发,真的挺有意思的。

文档:《篓子里的青虫》教学反思

文档:《篓子里的青虫》教学反思

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介绍昆虫变化的故事,全文共7个自然段,有三幅图,内容趣味十足,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课文非常巧妙地揭示出蝴蝶的演变过程,其中蕴藏着大自然的奥秘,能引发学生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乐趣。

在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借助拼音把字词先掌握,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在开课时,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了解课文1、2自然段的内容,并通过第二幅图引出课文的第3自然段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下足功夫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精美与故事的趣味性。

在课文阅读中设计了“做动作读”,“男女合作读”,“小组表演读”等一系列的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状态下,通过读充分与文本接触,从而让学生由读好到读通到读顺,最后达到有滋有味的喜欢读课文。

在读中来感悟课文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引发学生的探究欲,设计互动交往的形式,促进学生探索,在最后一自然段教学中,采用小组内互动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者自然段时,要读好“太多”“不停”读出小黄鸡的情感变化。

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好心里活动的句子和“逮”“好多好多”“放”这些词,读出小鸡天真可爱顽皮的语气。

通过这样指导,学生抓住了关键字词,就能够较好把握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反思
《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青虫青虫篓中藏,怎变蝴蝶长翅膀?带着好奇的心理,学生走进课文《篓子里的青虫》,在老师的引导下与文本中的小黄鸡一起去思考、去探索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产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想法。

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还创设了一些情景,引导学生渐渐进入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换位思考,换位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1.我创设情景说:“你就是小黄鸡,快告诉大家,你在想什么?2.我又说:“你就是小黄鸡,你背着装满小青虫的篓子回家了,过了一段时间你肚子饿了,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仿佛自己真的就是那只小黄鸡,一下子就被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来了。

在这篇课文中评价语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我评道:“太多了,听你这么一读,我好像看见了每一棵大白菜上都爬满了小青虫,多得数不清。

”“不停地吃,他们的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了是吧!”老师故意将读得好的词语又重复读了一遍,这样,学生的语感一下就出来了。

2.我就故意点读书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当他读得不好时,她就评道:你的肚子还不是很饿。

当学生有一点语气时,她说道:听出来了,你有一点点想吃。

当学生读得非常好的时候,她就说:“你的肚
子最饿,最想美美的吃一顿。

”学生的语感就是在老师评价语的引导下,逐步训练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