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学科组织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以生态学学科为例
2022年7月第27期Jul. 2022No.27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以生态学学科为例梁 健(青海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青海 西宁 810016)[摘 要]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我国生态学学科发展现状与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双一流”背景下,我国研究部门应紧密结合实际,服务国家急需,尤其是青藏高原上的相关机构,要聚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开展预测性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解析生态系统旗舰物种、特有物种的环境适应机理,加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助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一流学科;生态学;建设历史;建设现状;发展方向[基金项目] 2019年度青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多学科领域支撑的一流学科建设评估研究”(JY201909)[作者简介] 梁 健(1983—),男,山东烟台人,理学博士,青海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
[中图分类号] Q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7-0021-04 [收稿日期] 2021-11-10一、生态学发展历史生态学一词最早由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首次提出,这一词汇来源于希腊词根“οικοσ”和“λογοσ”,两个希腊词根分别表示:住所、处所,学问、知识[1]。
关于生态学含义界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期间勒特、唐纳德·沃斯特、卡森、恩斯特·海克尔等科学家对这一名词的概念确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大家普遍认可生态学的概念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所有关系(或相互关系)的学科。
”公元16世纪之前,是生态学的萌芽期,科学家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认识到环境和气候对生物生长的重要性。
2022年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重点(据真题整理)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据真题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发展简况一、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萌芽阶段世界上第一所千人高等学府是:稷下学宫西方代表的“雅典大学”;孔子老子世界公认早期教育思想家;特点:非正式、弥散性格,机构不明确职能不确定性质模糊;相对于当时只是水平而言“高级学问”。
2.雏形阶段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的书院教育。
欧洲:中世纪大学(行会)3.成型阶段4.完善阶段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使大学除了培养人才之外具有了“研究”的新职能。
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第二节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自发研究→组织研究(最早1880年“高等教育研究会”;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相继建立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系统研究中国:1983年我国将高等教育学编入学科专业目录。
1978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学进入实质研究阶段。
第三节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第一节教育与高等教育1.定义(本质):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门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人本心理学者:马斯洛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人与社会;“永恒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第二节高等教育的地位一、高等教育的价值(一)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1.本体价值(个人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2.社会价值:社会化,社会选择,社会流动(二)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价值观*1.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主张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教育使你成为你自己”。
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知识的创新(纽曼《大学的理想》)高等教育的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学科共同理智训练以获得一种基本观念的共同基础)而达成目的。
专题二大课程观.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②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过渡性的“课程与 教学论”:泰勒; ③当代的创新性的“大课程论”:布鲁纳 的《教育过程》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学科发展规律
学科发展规律
(1)学科学研究揭示,学科结构演变具有的根本 规之一是“学科结构动力内激律”。 (2)已有的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结构:后者包含前 者;两者相互独立。 (3)而在当代的课程研究实践与教学研究实践中, 则既不是后者包含前者,也不是两者相互独立。 教师是课程研制者,课程研制者是教学。 (4)学科的实践和学科的结构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它作为内部动力必然要推动这两个学科的结构演 变——大课程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三,我国的三种不同见解
近年来,我国的教学论研究,一方面继承 过去的传统,另一方面借鉴西方的成果, 同时还从教学改革实践中吸收营养,形成 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在教学、课程论 与教学论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三种不同 的看法: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1949 年以后,我国引进前苏联的教育学。 在苏联教育学里只研究教学内容,不研究 课程,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课程论学科开始逐 步恢复起来,就引发了教学、课程论与教 学论的关系问题。一些人根据历史传统, 很自然地就把课程论归属于教学论的门下。
参见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新2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在该书中,夸美纽斯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目 的,学校性质和结构,教育原则和方法, 课程教材内容与组织等问题,建立起了 “大教学论”体系。 这样的体系流播于世,形成了作为历史渊 源的“教学包含课程、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的历史悠久的传统观念。
简述对于组织结构和本质认识的历史
简述对于组织结构和本质认识的历史
对组织结构和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
主
1.传统观点期(20世纪50年代之前)
结构功能论占主导地位,强调组织的正式结构,认为组织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工具。
组织本质理解比较单一和静态。
2.非正式组织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开始关注组织的非正式面,形成“组织就是政治”的视角。
强调权力、冲突等因素对组织生活的影响。
3.文化视角兴起期(20世纪80年代)
组织文化概念被引入,组织被看作是“社会文化系统”,关注组织内在价值观、信念与行为的关系。
4.后现代观点形成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组织界限、身份等概念被解构,组织的理解更加复杂多元。
强调语言、故事在构建组织现实中的作用。
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组织本质和结构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视角更加综合与动态。
组织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2008-07-12 16:05关键词: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史趋势研究热点前沿1、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历史回顾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别诞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但都在20世纪得到迅速的成长。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三门学科从名不见经传到逐渐为世人所了解,直到今天它们开始用与时代(信息时代)名称相同的字眼命名自己的学科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其间,走过了一条非常特殊的发展道路。
(1)20世纪档案学领域的主要理论研究成就尽管档案起源于约5 000年之前,档案工作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档案学的诞生却是近代的事情。
档案学研究最早出现在欧洲,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著作,是目前各国档案学史料文献中所见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17—18世纪,档案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正式把档案学作为一门科学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却是19世纪的事情了。
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在1804年出版的专著《档案学的理论思想》中第一次使用了“档案学”概念。
之后分别于1806年和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和文书学》、《档案学、古文书学和历史学》杂志,也都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
但最早对档案学学科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的则是曾任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的历史学家朗格鲁。
1885年,他在《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档案馆的科学》,第一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
“档案学”一词在我国出现得较晚。
1935年,滕固在其所著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指出:用科学方法处理档案,有叫做档案学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
这是我们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的相关记载。
在1940年出版的龙兆佛的《档案管理法》一书中,也提到了“档案学”概念。
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复习排版)
河北省⾼校教师资格证---⾼等教育学(复习排版)1、教育的定义:⼴义教育: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的⾝⼼发展为直接和⾸要⽬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即根据⼀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的活动。
2、中世纪(12-13世纪)⼤学设有:⽂、神、法、医四科。
3、⾼等教育的定义: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级专门⼈才的社会活动。
4、⼤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世纪以前培养⼈才的职能最早产⽣的中世纪⼤学是意⼤利的萨拉诺⼤学、波隆那⼤学,法国的巴黎⼤学,英国的⽜津⼤学、剑桥⼤学。
根本⽬的是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律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
(2)⼗九世纪初德国⼤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1810年德国建⽴柏林⼤学,由洪堡和费希特等创建并领导。
并提出“⼤学⾃治与学术⾃由”,“教学与科研相统⼀的原则”。
(3)⼗九世纪末美国⼤学服务职能的发展典型的是霍普⾦斯⼤学,最终美国确⽴了科学研究在⼤学中的地位,并使⼤学发展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中⼼。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理尔法案》,建⽴“增地学院”,典型的有:康乃尔⼤学(办学思想:向所有⼈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和威斯康星⼤学(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
5、现代⼤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才是现代⾼校的根本使命培养专门⼈才是⼤学建⽴之⽇起就具有的职能,培养⼈才为其唯⼀任务,⽆论⼤学如何发展,这⼀职能永远不会消失,离开了这⼀点,⼤学便不称其为⼤学了。
培养专门⼈才是⾼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校⼯作的根本出发点的⼯作中⼼,⾼校的⼀切都要围绕培养专门⼈才这⼀使命来开展。
(2)发展科学是现代⾼校的重要职能农业经济时代,⼤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业经济时代,⼤学处于经济社会的边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正在被推向经济社会的中⼼,进⼊经济运⾏的过程,成为经济发展要素,主导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
1.萌芽阶段:机构:雅典大学;稷下学宫(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孔子、老子(世界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2.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最早的学科:医学、文学、法学、神学。
汉代太学、唐宋书院。
书院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3.成型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4.完善阶段:大学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形式与结构发展扩张中的高等教育特征: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2、总体上看属于应用性学科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存在不同的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的表现)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本体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社会价值:1、社会化2、社会选择3、社会流动。
个人本位价值观: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认为: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知识的创新;3.高等教育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而达到目的。
知识本位价值观:早稻田大学的教育宗旨;1.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2.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社会本位价值观:1.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2.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医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04
医学教育的技术应用
数字化医学教育
数字化医学教育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来辅助医学教育的过程, 包括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医学教 育能够提高医学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使医学知识更加易于获 取和传播。
数字化医学教育还包括数字影像、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技 术,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真实的学习材料,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
医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目录
• 医学教育的历史演变 • 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 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 医学教育的技术应用 • 医学教育的未来展望 • 医学教育变革的实践与案例
01
医学教育的历史演变
中世纪医学教育
01
02
03
教会与行会组织
中世纪医学教育主要由教 会和行会组织,以学徒制 的形式传授医学知识。
06
医学教育变革的实践与 案例
哈佛医学院的PBL改革
总结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哈佛医学院率先将其引入医学教育中,旨在提高学 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哈佛医学院的PBL改革涉及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 估方式的全面改革。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的临床问 题,PBL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 沟通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02
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全球医学教育概况
全球医学教育体系多样
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体系存在差异,如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家 的医学教育体系各有特点。
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各国互 相借鉴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绪论一、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一下四个阶段:(一)、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7)(二)、初创阶段(1978-1984)(1)1978.5.27在厦门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
(2)1983.5.2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式成立。
(3)1984.7,潘懋元编写的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由人民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第一部系统著作!(三)、成型阶段(1985-1991)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确立了以教育本质论为理论前提,以高等教育两大特点为理论基础,以教育的内外关系规律为理论核心的高等教育学体系。
标志着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基本形成。
(四)、发展阶段(1992-至今)论述题:高等教育开始进入自主发展阶段。
第一、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集中研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具体就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逻辑起点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
第二、编写并出版了一批高等教育学教材。
第三、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同步进行。
第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质量逐步提升。
二、学科建制,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
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是以高等教育学的“草创”为始点,然后经由(学科设置)而使其在事实上成为一门“学科”。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A“主要是应用学科”、B“应用理论学科”、C“应用学科说”、D“应用基础学科”、E “基础理论学科”。
大多学者坚持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强调要把抽象的高等教育学理论通过中介环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知识与方法以指导实践。
(判断分析)以高等教育学为主干的学科群,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被建立起来。
其基本特征为:细化,综合,专门化。
组织行为学+第十三讲: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2)组织内部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组织内部的一个部门 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在其他部门引起反应,即出现“多米 诺骨牌效应”。如果忽视这些变化,不作相应的变革,组 织就会走下坡路,直至被淘汰。
2.有效地激励员工
员工是组织成功之本,现代管理学越来越注重对人的研究。
组织中的一切业绩都是靠员工的努力获得的,因此,管理者的 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激励员工。但是,由于员工在变、环境在变, 如果激励的理念和方法不变,则可能收不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组织应该不断进行变革,根据员工年龄结构、文化层次,针对 员工的需求、希望、动机进行相应的变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满 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有效地激励员工。
(3)波克和斯克米特(W. W. Burke & W. H. Schmidt)认为:组织变 革是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把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希 望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以提高组织效益的活动过程。一般来 说,这是一种在一定时期内包括整个系统在内的有计划变化的 尝试,这些变化的尝试与组织的任务相联系(1971)。
我们将组织变革定义为: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组织为 适应内外环境及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结构及组成要素 等适时而有效地进行的调整和修正。组织变革是组织适应环境 变化、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组织作为一种开放有机体, 必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适与改变,以确保 组织稳定成长,推动组织绩效提升。(任浩:组织行为学,430页,清华
4.适应环境
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完全控制环境,因此,每个组织 都在为适应环境而不断地斗争。有的组织信奉“以不变应 万变”,这种组织抗拒变革,最终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而有的组织信奉“以动制动”,强调为了应对变化的环境, 组织要不断地进行变革。这种组织对变革持积极的态度, 能真正地适应环境,使组织在环境出现变化的前夕已作好 了准备,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1.论述题: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初等教育的普及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中期实现的,中等教育的普及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中后期完成的。
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开始了普及化的进程。
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50%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时,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
这包括:1.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
2.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
3.教学组织的多样化。
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5.学生成分的多样化。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
各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频繁,国际性的或跨国设立的高等学校将成为普遍现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现已被广泛地接受。
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将成为重要的内容。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
(网络)教育信息化将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是方法、手段的变革,又是文化的变迁;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统一规划,统一组织。
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及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和远程、在职教育的出现,高等教育与大众教育、学术理论型人才与职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也都是不同的。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
2.论述题:.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则其要着,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1.学术自由理念:学术自由是大学充满活力的象征,是大学完成自身使命和履行社会职责的先决条件;学术自由是发展科学、探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基本保障。
2.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大学学科组织发展研究——以我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例
Vo1 0 No. .1 3 S pt e .2011
文章 编号 :0 6 4 0 ( 0 ) 3 0 9 — 6 10 —3 3 2 1 0 —2 0 0 1
基 于 生命 周 期 理 论 的大 学 学 科 组 织 发 展 研 究
— —
以我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例
马 文仁 ,郭石 明
期 的特 殊性 。该 理论 以生 物进 化 的类 比方式 来解 释组织 的生长 与 变 革 , 重视 组 织 发 展 的阶 段 划 分
‘ 科 生命 周期 理论 对教 育 经济 与管 理学科 进 行实 证 研究 , 分析该 学 科处 于 生长期 的发展策 略 , 为其 他 学 科 的发展 提供 借鉴 。
第 1 卷第3 0 期
2 1 年9月 01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会 科 学版 )
JU N LO H J N NV R IYO E H O O Y S CA IN E O R A F EI GU IE S FT C N L G (O ILS E C ) Z A T C
管理研究 。
第 3期
马文仁 , : 等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 的大学学科组织发展研究
。 91・ 2
征 , 予组 织新 的生命 , 赋 正是组 织生 命周 期 阶段划
分 理论 所 强调 的重点 。
特征 和存 在有 限 性基 础 上 , 勇教 授 参 考 目前 企 宣 业生命 周 期领 域 较 为 常用 的 四阶 段模 型 , 结合 学 科组 织 的 自身 特点 , 眼于学 科组 织管 理 的需 要 , 着
( . 江工业 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1浙 浙江 杭 州 30 2 2 浙江工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 10 3; . 浙江 杭州 30 3 ) 10 2
谈电气工程技术发展史和发展趋势
谈电气工程技术发展史和发展趋势概要:21世纪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
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一、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史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现代科技领域核心学科之一,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
1.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大自然中的雷电使人类对电有了最早、最朴素的认识,天然磁石吸铁是人类对磁现象的最早观察,然而,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始于16世纪的英国,1663年德国科学家盖利克发明了摩擦起电的仪器,1729年英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可以通过金属传导等等,这是人类对电的早期实验,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与发明。
任何科学发明与发现都是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不懈努力的成果,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高斯、赫兹,美国物理学家亨利,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等等都为电磁理论的形成作出过贡献。
电磁理论的建立为无线电通信揭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通信技术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先后发明了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通信。
2.电工技术的初期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标志,以机械化为特征,中心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中叶,以工业生产电气化为主要标志,其成果是电力、钢铁、化工“三大技术”与汽车、飞机和无线电通信“三大文明”,其中心在美国和德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以社会生产、生活信息化为特点,又叫新技术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从电工技术初创和应用开始的。
3. 新技术革命对电气工程技术的推动20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又称为新技术革命,以核能、宇航和电子计算机这三大技术为主要标志。
这个时期的主要理论是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这三大理论的创立为通信工程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方法。
第四届江苏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名单
三等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扬州大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王帮俊等 陈静漪等 郭强等 王兴稳等 徐群 彭华安 钱家荣 何善亮 陈红燕 黄进 吕寿伟 颜剑英 王宝玺等 行业特色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与政策研究 江苏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教育能促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吗——基于江苏、湖 北、广西、黑龙江4省11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 师资配置: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要务 独立学院政策执行困境研究——多重制度逻辑的视角 半数中学生认为生命教育收效甚——针对1069名中学 生生命意识状态调查 东庐中学教育变革研究 教学辅助·教学监控·教学领导 学校安全管理:从 边缘化走向专门化与专业化 儿童游戏文化引论 从排斥到承认:通往有尊严的教育伦理生活 21世纪初欧盟积极公民教育研究 19世纪英国大学制度变革研究
思想演变与体制转型:中国教师教育回眸与展望 中西合璧、方法先行,大力培养硕士生翻译研究的基 本功 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中医传承机制研究 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生源红利”消退背景下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研 究 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发展模式 心理教育论 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研究 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以 江苏为中心 儿童创造教育新论 积极道德教育——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历史演化 阅读教学对话论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育研究中的理论者与实践者 美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教育名家与语境教学发展 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关系研究 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状况研究 竞争性道德教育及其超越 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研究 时间认知:理论与实证 语文符号学导论 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研究 读解or解读:探索阅读教学的真谛 创业型大学的生成机制、价值重构与途径选择 现代职教体系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论研究 《徐州十三韵》版本研究 教学习惯变革的系列研究 我国不同群体大学生择校差异问题研究系列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研究 校长领导力: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课题时间效益初论 语文本色阅读的探寻 教学文本及其课堂阐释 教育力与教育关系 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研究 学科·育人——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国家课程校本指 导纲要(语文、数学) 课堂情境下师生人际互动研究 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课程设置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护理专业课程综合改革研究与实 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2015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2015《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
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
3)综合(4)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提供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1、个别研究阶段: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北京辅仁大学的学科发展史论(1927-1952)
本文二维码单篇扫描下载北京辅仁大学的学科发展史论(1927-1952)孙邦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ꎬ北京100875)[收稿日期]2018-06-02[作者简介]孙邦华(1964-)ꎬ男ꎬ四川巴中人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ꎬ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近代北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 (14ZDA16)[摘㊀要]㊀学科包括知识体系和学科建设(或学科制度)双重形态的内涵ꎬ它是大学制度的核心和主干ꎮ大学的组织形式是学科赖以存在的方式ꎬ是知识系统这一内核的制度外壳ꎮ1924年9月ꎬ辅仁大学创办人设计了一个理想化的学科愿景ꎬ但是初建时只设立了文科4系ꎮ1929年夏ꎬ学校为适应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要求ꎬ被动地扩大学科规模ꎮ抗战期间是辅仁大学的兴盛期ꎬ又主动增设了一些系科ꎮ辅仁大学在20世纪30-40年代发展成为一所多种学科构成的综合性大学ꎬ但是在学科建设上ꎬ基本坚持 小而精 的原则ꎬ在兼顾学科均衡的基础上突出文史等重点学科ꎮ辅仁大学尽管存在的历史非常短暂ꎬ但在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却留给我们一份珍贵遗产ꎮ[关键词]㊀辅仁大学㊀学科史㊀学科建设㊀大学史[中图分类号]G649 28㊀㊀[文章编号]1002-3054(2018)12-0004-13[文献标识码]A[DOI]10 13262/j bjsshkxy bjshkx 181201㊀㊀现代大学是把各个不同的学科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成为一个联合体ꎬ从而进行知识生产的高深学府ꎮ这里所说的学科(Discipline)包括知识体系和学科建设(或学科制度)双重形态的内涵ꎮ[1]现代大学与学科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ꎮ一方面ꎬ现代大学作为传承和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ꎬ是以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又一个学科为基本单元构成ꎬ没有学科就没有大学制度ꎻ另一方面ꎬ学科也主要是依托现代大学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学科的分化与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两种形式而发展演变)ꎬ没有现代大学制度也就没有现代学科ꎮ 直到今天ꎬ学科及其制度基本上以大学为存在的根据ꎬ而从大学结构的角度来考虑ꎬ学科系统构成了大学制度的主干 ꎮ[2]因此ꎬ我们可以说学科是大学制度的核心和主干ꎬ一所现代大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其学科的发生发展史ꎮ北京辅仁大学是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所私立教会大学ꎬ透过学科发展这条主线考察学科发展史ꎬ有助于我们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大学发展与学科建设之间的紧密关系ꎮ4一、理想化的学科设置愿景㊀㊀1912年9月20日ꎬ为振兴中国天主教高等教育事业ꎬ中国著名天主教士英敛之㊁马相伯联袂上书罗马教廷ꎬ吁请教廷派人在中国北京创办一所公教大学ꎮ[3]迄至1921年12月罗马教廷终于接受这一建议ꎬ谕令由天主教本笃会(OrderSaintBenedictines)负责在华兴学事宜ꎮ最终创校任务被委托给了美国本笃会圣文森总会院ꎮ1924年6月23日ꎬ教宗委任其院长司泰来(AureliusStehle)为北京公教大学监督ꎬ授予创校全权ꎮ1925年1月ꎬ司泰来委任该会院神学院教授奥图尔司铎(Rev.GeorgeBarryO Toole)为校长ꎬ二人偕行于2月24日抵达北京ꎮ[4]奥图尔与英敛之经多次晤面后ꎬ于3月中旬共同发表«美国圣本笃会创设北京公教大学宣言书»ꎬ对大学的办学宗旨㊁设置学科等进行了阐述ꎮ[5]按照创立者英敛之㊁奥图尔等人最初的设想ꎬ辅仁大学学科组织由学院㊁系二级组成ꎬ并计划设立神学院(SchoolofTheology)㊁哲学学院(SchoolofPhilosophy)㊁语言文学学院(SchoolofArtsandLetters)㊁理学院(或译为:自然科学院ꎬSchoolofSciences)㊁国学院(SchoolofChineseStudies)5个学院㊁[6]32个系ꎬ以及预科ꎮ其中神学院下设教义学系(Depart.ofDogmaticTheology)㊁道德神学系(Depart.ofMoralTheology)㊁圣经学系(Depart.ofSacredScriptures)㊁教会史系(Depart.ofChurchHistory)㊁教会法系(Depart.ofCanonLaw)㊁礼拜仪式系(Depart.ofLiturgy)㊁布道学系(Depart.ofHomiletics)7个系ꎻ哲学学院下设哲学系(Depart.ofPhilosophy)㊁心理学系(Depart.ofPsychology)㊁历史系(Depart.ofHistory)㊁社会学系(Depart.ofSocialScience)㊁教育系(Depart.ofEducation)㊁法学系(Depart.ofJurisprudence)6个系ꎻ西方语言文学系下设拉丁语系(Depart.ofLatin)㊁希腊语系Depart.ofGreek)㊁英语系(Depart.ofEnglish)㊁法语系(Depart.ofFrench)㊁西班牙语系(Depart.ofSpanish)㊁德语系(Depart.ofGerman)㊁语言系(Depart.ofPhilology)7个系ꎻ理学院下设物理学系(Depart.ofPhysics)㊁化学系(Depart.ofChemistry)㊁植物学系(Depart.ofBotany)㊁动物学系(Depart.ofZoology)㊁天文学系(Depart.ofAstronomy)㊁地理学系(Depart.ofGeology)㊁绘画系(Depart.ofDrawing)㊁建筑学系(Depart.ofArchitecture)㊁工程系(Depart.ofEngineering)9个系ꎻ国学院下设国文系(Depart.ofLiterature)㊁哲学系(Depart.ofPhilosophy)㊁历史系(Depart.ofHistory)3个系ꎮ预科包括国文预科和普通预科ꎮ[7](P14-15)根据这一学科设置规划ꎬ不仅几乎囊括了当时基督教神学㊁西方主要人文和社会科学㊁西方主要语言文学㊁理学㊁工学㊁美术等学科ꎬ而且包含国学ꎬ尽管缺少了医㊁农㊁商等学科ꎬ但已经是预拟建设多科性的大学ꎬ这在当时条件下明显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愿景ꎮ如何认识和看待这样一个学科设置计划?首先ꎬ这是以学术分科为原则的西式学科知识体系在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的结果ꎮ 学科 作为一种现代知识体系ꎬ是知识分化与学术组织化的产物ꎬ它与现代大学一样都是从日本㊁欧美引入的舶来品ꎮ中国传统社会ꎬ知识或学问讲求博通㊁整体ꎬ以经㊁史㊁子㊁集为分类方法ꎬ简称 四部之学 ꎮ清末民初ꎬ中央政府通过«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奏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大学令»«大学规程»等教育法令ꎬ逐步确立文㊁理㊁法㊁商㊁医㊁农㊁工 七科之学 ꎮ 标志着以注重通㊁博的中国传统 四部之学 知识系统ꎬ在形式上完成了向近代学术分科性质的 七科之学 知识系统的转变 ꎮ[8][P199]从而为辅仁大学提供了学科设置的成熟条件ꎮ其次ꎬ受到西方现代大学理论和办学实践的影响ꎮ众所周知ꎬ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ꎮ萨莱诺大学㊁波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被称为中世纪的 母大学 ꎬ[9](P130)萨莱诺大学设置医学科ꎬ波洛尼亚大学设置法学科ꎬ后来增设医学㊁神学ꎬ巴黎大学设置神学㊁文学㊁法学㊁医5北京辅仁大学的学科发展史论(1927-1952)学四科(学院)ꎮ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论ꎬ大学课程 应该真正是普遍的ꎬ应有学习人类知识的每一部门的准备 ꎮ[10](P243)从而启发了包括大学在内的西方教育革新运动ꎮ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提出:大学(University)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UniversalKnowledge)的地方ꎮ 大学学科的原则是 所有的知识是一个整体 ꎬ[11](P1㊁20)进行普遍性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传授ꎮ1810年ꎬ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 教学和研究 相统一的原则ꎬ强调探索纯粹的客观学问ꎬ把包罗万象的哲学学科从附属地位提到支配地位ꎬ成为大学的核心学科ꎮ柏林大学开启了大学的新模式ꎬ被誉为 第一所现代大学 ꎮ负责北京公教大学创校任务的本笃会自中世纪开始就提倡教育ꎬ重视高等教育办学实践ꎮ它不仅创办了萨莱诺大学㊁巴黎大学ꎬ而且协助创办牛津大学㊁剑桥大学ꎮ[12](P5)本笃会有长期创办大学的经验ꎬ自然熟悉和顺应世界大学学科发展的趋势ꎬ因此ꎬ所拟北京公教大学学科计划既全面ꎬ又将哲学㊁理学甚至中国的国学与神学并列ꎮ再次ꎬ仍然把天主教神学置于核心地位ꎮ该大学直接隶属于教廷传信部ꎬ教宗给以资金和图书支持ꎮ 大学将来之组织ꎬ按传信部之意ꎬ当为一完备之大学 ꎮ[13]这里所言 组织 ꎬ当然包括学科组织ꎮ因此之故ꎬ学校预设学科包括神学㊁哲学㊁理学㊁工学㊁文学㊁法学㊁国学等知识体系ꎬ这既适应世界大学的学科设置潮流ꎬ也符合英敛之倡办大学的意愿ꎬ 广收教内外学生ꎬ以树通国中之模范ꎬ庶使教中可因学问ꎬ辅持社会ꎬ教外可因学问ꎬ迎受真光 ꎮ[3]把神学置于众多学科的核心地位也就顺理成章了ꎮ校长奥图尔与英敛之于1925年9月联合发表的宣言书中提出ꎬ对于所设学科的原则是: 盖必审查社会所需要及人民所缺乏以定从违 ꎬ并预定以四年为期建成ꎮ[14]既然审查中国社会所需要和人民所缺乏ꎬ那么学科的设置与发展必然受现实许多因素的制约ꎮ二、初立单科大学与被迫扩建多科大学㊀㊀大学的组织形式是学科赖以存在的方式ꎬ是知识系统这一内核的制度外壳ꎮ中国现代大学学科的组织形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ꎬ从清末民初的 科门 结构[15](P97-98)[16](P697-698)到 五四 时期过渡到 科系 结构ꎬ[17](P78)再到国民政府时期改为 院系 体制ꎮ[18](P386-387)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辅仁大学的学科组织直接采用了 院系 结构ꎮ经过紧张筹备ꎬ学校快速建成ꎬ[19]设有预科和本科ꎬ其中ꎬ本科暂设文科三系(国文系㊁英文系㊁历史系)ꎬ1927年首次招生ꎮ9月26日上午ꎬ学校举行开学礼ꎮ[19]次年ꎬ添设哲学系ꎬ四系一同招生ꎮ[20](P17-19)学校筹备时雄心勃勃地要设立5个学院㊁32个系ꎬ初建时为何仅设有4个系且从文科起步?奥图尔在筹办期间写给中国天主教人士的信中说道: 我们被劝告ꎬ一所以人文学科为主的大学ꎬ要比教授自然科学及其技术应用等课程的学校更加急切重要ꎮ因此ꎬ北京天主教大学提议ꎬ至少在目前ꎬ将其教学范围限制在文科之内ꎬ将理学院的设立延后ꎬ因为我们相信采用这项政策ꎬ将可以使我们以当前条件下最有效率的方式ꎬ迎合我们天主教传教当前的需要ꎮ [21](P18)奥图尔尽管没有说明给他建议的人具体是谁ꎬ但是ꎬ综合考虑筹办时的情况ꎬ这位建议人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中国人ꎬ二是与奥图尔关系密切且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人ꎮ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ꎬ最有可能就是学校发起人㊁筹办人英敛之ꎮ1925年3月ꎬ奥图尔等人 永租 涛贝勒府为办学校址后ꎬ[22]英敛之积极争取奥图尔同意ꎬ在大学招生前ꎬ先利用校舍创办国学专修科 又名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ꎬ 专事国学之研究 ꎬ学制两年ꎬ6北京社会科学㊀2018年第12期为大学预科或本科做预备ꎮ[23]因此ꎬ辅仁大学试办大学本科时ꎬ很自然地是从人文学科(特别是国学)起步ꎮ应该说学校在创建之初采取了虽保守但切合实际的学科发展方略ꎮ教育部当时对这样一个单科性教会大学是什么态度呢?1927年6月ꎬ学校董事会决定把学校名称 北京公教大学 改为 北京辅仁大学 ꎬ并正式向北洋政府教育部呈请立案ꎮ11月3日ꎬ教育部在经过7月和10月两次派人视察后认为该校 学风良好ꎬ办理合法 ꎮ[24]批准试办大学ꎮ[25]时任教育总长刘哲亲率专门司长刘风竹㊁社会司长孙树棠等十余人出席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ꎬ[26]表明教育部对单科性辅仁大学成立的认可ꎮ1912年10月24日ꎬ教育部颁布的«大学令»规定:在七大学科之中ꎬ必须设有二科者才能称之为大学ꎬ并且以文㊁理二科为主ꎬ或文理二科并设ꎬ或文科兼法㊁商二科ꎬ或理科兼医㊁农㊁工三科或二科中的一科ꎮ[27](P663)仅设单科的学校称为专门学校ꎬ如法政专门学校㊁工业专门学校等ꎮ[28](P663)1917年1月ꎬ教育部在北京主持召开 国立高等学校校务讨论会 ꎬ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ꎬ 大学专设文㊁理二科ꎬ其法㊁医㊁农㊁工㊁商五科ꎬ另立独立之大学ꎬ名曰法科大学㊁医科大学等 ꎮ[29](P140)蔡元培的提议被接纳ꎮ9月27日ꎬ教育部公布«修正大学法令»ꎬ允许设立单科大学ꎬ规定: 设二科以上者得称为大学ꎮ其单设一科者称为某科大学ꎮ [30](P381)1922年11月ꎬ以北洋政府大总统名义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沿袭了«修正大学法令»对于大学设科的政策ꎬ并进一步放宽了大学学科的限制ꎬ规定: 大学校设数科或一科ꎬ均可ꎮ其单设一科者称某科大学校ꎬ如医科大学校ꎬ法科大学校之类ꎮ [31](P992)«修正大学法令»和«学校系统改革案»的颁布ꎬ助推了20世纪20年代的专门学校改单科大学和新建公私立大学的潮流ꎮ仅北京一城当时就产生了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国立㊁私立大学ꎬ[32]甚至出现了未经教育部认可的近10所私立大学ꎮ[33](P408)辅仁大学正是在这一大学兴办潮流中建立ꎬ并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教育部认可ꎮ1929年是辅大学科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ꎮ学校被迫立刻扩大学科规模ꎬ实行三学院制ꎮ1928年ꎬ北京归属国民政府ꎬ被改名为 北平特别市 ꎬ北平的大学也就接受国民政府的管理ꎮ1929年4月ꎬ学校因植树节后学生要求放假一天未准而引发了一场学生罢课退学风潮ꎬ并引起教育部的关注ꎮ教育部派出2人到校调查后ꎬ发现 该校课程及设备与国内成绩较著之私立大学相差甚远 ꎬ校务 均有切实整顿之必要 ꎮ6月ꎬ教育部决定将其降格为 学院 ꎬ称为 辅仁学院 ꎬ 以符名实 ꎮ[34]校方认为 自开办以来即用大学名义ꎬ一旦改称学院ꎬ则在国内招生ꎬ在国外募集经费ꎬ均不免大感困难 ꎬ[35]决定想方设法一定要达到国民政府的要求ꎬ在9月份新学年开学前恢复大学地位ꎮ[36](P322)国民政府于7月26日和8月14日相继颁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ꎬ对大学学科设置提出了更高㊁更具体的要求ꎮ规定大学的学科组织实施院系体制ꎬ 凡具备三学院以上者始得称为大学ꎬ不合上项条件者ꎬ为独立学院ꎬ得分两科 ꎮ同时 大学教育注重实用科学之原则ꎬ必须包含理学院或农工医各学院之一 ꎮ[37](P123ꎬ125)于是ꎬ校方被迫立即着手扩大学科规模ꎬ按照教育部新规ꎬ设立3个学院㊁12个系ꎮ改文科为文学院ꎬ增设理学院㊁教育学院ꎮ辅仁大学为何设立文学㊁理学㊁教育这3个学院?当年7月下旬ꎬ新任教务长刘半农被学校派往南京ꎬ跟教育部负责人疏通关节ꎬ争取尽快恢复 大学 名称ꎮ[38]他一方面积极开展疏通工作ꎬ另一方面向学校转告教育部的意见ꎬ迅速扩大学科ꎮ通过刘半农在南京期间与学校来往电报ꎬ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有关增设学科的产生情况及过程ꎮ7月26日ꎬ刘半农发给学校的电文中说道:7北京辅仁大学的学科发展史论(1927-1952)蒋兄极望吾校成一完善大学ꎬ谓社会科学院非法制所许ꎬ将来立案必生困难ꎬ若改法学院ꎬ则北平已有二处ꎬ殊不经济ꎬ目下国家缺乏工业人才ꎬ学生亦踊跃ꎬ最好改为工院ꎬ设应用化学㊁土木工程㊁电机三系ꎮ又黄兄希望理院添药学系ꎮ能否照办ꎬ速议复ꎬ俾于呈文中叙入ꎮ又文科开办费ꎬ至少十万ꎬ理科二十五[万]ꎬ工科三十[万]ꎬ系兼房产而言ꎬ于吾校实不生问题ꎮ惟全大学经常费每年当有三十万ꎬ将来立案方可照准ꎬ请电罗马ꎮ[39]电文中的 蒋兄 黄兄 分别指当时教育部长蒋梦麟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长黄建中ꎬ二人都对辅仁增设学科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ꎮ蒋梦麟明确否定设社会科学院㊁法学院的想法ꎬ建议增设工学院ꎻ黄建中建议在理学院设药学系ꎮ大学增设什么学科ꎬ除了必须符合教育部的政策和现实的需要外ꎬ还需要考虑学校的校舍㊁设备㊁经费㊁师资等条件ꎮ28日ꎬ校方给刘半农回电中谈到了有关增设学科的新意见ꎮ至社会科学院既为部章所无ꎬ而法学院北平有两个ꎬ本校即改设教育学院ꎬ拟设四系:一教育学系ꎬ二心理学系ꎬ三社会学系ꎬ四新闻学系ꎮ请向部中接洽ꎬ因工学院一时不易设备ꎬ而天津工商大学欲与此间合并ꎬ现在尚未决定ꎬ未便重复ꎮ黄君属本校理科添设药学系ꎬ本校即愿接受ꎬ所须呈文已寄ꎮ[40]工学院一时不易设备 ꎬ对当时的辅仁来说ꎬ马上建立设备㊁经费要求更高的工学院是不现实的ꎮ[41]该电还透露学校欲与同样是天主教性质的天津工商大学商谈合并之事ꎬ[42]因而暂不考虑建工学院之事ꎮ既然不设工学院ꎬ理学院的设立就势在必行ꎮ校长奥图尔在写给辅大监督㊁圣文森总会院院长司泰来的信中说道: 南京方面对大学主要的批评是根据我们没有科学设备也没有科学课程的事实而来的ꎮ为了获得国民政府的承认ꎬ我们必须成立理学院ꎮ [36](P322)因此ꎬ校方根据教育部的指示ꎬ再结合学校的实际ꎬ决定增设理学院㊁教育学院ꎮ刘半农收到学校复电后ꎬ迅速与教育部负责人商定了有关增设学科事宜ꎮ30日ꎬ刘半农给学校的电文说明了与教育部商定后设置学科的具体名目:感电[43]悉ꎬ呈纸到ꎮ顷与部商妥设文㊁理㊁教育三院ꎮ文院设国㊁史㊁英㊁哲㊁社会五系ꎬ理院设数㊁理㊁化㊁生㊁药五系ꎬ教院设教㊁心两系ꎬ酌加二年或三年毕业之艺术㊁体育等专修科ꎮ呈文今日赶缮ꎬ明早递ꎮ马兄[44]允批ꎬ语中不用立案前不得作为本部认可之大学云云ꎮ惟黄兄病假ꎬ不知是否同意且批示ꎬ或不免稍迟ꎬ但大体已办妥ꎮ[45]顷与部商妥 ꎬ所设三个学院及系科都最终确定ꎮ结果ꎬ学校当即决定接纳该学科方案ꎬ文学院之下设国文学系㊁史学系㊁英文学系㊁哲学系㊁社会学系ꎬ理学院之下设数学系㊁物理学系㊁化学系㊁生物学系㊁药物学系ꎬ教育学院之下设教育学系㊁心理学系ꎮ[46]附设医学先修科㊁美术专修科ꎮ[47]除了专修科实际有所变动外ꎬ院系的设置情况ꎬ基本上对教育部的指导性意见是照单全收ꎬ同时遵照教育部的意见ꎬ正式停办预科ꎬ改办附属中学ꎮ[20](P175)1930年夏ꎬ社会学系扩大为社会经济学系ꎬ[48]1934年ꎬ英文学系改为西洋语言文学系ꎬ[49]两学科的领域扩大了ꎮ既然辅仁大学承诺严格按照教育部的大学新规和私立学校条例进行增设学科等改组ꎬ[50]因此ꎬ教育部长蒋梦麟于1929年8月10日颁文批准辅仁在正式立案前的过渡期内可以 免称学院 ꎬ[51]这样就能仍以 大学 名义招生ꎮ经过一年多的改组ꎬ1931年8月ꎬ教育部正式批准以 私立北平辅仁大学 之名立案ꎮ[52]此次学科的扩大是在学校面临经济困境的形势下8北京社会科学㊀2018年第12期进行的ꎬ并不是当时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ꎬ而是在教育部的强制性要求下不得已而为之ꎮ不过ꎬ三大学院下设系科大都是学校最初规划的一些学科ꎬ虽然是意料之外ꎬ但也属情理之中ꎮ在政府倒逼之下ꎬ学校办学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之时ꎬ勉强大规模扩大学科ꎬ这些学科都能建设好吗?三、学科因时而不断变动㊀㊀辅仁在困境中迫于教育部的压力勉强建立了 大学 必须具备的三个学院ꎮ教育部所施加的压力正在化解之时ꎬ学校发展更大的危机再次突然降临ꎮ为了辅仁大学紧急建设一座综合大楼(扩建学科所需)而筹集25万美元巨款ꎬ司泰来不停地奔波而心力交瘁ꎬ终于1930年2月12日(获得纽约花旗银行贷款的4个月之后)病逝ꎮ 因创立北京天主教大学所产生的无尽的烦恼 直到最后ꎬ他已无法用言语表达思想 ꎮ[36](P331)随后ꎬ艾尔弗雷德 科克(AlfredKoch)司铎继任圣文森总会院院长ꎮ科克了解到除了花旗银行25万贷款的本息在18个月后需要归还外ꎬ该院为在北京创办大学早已积欠20万美元的债务ꎮ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后ꎬ使得该院财务状况本已变得越来越糟ꎬ还要继续为北京辅仁大学募集每年的办学经费ꎮ沉重的债务加年费负担ꎬ科克院长自感已力不从心ꎬ即使被罗马教廷斥责为 没有纪律的修会 ꎬ也决意甩掉这个包袱ꎮ1933年4月ꎬ教廷谕令由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圣言会(TheSocietyoftheDivineWord)接办ꎬ在本学期结束时正式接管ꎬ接管前的过渡时期开支由教廷传信部负担ꎮ[41]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ꎬ辅仁大学尽管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立案ꎬ但是ꎬ维持学校发展的日常费用无法得到保障ꎬ学科建设一时不能真正取得进展ꎮ1933-1936年间ꎬ教育部数次强制要求辅大进行学科组织调整ꎮ1934年上半年ꎬ教育部派遣专员对全国40余所专科以上的公私立高校进行视察ꎬ以发现问题ꎬ提出改进意见ꎬ 分别严令各校遵照办理 ꎮ[53]3月27日ꎬ陈可忠㊁孙国封等6名教育部专员视察辅仁后ꎬ[54]对该校所提出的四点改进之中就包括了学科裁并问题ꎬ认为所设3个学院11系(原设药物学系已停办)及专修科㊁先修科ꎬ 殊嫌太多ꎬ应自行酌量裁并ꎬ呈部核夺ꎮ至医学先修科早经本部通令取消ꎬ应即停办 ꎮ关于研究院ꎬ 应缩小范围ꎬ并遵照本部本年颁行之«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ꎬ呈部候核 ꎮ[53]辅仁大学于当年8月呈文改进方案ꎬ一是将数学系与物理系合并为数理学系ꎬ二是把哲学系与心理学系合并为哲学心理学系ꎬ改隶教育学院ꎮ结果ꎬ数理学系成立ꎬ但哲学心理学系ꎬ因校内 同人多不赞成ꎬ仍旧分立 ꎮ[55]1935年4月11日ꎬ教育部再派孙国封等3人对辅仁进行第二次视察后ꎬ[56]于7月对其发出第二次改进训令ꎬ对学科调整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ꎬ 该校经费有限ꎬ学系过多ꎬ难期平均发展 ꎬ哲学㊁心理㊁教育㊁社会经济各系ꎬ 从速酌量裁并ꎬ呈部核夺 ꎮ[57]学校回应说ꎬ因同人多不赞成哲学与心理合并ꎬ社会经济学系学生众多ꎬ教育学院只有心理与教育两系ꎬ这些学科都不能裁并ꎮ不久ꎬ教育部对辅仁又发出学科调整训令ꎬ心理㊁教育㊁社会经济等系ꎬ 姑准暂免裁并 ꎬ但哲学系 学生人数殊少ꎬ应即裁撤 ꎬ如因涉及学生转系而难以立即裁撤ꎬ 亦得酌采逐年结束办法 ꎮ及至1936年4月ꎬ学校被迫妥协ꎬ呈部遵令将哲学系与心理系合并为哲学心理系ꎬ隶属教育学院ꎬ文学院之哲学系逐年结束ꎮ[58]其他学科组织则暂时维持不变ꎮ1937年8月至1949年1月ꎬ辅仁学科进入快速发展期ꎮ一方面学科数量有了明显增长ꎬ另一方面学科层次得到提升ꎮ北平沦陷后ꎬ辅仁并未向大后方转移ꎬ而是充分利用罗马教廷及圣言会所在的德国与日本的特殊关系这一有利国际背景ꎬ奉国民政府密令ꎬ坚持原地办学ꎬ招收和培养沦陷区爱国青年ꎬ延续民族教育ꎮ在此期间ꎬ9北京辅仁大学的学科发展史论(1927-1952)学科组织不仅得以扩张ꎬ而且学生人数大量增加ꎬ成为学校兴盛时期ꎮ[59](P79-81)1939年ꎬ学校增设家政学系ꎮ迫于日伪政权压力ꎬ又于1942年增设日语系ꎬ西洋语言文学系在原有英语组㊁法语组之外增加德语组ꎬ美术专修科扩大为美术学系ꎮ1943年ꎬ社会经济系学生人数大量增加ꎬ分立社会学系㊁经济学系ꎮ[60]至1945年ꎬ辅仁学科组织仍为3个学院ꎬ发展为13个系ꎬ增加了家政学㊁日语㊁德语等新学科ꎬ美术㊁社会学㊁经济学成为独立的系科组织ꎮ经过三年多的准备和申请ꎬ1937年5月ꎬ教育部终于批准辅仁建立研究所ꎬ设文科研究所(史学部)和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ꎬ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ꎮ1941年秋ꎬ在理科研究所增设化学和生物两部ꎬ1944年ꎬ在文科研究所增设人类学部ꎬ招收人类学研究生ꎮ[47]1947年12月ꎬ教育部正式下文认可辅仁大学在抗战期间的学科变动ꎬ 该校在抗战期间增设各学系姑准备案ꎮ医预科仍应分属理学院各系ꎬ不必另立名称ꎮ研究所已另案核准 ꎮ[61]1945年9月起ꎬ辅仁大学学科发展进入末尾期ꎬ既有调整ꎬ也有新的拓展ꎮ1945年ꎬ日语系随着日本的投降而撤销ꎬ该系10余名学生转入其他系学习ꎮ1946年ꎬ创办农学院ꎬ先设立农学系ꎮ9月ꎬ充实医预科ꎬ作为设立医学院的准备ꎮ关于创办农学院ꎬ早在1936年ꎬ 教育部视察专员莅平时ꎬ曾指示本校应增设农学系ꎬ然以当时筹办不及ꎬ旋值战事爆发ꎬ竟未能如愿 ꎮ[62-63]1946年春季ꎬ辅大开始向教育部正式申请增设农学院的工作ꎮ由田耕莘㊁刘航琛㊁陈垣㊁芮歌尼(HaroldRigneyꎬ圣言会司铎㊁辅仁大学校务长)㊁雷冕(RudolphRahmannꎬ圣言会司铎㊁辅仁大学前校务长)等11人组成农学院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ꎬ其中ꎬ田耕莘担任主任委员ꎬ刘航琛被指定为代表ꎬ负责与政府及各机关接洽ꎮ[64]辅仁大学董事于斌在回复陈垣校长的信中透露出辅大当时向教育部申请设立农学院的一些细节ꎮ信中说道:四月二十六日手示暨呈朱部长呈文均奉悉ꎬ嘱为代请一节ꎬ比于日前偕蔡宁[65]总主教赴朱部长官邸晚宴时即席转交ꎮ弟与蔡宁总主教谈到农院事ꎬ均强调其重要ꎬ朱部长亦允为转请政院设法ꎬ若再由尊处迳请平市府帮助ꎬ则所谓双管齐下ꎬ收效或较迅速ꎬ未审尊见以为然否?[66]于斌既是辅大董事ꎬ又是天主教南京总教区总主教ꎬ与蒋介石等人关系密切ꎮ学校直接通过于斌向教育部长朱家骅面交申办农学院呈文ꎬ十分顺利ꎮ朱家骅的表态说明不仅教育部这一关已通过ꎬ而且应允直接出面找行政院ꎬ甚至建议辅仁大学再请北平市出面ꎮ这样 双管齐下 ꎬ果然一路绿灯ꎬ迅速获得政府批准ꎮ在 筹设农学院备忘录 中ꎬ最初暂拟1947年春秋招收新生ꎬ筹办十分顺利ꎬ遂改为1946年10月招收农学系新生ꎬ作为 农学院之基础 ꎮ[67]当年9月ꎬ辅仁正式设立农学系ꎬ[47]10月ꎬ开始招收新生ꎬ报名中学毕业生逾200人ꎬ[62]实际招收一年级新生31名ꎮ[68]1947年秋季ꎬ又录取农学系新生40名ꎮ[69]辅大为何此时增设农学院?归结为一点就是 为增进中国之农村建设及农学教育 ꎬ[70]具体原因有:首先ꎬ中国尽管是以农立国ꎬ但农业仍然落后ꎬ 技术幼稚 ꎮ其次ꎬ农业改良是抗战胜利后诸多重建事业的重心ꎬ 建国事业经纬万端ꎬ而改良农业实为要图 ꎬ因为 农业改善之后ꎬ全国多数人民之生活始可安定 ꎮ[67]学校创设农学院是 适应时代需要 ꎮ[71]再次ꎬ直接原因是辅仁大学董事㊁天主教北京总教区总主教田耕莘的积极建议ꎬ田主张由辅大增设农学院专门负责培养农业技术人才ꎬ天主教士承担在农村示范推广农业技术之责ꎮ[67]最后ꎬ学校已具有创设农学院的一些基础ꎮ如生物学系已有与农学有关的课程与实验室㊁标本等ꎬ有气象台㊁农学图书杂志ꎬ现有教授中有的可担任一些农学课程ꎮ[70]01北京社会科学㊀2018年第12期。
论大学
论大学作者:暂无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2017年第12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进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系统、科学地回顾总结该时期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廓清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精华、揭示规律,为今后的教育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促进我国教育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组织编选了新时期的教育学家自选集,定名为《中国当代教育学家文库》(简称《文库》)。
《文库》主要采取论文选辑的形式,选取中国当代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代表专家,以其所著的专著和论文为主要内容,每人一卷,最大程度上摘选保留我国新时期教育理论研究的精华及主要学术成果。
《论大学》为《文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全书聚焦高等教育,以“大学”为核心,集中探讨并详细论述了有关大学理性、大学文化、人才培养、大学治理等九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第一编为论大学理性。
开篇在回溯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基础之上探讨了大学理念及其哲学基础,并着重辨析了大学观念理性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大学理念的偏失。
强调了大学定位理念及其实践意义的使命价值,对如何倡导和守护大学理想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批判了当前大学文化精神的过度功利和势利的倾向,并对大学组织特性及高校合并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未来大学的新职能:改造社会。
第二编为论大学文化。
分别从学校精神、校园文化的偏失及构建、好大学理念、创新文化及通识教育的文化价值等方面,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合理的建构。
第三编为论人才培养。
主要从科学信仰、文化修养、道德操守、责任担当等角度论述了大学理想主义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而对大学教育目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简要梳理,在思考大学课程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之中指出了当前大学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展望了大学课程改革之路。
重点聚焦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如何重构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第四编为论大学治理。
以大学善治为核心,探讨了大学领导力何以提升,并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审视,揭示了当前我国大学制度改造的不可回避性。
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动态变迁与发展趋势
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动态变迁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动态变迁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演变。
这种变化主要受到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研究热点以及学术观念的影响,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认知和沟通也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动态变迁和发展趋势。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会需求是影响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人们对于各个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比如,近年来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环境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等方向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选题。
另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一些实践性的研究提供了机会,比如市场营销的研究、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等。
其次,学科发展也对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动态变迁产生影响。
随着学科的分化和细化,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比如,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如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融合等,这些交叉学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新的选题方向。
同时,新兴的学科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也对选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它们涉及到前沿的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
此外,研究热点也是大学毕业论文选题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术界总有一些研究热点,这些热点通常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密切相关。
比如,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备受关注,很多学生也对这些研究热点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相关的论文选题。
当然,个人的兴趣和研究方向也是学生选择论文选题的重要依据,这对于学术的多元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者,学术观念和导师的影响也对大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动态变迁起到重要作用。
学术观念的转变通常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新的学术思想的不断涌现,研究方法和选题方法也在不断改变。
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建议也会对学生的选题产生重要的影响。
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通常会影响学生的选题倾向,因此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沟通和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论文选题。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概况1.高等教育:19世纪末以前的成长阶段,20世纪的扩张时期2.高等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它的发展出了主体动因外,主要是由高等教育事业的推动,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和相关科学的协同效应促进的。
3.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是指19世纪末以前高等教育从萌芽到雏形,成型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5.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主要是指形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和中国汉代的太学及唐宋的书院教育。
6.萌芽阶段特征:1.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2.专业教育性质模糊3.学生年龄参差不齐4.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5.这事的高等教育不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是相对于当时的知识水平而言的,被后人表述为“高级学问”。
7.行会组织是中世纪大学的内部管理和学术活动组织的最重要的影响力量。
8.雏形阶段特征: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9.成型阶段特征:大学开始围绕着各种专业,各个科学,各门课程,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10.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使大学除培养人才之外具有研究的新职能。
11.扩张中的高等教育指20世纪完善以后的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呈现出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和趋势。
12.未来的人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即“学术通行证”“职业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能力通行证”13.进入20世纪以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表现为:1.内容更为广泛2.空间更加宽广3.活动方式更为多样。
课程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中一个更为基本,更为重要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学科组织愈来愈成为促进或制约大学学术创新的 科学与社会服务的职能。学科作用的发挥是借助不同的学 克拉克指 出, “ 系科和相应的单位 关键机构 , 并在大学组织管理创新 日益成为关键环节。从早 科组织来实现的。伯顿 ・ 是学科和专业的化身” [ 3 1 2 6 1 。学科正是通过不同学科组织 期中 世纪大学产生开始, 大学学科组织就开始发挥作用, 那 为自 身知识领域的存在和再生产提供了相 么, 大学学科组织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并呈现出什么样 取得了合法身份,
2 0
论 大学 学科组 织 的历 史演 变与发展 趋 势
没有完全分化出来, 结构松散单一, 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仍是 合化知识生产 转变。大学的学科组织结构也将朝着综合化 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
发展方向变化, 进而大学发展也由原来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向 从上面可以看出, 早期大学的学科组织还没有发展成官 学科的矩阵组织结构( m a t r i x s t r u c t u r e ) 转变。 矩阵式组织结
的发展脉络 , 需要深人的梳理。研究历史是为 了拥有更好的 对稳定的组织保障。因此 , 学科组织是在大学内部肩负着教 未来,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 展望学科组织发展趋势对大学的 学、 研究及社会等职能的正规组织, 是大学日 常运行不可缺
明天具有重要意义。
一
少的关键环节 , 在大学内部运行管理系统处于基础的地位。
角度对它进行定义, 并从知识传递的角度说明它是教学科 目 从而梳理学科组织发展源头、 特点及轨迹等。
( 一) 早期大学的学科组织萌芽发展时期 现代大学一般要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谈起。中世纪大
的分类。而刘慧玲认为: “ 学科是人类在认识和研究活动中 学如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 法国的巴黎大学、 英国的牛津
随 着早期大 学的发展, 各所大学教学各有侧重, 但基本涵盖
了神学、 医学、 法学、 文学等, 被称为“ 四艺” , 然而这时学科并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2—1 5
作者简介 : 张金磊 ,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主要从事 高等教 育研究 。
二、 大 学的 学科 组织 历史 演变
、
学 科 与学科 组 织
大学是一个学术性组织, 而它又是以学科为基础 , 并逐
大学的学科组织是伴随大学 自身发展与大学及时回应
渐建立起的学术性组织。因此, 要真正理解大学, 深入剖析 社会需求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因此, 研究大学的学科组织形 大学 , 需从大学的学科及学科组织开始。何谓学科, 宽泛地 态变迁要从大学 自身发展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变革中去解析, 讲, 学科是系统化的知识。《 教育大辞典》 中将学科定义为: 首先是指学术的分类, 其次是教学的科目¨ ] 。它从分类的的
起来有三层含义 : 一是知识体系, 二是组织共同体, 三是制度 究, 在形式上主要采取诵读经典经院哲学, 学生根据教授讲 规范。所以笔者认为 , 学科是以知识为核心的, 并以一定的 解的原文或注解 , 进行深入思考, 并与教授进行交流或辩论 。
目 标、 结构、 规范等组织起来的系统。 学科是大学的基础, 没有学科 , 大学就无法肩负起教学、
2 0 1 4年第 2期 总第 2 3 8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No . 2, 2 01 4 S e r i a l N o . 2 3 8
园地, 他们可以相对 自由地探讨知识, 进行 自我管理, 国家很 的团体, 是由于这些人因共同旨趣及信念等而结成的一种非
心理学家、 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业化组织方式。 ” J 3 伯 少对这些大学进行干预。因此, 这些早期大学是一个非正式
知识为基础 , 并将有此相同或相似类知识背景的专业人聚集 官方规定的组织。比如 , 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 教师的大
在一起开展各项工作的组织。也有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去认 学” , 而博洛尼亚大学被称为“ 学生 的大学” 。当时, 大学的
识, 认为学科是一种社会规范, 从学科的英文单词 D i s c i p l i n e 知识主要是经院哲学, 学科没有被分化出来, 其教学组织形 词义来看 , 有训练、 训导、 处罚的意思。综上所述 , 学科概括 式基本是一名教授带领若干助教和一群学生进行教学及研
论 大 学 学科 组 织 的历 史 演 变 与发 展 趋 势
张 金 磊
( 北京理工 大学 教 育研 究院 , 北京 1 0 0 0 8 1 )
摘要 : 学科是 大学的 细胞 , 而学科功能的发挥通过 学科 组织 实现 。 因此 , 研 究与分析 大 学学科组 织发展 历 史及发展 趋势 对促进 学科发展 、 学科组 织变革以及 实现大学科 学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文章从 大学产 生历 史出发 , 对 学科 组织的发展 时期进 行 了划 分, 并对各 个时期 学科 组织特 点进 行 了分析 , 理析其发展 逻辑脉络 , 并对 大学学科 组织的发展趋 势进 行 了展 望。 关键词 : 大学; 学科 组织 ; 发展趋 势
针对认识对象, 而将 自己的知识划分 出来的集合, 是相对独 大学等。 这些早期的中 世纪大学的建立一般都是由于学者 立的知识体系。 ” _ 2 这表明学科是个知识体系。伯顿 ・ 克拉 兴趣爱好而自发聚集而成的, 大学为学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
克指出: “ 学科明显是一种连接化学家和化学家、 心理学家与 顿・ 克拉克是从组织的角度出发, 认为学科是以不同类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