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2

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教学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小玻璃瓶、细管、温度计、体温计、挂图、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学1、阅读教学爱第76页“温度计”、“摄氏温度”,完成下列问题:(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的是,100摄氏度写作:,0摄氏度写作。

(3)摄氏温度是这用来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等分,每一份代表。

(4)人的正常体温平均是“36.7℃”读作;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或。

(5)水的沸点,水的凝固点。

2、阅读教材第77页“温度计的使用”,完成下列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即:,然后看清它的,即。

(2)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A、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或。

B、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相平。

2、阅读教材第78页“体温计”,完成下列问题:(1)体温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它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从构造上来看,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能、不能)显示人体温度。

(3)每次使用体温计子前都要把水银甩下去,普通温度计甩。

(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温度的概念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实验现象,组织教学【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海波,石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铁架台,火柴,秒表【教学过程】【播放课件】: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之间发生物态变化,把它掺在水泥中,制成墙壁和地板,可以使房间“冬暖夏凉”。

例如北京奥运会著名场馆水立北京水立方方,你想知道这种新型材料调节温度的奥秘吗?2(设计意图:以高新科技材料应用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物态变化【引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自然界里的水都有哪些存在形式呢?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之间能否转化呢?生1:水、雨、雾、露水---液态冰、冰雹、雪、霜---固态水蒸气--------气态生2:冬天,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到了春天冰融化成水。

生3:扫地时,我们往地面撒一水,一会儿,水就不见了,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形成云,又会形成雨降落下来,或形成雪飘落下来生4:……(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从生活走进物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播放视频】: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和固态氮燃烧的蜡烛 钢铁熔化 固态氮【师生总结】: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描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道路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物态变化活动体验:(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3章物态变化 第2节《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3章物态变化 第2节《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熔化和凝固,是物态变化的一部分。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以及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对一些基本的物态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情况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以及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2.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特点。

2.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3.如何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以及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熔化和凝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3.案例资料: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熔化和凝固。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视频,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特点以及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情况。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并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熔化和凝固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本节注意讲物态变化中的融化和凝固,第一次涉及到探究实验的步骤,内容就多,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五.预习提纲,液体变固体是。

2.实验探究的七个过程是?3.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4. 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是什么?我们的探究结论是什么?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七.巩固练习1、教材P57的练习1、2、3、4.2、《同步解析与测评》P24-25基础训练闯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熔化和凝固【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题】熔化和凝固【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上)【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4.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熔化和凝固”为主题,紧密结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3.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思考等。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5.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生活中至少三种熔化和凝固现象,并记录下来。要求详细描述现象、物质种类、环境条件等,尝试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物理现象和规律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熔化和凝固”的内容,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1.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但对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尚不清楚。
2.学生在数学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函数知识,能够理解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为学习熔化和凝固过程提供基础。
2.实验探究,理解概念:组织学生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4.强化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分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的学习心得和发现,促进同伴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5.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熔化和凝固现象,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物理原理。
2.针对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微观机制的理解困难,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在讲解熔点和凝固点时,教师应结合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特点。
-结合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或者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如冰融化、蜡烛燃烧等。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棍的制作、金属焊接等,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相关的问题讨论,如“为什么冰块可以冷却饮料?”“为什么金属在冬天更容易断裂?”等,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原理的兴趣。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从家庭生活中找到至少一个熔化和凝固现象,共同分析并记录下来,以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作业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实验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我设计这节《熔化和凝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认为熔化和凝固的原理是难点,因为需要学生理解物质在温度变化时的状态变化。

而实践活动则是重点,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原理。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各种教具和学具,如温度计、熔化实验装置、凝固实验装置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冰块、水、石蜡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如冰淇淋的熔化过程。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熔化的特点。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熔化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象,让他们理解熔化的原理。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会特别关注学生对熔化和凝固原理的理解,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对于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

同时,我还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引入实践情景的方式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淇淋的熔化过程,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以及从液态到固态转变的物理过程。
2.使学生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并能够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温度与熔化、凝固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指出它们是物质状态转变的两种基本过程。
2.详细讲解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温度、热量和状态变化。
3.引导学生认识熔点、凝固点,并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
4.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如冰的熔化和水的凝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逆的,而蜡的熔化和凝固则是不可逆的。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练习题目,如:冰的熔点是0℃,那么在0℃时,冰是处于固态、液态还是固液共存态?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解答进行点评,分析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4.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巩固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测定冰的熔点、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课堂小结,梳理知识: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重点知识。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3.实验操作中的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技能。
教学设想:

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新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

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新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

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新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全国教案: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以及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以及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计算,以及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冰、水、温度计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教材,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冰淇淋融化等,引导学生关注熔化和凝固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简要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3. 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冰熔化成水的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5. 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6. 拓展延伸:讨论熔化和凝固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导致路面湿滑的原因等。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计算,以及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学校初二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学校初二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学校初二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锡在逐渐熔化的进程中〔〕A.要不时吸热,温度不时上升B.要不时放热,温度不时上升C.要不时吸热,温度坚持不变D.要不时放热,温度坚持不变3.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______态,在39℃时呈______态或________态,也能够呈________态,-38℃时呈_______态.4.小明经过学习失掉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结,晶体凝结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2〕酒精的凝结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4〕冬天南方乡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由于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5.纯水的凝结点是0℃,海水的凝结点是-2.5℃,这说明水中假设掺有食盐其凝结点会降低.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异,他以为物体只要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样会向周围放热呢?请你协助小华想一想,这个现象有几种能够的解释.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或否认你的解释吗?6.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资料,超越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结.有人设计,把这种资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域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理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2节熔化和凝固(共2课时)第一课时熔化和凝固实验【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和成果共享的喜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用图象将数据进行处理.知识点一物态变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3,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合作探究】演示一1.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呢?答:冰棒变成了液态的糖水,而糖水又变成了水蒸气进入了空气中.2.以上的现象中,物质的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答: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教师点拨】1.现实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较常见.其实,除水以外,所有物质均有三态,而且相互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只是不常见而已.2.发生物态变化时通常都伴随着温度的变化.3.物态变化不是形状的变化,而是物质由一种物态变为另一种物态,物质的种类不变.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3-55,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合作探究】演示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设计是怎样的?答:取适量的海波和蜡块放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插入正在加热的热水中,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变化,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2.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答: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计时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3.海波和蜡在由固态变成液态时温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答: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4.在方格纸上画一根横轴表示时间,画一根纵轴表示温度,标出各个时刻所记的物质的温度(坐标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熔化图象.分析海波和蜡的熔化图象有什么不同?答:海波的熔化图象有一横向水平线,蜡的熔化图象没有.它们的熔化图象对比如下.海波的熔化图象蜡的熔化图象【教师点拨】1.做熔化实验时,将有海波或蜡的试管放到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将试管直接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目的是使受热物体尽可能均匀的缓慢的受热,从而能够得出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结论.另外,实验时还应注意酒精灯的安全使用.2.水浴加热法:是一种给物质均匀地间接加热的方法,它能控制物体温度上升的速度,其好处是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平稳.3.用图象法描述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情况,非常直观,在各门科学中都应用得非常广泛.【跟进训练】甲是小丽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正确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加热,观察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甲乙(1)实验中,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5 ℃.物质处于固态.(3)根据实验数据,小丽作出了冰熔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拓展延伸奇妙的冻雨和雨凇在我国北方,还有南方的贵州、湖南的湘西山区,冬天里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雨,天上掉下来明明是雨滴,可在地上却看不到雨的痕迹,见到的到处都是冰,这种滴雨成冰的雨称为“冻雨”.这种雨掉在树枝上、电线上迅速结成一层晶莹透明的冰层,逐渐挂下来成了一条条冰柱.雨滴落在树上所成的冰称为“雨凇”.初冬时节发生冻雨或雨凇现象时,到处是晶莹剔透,景色十分诱人.置身于纯洁透明的大自然里,会使你忘却天气的寒冷,忘却生活中的烦恼,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和提高.“冻雨”和“雨凇”的形成都与水的凝固有关.气象学家在观测云层时还发现了一种“混合云”,云的中上部温度已降到—20 ℃~—30 ℃,甚至—40 ℃,但其中还有许多的雨滴并没有冻结.据说有的科学家成功地使纯净无瑕的水静置冷却到—70 ℃仍不结冰,这种温度低于0 ℃还不冻结的水叫“过冷却水”.原来水分子结冰,除温度条件外,还要求在水中必须有冻结核,有了它,做无规则运动的水分子才能按冰的晶体结构排列起来.江河湖海里的水及自来水中都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就是冻结核.于是这些水在0 ℃时就结冰了.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2.物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熔化和凝固规律【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熔化的规律、图象,了解晶体、非晶体的概念,知道熔化需要吸热.2.知道物质凝固的规律、图象,知道凝固需要放热.【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并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知识点一熔点和凝固点【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56,完成以下问题: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3.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其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合作探究】演示一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海波的熔化图象石蜡的熔化图象1.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答:(1)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7 ℃,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2)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升高,在此过程中,石蜡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2.每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石蜡各是什么状态?答:海波:固态→固液共存→液态.石蜡:固态→变软→变稀→液态.3.海波和石蜡的熔点各是多少摄氏度?答:海波的熔点是47 ℃,石蜡没有熔点.4.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多长时间?答:从第3 min到第4 min,一共1 min.演示二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象甲—晶体乙—非晶体1.在晶体凝固图象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答:EF段晶体温度逐渐降低,放热,是液态.FG段晶体温度保持不变,继续放热,是固液共存态.GH段晶体温度继续降低,仍然在放热,是固态.2.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有什么不同?从图象上看有什么区别?答:晶体凝固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凝固放热过程中温度一直降低.晶体的凝固图象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线段,而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没有.演示三认识下列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教师点拨】1.判断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1)有无熔点:晶体有,非晶体无.(2)熔化过程:晶体由固→固液共存→液.非晶体由固→软→稀→液.(3)熔化图象:关键是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2.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不断吸热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不断放热.4.同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互为逆过程.因此,晶体熔化需要吸热,且温度不变,则晶体凝固需要放热,且温度也不变.5.同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它的凝固点.【跟进训练】1.(湖南邵阳中考)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B )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 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2.(广西柳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线段AB表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知识点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6-57,完成以下问题: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都保持不变.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也要放热,但温度都改变.【教师点拨】联系生活:利用冰块熔化吸热,可以给冷冻食品保鲜.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蔬菜不被冻坏.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 ℃~40 ℃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跟进训练】1.(贵州遵义中考)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2.夏天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在熔化时要吸热;北方冬天菜窖经常要放一桶水,是因为水在凝固时要放热,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防止菜被冻坏.(均选填“吸热”或“放热”)1.固体⎩⎪⎨⎪⎧ 晶体⎩⎪⎨⎪⎧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 没有熔点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2.晶体熔化条件⎩⎪⎨⎪⎧ 温度要达到熔点能继续吸热 3.晶体凝固条件⎩⎪⎨⎪⎧ 温度要达到凝固点能继续放热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两个足够高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S甲>S乙)。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1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难点:1、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A、38℃;B、37℃C、36℃D、35℃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固体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1 6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2 54)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液体气体5)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1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1、对熔化、凝固的理解及晶体与非晶体性质的理解。

2、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图象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预学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二)探究与精导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和三种。

(2)熔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3)凝固: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2、阅读教材“熔点和凝固点”,完成下列问题:(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这类固体我们称为,如、等等。

(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的,这类固体我们称为,如、、、等等。

(3)叫熔点,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填“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4)查表说出下列物质的熔点:钨,固态酒精,固态水银,冰。

3、阅读教材第84页“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完成下列问题:(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凝固过程中不断,温度保持;(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凝固过程中不断,温度不断的。

(三)提升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

第2节熔化和凝固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质熔化、凝固时的规律。

3.知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4.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熔化、凝固的规律。

难点: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决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信息1 如图1所示,壶中冒出的水蒸气遇玻璃杯变成水。

信息2 如图2所示,太阳出来了,小朋友堆的雪人融化了。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熔化和凝固自主阅读教材P53~5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我们发现大多数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而我们把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实验: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设计实验】说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如装置图所示):铁架台、温度计、试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水。

【进行实验】(1)请听老师讲解并完成实验。

(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海波石蜡【分析归纳】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不变,熔化后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升高,熔化后温度升高。

知识板块二晶体和非晶体自主阅读教材P55~5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固态物质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4.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教案: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一、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定义;2. 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及其特点;3.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4.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性;5. 实际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举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过程和特点;2. 使学生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过程和特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块熔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熔化过程的特点;2. 概念讲解: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解释熔化和凝固的基本过程和特点;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规律;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计算方法;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熔化和凝固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并进行分享;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3. 熔化特点:吸热、温度升高、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4. 凝固特点:放热、温度降低、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无凝固点5. 温度变化规律: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为什么冰块放在室温下会逐渐融化?为什么水放在冰箱中会结冰?(2)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并写成小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导学生阅读图2-31至图2-34,回答熔化、凝固的应用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3)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
(五)小结
通过这一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
(1)海波的熔点为48℃,当温度为48℃,海波的状态可能有哪些?
(2)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交流与合作]
(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加以对比。
固体分类
举例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变化情况
有无熔点
晶体
非晶体
(2)晶体熔化的条件有哪些?
(3)你的实验结果如有偏差,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
1.物质从______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选填“变化”、“不变”)的。
2.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它的大小还与______等外界条件有关。
3.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熔化、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了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 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6.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六)布置作业
1、书P43WWW习题1,2
2、《补充习题》的1,2,3,4,7,8
⑵冰山
(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活动一
[提出问题]
冰和烛蜡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
(2)冰熔化时温度,烛蜡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
[设计实验]
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41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5.纯水的凝固点是0℃,海水的凝固点是-2.5℃,这说明水中如果掺有食盐其凝固点会降低.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请你帮助小华想一想,这个现象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或否定你的解释吗?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D.雪容易传热
(八)分层巩固
1.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A.晶体B.非晶体C.不能确定
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教学 方法
教具准备
学法指导
导入
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 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在一张白纸上。
教师提问:
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转变。
结论: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
多媒体演示:
⑴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滔滔长江之水;
教学反思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
1、如图2-28(b)把烛蜡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烛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烛蜡的状态的变化,直到烛蜡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2、如图2-28(a)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 数,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4、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
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来加深理解
难点
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尽可能用纯净的碎冰,不用酒精灯加热,在常温下熔化。
(三)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活动三
[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那么水和烛蜡在凝固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指导学生与熔化过程类比,思考讨论作图推理出(1)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晶体凝固的条件。
(4)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四)熔化、凝固的应用
⑵冰山


导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 烛油滴在一张 白纸上。
教师提问:
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转变。
结论: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
多媒体演示:
⑴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滔滔长江之水;
(1)烛蜡加热后,发现;在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
(2)当温度低于0℃时,可以发现冰(有、没有)熔化;当温度达到0℃时,发现;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3)冰和烛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放热)
教师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
(1)晶体、非晶体、熔点的概念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活 动二
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P42表格中。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29和图2-30中分别画出冰、烛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教师将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及图像投影,分析不同线段中冰和烛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 态?完成填空: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______态,在39℃时呈______态或________态,也可能呈________态,-38℃时呈_______态.
4.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