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区公共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知信行调查和干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地区公共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知信行调查分析和干预体
会
【摘要】目的:了解我县公共场所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和预防的情况,以便实施干预和防控。
方法:将我县公共场所的高危人群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愿问卷调查和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方法。
结果:目标人群对艾滋病的知晓率达82.1%,但在认知和预防方面还不够;hiv抗体阳性率为1.28%。
结论:应继续加大对我县公共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力度,切实有效地预防控制艾滋病在本地区的传播和流行。
【关键词】公共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调查和防控
【中国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0-01
公共场所的女性服务人员是传播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艾滋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全球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有75%是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中国自1997年起,经性传播hiv的例数逐年上升[1]。
我中心于2009年10月~2010年9月对本地区公共场所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知信行进行调查和干预防控,总结报告如下:
1 调查资料
1.1 调查对象:将本地区内所有的洗浴场所、歌舞厅、酒吧、洗头房、按摩室等可能具有从事商业性性行为的公共场所列出,将其中工作的女性服务人员列为高危人群,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目标选择24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①以我中心牵头,先调查摸底,制订行动方案;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印制调查问卷。
②在辖区派出所的配合下,随机对各公共场所的调查对象进行个别访谈和匿名答卷式调查,允许被调查对象回避相关问题;在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的前提下,抽取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并署名。
1.3 统计分析 :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38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应答率为97.9%);所有数据用epidata3.0数据库进行双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各种指标的频数及比例和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社会学特征,年龄<22岁的比例最高,其次是23~30岁;农村和城镇出生的女性比例较高,对从事该工作一般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未婚女青年和初中文化水平占比例较高,进入本行业时间以1~5年为最多见。
2.2 对艾滋病的相关知晓和认知情况为:大多人为一般了解,认为是性病没事右性接触引起的;较多人承认有叫频繁的不洁性交史,经常使用防护措施;大多数人知道是由性途径、血液污染和母婴垂直传播三个主要传播途径引起的,也有部分认为是其他途径引起的;认为可以治疗和不治之症占绝大多数。
2.3 患病后的态度为:本组资料中hiv抗体阳性率为1.28%,大多人的态度是听天由命;朋友患病后的态度主要是避而远之,而且
回避该类问题的人较多。
3 分析和干预
3.1 活动宗旨江苏省海安县地处苏中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大,艾滋病发病率在百万分之十五左右,虽在较低水平,但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公共娱乐场所的服务小姐以年轻未婚妇女为主、处于性活跃期、文化层次较低、性观念较开放、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自身防范意识较差;且因其行业的特点,女性商业性行为者是用自己的身体向别人提供性服务而换取金钱
的人,她们被认为是一个地区艾滋病传播的放大器,加快了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扩散[2],故她们在传播艾滋病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调查和检测,了解其对艾滋病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改变,探讨影响其改变的有关因素,目的在于准确掌握该人群的艾滋病认知及相关行为的基线情况,为对该人群采取科学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干预防控工作有指导性
意义。
3.2 干预措施有研究表明,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3]。
我们制定详细的方案和目标,对此类高危人群积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包括毒品危害、艾滋病防治、性行为学、妇产科等相关知识培训;组织观看影像资料,发放小册子、宣传单、画册,张贴标语、宣传画,手机短信,发放安全套和药液等;做好此类人员上岗前健康体检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隔离
就诊;设置求助热线电话,提供主动可及性服务;通过部分目标人群促进同伴教育、扩大干预效果。
3.3 初见成效通过一年的调查和干预行动,本地区公共场所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的知晓率有所提高、特别是认知和态度较前明显改善,该类人员参与艾滋病防控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虽然该类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的改变不是短期的教育就能做到的,但在本地区的患病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未出项上升趋势。
因此,只要加大对我县公共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力度,可切实有效地预防控制艾滋病在本地区的传播和流行。
参考文献
[1]羊海涛,等. 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性病/艾滋病可行性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1):1-4.
[2]陈刚,等.浙江省某地美容美发中心暗娼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4):372-373.
[3]陈潇潇,等.流动人口多种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的干预效果及知识遗忘的研.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9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