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强调“学以致用”,课程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

在管理学课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例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然后,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和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既满足学科知识的要求,又能培养学生应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选取一些企业管理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真实项目的经验和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实际情况,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强调实践,因此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训项目和实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管理工作,并通过实践锤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四、小组合作团队合作能力是管理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作。

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项目和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团队建设、决策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评估方式的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评估方式也需要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设计。

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项目、个人报告等。

通过不同的评估方式,可以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摘要】本文以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为主题,通过对概述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分析管理学课程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案例分析以及探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了该教学法对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发现,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带来积极影响。

本文旨在为管理学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方法和启示,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能力培养、教学法、管理学课程、案例分析、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启示、未来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为培养具有复合型、综合型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起到关键作用。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并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案例分析,将深入探讨如何在管理学课程中有效应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一步了解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影响。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管理学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多可能性。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关键词:管理学经验式学习能力体验式教学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法,教师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是单调的ppt加口述。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过于偏重书本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少,实践经验少,理论知识的实际利用效率不高。

同时,高职学生文化基础不扎实、厌学,而且不能从全局考虑问题,素质训练不过关;加之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高校普遍偏重考试成绩,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倍感压力,甚至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致使最终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获得间接知识,忽视获得直接经验,特别是缺乏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和机制。

使学生很少受到实践活动的训练,只是纸上谈兵,影响他们应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形势下,《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是情势所需,具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文提出一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实施手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具体来讲,它从实践教学的视角,运用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定义。

[1]1 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教学目标导向现代化教育环境中的高职教育必须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放在同等的高度同等对待,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高职教育应该瞩目学生的未来生活,必须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适当引入实践教学理念,增加实训课程比例,提高高校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逐步构建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这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理念,也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

笔者结合实践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实践教学目标即为两种能力的培养:管理职业能力和经验式学习能力[2]。

1.1 职业能力从社会需求和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对学生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其思维方式的训练,把学生看作独立自主的个体,利用现有资源锻炼其思维能力,引导其发现问题,继而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使学生“像企业家那样思考”,这才是当前教育形势下高职教育应该坚持的教育理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管理学课程也不例外。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首先,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强调实践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模拟经营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管理学的组织行为学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实际企业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了解不同的组织结构、团队建设以及员工激励等管理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倡导自主学习,通过知识的自主获取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管理学的理论知识。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分组研究并且呈现出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自己去总结理论知识,这一过程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研究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强调思维训练,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督促学生去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分析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和思考深度。

综上所述,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和企业都得到了好处。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模拟经营等活动,不仅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还改善了自我管理、创新思维和领导技能。

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未来,能力培养教育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这必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和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人才需求愈加旺盛,高校的教学目标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而在管理学课程中,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入手,探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管理学课程的特点1、理论性强: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应用性强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并理解各种管理理论和模型,然后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2、实践性强:管理学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所以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去验证管理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更好的掌握管理学的知识。

3、综合性强:管理学涵盖了许多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统计学等。

这使得管理学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性视野。

1、以实践为基础,注重理论实践结合。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实际问题去解决问题,以实践为基础,注重理论实践结合。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借助案例、实地考察、模拟等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实际情况中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注重团队协作,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管理学强调协作,组织、管理是由团队完成的,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团队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课程作业。

3、结合职业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程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让学生更好的面对未来的职业竞争。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管理学是一门需要钻研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活动,例如阅读相关文献、参加线上课程、参加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探析

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探析
章 流 体输 送 的知 识 作 了一个 很 好 的 总结应 用 , 达 到 了知识 点 的融合 。 传热的方式有热传导 、 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 我
式, 然后期末考试拿到好的成绩 , 而是通过学 习, 使学生能 够 掌 握它 的原 理 及实 际应 用 。 学 生通 过对 以上实 例 的分 析 讨论 , 不仅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总结 , 而且将理论与 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 深化 了对相关知识 的理解 , 更重要 的
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当然 , 在收集整理案例素材 、 完善案例 教学技巧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 的工作。 教师应充分挖掘科 研和食 品生产方面的案例素材 ,进行充分准备和深入研 究。所选择 的案例必须与教学 目 标一致 , 即与要求学生掌 握的知识 内容密切相关 。
参 考文 献 :
去; 两层玻璃 中间抽真空的 目的是为了减少热传导 , 因为 真空的热导率最低 ; 而热水瓶塞的作用就是将热水瓶内外
+ 一 * — - 卜- — — 卜- — + 一- - ・ + 一 一 - - + 一 - — ● 一
深 的认 识 和 理解 。
教学 的 目的 不是 为 了让 学生 记 住几 个 定理 、概 念 、 公
如何把水送到这么高的地方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 , 就要 依靠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 伯努利方程 、 连续性方程 、 管路阻 力计算及离心泵 的选用等知识 。 通过对这种问题的讨论既 可以对第一章流体流动 的知识进行 系统的复习 , 还对第二
如 自来 水 厂 要 把 自来 水 通 过 地 下 管道 输 送 到 我 们 居 住 的 各个 小 区 , 有 的小 区楼层 高 达3 0 多层 ( 约1 0 0 米) , 他们 又 是
师生互动的 良好氛围,努力形成一种 以教材为基本线索 , 以培养能力为基本 出发点 的教学模式 。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正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管理需求。

本文将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结合管理学课程的特点,运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进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实践。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特点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管理学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更加看重的是其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管理学知识。

2. 跨学科性和综合性。

管理学知识融入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较为综合,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3.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管理学课程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等。

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当考虑到课程的实际应用和教学的实际目的,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设置,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操作课程在管理学课程中,应当设置实践操作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使之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管理学知识。

3. 跨学科教学4. 考核评价体系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它将学生视为主体,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本文将以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为例,探讨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的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强调学生参与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团队项目、模拟实验等实践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团队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和协商来解决实际的组织行为问题。

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和反馈。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个人报告、团队展示、实践项目等,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能力。

通过评估和反馈,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管理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培养。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探索。

在战略管理课程中,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创新思维来提出策略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在管理实践中的竞争力。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他们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与讨论和实践任务,自主地学习和探索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探讨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探讨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探讨作者:古映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5期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但因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这些规律和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要求管理者能灵活多变地运用管理理论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管理学课程的定位,应是以培养学生管理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一门基础课。

但在目前的管理学教学中,一方面由于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缺乏实践管理经验和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或重理论、轻实践,或对实践教学缺乏整体和系统性思考,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因此,探索如何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的提出管理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应在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管理实践中所需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即管理学的教学目标应实现学生由理论认知能力到综合应用能力的逐次提升,而每一层次目标的实现,又有赖于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法。

为此,本文提出和探讨了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即分别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课外教学活动以及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这一系统化教学方案,实现管理学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由理论型向实践型的转变,进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的具体方法( 一) 理论认知与拓展能力的培养掌握管理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

单调的PPT讲授往往让学生感觉理论知识过于枯燥,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可尝试将以下几种方法纳入教学过程。

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把真实管理情景加以处理后引入课堂,形成供学生分析思考和决策的案例。

这种参与性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练兵场,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获得更为鲜明、生动的理解。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也是管理学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

然而,传统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但往往难以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需要基于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管理学原理教学的改革。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往往只能教授学生一些理论框架和概念,缺少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就需要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去。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团队中完成一些实际任务,如开展市场调研、设计组织管理方案、统计数据分析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管理学原理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往往只能培养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能力,而对于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较为薄弱。

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自行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学原理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管理学原理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管理者往往需要依赖团队完成工作任务,而团队协作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团队的表现和成果。

因此,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参与到团队合作中,分工合作、协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在课堂上也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相互学习、交流并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基于能力培养的方法是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关键环节。

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研究。

一、课程目标明确《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

具体目标可包括: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原理进行问题诊断和决策的能力;培养学生应对组织管理挑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等。

二、注重实践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案例教学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引入真实的管理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原理。

教师可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管理实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并进行报告撰写和演讲,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鼓励团队合作管理学涉及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小组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可以引入团队评估机制,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应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等,还可以采用小组报告、个人展示、个人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实施课程反馈机制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设立课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教学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

通过明确定义课程目标、注重实践案例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团队合作、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以及实施课程反馈机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拟围绕此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管理挑战。

一、教学目标重新设定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聚焦在知识的传授和理解上,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我们应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作为首要目标。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理解与实践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2. 团队协作能力:管理学是一个充满协作与沟通的领域,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团队合作的培养。

3. 创新与实践能力:管理学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创新的领域,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通过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他们在学习《管理学原理》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优化在注重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我们需要精选和整合最新的理论知识,使之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学习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管理技能和工具的教学内容,如沟通技巧、决策分析、团队管理等,通过实践操作与案例讨论,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实际应用的管理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还可以引入一些“问题驱动”的教学内容,即以实际管理问题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在组织结构与设计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某个公司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及管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通过实际案例训练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独立院校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

独立院校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

独立院校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独立院校是指有自主招生资格,并且走向独立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

与传统的公立院校相比,独立院校在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方面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

本文浅谈了独立院校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一、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提供独特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独立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实践案例或实际项目,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并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研究项目或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管理学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独立院校具备更大的教学自主权,可以灵活地安排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实际经营环境,还能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等综合素养。

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倡导学生参与式教学传统的管理学原理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一方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只侧重于理论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独立院校可以通过倡导学生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演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思考能力。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整体课堂教学效果。

四、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独立院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掌握实践操作技巧,并将学到的管理学原理运用到实践中。

独立院校还可以在实习实训环节设置指导和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和指导。

实习实训的经历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并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背景。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与评价体系探析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与评价体系探析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与评价体系探析《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

标签: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教学模式一、《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在高职院校中,《管理学原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重理论讲解,轻实践研究。

在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素养,成为了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二、《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与评价体系(一)课堂案例分组讨论教学法《管理学原理》这一课程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概念性。

可以在分小组讨论的情况下,让学生从实际案例当中獲得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以小组为基础,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讨论内容可以以口头表达或方案的方式呈现。

(二)课堂和课后小游戏的开展游戏教学法主要是要使学生在不同的游戏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管理经验的运用。

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要注意:一是游戏点与教学要相关联。

二是游戏过程要设计合理。

三是游戏场地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这要合理安排场地、道具和经费。

四是评价指标和方式要科学有效。

(三)情景参与与角色扮演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逼真的管理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管理角色,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领导艺术”。

通过角色扮演和实践,提高学生解决管理矛盾和疑难问题的能力,进行模拟决策的技能。

(四)企业现场调研与探究学校和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习考察企业的机会,在实地调研和考察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相关部门的了解和认识,寻找案例研究的板块,在丰富实地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认识。

最后,形成企业实地考察报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管理学原理》的教学进行改革,注重能力培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管理学原理》教学常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改革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管理学是一门需要团队协作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管理学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学生在面临实际管理问题时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管理学需要学生能够有创新思维,能够思考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设计思维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议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浅议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浅议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关键词:能力培养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论文摘要:在《管理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以管理理论为主,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影响了《管理学》教学效果。

根据《管理学》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性质,鼓励学生全面参与,以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实践教学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深化。

《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综合运用管理学课程及相关知识能力的重要步骤,因而是达到管理学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而我国高等教育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也已成为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它起着引导学生认识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和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作用。

由于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艺术性与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抽象性、刻板性之间的冲突,使得学生管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困难,也是《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最大难点。

鼓励学生全面参与,自我控制,以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我国高校传统《管理学》教学存在重视传授书本知识、轻视兴趣培养,理论教学多、实践环节少,讲授课时多、实践技能训练相对不足的现象。

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实践教学大多深度不够,浮于表面。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

传统《管理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讲解、演练、学生练习,没有师生互动,这大大限制了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探析
作者:苏娴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1期
摘要: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本文分析了《管理学原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能力本位的《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

关键词:能力本位;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91-02
《管理学原理》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对象大多是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普遍缺乏对《管理学原理》的理性认识,更缺乏对企业的感性认识。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凸显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优化《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管理学原理》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提出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的办学定位,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既具有应用能力的属性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并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主要特色在于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

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为此,必须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承担《管理学原理》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创新,也收到了积极效果。

但从《管理学原理》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并辅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组织教学。

案例教学已获得工商管理界普遍认可,具有理论与实践整合的优势。

但在传统教学中,面对缺乏基本管理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又对企业实际运作知之甚少的学生,案例教学往往变成了事例教学,老师满足于事例介绍,学生追寻着最佳答案。

这种教师”一言堂”式的独白和学生被动地“听故事”,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产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中缺乏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引导,使理想的教学模式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根据《管理学原理》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结合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要使案例教学等这些理想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效果。

实行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一个教学主体平等、互相尊重、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一种以教材为基本线索,以培养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的教学模式。

二、《管理学原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但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有课内实践环节。

但目前《管理学原理》课内实践问题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主要表现在:
1.教学观念与培养目标错位。

前面提到,应用型本科尤其是三本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掌握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管理应用能力”,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专业应用能力,适应企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适应市场的创新发展能力。

但传统的教学观念过于注重管理理论的诠释,缺乏能力本位的引导,学生为了考试而学,教师为了传授而教。

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成了绝对权威,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成了被动接受。

这样,教学的重心必然偏向于学生学到了什么,记住了多少,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

2.“教材中心论”仍占主导地位。

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其本身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探索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强调《管理学原理》的理论体系,过分依赖教材的知识结构,过于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状况无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3.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管理学原理》的课堂教学因受上述观念的制约,在教学手段上仍然比较单一,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或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等形式,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一方面,由于《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学生尚未对这一学习领域产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企业管理案例的讨论,容易出现学生参与意识不强,课后拓展学习兴趣不够,自学能力得不到提高的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缺乏层次性和时效性,要么远离学生熟悉的领域,要么把过时的案例当作经典,造成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全面理解出现偏误。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是一种心智模式的训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过程,这种训练和培养必须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真情实景的体验,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融会贯通,提高升华,最终得“道”。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现行的《管理学原理》的实践教学显得十分薄弱,甚至出现课堂很热闹,课下很迷茫的现象。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则成为每一个《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管理学原理》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设计的若干思考
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能力为本,坚持能力导向。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涉及多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

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既要考虑其必要性,更要注重其可行性,需要认真探索、实践。

1.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牵引下,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包括案例研讨、情景参与、角色扮演、管理模拟等。

为此,要注重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2.优化《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对教学模式的设计有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管理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必须把握住根本和关键,这一根本和关键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企业管理思维能力。

著名管理学家西蒙告诉我们,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者的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辩证的、相对的和实用的思维方式,从对知识的学习转为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能力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教育的重心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在重点培养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说服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充分运用和发挥《管理学原理》人文精神的熏陶作用。

在管理者取得成功的要素中,管理者本身的因素往往超过技术的因素和专业能力的因素。

管理者只有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独立而健康的人格,才能把握管理的本质,按照管理的规律进行科学的思维。

因此,《管理学原理》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管理类经典名著、观摩相关电影电视、聆听企业家的报告讲座等,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完善教学方案的设计。

按照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和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展开。

其一是知识的迁移和传递,这是基础。

它主要是通过集体参与式或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由教师直接讲授,其内容为《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二是知识的转化,这是核心和关键。

知识转化是实现《管理学原理》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它是将存量的知识转化为流量的知识。

根据这一要求,教学中要对准备好的案例或专题进行认真的调研,充分的讨论,让学生在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过程中,切实了解和掌握《管理学原理》的精神内核和思维模式,进而要求学生分别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撰写案例分析或专题报告,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上台演讲或交流。

其三是知识的创新,这是目的。

根据其要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从社会实践中搜集相关信息,组织编写相关案例,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提高其创新能力。

《管理系原理》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创造一个畅所欲言、敢于质疑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质疑和思考中,产生创新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实现头脑风暴。

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专题研讨,或是课堂讨论、辩论,教师都应围绕主题引导分析思路,给出逻辑框架,及时画龙点睛,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陈辉华,王军.《管理学原理》参与式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梁士伦.管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2).
[3]李映霞.管理学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3).
作者简介:苏娴,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