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物理001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科学与生活中的物理》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科学与生活中的物理》该教材的主要目标是为中学生提供一种全面的、系统的物理研究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该教材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各个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每个章节都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案例,将物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以下是教材中重点涵盖的几个方面:1. 力学:介绍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例如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学原理。
2. 热学:探讨热能和温度的概念,以及热传递和热力学等相关内容。
3. 光学:涵盖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性质。
4. 电磁学:讲解电荷、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
5. 声学: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等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了图表和实验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知识。
研究目标该教材的设计旨在达到以下研究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和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帮助学生建立与科学和物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扎实基础。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等能力,培养其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兴趣和意识。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合作,促进互动研究和知识分享。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研究目标,该教材提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物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探究式研究: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研究: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实验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4. 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该教材旨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牢固的物理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科学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让学生情趣飞扬
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让学生情趣飞扬摘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思维开展物理教学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教师需要摆正认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教学改革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学习生涯的起点,所以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现阶段,围绕着初中物理教学所开展的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之中,而且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在改革浪潮下,教师需要将生活化的思维应用到实际物理教学之中,借此来丰富教学内涵、为学生营造出全新的教学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其实初中物理原本就是与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学科,所以这方面的改革创新刚好迎合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因此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文中笔者就相关问题开展了深层次的研究阐述,具体内容如下: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分析其实教育原本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学生则是社会的集中缩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领域也诞生了一系列新方向、新理念。
而运用生活化的思维开展物理教学则能够为稳步推进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工作注入新动力。
现代社会中,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即便未来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会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
【1】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现、培养并强化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之后才能够让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果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那么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营造出动手实践的机会,无论何种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应当如此。
对初中生来说,虽说这一阶段的物理课中并没有涉及到过于复杂的知识点,但想要完全掌握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也并不容易。
由此着手分析,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思维打破上述格局,让学生学会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分析自己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便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相关理论知识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有机会让学生爱上物理课,并且为学生搭建起全新的学习平台。
例如《电路初探》,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与电学、电力有关的知识点。
也许有个别男同学会对这部分知识感兴趣,而且在生活中进行过这方面的实践,但他们却没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当然对这一年龄段的小朋友来说也没有系统学习的机会。
让“生活”点亮初中物理课堂
让“生活”点亮初中物理课堂生活中的物理,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时刻点亮着我们的生活。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生活场景和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
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水龙头的水流、日落的光线等,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背后的物理原理,引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发现和感受物理现象,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物理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和故事来讲解物理知识,使抽象的物理概念更加具体和生动。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著名的物理发现和发明的故事,如牛顿的苹果、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等,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物理知识。
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的案例出发,讲解物理原理和公式的应用,如汽车行驶、自行车运动等,使抽象的物理理论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验和观察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如用磁铁吸引小铁钉、用凸透镜成像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如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等,来体验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和神奇。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如为什么冬天的天气比夏天冷、为什么水可以漂浮在油上等,引导学生通过物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比如设计一个简易的物理小发明、解释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初中物理第一课讲解
初中物理第一课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初中物理的第一课,主题为“物理与我们的生活”。
此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们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物理学科的了解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进行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运动等;(2)了解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3)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如重力、摩擦力、简单机械等;(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5)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4)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预习、复习、总结等,提高学习效率;(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2)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3)培养学生在面对未知问题时,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5)教育学生热爱科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让生活走进物理 让物理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物理教学就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物理,再让物理走进生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一、让生活走进物理物理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物理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现象,挖掘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物理。
1.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初中教材,很多物理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学习液化知识前,布置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烧开水时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
让学生思考早晨雾是怎样形成的,草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等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2.让学生亲自进行生活体验物理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对有关现象的感觉和感受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让学生分别用两个指头抵住笔头和笔尾,感觉一下,再让学生用大小不同的力,把笔尖抵住指头,感觉一下。
学生便可体验到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初中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可合理利用学生的经验来引入新课。
例如讲摩擦力时,可先提问学生:“静止的物体是否一定不受摩擦力的作用?”“物体的接触面越大摩擦力是否越大?”对这些问题的肯定答案是错误的,但是学生常常认为是正确的,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所迷惑,当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老师却给否定的结论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二、让物理走进生活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
让“生活”点亮初中物理课堂
让“生活”点亮初中物理课堂初中物理课程,是中学物理教育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基础的物理知识和现象,并建立起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框架。
在学习物理课程的同时,我们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让生活点亮初中物理课堂。
1. 摩擦力和运动摩擦力是指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阻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摩擦力的作用。
比如说,当我们走路的时候,鞋底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我们保持平稳的步伐。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物体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滑动摩擦,什么时候会出现静摩擦。
而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知识来解释为什么汽车的刹车片可以使车辆停下来。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声音的存在。
比如说,我们会听到人的声音、汽车的声音、风的声音等等。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模拟,我们可以了解到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强度、频率和波长等概念。
而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应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声音可以穿过墙壁传到室内。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是由物体的发光或者是被照射而反射或折射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倒影时,就是光线被平面镜反射的结果。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并且能够用斯涅尔定理来解释为什么水中的物体会看起来比空气中的物体要扭曲一些。
4. 电流和电路电池是产生电流的一种装置。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电池来驱动各种电器设备,比如说手电筒、钟表、遥控器等等。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验,我们也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各种场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让生活成为初中物理课堂的一个扩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让“生活”点亮初中物理课堂
让“生活”点亮初中物理课堂一、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要让物理课堂更加生动,最重要的是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操场上的摆动钟摆、运动物体的速度、运动的距离等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理解机械运动的规律。
在学习光学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日落的景色变化、水中的折射现象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逐渐认识光学的相关知识。
在学习力学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运动的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力学知识的魅力。
通过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的传导、电路的开关等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电学知识。
在学习热学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传导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热的传导规律,从而深刻理解热学知识。
在学习声学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自己发出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从而深入理解声学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物理知识,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生活案例的引入四、实验室的应用实验室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场所,通过实验室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在实验室中,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物体的体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在实验室中,还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如制作简易的电磁铁、制作简易的风力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室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要让“生活”点亮初中物理课堂,关键是将生活融入到物理学习中。
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索
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要求,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让物理课堂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动性,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物理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潜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推行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探讨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将结合理论和实践,探讨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分析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探索生活化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推广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问题提出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实际应用的情境让他们很难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师们也面临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难题。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引入更生活化、具体化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探索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现实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和实用性。
这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关键问题。
1.3 目的意义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将抽象的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找到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
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一、制定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二、采用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体验物理学知识的乐趣。
在力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行车的运动,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在光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太阳光的折射,引起彩虹的形成,生动具体地讲解光的反射折射等物理现象。
这样的教学案例,既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物理学知识的奥妙,又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分析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在物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物理学知识。
在电磁学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磁铁吸引小铁钉、搅拌磁铁与铁片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磁力的作用,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有关磁场的知识。
又如在光学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让学生亲眼见到物体成像的过程,对光学成像有更直观的认识。
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更加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相关知识。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实验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深入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在电路实验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自己构建并观察电路的运行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闭合电路、并联电路等概念。
这样的自主探究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打破知识的条条框框在教学中,应该打破知识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接受物理学知识。
在热力学教学中,不仅可以讲解一些基本的热力学原理,而且还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热力学知识,如热保温材料的应用、水的状态变化等,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热力学知识。
在光学教学中,不仅可以讲述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还可引入光学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光导纤维的应用等,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光学原理。
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索
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生活化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够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内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自然的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生活化教育方法,将课堂所讲的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可以以自行车骑行为例,教授运动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运动学的一些规律,了解变速百变的运动并通过此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二、加强生产实践教学,注重实验初中物理实验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力学中,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进而找到物体沿斜面滑动的条件,并求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三、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课程设置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认识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课程。
例如,在初一学期中,可以着重苏醒和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兴趣,在初二学期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实验和观察比较的方法。
在初三学期中,可以运用电器制作的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初中物理课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当探索和应用各种生活化教育方法,结合课程内容,注重实验实践,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教育环境。
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索
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索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实践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同时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和实践。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意义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关乎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也存在困难。
而生活化教学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通过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
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需要教师寻找生活中的案例和应用,然后将其引入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设计能力。
以下结合一些具体案例,简要介绍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1. 力和运动的关系在物理学中,力和运动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来引出这一概念。
当学生在玩滑板时,教师可以通过滑板起步的力和推动滑板的力来教授力和运动的关系,并与公式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
2. 压力的作用压力是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很多的应用场景。
当学生坐在椅子上时,椅子对学生的身体就会产生压力,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向学生介绍压力的概念和作用,并结合一些有趣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这一知识。
3. 能量的转化能量转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
通过汽车的运动过程来引入能量转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的来源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知识。
物理教师工作计划——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物理教师工作计划——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和应用能力。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思考并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讨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如力、运动、能量、电磁等。
2.生活现象解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运动、家用电器的使用、自然现象的成因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3.实验操作实践设计一系列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感受物理定律的奥妙,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物理世界。
2.情景教学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创设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物理、理解物理。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和实用性。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物理现象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系统介绍相关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3.现象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释。
4.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物理思维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反馈通过布置和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中的问题和不足,以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物理思维。
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索
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物理知识联系于学生真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通过生动、实例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感知现象、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建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素养。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身边的现象中感知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讲解光的传播原理时,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影子、折光现象等进行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光的传播特性,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由于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而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
在教学磁场时,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磁力对物体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去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生活化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还需要进行思维的迭代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机械力的作用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实验观察、模拟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并融入到学习中。
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实验设备、多媒体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全面的学习材料。
把生活引入物理课堂
把生活引入物理课堂摘要:物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物理课堂生动精彩,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低重心教学。
关键词:物理;生活;引入;玻璃杯现在的物理课堂设计大多围绕知识点,专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我们通过改进课堂设计,开发利用生活器材,积极开展演示、分组等实验活动,努力把生活常识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有趣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知识,同时能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一、在物理课堂上,可借助生活中常用物品来完成演示实验,从小实验中学到大道理玻璃杯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却能够用于物理课堂,帮助我们进行演示实验,推动从生活走向物理。
1.在高一物理必修一摩擦力一节中,我们可以用玻璃杯引入新课。
实验器材:玻璃杯一个,筷子一支,大米(大约一玻璃杯)实验步骤:⑴用玻璃杯装大半杯大米,⑵将一只筷子插入米里面,插到杯底,轻轻的提起大米。
注意事项:玻璃杯要长一点,使米与筷子的接触面积多一些,增加摩擦力。
大米要压得结实一点。
2.在高一必修二圆周运动一节中,我们也可以用玻璃杯引入新课。
实验器材:盛有2/3水的长直玻璃杯实验操作:手持玻璃杯,利用胳膊的力量轮动手臂,使玻璃杯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注意事项:杯口始终朝圆心,通过最高点时速度一定要快,整个过程要一气呵成。
3. 高一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我们也可以用玻璃杯引入新课。
实验器材:盛有少量大米的玻璃杯一个、硬纸板一个、鸡蛋一枚实验步骤:⑴将盛有少量大米的玻璃杯开口向上平放在桌面上,杯口放置硬纸板,上方放置鸡蛋一枚⑵迅速用手指水平弹掉硬纸板,鸡蛋落入杯中。
说明:通过略微紧张的情景,让学生学会物理规律。
玻璃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物理实验中能够赋予物理生活化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观察的兴趣,进而顺利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和实用性。
在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随处可见,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力、运动、电磁等现象都与物理学知识有关。
教师应该运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和场景来引入物理知识,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来建立学生的兴趣。
在力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推、拉、抬等活动引入,让学生领会来自生活中的力,并了解力的作用。
在电磁知识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电灯、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原理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并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使物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
举个例子,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
通过研究弹簧的力学原理来制作简易的弹簧测力计,在实践中理解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弹簧力等概念,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物理知识。
教师还可以借助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对物理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和体验。
在电磁学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使用磁铁和导体做实验,直观感受电流对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从而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参与性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增强对物理知识的体验和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实验室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物理现象,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授模式,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意识。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网络等,来组织学生参与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物理现象,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参与度。
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需要教师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改进。
通过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够使物理教学更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让物理教学走进生活111111
让物理教学走进生活金堂县淮口中学:蒋述金摘要: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不难发现旧教材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
但忽视了物理这门学科的来源。
它表述的是万物之理,它主要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性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故而要了解并理解物理就要让物理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物理、了解物理并理解物理。
关键字:物理实践体验反射超重失重课本插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师生这样的抱怨:“物理难教,物理难学,难于上青天”。
特别是高中阶段,师生的反映就更为强烈了,其实物理虽难,但还是有它一定的门道的,那就是要走进生活,贴近现象,让我们的教和学更加生活化,现实化,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一、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及时的引入物理知识例如,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业余知识而组织了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学生就来问我怎样才能够取胜。
我就告诉他们叫他们选一些个子大、身体强壮的同学站前面和最后,中间站一些相对瘦弱一点的同学。
结果我们班胜出了第一轮。
后来,我让同学讨论总结胜的原因。
可是他们为了解决他们的疑问,我问道:“比赛中他们把你们拉过去了,是不是说明他们的拉力比你们的大?”由于已经学了牛顿第三定律,所以大家都说是一样大的。
我又继续问,那为什么他们会把你们拉过去呢?此问一出,马上有很多同学陷入了沉思,有些同学还是想到了,是因为我们受到的拉力比我们受到的摩擦力大,所以就一下子把我们拉过去了。
最后我继续补充说想要赢比赛的关键在于增大摩擦力,根据最大静摩擦力近似于滑动摩擦力f=μF N,也就是说要增大摩擦系数和正压力,所以比赛时最好要穿运动鞋,不要穿皮鞋,有位同学马上说了,原来物理还可以这样去学。
还有的同学说物理老师当班主任就是占优势。
班上同学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大大的增加了。
诸如此类,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引入物理知识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让他们觉得物理离我们并不遥远,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是那么重要,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生活中的物理导引_1
生活中的物理导引物理陈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2.能用已知的物理知识解释或改善我们的生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介绍各种生活现象中的物理规律,物理知识使学生有更近一步的了解2.通过几个简单的小游戏和演示实验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身边事,感悟身边事,思考身边事,领悟身边事,改善身边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教学难点:1.在小游戏中思考问题,感悟理解【教学准备】PPT,直尺,飞盘,硬币,喷雾器,飞镖,纸片等做的道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生活得这个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奥秘,比如火山爆发,比如流星雨,比如海底世界,比如克隆动物,所有这一切都展示着这个世界的神奇。
而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其实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神奇之处,我们就是要去探求这些身边的事,发现他们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更好的去生活。
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在足球运动当中,“香蕉球”是如何踢出来的?资料补充:贝克汉姆每次任意球射门球速都在110公里以上,现在人们将他的旋转、快速、落点准确的弧线球称为“贝氏弧度”巴西小个子卡洛斯有着一个神奇的左脚,他上肢短小,大腿粗壮有力,小腿摆动幅度隐蔽和迅速,依托强大的爆发力量主罚任意球。
2、在斯诺克当中,为什么母球击打目标球后,有时会反弹回来,有时是跟进,有时又会走一个弧线状?资料补充:台球运动的起源台球的分类3、骑自行车的时候,有的车能拖把而有的却不能资料补充:环法赛事自行车的结构4、打篮球时为什么有把球向后拨动使其旋转资料补充:标准的投篮姿势有何作用NBA赛事5、飞机为什么能够飞起来资料补充:飞机的发明飞机的形状飞机的飞行速度6、宇航员为什么要穿宇航服呢资料补充:中国,美国,俄罗斯的航空发展宇航服的制作探空事业的发展7、声音有什么奥秘吗资料补充:声音与分贝的关系如何降低噪音人发声的来源8、一个人的反应能有多快——对罚点球有何影响……[以上问题可以由PPT打出,并配以图像加以解释]三、小游戏1、测测一个人的反应能有多快用一把直尺作自由落体运动,看握住时的刻度,计算自己的反应时间。
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物理是一门极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出现畏难情绪。
要让初中物理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趣味性。
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需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和日常事例,联系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把物理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学习动力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运动现象,如自行车行驶、弹簧秤弹簧的伸长、水龙头的水流等,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实际测量和计算,从生活现象中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验课题,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亲身实验来感受物理规律,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故事、讲述趣味性的实验现象、播放相关的生活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学习光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的日常生活光影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形成原理。
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富有趣味的小游戏或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思维碰撞,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功体验,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
让初中物理教学走近学生生活,还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材,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增加生活化的案例和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接触和实践感悟物理规律。
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也可以选择一些生动、直观、通俗易懂的物理教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文】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物理作者:袁国道文章来源:本站点击数:1578 更新时间:2007-8-11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我们的物理课堂尽可能和学生的生活接近,取材于学生们的生活,追求“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
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构建源于生活的知识体系,呈现物理知识;探索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落实服务生活的教育目的,感悟学习物理意义。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物理。
1、构建源于生活的知识体系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生产、自然中的大量事实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提炼出相应的物理知识,构建源于生活的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熟悉的知识,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动力,激发起学习物理的浑厚兴趣。
1.1 抓住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物理思想,教师关键是否善于结合学习内容去捕捉相应生活现象,采撷生活物理实例,引领学生感悟其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如我们在教学“探究摩擦力”的时候,抓住生活中典型事例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滑冰运动员穿上带冰刀的冰鞋就能在冰面上快速滑行;人穿上装轮子的旱冰鞋能在水泥路面上溜冰;汽车轮胎上常有凹凸的花纹;足球守门员总是要戴上手套去接球;登山运动员要穿上防滑鞋才能登山;筷子能夹住食物;人能在地面行走等等。
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从而启发学生很易认识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等物理知识。
1.2 寻找生活物理的切入点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创设问题情境,把物理知识带入学生生活,使物理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象,这样物理知识才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将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物理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了“生活画面”,不仅便于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内容时,先引导学生利用水探究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及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接着我设计了问题情境:农村地区常有用地窖储藏农作物的习惯。
由于植物的呼吸,地窖会不断积蓄CO2气体,浓度过高时将威胁到人的安全。
为试探CO2的“浓度”,人们常将点燃的蜡烛带到地窖中,如果蜡烛熄灭说明CO2浓度过高,如果蜡烛没熄灭说明浓度不高。
其实,你也可以用刚学的物理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给你一只轻小的气球,里面充有空气后扎住口。
请你们利用物理知识大致判断地窖里CO2气体的浓度是否危及人身安全。
把你的实验方法、可能看到的现象、你的判断以及其中物理道理讲出来。
这样教学生活气息浓郁,能使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确实有用,知识不再枯燥,学习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对自己的一种内在要求。
1.3 拓展物理中的生活内容每个物理知识都有一个经历,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不仅要了解知识结构为什么这样设置,要讲授这些知识的作用,还要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是怎样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又是按怎样的过程归纳为某一知识体系的,找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载体。
如我们进行“物态变化”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事例,例如学生对洗衣服,将湿衣服晾干非常熟悉,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衣服晾干的物态变化过程以及如何使湿衣服干得更快,使学生掌握“蒸发”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物理知识去认识生活中的“云”“雨”“雪”“雾”“露”“霜”“雹”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水在不断蒸发进入大气,而地球上的水却永不枯竭?”来认识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进而认识水污染和水资源的珍贵,培养学生自小树立珍惜、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这样教学,拓展了物理中的生活内容,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验了情感,使学生领悟到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就在生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探索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因此我们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思想观察、思考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进而自主建构“源于生活——提炼为物理——应用于生活”的物理学习体系。
2.1 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呈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如,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展示以下背景历史:阿基米德的“自然界害怕真空”、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折利的“最重的液体与空气的平衡”、丹尼斯·帕平的“消化锅”,引导揭示规律之后,让学生知道这类知识的现实意义:注射器、输液设备、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各类吸盘、抗菌素的制造、高压锅、高压氧舱、宇航服等等。
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知道学习即生活、学习即科学。
2.2 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境,并尝试运用物理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物理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我们每天离不开的塑料拖鞋。
学生发现拖鞋底部有许多刺状物。
于是引导他们分析、讨论、解释,得到以见解:便于汗液的流走;增加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增大汗液的表面积,加快蒸发;增大脚与底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最后教师再引导同学们进行综合。
再如学生观察非常熟悉的载重汽车,发现有以下特点:行驶慢、车轮多、大功率发动机等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学生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分析讨论给出了很多合理的答案。
行驶慢的原因是:惯性大,以防交通事故;质量大,速度小,从而减小动能,以降低事故中的损伤程度;功率一定,行驶慢,增大牵引力。
对车轮多的解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增大稳度;分解对车轮的压力,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
大功率发动机的原因是:压力大,摩擦力大,必须提供足够的牵引力;压力大,摩擦力大,单位时间克服摩擦力做功多等等。
由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了问题,培养了能力,增强了自信,有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就会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3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引导学生寻找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让学生探索,让学生寻求答案,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不断得到心理满足,产生全身心的兴奋,从问题走向成功,从探索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成功。
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佳途径。
(1)教学内容生活化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
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
如在“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说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事例。
学生们经过回忆可以列举出大量事例,其中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事例就有: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来;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来;有一种尾端带吸盘的羽毛球,球被投过来时,只要用一个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挤压出空气后,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向上提起;有时可以在电视中看到搬运大块玻璃板的工人不是直接用手去抬玻璃,而是用两个橡皮吸盘压在玻璃上,能很方便、很安全地把玻璃抬起来等等。
这样的事例配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2)教学过程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如,在导入“力”的新课时,让一名男生到讲台上蹲下、起来做十几次,然后问他有何感觉;再请其他学生用手托起书包水平伸直或轻推桌椅,让学生谈感觉,然后教师指出:人类对力的最早认识就是肌肉紧张感觉中得到的。
再如,在初三结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地球上能源会枯竭吗?”的辩论,学生以生活中谈话的方式进行对白,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节能保护环境观念,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又如学习了热学知识后,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烧水的铝壶壶底有凹凸不平的同心圆,这样同心圆圈起什么作用?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水滴会发生爆裂,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
这是为什么?夏天,自来水管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水管漏水吗?为什么许多电冰箱的后背都涂成黑色等等。
让学生讨论,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3)作业形式生活化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作业,使学生及时将物理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
如,学生学过电学后,我布置的作业题是:同学们知道家中每个电器的电功率吗?如某一电器电功率不知,能否利用家中电路上的电能表测出该电器电功率?还如,学习热学及大气压后,布置的作业题是:有人想买一个腌菜的坛子,要求密闭性好,不然里面的菜容易变质,怎样帮你妈妈快速选出一个不漏气的坛子?并与你妈妈交流,看看你的方法是否正确?又如,学习摩擦力后,布置作业是:为什么鞋带系得紧些就不易解开?为什么用被肥皂水弄湿的手去拧瓶盖,很难把瓶盖打开?等等。
这些来自生活中的作业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3、实现服务生活的教育目的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物理化。
3.1 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应用能力实践出真知。
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实践活动,既能深化知识,又能培养能力,使学生形成:“生活经验(积累)——物理问题(发现)——物理知识(应用)——实际问题(解决)——生活经验(验证)”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