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顾宝和2009

合集下载

勘察报告审图中一些问题的讨论(转发顾宝和大师手稿)

勘察报告审图中一些问题的讨论(转发顾宝和大师手稿)

勘察报告中一些问题的讨论顾宝和前几年参与勘察报告的审查,看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拿出来讨论。

这些基本上都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不涉及施工图审查,不涉及规范,只是就事论事,谈些个人看法。

读者如有兴趣,也可用参与讨论。

1 地质和岩土描述方面(1)半成岩与凤化这里的“半成岩”指的是古近纪、新近纪及第四纪早期沉积的似岩非岩、似土非土,介于岩和土之间的岩土。

由于沉积年代很短,划分风化带的意义不大。

有的地方将比较坚硬的划为中等风化,比较松软的划为强风化、全风化,㪚体状的称残积土,恐怕是有问题的。

半成岩的坚硬程度主要取决于胶结程度,主要取决于成岩作用时间的长短。

成岩作用与风化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随时间越来越硬,后者随时间越来越软。

风化程度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最适用于岩漿岩、变质岩,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岩石。

石灰岩、砂岩、泥岩等,有的地方就很难按四级划分。

(2)残积土的地质年代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残积土定为第四纪;㣲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按原岩的地质年代确定。

这样做法似乎有一定道理:风化岩是“岩”,按原岩;残积土是“土”,是第四纪。

但还是有点不协调:风化岩和残积土都是原岩风化的产物,全凤化与残积土之间并无客观存在的实际界限,划分的标准是人为主观规定的。

所以总觉得有点牵强。

有些国家对残积土不确定其地质年代,或与风化岩一样,按原岩确定。

(3)黏性上的描述黏性土描述的内容,规范已有规定。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状态(坚硬、硬塑、可塑、流塑)。

因为黏性土的状态与土的强度、变形,与地基承载力相关性最强,务必准确鉴定和记录。

野外记录的是“天然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结构性,比试验室测定的“重塑土状态”更重要。

对野外记录的状态与试验室测定的状态对比,既可互相校核,还可估计土的灵敏度。

有的勘察报告还描述干强度、韧性、摇震反应。

其实,这些都是鉴别粉土、粉质黏土、黏土的方法,不必在报告中叙述。

(4)不应遗漏的记录事项有一次参加勘察报告审查,口头介绍吋说,钻探过程中曾发生掉钻,但柱状图上没有反映。

2-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建设[2009]62号

2-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建设[2009]62号

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等44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9]62号各铁路局,投资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现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铁建设〔2007〕169号)、《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铁建设函〔2004〕121号)、《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铁建函〔1998〕15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铁路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116号)、《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117号)、《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8号)、《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铁建设函〔1999〕157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铁建设〔2006〕181号)、《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7号)、《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铁建设〔2002〕24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85号)、《铁路轨道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铁建设函〔1999〕157号)、《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63号)、《铁路信号设计规范》(铁建设〔2006〕48号)、《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驼峰信号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0〕445号)、《铁路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应答器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23号)、《铁路电力设计规范》(铁建设函〔2007〕37号)、《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105号)、《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铁建设函〔2007〕1369号)、《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共44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行规范

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行规范

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行规范第一篇: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行规范一、国家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6、《冶金工业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749-2012)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9、《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10、《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14、《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01〗15、《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16、《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17、《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8、《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21、《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3、《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478-2008〗24、《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50547-2010〗25、《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615-2010〗26、《冶金工业建设钻探技术规范》GB50734-2012〗2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28、《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二、行业标准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4、《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8、《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9、《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10、《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2010〗1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176-2012〗1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13、《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2012〗1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15、《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16、《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1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1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19、《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87〗1JTJ 002—87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3—86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T 0901—98 1:1000000数字交通图分类与图示规范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替代JTJ 001-1997JTJ 004—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被JTG/T B02-01—2008替代部分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部分替代JTJ 004-89部分JTG B03—200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替代JTJ 005-1996JTJ/T 006—9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T B05—2004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 B06—2007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6-01—2007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6-02—2007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6-03—2007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7-1—200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交通部2007年第30号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技术指南第1号修改单16 交通部2007年第35号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替换交公路发〔2000〕463号17勘测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替代JTJ 061-1985;JTJ 061-1999;JTJ 062-1991;JTJ 063-1985;JTJ 065-1997;JTJ/T 066-199818 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19JTJ 064—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代替JTJ 064-86部分代替JTJ 062-91部分替代JTJ 063-85部分20 JTG/T C21-01—2005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JTG C30—2003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由JTJ 062-2002改22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替代JTJ 011—1994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替代JTJ 013-1995JTJ/T 018—97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D31—2008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替代JTJ 012-1994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替代JTJ 014-199729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替代JTJ 014-1997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替代JTJ022—85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替代JTJ 023-1985JTG D63—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替代JTJ 024-1985JTG/T D65-01 —2007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替代JTJ 027-1996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J 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替代JTJ 026-1990部分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替代JTJ 026-1990JTG/T D71—200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部分替代JTJ 074-94JTG D80—200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部分替代JTJ 074-94JTG/T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部分替代JTJ 074-94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替代交公路发[1995]1036号44 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替代交公路发[1995]1036号45 JTJ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替代JTJ 051-1993JTJ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替代JTJ 052-199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替代JTJ 053-1994JTG E41—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J 054-1994JTJ 056—8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7—9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已被JTG E51—2009替代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替代JTJ 058-2000JTG E50—200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替代JTJ/T 060-1998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替代JTJ 059—95施工公路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替代JTJ 033-95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替代JTJ034-93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7.1—20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桥隧 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替代JTJ 041-1989JTJ 042—9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已被JTG F60——2009替代JTG/T F81-01—2004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交通 JTG/T F83-01—2004 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F7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替代JTJ074-94 质检安全 JTG G10—2006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替代JTJ 077-1995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替代部分JTJ 071-199867 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替代部分JTJ 071-199868 JTJ 076—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养护管理JTJ 073—96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被JTG H30-2004 被JTG H10—2009替换JTJ 073.1—2001 公路水泥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H11—2004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2—2003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20—200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替代JTJ 075-1994JTG H30—200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替代JTJ 073-1996部分JTG H40—2002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导则加固设计与施工 JTG/T J22—2008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一、波速测试及地微震测试项目遵循的规范为:《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二、地质雷达测试遵循的规范1、《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2、《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 10013-2004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第二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总则1.0.1为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规范。

对09年版《GB50021-2001》规范第4.1.20强制性条文的讨论

对09年版《GB50021-2001》规范第4.1.20强制性条文的讨论

对09年版《GB50021-2001》规范第4.1.20强制性条文的讨论【摘要】从萧山实际勘察角度,展开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1]第4.1.20强制性条文进行了讨论,其结果表明规范1/2原位测试勘探孔(条文说明中为原位测试钻孔,以下简称钻孔)的规定,是指一般情况下,对二层及三层地下室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商场、高耸构筑物、公铁立交、高架铁路以及位于建筑边坡上或山区复杂的岩土地基,以深部圆(卵)砾石或基岩作为钻孔灌注桩持力层时,可采用全机钻,反之,对场地较小且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的丙类建筑则可采用全静探是符合规范精神的,并与省标《DB33/T1065-2009》规范[2]规定一致.【关键词】《GB50021-2001》规范(2009年版);第4.1.20强制性条文;视具体情况执行0 序言局部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0条补充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规定了勘探孔数量和取样孔数量的比例与连续进行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的要求,综合了各种因素,使其更贴近市场,符合实际和兼顾了较小工程,实施以来,对控制勘察质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然而,由于该条款明文规定了钻孔数量的比例,涉及到布孔、勘察工作量,影响质量和成本等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展开对其讨论。

1 规范条款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并符合下列要求:(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为测试的勘探孔(条文说明为原位测试钻孔),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取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3)在地基土……从上述条款中不难看出,1/2钻孔是问题所在的关键,不论场地大小、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如何、建(构)筑物高度、结构特征、荷载轻重及其使用功能不同,是否都要布置1/2钻孔,是大家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如何理解与执行规范,直接关系到是否违反强制性条文。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2009年5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2009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 314 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3、4.1.18(1、2、3、4)、4.1.20(1、2、3)、4.8.5、5.7.2、7.2.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二○○九年五月十九日1.0.3 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1.0.3A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3.3.7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碎石土宜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 砂土宜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细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 粉土宜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等;4 粘性土宜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土的结构等;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 如对淤泥尚应描述嗅味,对填土尚应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均匀性等;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7 需要时,可用目力鉴别描述土的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和韧性,按表3.3.7区分粉土和粘性土。

表3.3.7 目力鉴别粉土和粘性土4.1.13 详细勘察应论证地下水在施工期间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

对情况复杂的重要工程,需论证使用期间水位变化和需提出抗浮设防水位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4.1.18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doc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doc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的通知
发文单位:建设部
发布日期:2002-1-10
执行日期:2002-1-10
生效日期:1900-1-1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有关协会: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2001,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勘察规范》GB50021-94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水土腐蚀性判定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水土腐蚀性判定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14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版?现批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3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土水比1:5)分析;
3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的测试项目包括:pH值、氧化还原电位、极化电流密度、电阻率、质量损失;
4腐蚀性测试项目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2.1.3的规定。

12.1.4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可分为微、弱、中、强四个等级,并可按本规范第12.2节进行评价。

12.2.1
表12.1.3腐蚀性试验方法
应乘以1.3的系数;
2(此注取消);
3表中数值适用于水的腐蚀性评价,对土的腐蚀性评价,应乘以1.5的系数;单位以mg/kg表示;4表中苛性碱(OH-)含量(mg/L)应为NaOH和KOH中的OH-含量(mg/L)。

12.2.2
表12.2.2按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12.2.5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表12.2.5的规定。

表12.2.5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
G.0.1场地环境类型的分类,应符合表G.0.1的规定:
表G.0.1环境类型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强制性条文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强制性条文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强制性条文1.0.3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4.1.11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7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7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4.1.20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并符合下列要求: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4.8.5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控制(降水或隔渗),且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对2009年版《勘察规范》审图中几个共性问题的探讨

对2009年版《勘察规范》审图中几个共性问题的探讨
定 : 对 端 承 桩 宜 为 1 2 相 邻 勘 探 孔 揭 露 的 持 “ 2~ 4m, 力 层 层 面 高 差 宜 控 制 为 1~2m。 且 在 条 文 说 明 中 ”
1 1 1 规 范 条 款 《 察 规 范 》 4 9 4 1条 规 . . 勘 第 ...
定 :一 般 性 勘 探 孔 的深 度 应 达 到 预 计 桩 长 以 下 3~ “
触 入到 圆砾 层顶 面 , 实 证 明 , 用 预应 力 管 桩 时 , 事 采
能 够 满 足 地 基 变 形 和 强 度 的 要 求 , 可 行 的 , 以静 是 配 探 主 要 是 弥 补 钻 探 的不 足 , 高 了 勘 察 精 度 , 探 最 提 静
有 一些 条款理 解较 难 , 合 审 图 中所 遇 的几 个 共 性 结 的勘察 问题进 行分 析和研 讨 , 并进 行 了处理 , 以便 同
年 7月 1 日实 施 。 由 于 该 规 范 充 分 考 虑 了市 场 和 实 际 情 况 , 兼 顾 小 工 程 项 目 , 促 进 勘 察 工 作 质 量 的 并 为 提 高 起 到 了应 有 的 作 用 。 然 而 , 执 行 过 程 中 , 现 在 发
《 勘察规 范 》 4 1 1 . 第 . . 8 5条 款 精 神 的 , 于 静探 孔 至
大优点 在 于精确 分层 , 这一 点 , 在勘 察报 告 中加 以 应
说明。
1 2 桩 端 持 力 层 顶 面 坡 度 大 于 1 % 时 应 插 孔 加 密 . 0
行 从 中了解原 先 掌握 的疏 漏 、 错误 和不 明之 处 , 而 从
提高勘 察质量 。
嵌 岩桩 中相 邻两个 勘探 点揭 露桩 端持 力层层 面
1 12 个 人 见 解 ..

[GB50021-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9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发布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个单位进行修实践经验最后由我部会主要内容有在编制过程中土工程界专家的建议经年号邮编建设部年月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第一节第二节岩土分类与鉴定第三章各类岩土工程勘察基本要求第一节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第二节地下洞室第三节岸边工程第四节管道与架空线路工程第五节尾矿坝与贮灰坝第六节边坡工程第七节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第八节第九节岩土加固与改良第十节现有建筑物的加载与保护第四章场地稳定性第一节岩溶第二节滑坡第三节崩塌第四节泥石流第五节采空区第六节地面沉降第七节强震区场地与地基第八节断裂第九节地震液化第五章特殊性岩土第一节湿陷性土第二节红粘土第五节填土第六节多年冻土第七节膨胀岩土第八节盐渍岩土第九节风化岩与残积土第十节污染土第六章地下水第一节地下水作用第二节地下水参数测定第三节地下水试样第四节工程降水第七章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第八章勘探与取样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钻探第三节第四节岩土取样第五节地球物理勘探第九章原位测试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载荷试验第三节静力触探试验第四节圆锥动力触探第五节标准贯入试验第六节十字板剪切试验第七节旁压试验第八节现场剪切试验第九节波速测试第十节岩体原位应力测试第十一节块体基础振动测试第十章室内试验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土的物理性质试验第三节土的压缩固结试验第四节土的抗剪强度试验第五节土的动力性质试验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地基基础的检验与监测第三节岩土体性状的监测方法第四节地下水的监测第十二章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成果报告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第三节反分析第四节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第十三章第一节调查内容第二节取样和测试项目第三节腐蚀性评价第四节防护措施附录一岩土分类附录二洞室围岩质量分级与围岩压力计算附录三岸边工程地基计算附录四附录五沉井外壁与土的单位摩阻力附录六泥石流的工程分类附录七附录八红粘土分类附录九多年冻土融陷性分级附录十附录十一盐渍土分类附录十二花岗岩残积土细粒土试验附录十三附录十四取土器技术标准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附录十五原位测试方法的适用范围附录十六附录十七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主要符号压缩系数基础底面或载荷板宽度回弹指数相对密实度地基变形模量地基承载力基本值静力触探头侧壁摩擦力土的液性指数土的塑性指数主动土压力系数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超固结比先期固结压力无侧限抗压强度土的饱和度孔隙水压力地层压缩波波速地层剪切波波速土的天然含水量冻土总含水量土的塑限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国家技术监督局实施土的泊松比抗剪强度内摩擦角第一章总则第条第条第条第条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确定场地方案要求对面积不大且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或有建筑经验的地区第条第二章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第一节岩土工程勘察分级第条第条工程安全等级应根据工程破坏后果的严重性按表表工程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工程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工程二级严重一般工程三级不严重次要工程第条地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向二级三级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条亦按本方法确定地基等级第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第条表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勘察等级确定勘察等级的条件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一级一级任意任意二级一级任意任意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或三级三级二级三级一级任意任意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二级三级三级二级或三级第二节岩土分类与鉴定第条岩石作为工程地基和环境可按下列原则分类当软化系数值小于或等于值大于第条对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尚应描述矿并宜符合下列规定表岩层厚度分类第条土按堆积年代可划分为以下三类第四纪晚更新世文化期以来新近堆积的土层第条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附表第条碎石土和砂土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附表粒径大于的颗粒不超过全部质量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的土应定为粉当塑性指数大于为粉质粘土当塑性指数大于注确定塑性指数塑限以搓条法为准第条土的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时宜定名为厚的土层写在前面时第条第条的第条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合表表按标准贯入锤击数第条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中密和密实其湿度应根据含水量密实度和湿度的确定应分别符合表和表的规表按孔隙比表按含水量第条粘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表表按液性指数值确定粘性土状态第条其鉴定与描述除按本规范第针状和片状颗粒的含量以及颗粒表面的泥膜情况第条碎石料和砂料的分类应分别符合表和表表碎石料分类表砂料分类第条砂料的平均粒径和细度模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第三章各类岩土工程勘察基本要求第一节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第条其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第条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并应符合下列要求第条第条要工作第条在微地貌和地层变第条表注表中间距不适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第条初步勘察勘探孔深度可按表确定表勘探孔深度探井铲孔及原位测试孔旁压试验长期观测等钻孔除外第条控制性勘探孔宜占勘探孔总数的第条初步勘察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每层土均应采其数量不得少于第条应根据其埋藏特征采取有代表性的水试样进行腐蚀性分析其取样地点不宜少于第条详细勘察应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应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度的场地并应计算当基坑降水设计时尚应查明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提供地层的渗第条第条详细勘察的勘探点间距可按表表勘探点间距第条详细勘察勘探孔的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其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勘探孔深度对条形基础应为基础底面宽度的倍对单独柱基应为但不应小于基础的影响其深度可按表表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当地基为多层土时可根据表列数值予以调整代替基础底面宽度第条详细勘察取样和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宜取勘探孔总数的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宜为据不应少于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孔内原位测第条岩土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时第条高层建筑详细勘察勘探点的布置除应符合第应满足下列要求其间距宜取个其中控制性勘探点不宜少于第条高层建筑勘探孔的深度宜按下列要求确定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大于压缩层的下限一般性勘探孔应能控制主要受力层式中与压缩层深度有关的经验系数注表中当土的堆积年代老密实或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第条提供降水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和方案建议第条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试验的最大压力值应大于预计的有效土自重压力与附加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的计算应取自土的有效自重压力至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当需考虑深基坑开挖卸荷和再加荷影响时曲线和确定先期固结压力与压缩指数组当荷载施加速率较低时可采用宜采用自重压力预固结第条根据地按下列规定确定第条固结历史足对总沉降的大小和不同部位间的沉降差的限制外第二节地下洞室第条地下洞室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第条地下洞室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初步查明各拟选方案的地质条件进行围岩的初步分类查明所选洞址的洞口及围岩的工程地质开挖中当发现与地质资料有重大不符时应提出修第条宜避开表水及地下水汇集的地段通过第条距洞壁外侧城市地区洞室的孔距不宜大于勘探孔深度应穿越洞底设计标高以下大型洞室或地质条件复杂的洞室需进行条件允许进行岩体应力和变第条第条岩体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应采用工程地质分析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第条宜采用机械掘进或控制爆破第条第条孔距宜取位宜小于勘探孔深度应达到洞底设计标高以下一倍洞径当遇暗浜等不良地质条件时其深度可取第条第条第条跨度第条本节规定适用于在水陆交界处或近岸浅水中兴建的水工建筑物第条岸边工程勘察应着重查明下列特征第条第条其工作内容除应满足本规范第七章的勘探孔深度一般为第条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仍宜按本款第按表和表注以基岩为持力层的称岩基以土层为持力层的称土基第条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和表各类建筑物所需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项目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表第条岸边工程应对验算岸坡和地基稳定性提出建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也可根据当地情况对直立式堤应计入波浪的作用对斜坡式堤可不计入波浪作用但当预计滑动面可能通过堤身时第条验算稳定性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抗剪强度指标第条岸边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第条第条对岩土第条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阐述线路各方案通过地区包括第条第条段时宜避开下列河段第条初步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第条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大中型河流跨越方案宜布置勘探点第条跨越工程详细勘察的内容及工作布置应按本第条列要求勘探点深度应达到管道埋设深度以下勘探点间距宜采用深度以下第条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第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以及设计和施工方案建第条第条第条对影响线路取舍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评价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并进行线路宜避开可采矿层第条第条选择架空线路工程的路径及线路大跨越地段可按本规范第条和第条详细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弱夹层情况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并提出处度时应判定饱和土在地第条详细勘察阶段对直线塔基和地质条件简单的地段可每个塔基布置一个勘探点深度宜根据杆塔受力性质和地质情况确定宜为基础埋置深度与基础底面宽度的第条第五节尾矿坝与贮灰坝第条第条第条第条初步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第条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宜采用勘探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其间距宜采用勘探点的数量确注当上述深度范围内遇到基岩时应穿过强风化带第条第条表尾矿库等级应符合表表尾矿库等级指标第条第条当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第条当条件允许第条尾矿坝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根据并论证其应根据室第条第条第条可行性研究勘察应查明拟选灰坝坝址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坝址的稳定性为第条坝轴第条灰坝坝型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第条对坝基的稳定和渗漏作出第条对岩土及沟谷形态变化不大的场地可沿坝对河沟洼地等的松软地第条初步设计勘察勘探点的布置每条勘探线上不少于第条初步设计勘察勘探点的深度在上述勘探第条施工图设计阶段仅对未查明的岩土工程问第条灰坝专门性勘察包括前期坝的下游坝面贴坡加高和坝前灰渣土上加筑子坝的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宜沿后期平行坝轴线的勘探线不宜少于度或大于第条筑坝材料场筑坝材料的储量宜大于设计需要量的第条产地和储量筑坝材料的质量和储量并提出地基处理等有关岩坝基灰第六节边坡工程第条第条一般情况下边坡坡度容许值可按本规范附录四采第条在覆盖层地区还应查明其厚度及下伏基岩面的第条初对人工边坡提出最优开挖坡角必要时第条测绘范围应包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当遇有软弱夹层或不利结构面勘探点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内角的钻孔每层的试样不应少于三轴试验的最高围压及直剪试验的最对控制边坡稳定的软弱面可进行原第条边坡的稳定评价宜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分析法和极限平衡计算法结合进第条评价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并对下列不利条件进行分析或交角小于第条图解分析法宜根据赤平极射投影进行下列分析第条边坡稳定系数值第条边坡稳定系数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要求值宜采用级为二级的边坡工程宜采用取大值值可采用第条宜进行边坡稳定的可靠性分析第条当需要对不稳定边坡加固时根据边坡的岩土工程条件可采用下列措施射混凝土等方法进行表面加固度大于第条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论述下列内容第七节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第条第条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勘察应满足下列要求在详细勘察阶段并宜在开挖边界外及开挖深度的对于软土勘探点的深度应满足本规范第并应评第条第条第条当墙背有地下水时力小于相应高度上的水压力时当主动土压力任何高度上小于倍土自重压力第条其计算应表锚杆挡土结构的土压力系数除应按表查出土压力系数的相应数值外尚应考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土压力系数确定后土压力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条规定但宜按三角形分布并计入坑条规固深度及锚杆受力图锚杆体系稳定性检验范围系数宜取锚杆的拉拔试验不应少于实际使用锚杆总数的当无条件在粉土和砂土压浆锚固的锚杆抗拔力式中式中与粘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有关的折减系数确定图粘性土中锚杆抗拔力的折减系数应取足图当锚杆的间距小于图所示的距离或锚杆全设计拉力采用第条内撑式挡土结构的土压力分布应根据被支撑土体的土类确定侧视图锚杆在土体中的装设位置并应计入水压力和槽边第条验算基坑的基底数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取值第条当基坑附近有建筑物时图中当基底下存在较厚的软粘土时图内撑式挡土结构土压力分布图形基坑的深宽比图基底稳定系数按图分为物的等级及其基底所在的区域按表确定基按图件的下端应落在当相邻基础位于应计入基础荷载对图深基开挖对相邻基础影响的分区表相邻建筑物基础处理要求第条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第条桩或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第条桩或墩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相邻勘探点的持力层层面高差不应超过当岩土条件复杂时每个大口径的桩或墩宜布置深度或在桩尖下取基础底面宽度的当在该深度范围内遇坚硬岩土层时可终止勘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宜进入持力层对需要估算桩的极限摩阻力其固结压力应大于桩基土层实际受力条每个场地的载荷试验数量不宜少于个对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桩或墩应进行水平载荷试验对承受上拔力的桩或第条桩或墩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根据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参数第条沉井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第条沉井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面积小于应布置个勘探点面积等于或大于的大型沉井应布置大型沉控制孔宜占勘探点总数的第条沉井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当采用排水法施工时应提出排水设施的要求及封底方法当采用井第九节岩土加固与改良第条岩土加固与改良应符合下列要求第条并宜符合下列要求式中指数可取的倍对渗透第条并应验算垫层底面下卧层的承载力和抗滑稳第条抗剪强度小于振冲孔间距可通过现场试验并按下式计算式中系数正方形布置为表填料级配适宜性评价按下式计算式中层厚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固深度第条列要求采用电渗排水时第条深层搅拌法宜用于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粘土并宜符合下列要求第条并宜符合下列要求第条第条第十节现有建筑物的加载与保护第条现有建筑物的加载与保护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分析新建建筑物在现有建筑物地基土中引起第条每幢单独建筑物的勘探点不应少于一倍基宽的深度范围内宜为第条其数量不应少于个土试样及旁压试验间距宜为压缩试验结果应以关系的形式整理第条评价地下水抽降影响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压缩试验结果应以关系的形式整理第条评价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岩土工程勘察宜符合下列要求提出坑现有和第条评价地下开挖对建筑物影响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并提出第条评价桩基施工或强夯法加固地基土对建筑物影响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桩步骤波形曲线第条评价地基与基础事故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包括不合理的加载对斜坡的不适当开挖使滑坡复活以及振动效第四章场地稳定性第一节岩溶第条第条岩溶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当基础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或墩基时第条对于划分不同的第条各阶段的勘探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在测绘与物探中发现的异常地对建筑物基础以下和近旁的物探异常点或基础顶面荷载大于均应布置验证性当发现有危及工程安全的洞体时其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基底以下土层厚度不符合第当在预定深度内遇见洞体时应沿基础轴线或在每个单独基础位置上以较大密度布置静力触探或小口对大直径嵌岩桩或墩基以下桩径的倍并不应小于对重要或荷载较大的工程第条岩溶水呈集中渗流时第条岩溶勘察的测试和观测宜符合下列要求必要时可第条定性的不利影响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之一时第条当不符合本规范第顶板形状岩体结构及第条岩溶地基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土洞和塌陷宜采对重要第条第二节滑坡第条滑坡地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内容应满足下列要求鼓丘等要素第条滑坡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除沿主滑方向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在滑床转折处宜布设一定第条滑坡勘察的试验宜符合下列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可取可取给定粘聚力或内摩擦角第条滑坡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可按本规范第图滑坡稳定系数计算可按图和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应取负值块段的剩余下滑动力传递至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个式中第条滑坡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要求并采取排水天沟截水或在滑坡当需考虑滑坡体上工程的安全时对抗滑地段可采应对滑坡体越过支挡区第条第条下列规定第条第条崩塌勘察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宜采用尺宜采用第条第条崩塌区可根据其规模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以下三类类崩塌区落石方量大于类崩塌区介于类崩塌区落石方量小于第条类崩塌区线路工程通过第条对对易崩塌岩体应采用锚索或锚第四节泥石流第条泥石流勘察应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并应查明建筑场地及其上游并对其建筑场地作沟床的冲估算一次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第条第条泥石流的工程分类划分第条类和类和线路应避类和线路可在洪积第条堆积区第条泥石流动态监测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泥石流基本参数变化的短周期动态第条其勘察应分别查明老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稳定性并判定第条和预测下列内容第条对老采空区和现采空区第条规定第条对于缓倾可按表表地表移动和变形预测计算公式式中矿层的采出厚度主要影响半径第条采空区场地的建筑适宜性评价应根据开采情况。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顾宝和-2009精品文档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顾宝和-2009精品文档
有关,工程规模、基础形式、设计要求 等有关, • 其他如地震液化、基坑设计等,综合判
4.1.20-3
• 3 取样或孔内原位测试的间隔 不应大于1.5m,
• 变层加取或加做原位测试;
8 第5.7.2条, 抗震场地地段划分
• 原文
• 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 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 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12.1.1
• 12.1.1 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 定工程场地的水(地下水或地表水)或 土对建筑材料不具腐蚀性时,可不取样 做腐蚀性指标的测试,否则,应取水试 样或土试样进行腐蚀性指标的测试,并 按本章评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 水和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可根据任 务要求进行。
• 充分尊重地方经验 • 影响因素复杂, • 全国性长期观察资料不多 • 足够经验和充分资料要有权威性
分解类腐蚀环境
• A类 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中的地下 水
• B类 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或湿、很 湿的粉土、粉砂和可塑、软塑、流 塑的粘性土
勘察报告
• 1 水和土腐蚀介质的种类及其含量; • 2 腐蚀性指标的测试方法; • 3 腐蚀性的单项和综合评价结果。
• 以往有的报告只写腐蚀性判定等级 • 不同的测试方法结果不同 • 《耐久性规范》需按该规范判定等级
• 3个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孔,6个 (组)试验数据,两个条件至少满 足其中之一。
随机变量,数理统计 确定代表值,要有一 定的样品数量。 • 数量多少,取决工程要求和指标变异性, 难以规定划一数量。
• 74 版 《 地 基 规 范 》 以 来 , 《 地 基 规 范 》 《勘察规范》均有此规定,
• 列入强制性条文,监督力度加大,问题突 出。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
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3.09.22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露天煤
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征求
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2〕21号),我部组织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修订了国家标准《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见附件)。

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反馈意见:
1.电子邮箱:**************。

2.通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先农坛路12号;邮政编码:110015。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27日。

附件:《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23年9月22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