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土地承载力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种综合探讨农业规划和人口发展的方法,它将 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生产潜力相结合,来反映土地用于农 业生产的实际潜力,并考虑了对土地的投人水平和社会经 济条件,对人口、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 指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投人水平)下,可以有不同的 人口承载量。
-
3)资源承载力研究的ECCO模型
C=B:E
口B过代剩表,土全地球可及以各提国供人的口食的物数产量量已;超过其 土E地代承表- 载环能境力阻力(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
的限制)。
2) 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②后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1970年以后) 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
1)澳大利亚的承土载地力承公载式力。研其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 传统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养活多
2、农业生态区法的步骤(AEZ法)
气候资源、土壤资源、土地数量、 土地资源调查 包括 作物种植制度、土地利用现状等。
• 提高承载力的策略模型(Enhancem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OptionBaidu Nhomakorabea)
20世纪80年代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 ECCO模型开始设计,并在非洲试运行。它是由英国 科学家斯莱瑟教授提出的一种承载力估算的综合资源 计量技术,它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人口、 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模拟不同发展策 略下,人口变化与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变化
1 .土地承载力的四个要素
生产条件 决 定
土地生产力
正比
被承载人口的生活水平 反 比
土地承载人口的限度
因此: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PSCL )的因素为单 位面积的生产潜力、土地面积和平均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
PSCL=[P(e)×A]/N
N—平均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 A—土地面积 P(e)—单位- 面积的生产潜力
第七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一节 概述
土地人口 承载潜力
是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 力承载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限度
即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 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 食物总量,可以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单位面积土地 人口承载潜力
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的 生产潜力与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均 - 消费标准之比。
限究制考采角虑用度 了多出 澳少 虑 不目发 大人 总 考标讨 利口 土 虑决论亚,地人策了的即口面分该土承对积析国地载农,法的资人业耕,土源口的地从地,的反面各承水上馈积种载资限作和因力 源。 用耕素。 ,他作对他 气主要人们 候要素口的 资考等的研 源, 等限制因素,除种植业外还考虑了畜牧业的发展潜 力,分析了集中发展策略和相应的发展前景。
-
1、农业生态区法的内涵(AEZ法)
按比例尺,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图和土地 利用现状图件的叠加或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完成。
土
划分为
农业生态区(单元)
地
土地评价单元和制图单元
特征
生产条件、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相对一致, 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相似,自然生产潜力相似。
人口承载力
取决于
-
农业生态区内,自然生产潜力、灌 溉条件、投入水平和人均粮食消耗。
-
2)发展中国家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能力研究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教科文组织(UNESCO) 在1971—1981年间,合作完成并出版了全套世界土壤图 (1978年)。同时,粮农组织还制定了《土地评价纲 要》,提出土地评价原则。在此基础上粮农组织尝试把 评价原则应用于世界土壤图,以估算发展中国家适合于 生产各种特定作物的土地资源数量,这就可以评估作物 产量和投入水平。
-
4.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
⑴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 分为两个阶段: ①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1970年前)
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 关的。早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 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
表达式
式19中48:C年代出表版土后地,负曾载一能版力再(土版地。能用够作供者养的的 话人说口,数他量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
-
(2) 国内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问题在我国也受到广泛 的关注。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86年9月委托中国 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中国土地资源 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项目,在此项目的带动 下,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开展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土地 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最有影响的当推《中国土地资 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
-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第一步 是根据“一定的生产条件”计算出土地生产力;
第二步
公 认 方 法
根据“一定的生活水平”计算出土地资源人口 承载数量,即土地资源承载力。
因此
从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土地生产力 的关系出发,可以认为土地资源 承载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产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执行的农业生态区法 (Agricultural Ecology Zone,简称 AEZ)
-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⑴目的:①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 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 ② 将这些估 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 出有问题的地区;③ 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 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的先决条件
⑵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 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 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 用具有重要意义。
2.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必要前提
①土地能够而且也只有土地才能够生产出人类赖以生 存的食物; ②土地具有生物生产力,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地其生产力 不同,相同类型的土地生产不同生物产品的能力也不同;
③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生产力是有限的;
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口,其食物结构及生活方式不 同,对土地的需求利用不同,但对最低热量和蛋白质的生 理需求是一致的,并且是可比的。
-
3)资源承载力研究的ECCO模型
C=B:E
口B过代剩表,土全地球可及以各提国供人的口食的物数产量量已;超过其 土E地代承表- 载环能境力阻力(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
的限制)。
2) 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②后期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1970年以后) 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
1)澳大利亚的承土载地力承公载式力。研其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 传统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养活多
2、农业生态区法的步骤(AEZ法)
气候资源、土壤资源、土地数量、 土地资源调查 包括 作物种植制度、土地利用现状等。
• 提高承载力的策略模型(Enhancem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OptionBaidu Nhomakorabea)
20世纪80年代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 ECCO模型开始设计,并在非洲试运行。它是由英国 科学家斯莱瑟教授提出的一种承载力估算的综合资源 计量技术,它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人口、 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模拟不同发展策 略下,人口变化与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变化
1 .土地承载力的四个要素
生产条件 决 定
土地生产力
正比
被承载人口的生活水平 反 比
土地承载人口的限度
因此: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PSCL )的因素为单 位面积的生产潜力、土地面积和平均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
PSCL=[P(e)×A]/N
N—平均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 A—土地面积 P(e)—单位- 面积的生产潜力
第七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一节 概述
土地人口 承载潜力
是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 力承载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限度
即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 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 食物总量,可以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单位面积土地 人口承载潜力
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的 生产潜力与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均 - 消费标准之比。
限究制考采角虑用度 了多出 澳少 虑 不目发 大人 总 考标讨 利口 土 虑决论亚,地人策了的即口面分该土承对积析国地载农,法的资人业耕,土源口的地从地,的反面各承水上馈积种载资限作和因力 源。 用耕素。 ,他作对他 气主要人们 候要素口的 资考等的研 源, 等限制因素,除种植业外还考虑了畜牧业的发展潜 力,分析了集中发展策略和相应的发展前景。
-
1、农业生态区法的内涵(AEZ法)
按比例尺,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图和土地 利用现状图件的叠加或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完成。
土
划分为
农业生态区(单元)
地
土地评价单元和制图单元
特征
生产条件、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相对一致, 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相似,自然生产潜力相似。
人口承载力
取决于
-
农业生态区内,自然生产潜力、灌 溉条件、投入水平和人均粮食消耗。
-
2)发展中国家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能力研究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教科文组织(UNESCO) 在1971—1981年间,合作完成并出版了全套世界土壤图 (1978年)。同时,粮农组织还制定了《土地评价纲 要》,提出土地评价原则。在此基础上粮农组织尝试把 评价原则应用于世界土壤图,以估算发展中国家适合于 生产各种特定作物的土地资源数量,这就可以评估作物 产量和投入水平。
-
4.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
⑴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 分为两个阶段: ①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1970年前)
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 关的。早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 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
表达式
式19中48:C年代出表版土后地,负曾载一能版力再(土版地。能用够作供者养的的 话人说口,数他量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
-
(2) 国内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问题在我国也受到广泛 的关注。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86年9月委托中国 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中国土地资源 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项目,在此项目的带动 下,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开展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土地 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最有影响的当推《中国土地资 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
-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第一步 是根据“一定的生产条件”计算出土地生产力;
第二步
公 认 方 法
根据“一定的生活水平”计算出土地资源人口 承载数量,即土地资源承载力。
因此
从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土地生产力 的关系出发,可以认为土地资源 承载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产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执行的农业生态区法 (Agricultural Ecology Zone,简称 AEZ)
-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⑴目的:①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 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 ② 将这些估 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 出有问题的地区;③ 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 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的先决条件
⑵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 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 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 用具有重要意义。
2.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必要前提
①土地能够而且也只有土地才能够生产出人类赖以生 存的食物; ②土地具有生物生产力,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地其生产力 不同,相同类型的土地生产不同生物产品的能力也不同;
③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生产力是有限的;
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口,其食物结构及生活方式不 同,对土地的需求利用不同,但对最低热量和蛋白质的生 理需求是一致的,并且是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