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碳交易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碳交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碳交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将探讨碳交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碳交易概述碳交易,即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碳排放权买方通过购买碳排放权,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碳排放权,卖方则通过出售碳排放权获得收益的一种市场机制。
碳交易市场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种,我国目前主要推动强制性碳交易市场。
二、碳交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碳交易机制通过对碳排放权的定价,使得高排放企业面临成本压力,从而倒逼企业优化生产技术、调整产业结构。
这有助于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
2.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碳交易机制可以刺激企业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转向清洁能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如水力、风能、太阳能等,发展清洁能源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
3.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参与碳交易的企业需要关注自身碳排放情况,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促使企业主动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长期来看,这将对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4.增强国际合作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性的市场,我国参与碳交易有助于与国际碳市场接轨,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5.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绿色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碳金融服务,如碳信贷、碳债券等,从而支持低碳产业发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6.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行,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的关注。
通过宣传和普及碳交易知识,引导公众参与低碳生活,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三、结论总之,碳交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碳交易市场机制,我国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转型,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增强国际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Ke r s c r o n n il g se si n e u t n t e t d c a im f a b n y wo d : a b n f a ca ; a mis sr d ci ; h r e me h n s o r o i o o a c
Absr c :No h n e n t n l a b n f a ca r e a a ial o me . ti s o i g c n i u u e eo me tt n , n a ta t w t e i tr a i a c r o n n ilma k th s b sc l f r d I s h w n o t o s d v lp n r d a d d y o i y n e
L a uo Hu ,Fe a g u iF n y
( tiC l g fE o o c n n g me t S a g a Ja tn iest, h n h i 0 0 5 C ia Ana ol eo c n misa d Ma a e n, h n h i ioo gUnvri S a g a 0 2 , hn ) e y 2
a trd y i b c me t e i o tn oc r moi g t e d v l p n fL w- a b n e o o . hs p p rito u e u r n i a in o f a t e o h mp ra t r e p o t e eo me to o c r o c n my T i a e n r d c s c re ts u t f e f n h t o
究和分 析国 际碳金融 市场 和发展 现状 ,将 会给 我 国
碳 金融体 系 的建设和 发展Fra bibliotek带来许 多的 启示 。
碳税与碳交易:比较、国际实践及启示
上 购买 排 放 权 。如 果 排 放 源在 体 系 内超过 了 所允 许 的排 放上 限就 会受 到惩 罚 。 总量交易的规则创造 出一种激励机 制 , 私人 部 门 可 以通 过 自行研 发 ,或 者 在排 放 权 市场上 进 行交 易 , 以实 现减 排 目标 。总量 交易
给 与私 人 企 业最 大 的 自由选 择 程 度 ,而且 很
税 费 。征 收 碳 税 的 主要 目的 是减 少 温 室 气体
( 二) 碳 交 易 的基本 原理 碳交 易 是 指 在 一定 区域 内 ,在 污 染 物 排 放 总量 不 超过 允 许 排 放量 ,或 者 逐 年 降低 的 前提 之 下 ,内部 各 排 放 源之 问通 过 货 币 交换 的方式 , 相互 调 剂排放 量 。 碳 交 易是 一 种 总 量交 易 。首 先设 置 一 个 体 系 内排 放 量 上 限 ( 总量 ) , 然 后 按 此 上 限 分 配 给 各 排放 源 ,各 排放 源 再 将 自己配 额 总 数 分配 给下 一级 的排 放源 , 并 且依此 类 推 。如果 每一 级 排 放源 能 够 使 其 实 际排 放 量 小 于分 配 到 的排 放许 可额 度 , 那么, 它就 可 以将余 下 的
的 基础上 。 经 过 全面详 细 的计算 才能确 定 。一
般 来说 , 碳 税 应 当是一 种 累进 税 , 更 多 的 污染
金 融 际公 约 ( 如《 京 都 议定 书》 ) 交
易机 制 的衔 接 。
而在 碳 交 易机 制 下 , 对 于 经济 主体 来说 ,
段进行干预 , 使 个 体 成本 等 于 社 会 成 本 , 微 观
主体 基 于 自身 决 策 的排 放水 平 ,就 会 与 社 会 最 优 水 平 相一 致 ,这 就 是 征 收碳 税 的经 济 学 原理 ; 另 一 种解 决 外 部 性 问题 的 观 点是 , 在 权 利 界 定 清 晰 的前 提 下 ,私人 部 门 的交 易 能 达 成 个 体 最 优 与社 会 最 优 的 统一 ,在 这 一 过 程
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发展趋势
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重要的减排手段,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全球减排工作的意义和前景。
一、碳排放交易的起源和背景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或组织通过设定一定的碳排放限额,并将排放指标分配给企业或机构,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交易和转移这些排放指标。
这一机制起源于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旨在通过市场手段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发展现状目前,碳排放交易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欧盟是最早采取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地区之一,于2005年启动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该体系将欧盟成员国内的碳排放总量分配给各个行业,并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
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推行了碳排放交易制度。
三、1. 全球合作加强:碳排放交易是一项全球性的政策措施,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未来,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逐渐加深,各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碳排放交易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 建立统一的国际标准:碳排放交易的规则和标准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这给全球碳市场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未来,国际社会有望加强协调,制定统一的碳市场规则和标准,实现不同地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互联互通。
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发达国家在减排方面有着先发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有着迫切需求。
未来,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在碳排放交易领域的合作,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4. 创新技术的应用: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为碳排放交易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遇。
例如,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将为减少碳排放提供更多的手段,推动碳排放交易的进一步发展。
四、碳排放交易的意义和前景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机制,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和潜在前景:1. 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通过设立碳交易市场,企业将面临经济成本的压力,被激励采取减排措施,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碳排放权问题的国际进展与对中国的启示
王陈 郑 雨展 陈 俊 旭
( 重庆 工商 大 学
重庆
40 6 ) 0 0 7
.
誊 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 尊 :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蝇 蟹 一一 一 一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亨 一o895 ( 1'49 9 , 号: o- 2X2 —} -0 2 ! — 一 02 一 一 0 _
摘要 气候 变化是人类 当今 面_ 描的 最严峻挑战. 专 , 之 . 它的起 因与影响都是 全球 | 眭的, 需要 全球共 同行 动起 来采取对策 。本文通
过 分 析 欧 美地 区 的碳 相 放 权 交 易市 场状 况 } 得出 对 中国 建 立 碳相 放 权 交 易 市场的 启示 #
一
、
E )联 合 履 行 机 制 fI 和清 洁 发 展 机 制 ( D 。 T、 J ) C M) 委 员 会 的 拒 绝 . 必 须 重新 制 订 . 就 一旦 获得 通 过 就 不 得 更 改 。 排 放 贸 易 制 度 是 指 ,发 达 国 家 中 一 国 可 以将 其 超 额 减 排 的 在 E T U E S机 制下 . 业 在 每 个 公 历 年 度 结 束 后 必 须 上 交 与 企 其 实 际 排 放 量 等 值 的 配 额 .超 额 排 放 企 业 就 将 超 排 缺 填 补 ,否 指 标 出售 给 他 国 . 转 让 方相 应 地 扣 减 自身 的减 排 配 额 。 而 联 合 履 行 机 制 是 指 ,一 方 从 另 一 方 获 得 的任 何 排 放 削 减 单 则 将 面 临高 额 罚 金 而填 补 缺 口的 办 法 是 向有 节 余 的 企 业 购 买 位 或 一 个 分 配 数 量 的部 分 , 样 就 提 高 了受 让方 的分 配 数 额 。 这 配 额 从 长 远来 看 . 易 配额 将 刺 激 企 业 采 取 的 措施 降低 实 际排 交 清 洁 发 展 机 制 是 指 , 《 都 议 定 书 》 架 下 , 许 发达 国 家 放 量 。 在 京 框 允 通 过 提 供 资 金 和 技 术 的 方 式 . 发 展 中 国 家 开 展 项 目合 作 . 项 与 将 f ) 国碳 排 放 权交 易市 场 状 况 二 美 目所 实 现 的 “ 核证 的减 排 量 ” 于 完 成 其 承诺 的减 排 指 标 经 用 美 国主 要 的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体 系 有 西 部 气 候 倡 议 C1区 域 I、 R G) 、 C R、 正 是 由 于减 排 机 制 的 经 济 可 行 性 .促 使 了碳 交 易 市 场 的 形 性 温 室气 体 倡 议 (G I 气候 储 备 行 动 (A )芝 加 哥 气 候 交 易 所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链接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链接的提出 碳交易机制作为一种有效减排的市场化工具具有目标确定、灵活性强、容易被控排企业接受以及促进金融化等优势,因此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并且发展日趋成熟。
从2005年开始,全球碳市场呈现迅速发展趋势。
2011年全球碳市场成交额和成交总量高达1 760亿美元和105亿吨,与2005年的110亿美元和0.94亿吨相比分别增长了16倍和100多倍。
另外,参与主体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2013年碳排放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链接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傅京燕 章扬帆权交易体系的新增数量最多,有11个国家或区域,其中包括加州、魁北克、哈萨克斯坦、新西兰、东京、澳大利亚以及中国7个省市试点地区。
中国拟于2017年建立全国范围的碳市场,预计会覆盖30亿—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规模大约是欧盟碳市场的2倍。
碳市场范围的扩大有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并利用交易主体边际减排成本的差异降低总体减排成本。
但是现有 随着碳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以及合作减排的需要,建立全球碳市场的趋势愈加明显。
近年来国际上已建立的成功实现链接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包括欧盟—挪威和美国加州—加拿大魁北克的链接。
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成功的链接案例,探究两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链接的异同点及实现链接所需的重要条件,发现两个链接的参与主体在地理位置、经济往来以及体系兼容性等方面具有共同点,而在体系控制、语言环境和兼容性强弱程度上存在差异,并从中总结出链接需要具备链接意愿和体系兼容性这两个重要条件。
通过对这些链接经验的对比和总结,我国可以从谨慎选择链接对象和制定好链接的技术方法两方面入手,促进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以及与国外其他体系的链接。
[]碳市场的参与主体有限,目前碳市场所覆盖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60亿吨,仅占全球年排放量的21%。
参与主体的不充分性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是不公平性问题。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混合均匀的全球性污染物,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只与排放总量有关,与排放源的地理位置无关。
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启示
体减排 , 主要依据《 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简 (
称《 公约 》 U F C ) , N C C 及其 《 都 议定 书》 以下 京 (
简称《 议定书》 等国际法规 , ) 欧盟和有关国家还制定
规模 、 交易品种及其运作规则等 内容 , 以便 为我 国
收稿 日期 :09—1 20 0—1 5 修 回 日期 :0 9—1 20 2—0 8
买卖双方通过签订合 同或协议 , 一方用 资金
或技术购买另一方 的温室气体减排 指标 , 就产生 了碳交易市场或 温室气体排 放权交 易市场。《 联
探索污染物排放权交 易、 促进交 易市场 的发展 提 供借鉴 。
一
、
温室气体排放权 交易市场的形成
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出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 提 目标 ,京都议定书》 《 规定发达国家到 2 1 年 的减 02
科技与经济 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与启示
世 界碳交 易市场 的发 展与 启示 木
周 宏 春
( 国务 院发展研 究 中心 , 北京 10 1 ) 0 0 0
摘
要 : 文 系统 介 绍 了 国外碳 市场 的形 成 条 件 , 本 包括 法 律 基 础 、 易规 则 、 易 品 种 及 其 可 以进 入 市场 交 易 的 基 交 交
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日益显现,各国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政策,推动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并探讨这些经验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启示。
1. 绿色能源技术:国际合作助推发展近年来,全球各国积极推进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其中风能和太阳能是最为受关注的两个领域。
在发展风能方面,丹麦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丹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鼓励民众使用风能,并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如今,丹麦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风能技术和设备制造国家。
而中国在太阳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值得借鉴。
中国政府通过推行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扩大太阳能市场规模,并鼓励国内技术创新。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国家。
对于我国而言,合理引进和应用绿色能源技术,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我们可以借鉴丹麦的激励政策和投入资源,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能源,并加大对绿色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
2. 绿色城市建设:可持续规划与发展绿色城市建设是各国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加拿大温哥华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而闻名于世。
温哥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并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自行车。
他们还积极推广建筑物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作为一个宜居城市,温哥华的空气质量和水质都在全球范围内排名靠前。
我国可以借鉴温哥华的城市规划经验,通过在城市建设中增加公共交通设施,并鼓励环保出行方式,如步行和骑行。
此外,加强建筑节能措施,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3. 碳市场的建立:推动经济转型碳市场是一种主要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碳减排和经济发展。
欧盟是全球最先建立碳市场的地区之一,他们通过设定碳排放配额和建立碳交易市场,成功推动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碳市场还为企业提供了遵守环保法规和降低碳排放的经济动力。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作者:雷立钧荆哲峰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04期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是全世界核证减排量(CERs)一级市场上最大供应国,但在碳交易过程中却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只是碳交易市场的参加者,碳交易市场规则的执行者。
中国为全球碳交易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进行交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中国没有一个像欧美那样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
本文具体阐述了国际主要的碳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类型、交易数量、交易额等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归纳出现阶段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将国内碳交易市场和国际碳交易市场进行比较得出中国碳交易市场现阶段存在的缺陷,相应的提出了完善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启示,即完善碳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完善碳交易体系,加强对CDM项目开发的研究,调动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的主动性,统一国内碳排放标准。
关键词京都议定书;碳交易市场;清洁发展机制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4-0030-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4.005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滞后已经使中国丧失了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和主动权。
虽然有专家预测,到2012年,全球的碳交易总额将高达1 500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有望在其中占据3成以上的份额,但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碳交易的价格每吨要比印度低2-3欧元,更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
目前,中国污染排放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个案虽然已经不少,但分散在各个城市和各个行业,交易往往由企业与境外买方直接谈判,信息透明程度不够。
这种分散的不公开的市场状况,使中国企业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
拥有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不仅取决于碳贸易量,还必须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充分的供求信息。
碳交易的国际实践经验与启示
、
基 于国际公约 的碳交易制度
在碳交 易 的构成要 素 中 , 规则 是最基 本 的核 心 要 素 。联 合 国政 府 间 气候 变化 专 门委员 会
通过谈判 , 于1 9 9 2 年 5月 9日 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U N F C C C ) , 1 9 9 7年 1 2 月于 日 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 京都议定书》 , 议定书规定 : 在“ 不少于 5 5个参与国签 署该 协议 , 且温 室气体 排放 量达 到 附件 I 国家在 1 9 9 0年 总排放 量 的 5 5 %后 的第 9 O天 ” 开始 生 效。这两个条件分别在冰岛和俄罗斯通过该协议后达到, 《 议定书》 在2 0 0 5年 2 月1 6日 开始 强制 生效 。
《 议定书》 规定了《 公约》 附件 I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1 9 9 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 5 . 2 %。 具体 地 , 各 发达 国家必 须完 成 的减 排 目标 是 : 与1 9 9 0年相 比 , 欧 盟减 排 8 %、 美 国减排 7 %、 日
作者简介 : 谢绵陛 , 经济学( 金 融学 ) 博 士, 集美大 学财经 学院副教授 。
. : 东南学术) 2 o 1 3年第 3期 国内目前主要的碳交易活动是《 京都议定书》 下 的“ 清洁发展机制 ( C D M) ” 项 目, 以及为 C D M 项 目提 供 的金 融 服 务 。2 0 0 9年 1 1月 1 5 日, 我 国第 一 次 以约 束 性 指 标 的 方 式 宣 布 : 到 2 0 2 0年 , 中 国单 位 G D P二 氧化碳 排 放将 比 2 0 0 5年下 降 4 0 %_ _ 4 5 %; 如 何实 现这 一减 排 目标 , 运用 市场机 制将 是不可 或缺 的手 段 。本 文将从 以上三个层 次讨 论 国际上 主要 的碳 交 易制度 安 排和 交易平 台建 设实践 , 探讨 其对 我 国实现减 排 目标 的启 示 。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了 碳 交 易 市 场 的 空 间 , 如 果 某 个 国 家 的 减 排 计 划 过 于 宽 松 ,不 能造 成 企 业 碳 排 放 额 的 稀 缺 性 ,则 无 法 形 成 有效市 场 。
从 而 具 备 商 品 的 价 值 并 能 在 市 场 上 进 行 交 易 ,形 成 了 以二 氧 化 碳 为 主 的碳 交 易 市 场 。据 联 合 国和 世 界银 行
书 》及 其 他 具 有 法 律 效 力 的 国 际 问 政 治 协 定 , 与 石
油 、天 然 气 等 其 他 能 源相 似 ,二 氧化 碳 的 价 格 深 受 政 治 因 素 的影 响 。 市 场 参 与 者 应 当经 常关 注 国家 配 额 计
C m u o y m r e 0】 n a y m I e o p r a k t V u t r a‘ t l s k
家 的 温 室 气体 排 放 量 到 2 1 0 0年 要 在 l 9 9 0年 的 基 础 上
减 少 52%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则 不 作 强 制 要 求 。 同 时 建 . 立 起 _ 旨在 减 排 温 室 气 体 的 合 作 机 制 — — 国 际排 放 二个
分析 了金融危机 以来各个市场的发展趋势 ,并探讨 目前中周碳市场 的发展状 况及展望。
关键词 :碳交易 ; 碳金融 ; 中l 碳市 场
中图分类号 :F 3 . 8 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12 1(1 0 6. 4 0794" 01 ) 020 0 一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的 概 念 起 源 于排 污 权 交 易 概 念 ,指 在 污 染 物 排 放 总 量 指 标 确 定 的 条 件 下 ,利 用 市 场 机 制
国内外碳交易所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 内外 碳 交 易 所 的 发 展 特 征 及 对 我 国 的 启 示
张跃 军 ,王 琼
( . 京理 工大 学管理 与经济 学院, 北京 1 0 8 ; 1北 0 0 1 2. 北京理工大 学能源与环境政 策研 究中心,北京 1 0 8 ) 0 0 1
s t m nd prc n e h nim ,a d s rvi g t oo r t ih t n e na i a lm a e e c a e O a o yse a i i g m c a s n t i n o c pe a e w t he i t r ton lc i t x h ng s S s t e pa d t e rm a ke t t e n n a c he rc m pe ii n s . x n h i r tsa us sa d e h n e t i o ttve e s K e o ds y w r :Ca bo m isonsta i xc n e;Clm a e c a e r n e si r d ng e ha g i t h ng ;Ca b m i so ;Ca b m i so r on e s i ns r on e s i ns r d to e uc i n
摘 要 :全球 碳 排 放 交 易市 场发 展 迅 猛 , 碳 交 易 所 作为 第 三 方 平 台为碳 交 易 的发 展 提供 了重 要支 撑 。 国际碳 交 易所 已逐 步 形成 较 为 完 善 的交 易体 系, 主 要 以欧 元计 价 , 并 呈现 出一定 的 融
合 趋 势 。 中国 虽是 碳 资 源 大 国, 但 碳 交 易所 的发 展 刚 刚起 步 , 在 国际上 没 有 话 语权 。 当前 , 北
国际碳抵消机制建设运行的进展、挑战及启示
国际碳抵消机制建设运行的进展、挑战及启示作者:石颖祁玉清张德元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3年第11期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全世界178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设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我国于2020年提出了“双碳”目标并进行了系统部署。
碳排放权市场作为一项成本低、高效率的政策手段逐渐成为各国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碳市场持续发展,碳抵消机制作为强制碳市场的重要补充备受关注。
目前,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在碳抵消机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我国已建立了碳交易试点市场,并初步完成了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但碳抵消机制进展较慢。
为此,对国际碳抵消机制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碳抵消机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碳抵消机制已成为强制减排市场重要补充(一)碳抵消机制已纳入全球各碳交易体系碳抵消机制指正在执行或已经批准的碳减排活动项目,经核查后产生的减排量在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用作排放量抵消的机制。
其中,减排量指的是在常规情景之外减少或封存的排放量,碳抵消使用的减排量来源于碳交易市场覆盖范围以外排放源产生的碳减排或碳封存。
根据碳抵消机制产生方式及管理方法,可大致划分为全球性碳抵消机制、独立性碳抵消机制、区域性碳抵消机制三类(见表1)。
碳抵消机制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构建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和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
此外,碳抵消机制提供了一种途径,对那些由于技术、政治或其他原因而难以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范围的行业形成减排激励,有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控排主体之外的企业的参与程度。
随着各经济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一些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如果不借助碳抵消机制,短期内可能难以达到减排要求,从而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
通过碳抵消机制,可以保障这些企业从高碳向碳中和的平稳过渡,从而助力经济的平稳运行。
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摘 要 :以低 能耗 、低 污染 、低排放 为特征 的低碳 经济发展 模 式是 实现 经济社 会可持 续发展 的 必由之路 。发 达 国 家在发展低碳 经济方 面积 累了丰 富的经验 ,我 国应借 鉴这 些 国家的经验 ,从 健全 法律保 障体 系、加 强低碳 技术
研发 、创新低碳 财税政策 、完善碳排放 交易市场等方面入手 ,加快低碳经 济发展 。 关键 词 :低碳经济 ;财税 支持 ;技 术创新 ;碳 交易 中图分 类号 : 10 3 F 2 . 文献标 识码 :A
气 候 变 暖 、环 境 恶 化 严 重 威 胁 着 人 类 社 会 的可
持续发展 ,如何做到节能减排 、控制气候 变暖 已成 为全球 性 的共 同话 题 。20 0 3年 英 国政 府 在 能 源 白皮 书 《 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 经济》 中首次提出 低 碳经 济 发 展模 式 ,为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解 决 能 源 问 题提供 了全新 的思路 。英 国、美 国、日本等 发达国 家 在发 展 低 碳 经 济 方 面 政 策 工 具 多样 ,效 果 明显 , 研究 和 总结 这 些 典 型 国家 的经 验 ,对 我 国制 定 低 碳 经 济发 展 战略具 有 积极 的借 鉴意 义 。
1 我 国低碳 经 济发展 现 状
低 碳经 济 是 以低 能 耗 、低 污染 、低 排 放 为 特 征 的发 展模 式 ,其 实 质 是 提 高 能 源 利 用 效 率 ,减 少 对 碳基能源 的依赖 ,通过发展风能、太 阳能 、生物能 等清洁能源,实现人类经济活 动低碳化 和能源消费 生态 化 。 低 碳经 济发 展 模 式 的提 出 引起 了我 国政 府 的 高 度重视 。20 07年 6月 ,国务院发布了 《 中国应对气 候变化国家方案》 和 《 国家环境保护 “ 十一五”规 划》 07年 9月 ,胡锦涛主席在 A C 。20 P E第 1 5次领 导人 会议 上 明确 提 出 “ 展 低 碳 经 济 ,研 发 低 碳 能 发 源技 术 ,促进 碳 吸 收 技 术 发 展 ” 的 战 略 主 张 。20 07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以及 非京 都市场 ; 照碳 排 放杈 交 易 涉及 的范 围 , 排放 按 碳 权交 易市场 又可分 为 国际级碳排放 权交 易市场 、 国家 级碳 排放权 交易 市场 、 州级碳 排放权 交易 市场 以及 零 售碳 排放
易产业链 的最低端 只是碳 交易市场的参加者 , 碳交易市场规则的执行者。 中国为全球碳 交易 市场创造的 巨大减排量 被发 达国家以
低价购 买器 , 包装、 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进行 交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 图之一 , 中国没有一个像 欧美那样的 国际碳交易市场 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 价权 。本文具体阐述 了国际主要的碳交易市场的交荔主体. 交易类型、 交易数量、 交易要 比 印度 低 2— 3欧元 , 更不及 欧洲二 级 市场 价格 的一 半 。 日前 , 中国
约束下 或 自愿 行为发 生 的买 卖 双 方直 接 以项 目投资 的方
式 进行碳 交易 的碳交 易市 场 。章 升 东 等在 世 界银 行对 碳 交易市 场分类 的基础 上 , 对碳交 易市场 的类 型进行 了更 详 细的分 类 。他认 为 , 于项 目的市 场又 可分 为京都 市场 基
划 ; 过交 易所聘请 的具有 温室气 体减排 量审 核资 质 的独 通 立 第三方 定期测 量温室 气体排 放量 , 并有 选择 地采 用各 种
卖 出超 标减排 量来 获得额外 利润 , 或者 买人 不足 的减排 量 以履行 义务 ; 系统 地 做 好 可 持 续 发 展 和温 室气 体 减 排 计
行在 2 0 04年 的《 交易市场 的现状 及趋势 》 碳 中描 述 了碳 交 易市场 的结构 , 为 目前 的碳交 易市场可分 为减 排 许可 市 认
碳交易机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碳交易机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近年来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排放温室气体加速了其进程,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为了保护地球生态,各国政府开始加强对温室气体的控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同时为了方便企业与地方政府进行减排,逐渐流行起了碳交易市场。
本文将探讨碳交易机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碳交易机制介绍碳交易机制是通过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来限制排放的方法之一。
碳交易的一般意义是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设定和交易。
即对排放权进行分配、对企业发放相应的清洁发展机制强制排放指标,达到可以进行交易的水平,使排放权成为一种以现金形式流通的商业产品。
三、碳交易机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 对于环保行业的发展影响通过碳交易机制,企业需要购买相应的排放权才能让自己的企业继续运转,而环保技术和服务等成为了企业自身和整个社会所需的必要品。
在碳排放量控制标准的促进下,环保技术得到了更多的注重和发展,并且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了环保服务的发展。
环保服务行业将成为碳交易机制下的一个很大的受益者。
2. 投资方面的影响投资方面,碳交易机制被认为是一种在清洁能源领域进行投资的新型方式。
发展我国碳交易市场将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巨大投资商机,对于企业投资采取清洁行业将有更大的收益。
同时,碳交易市场也会成为创新型企业的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在我国,伴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扩大,投资者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资于清洁能源领域,对经济发展有支持作用。
3. 对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清晰地提出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的理念。
就中国而言,这将成为一个指导国家环保政策的重要方向。
而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碳交易的制度可以启动一种新型管理机制,实现监管体系,为脱碳发展提供助力和风向标。
4. 对我国企业的挑战碳交易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原来企业在能源上的典型思维模式,强行调整企业的生产和生态模式,让企业更加关注清洁的生产和交易。
碳中和行动的国际趋势分析
碳中和行动的国际趋势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中和行动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碳中和行动的国际趋势,从全球碳排放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重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全球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气候变化问题愈发严重。
碳中和行动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平衡,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碳中和行动也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为碳中和行动提供政策支持。
例如,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计划到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
美国也在积极推动碳中和行动,计划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
随着碳中和行动的推进,全球碳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碳交易市场、碳金融等新型业务形态不断涌现,为碳中和行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各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碳减排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例如,碳捕集和储存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取得显著进展,为碳中和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准确的数据统计是开展碳中和行动的基础。
为提高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需要建立全球统一的碳排放统计和监测体系,制定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方法。
减排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各国应加大对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共享,提高减排效率。
碳市场是推动碳中和行动的重要手段。
应建立健全的碳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手段调节碳排放,促进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应加大对碳交易的监管力度,避免市场操纵和不正当交易。
碳中和行动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在政策支持、市场前景、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然而,实现碳中和目标仍面临数据统计、减排技术、碳市场等重点问题。
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同时,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中和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碳排放过量的重要举措。
“碳达峰 碳中和”形势分析及启示
实现碳达峰是迈向碳中和的重要一步。要实现碳达峰,首先需要明确碳排放 的来源和总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碳达峰计划,明确碳排放削减的路径和时间表。 同时,需要加强碳排放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推 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碳中和是碳达峰后的最终目标。要实现碳中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 要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其次,应加强森林、湿地等自然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高碳汇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碳捕捉和利用技术, 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后重新利用,实现碳的零排放。
面对这一形势,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 先,人类活动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实现碳中和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具有 重要意义。其次,碳达峰和碳中和将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将 有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三、环保意识提高与对策
提高环保意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条件。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共同努 力,增强环保意识,具体对策如下:
1、政府引导:政府应制定环保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企业责任: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广低碳技术,减少排放。
3、个人行动:个人应从生活点滴做起,节约能源,倡导低碳生活。
参考内容二
碳达峰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 化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本次 演示将探讨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并分析我国在这方面的实 践成效。
一、全球碳排放情况与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数据显示,全球温室气 体排放量逐年上升,这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有效控制碳排放,加快能源结构调整Fra bibliotek提高环保 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术 论 坛
ACADE ⅣⅡC F ORUM
NO. 4, 2 01 3
( C u m u l a t i v e l y N O . 2 6 7 )
国 际碳 交 易发 展 及 对 我 国 的启 示
郑晓曦 , 陈 薇 , 蒯 文婧
【 摘 要】 文章 简要 介 绍 了现 阶段 国际碳 交 易的概 况 , 分析 了国 内碳 交 易的现状 和 不足 , 指 出 了我 国发展
碳 交 易时需要 在 法律 、 金 融和监 管 等 多方 面加 以完善 , 并提 出了针 对性 建议 , 以期 借 此促进 碳 交 易在 我 国
的顺 利发展 . 使 我 国能够 牢牢抓 住这 个参 与 国际竞争 并转 变生产方 式 的历 史机 遇 。
降低 , 提 高减 排效 果 的 同时 削 减减 排 成本 , 从 而达 到改 善气 候环 境 的~ 种 行 为 。其 核 心思 想 是 以法 律 赋 予碳 排放 权 利 以商 品 的性 质 ,通过 买 入 和卖 出来 达 到碳排 放 量 的总 体 控制 ,使 气候 环 境得 到 改善 。 碳 交易 的基 本 流 程 是 协议 或 合 同 的一 方通 过 向另 一 方 进 行 支 付 获 得 一 定 的 温 室 气体 减 排 额 , 并将 其用 于缓 和 温室 效 应 从 而达 到 其 预设 的减 排 任 务 。具 体来 说 是 国际 有关 机 构 和 部 门通 过对 全 球 环 境容 量进 行 评估 。规 定全 球 温 室气 体 的排放
构 的监督 与指 导 。 以此 实 现 温室 气 体 排放 的总量
根据 是 否具 有 强 制 性 ,可 将 碳交 易 分成 强 制
性 碳交易 和 自愿性 碳交 易 。
强制 性 碳交 易 就 是 通 常所 说 的 “ 强制 减 排 ” ,
这 类 碳 交 易 是 当今 全 球 发 展 趋 势 最 为 迅 猛 的一 种 。较为 有影 响力 的碳交 易体 系 . 如欧盟 排放交 易 体系 ( E U E ) 、 澳 大 利 亚新 南威 尔 士温 室 气 体减
相 应 的惩 罚 。 芝加 哥气 候交 易所 ( C C X) 是这种碳 交
易 类型 的发 起者 。
交 易 和期 货碳 交 易 。现货 碳 交 易 是指 交 易双 方约
2 . 区域性碳 交 易 和全 国/ 跨 国碳 交易 根 据碳 交 易 覆 盖 的 地 理 范 围不 同 ,可将 其 分
[ 中图分 类号】 F 0 6 2 . 2
【 文 献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1 0 0 4 -4 4 3 4 ( 2 0 1 3 ) 0 4一叭1 8- 0 5
一
、
碳 交 易概 念 和 类 型 界 定
再 将这 些划 分 好 的排 放量 发 放 给《 京都 议定 书 》 缔 约 国, 各缔 约 国政府 再 通 过公 开 拍 卖 、 定价 出售或 无 偿分 发 等方 式对 其 进行 分 配 , 与 此 同时 , 建 立专
量上 限 . 并按 照 科学 依据 将 排 放 量 总体 化 整 为零 ,
11 8
排体系( N S W GG A S ) 和 日本 东 京 都 总量 控 制 与交
易体 系 ( T MG) 等都 主要是 运用 此类碳 交 易方式 。
自愿 性 碳交 易 分 为 两种 情 况 :纯 自愿碳 交 易
为区域 性碳 交易 和全 国/ 跨 国碳交 易 。 区域性 碳 交 易 就 是 在 一定 的 区域 内进行 的碳 排放权交易 。 如 区域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行 动 ( R G G I ) 和
定 好 支付 方 式 和交 货 方 式并 在 较 短 时间 内交 收碳 排 放 指标 的交易 类 型 :而期 货 碳 交易 是 指交 易 主
和 协议式 碳交 易 。纯 自愿 交易 可 以概 括 为“ 自愿加
入, 自愿 减 排 ” , 日本 资源 排 放 交 易 体 系 ( J _ V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
是 采用 这种 类 型 的典 范 ; 而 协议 式 碳 交易 为 “ 自愿 加入 , 强制 减 排 ” , 就 意 味着 交 易 双方 可 自愿 选 择 使 用此 类 型碳 交 易 .但 一 旦采 用 就要 受 到一 定 的 法 律 约束 ,若 不 能履 行 规 定 的减 排 义务 便会 受 到
碳 交 易 即是碳 排 放权 交 易 , 此 概 念 源 自于 《 联
1 . 强制性 碳交 易 和 自愿 性碳 交易
合 国气 候 变 化 公 约 》 和《 京都议定书》 这 两个 意义
深远 的国际公 约 。碳 交 易 是 指排 放 主 体遵 循 相关 法 律 法规 . 在 市 场机 制下 , 自愿 且 平 等 的进 行碳 减 排 后 所余 指标 的交易 。并 接受 相 关 主管 部 门和机
【 关键词】 碳排 放 ; 碳 交 易; 市场机 制 ; 启示 【 作 者简 介】 郑 晓曦 , 四 川 大学 经济 学 院人 口资源与 环境 经济 学博 士研 究生 ; 陈薇 , 四川 大 学商 学院在 读博 士 : 蒯 文婧 , 四川 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院在 读博 士 ,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4
门的碳 排放 交 易市 场 以方 便 其 买卖 。通过 此 专业 市 场 的建立 ,买卖 双 方 可 以更 好 的通 过市 场 机制 进 行交易 。 从不 同角度 出发 ,碳 交 易 可 分成 以下几 种类
型 :
碳 排 放 权 是 指 大 自然 或 法 律 赋 予 给 权 利 主
体 。基 于生存 和 发展 之 需要 向大 气 排放 温 室气 体 的权 利 , 本质 上 是一 种对 气 候 环境 资 源 的使 用权 。 由于 二氧 化 碳 是 温 室 气 体 最 主 要 的组 成 部 分 , 所 以 ,国际惯例 是 把其 他 温 室气 体 统 一折 算 成 二 氧 化碳 当量 以便 最终 减排 量 的计 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