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训练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基础篇第1讲文言实词pptx课件
续上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感情色彩变化 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
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词) 名称说法演变 愿为市.鞍马(《木兰辞》)
古义:买。今义:城市
[即学即练]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词义扩大。 ①将军战河.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 间的联系有密有疏。例如:
(2)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与本义 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例如: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 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例如:
答案:A
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歌以咏志. C.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记载 心意,志向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第1节 文言实词课件
考点一 词义 本义 引申 义 解说
一词多义 举例 朝 义项 早晨 朝见 朝廷 朝代 例句 朝令夕改 率天下诸侯而朝周 于是入朝见威王 改朝换代 由是言之,战克之将, 国之爪牙,不可不重 也
造字时的意义 由本义引申出 来的意义
比喻 义
用比喻的方法 形成的词义
爪牙
比喻武臣、忠 臣
假借 义
借用作另一个 同音词的意义
由个别到一般,如“末”字,本义是树梢,引申为末 端,再引申为细小。
由实到虚,如“果”字,由果实,引申为结局,再虚 化为副词、连词。 3. 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词不离句,句不 离篇。”
辨别偏义复词的方法 1. 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如:“昼夜勤作息”中的 “勤作息”,说“勤苦地劳作”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 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作陪衬而不表示意义 的语素。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2. 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如:“宫中府中,俱为一 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 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 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 有所不同。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 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3. 纵观全篇,从文章大局的角度来理解。如:《孔雀 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兄”“逼迫有弟兄”,全诗之中, 未言及兰芝有父有弟,故知“父兄”“弟兄”皆为偏义复词, 偏在“兄”。有些词只能这样从全文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 判断。
畔
同“叛”,背 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考点二 古今异义 •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 感情色彩变化。
变化情况
色(古:脸色;今:颜色) 范围扩 皮(古:兽皮;今:表皮) 大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一讲文言实词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就要拿高分文言文高效提能复习法1.复习文言文要三抓,一抓教材梳理(根据教材内容,加强教材文言文知识的复习),二抓文言文基础(结合本书《文言文基础落实篇》,增大知识储备,夯实文言基础),三抓四大题型(结合本书《文言文考点提能篇》,针对高考考点、题型讲解训练,切实提升考生解题能力)。
2.复习四大高考题型可先理解记忆古代文化常识(第五讲后附知识清单内容),因为全国卷命题以人物传记为主,掌握了相关文化常识,也就理解了一半文言文。
然后再依据本书顺序复习,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解答断句题、文化常识题基本不用考虑原文,即使考虑,涉及原文内容也很少。
因此,做题时可在不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先解决这两题,省时省力还高效。
4.解答概括分析题只需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对应选项在原文中重点切片理解即可,不必精读全文,即可解决。
5.翻译题更不必精读全文,只在前面做题(尤其是概括分析题)基础上,重点研究需要翻译的两个句子即可。
如需加深理解,最多涉及前后一两个句子。
板块一文言文基础落实篇第一讲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
这些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虽然近几年全国卷不再单独设题考查实词,但对文言文文意的把握、文言断句的考查、语句翻译的考查,都是基于对实词含义的理解;没有对实词含义的正确理解,就无法正确解答这些题目。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课件
解析:A 项,这样/与“尔”同义;B 项,收成不好, 荒年/不幸;C 项,辅佐/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 项,尽, 全。
答案:D
③( ) A.昔颁者白.先者.王不以负为戴东于蒙道主路矣 B.则今无我望睹民子之之..多难于穷邻也国也 C.固狗而彘.近食于人费食而.不知检 D.虎移兕其出粟于于..柙河内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
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③④⑥ B.①⑤⑦ C.②③⑤ D.①③⑥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学秦而之不厌欲.无,厌诲.人不倦 ②向秦使爱.三纷国奢各爱.其地 ③不始速速..之祸客焉
④且知燕己、知赵彼处,秦百革战灭不殆殆..尽之际
⑤人或.未固易有量一死,或.重于泰山
⑥却李.匈牧奴连七却.百之余里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解析:A 项,“行为”古义是两个词,即“品行”和 “作为”;B 项,“颜色”古义是指面色;D 项,“首领” 古义即“头颅”,文中借指性命。
相同的一项是( ) A.吴之民方痛.心.焉 B.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解析:A 项,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B 项, 古义:上前递上。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C 项,古义: 报告申诉。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D 项,古今意义都 是“由衰微而复兴”的意思。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一讲文言实词新人教(安徽专)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一讲文言实词新人教(安徽专)【赢在高考】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一讲文言实词新人教(安徽专)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
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选自《晋书 符融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路人为逐.擒之(2)莫知其孰.是(3)此易知.耳(4)融正色..谓后出者曰(5)必不被捻.(1)追赶(2)谁(3)分辨(4)表情严肃的样子 (5)同〞撵〞,捉住(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妇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过来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两个人赛跑,先出凤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后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于是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题。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①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②。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选自《史记》)①鲁哀公:鲁国国君。
②贰过:重犯同样的错误。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发尽白,蚤死〞〞通〞〞。
(2)今也则亡〞〞通〞〞。
(1)蚤早 (2)亡无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孔子哭之恸.(2)门人益.亲(3)弟子孰.为好学(4)不贰过.(1)哀痛到了极点 (2)更(3)谁(4)犯过失,犯错误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2部分 专题9 基础夯实篇 第1讲 文言实词 Word版
类为别那个字。它释义的分类如下:
举例
通 假 字
通 用 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 近、意义也相通的 字,古代可以写这 个,也可以写那个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 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 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类别
假 借 字 通 假 字 古 今 字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古义:_东__方_道__路_上__的_主__人________。
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古义:_求_学__的_人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古义:_出__使_的__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采分关键词:若、格、岂、就;句式:得无……邪。②采分关键词:
•举、②非臣、之为;所句举式,:岂自…非…叨哉。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 贤良,固欲安之也。”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二千石不能禽.制
禽:通“擒”,捉拿
B.时遂年七十馀,召.见
召:通“诏”,皇帝的命令
C.不副.所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疏通文意阅读
基础夯实篇
第1讲 文言实词
精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训练
【最新】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训练
第一节文言实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不赂秦义:(坚守)正义
B.始速祸焉速:招致
C.存亡之理理:命运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低下
解析:D项,“下”指在六国之后。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
B.虽有槁暴暴:晒干
C.假舆马者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解析:D项,“生”是通假字,通“性”,资质,禀赋。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去:离开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交
C.张良出,要项伯要:邀请
D.籍吏民,封府库籍:依靠
解析:D项,籍:登记。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遨:游览,这里指观赏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解析:C项,际:交会。
答案:C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编伍:这里指平民
B.大阉亦逡巡畏义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抵罪:抵消罪行
D.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激动等情绪
解析:C项,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
答案:C
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一)文言实词
目录
CONTENTS
一、5类实词是命题人青睐的题点
二、8大技法是考场破题不变的“法典”
考点检测·针对提能
一
5类实词是命题人青睐的题点
(一)通假字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相同)、或叠韵(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
关系,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
今世所谓砥柱者,盖乃阏流也。砥柱当在西河,未详也。”余按
郑玄所说非是。西河当无山以拟之,自砥柱以下,五户已上,其
间一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 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
有一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像燕子似地飞跃着,像天鹅般登上岸来,昂头对天大声呼叫, 河水都被他的声浪冲击得倒流了三百步,当时在场的人都以为 他是河神转世。”黄河的右边,崤水流入。黄河两岸的高山就 像鸟儿的翅膀一样相对而出,山峰挺拔,直冲云霄。郑玄按《地 说》:“‘河水东流,穿过砥柱,冲击着阻碍水流的礁石。’ 今天所谓的砥柱,大概就是这些礁石了。砥柱应当在西河,不 大清楚。”我认为郑玄说得不对,西河并没有相当的山。从砥 柱以下,五户滩以上,其间流程一百二十里,河中礁石参差屹 立,势与岸上陆地相连,大概也是大禹开凿过疏通河水的,
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
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类别
释义
示例
两个读音相同或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
通用 相近、意义也相 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
字 通的字,古代可 “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
以通用。
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知识整合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2018 年广东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纲领》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阅读简易的古代诗文①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有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句式和用法( 不一样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 。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⑤挑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重点,归纳中情意思。
⑥剖析、归纳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
下边将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考察的重点归纳以下:考点设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理解、概置括重点考考察方古今异义、活用、解2017 年和 2018 年均未句式放在翻译中考核对文向释判断独自设题查,采纳主观题形式章内容的掌握第一节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指的是在文言文中有实在乎义,可以独自充任句子成分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批的,掌握许多的文言实词,是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点。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色:一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二是一词多义,三是词性的活用。
一、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一样的现象。
这类意义和用法的差别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加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相同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此刻泛指全部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漂亮,而此刻泛指全部美好的性质。
[ 示例练习 ]1.解说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义:________。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中原地域②弟走参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________。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尊长的..和蔼称号。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实词【必做练习】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不赂秦义:(坚守)正义B.始速.祸焉速:招致C.存亡之理.理:命运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低下解析:D项,“下”指在六国之后。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B.虽有槁暴.暴:晒干C.假.舆马者假:借助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解析:D项,“生”是通假字,通“性”,资质,禀赋。
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去:离开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交C.张良出,要.项伯要:邀请D.籍.吏民,封府库籍:依靠解析:D项,籍:登记。
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遨:游览,这里指观赏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界,边际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解析:C项,际:交会。
答案:C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编伍:这里指平民B.大阉亦逡巡..畏义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抵罪:抵消罪行D.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激动等情绪解析:C项,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
答案:C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C.鸷鸟之不群.兮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晚;B项,名词作状语,向东;C项,名词作动词,合群;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答案:C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解析:A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间”;B项,“序”为名词作动词,“为……作序”;C项,“函”为名词作动词,“用棺材收殓”;D项,“礼”为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精品课件 人教大纲版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通“按”) 2.音近代替●。
距关,毋内诸侯。(“内”“纳”的声母都是n) 举酒属客。●(“属”通“嘱”,二者韵母都是u) 3.形近替●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与“披”因同一形旁 “皮”而通)
●
通假字的理解和句意关系甚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在 考试中,碰到实注意不要胡乱代替,望文生义,因为通假 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要注重平时积累。
项“怨望”是同义词连用,“怨”“望”都是“怨恨”的意思;D项
“死生”指“死亡”“活着”,亦无偏指。
答案:C
第十页,共20页。
整合(zhěnɡ hé)3 古今异义词
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 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这种情况大致有:①词义扩大,②词义 缩小,③词义转移,④感情色彩变化,⑤名称说法改变。 (1)词义扩大:在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 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如:“江”“河”二 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fàn zhǐ)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 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fàn zhǐ)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 现象。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二人 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的“臭”必须解释为“气味 ”。
的可能性不大,通假字往往结合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语句
的翻译来考查(kǎochá)。
在文言文阅读中,通假现象极为普遍。通假字原本是古人在书
中用同音代替写成的别字、错字。高考考查(kǎochá)的是在理解
基础上的通假。通假基本上是同音替代、音近代替、形近替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文言实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不赂秦义:(坚守)正义
B.始速.祸焉速:招致
C.存亡之理.理:命运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低下
解析:D项,“下”指在六国之后。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
B.虽有槁暴.暴:晒干
C.假.舆马者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解析:D项,“生”是通假字,通“性”,资质,禀赋。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去:离开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交
C.张良出,要.项伯要:邀请
D.籍.吏民,封府库籍:依靠
解析:D项,籍:登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解析:C项,际:交会。
答案:C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之间
A.而五人生于编伍
..
编伍:这里指平民
畏义
B.大阉亦逡巡
..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或脱身以逃
C.一旦抵罪
..
抵罪:抵消罪行
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D.扼腕
..
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激动等情绪
解析:C项,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
答案:C
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鸷鸟之不群.兮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晚;B项,名词作状语,向东;C项,名词作动词,合群;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解析:A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间”;B项,“序”为名词作动词,“为……作序”;C项,“函”为名词作动词,“用棺材收殓”;D项,“礼”为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臣具以表闻.
B.德合.一君
C.木直中绳,以为轮
D.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D项,是意动用法。
答案:D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拔剑撞而破.之B.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始指异.之D.吾从而师.之
解析:B、C、D三项都是意动用法,A项,是使动用法。
答案:A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乌鹊南.飞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羽.化而登仙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A、C、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B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则耻.师焉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泣.孤舟之嫠妇D.李牧连却.之
解析:B、C、D都是使动用法,A项是意动用法。
答案:A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扣舷而歌.之B.下.江陵
C.日.与其徒上高山D.以地事.秦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用作状语。
答案:C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顺流而东.也B.故为之文.以志
C.予分.当引决D.去今之墓.而葬焉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用作状语。
答案:C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安能屈.豪杰之流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A、C、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B项是意动用法。
答案:B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沛公军.霸上
C.义不赂.秦D.怒发上.冲冠
解析: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D项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D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B.臣活.之
C.则思知止以安.人D.李牧连却.之
解析:B、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A项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A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
兮天一方
B.望美人
..
早自裁绳墨之外
C.夫人不能
..
知是山之特立
D.然后
..
解析:A项,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B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C项,不能够。
D项,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
答案:C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
之利
..
B.日与北骑相出没
于长淮间
..
而游
C.漫漫
..
D.今之众人
..
解析:A项,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B项,显现或隐没。
C项,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D项,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
答案:B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
口舌动也
B.意北亦尚可以
..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
..
,理固宜然
D.至于颠覆
..
解析:A项,古义,这里指藏身;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B项,古义,可以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C项,古义,头颅;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D项,灭亡。
答案:D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巡船所物色
..
之往来
B.行礼
..
扬扬
C.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
..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解析:A项,古义,搜寻;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B项,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C项,古义,神情;今义,意志气概,志趣性格。
D项,形容进退两难的情形。
答案:D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声非加疾.
也 C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 .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 解析:A 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人。
B 项,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
C 项,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D 项,风和雨。
答案:D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布衣..之交 C .约为婚姻..
D .黄鹤之飞尚.
不得过 解析:A 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B 项,古义,平民;今义,指麻布衣履。
C 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D 项,尚且。
答案:D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欲奉召奔驰.. B .腹犹果然.. C .攒蹙累积..
D .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解析:A 项,古义,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义,迅速地跑。
B 项,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C 项,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D 项,平常。
答案:D
2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
必有师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王
C.璧有瑕,请指示
..
语于冰者
D.夏虫不可以
..
解析: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
B项,古义,前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情节的故事。
C项,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的指令。
D项,古今义均为“能够”。
答案:D
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遗.赵王书
B.可谓智力
孤危
..
C.思厥先祖父
..
D.无可奈何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解析:A项,古义,送给;今义,丢失。
B项,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C项,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
D项,怎么办。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