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学校资源不足、学业成绩滞后、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以便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帮助他们获取良好的教育资源,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学校资源不足由于城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寻找学校并不容易。
在一些城市中,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通常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质量都相对较差。
与此他们在城市中的户口问题也给就近就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针对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增加城市教育资源的投入,建立更多并且更好的学校,提高城市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应该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就学的户口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公平的机会。
二、学业成绩滞后进城农民工子女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加之在城市的学习环境也不够适应,因此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普遍滞后。
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在学业上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为了解决学业成绩滞后的问题,需要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帮扶力度。
可以开设专门的辅导班、补习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学校也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他们尽快跟上学习进度。
三、心理健康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长期在城市务工,常年生活在城市的偏远社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面临孤独、自卑、适应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以及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的关注和帮助。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四、提高家长教育水平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多数是来自农村的低教育水平人群,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常常滞后于城市家庭。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他们带着家人来到城市,孩子也跟随而来,这些孩子就是进城农民工子女。
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却面临着许多教育上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教育问题的困境1. 教育资源不均衡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城中村,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条件不好,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这些孩子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困境,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就学难题进城农民工子女通常是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他们在城市并没有户口,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在城市正规学校就读,很多时候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农民工子女班,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3. 教育成本高昂进城农民工一家通常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孩子就读学校需要支付学杂费、生活费和住宿费等,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教育成本的高昂使得进城农民工子女很难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就业歧视由于进城农民工的身份问题,他们经常面临着就业歧视,当孩子成年后想要在城市找工作时,也会受到身份歧视,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带来了困难。
二、对策探讨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边缘地区和城中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的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进城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 放宽户口政策政府可以考虑放宽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户口政策,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能够就读于城市正规学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减免学杂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进城农民工子女减免学杂费和提供相关的教育补助,减轻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开支压力,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加强职业培训对于进城农民工子女成年后的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减少身份歧视,让他们更容易在城市找到工作。
5. 鼓励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参与到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中,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教育体系。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就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家庭。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子女面临着教育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数量不足以满足当地农民工子女的需求。
同时,城市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向他们开放。
2.学校安置问题:由于父母工作稳定性较差,农民工子女经常需要跟随父母迁移,这导致他们在学校就读时面临转学、适应新环境的问题。
3.经济困难: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家庭经济困难。
学杂费、教辅材料等教育成本成为他们进一步教育的障碍。
4.社会认同与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往往面临身份认同问题,他们常常被歧视或排斥,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问题。
二、解决方案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加学校数量,以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
同时,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2.建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合作机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可以建立合作机制,在招生、学籍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城市学校就读,同时得到双方的支持。
3.提供农民工子女的资助政策: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教育资助政策,包括减免学费、教辅费用、提供奖学金等,以减轻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负担,让他们的子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4.加强社会教育宣传与倡导: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树立公众对农民工子女的正确认识和同情心。
5.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应对挫折。
6.推进户籍改革:逐步推进户籍改革,使农民工及其子女能够在城市落户,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待遇。
三、结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城市里谋求生计。
他们带着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然而,让人担忧的是,他们的孩子却面临着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教育难题相较于城市的孩子,农民工子女面临更多的教育问题。
首先是入学问题,由于农民工家庭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他们无法给孩子提供较高水平的教育。
再者,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大,他们的孩子的全日制学校入学问题也较为棘手。
学习压力农民工子女在学校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小觑。
由于缺乏较好的学习条件,他们在学习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标准化考试越来越重视分数,学生们面临的考试压力大大增加。
教学质量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通常教学质量较差,教学资源匮乏。
讲师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知识和能力。
同时,由于缺乏社交机会,农民工子女的交际能力和社交能力相对较弱。
就业压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还与就业问题联系在一起。
由于农民工家庭背景不好,孩子找工作时相对劣势,有时会被一些用人单位歧视。
应对策略针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让教育更加平等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水平,弥补城乡教育差距,开展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补充计划,加强农民工子女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让所有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加强教师培训其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辅导,特别是对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指导。
减轻学习压力为了减轻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压力,可以探索多元化、富有趣味性的教育方式,注重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以及注重孩子们综合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应该加强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从而减轻孩子们的学习压力。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一、引言a:背景介绍: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重要性及社会背景。
b:目的和目标:说明本文档的目的和目标。
二、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现状分析与挑战a:教育机会不均: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的教育机会差距。
b:学校资源不足:农村地区学校的师资和设施条件有限。
c:家庭经济困难:农民工家庭缺乏经济支持,无法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
d:面临的社会歧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面临就业和社会交流方面的歧视。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政策和措施a:公共教育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来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权益。
b:资金支持:各级向农民工家庭提供教育补助金,减轻经济负担。
c: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设施,改善学习环境。
d: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学质量。
e:扶持特殊群体:关注留守儿童和残疾农民工子女的特殊需求。
四、其他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途径和建议a:社会组织参与: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b:公众意识提高: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共识。
c:激励措施:提供奖学金和奖励机制,激励农民工子女积极学习。
五、法律法规及注释a: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的权益和义务。
b:扶贫政策:各级对贫困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资金支持。
c:区域平等教育政策:各级推行区域间教育资源均等化政策。
附件:a: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报告。
b:农村地区学校建设规划书。
c:农民工家庭教育补助金申请表格。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法:教育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的权益和义务。
2、扶贫政策:为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资金支持。
3、区域平等教育政策:推行的区域间教育资源均等化政策,旨在解决农村地区教育机会不均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汇报人:2023-12-21•引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分析目录•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调查结论与展望01引言调查背景与目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关系到农民工家庭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多个城市和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调查范围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调查方法调查范围与方法02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农民工子女入学率普遍较高,但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入学率较低。
农民工子女辍学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工作不稳定等。
辍学率入学率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
教育资源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教学质量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时,往往面临入学门槛高、学费贵等问题,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管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等方面。
部分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030201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03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分析农民工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难以承担子女教育所需的经济支出。
家庭经济条件部分农民工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观念农民工家庭往往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区或流动人口聚居区,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异,农民工子女在不同学校接受的教育质量也不同。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农民工子女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聚焦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帮助这一群体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首先,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育不平等。
由于户籍和城乡分割,农民工子女管辖范围以外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他们通常只能进入农村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资源相对城市学校差距较大。
这种不平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和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政府可以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民工家庭选择将子女送往城市学校,通过改革户籍政策等方式,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多的选择权。
此外,可以加强城乡教育交流,让城市学校的资源和经验能够辐射到农村学校。
其次,农民工子女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心理压力。
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不确定性,农民工子女常常感到焦虑和无助。
他们往往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关爱,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机制。
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家庭的扶持,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为农民工子女创造一个稳定和安全的环境。
此外,可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教育和关爱,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压力并健康成长。
最后,农民工子女还面临着职业发展的问题。
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许多农民工子女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象。
他们通常只能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缺乏获得更高学历和研究生教育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此外,可以改善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农民工子女就业的竞争力。
同时,可以引导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职业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策略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日益庞大。
然而,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以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首先,政府在农村地区应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在当前,不少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民工子女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教育。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财政补贴和教育补助金的额度,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动建立教育基金,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
其次,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建设需加强。
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缺乏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
同时,可以引入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手段和资源共享,使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
此外,农民工子女适应城市学校的问题也亟需解决。
因长期生活在农村环境中,他们到城市后面临的文化、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容易造成适应困难。
为此,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或培训,帮助农民工子女适应城市教育。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家庭的支持和指导,提高农民工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
慈善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资助计划、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形式的支持,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
同时,大学和高中可以积极开展招生政策的优惠,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机会进入优质学校就读。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府应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提供帮助农民工子女适应城市学校的措施。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机会。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让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农民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
然而,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教育问题仍然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寻找解决方案,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权益,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需要我们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时面临着很多困难。
一方面,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差,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另一方面,他们通常无法获得与城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和待遇。
他们面临着学校招生、进入重点中学和高等学府的限制,以及良好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匮乏。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民工子女普遍面临教育差距和失学风险,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农民工子女所在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奖助学金和补助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消除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待遇,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其次,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部门或组织,提供特殊的辅导和关怀,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同时,学校还可通过开设更多的免费或低收费的农民工子女班级,组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加他们的学习机会和交流渠道。
此外,学校还应注意培养师资力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努力中。
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和企事业单位可以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项目,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经济困难。
同时,社会应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农民工子女的职业培训计划,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最后,农民工家长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子女教育中。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引言: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大量农民工涌入一线城市,他们的下一代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
这些孩子在城市环境中长大,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就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进行调查与思考,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调查结果1. 教育资源不均衡: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经常就读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城市一般学校相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校舍设施简陋。
2. 学业压力大:由于家庭经济环境较低,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子女需要自谋生计,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可能需要接受更多的兼职工作,导致学习时间不足。
3. 心理问题:由于家庭的不稳定以及与城市孩子所面临的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感到自卑或挫败,对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不良影响。
二、困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层面: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不能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福利。
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的一个壁垒。
2. 经济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在学业上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
3. 心理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子女长期身处于陌生的城市环境中,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解决方案1. 政策改革: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打破户籍限制,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权益。
2. 加强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解决师资力量和校舍设施问题,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3. 建立关爱机制: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起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社会互助: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援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5. 家庭教育:家长应重视子女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发展,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进城务工是许多农民工以及其家庭改变命运、走向更好生活的选择。
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问题。
在城市中,农民工子女面临着巨大的教育困境,这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我们迫切需要寻找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城市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名校或者发达地区,而进城农民工子女所在的社区或学校往往教学条件有限,教育质量较差。
这导致了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
二、文化融合困难。
由于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在家庭、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中面临着与城市孩子融合的困难。
他们往往感到孤立,缺乏归属感,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经济负担重。
作为进城务工的家庭,他们往往收入不高,生活水平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无法承担高昂的学杂费,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这使得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更加困难。
四、心理问题。
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适应城市生活、与他人相处、学业压力等,这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为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我们需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资源投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室、提供更多的教学设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式来增加教育资源。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民工子女学校任教,提升教育质量。
我们需要加强农民工子女的文化熏陶和融合教育。
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农民工子女更好地融入城市文化。
可以开设农民工子女特色的课程,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在中国,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
由于家庭的特殊背景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面临着与城市孩子明显的差距。
本文将探讨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
一、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的原因1.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学校数量少且师资力量弱,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也不够完善。
相比之下,城市地区的学校数量多、师资力量强大,并且教学设施先进。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明显差距。
2.户籍和流动性限制农民工的身份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由于户籍限制,他们无法在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
同时,农民工常年在城市打工,不稳定的流动性使得他们的子女无法连续在一个学校接受教育。
这种弱势地位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教育的优势。
3.文化差异与教育观念农村与城市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观念存在差异。
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存在,导致部分农民工家庭对女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同时,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很多农民工家庭由于经济压力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支持。
二、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对策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提升教师的培训和待遇。
增加农村学校的数量,并向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入学机会,从根本上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
2.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消除户籍限制应该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户籍制度对于教育的影响。
给予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入学权利,让他们有机会享受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
建立一套公平的教育入学机制,使每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3.加强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意识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指导和支持。
通过开展家庭教育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工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意识。
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发展,外来劳务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频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多方位相互配合。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浅析农民工迁徙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凸显,主要集中在内容、理念、方法和环境方面,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阻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相互配合。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教育;新型城镇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的流动呈现家庭化特征,子女教育亦因此出现众多新的问题。
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困难重重,不仅影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也阻碍了农民工家庭的城市化进程,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不断上升,据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80、90后的农民工数量持续增长,2013年占农民工总数的%。
[1]由于我国阻碍农民工就业的城乡二元制度没有被打破,再加上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关键期,新生代农民工承受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严重违背了新型城镇化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受中国传统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影响,他们对子女的学校教育和未来发展十分关心,但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方法欠妥。
1.家庭教育内容片面,亲子关系不够融洽我国现阶段处于新型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远低于城市市民。
他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很多家长眼睛死盯着分数。
如果孩子成绩优秀,家长似乎就特别有面子;孩子成绩稍不如意,就贬低孩子无能。
同时,很多家长由于经济和能力有限,忽视孩子兴趣的发展。
加之,城市公共资源的分布不合理,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很难丰富饱满。
2.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标脱离实际由于家庭教育本身存在着这样的特征,即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方法多样化,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完全取决于个人经验,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进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难题。
下面,本文将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并提出对策。
困境一:城市户口问题农民工常常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因此,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就读学校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对于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子女,他们只能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或免费师范生,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较低,难以满足孩子们的教育需求。
对策一:积极争取城市户口城市户口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城市学校就读,还有利于他们毕业后进入城市工作。
因此,农民工父母应该积极争取城市户口,为孩子们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困境二:经济负担重由于农民工的薪水通常较低,加上城市生活的开销较高,农民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难以提供孩子良好的教育条件。
对策二:政府提供教育资助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教育资助。
比如,可以给予教育补贴,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为农民工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保障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困境三:教育水平低由于农民工父母的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很难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另外,农民工常常在城市工作繁忙,无法陪伴孩子学习,对孩子的学业造成了影响。
对策三: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为了提高孩子的教育质量,政府应该在城市设置一些家长学校,提高农民工父母的教育水平,教会他们如何教育和关爱孩子。
另外,也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农民工时,给予优先考虑,优先录取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以提高农民工整体的教育水平。
总之,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和农民工家庭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增加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引导农民工家庭从教育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
同时,农民工家庭也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能够接受一份良好的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民工家庭的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本文将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提出一些解决途径以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农民工常迁徙于城市,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公立学校的资源,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质量往往无法与城市公立学校相比。
其次,经济负担重。
农民工收入较低,生活压力大,很难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
他们的子女可能面临无法购买教材和学习用品的困境,甚至无法负担学杂费和课外活动的费用。
再次,文化隔阂。
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城市生活存在较大差异。
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可能面临文化认同感不强、适应城市学校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最后,家庭教育支持不足。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学习和情感支持。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素养。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机会有限。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应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就近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减免农民工子女的学杂费和课外活动费用,并提供相应的资助。
此外,社会力量也可以积极参与,设立专项基金,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奖助学金和资助。
第三,加强文化融合。
学校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文化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城市学校环境。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这一群体的扩大,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子女,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其现状、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以期为这一群体的子女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问题现状(一)入学难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往往无法享受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
例如,在A城市,一位农民工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就读附近的一所小学,不得不提交了包括暂住证、务工证明、租房合同等一系列复杂材料,即便如此,孩子仍然因为户籍问题被拒绝入学。
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子女往往只能选择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
以B城市为例,城区的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先进设施,而城郊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则设施简陋,图书匮乏。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使得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上就处于劣势。
(三)教学质量差距教学质量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然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方法和内容往往落后于城区学校。
以C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心理问题突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以D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因方言、生活习惯等差异,常常遭受同学排斥,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这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更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一)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限制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
1. 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聚居在城市的一些偏远地区,当地的义务教育资源有限,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2. 学业压力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父母往往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法提供很好的学术支持。
此外,移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及转换也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困难。
3. 交流困难: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语言、文化背景与当地学生相差较大,导致相互间的理解、交流难度增加。
解决对策:
1.增加教育资源:政府应该增加在城市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师供应,以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需求。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能够提供合适的课程和学科支持,同时也要在学习、社交和健康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
3.拓宽参与途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与父母共同合作,创造助学场所,提供家长教育,以便他们更好地参与子女的学习。
此外还要加强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及其父母的沟通。
4.改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营造出适应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校园学习氛围,包括提供多样化的课堂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志愿服务机会,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当地社会和文化环境。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与此同时,农民工子女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存在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存在原因多方面。
一方面,农民工子女常常随父母外出打工,由于流动性大、住房条件差,他们的入学问题并不稳定。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缺乏专业教育知识和经济支持,无法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再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会面临语言、文化差异等问题,在适应城市学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加大力度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入学。
其次,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开设更多的托幼机构,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此外,应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补助制度,为他们提供资助,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对一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
此外,农民工本身也要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提高自身教育意识和知识水平,积极寻求符合子女需求的教育资源。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改变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府、学校、社会和农民工本身都应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环境。
通过加大投入、建立制度、提供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他们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农民工子女上学难是中国农村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完善政策和制度1.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机制,确保他们享受与城市户籍学生相同的义务教育权益。
2.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资助力度,建立专项资金,提供免费的学杂费、交通费等。
3.改善农村学校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
二、发挥社会力量1.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设立专项基金,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
2.加强农村教育志愿者的培训和组织工作,提供更多志愿者支持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教育。
3.引导大学生、社会人士到农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提供教育辅导和心理支持。
三、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2.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网络,提供远程教育和信息化教育资源,弥补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
3.加大对农村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四、加强农村教育管理1.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权益。
2.建立健全农村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确保农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
3.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1.开设适合农民工子女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供丰富的职业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基地,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上,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力,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和管理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让每个农民工子女都能获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同时,农民工本身也要明确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第4期2006年7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36,No.4J uly 2006[收稿日期]20060223[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 :///soc[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04ZD012)[作者简介]1.黄祖辉(1952),男,上海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2.许昆鹏(1975),女,河南商丘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 )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及人力资本研究。
主题研究:中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工问题思考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黄祖辉,许昆鹏(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8)[摘 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包括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两个方面。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具有多元性,除了因户籍制度造成的“上学难”外,还体现在流动儿童聚集地与城市教育资源的分布不一致性、流动儿童学习过程的不连续性;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农民工在城市较差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大部分留守儿童短期内无法结束其留守状态。
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教育与技能水平决定了其工资报酬水平,但目前农民工整体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都较低,大多数未受过职业技术培训,且对今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不高。
本文针对以上问提出了对策的建议。
[关键词]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农民工;教育[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 (2006)04010807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农民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称为“民工潮”。
一亿多农民用这种自发的方式叩开了城市的大门,既实现了非农就业,增加了收入,又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民工潮”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是农民工自身的教育及技能培训问题。
由于在城市务工的农民有的把子女带到城市,有的把子女留在家乡,因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浙江省是农民工的输入大省,每年外来劳动力超过一千万,农民工在为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他们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状况如何?我们的教育制度和城市应如何适应这一新情况?基于这些想法,笔者以杭州市为例,对二百多户在杭州务工的农民工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家庭访谈。
围绕着农民工子女及其农民工自身的教育问题,在对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形成如下调查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议。
一、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多元性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一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社会和 教育问题,它涉及到第二代移民的发展,至关重要。
流动儿童进入城市,首先要保障他们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户籍制度的改革能降低公立学校的入学门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流动儿童在城市上学难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深入,因传统户籍制度造成的教育机会的不公平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但是,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绝不仅仅体现为因户籍制度而带来的上学难问题,它实际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元化的问题,需要通过其他的配套措施予以解决。
(一)流动儿童的聚集地与城市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流动人口由于其职业特征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城市中的分布往往呈现出聚集性的特点,且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
这些地带往往是城市教育资源布局中最为薄弱的地带,这就形成了这些居住地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状况使流动儿童入学在客观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以杭州市为例,到2005年10月底,杭州市外来流动人口超过218万人,其中务工人员超过137万[1]。
他们主要居住在杭州市的江干、拱墅等区的城郊结合部,而杭州市的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市中心。
根据笔者的调查,大约有20%左右的农民工带子女进城,如果以务工人员总数为基数做进一步推算,杭州市至少有26万农民工子女需要就学。
据我们对杭州市江干区的调查,近年来该区农民工子女要求在区内就学的数量增长迅速,尽管区政府采取不少措施扩大中小学规模,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二)流动儿童学习过程的不连续性流动儿童家庭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父母,即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不稳定所造成的。
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是大劳动强度的辛苦、劳累的工作,他们的工资和待遇不仅比城市居民低,而且岗位很不稳定,这导致农民工在城市的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使得其子女即流动儿童的学习过程也具有流动性和不连续性的特点,经常随着父母工作地点的变动而变动。
在笔者的调查中,有一户来自浙江衢州的农民工家庭情况最为典型。
该家庭有一个正在读六年级的孩子,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转了三次学:第一次是从一个为煤矿工人子女办的民工子弟学校转到家乡的学校;第二次是从家乡的学校转到杭州的一所公办学校;后来又转到目前就读的这所公办学校。
另据对浙江省杭州、温州、宁波、金华、丽水、衢州等六市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595位流动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转学比例很高,有过转学经历的学生比例达79167%,其中有过多次转学经历者的比例达12161%[2]。
这种流动性和不连续性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首先,容易导致流动儿童入学延迟。
据对国内第一所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杭州天成小学的调查,天成小学各班平均跨越的年龄段为413岁,其中一个班级覆盖了7个年龄段的儿童[3]。
对北京、深圳等九个城市的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的结果也表明,流动儿童超龄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418%[4]。
这种延迟性将大大影响流动儿童的正常发展。
其次,容易导致流动儿童学习成绩滑坡。
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不但各地的教育水平与质量不一,而且使用的教材也不统一,这就对经常转换学校的流动儿童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因此导致了不少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
笔者此次的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中学习成绩中等以下者占6417%;5个初中辍学者辍学的主要原因都是学习成绩差而不愿再继续上学。
另外,对北京、深圳等九个城市流动儿童的调查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儿童辍学或一直没有上学的原因中,“孩子自己不想上学”的选中率为5018%,“成绩差”的选中率为3411%[4]。
这一问题对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化是一个挑战,它意味着:今后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901第4期黄祖辉,许昆鹏: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011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卷主要原因可能不再是经济方面的原因,而是这些流动儿童由于学习的不连贯和地点的不稳定所导致的成绩滑坡、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导致了辍学。
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国下一代劳动力的素质提升速度将会趋缓。
此外,频繁的转学要求流动儿童不断适应新的环境,这会使这些孩子的心理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容易引发其他的社会问题。
(三)农民工家庭对其子女教育功能的弱化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社会、学校、家庭是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各自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但是流动儿童家长较低的受教育水平、超长的工作时间,使他们很难有能力与精力对孩子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家庭均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且期望较高。
占总数7213%的家庭期望其子女能读到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2113%的家庭虽然持不确定态度,但表示越高越好。
但有4416%的家长因自身文化水平低而无力辅导子女的功课;2013%的家长因工作太忙而无时间辅导子女的功课。
目前,进入城市生活的流动儿童大部分处于小学阶段,他们不但在学习上需要家长的辅导,而且在心理上也需要得到家长的正确引导。
这是因为自身的家庭环境与城市生活的差距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而年龄幼小的他们对事物判断力有限,或产生自卑心理,或感到待遇不公,这种心理如果不经过正确引导,就难以与社会有效融合,甚至会引发反社会的行为。
总之,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十分不利,它会导致社会和学校对儿童教育难度的增加。
二、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困难我国目前留守儿童的规模十分庞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700万人,而留守儿童有2200多万。
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和亲情关爱。
因此,结束“留守”状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有两种途径可以使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一是外出务工农民把孩子接到务工城市;二是加快外出务工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使他们在城市定居下来,这是最根本的解决措施。
但从目前的现实来看,这两种途径的实现均存在困难。
首先,造成农民工子女留守农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状况而不是户籍制度。
此次在杭州市被调查的202户农民工家庭,只有74户把孩子带到了城市,其中8户是把大孩子留在家中,小孩子带到城市。
他们做出这种选择的首要原因就是“城市生活费用太高,经济上负担不起”,100%的被访者选择了此选项。
另据对北京市619户流动农民家庭的调查,在城市较低的收入和经济地位是决定使其子女留守农村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另外两个原因是职业因素及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条件差[5]。
因此,即使消除户籍制度的障碍,经济上的“贫穷”,仍然会使得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继续留守在农村。
其次,较低的收入节余水平使得大部分农民工无法在城市长期定居。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地域上十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的大中城市。
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2004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798元,其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04元,扣除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月平均收入结余为494元[6]。
假设夫妻两人均能获得此收入,那么,家庭平均月结余为988元。
很显然,如果把子女带在身边,则他们的负担会更重。
这是农民工不得不将自己的子女留守农村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样的收入节余水平使农民工难以在大中城市长期定居。
三、农民工自身的教育与技能培训(一)受教育现状对杭州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进城务工的370位农民工中,总体上以初中学历者为主,占541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411%;高中文化程度占1018%;大专文化程度以上占015%。
在这些被调查者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有21人,占总数的512%。
其中6人是用人单位提供的岗前培训,包括家政公司2人、保安公司2人、酒店1人、企业1人;其余15人是个人主动参加的各种短期实用技能培训班,包括驾校7人、装修班3人、裁剪班2人、会计班1人、电工班1人、器乐班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