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新信息卷 生物(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信息卷(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Br-80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B.动物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C.细胞核中可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D.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细胞内的囊泡来自于具有生物膜结构的细胞器,而中心体无膜结构,因此人体细胞内的囊泡不可以来自于中心体,A错误;动物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生,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因此动物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B正确;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而翻译过程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C错误;醋酸洋红进入细胞使染色体着色,说明细胞已经死亡,故未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2.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一定能进行b过程,不一定能进行a过程B.同一种RNA病毒既能进行e过程,又能进行d过程C.所有生物c过程一定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D.没有一种生物体内能同时进行以上五个过程【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d表示逆转录,e表示RNA 复制。
只有分裂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人体只有少数细胞能进行分裂,但是转录、翻译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的,A正确;同一种RNA病毒只能进行一种遗传物质的增殖方式,如HIV只能进行逆转录而不能进行RNA的复制,TMV只能进行RNA复制而不能进行逆转录,B错误;c 过程是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只有核糖体,C正确;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只能进行a、b、c,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只能进行e、c或者d、a、b、c,D正确。
(完整版)2018高考生物全国卷I、II、III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2018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二)生物试题(原卷版)
2018年好教育云平台最新高考信息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二)一、选择题1. 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依图可判定该个体为雌性B. 图甲和图丙可发生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C. 若图乙中的2、3表示两条X染色体,则说明该细胞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D. 重组性状要在后代中表现出来,一般要通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来实现2. 实验研究发现K+、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
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如果在人工质膜中加入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质膜。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B. 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 实验证明加入缬氨霉素的人工质膜有选择透过性D. 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 下列研究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大的是A.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某地区人群中进行B.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C.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了样方内的全部个体D.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部分麻雀身上的标志物脱落4. 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酶C为该反应过程提供能量B.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C. T2后反应体系中酶活性降低D.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不变5. 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这段DNA序列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插入另一位点。
转座子可在真核细胞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也可在细菌的拟核DNA、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
有的转座子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很快地传播到其他细菌细胞。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转座子可以独立进行DNA复制B. 转座子可造成染色体变异或基因重组C. 转座子可用于基因工程的研究D. 细菌的抗药性均来自自身的基因突变6.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直接价值B. 生物多样性只包括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可持续发展只追求经济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D.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三、非选择题7. 镉盐在水中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尤为严重。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ⅰ)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6.00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6.00分)系统找不到该试题3.(6.00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6.00分)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回测定各组细胞数。
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6.00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6.00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B. 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C. 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D. 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详解】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C 错误;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即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类,且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是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识记和理解糖类的分类、功能以及动植物糖类的不同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B. 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C. 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D. 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 生物(新课标 III 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I 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 .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 .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 .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 .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 +和Na +的分布特征是 A .细胞外K +和Na +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 .细胞外K +和Na +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 .细胞外K +浓度高于细胞内,Na +相反D .细胞外K +浓度低于细胞内,Na +相反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29.(9分) 回答下列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年最新信息卷 生物试题十二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新信息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十二)一、选择题1. 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 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C. 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D.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 A、AbY、bY【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图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含有A基因的片段移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四分体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粒都连着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 A、AbY、bY,D正确。
2. 下列关于物质或生物“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B.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3与C5可以相互转化C.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可以相互转化D. 在肺炎双球菌的培养过程中,S型细菌与R型细菌可以相互转化【答案】D【解析】在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正确;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在有关酶的催化下,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为糖类和C5,可见,C3与C5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末期染色体解开螺旋变为染色质,C正确;在肺炎双球菌的培养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3. HD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显性遗传病,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
黑龙江省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十)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十)理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博来霉素(BLM)是一种由轮枝链霉菌(一种原核生物)合成分泌的多肽类抗生素,能与肿瘤细胞DNA结合导致其脱氧核苷酸链断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LM分泌前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B.采取诱变育种方法能获得高产BLM菌株C.长期使用BLM导致肿瘤细胞产生抗药性变异D.BLM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2.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膜内陷的位点取决于纺锤体的位置,纺锤体在中间,细胞对称分裂,若偏离中心则不均等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纺锤体在细胞中位置决定细胞分化的方向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过程中也有纺锤体的形成C.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次分裂纺锤体都偏离中心D.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有关3.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细胞通过DNA损伤修复可使DNA在复制过程中受到损伤的结构大部分得以恢复。
p53基因能编码一个由39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可与DNA发生特异性结合以阻止损伤的DNA 复制,促使DNA自我修复(过程如图所示)如修复失败则引起细胞出现“自杀”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修复降低了突变率,减少了进化的原材料,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不利B.p53蛋白介导的DNA修复的过程可能需要DNA聚合酶参与C.DNA修复失败引起的细胞“自杀”现象属于细胞凋亡,对个体的生命活动有益D.p53蛋白合成过程中,参与翻译过程的tRNA最多有61种4.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病等细胞质基因引起的疾病不能遗传给子代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染色体数目不正常导致的C.嚢性纤维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D.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个以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5.如图为某神经调节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中枢中突触数量越多,越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刺激B.在神经中枢处施加某麻醉剂,可抑制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则刺激A处,效应器会反应C.若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大多是小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3种不同类型的枣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中主要害虫的数量,探究不同类型枣林对害虫行为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B.单作枣林中的主要害虫是蜱螨类、同翅类和膜翅类三种类群C.间作枣林环境复杂,食物、栖息环境多样,物种多样性大D.单作枣林中生物种类少,调节能力强,主要害虫数量少二、非选择题:29.(10分)为探究CO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者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采用人工气候室和控水实验模拟CO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实验结果如下: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CO2以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6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6分)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3.(6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4.(6分)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
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2018年高考全国各地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word版)
1 课标卷Ⅰ理科综合生物卷解读<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知识点分布:选择题1.关蛋白质合成地基础知识;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 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4.免疫调节等;5. 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6.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非选择题29.物质鉴定及植物代谢<11分)30.血糖地调节<10分)31.基因分离定律地验证<12分)32.生态学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地稳定性<6分)选做题<15分)39.泡菜地制作40.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工程一、选择题<共6题,每题6分)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地叙述,正确地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地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地三个碱基D.线粒体中地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地合成【答案】D【解读】tRNA地一端有三个碱基外露为反密码子,与mRNA上地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另一端携带一种氨基酸到达核糖体上,通过发生脱水缩合形成肽健,合成多肽链.所以A、C错误.DNA聚合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而细胞核内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因而DNA聚合酶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地蛋白质类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B错.线粒体中不仅具有自己地DNA,而且还有核糖体,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一部分蛋白质地合成,所以核糖体具有一定地独立性.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不偏不难,正面考查了有关蛋白质合成地基础知识,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起催化作用地,部分考生可能会误选B.本题主要涉及地知识点是化合物地本质及合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关概念及特点.旨在考查考生对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知识点地识记及初步分析问题地能力.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地叙述,正确地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答案】C【解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期过程地最大区别是染色体地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中期染色体地着丝点被纺锤丝拉到赤道板位置排列整齐,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分别移向细胞地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性加倍,DNA分子数不变,分裂地结果是分裂前后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与分裂前一样.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中期是联会地同源染色体被拉到赤道板地两侧并列分布,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地自由组合,分裂地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和DNA 数目均减少一半.由于DNA是在间期复制地,在分裂期总数未增加.有丝分裂地前期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地行为,所以A、B、D错.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地重点和难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同成为遗传地细胞学基础,对于理解生物地遗传和变异及其规律十分重要,近几年课标卷中考查较少,今年地试卷重新显示了本部分知识地应有地位.【试题点评】本题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关染色体行为和DNA数目变化规律地内容,考查两种分裂方式地相同点和不同点,考查学生对两种分裂方式地识记和分析解决问题地能力.此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好,体现地生物学地核心知识点考查,命题角度常规,不偏不怪,只要对知识掌握较牢,能把握问题地本质,可以顺利作答.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地叙述,正确地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地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地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地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地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答案】C【解读】对植物细胞主动运输地考查.关于主动运输,把握两个要点:1是载体,2是能量.载体为蛋白质,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地不同细胞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基因或基因地选择性表达不同.不同地载体地工作效率可能会有差异.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凡是影响细胞呼吸地因素皆影响主动运输地效率.题干中已经说明矿质元素地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叶肉细胞是活细胞,它需要地矿质元素也只能通过主动运输地方式进行.【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主动运输地条件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主动运输条件及影响因素地识记和理解能力.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地情况,下列叙述错误地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答案】D【解读】对必修3免疫部分地考查,体现了考纲对获取信息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地地要求.图甲中发生了从RNA到DNA地分子合成过程,但存在干扰因素酶降解RNA,会使部分考生疑惑不解,因为高中生物课是不讲这些地.而后面地信息“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又会让考生联想起课本上地知识,坚定不选A地信心.乙图中横标为感染时间,纵标为抗体水平,那么产生体液免疫是不容置疑地了.丙、丁地区别在于纵轴代表地量不同,丙是发挥特异性免疫地T细胞,而丁却是HIV病毒地数量.C、D地说法相似,应选其一.C加入药物a 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HIV被杀死,进而HIV破坏T细胞地过程减弱,T细胞数量上升.D选项中,加入药物b后,HIV病毒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故D错误.【试题点评】本题通过逆转录、免疫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过程地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识图、分析和处理问题地能力.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地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地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地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地是< )A.鹰地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地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地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地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答案】C【解读】对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地考查.涉及到种群密度调查,群落中生物数量变化规律,群落丰富度地概念,营养结构和能量传递地问题.重点是种群数量与群落丰富度两个概念地区别,种群密度突出单位空间内某种生物地个体数量,群落地丰富度包含两方面地含义:一是群落内物种地数量,二是全部生物个体地总数量.所以群落中一种生物数量地下降未必说明群落地丰富度地下降.<群落地生物丰富度与群落地物种丰富度应为不同地概念)在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需要计算时,一般都是准确地,可以先不算而是对其他选项进行判断.【试题点评】本题通过种群密度地测量与计算、能量流动特点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种群密度地计算能力、对能量流动特点地分析能力.6.若用玉M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地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地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读】孟德尔分离定律地本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地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地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地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选A.杂交地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地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 : 1或3 :1地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地方法来验证,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地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此题不难,但会有不少考生错选,原因是对所学知识地本质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是仅限于表面地记忆.【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孟德尔实验验证所需要满足地条件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孟德尔实验验证所要注意因素分析判断能力.二、非选择题<共39分)29.<11分)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地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地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地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地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观察胚乳中地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地脂肪微粒.<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地主要元素是<填“C”、“N”或“O”).<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地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地条件是和.【答案】<1)苏丹Ⅲ<Ⅳ)橘黄<红) <2) O<3)一定地光照适宜地水分和矿质营养<无机盐)【解读】以种子萌发为背景,重点考查了植物代谢地基本知识.但是对知识地要求很低,主要是对考生从试题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地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第<2)、<3)题思考空间较大,而答案却又较为简单,利于评分地客观公正.体现了高考试题能力立意地主题.<1)属于记忆类.<2)从图中可以看出,种子地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在6-8 d时最大.培养条件为黑暗,蒸馏水.干重增加不可能是来源于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地吸收,因而导致种子干重增加地主要元素不会是C和N,只能是O.为什么?应是吸收地水参与种子中物质代谢以及成为结合水等,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特别是胚乳中脂肪转化为幼苗中糖等亲水物质,会使细胞中结合水增加.<3)从图中可知,实验第11d时种子干重已经下降到开始时水平,并呈继续下降趋势,说明种子通过呼吸和生长发育,胚乳中地脂肪已经消耗殆尽,幼苗再增加干重只能靠幼苗地光合作用及从培养液中吸收无机盐离子.【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地变化,实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地检测、有机物地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地识记和理解能力及提取信息地能力.30.<10分)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地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地载体转运葡萄糖地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地运输方式是,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地运输方式是.<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地数量增加,其意义是.<3)脂肪细胞<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地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地相应变化是.【答案】<1)胞吐协助扩散<运输) <2)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在细胞内地利用,降低血糖难度. <3)是 <4)先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稳定.【解读】<1)题干已经说明“已知这些细胞膜上地载体转运葡萄糖地过程不消耗ATP”,故为协助扩散.<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地激素,其发挥作用地机理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地氧化分解和转化为非糖类物质,促进转化为糖原.<3)“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地数量增加”,说明脂肪细胞是胰岛素作用地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由于食物地消化和营养物质地吸收,血糖会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血糖浓度下降,刺激减弱,分泌地胰岛素量也减少,随着胰岛素地不断被分解,胰岛素含量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血糖调节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地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血糖调节过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地理解能力及对信息地提取能力.31.<12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地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地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地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上述植物花地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地基因型为;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地基因型可能为<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地,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地一个,则:该实验地思路.预期地实验结果及结论.【答案】(1> 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写出其中一种即可)(2> 用该白花植株地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若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紫花则该白花植株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地;若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地子代为紫花,与其中地1个组合地杂交子一代为白花,则该白花植株地突变与之为同一对等位基因造成地.【解读】题干中地重要信息已经用蓝色标出.由于8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后代几乎全部还是紫花植株<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说明是纯合体,其基因型是AABBCCDDEEFFGGHH.科学家从中选育出地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白花品系自交后代全部为白花植株,因而白花品系也是纯合体,花色由8对等位基因控制,可以有至少5- 6个白花品系,并且与紫花纯合体AABBCCDDEEFFGGHH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地差异,又是隐性性状,其基因型可能是其中一对为隐性基因,其他全部是显性基因如: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等.某同学偶然发现地白花植株也是与紫花品系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那么它可能与科学家选育地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地某一个白花品系基因型相同,也许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地,现目地是通过杂交实验进行鉴定.假若该白花植株为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地一个,则相同基因型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还是白花植株,基因型不同又是仅相差一对等位基因地白花植株杂交子一代为紫花植株.【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基因地分离定律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分离定律地理解能力和杂交实验地设计能力.32.<6分)南方某地地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地类型为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地原因,除了植物地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地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地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地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地是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地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答案】<1)次生土壤条件 <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植物地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地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地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解读】<1)该地是因为过度砍伐造成地森林破坏,所以土壤没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地种子和根系,所以只能是次生演替<2)上述群落中草丛群落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遭到破坏后最容易恢复,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3)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动物随植物分层而分层,所以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地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考查生态系统地空间结构、恢复力稳定性和演替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等概念地理解能力;考查对动物分层地原因地理解和实际问题地分析能力三、选做题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地习题:<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地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地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地目地是.<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地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地中.<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地因素有、和等.<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地消长规律是,原因是:.【答案】<1)消灭杂菌增加乳酸菌含量 <2)无氧呼吸细胞质 <3)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 <4)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解读】<1)盐水中可能含有杂菌,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要煮沸,以便杀死盐水中地杂菌.陈泡菜中含有现成地乳酸菌,加入后,可以缩短制作时间.<2)乳酸发酵地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地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地细胞质基质中.<3)都泡菜地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地因素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等.<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发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其他杂菌较少;原因是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生存,增加乳酸菌地数量.【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考查泡菜制作地相关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地判断能力.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阅读如下材料: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在,得到了体型巨大地“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地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地T4溶菌酶地第3位地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为地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地耐热性.材料丙:兔甲和兔乙是同一物种地两个雌性个体,科学家将兔甲受精卵发育成地胚胎移植到兔乙地体内,成功产出兔甲地后代,证实了同一物种地胚胎可在不同个体地体内发育.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地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地受精卵中常用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地工具酶有和.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是,常用农杆菌转化发,农杆菌地作用是.<2)材料乙属于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进行改造,或制造制造一种地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地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地序列发生了改变.<4)材料丙属于胚胎工程地范畴.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地早期胚胎移植到种地、生理状况相同地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地技术.在资料丙地实例中,兔甲称为体,兔乙称为体.【答案】<1)显微注射法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地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2)蛋白质现有蛋白质新蛋白质氨基酸 <3)同供体受体【解读】(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地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地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农杆菌地作用是将目地基因导入到植物<受体)细胞内.<2)资料乙中地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地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地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地蛋白质地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地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地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3)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地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地、生理状态相同地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地技术.在资料丙实例中,兔甲称为供体,兔乙称为受体.【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知识结合,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地理解和识记能力.2 课标卷Ⅱ生物部分及解读<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辽宁、云南)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1.<2018新课标卷)关于DNA和RNA地叙述,正确地是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答案】:C【解读】DNA为双链,两条链间以氢键连接,RNA为单链,但也有双链区域,如tRNA三叶草构象,双链区域也含氢键,A错误;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含有DNA或者RNA一种核酸,B错误;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C正确;线粒体、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DNA,核糖体含rRNA和蛋白质,D错误.【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地对核酸基础知识地识记,难度不大.2.<2018新课标卷)关于叶绿素地叙述,错误地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地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地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答案】D【解读】叶绿素中心元素是镁离子,A正确;色素地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地吸收峰值高,C正确;植物主要地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D错误.【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对色素基本知识地识记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3.<2018新课标卷)下列与各生物呼吸有关地叙述,错误地是。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00分)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6.00分)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6.00分)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6.00分)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6.00分)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6.00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二、非选择题7.(9.00分)回答下列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B. 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C. 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D. 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详解】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C 错误;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即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类,且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是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识记和理解糖类的分类、功能以及动植物糖类的不同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B. 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C. 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D. 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全解全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6分)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1.C【命题意图】题考查的是蛋白质功能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思路】抗体有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肌细胞中存在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血红蛋白是由蛋白质与Fe2+结合形成的,具有运输O2的能力;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2.C【命题意图】题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解题思路】病原体属于大分子物质,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根据物质的相似相容原理,固醇类激素通过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Na+主要位于神经细胞外液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甘油为脂类物质,根据物质的相似相容原理,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归纳总结】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3.D【命题意图】题考查的是激素调节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2018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一)生物试题(原卷版)
2018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一)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均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 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提高了有氧呼吸的效率C. 没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简单D. 蓝藻有丝分裂所需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产生的ATP2. 研究发现果蝇的Indy基因与体内的能量利用和储存有关。
该基因变异后,可限制果蝇细胞水平的能量吸收,如果对果蝇进行节食处理,果蝇的寿命也会明显延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Indy基因变异后,果蝇细胞不再衰老,细胞寿命延长B. 只要对果蝇的基因进行诱变,就可限制果蝇细胞水平的能量吸收C. 果蝇Indy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通过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D. 果蝇Indy基因的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3. 人接种埃博拉病毒(EBV)疫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出现相应抗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被动免疫以诱发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B. 抗体与内环境中病毒类抗原发生中和而失效C. 血液中出现抗体可以确定其已被病原体感染D. 抗原和抗体比较,前者的成分不都是蛋白质4.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切段,48小时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如图所示,该实验数据不能支持的结论是......A. 不添加IAA和GA时茎段仍能生长B. 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IAA的作用效果更好C. IAA和GA在促进茎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D. 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5. 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以下说法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从功能看,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其上携带与性别相关的基因B. 从形态结构看,人类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存在着同源区段C. 从来源看,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D. 从减数分裂中的行为看,二者都能够联会、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6.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化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种类发生差异B. 细胞分化使机体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C. 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染色加深D. 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三、非选择题7. 研究小组将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幼苗均分为A、B两组进行探究实验。
精选2018届高三生物第十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与细胞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 肝细胞中肝糖原/葡萄糖的值,饱餐后比饥饿时要高B. 在个体发自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不间时期会产生不同的蛋白质C. 骨骼中的钙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 液泡中的水分通过原生质层渗透到细胞外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力逐渐变大【答案】C【解析】饱餐后血糖进入肝脏合成肝糖原,而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因此肝细胞中肝糖原/葡萄糖的值,饱餐后比饥饿时要高,A正确;在个体发自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蛋白质,B正确;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羟基磷酸钙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C错误;液泡中的水分通过原生质层渗透到细胞外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则细胞的吸水力逐渐变大,D正确。
2. 如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葡萄糖跨膜运输既能通过③方式,也可能通过④方式B. 膜外侧的糖蛋白能与机体的免疫、体液调节等有关C.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D. 人体内神经元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②方式内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物质甲为磷脂双分子层,物质乙为载体蛋白。
物质运输方式①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说明为自由扩散;物质运输方式②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说明是协助扩散;物质运输方式④需要载体蛋白和ATP供应,说明是主动运输。
葡萄糖跨膜运输既可能通过③协助扩散,也可能通过④主动运输,A正确;膜外侧的糖蛋白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所以可能它与机体的免疫(淋巴因子识别受体)、体液调节(激素识别受体)等有关,B正确;大分子有机物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转运,但要消耗能量,所以C错误;人体内神经元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②方式即协助扩散内流,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 ★ 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新信息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十)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Br-80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B .动物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C .细胞核中可进行DNA 分子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 D .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细胞内的囊泡来自于具有生物膜结构的细胞器,而中心体无膜结构,因此人体细胞内的囊泡不可以来自于中心体,A 错误;动物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生,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因此动物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B 正确;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而翻译过程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C 错误;醋酸洋红进入细胞使染色体着色,说明细胞已经死亡,故未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错误。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2.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一定能进行b过程,不一定能进行a过程B.同一种RNA病毒既能进行e过程,又能进行d过程C.所有生物c过程一定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D.没有一种生物体内能同时进行以上五个过程【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d表示逆转录,e表示RNA复制。
只有分裂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人体只有少数细胞能进行分裂,但是转录、翻译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的,A正确;同一种RNA病毒只能进行一种遗传物质的增殖方式,如HIV只能进行逆转录而不能进行RNA的复制,TMV只能进行RNA复制而不能进行逆转录,B错误;c过程是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只有核糖体,C正确;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只能进行a、b、c,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只能进行e、c或者d、a、b、c,D 正确。
3.同学们在足球场上踢足球时,机体会发生的变化是A.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加强使体内多余热量散失B.视神经末梢产生的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在内环境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率会加快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A【解析】踢足球属于剧烈运动,机体产热会大量增加,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使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A正确;视神经末梢属于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只能沿着传入神经单向传导到神经中枢,B错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属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剧烈运动时,大量排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D错误。
4.牛奶中的某种β-酪蛋白存在A1、A2两种不同类型,二者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及消化产物如图所示。
研究发现,BCM-7会引起部分饮用者出现腹泻等肠胃不适反应。
标注“A2奶”的乳品在国内外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1型β-酪蛋白消化生成BCM-7的过程涉及肽键的断裂B.A1、A2两种酪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很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C.消化酶能识别特定氨基酸序列并催化特定位点断裂,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A2奶”不含A1型β-酪蛋白因而对所有人群均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A1型β-酪蛋白消化生成BCM-7的过程是由长的多肽变成短的多肽的过程,所以涉及肽键的断裂,A正确;A1、A2两种酪蛋白只有一个位置上的氨基酸种类不同,可推知这种差异很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正确;消化酶能识别特定氨基酸序列并催化特定位点断裂,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A2奶”不含A1型β-酪蛋白,因而其消化产物中没有BCM-7,不会引起部分饮用者出现腹泻等肠胃不适反应,对所有人群均适用,所以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并未提及“A2奶”对所有人群均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D错误。
5.下列哪组疾病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降低发生的风险A.冠心病、癌症B.呆小症、色盲C.心血管疾病、白化病D.糖尿病、先天性耳聋【答案】A【解析】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食物、较多的动物脂肪、高胆固醇者易患冠心病,癌症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合理的饮食可以预防癌症并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A正确;色盲是遗传病,不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B错误;白化病是遗传病,不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C错误;先天性耳聋是遗传病,不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D错误。
6.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B.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所发生的演替与弃耕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的演替方向往往相反C.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D.动物的同化量不包含其排出的粪便、尿液中含有的能量【答案】B【解析】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随机分布,A错误;按演替的方向,生态系统的演替可分为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所发生的演替是逆向演替,而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正向演替,B正确;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不影响死亡率,只影响出生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C错误;动物的同化量不包含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但包含尿液中含有的能量,D错误。
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30.(10分)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吞噬细胞释放某种信号分子,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中部分反应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病原体入侵时,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暴露出来的_________传递给_________细胞。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稳态调节反应,上图中体现出的稳态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___调节。
(3)阿司匹林具有退烧、镇痛、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它能_______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__生成,从而达到退烧、镇痛和消炎的效果。
【答案】(1)抗原T淋巴(2)神经—体液—免疫(3)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前列腺素【解析】(1)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暴露出抗原决定簇,进而呈递给T淋巴细胞。
(2)据图分析,图示过程包括了免疫调节、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3)据图分析,阿司匹林能够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达到退烧、镇痛和消炎的效果。
31.(9分)微囊藻是形成水华的主要类群。
科研人员为修复出现水华的某湿地生态系统,适量增加湿地原有的滤食性鱼、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生物的数量,并调整部分营养关系,以有效控制水华。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修复该湿地时,增加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与微囊藻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成分)。
它们之间构成竞争关系,可以降低微囊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营养化的湿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水质清澈见底,这个修复过程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同时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
(3)湿地被破坏会打乱原有的CO2收支平衡并毁坏旅游资源,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价值。
【答案】(1)生产者(1分)环境容纳量(或K值)(2)自我调节速度和方向(3)间接价值和直接【解析】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而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要从根源开始,减少氮、磷的排放量,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数量。
(1)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与微囊藻都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之间构成竞争关系,可以降低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或K值)。
(2)富营养化的湿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水质清澈见底,这个修复过程利用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3)湿地被破坏会打乱原有的CO2收支平衡,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湿地被破坏会毁坏旅游资源,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
32.(10分)下图是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依次编号为A、B、C、D、E),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过程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为精原细胞,则D的子细胞的名称均为____________。
(3)一个母细胞经过图示所示的一个周期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氟尿嘧啶(5-FU)静脉滴注是常用的癌症化疗方式,其原理是抑制癌细胞DNA 复制而达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目的。
请分析该治疗方法是否对正常细胞的正常分裂有影响,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溴尿嘧啶(5-BrU)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次DNA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A.2次B.3次C.4次D.5次【答案】(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精原细胞(3)母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4)是,5-氟尿嘧啶(5-FU)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因此也会抑制正常细胞的DNA复制,进而影响正常细胞的分裂过程(5)B【解析】据图分析,A处于有丝分裂间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有丝分裂末期,E处于有丝分裂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