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共五则)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共五则)第一篇:培育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培育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肯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培育一个真正的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暑期里我看了《培育一个真正的人》这本书,本书作者孙云晓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化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化观点影响重大,如“教化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处的教化是不完整的教化”、“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
《培育一个真正的人》集中展示了孙云晓关于儿童教化的探讨成果,具有好用性、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为我们培育和教化儿童成人成才供应了极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是一本特别适合广阔父母和老师阅读的好书。
全世界的父母都爱孩子,但爱的方式五花八门,爱的结果千姿百态。
中国的父母为孩子织成的网精密程度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之相比,可这并不肯定就是好事。
有一个事例好多人都耳熟能详,即外国人的孩子摔倒了,都要自己爬起来,父母一般是不过来帮忙的。
中国的孩子摔倒了,父母和爷爷奶奶会飞速赶来,心疼地把孩子抱起来。
专家推想:中国青年至少比西方青年晚独立5到10年!此外,全中国的父母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很多人却会说一句相像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明显,父母关切孩子的第一是学习,其次是健康,再次才是思想品德。
这是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教化专家孙云晓通过大量的调查探讨,依据所驾驭的客观事实,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即教化的核心不是传授学问,而是学会做人,也就是培育孩子的健康人格,这是父母和老师的根本任务。
教化的核心是做人,而培育真正的人,应从培育孩子的良好习惯起先。
习惯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书中围围着教化的核心是学会做人这一主题,对习惯培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深化浅出的阐述。
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在课余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读后,颇有感触。
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才能快乐的成长着。
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从教十几年来,我能时刻感受出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
记得刚刚教低年级的时候,一位听课不认真的女生在课堂上用铅笔伤害了同桌,面对同学们的责怪和流出的鲜血,她吓哭了。
可是,在那一刻我没有责怪她,而是告诉她,我把她的行为划为了不是故意,并告戒大家平时要小心不要将笔尖冲着别人,我不知道我的用意她是否可以真正领会,但是我想至少她幼小的心灵会感到一丝安慰,并且在她的心中老师的形象是和蔼、宽容的。
作为教师,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
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地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上真正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书笔记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名叫的书,这可真是让我感触颇多。
书里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就是实实在在地跟你探讨怎么去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儿。
就说我家隔壁的那个小男孩儿吧,叫明明。
明明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可就是有点儿自私,不太懂得关心别人。
有一回,他们学校组织春游,每个孩子都带了不少好吃的。
明明呢,把自己带的零食捂得紧紧的,谁都不愿意分享。
有个小朋友问他要一块饼干,他居然把头一扭,说:“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不给你!”这事儿让我寻思了好久,一个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后来我仔细观察了明明的家庭,发现了一些端倪。
明明的爸妈工作都特别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他。
每次明明想要跟他们玩儿或者说说话的时候,他们总是说:“自己去玩儿,别来打扰我们。
”久而久之,明明就变得有些孤僻,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太会考虑别人。
这让我想到了书里说的,培养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得给他足够的爱和关注。
孩子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
如果总是被忽视,那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呢?还有我的一个表妹,叫小雨。
小雨这姑娘特别胆小,遇到点儿事儿就哭鼻子。
有一次,她们班要选班干部,小雨其实学习成绩不错,也很想试试,可就是不敢上台去竞选。
问她为啥,她说怕自己说不好,被同学们笑话。
我就跟她聊天,发现小雨的爸妈对她要求特别严格,只要她稍微犯点错,就会狠狠地批评她,从来不会鼓励她。
所以小雨变得特别不自信,总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
看到小雨这样,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不就跟书里说的一样嘛,老是打击孩子,孩子怎么能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呢?真正的人应该是勇敢自信的,能在困难面前挺直腰杆。
再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游戏,不小心把邻居家的花盆打碎了。
当时我特别害怕,心想肯定要挨骂了。
但是我爸知道后,没有立刻发脾气,而是先问我有没有受伤,然后和我一起去跟邻居道歉,并且用我的零花钱买了一个新的花盆赔给人家。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读后,颇有感触,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在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
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从教两年多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
作为教师,她的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
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上真正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
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XXX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深受启发。
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以及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通过这本书,我得到了答案:教育就是“”,包括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爱。
这是孩子做人和其他素质的基础。
XXX在书中
分享了很多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故事,让我明白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让孩子得到和谐的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关心、爱护他们。
XXX在书中讲述小女孩XXX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
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
”教
育应当珍惜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让我想起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比如学生不带书本、作业拖欠、不认真听课、影响别人、作业错误等。
我曾经认为这些“问题学生”无药可救,但在读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我想起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犯过错。
我们应该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因为每个人都是从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教育方式可能使孩子缺少一种能震撼他们心灵的力量,所以
我们需要更加宽容,这是一种境界和智慧,也是一种充满温情和期待的爱。
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孩子的心扉。
总之,通过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深刻理解到教育就是,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关心、爱护他们,珍惜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时刻,以及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让他们在犯错中成长。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1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们能强烈感受到他是一个崇高的有爱的大写的人,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对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作为一个人,他也绝对是个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人,当然,从读过的他的书中至少我们是这么感受到的。
站在教育的角度来讲,他是一个心中时刻充满爱的教育人,他曾说,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
我想,是的,这是终极的结果,如果教育人士都报以爱,那么其实现在教育界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不会存在。
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是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也是可怕的,机械的。
想起一句话,小学重态度,中学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将来重选择。
教育没有回头路走,在一个人小时候就应该在其思想情感上加以引导,才能在之后的生活中更有责任和担当。
书中有很多不错的观点,想在此分享一些。
你周围的人们,包括你的亲人、亲近的人,甚至完全不相识的人,他们都在品评着你的行为举止,你的整个道德面貌是善还是恶,他们都在看着你身上好的,或者不好的东西。
那些比较好的东西往往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可是,这一点常常不被察觉。
然而坏的东西却往往在周围的人中引起注意。
永远要考虑到:你周围的人比你有修养,这样,你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就比较好处。
这样做,就要培养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监督、对自己的坏毛病不妥协的品格。
一个人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责备,这能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素养。
要善于理解和感受到在对你的行为进行责备中,会有一种正义感的流露,没有这种正义感就不可能有一般的幸福。
谴责不会给你带来欢乐,但是你应该去感谢它,原因是它可以救你,使你不至于堕落。
一个最大的简直难以忍受的不幸,就在于老师在于同学谈话时常常先带情绪。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地人》读后感慈恩寺中心小学赵微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在同事、领导的推荐下,利用闲暇时间我有幸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中荡起震颤的喜悦与激情,满怀着崇敬与爱戴一气读完了这部著作。
随后的一个阶段我时不时地进行沉思,回味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
其中有一点令我至今回味,就是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把“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他认为,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看世界,周围的世界都能向他展示美丽、精细、温和色彩,他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接受教导和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
”可以读出,大师的“培养接受教育的能力”并非是教化孩子,而是通过与孩子和谐交往,给孩子的生活以无比的欢愉和幸福。
而我们眼下又在做什么?我们的许多老师把精力疲于“执行”与“管束”,将生动活泼的心灵拘囿于所谓道德条例的狭小空间里,并非从“人性”情感的需求出发,做坦诚幽默的对话者和学生心声的倾听者,而是从教师的权威出发,将自己异化成德育条例的执勤者,尽管有些教育者摆出一副和蔼的动人姿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但最终还是将学生温柔地奴化。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会仅剩余几面流动红旗和几张量化考核表,而是关注孩子健康的心态、昂扬的情绪、以及忠诚奉献、慷慨无私等敏锐崇高的道德感。
这就需要教育者们抛开功利和权威的欲望,于细微处关爱学生,从“人性”而非奴性的角度出发,开辟自己的语言如音乐一般,铮铮奏响在学生心灵,使那些冥思苦想的话语,成为孩子无比的欢乐,这时的学生就成了灵动的受教育者。
“要照着应该做的那样去做,不是为了给人看,不是为了让人看到你的好举动而夸你,而是凭着良心办事”,这样的话语似乎每一位教育者都会给孩子讲述,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这是心灵中最细微、最娇嫩的一角——自尊心的轻微触及。
读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两点感悟
读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两点感悟读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两点感悟感悟一:苏联虽然解体,但其影响深远,我们的媒体不应当追时髦,我们教育工作者更不能赶时髦。
放假前从学校图书室借回一本《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作者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
以前多次听说过我位伟大的教育家,不知是什么原因,苏联解体之后,也就慢慢地从不少国内外不少媒体中悄然隐去了。
继之而来的是国内不少某某学某某校教育家,有的昨天还是不名一文的年轻教员,忽然一夜之间就被人冠以某某教育家了。
真正是星河灿烂,目不暇接,真教人有点儿不解。
偌大一个苏联,几十年间,才出了不少勤勤恳恳的教育工作者,至于著名教育家之列的,也不过就有加里宁、克鲁普斯娅、马卡连柯、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还有维果茨亚、巴班斯基等数十位而已,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他只谦虚地说自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生前待遇也与普通教师无异。
苏联虽然解体了,但其影响深远。
正如巴黎公社只存在七十多天,它的意义却是不可估量的的一样,苏联毕竟存在了七十多年,它的影响和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有人说苏联的解体说明苏联教育的失败,我不同意这个观念。
一个家庭出了个伟人,就说明这个家庭是个完美家庭了,一个家庭出了一个逆子,就说明罪在父母,其父母该死了,那么一个学校出了个坏学生,是不是也说明这个学校的老师也全不尽职了呢?这个逻辑似乎有点过激了。
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教育任何时候是受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所制约的,教育也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但教育的目的、内容、规模等都取决于政治、经济,却不是相反。
记得三十年多年前,笔者三十年前参加高考时,全国高校招生名额也只有不到两万人,因为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这么多的工厂和就业岗位,社会上没有人像现在这样重视高考,甚或许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时候参加高考了,一切都很静悄悄。
如今一个地级市也不止两万人,今年江苏省计划招生数就达到43万多,报名的人数才49万人左右,除去弃考的,除去考试后因对考试成绩及专业和学校不理想弃读复读准备来年重考的,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升学率。
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范本)
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暑假期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诲是每一名教师都曾经领略过的;最近,我读了他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获益匪浅;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同作者的其他着作一样,是用独特的艺术形式,道德教诲的形式写成的;其内容涉及到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自由、责任心等教育理论,他认为一个人从小就培养和发展在道德上具有初步思维和道德活动的能力;读完该书我认为我们现在急需加强“道德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机械的;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从教以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作为教师,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今年来喂食违禁品瘦肉粉的健美猪又进入到我们视野;此前,社会上关于有毒食品诸如苏丹红酱菜、红心蛋、皮革奶、胶面条、镉大米等种种乱象屡经媒体揭露,一些问题已被立法所规制,但最近又蜂拥而至,屡禁不绝;另外,老人跌倒没人敢扶;广东佛山两岁儿童被辗事件,这些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为什么这些人丧失了自我、丧失了道德、泯灭了人性,全然没有了敬畏之心呢这不由得令人惊讶、难过、悲哀,难道所有的不良、不轨、不伦都必需要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去规制吗难道我们的法律还少吗制度还少吗我们不得不反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已经数不胜数,为什么这些挑战、藐视法治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该书中一句话:“才能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这是广泛道德方面的问题;”一直在脑海萦回;纵观我们全日制国民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学科尖子和各类竞赛的一等奖,追求的是越来越高的升学率;于是,课本内容越来越难,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对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判断,来自于一个书面卷的回答是否符合标准答案;没有一个考试能将学生是否尊老爱幼、对社会是否做出贡献等一些道德秩序要求的具体内容考量在内,孩子们是否在家做家务、是否关爱老人、有没有帮扶落后的处于困境的同学等这些细节无从在现行的考试、录取制度当中体现;一些孩子对他人的利益、感情甚至生命麻木不仁;当制度、规则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考虑的不是如何遵守这个规则,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如何去逾越和绕开它,使一些制度规则成为一纸空文,这不难说明在我们社会还没有形成普遍的社会秩序观;社会秩序观的形成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普遍形成的意识协同和行为协同,尤其是在面临危机、灾难的时刻,在最容易暴露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时候,人们的行为能自觉地体现出以大我代替小我,以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代替对个体利益的追求;但社会秩序的形成则主要依赖于持之以恒的道德教育、日常的行为规训等等非物质化的社会建设;因此,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除了作为社会生活的底线——法律规制以外,必须要有全社会成员在道德伦理上的观念共识和日常正当行为的遵守;那么现实中又有多少将道德情感的教育付诸于实践了呢一个在以标准答案圈定学生优秀与否的这种教育体制下,又如何培养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善意,又如何将道德上的要求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并化为所有人的自觉行动呢人是个体的,行为是具体的,现实社会上那种对他人缺乏关切、对社会缺乏感恩、对生命缺乏敬畏的现象,说明了在我们教育体系里,重在形成社会秩序的道德情感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动作、举止、行为和意图;只有当你的心灵里永远有着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你才会变成有道德的人;一个人只有在你的心灵里永远有着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你才会变成有道德的人;”的确,很难想象一个人没有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他的所作所为能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一个没有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的人,不可能有精神上的力量、道德上的纯洁,也不可能有英勇的精神;这四个方面应是我们的生存之本、立身之本、发展之本;情感影响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就道德情感教育而言,一是要培养孩子有良心,要让他从幼年时起就习惯感受即使周围没有其他人,他仍处在众人眼前,仍旧有人在评判他的行为和品质,这种培养是一种无微不至的渗透;二是要培养孩子的羞耻感,羞耻就是在良心上感到吃惊的本能;一个人做了不体面的事情要感到羞耻,肯于责备自己时,善的思想才会真正在内心中树立;使人有羞耻感,意味着给人本身有个斟酌、思考、分辨自己行为的机会;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思想教育、信念培养,就是要教会人们必须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些什么,人有了责任感,才会生畏,才会怕做坏事;四是要培养孩子承担义务,要教会孩子正确生活;家长要爱孩子、爱父母、爱伴侣,爱兄弟姊妹,尊敬老人,敬畏前贤;自己的举止实际上就是孩子行为的榜样和暗示,这种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训练,使得孩子从内心本能地怀有善意,才有可能不怀任何功利的去关心他人;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就请让道德情感教育走进我们的生活,让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植根于每一个人思想当中,化为自觉的行动;。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假期我通过空余时间读了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许多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也让我从内心真正理解到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在第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就“真正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展开了思考,从他的思考中我发现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追求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奋斗方面表现出来。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学习的奴隶。
人是不断发展的,在阅读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人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应该尊重这种进步与发展,让人的各个发展得到全面的发展,拥有自由意志。
之后苏霍姆林斯基围绕着教育心理学开展讨论,从“怎样培养人的需要的情感?”“何谓珍惜生活的幸福?”“何种见解能培养出成熟的思想?”“怎样教孩子懂得奉献的思想?”等。
让人思考沉思。
不论社会怎么的发展与改革,我想这种教育思想是不会改变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观点让我们值得深思。
时间有限,我并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是简单的翻阅就可以深深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让人沉思,仍人回味,同时我也反思自己,意识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并且从书中找到了解决方法。
希望以后可以从书中获取更多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可编辑版】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心得体会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
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
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
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
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
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
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一)从事教育工作,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是培养人,这么多年来,一批批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成长,到底我们培养的人算不算是真正的人,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带着这些疑问,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读后颇有感触、很有启发。
书中内容都在阐述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的思想,即怎样培养人在精神上的丰富,思想上要充满信念、和有崇高道德、要善于忠实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忠实的憎恨敌人、捍卫我们国家的财富。
书中还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工作中亲身经历的生动的故事,他娓娓道来,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我们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呢 ? 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而要做到这种让学生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就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讲述小女孩卓亚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
”教育应当让孩子们享受到欢乐和幸福。
于是,我想到了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差生难教、老是拖欠作业、上课不认真听经常影响别人、分析过的作业还是仍然要错、同学之间相互吵架惹是生非等等。
但作者的一句话:”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激醒了我。
是啊,谁都从幼年走来,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谁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呀!我们会常常觉得学生们所犯的错误是那么的恶劣和有点不可理解。
所以,我们有时会表现出不满或愤怒,甚至会采用训斥和惩罚的办法。
却少了一份慈爱和宽容。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2017年,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读了一段时间,感觉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书中有一章节,讲的是“怎样使学生具有知识的欢乐”。
自成为教师以来,感觉到更多的是自己在教孩子,大多时候并未从孩子身上感觉到拥有是知识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掌握知识、埋头读书诗人的最大的幸福”。
从童年开始、少年、青年,是被一座知识之光照耀的宫殿。
没有知识,这座供电可能变成黑暗的地窖。
在许多人眼里,学习已不再是一种幸福,更早的是部分学生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
在学校里,只有当学生渴望学习时,只有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时,学校里其他的一切才可以实现。
那么,从孩子学年初起开始,就应该进行思维教育,而且一天也不应停止。
这样孩子潜在的智力才能越多,那终于攻克无直接联系的智力生活相比意义就更大了。
思维教育要循序渐进,其内容除了自然界外,还有图书世界。
突然感觉到你不仅要让老师生活在图书的世界里,更应该让孩子也生活在图书的世界里。
老师应该教会孩子去掌握图书世界里的生活欢乐。
在班里,我们要把人类宝库最优秀的图书给自己的学生读。
许许多多的作品里,就是一个富有魅力的美的世界,思维的世界,认得感情的世界,这一世界本省在孩子面前展示着生活的欢乐。
热爱图书,感受到思维、科学、知识是一种巨大的财富。
要从我们每个教师的自身做起,热爱读书,带领孩子们一起热爱图书。
努力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切的人》读后感想近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切的人》一书,作者从更高的道德理论形式,把关于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荣誉、良心、自由、责任心、公民的觉悟等一系列纳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问题的结构之中,涉及内容范围广泛,诚然年代已长久,但教育是相通的,还是有很多能够借鉴学习的地方。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们能强烈感觉到他是一个崇拜的有爱的大写的人,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对教育的贡献功不能没;作为一个人,他也绝对是个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崇拜的人,自然,从读过的他的书中最少我们是这么感觉到的。
站在教育的角度来讲,他是一个心中时辰充满爱的教育人,他曾说,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切的教育。
我想,是的,这是终极的结果,若是教育人士都报以爱,那么其实现在教育界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不会存在。
教师不只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特别是能拥有感觉到别人的爱心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切的有爱心的和蔼的人。
若是我们的教育不过是停留在讲课,听课,指导,选拔,进而忽视了学生感情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也是可怕的,机械的。
想起一句话,小学重态度,中学重道德,高中重质量,大学重成绩,将来重选择。
教育没有回头路走,在一个人小时候就应该在其思想感情上加以引导,才能在此后的生活中更有责任和担当。
书中有很多不错的见解,想在此分享一些。
你周围的人们,包括你的亲人、亲近的人,甚至完好不认识的人,他们都在评论着你的行为举止,你的整个道德容颜是善还是恶,他们都在看着你身上好的,也许不好的东西。
那些比较好的东西常常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可是,这一点常常不被察觉。
可是坏的东西却常常在周围的人中引起注意。
永远要考虑到:你周围的人比你有涵养,这样,你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就比较好处。
这样做,就要培养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督查、对自己的坏弊端不妥协的道德。
一个人怎样对待别人的责怪和责怪,这能反响出他的道德涵养和涵养。
要善于理解和感觉到在对你的行为进行责怪中,会有一种正义感的显露,没有这种正义感就不能能有一般的幸福。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以下是关于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一)从事教育工作,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是培养人,这么多年来,一批批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成长,到底我们培养的人算不算是真正的人,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带着这些疑问,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读后颇有感触、很有启发。
书中内容都在阐述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的思想,即怎样培养人在精神上的丰富,思想上要充满信念、和有崇高道德、要善于忠实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忠实的憎恨敌人、捍卫我们国家的财富。
书中还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工作中亲身经历的生动的故事,他娓娓道来,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 "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我们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呢 ? 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而要做到这种让学生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就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讲述小女孩卓亚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
"教育应当让孩子们享受到欢乐和幸福。
于是,我想到了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差生难教、老是拖欠作业、上课不认真听经常影响别人、分析过的作业还是仍然要错、同学之间相互吵架惹是生非等等。
但作者的一句话:"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激醒了我。
是啊,谁都从幼年走来,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谁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呀!我们会常常觉得学生们所犯的错误是那么的恶劣和有点不可理解。
所以,我们有时会表现出不满或愤怒,甚至会采用训斥和惩罚的办法。
却少了一份慈爱和宽容。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后感桑杭小学杨雪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de 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和实践着他的教育思想,他仅仅活了52岁,但却为教育事业燃烧奉献了35年,他能够放弃高官不做,为苏联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35年,本身就体现了他伟大和崇高的精神。
我想他之所以成为能够为人仰慕的教育家,之所以对现代教育有这么深刻的影响,其原因也可能就是因为他的专注与执着。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是他的遗著,该书在他生前很早就在着手编写了,其实一定意义上理解这本书也是他一生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教师,追求真正的教育理想的总结。
遗憾的是他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心愿。
这本书是他的女儿奥·瓦·苏霍姆利斯卡娅在他逝世后根据他的手稿编著的。
包括书中的59个小节的标题都是苏霍姆利斯卡娅加上去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手稿中论述了真正的人应当是什么样?涉及了情感、思想、幸福、奉献、义务、敏锐、痛苦、死亡、理解、感恩、忠诚、善良、谦虚、爱情、理想、劳动、责任感、友谊、荣誉、良心、自由和尊严等59个问题。
不难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关注了生命成长的所有方面,他把生命成长的全过程,生命成长的内外环境的和谐建设作为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
他用一生的心血宣传自己的主张,倡导个性和谐发展,他既是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又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家。
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工作者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是一致的,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正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的新的诠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一)
从事教育工作,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是培养人,这么多年来,一批批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成长,到底我们培养的人算不算是真正的人,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带着这些疑问,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读后颇有感触、很有启发。
书中内容都在阐述怎样才能培养真正的人的思想,即怎样培养人在精神上的丰富,思想上要充满信念、和有崇高道德、要善于忠实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忠实的憎恨敌人、捍卫我们国家的财富。
书中还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工作中亲身经历的生动的>故事,他娓娓道来,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 '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我们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
呢 ? 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而要做到这
种让学生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就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个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讲述小女孩卓亚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
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
'教育应当让孩子们享受到欢乐和>幸福。
于是,我想到了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差生难教、老是拖欠作业、上课不认真听经常影响别人、分析过的作业还是仍然要错、同学之间相互吵架惹是生非等等。
但作者的一句话:'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激醒了我。
是啊,谁都从幼年走来,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谁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呀!我们会常常觉得学生们所犯的错误是那么的恶劣和有点不可理解。
所以,我们有时会表现出不满或愤怒,甚至会采用训斥和惩罚的办法。
却少了一份慈爱和宽容。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二)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条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
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发誓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那时候,我远离家乡在遥远的学校,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
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大家都远离家乡都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
记得当时,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开水很费劲,因为我的暖水壶是全宿舍仅有的两个之一。
于是,许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总是只剩一点点,更多的时候是一点也没有。
可是,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打水,但是豪无怨言。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
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
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时候,对父母的爱护,当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常常记挂起,你的父母,看着你的孩子,忽然间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在你母亲的怀里,或是父亲拉着你的小手的样子。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吧。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三)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著作中,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并且一语道破了原因:'如果孩子没有生活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仙鹤是蔚蓝色的。
'是的,教育应当使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同时教育并不是万能,它不能保证一个人不受他所生活的那种环境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觉得,'一旦孩子的心灵遭到了不幸,我们就应该记住:我们面前的人是孩子,首先应让他平静、安宁,帮他解除痛苦、不安和忧虑,然后给孩子带来生活的欢乐。
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
'
这只是《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其中一个故事,还有很多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它让我明白,
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挚诚关怀。
'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
回头看看我们的教育,不禁汗颜。
在我们身边,有哪个孩子会发出'仙鹤是蔚蓝色的'这样的惊叹!当孩子遇到不幸时,我们有没有发自内心地付出我们的关怀,解开他们的心结?还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当她知道有人把她的洋娃娃放在露天下,而且被雨淋透的时候,她一晚上没睡,不言不语也无泪,在默默地痛苦着。
如果孩子>孤独地忍受着自己的不幸,没有同情和怜悯,那他的心灵就会长期被一层冷漠的冰壳所覆盖。
平时我们还能经常看到教育者无能为力地摊开双手说:这个孩子是不可救药了,什么方法对他都不起作用了。
苏霍姆林斯基对这样的行为甚觉奇怪,同时又觉得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在这个难以管教的孩子身边,没有人给他以启迪,同时也没有人向他道出真谛的话语,他们的行为并未作为人类之美使孩子惊奇、赞叹。
'是啊,我们总是抱怨孩子越来越难教,不正是孩子身边缺乏一种能震撼他们心灵的教育力量吗?不正是缺乏有人向他道出真谛的话语吗?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是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一生的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尤其是教育界的学者、专家、教师们,在这座纪念碑面前,可以聆听到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许多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在许多方面,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在许多方面,它可以作为一部教科书——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愿更多的人能读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