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系统常见污染问题及控制

合集下载

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新制造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发展极快,成绩卓著,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展现了广阔前景,尤其一些新的膜分离技术具有更大的潜力和更强的生命力。

下面具体介绍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膜的污染问题由于食品中大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鞣质及胶体物质,膜在操作时极易被污染和阻塞,造成膜通量锐减。

而现有的清洗方法难以达到恢复通量的目的。

所以料液的预处理及清洗成了膜技术应用的关键,另外开发新型的不易被污染的膜材料及进行膜面改良也是控制膜污染的有效措施。

2、膜的选择问题膜分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影响因素众多,诸如膜材料的选择、膜分离时的压力、温度、浓度、流速等,需要对其工艺条件作更深入的研究和考察。

3、浓度极化现象由于滤膜上筛孔极小,沉积在膜面的物质易形成一层等高浓度的凝胶层,使膜的通过速度和截流性能受到很大影响,称为浓度极化现象。

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降低料液黏度,在各阶段合理的调节压力,分别采用恒速和恒压过滤;或与其他分离方法如澄清法、离心法联用等。

4、膜的性能有待提高膜材料的品种少,膜孔径分布宽,性能欠稳定,如常用的亲水性膜材料对溶质吸附少,截留分子量较小,但热稳定性差,机械强度、抗化学性、抗细菌侵蚀能力通常不高,疏水性膜材料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溶剂、耐生物降解,但膜透水速度低、抗污染能力较低。

另外,由于滤膜本身的孔径不可能完全均匀一致,滤过时部分微粒、热源从较大的滤孔滤出,从而导致初滤液不合要求。

故应用时应采用多级超滤法来提高食品质量,并应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滤膜,克服其自身的缺点。

以上就是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许昌市农膜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许昌市农膜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许昌市农膜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城市,素有“黄土地上的江南”之称。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膜在种植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了保温保湿、提高产量的作用。

农膜使用过程中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农膜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废弃农膜无序堆放、焚烧、填埋等处理方式不当,造成土壤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农膜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微塑料也对土壤和水体带来了负面影响。

面对农膜污染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其影响的认识,找出污染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政策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膜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字数:211】1.2 问题意识农膜污染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农膜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膜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农膜污染。

农膜污染主要表现为农田中遗留的大量废弃农膜,这些农膜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逐渐分解并产生有害物质,对土壤、水源、植物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农膜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问题意识就是认识到农膜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意识到农膜污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并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进一步深化对农膜污染问题的认识,才能找到更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解决农膜污染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农膜污染现状农膜污染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目前,许昌市农膜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户使用农膜不合理,经常出现“撒膜”现象。

在快速种植、高产高效的需求下,农户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产量,经常在农田面积上大规模使用农膜,并且使用后不进行回收处理,直接将其丢弃在田地中。

纳滤膜污染的原因及运行经验总结

纳滤膜污染的原因及运行经验总结

纳滤膜污染的原因及运行经验总结一、纳滤膜污染的原因1、微生物污染微生物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的颗粒极小,一般球菌直径为0.5~1.0微米;杆菌宽1微米,长2微米,病毒则更小,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是痘病毒直径约300纳米,最小的是圆环病毒直径17纳米。

微生物污染对纳滤膜系统至少造成两方面的不良后果:第一,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代谢,产生大量的的胶体物质,致使膜被堵塞造成膜通量急剧下降;第二,将造成产水中的细菌总数的增加。

纳滤膜的微生物污染对整个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极为不利,因此要对纳滤膜的微生物污染高度重视。

造成生物污染的原因一般有:(1)进水中含有较高数量的微生物;(2)系统的停用、保护、冲洗等没有严格按照技术手册要求进行;(3)没有对进水进行杀菌或者杀菌剂投加量过小;(4)进水水质含有容易滋生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微生物的大量滋生;(5)没有对管路进行定期的杀菌和消毒。

受到微生物污染的膜表面会十分滑腻并常有难闻的气味,对生物膜样品进行焚烧的气味同焚烧头发一样。

(例如进水的氨氮指标严重超浓度,导致管路中和膜元件内大量微生物滋生,对膜系统进行化学清洗后,由于没有对管路进行杀菌消毒,系统启运时,在管路中存留的大部分微生物颗粒随水流全部进入膜端,导致系统产水率严重下降,膜段间压降急剧上升。

系统最终通过离线清洗得以消除污染。

)2、有机物及矿物油污染由有机物造成的膜系统故障占全部系统故障的60%一80%。

进水中的有机物吸附在膜元件表面,会造成通量的损失,尤其是在第一段,在很多情况下,在膜表面形成的吸附层对水中的溶解盐就象另一层分离阻挡层,堵塞膜面通道,导致脱盐率上升,大分子量并且带有疏水性基团的有机物常常会造成这种效应,例如微量的油滴、大分子量难降解的有机物等,会导致膜系统受到有机物污染。

(例如石化废水成份复杂,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且含有微量油,因此在石化废水深度处理装置中使用的纳滤膜系统中,有机物污染是一种最常见的污染类型。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超滤膜污染控制技术是超滤膜技术推广的关键,超滤膜污染受到膜结构和特性,温度、压力、水中杂质、原生水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超滤膜通水量减少、能耗增加、生产成本升高。

超滤膜清洗时比较复杂,并且还要使用化学药剂,会对周围水质造成再次污染。

超滤膜清洗难度大,在对超滤膜进行清洗过程中要对超滤膜污染问题进行区别对待,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当超滤膜污染超标时,及时地进行超滤膜清洗。

通过超滤膜与粉末活性炭的组合工艺、混凝剂超滤膜组合工艺等工艺创新可以提高超滤膜污染工作效率。

本文通过对超滤膜在水处理中污染的原理和特点的分析,根据对超滤膜污染影响因素的探究,提出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污染控制措施,以期促进超滤膜技术的发展。

标签:超滤膜;水处理;污染;控制措施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膜过滤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使用膜过滤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细菌、无机颗粒和有机物,超滤膜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能和分析性能,能够满足环境工程水质要求。

超滤膜技术可以实现对水的净化、浓缩、分析,有效实现水体净化,并且成本低,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超滤膜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超滤膜技术概念1.1 超滤膜技术工作原理。

超滤膜技术是在压差推动力作用下进行的筛孔分离过程,即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当含有大、小分子物质两类溶质的溶液流过被支撑的膜表面时,溶剂和小分子溶质(如无机盐类)将透过膜,作为透过物被收集起来;大分子溶质(如有机胶体等)则被膜截留而作为浓缩液被回收,从而可以实现对水质净化和浓缩,分离出相关溶液的技术。

超滤膜技术在应用中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膜孔径范围为0.005-0.1μm,截留分子量为1000-500,000道尔顿左右。

超滤膜工作原理主要体现在一定压力下进行过滤的半透性的膜。

受到压力的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和低分子量的溶质会通过超滤膜上的孔洞到达膜的另一侧。

覆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覆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覆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一:覆膜后出现气泡覆膜常常会出现气泡,造成视觉上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法:1.不适当的温度控制: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泡的产生。

建议根据覆膜材料的特性,调整温度至适当的范围,不同材料对应的适宜温度可能有所不同。

1.不适当的温度控制: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泡的产生。

建议根据覆膜材料的特性,调整温度至适当的范围,不同材料对应的适宜温度可能有所不同。

1.不适当的温度控制: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泡的产生。

建议根据覆膜材料的特性,调整温度至适当的范围,不同材料对应的适宜温度可能有所不同。

1.不适当的温度控制: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泡的产生。

建议根据覆膜材料的特性,调整温度至适当的范围,不同材料对应的适宜温度可能有所不同。

1.不适当的温度控制: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泡的产生。

建议根据覆膜材料的特性,调整温度至适当的范围,不同材料对应的适宜温度可能有所不同。

1.不适当的温度控制: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泡的产生。

建议根据覆膜材料的特性,调整温度至适当的范围,不同材料对应的适宜温度可能有所不同。

1.不适当的温度控制: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泡的产生。

建议根据覆膜材料的特性,调整温度至适当的范围,不同材料对应的适宜温度可能有所不同。

1.不适当的温度控制: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泡的产生。

建议根据覆膜材料的特性,调整温度至适当的范围,不同材料对应的适宜温度可能有所不同。

1.不适当的温度控制: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泡的产生。

建议根据覆膜材料的特性,调整温度至适当的范围,不同材料对应的适宜温度可能有所不同。

2.表面未完全清洁:有时覆膜前的基材表面可能存在灰尘、油污等杂质。

在覆膜之前要确保将表面彻底清洁,以避免气泡的产生。

2.表面未完全清洁:有时覆膜前的基材表面可能存在灰尘、油污等杂质。

在覆膜之前要确保将表面彻底清洁,以避免气泡的产生。

PVC保护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PVC保护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保护膜粘度不够。解决方法:换用粘度更高的保膜。
4、保护膜所用基材拉伸应力太小,易变形,或贴膜机转动部位动作不灵活,造成保护膜在贴敷过程中受拉伸过大而变形,贴到表面后,由于拉伸产生的应力使膜回缩。这种回缩力大于剥离力时,保护膜 便自动剥离。针对这种情况可改用拉伸力较大的BOPP、PET或复合型的保护膜,另外要经常润滑一下贴膜机转动部位,使其转动灵活。
二、贴膜不牢现象:保护膜易剥离或者移位.有几种原因可造成这种现象:
1、挤出后贴膜前,其表面不干净,如有水份、粉尘等。改进方法:从冷却定型模出来后尽量将其表面水份吹干,注意车间粉尘不要太多,牵引机履带保持清洁等。
2、贴膜机压力不够,或结构不合理。解决方法:适当加大贴膜压力;使用专用贴膜机。
三、两端翘起:这种现象大多发生在贴有铝箔膜的物品上。其主要原因是:铝箔膜在复合过程中,BOPP与PET层张力不一致,BOPP层张力过大,复合完成后,由于张力原因及温度的变化,使BOPP层回缩,导致翘起。环境温度较高、风沙较大的地区建议不要使用这种膜。
四。揭膜困难或揭不下来:当门窗安装完后,揭去保护膜时发现膜揭不下来或剥离困难。有两个原因:一是保护膜所用压敏胶质量不合格。保护膜所用压敏胶是一种特种压敏胶,它能与产品表面产生适当的剥离力,使得保护膜即易贴敷又易剥离。但目前许多生产厂家没有掌握这种压敏胶的制作技术,只是对普通胶粘带用压敏胶作了一些改进,甚至没有改进就用于保护膜的制作,产品质量不是很好。另外一点,门窗安装以后在户外受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时间过长,保护膜基材发生老化。强度降低易撕裂,也会造成这种现象。
五、表面留有保护膜字样痕迹: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表面的字迹为黑色;二是字迹为保护膜上字的颜色。对于第一种情况,大多数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化学变化。这一化学反应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水份、可见光、不稳定的TiO2。如发生上述情况,建议更换保护膜品种或选用蔽光性好的PE双色膜、铝箔膜等。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肯定的认为是保护膜的油墨发生迁移。由于保护膜内层复合层在电晕过程中发生击穿。涂上胶后贴于表面,经过一段时间油墨会通过复合层、胶层迁移到表面,造成物品表面上印上字迹。印字现象可能与挤出工艺条件有很大关系。这一问题也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解决办法。在此情况下,建议使用PE双色膜、铝箔膜等。

膜分离工程-第十章-膜污染要点

膜分离工程-第十章-膜污染要点
• (Rm+Rc) t=t/(Rm+Rc)t=0=(1+Ct)1/2 , • C=2(Rc/R0) KcJv0 • 式中,R0是膜未被污染时的膜阻力;Kc是单位流体下的凝胶
层面积. • Tansel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超滤系统通量下降模型, • (Rm+Rc) t=t/(Rm+Rc)t=0=1-α+αe1/γ • 式中,γ为污染时间常数;α表征膜污染的程度.此数学模型
1.水温5-40℃ 2.好氧量<3mg/L 3.游离氯<0.2mg/L 4.铁<0.3mg/L
5.锰<0.1mg/L 6.浊度<0.3mg/L 7.淤泥密度指数<3-5mg/L
醋酸纤维RO膜对进水水质的要求
⑴原料液预处理(SDI的测定)
判断反渗透和纳滤进水胶体和颗粒污
染程度的最好技术是测量进水淤积指 数(Silt density index, SDI值),有时也 称为污染指数(FI值)。它是设计 RO/NF预处理系统之前应该进行测定 的重要指标,同时在RO日常操作时也 需定时地检测。
上沉积引起的膜通量下降,则一种标准阻塞模型被建立: • (Rm+Rc) t=t/(Rm+Rc)t=0=(1+Bt)2, • B=KsJv0 • 式中,Ks指每单位流体横截面面积的下降.此表达式表示系
统阻力的依时性.
膜污染的数学模型
• 而若假设所有粒子到达膜面时不会直接阻塞膜面积,而是附 着在其它已阻塞膜孔粒子上,另一种凝胶化模型则表示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防止膜污染的方法
膜应用过程中产生膜的污染是很难避免的,但 是通过对不同的膜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 减小膜的污染程度是可行的。

浅谈A20+MBR污水处理工艺及膜污染问题

浅谈A20+MBR污水处理工艺及膜污染问题

浅谈A20+MBR污水处理工艺及膜污染问题发布时间:2021-09-27T07:42:17.74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3期作者:雷俊侠[导读] 目前我国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MBR工艺已经成为许多污水处理厂主流化的处理工艺雷俊侠武汉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目前我国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MBR工艺已经成为许多污水处理厂主流化的处理工艺。

针对在某污水处理厂A2O+MBR污水处理设施和膜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以期为膜生物反应器(MBR)项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A20+MBR;污水处理;膜污染本文所研究的MBR工艺可以通过生物处理与膜分离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膜生物反应器与A2O工艺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工程应用,发现膜生物反应器与A2O工艺不仅对可逆污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可以缓解膜劣化问题。

但因多种原因,该工艺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膜污染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膜污染控制和清洗措施。

一、A20+MBR污水处理工艺1.A/A/O工艺A/A/O工艺称为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把除磷、脱氮和降解有机物三个生化过程结合起来,并且根据活性污泥微生物在完成硝化、反硝化以及生物除磷过程中对环境条件不同要求,设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

根据不同区域的设置位置及运行方式的不同,在传统A/A/O 工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多种改良工艺。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1)/缺氧(A2)/好氧(O)的布置形式。

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A/A/O工艺流程框图该工艺流程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小于其他同类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

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的污水与污泥的分离。

运行中在厌氧和缺氧段内只需轻缓搅拌,运行费用低。

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因此脱氮除磷效果非常好。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膜污染因素及控制研究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膜污染因素及控制研究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膜污染因素及控制研究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膜污染因素及控制研究摘要: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出水质量和较小的占地面积,但膜污染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对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因素的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膜污染控制方法,旨在优化MBR工艺,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一、引言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废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膜生物反应器作为一种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出水质量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然而,膜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MBR的工程应用和发展,限制了其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二、膜污染因素分析1. 生物污染膜生物反应器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生长,微生物附着于膜表面形成生物膜,使膜孔堵塞,导致通量下降。

生物污染主要由胶体、细菌和微生物附着引起,可通过适当的操作控制附着菌和生物活性。

2. 物理污染物理污染是指膜表面附着有机颗粒物、胶体、沉淀物等,导致膜阻力增加和膜通量下降。

物理污染可以通过膜预处理和适当的操作控制进行减少。

3.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指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沉积在膜表面,形成氧化物堆积,引起膜表面的粘附和分子扩散受阻。

化学污染可以通过废水预处理和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来控制。

三、膜污染控制方法1. 膜表面改性通过改变膜的表面特性,如表面电荷、亲水性等,可减少污染物在膜表面的吸附和附着,从而降低膜污染的发生。

2. 适当的应激措施可通过适当的应激措施,如适当提高水力剪切力、增加通气量等,促进膜表面的气泡切割和颗粒物的分散,减少物理污染。

3. 膜清洗和维护定期进行膜清洗和维护是控制膜污染的关键措施。

膜清洗可采用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清洗工艺,有效去除膜表面的污染物。

4. 持续监测与优化通过持续监测膜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水质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可通过优化MBR工艺,如调整通气量、曝气方式等,来改善废水处理效果和降低膜污染的风险。

MBR膜污染问题

MBR膜污染问题

4.2 清洗方法
膜清洗有物理清洗、化学清洗等方法。对于不同形式的 膜污染,应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
4.2.1 物理方法
水反冲洗、海绵球清洗 、空气反吹清洗、空曝气清洗 超声波清洗 、电清洗等
4.2.2 化学方法
化学清洗通常是根据膜的污染程度,用氧化剂(次 氯酸钠等)、酸(盐酸、硫酸、硝酸等)、碱(氢氧化 钠等)、络合剂、表面活性剂、酶、洗涤剂等化学 清洗剂对膜进行浸泡和清洗,是一种去除膜污染的 相对最有效的方法。
一.膜污染的定义及危害 二.膜污染的来源 三.影响膜污染的因素 四.膜污染的控制
一. 膜污染的定义及危害
1.1 膜污染的定义及分类
狭义的膜污染 广义的膜污染
1.2 膜污染的危害
膜污染直接导致膜通量的下降,膜使用寿命大 大缩短,从而提高了MBR的运行成本。
二.膜污染的来源
2.1 滤饼层 2.2 溶解性有机物质 2.3 微生物污染
三.影响膜污染的因素
膜污染的形成主要受膜固有性质、MBR运行 条件、污水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3.1 膜固有的性质
膜污染程度与膜的材质、结构、膜孔径大小及分 布、疏水性、表面粗糙度及膜表面荷电性等有关
3.2 MBR运行条件
如料液的流速、操作压力、温度、曝气速度、 MLSS、污泥停留时间(SRT)水力停留时间 (HRT)等。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物质来源是活性污泥混合液, 其成分包括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污水中的有机大分 子、小分子、溶解性物质和固体颗粒等,每一部分都对膜产 生污染。因此对污泥混合液进有效预处理, 使其达到膜组 件的进水要求, 是防止膜污染的重措施之一通常采用的预 处理方法:化学絮凝、过滤、pH 值调节、臭氧处理等。
4.2.3 物理-化学清洗

污水处理中反渗透膜处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污水处理中反渗透膜处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污水处理中反渗透膜处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一般情况下,当标准化通量下降10〜15%时,或系统脱盐率下降10〜15%,或操作压力及段间压差升高10〜15%,应清洗RO系统。

清洗频度与系统预处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当SDΠ5<3时,清洗频度可能为每年4次;当SDΠ5在5左右时,清洗频度可能要加倍但清洗频度取决于每一个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

1.反渗透系统应多久清洗一次?一般情况下,当标准化通量下降10〜15%时,或系统脱盐率下降10〜15胎或操作压力及段间压差升高10〜15%,应清洗RO系统。

清洗频度与系统预处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当SDΠ5<3时,清洗频度可能为每年4次;当SDΠ5在5左右时,清洗频度可能要加倍但清洗频度取决于每一个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

2.什么是SDI?目前行之有效的评价R0/NF系统进水中胶体污染可能的最好技术是测量进水的淤积密度指数(SDI,又称污堵指数),这是在RO设计之前必须确定的重要参数,在R0/NF运行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测量(对于地表水每日测定2〜3次),ASTMD4189-82规定了该测试的标准。

膜系统的进水规定是SDΠ5值必须W5。

降低SDl预处理的有效技术有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微滤等。

在过滤之前添加聚电介质有时能增强上述物理过滤、降低SDI值的能力。

3.一般进水应该选用反渗透工艺还是离子交换工艺?在许多进水条件下,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或反渗透在技术上均可行,工艺的选择则应由经济性比较而定,一般情况下,含盐量越高,反渗透就越经济,含盐量越低,离子交换就越经济。

由于反渗透技术的大量普及,采用反渗透+离子交换工艺或多级反渗透或反渗透+其它深度除盐技术的组合工艺已经成为公认的技术与经济更为合理的水处理方案,如需深入了解,请咨询水处理工程公司代表。

4.反渗透膜元件一般能用几年?膜的使用寿命取决于膜的化学稳定性、元件的物理稳定性、可清洗性、进水水源、预处理、清洗频率、操作管理水平等。

膜系统常见污染问题及控制

膜系统常见污染问题及控制

膜系统常见污染问题及控制膜系统常见的污染问题主要包括背渗、膜污染、浓缩回收导致溶质结晶、沉淀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来保证膜系统的正常运行。

首先,背渗问题是指膜系统运行过程中,溶质从高浓度侧通过膜散失到低浓度侧。

这种背渗现象主要是由于膜的不完全选择性导致的,解决背渗问题的方法包括加强膜的选择性、调整膜系统操作参数等。

其次,膜污染是指膜表面或孔道被吸附、吸附和结垢等导致的膜通量下降。

膜污染的常见原因包括微生物污染、有机胶体物质和胶体颗粒污染等。

为了解决膜污染问题,可以采用物理清洗、化学清洗、生物清洗等方法进行膜的恢复。

此外,由于膜系统在水处理过程中会导致浓缩回收,浓缩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会发生结晶、沉淀现象,这也是常见的污染问题之一。

对于溶质结晶问题,可以通过调节膜系统操作参数来降低浓缩倍数,减少结晶的发生。

对于膜系统的控制,需要从设计、操作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来考虑。

在设计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膜结构,以满足不同处理工艺要求,并考虑膜系统的抗污染能力。

在操作方面,需要根据处理水质的特点和要求来调整膜系统的操作参数,如进水流量、进水压力、回收比、清洗周期等,以保证膜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及时监测膜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膜系统运行管理体系,包括膜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清洗和更换膜元件等;培训操作人员,提高其对膜系统运行的理解和能力;建立监测系统,通过监测膜通量、压差、水质等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此外,为了提高膜系统的抗污染能力,还可以采取预处理手段,如混凝、沉淀、过滤等,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有机物等;采用化学预处理手段,如酸碱调节、消毒、添加阻垢剂等,以减少膜的污染和结垢。

综上所述,膜系统常见的污染问题包括背渗、膜污染和溶质结晶等,可以通过加强膜的选择性、调整操作参数、物理、化学和生物清洗等方法来解决。

在设计、操作和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预处理手段也可以提高膜系统的抗污染能力。

膜技术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膜技术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膜技术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1 膜系统处理能力下降膜系统运转一段时间后,有时处理能力明显下降,达不到设计产能。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膜系统工作环境、选型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膜产品性能等有关。

此外,与膜系统(MBR、UF或RO)本身也有一定关系。

(1)工作环境废水水温低于设计温度(常见于季节性变化),会导致膜出水性能下降;水质中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水体黏度的变化,也会导致膜的透水性能低于预期值。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膜系统设计之初,考虑全年最低水温和水质的波动幅度,在选膜面积时留出一定的安全余量。

(2)选型设计由于设计经验不足,过多考虑成本导致选用的膜面积安全余量不足,对膜的产水通量估计过高等,都会使膜达不到设计产能。

无论是MBR膜、UF膜还是RO膜,都必须保证足够的膜面积。

需按照稳定膜通量而非初始通量来进行选型设计。

压力不足、流体分布不均,导致水流或气流偏流,也会影响整体膜性能,对于UF系统和RO系统更是如此。

对于RO系统,膜面流速过低,会导致污染物沉积,引起堵塞。

解决的方法是改善泵、水路和气路设计,使多组膜能均担处理负荷,避免部分膜超负荷产水,而部分膜未发挥作用。

若清洗维护功能设计不足,尤其是无产水自冲洗功能,可通过改善气洗、水洗和药洗设计,设置合适的冲洗频率和水量等参数加以解决。

进膜前无前置过滤保护设施,会导致膜系统堵塞。

解决方法为:对于MBR系统,增设1~3 mm超细格栅;对于UF系统,增设100 μm级粗滤器;对于RO系统,增设5 μm级精密滤器。

UF及RO系统中,还会产生微生物黏泥堵塞,影响膜正常产水。

解决方法为:增设紫外线灭菌器或投加杀菌剂;对于RO膜系统,选用无磷阻垢剂,减缓微生物滋生;定期对系统进行清洗维护。

前处理能力设计过低或效果变差,导致进膜水质恶化,对膜系统尤其是RO系统影响很大。

解决方法为:改善前处理,保证膜系统进水水质;对于UF系统,改善其前置过滤器效果;对于RO系统,保证进水污染指数(SDI)合格。

膜的污染名词解释

膜的污染名词解释

膜的污染名词解释膜,是一种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从科学技术到工业生产,从医疗器械到日常用品,都能看到膜的身影。

而污染,则是当膜表面或内部被外界因素所影响时,膜性能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污染物的存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膜的污染现象及其相关的名词解释。

1. 膜的类型与应用膜,是一种较薄的物质层,具有特殊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特性。

根据其制备方式和使用范围的不同,膜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过滤膜、分离膜、反渗透膜等。

这些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广泛,如水处理、医疗、食品加工等。

2. 膜的污染现象膜的污染现象主要包括表面污染和内部污染两种形式。

表面污染是指膜表面被各种杂质覆盖、沉积或吸附,从而影响膜的透水性和分离性能。

内部污染则是指膜孔隙内部产生的污染物积聚,导致膜的传质效率下降。

3. 膜的表面污染膜的表面污染主要来源于悬浮物、蛋白质、胶体颗粒等。

这些污染物在水处理等应用中普遍存在,会沉积在膜表面形成附着物,称为膜污染层。

膜污染层的形成会导致膜的通量下降、阻力增加,降低了膜的使用寿命。

4. 膜的内部污染膜的内部污染主要来自胶体、沉淀物、微生物等。

这些物质会进入膜孔隙内部,形成膜表面和孔道的封闭性附着物,影响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

严重的内部污染会引发膜的堵塞和变形,从而使膜丧失分离能力。

5. 膜的污染控制与治理为了防止和减少膜的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和治理方法。

首先,合理设计膜系统的操作参数,如水流速度、压力等,以减少对膜的污染。

其次,定期清洗膜表面和刷新膜孔隙,去除附着物和污染物。

最后,选择合适的防污涂层和预处理技术,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

6. 膜的污染评价与分析为了对膜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膜表面形貌,测量透水通量和溶质截留率,分析膜周围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判断膜系统的污染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7. 膜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为了彻底清除污染物并降低膜的污染程度,研究人员也致力于开发膜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技术。

微滤膜的污染与清洗保养

微滤膜的污染与清洗保养

在微滤和超滤膜技术的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首先,不同地区的 水源水污染程度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膜技术和工艺。其次, 在工程设计方面,需要考虑设备选型、系统布局、物料平衡、能源消耗等问题。 此外,在运行管理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清洗和维护计划,以确保系 统的稳定运行和长期使用。
污染原因
微滤膜的污染主要分为外界因素 和微滤膜自身的问题。
1、外界因素:
(1)悬浮物和胶体:在应用过程中,微滤膜会受到不同程度悬浮物和胶体 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会附着在膜表面,堵塞孔隙,导致过滤效率下降。
(2)有机物和生物质:在某些应用领域,如制药和食品饮料行业,有机物 和生物质是常见的污染物。它们会在膜表面形成一层凝胶层,从而影响微滤膜的 通量。
微滤和超滤膜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自那时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始投入研究和开发,使得微滤和超滤 膜技术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微滤和超 滤膜技术将会在更大规模和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微滤和超滤膜技术的工艺和性能方面,制膜技术是关键。目前,常用的制膜 技术包括相转化法、浸涂法、复合法等。其中,相转化法最为常用,其原理是将 聚合物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固相,从而得到具有一定孔径和厚度的膜。浸涂 法是将聚合物溶液浸涂在支撑体上,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干燥而成膜。复合法则是 在一种膜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制膜技术再制备一层或多层膜,从而得到具有多 层结构的新型膜。
结论
微滤膜的污染与清洗保养对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效果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微滤膜污染的原因及选择合适的清洗保养方法,有助于提高过滤效率、降低 维护成本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工况条件和需求进行合 理选择和操作,实现微滤膜的经济、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及控制知识详解

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及控制知识详解

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及控制知识详解1、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的根源反渗透运行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及其芽孢、孢子和病毒。

细菌颗粒极小,一般为1-3μm,病毒则更小,约为0.01-0.2μm,但是数量通常很大。

微生物可视为胶体,带有负电荷,通过凝聚、过滤可除去大部分,但彻底除去则十分困难而复杂。

这些微生物在水通量高或者发生浓差极化时,数量呈数倍增长的快速繁殖,会产生一种胶粘物,其粘附力很强,难以清除,使微生物不受水流剪切力作用而冲走,形成对反渗透膜运行影响极大的微生物粘泥。

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在膜-水界面上积累从而影响系统性能的现象。

微生物污染是膜材料、流动参数(如溶解物,流动速度,压力等)和微生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微生物污染基本上是一个生物膜生长的问题。

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RO进料水。

由于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中都存在着微生物,预处理系统未正常有效工作,微生物就会进RO组件,而RO组件内部潮湿阴暗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理想环境,若在进入反渗透系统前不加以杀灭,这些微生物将以反渗透膜为载体借助反渗透浓水段的营养盐而繁殖生长,在温度较热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更是迅速,几天之内便可在反渗透膜表面形成生物膜层,导致反渗透系统进出水间压差迅速增大,产水量与脱盐率快速下降,同时污染产品水。

另一方面预处理也可能是微生物污染源,如辅助除去悬浮物体的絮凝剂过量,给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RO 系统中,主要存在的是好氧性细菌,一般未见真菌和霉菌,好氧菌在系统不同阶段分布不同,其次RO处理器内部也有细菌的生长(由于膜的有机材料给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反渗透微生物污染的原因由于大多数微生物都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即使只有极少的微生物进入反渗透系统,在适宜的生存条件下就可以形成微生物污染。

反渗透系统本身特点适宜微生物的滋生,微生物污染是膜材料、流动参数(如溶解物、流动速度、压力等)和微生物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膜系统常见污染问题及控制

膜系统常见污染问题及控制

膜系统常见污染问题及控制我们都知道一些设备在运行的时候难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咱们是污水处理环保行业,就反渗透膜案例来看,在运作中也会受到各种物质颗粒是沉淀而造成堵塞。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膜技术的正常运行以及缩短可用寿命,下面主要阐述膜系统在日常中出现的问题及控制方法。

一、无机物的结垢水中含有很多元素的等离子。

这些物质在普通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无机物结垢的现象,但是在反渗透技术系统中则要有些变化了,因为这项技术要把原有的水源进行浓缩,大大提升了ph值。

所有就容易沉积一些比较难溶解的物质,在膜表面形成硬垢,导致系统压力升高、产水量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膜表面的损伤,使系统脱盐率降低。

二、胶体、颗粒物沉积胶体、颗粒物污染是比较常见的反渗透系统污染。

水中大量存在粘泥、胶体硅、金属的氧化物及有机质等颗粒物,在反渗透系统预处理中可以将源水中的这些污染源控制在一定程度,不致使对系统短期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由于系统长时间的运行预处理处理效果不理想、预处理反冲洗不彻底、操作人员的日常操作不到位等原因,都会造成系统胶体、颗粒物的污染。

三、微生物的污染自来水一般通过控制余氯来抑制微生物的滋生,但是余氯有较强的氧化性,它能使反渗透膜表面氧化,影响膜的寿命和产水水质,因此反渗透系统运行对余氯要求非常严格(<0.1),这给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微生物生长及排泄出的酸性粘泥会堵塞膜的微孔,致使压差上升,给系统的安全运行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指进水中某些物质与膜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沉积、沉淀以及膜表面的非常规老化,使膜表面发生污染或使膜的性能变差。

常见的情况有:预处理时絮凝剂选用不当;运行时阻垢剂的选用不当;清洗时清洗药剂选用不当;预处理控制不严格,致使进水中带入对膜有危害的物质。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问题,我们也会碰到沙砾、活性进入膜系统造成膜的划伤,这些主要是预处理的缺陷或者操作的失误造成,这些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污水处理中的膜污染与阻力建模

污水处理中的膜污染与阻力建模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模型预测结 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优化模型
02
03
模型应用
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 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和适用范围。
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实际污水 处理工程中,指导膜污染控制和 优化运行。
05
膜污染控制策略
物理清洗
清洗方式
适用范围
物理清洗通常采用水或空气进行清洗 ,通过物理作用去除附着在膜表面的 污染物。
为了减轻有机物沉积对膜的污染,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去 除有机物,或者使用氧化剂破坏有机物,使其不易在膜表面 沉积。
微生物滋生
微生物滋生是膜污染的常见问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细 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膜表面滋生,形成生物膜,导致膜通 透性下降,过滤阻力增加。
控制微生物滋生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洗膜表面、使用杀菌剂 或紫外线杀菌等。
新型膜组件设计
总结词
新型膜组件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膜污染和 阻力,提高膜通量和产水质量。
VS
详细描述
传统的膜组件设计往往存在一些缺陷,如 流道设计不合理、组件结构不稳定等,这 些问题会导致污水在膜表面形成死角或滞 留区,从而加剧膜污染。因此,需要设计 新型膜组件,优化流道结构和组件排列方 式,提高污水在膜表面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从而降低膜污染和阻力。
详细描述
不同材质的膜具有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如亲水性、抗污染性、耐腐蚀性等。此外, 膜的结构也会影响其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例如对称膜和非对称膜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导致它们在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选择适合污水处理需求的膜材
质和结构是降低膜阻力的关键。
操作条件
要点一
总结词
操作条件如压力、流量、温度等对膜阻力有重要影响,合 理的操作条件可以有效降低膜阻力。

复合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一)

复合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一)

复合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复合膜是软包装行业中应用较广泛的薄膜类型,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问题,笔者通过整理一些复合膜常见问题及对应解决方案供参考,分批次与大家共享,以帮助广大厂家能够针对性解决问题。

1.复合后镀铝膜的镀铝层发生迁移现象可能原因1:复合膜的固化时间过长解决方法:适当提高固化温度并缩短固化时间,加快胶粘剂的固化反应速度,防止胶粘剂逐渐渗透到镀铝膜的镀铝层,并削弱镀铝膜基膜与镀铝层之间的附着力。

可能原因2:涂胶量过大,胶粘剂干燥不充分,残留的溶剂逐步渗透到镀铝层,造成镀铝层的迁移。

解决方法:控制涂胶量,或者调整干式复合工艺的干燥温度、通风量及复合线速度等,保证胶粘剂充分干燥,将残留溶剂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减少对镀铝层的影响。

可能原因3:张力控制不当,镀铝膜的基膜在较大张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影响到镀铝层的附着力。

解决方法:调整张力设置,注意张力适当小一些,防止镀铝膜发生较大的弹性形变可能原因4:镀铝层与基膜之间的结合牢固度比较差。

解决方法:因镀铝膜质量原因,需更换质量较好的镀铝膜。

可能原因5:所选用的胶粘剂不合适。

解决方法:更换合适的胶粘剂,最好是镀铝膜专用胶粘剂。

复合膜层间剥离强度差可能原因1:胶粘剂干燥不够充分,残留的乙酸乙酯渗透到油墨层中,使印刷油墨软化、松动,乃至脱层,从而造成复合膜的剥离牢度比较差。

解决方法:调整复合工艺,提高烘道的干燥温度或者适当降低复合线速度,保证胶粘剂能够充分干燥。

可能原因2:稀释剂乙酸乙酯的纯度不高,其中水分或醇等活性物质的含量偏高,消耗掉了一部分固化剂,造成胶粘剂中主剂与固化剂的实际比例不适当,从而使复合强度下降。

解决方法:更换质量合格的稀释剂,而且要严格控制对稀释剂的检测工作。

可能原因3:复合钢辊表面的温度偏低,或者复合压力太小。

解决方法:适当提高复合钢辊的表面温度,或者适当加大复合压力。

可能原因4:复合膜固化不完全。

解决方法:适当提高固化温度,保证复合膜能够充分固化。

膜组运行注意事项

膜组运行注意事项

膜组运行注意事项
膜组运行时,注意事项如下:
1. 预处理充分:确保进水水质符合膜组件要求,去除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杂质。

2. 控制压力适中:根据膜元件规格和设计参数调整运行压力,避免过高导致膜破裂,过低影响产水量和脱盐率。

3. 温度控制:关注膜系统运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膜性能和寿命,必要时采取冷却或加热措施。

4. 定期清洗维护:建立合理的化学清洗与物理冲洗制度,防止膜污染堵塞,保持膜通量稳定。

5. 监测运行参数:密切关注产水量、脱盐率、跨膜压差等运行数据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6. 避免空运转和干态保存:长时间停运前应进行充分冲洗,使用保护液浸泡,防止膜面干燥结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系统常见污染问题及控制
摘要:反渗透系统在日常的运行中,难免会出现系统的无机物结垢、胶体颗粒物的沉积、微生物的滋生、化学污染以及其它问题,这些因素影响着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关键字:反渗透结垢胶体污染 SDI 化学污染
反渗透系统在日常的运行中,难免会出现系统的无机物结垢、胶体颗粒物的沉积、微生物的滋生、化学污染以及其它问题,这些因素影响着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下面主要阐述膜系统在日常中出现的问题及控制方法。

一、无机物的结垢
在水中存在Ca2+、Mg2+、Ba2+、Sr2+、CO32-、SO42-、PO43-、SiO2等离子。

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会造成无机物结垢,但是在反渗透系统中,由于源水一般浓缩4倍,并且pH也有较大的提高,因此比较难溶解的物质就会沉积,在膜表面形成硬垢,导致系统压力升高、产水量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膜表面的损伤,使系统脱盐率降低。

衡量水质是否结垢有两种计算方法:
控制苦咸水结垢指标
对于浓水含盐量TDS≤10,000mg/L的苦咸水,朗格利尔指数(LSI C)作为表示CaCO3结垢可能性的指标:
LSI C=pH C-pH S
式中:LSI C:反渗透浓水的朗格利尔指数
pH C:反渗透浓水pH值
pH S:CaCO3溶液饱和时的pH值
当LSI C≥0,就会出现CaCO3结垢。

控制海水及亚海水结垢指标及处理方法:
当浓水含盐量TDS>10,000mg/L的高盐度苦咸水或海水水源,斯蒂夫和大卫饱和指数(S&DSI C)作为表示CaCO3结垢可能性的指标。

S&DSI C=pH C-pH S
式中:S&DSI C:反渗透浓水的斯蒂夫和大卫饱和指数
pH C:反渗透浓水pH值
pH S:CaCO3溶液饱和时的pH值
当S&DSI C≥0,就会出现CaCO3结垢。

其它无机盐结垢预处理的控制方案
碳酸钙结垢预处理的控制方案
在反渗透系统的结垢中,以碳酸盐垢为主,大多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CaCO3几乎呈饱和状态,由下式表示CaCO3化学平衡:
Ca2+ + HCO3–<---> H+ + CaCO3
从化学平衡式可以看出,要抑制CaCO3的结垢,有几种途径:
降低Ca2+的含量
降低了Ca2+含量,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左侧移动,不利于形成CaCO3垢。

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有:离子交换软化法、石灰软化法、电渗析、纳滤等方法,他们都能有效地降低的Ca2+含量,从而达到抑制钙垢的生成。

Ca2+的增溶
主要是以增加Ca2+的溶解度,从而降低结垢的风险。

方法:添加螯合剂、阻垢剂,增加Ca2+的溶解度,使平衡向左移动。

调节pH值
主要是通过添加无机酸,从而提高H+的浓度,使平衡向左移动。

化学原理如下:
CO2+ H2O <---> H2CO3 ――――⑴
H2CO3<---> H+ + HCO3- ――――⑵
HCO3-<---> H+ + CO32- ――――⑶
离子交换除碱法
主要是通过降低CO32-的浓度来降低碳酸钙结垢的风险。

硫酸钙结垢预处理的控制方案
离子交换除钙
石灰软化除钙
添加反渗透专用阻垢剂
氟化钙结垢预处理的控制方案
离子交换除钙
石灰软化除钙
阴树脂交换
添加反渗透专用阻垢剂
硫酸锶结垢预处理的控制方案
离子交换除锶
阴树脂交换
添加反渗透专用阻垢剂
硫酸钡结垢预处理的控制方案
离子交换除钡
阴树脂交换
添加反渗透专用阻垢剂
硅酸盐结垢预处理的控制方案
预处理中的过滤
石灰软化
提高进水的温度
提高进水的pH值
添加硅分散剂
二:胶体、颗粒物沉积
胶体、颗粒物污染是比较常见的反渗透系统污染。

水中大量存在粘泥、胶体硅、金属的氧化物及有机质等颗粒物,在反渗透系统预处理中可以将源水中的这些污染源控制在一定程度,不致使对系统短期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由于系统长时间的运行预处理处理效果不理想、预处理反冲洗不彻底、操作人员的日常操作不到位等原因,都会造成系统胶体、颗粒物的污染。

针对胶体污染,通过淤泥密度指数(Silt Density Index ,SDI)来衡量。

SDI数值反应了在规定时间内,孔径为0.45um测试膜片被测试给水中的淤泥、胶体、黏土、硅胶体、铁的氧化物、腐植质等污染物堵塞的比率和污染程度。

测试如下:首先应充分排除过滤池中的空气压力,使给水以30psi 的恒定压力通过直径为Φ47mm 、孔径为0.45um的测试滤膜后开始测定:首先测定开始通过滤膜的5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T0;在使水连续通过滤膜15分钟(T)后,再次测得通过滤膜的5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T1;在取得以上3个时间数据之后,由此可以计算出该水源的SDI值:
即SDI=(1-T0 /T1)×100/T
在实际中,当T1为T0的四倍时,SDI为5;在SDI为6.7时,水会完全堵塞测试膜,而无法取得时间数据T1,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反渗透预处理系统进行调整,使其SDI值降至5.0以下。

SDI值不能反应完全反渗透系统的污堵情况,因
为SDI仪测试是死端过滤,而反渗透系统是错流过滤。

为了防止反渗透系统胶体污染,我们要求进水SDI值小于5(最好是小于3),这样有利于系统长期安全运行。

降低反渗透进水胶体、颗粒物污染最有效的方法:
合适的预处理(锰砂过滤、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超滤、微滤等等);
添加胶体分散剂;
系统预防性的清洗;
三、微生物的污染
自来水一般通过控制余氯来抑制微生物的滋生,但是余氯有较强的氧化性,它能使反渗透膜表面氧化,影响膜的寿命和产水水质,因此反渗透系统运行对余氯要求非常严格(<0.1),这给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微生物生长及排泄出的酸性粘泥会堵塞膜的微孔,致使压差上升,给系统的安全运行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微生物的污染也是最常见的污染,经过大量的元件解剖及污染物分析实验,大多数污染是由微生物的繁殖引起的。

微生物污染过程主要有以下阶段:第一阶段腐殖质、聚糖至于其他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大分子在膜面上的吸附,形成具备微生物生存条件的生物膜;第二阶段进水微生物中黏附速度快的细胞形成初期黏附过程(生物膜生长缓慢);第三阶段后续大量菌种的黏附,特别是EPS(细胞聚合物,Extracelluar Polymers。

它黏附在膜面上的细胞体包裹起来,形成黏度很大的税和凝胶层,进一步增强了
污垢和膜的结合力)的形成,加剧了微生物的繁殖和群聚;第四阶段生物污染的最终形成阶段,生物膜的生长和脱除达到平衡。

造成膜的不可逆的堵塞氏过滤阻力上升,膜通量下降。

抑制反渗透系统微生物繁殖的方法:
反渗透进水微生物的控制。

通过源水的菌藻控制(一般通过控制余氯),尽量减少预处理的死角,防止微生物繁殖;
反渗透系统微生物控制。

通过连续式或间歇式加入非氧化性且对膜没有影响的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杀死反渗透系统滋生的微生物,再通过浓水将其带出系统。

四、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是指进水中某些物质与膜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沉积、沉淀以及膜表面的非常规老化,使膜表面发生污染或使膜的性能变差。

常见的情况有:预处理时絮凝剂选用不当;运行时阻垢剂的选用不当;清洗时清洗药剂选用不当;预处理控制不严格,致使进水中带入对膜有危害的物质(如:余氯的超标导致膜面活性层的氧化)。

化学污染处理主要从系统预处理的完善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来进行预防,污染一旦产生很难清洗或者很难使膜的性能恢复。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问题,我们也会碰到沙砾、活性进入膜系统造成膜的划伤,这些主要是预处理的缺陷或者操作的失误造成,这些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