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的变化》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变化的温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变化的温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变化的温度》一、活动背景和目标:在幼儿园大班,通过科学活动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温度的变化,并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合作和思维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2. 不同温度的物品:热水、温水、冷水、冰块等。

3. 大班教室内的温度计。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导入(10分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温度吗?温度有什么作用?通过与幼儿互动交流,导入本次活动的主题,并引发幼儿的思考。

2. 温度的感受(10分钟):活动目标:通过触摸物品,让幼儿感受到不同温度的差异。

指导幼儿用手触摸瓶中的热水、温水、冷水和冰块,让幼儿讨论并描述感觉的差异。

引导幼儿了解物体的温度不同,触摸的感觉也不同。

3. 温度计的简单介绍(5分钟):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认识温度计并了解它的使用。

展示一个温度计,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温度计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温度计上有哪些刻度?刻度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4. 测量温度(15分钟):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培养观察的能力。

让幼儿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温度计和一杯水,并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如窗户旁边、教室里等。

然后请幼儿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显示,并记录下来。

引导幼儿理解温度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5. 温度变化的实验(15分钟):活动目标:通过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温度的变化。

a. 实验一:用温水热碰热:将温水倒入两个容器中,让幼儿将手放入其中一个容器中,然后分别触摸两个容器,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温度差异。

b. 实验二:冰块变热水:将冰块放置在一个容器中,让幼儿观察冰块慢慢融化为水的过程,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6. 活动总结(5分钟):活动目标: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巩固幼儿对温度变化的理解。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交流,帮助他们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包括温度的感受、温度计的使用以及温度变化的实验结果等。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变化的温度”。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温度的变化,认识温度计,学习测量温度,观察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会随着季节、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温度变化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季节变化的图片、天气预报视频。

学具:画纸、画笔、尺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么四季的温度会有所不同?通过讨论,让幼儿对温度的变化产生好奇心。

2. 温度的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会随着季节、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 温度计的认识与使用(5分钟)教师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然后带领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学会测量温度。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地点的温度变化。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学具,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幅关于温度变化的画。

6. 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温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化的温度2. 内容:(1)温度的概念(2)温度计的认识与使用(3)温度的变化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气温变化。

2. 答案:(1)日期:2022年9月1日(2)最高气温:30℃(3)最低气温:22℃(4)天气状况:晴(5)地点:幼儿园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温度的变化,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物理”,具体内容为第三章“温度的变化”。

本章详细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感知和测量温度的变化,通过实践了解温度变化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温度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是冷的、温的或热的,并掌握基本温度词汇。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并观察记录温度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观察生活、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温度概念的理解以及温度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温度变化,理解温度与物体状态变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实验用试管、热风机、小石子、尺子。

学具:记录卡片、彩笔、触感温度计(自制,用于非精确感受温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准备冰块和热水,让幼儿触摸,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简短讨论,引出温度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使用温度计演示如何测量温度,讲解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讲解温度与物体状态变化的关系,如冰融化成水,水加热成蒸汽。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活动,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记录结果。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的温度变化。

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中心画一个温度计,旁边标注冷、温、热三个词汇。

画出三个不同温度状态下的物体,如冰块、水、蒸汽。

简要列出温度变化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记录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室温,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观察常温下的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如放入冰箱冷藏后的状态。

2. 答案室温记录可包括早晨、中午和晚上三个时段,幼儿需描述如“早晨感觉凉爽,中午觉得温暖,晚上又觉得凉爽”。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如冷藏后变冷,有可能会出现结冰现象。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一、教学目标1.能够知道物质的三态变化,掌握常见物质的融化、凝固、汽化、凝华等温度规律。

2.能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并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及特征。

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形成小结论并进行口头交流,锻炼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2.物质的三态变化及温度规律3.实验观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和特征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教师出示一张图表,上面列出了对应温度的小盆友们喜欢吃哪些冰品,如-10℃:雪糕;0℃:冰淇淋;10℃:冰水果等等。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冰品,并将其对应的温度标记出来,带领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冰品要保持在这些特定温度。

2. 学习新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教师先出示温度计,向学生简单介绍温度计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强调学生要在使用时十分小心,不要把温度计折断。

然后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和读数方法,并适时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人体体温是多少?室温是多少?•物质的三态变化及温度规律展示一段富有生动性的PPT视频,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比如,冰是如何变成水的?水是如何变成水蒸气的?如何防止油烟机油蒸发?•实验观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和特征教师搭建实验平台,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并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和特征,特别是液体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和声音、蒸汽的形成和散失等。

实验结束后,带领学生讨论小结论,萃取实验的意义和特点。

3. 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温度区间(如-10℃到0℃),通过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并形成小结论,每个小组有一名代表进行口头汇报。

任务内容和要求如下:•选取五种常见物质,掌握它们在温度区间内的三态变化规律;•制定小组实验方案和步骤,观察物质状态和特征变化;•形成小结论,将实验结果总结成文章;•每组口头汇报,交流实验经验和成果。

热量传递与温度的变化

热量传递与温度的变化

热量传递与温度的变化热量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物理量。

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热量传递的方式和强度。

一、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从物体的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通过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传递热能。

热传导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与距离成正比,即温度梯度的大小与传导距离成正比。

这意味着在相同温度梯度下,热量传递的速率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二、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

它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热量。

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换言之,温度的提高会显著增加热辐射的强度。

热辐射也可以被吸收、反射或透过,这取决于物体的特性和表面的性质。

三、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运动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传热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自然对流是由于密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如空气的温暖上升,然后冷却下来的过程。

强迫对流则是通过外部的施加力(如风扇)使流体流动,加快热量的传递速率。

在对流传热过程中,温度差异是传热的主要驱动力,温度差越大,传热速率也就越快。

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传热是三种常见的热量传递方式。

温度变化对这些传热方式都有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热传导的速率。

当温度差大时,热传导速率会增大。

相反,当温度差小时,热传导速率会减小。

例如,在冬季,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房间内的热量会通过墙壁传导到室外,保持室内温暖。

而当夏季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室外的热量反而会传导到室内,增加室内的热负荷。

对于热辐射,温度的提高会显著增加辐射的强度。

这可以用材料的黑度(表面对热辐射的吸收能力)来解释。

一般来说,黑度越高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越强,因此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射的热辐射也更强。

在对流传热过程中,温度差异是驱动力。

当温度差异越大时,对流的速率也会增加。

这可以解释为何在加热器中空气的温暖会造成空气的上升,因为上升的热空气密度较低,而冷空气密度较高,形成对流循环。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是什么,温度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明白物体在不同温度下,会有不同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1)师生互动,向学生提问“在这个季节,气温一般是多少?”引发学生对温度的认知。

(2)通过展示一张江苏历史气温曲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温”是如何记录和表达的。

2. 活动一:感受温度(1)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温度下的物品(例如有冰块、热水、冷饮、温度计等),让学生逐一感受,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差异。

(2)提示学生,我们平时如何记录温度,引入温度的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活动二:温度与物体的变化(1)以寒假带回来的冰淇淋作实验素材,让学生先预测冰淇淋的变化,并用温度计测量各杯淇淋内部的温度。

(2)放置不同环境下的冰淇淋,例如冰箱、室温、温水中等,观察并记录冰淇淋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4. 结束:通过展示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回顾与学生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1. 活动设计:本课程中的活动主要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过程,需要老师事先充分的准备和实践,以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学习环境:温度是抽象的物理概念,需要在有体验和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在课堂布置和活动设计中,需要营造富有互动和参与性的学习环境,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胃口。

3. 学生能力:本课程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现今普遍提倡的素质教育。

但在实践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引,以避免过多的浪费时间和资源,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的可靠性。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探索与发现》第四章《多样的自然》,具体内容为《变化的温度》。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和掌握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观察生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有高有低,了解温度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温度变化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理解温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彩色糖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箱子,里面装有热水和冰块,让幼儿触摸并描述感受,引导幼儿关注温度的变化。

2. 讲解温度概念:教师通过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温度有高有低。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彩色糖果,通过糖果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讲解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记录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如冰块融化、热水变温等。

6. 创意活动:幼儿用彩纸、画笔等制作温度变化的记录表,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温度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化的温度》2. 板书内容:温度的概念温度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一天中家中温度的变化,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温度概念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开展温度观察活动,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幼儿观察生活、探索自然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制作温度计、开展温度实验等,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变化的温度》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变化的温度》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变化的温度》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本次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温度的变化规律,掌握简单的测量温度的方法,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准备工作1. 材料准备•温度计•水杯•热水壶和开水•冰块•粘土•实验报告(学生本子)2. 知识准备教师需要提前了解以下知识:•温度是表示物体热度高低的量,单位是摄氏度;•温度变化和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当物体的热量增加,则温度升高;当物体的热量减少,则温度下降。

三、活动过程1. 热水和冰块的温度变化1.教师向幼儿们提问:“大家知道温度是什么吗?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温度呢?”并向幼儿们展示温度计。

2.取出热水壶和水杯,让幼儿观察水杯里的水是冷的还是热的,再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在实验报告上记录下来。

3.在幼儿面前放置冰块,让他们摸摸冰块,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并在实验报告上记录下来。

4.将热水倒入另一个水杯中,让幼儿再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将热水杯和冰块放在一起,让幼儿们观察冰块的变化并测量冰块的温度,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2. 粘土的冷却变化1.为了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温度变化和物体的热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师用手揉几个粘土球,让幼儿感受一下粘土的热度。

2.教师将一个揉好的粘土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们摸摸粘土的温度,并在实验报告上记录下来。

3.教师再取出一个已经揉好放置一段时间的粘土球,让幼儿们摸摸粘土的温度,并在实验报告上记录下来。

4.将刚揉好的粘土球和已经放置一段时间的粘土球一起放在桌子上,观察两个粘土球的变化并测量它们的温度,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们初步了解了温度的概念,学会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观察了热水和冰块以及粘土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变化。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们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 不足之处本次科学活动中,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幼儿对于温度变化的原理还没有完全理解。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变化的温度》是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课程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涉及教材第三章节——天气与季节中的“温度的变化”,详细内容为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周围环境中温度的变化,了解季节转换时温度的特点,培养幼儿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感知和描述生活中温度的变化。

2. 培养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温度测量的能力。

3. 增进幼儿对季节变化与温度关系的认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温度测量的方法,理解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温度变化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季节变化的图片、天气预报视频。

学具:画纸、水彩笔、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不同季节的温度特点,激发幼儿对温度变化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天气预报视频,讲解温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季节变化对温度的影响。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活动,让幼儿用自带的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测量教室内不同地点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 互动讨论(10分钟)邀请幼儿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幼儿讨论温度变化的原因及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变化的温度》2. 内容:温度的概念温度测量方法季节变化与温度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温度变化,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

2. 答案:幼儿需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温度记录表,并尝试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温度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制作温度计、季节变化主题绘画等,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幼儿的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变化的温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温度的含义,认识温度计,学会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以及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笔、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热水、冷水、冰块,让学生触摸并描述感受。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存在。

2. 温度的概念(10分钟)教师介绍温度的含义,以及温度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温度现象。

3. 温度计的使用(10分钟)教师演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冷水、冰块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4. 观察和分析温度变化(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热水、冷水、冰块的温度不同?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7. 板书设计板书变化的温度内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变化的原因、例题及解答步骤。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身边物体的温度,并分析变化原因。

答案:学生需记录至少三种物体的温度,并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但部分学生对温度变化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能从不同角度解释温度的含义;2.能通过实验认识温度的变化;3.了解合适的温度有助于不同物质的发挥作用;4.探究温度变化对物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1.认识温度的概念,了解不同的温度单位;2.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温度的变化;3.探究温度变化对物质的影响,以及合适的温度对物质表现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对温度变化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影响物质表现的结论;2.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和其对物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温度的概念及温度的单位1.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气温变化和气象预报,让他们在思考的同时从中引入温度的概念;2.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温度单位,例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步骤二:温度变化的影响1.通过示例引导学生了解温度变化对物质的影响;2.手把手地给学生讲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让他们感受温度对物质表现的影响。

步骤三:实验认识温度变化1.让学生分组进行温度变化的实验,例如观察热水和冰水中体积的变化;2.引导学生结合所得的实验数据,分析温度变化对物质的影响。

步骤四:合适的温度1.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物质需要合适的温度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温度对物质的影响是不同的。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采用了多重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温度、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性认识温度等等。

但是,我也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 实验的环节还需要加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温度的变化; 2. 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究; 3. 以引导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思考答案。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温度的概念、温度单位,认识了温度对物质表现的影响,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上课课件

《温度的变化》上课课件

29℃
29℃
18℃
19℃
21℃
22℃
招聘启事
亲爱的同学们: 学校广播站要招聘一名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为 了公平竞争,特地以下题考查同学们的基本素质。请 将分析报告于本周内交到学校广播站,欢迎大家积极 参与,希望你能成为我校首位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下表是郑州市某天各时刻的气温值,请描述这天 的气温变化情况。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 涨叫做潮,黄昏海水上涨叫做汐,合称潮汐.潮汐 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是某港口从 0 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
水深/米
A
B
请你根据这个 图表设计一个问 题,在小组内提 问其他同学回 答.
时间/时
想一想
1、某市一周平均气温( ℃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时刻 0 3 6 9 12 15 18 21 24
温度
26
23
24
27
31
37
35
31
26
前图表示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它 是温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象.图象是我们表示变 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 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 自变量 ,用竖直 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纵轴
明白了吗?
横轴
议一议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 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42 40 38 36 34 32 30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温度/℃
A
(1)一天中,骆驼的体温 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它的 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 要多少时间? (2)从16时到24时,骆驼 的体温下降了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 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 48 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 时间/时 下降?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变化的温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变化的温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变化的温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季节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变化的温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知道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感知和描述气温的变化,了解气温与季节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和分析生活中气温变化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懂得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了解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和分析气温变化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季节变化图、气温记录表、环保手册。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气温变化,引导幼儿关注气温与季节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季节变化图,讲解气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让幼儿了解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气温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近一周的气温变化,并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幼儿提出节能减排的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变化的温度》2. 内容:气温变化规律气温与季节的关系节能减排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气温变化,与家长一起分析气温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气温变化,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了解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1. 利用生动的季节变化图,展示气温在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幼儿形象地了解气温的波动。

上学期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

上学期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

上学期的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正确读取温度值。

3.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

3.实验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气球、酒精灯、火柴等。

2.课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会发生温度变化吗?生:热水、冰块、火柴等。

师:那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生: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温度的知识。

2.温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度的计量单位是什么吗?生:摄氏度。

师:对,摄氏度是我们常用的温度计量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个温度计,谁知道它是如何测量温度的呢?生:温度计里的液体在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通过液柱的高度变化来表示温度。

师:很好,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准确。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温度计,我来教大家如何正确使用。

(教师示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3.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度变化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吗?生:热胀冷缩。

师:对,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观察温度变化对气球的影响。

(教师示范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气球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这就是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

4.实验操作及观察分析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观察温度变化对某种物体的影响。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生:我们发现在酒精灯加热的气球会膨胀,放入冷水中的气球会收缩。

师:很好,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温度》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激发对观看、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爱好,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觉温度与天气的关系,进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试验结果的力量,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大班科学《变化的温度》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觉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小朋友对观看、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爱好。

3、进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试验结果的力量。

4、愿意与同伴合作嬉戏,体验嬉戏的愉悦。

环境与材料: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发思索。

1、老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日的天气状况。

2、争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3、老师了解每位小朋友有关天气温度的熟悉。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展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图片PPT。

2、出示温度计实物,请小朋友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3、小试验:请小朋友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看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4、试验后关心小朋友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小朋友观看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看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小朋友选择太阳照耀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看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知人们什么信息。

4、让小朋友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变化,并留意增减衣服。

四、请小朋友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老师指导小朋友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小朋友从中发觉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活动反思: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胜利失败兼而有之。

胜利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变化的温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变化的温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应该能够:•了解温度是什么•了解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掌握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教具准备•温度计•热水、冷水•大型容器•温度计模板•白板、黑板、笔•实验室衣物活动内容1. 引入(10分钟)让幼儿们坐在教室中心,打开教导幼儿logo,介绍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变化的温度》。

引导幼儿们谈论温度,问问题,例如:•夏天很热,冬天很冷,你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吹口气在冷天呼呼响,在热天却看不到了,为什么呢?•你们在吃饭时是否会注意食物温度? 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温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实验分析 (30分钟)让幼儿们安装好实验室衣物,告诉他们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关于温度变化的实验。

1.给每个小组一张温度计模板,引导幼儿们学习温度计的构造、读取方法。

并且向幼儿们介绍摄氏温度尺和华氏温度尺的区别。

2.让幼儿们分小组,在大型容器中加入大约一半的热水和一半的冰水,让幼儿们测试水的温度,然后用笔记下温度计的读数。

3.再将温度计静置在冰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然后将温度计移至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让幼儿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温度计上的变化。

5.让幼儿们量化分析水温的变化,观察水的状态的变化。

6.请幼儿们回答以下问题:•冰水里的温度是多少?•热水里的温度是多少?•当温度计放在冰水中时,读数会增大还是减小?•当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时,读数会增大还是减小?3. 总结回顾(10分钟)整理幼儿的实验结果,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

并且总结探讨甚至引导幼儿们明确如下:•温度是什么?•温度变化会对物体造成什么影响?•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4. 作业和延伸(10分钟)1.让幼儿回答开头的几个问题。

2.在室外进行另一个关于温度的实验,例如:观察因气温变化而产生的现象。

3.幼儿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室内或室外实验,观察温度的变化对物体的影响。

结束语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验,引导幼儿体会温度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有力量的。

《温度的变化》参考教案

《温度的变化》参考教案

6.3 温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二)能力训练要求1.培养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广泛性和准确性.2.在具体情境中锻炼学生对变量之间关系的敏感和语言描述的合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从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所蕴含的数学美.●教学重点1.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合理地表示,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学意义.●教学难点根据图象得出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获得对图象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学生可借助于以前读统计图的经验发现两个变量的关系,并尽可能多地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教具准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人的体温的变化(记作投影片§6.3 A)第二张:某天温度变化情况(记作投影片§6.3 B)第三张:骆驼体温变化(记作投影片§6.3 C)第四张:某港口0~12时水深情况(记作投影片§6.3 D)●教学过程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我们都知道,人的正常体温是36.5 ℃左右,这是一个很粗略的说法.你知道人的体温是随时间变化的吗?一天之中,在凌晨2时到6时之间,人的体温最低;在下午5时到8时之间,人的体温最高.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温度变化的幅度大约是0.6 ℃.如果变化幅度超过1 ℃,特别是在“非典”时期,那就要被“隔离”观察.在了解人体体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一天天气温度变化的情况.(板书§6.3 温度的变化)Ⅱ.讲授新课——由学生根据读统计图的经验来自主探索图象中变量之间的关系1.气温变化的情况出示投影片(§6.3 A)请你根据图象,与同伴讨论某地某天温度变化情况.(1)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几时到达的?最低温度呢?(3)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多长时间?(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下降?(5)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B点呢?(6)你能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吗?说说你的理由.图6-7[师]上述问题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的关系?[生]是时间和温度这两个变量的关系,其中时间是自变量,温度是因变量.[师]根据图6-7,同学们可先自己获取上述六个问题的答,并与同伴交流.[生](1)上午9时的温度是27 ℃,12时是31 ℃.[师]你是如何从图中读出的?[生]在水平的数轴上找到9,它是表示时间的,过9的一条竖直的线与曲线交于一点,过这一点又有一条水平的线与竖直方向的数轴交于一点,此点表示的正是27 ℃.[师]很好.[生](2)这一天最高的温度是37 ℃,是在15时达到的.因为最高温度应在曲线的最高点处达到,即C点是最高点,过这个点的水平方向就找到最高温度是37 ℃,竖直方向就找到了达到这温度的时间.同样,最低点D,就表示在3时,这天的气温达到最低温度23 ℃.[生](3)这天的温差应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37 ℃-23 ℃=14 ℃.而经过的时间应为3时至15时.(4)温度上升,从图中反映的是曲线上升,观察可得3时到15时温度在上升;温度下降,从图中反映的是曲线下降,观察同样可以得出0时到3时、15时到24时温度在下降.[生](5)图中A点表示的是21时的温度为31 ℃,B点表示的是0时的温度是26 ℃.(6)次日凌晨的温度应和前一日凌晨的温度相差不多,所以根据今天的凌晨1时的温度便可预测明日凌晨1时的温度约为24 ℃.[师]同学们观察图6-7,可知曲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呢?[生]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是某一时刻这天的温度.[师]而这样的点我们用一条光滑的曲线按时间顺序把它们连起来,就表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它就是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因此我们又得到了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图象法.用这种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何优点.同学们不妨交流一下.[师生共析]用这种方法表示,很直观,一眼就可看出什么时间,一天温度达到最高;什么时间,一天温度达到最低.同时,还能观察出在什么时段内温度在上升,什么时段温度在下降.直观、形象、生动.2.骆驼的体温[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下面是骆驼的体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我们根据它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出示投影片§6.3 B)(图中25时表示次日凌晨1时)图6-8(1)一天中,骆驼体温变化范围是什么?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多少?(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4)你能看出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有什么关系吗?其他时刻呢?(5)A点表示的是什么?还有几时的温度与A点所表示的温度相同?(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骆驼的趣事?与同伴交流.[师]在回答上述六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在这个问题中,哪是自变量,哪是因变量?[生]时间是自变量,骆驼的体温是因变量.[师]联系某天气温变化的图象,我们可以注意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关系时,一般用水平方向上的数轴(即横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用竖直方向的数轴(即纵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生]用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师]下面我就根据图象分析骆驼体温的变化.[生](1)一天中骆驼体温变化的范围是35 ℃到40 ℃.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16时-4时.即需要12个小时(或40-28=12时).(2)16时的温度最高是40 ℃,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到了37 ℃,共下降了3 ℃.(3)每天4时到16时体温在上升,0时到4时、16时到24时,体温在下降.(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第二天8时的体温与第一天8时的体温是相同的,其他时刻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骆驼在每天的体温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因为图象从24时开始复制了0时到24时的图象.(5)A点表示的是12时的温度,与A点表示的温度相同的时刻还有20时的温度及次日12时和20时的温度.(6)一提起骆驼,就想到了沙漠.骆驼之所以称为“沙漠之舟”,是由于骆驼耐饥、耐渴、耐劳又耐风沙,这些特殊的能力而使它成为人类的好朋友.[生]骆驼最明显的特征是长有两个驼峰,一次进食后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它的脚掌很大,适宜沙漠行走.骆驼在沙漠上行走总是不紧不慢,踏着很稳健的步伐,但从不停留,靠着一种坚强的意志,到达目的地,我们应学习骆驼这种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关于骆驼的趣事,我们也都知道骆驼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应该和它们友好相处.在我国的珍稀野生动物中,生命力最强的就是在大漠戈壁深处独来独往,靠喝盐水生存的野骆驼.有关骆驼方面的有关资料同学们可到网上查找.我们研究了体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还记得刚上课时,老师提到的,人的体温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同学们可打开课本阅读P174的读一读,你会更好地了解人体正常体温的变化情况.阅读后,和同伴交流你从中获取的信息.Ⅲ.随堂练习出示投影片(§6.3 C)1.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涨叫做潮,黄昏海水上涨叫做汐,合称潮汐.潮汐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是某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图6-9(1)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深?深度约是多少?(2)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浅?深度约是多少?(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增加?(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减少?(5)A,B两点分别表示什么?还有几时水的深度与A点所表示的深度相同?(6)说一说这个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是怎样变化的.解:(1)在凌晨3时港口水最深,深度约为7.5米;(2)上午9时港口水最低,深度约为2.4米;(3)在凌晨0时到3时,上午9时到12时,港口的水深在增加;(4)凌晨3时到上午9时,港口的水深在减少.(5)A点表示上午6时港口的水深为5米,B点表示中午12时港口的水深为4.3米,0时水的深度与A点所表示的深度相同.(6)(只要描述的是变化过程合理即可)凌晨0时到3时水深在增加;凌晨3时到上午9时水深在降低;上午9时到12时水深又开始增加.2.如图6-10,向高为H的圆柱形空水杯中注水,表示注水量y与水深x的关系的图象是下面的哪一个?图6-10解:根据题意可知,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当水深x为0时,注水量y 也为0;同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应选A.Ⅳ.课时小结这节课从图象中分析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温度的变化直观而形象地从图象中获得了变量之间的有关信息.用图象来直观地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表格法、关系式法所无法代替的.Ⅴ.课后作业1.课本习题6.3 第1题;2.观察章头图《青春期男女孩身高曲线》并回答相应的问题;3.收集生活中用图象法表示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Ⅵ.活动与探究某气象研究中心观测一场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开始时风速平均每小时增加2千米,4小时后,沙尘暴开始经过开阔荒漠地,风速变为平均每小时增加4千米,一段时间,风速保持不变.当沙尘暴经过绿色植被区时,其风速每小时平均减少1千米,最终停止.结合风速和时间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图6-11(1)在纵轴()内填入相应的数值;(2)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共经过了多少小时?(3)写出当x≥25时,风速y(千米/时)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式.[过程]此题是一个关于环境恶化的一个问题.从题中可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要回答上述几个问题,首先要读懂题,第二要读懂图.[结果](1)开始时风速平均每小时增加2千米,由图象可知,0时的速度为0千米/时,4小时后,速度y=2×4=8千米/时,所以在y轴的第一个空应填8.接着4时到10时经过荒漠地,每小时平均增加4千米,所以10时,风速已变为8+4×(10-4)=32(千米/时).第二空应填32.(2)由图象可知,当风速为32千米/时时,遇到绿色植被区时,其风速每小时平均减少1千米,最后停止,即风速变为0千米/时,需32小时.所以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需25+32=57(小时)(3)当x≥25时,y=57-x.●板书设计§6.3 温度的变化一、图象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1.直观、形象.2.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二、随堂练习(由学生板演)。

《温度变化》教案

《温度变化》教案

《温度变化》教案温度变化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温度变化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并通过活动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温度变化的原理。

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2. 掌握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3.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 能够解释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 温度计- 温水和冷水- 不同温度的物体(如冰块、水壶、铁块等)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2. 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10分钟)- 给出多个不同的物体,让学生预测哪个物体的温度更高或更低。

- 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影响因素,如热量的输入、输出、时间等。

- 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3. 温度计的使用(10分钟)- 展示温度计,并说明如何使用和读取温度计。

- 给学生提供温水和冷水,让他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 让学生交流测量结果,并对比不同温度的水的温度差异。

4. 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15分钟)- 准备一块冰块、一个水壶和一个铁块,并将它们放置在教室中不同的位置。

-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每个物体的温度变化情况。

-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变化对不同物体的影响,如冰块的融化、水壶中水的沸腾等。

5. 实验设计与表达(15分钟)- 鼓励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变化对其他物体的影响。

- 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和总结实验结果。

- 要求学生用适当的表格或图表展示实验数据。

6. 总结(5分钟)- 提醒学生温度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 强调掌握温度测量和理解温度变化对于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意义。

拓展活动- 观察昼夜温度变化,记录并分析数据。

- 研究不同季节和地方的温度变化规律。

- 探究温度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参考资料- 《初中物理学》教科书- 互联网资源:有关温度变化的视频、图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的变化》
执教者:拉堡中学莫海涛
一.教学目的
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二.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
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四、教学过程
)上午9时的温度是多少?12时呢?
)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是在几时达到的?最
低温度呢?
)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
过了多长时间?
)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