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节水栽培三种灌溉模式的水氮利用与产量形成

合集下载

豫东农业灌溉节水技术

豫东农业灌溉节水技术

豫东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作者:王一尘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1期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商丘市分校王一尘豫东地区是黄河冲积沉积平原,水资源紧缺,农业发展应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就是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合理应用灌溉。

发展节水技术不仅可以缓解豫东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本增效,还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作物的品质和减少污染。

一、灌溉制度节水根据作物生长期土壤水量指标和不同作物生育期干旱减产情况,确定灌溉水次数、灌水时间和灌水量。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冬小麦节水灌溉的重点是严格控制过量灌溉,生育期内灌水数为3~4次,灌溉时间可根据土壤墒情选择在冬前、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等生育阶段。

在水资源不足地区,小麦生育内灌水次数为2~3次,灌溉时间可选择在冬前、拔节、孕穗和灌浆等生育时期。

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区,节水灌溉的重点是确保小麦需水关键时期供水和干旱供水。

如水源允许灌2水,应灌冬水和拔节水和灌拔节水和孕穗水。

如水源条件只允许灌1水,则应灌拔节水或孕穗水。

灌水定额为600~750m3/hm2。

(二)小麦——夏玉米种植地区节水灌溉在常年或干旱年全年灌4~5次水,总灌水量为2?400~3?000m3/hm2,每次灌水约450~600m3。

灌溉时间为小麦灌冬水、拔节水、孕穗水,玉米(谷子)播种出苗水,拔节期结合追肥灌1水,或根据下雨和土壤干旱程度,小麦灌冬水、拔节水、麦黄水,玉米(谷子)灌拔节水、抽穗水。

在湿润年,根据雨情和墒情,可减少2~3次,一个生长季每公顷灌溉总量为1?350~2?025m3,灌水时间可选择在小麦冬水、拔节水、麦黄水或玉米(谷子)播种水、孕穗水。

二、膜上灌溉技术膜上灌溉技术就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水流,利用地膜输水,通过放苗孔和膜侧旁渗给作物供水的灌溉方法。

利用地膜输水,防止了灌溉水的深层渗漏损失。

冬小麦减蒸控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减蒸控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扫码学技术现代农村科技2020年第2期目前在冬小麦生产中,农民普遍认为浇水越多越好,一般年份仍然习惯于灌溉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抽穗开花水、灌浆水等,灌溉次数多,水量大,而这些灌溉水却并不能全部被小麦所利用,甚至还会造成冬小麦贪青晚熟、倒伏、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1冬小麦减蒸控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概述所谓冬小麦减蒸控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就是在保证冬小麦较高产量条件下,把耕作保墒、品种合理搭配、秸秆覆盖还田、优化灌溉制度、平衡施肥等技术相结合,通过主动调亏灌溉,降低植株蒸腾、减少深层渗漏和棵间蒸发损失,达到节水稳产高效目标。

2冬小麦减蒸控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冬小麦一生中有两个水分最敏感时期,如果这两个时期缺水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第一个水分临界期是拔节至孕穗期,这个时期小穗分化,代谢旺盛,细胞液浓度很低,抗旱力最弱,如果这个时期缺水,小穗就会发育不良,特别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受阻或畸形发育,影响穗粒数。

第二个水分临界期是从扬花至灌浆早期,这个时期营养物质从植株各部分输送到籽粒,如果此时缺水,一方面会影响旗叶的光合速率和寿命,减少有机物的制造;另一方面使有机物质运输变慢,造成灌浆困难,产量下降。

而冬小麦越冬、返青、起身及灌浆后期为水分不敏感的生育期,可以在特定时期有目的地减少水分供给,使作物经受水分胁迫,限制作物某些方面的生长发育。

比如,如果春季灌溉过早,在返青起身期间就开始灌溉,会促使冬小麦的无效分蘖增多,增加养分和水分的消耗,也不利于春季地温的回升,使冬小麦生育进程推迟,如果推迟灌溉,可以加速分蘖两极分化,促进大蘖向成穗的方向发展,可显著提高分蘖成穗率。

所以,在水分不敏感时期控制灌溉,减少灌溉水的浪费,实现了降低灌溉用水量而维持冬小麦产量的目标。

冬小麦灌水的最佳时期是拔节至孕穗期和扬花至灌浆期,但具体的灌水时间和次数,还要根据不同年型下的降水量来确定。

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

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

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作者:汪勇屈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29期汪勇屈涛一、产量构成1、群体动态指标基本苗38~45万/亩,越冬前总茎数80~100万/亩,起身期最高总茎数95~110万/亩,抽穗期穗数45~55万/亩。

2、冬前壮苗指标越冬前小麦主茎叶龄4~6片,单株茎数1.5~3个,单株次生根5~7条。

3、产量结构指标亩成穗数42~50万,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2克以上,产量500 千克/亩以上。

二、品种选择选用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抗倒伏的优质高产早熟品种。

推荐品种:新冬22号、新冬55号等。

三、田间管理技术1、播前准备①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腾茬整地,有条件的地块灌足底墒水,每亩灌量不少于100立方米,确保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适耕状态及时秋耕,耕深25厘米以上。

耕后耙耱,整地成待播状态,做到土壤松碎、上松下实,墒度适合。

没有灌水条件的地块或者腾地晚抢时播种的地块可采用干播湿出方式,确保适期播种。

②施用基肥。

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磷酸二铵20~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5~6千克,均匀撒于地面深翻入土。

③种子处理。

选用包衣种子,播前可药剂拌种。

杀菌剂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200克或11%三唑酮?福美双悬浮剂145~2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克拌100千克种子;杀虫剂选用48%苯甲?吡虫啉悬浮剂300~400克拌100千克种子,拌后闷种4~6小时,现拌现用。

可防锈病、白粉病,兼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

2、播种①适期播种:秋播温度15~18℃为适播期,北四县:适播期为9月15日~9月30日。

9月20日前后播种最佳,最迟不得晚于10月5日播种;南五县:适播期为9月20日~10月10日,最迟不得晚于10月15日播种。

②适宜播种量:北四县:亩播量22~25千克。

10月1日以后播种,亩播量28~30千克。

南五县:亩播量20~23千克。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随着春季来临,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的冬小麦也进入了生长旺季。

在冬小麦
生长期间,适时的灌水对产量的影响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
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春季初期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适时的补充水分可以推动作
物的生长和发育。

冬小麦的叶面积和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吸收光能能力提高,从而增加了
籽粒数和单粒重,为获得理想的产量奠定了基础。

同时,春季中后期是冬小麦拔节到抽穗期的生长黄金期。

此时,若能给予充分灌溉,
可有效延长生长周期、增加垂穗数和穗重,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另外,灌溉还可以保证
冬小麦的根系充分发育,提高冬小麦耐旱能力。

然而,应注意灌水量的控制。

过度的灌水会导致土壤过湿,增加冬季农闲期耕作难度,而且冬小麦抽穗及成熟期灌水过量也会导致作物品质下降,降低冬小麦市场价值。

总之,适时的灌水是冬小麦获取高产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
产量的影响要具体情况分析,逐渐增加灌水量,保证冬小麦的生长需要,得到较高的产量
和质量,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小麦的几种灌溉技术

小麦的几种灌溉技术

∙水分在小麦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研究1千克小麦约需1000-1200千克水,30-40%由地面蒸发掉了。

在小麦生长期降雨量占需水量的1/4,所以麦田的不同时期灌溉,以及采用抗旱保墒措施,对于补充小麦对水分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冬小麦耗水情况:1、播种后至拔节前。

占35-40%,日耗水0.4方/亩。

2、拔节至抽穗。

占20-25%,日耗水2.2-3.4方/亩。

3、抽穗至成熟。

26-42%,日耗水4方/亩。

二、冬小麦不同时期适应的土壤含水量:1、出苗期:80%2、越冬期:55-80%3、返青至拔节期:70-80%4、孕穗至开花期:80%5、灌浆期:60%三、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和技术目前,小麦灌溉主要有四种方式:1、地面灌溉:麦田畦灌是我国劳动人民精耕细作创造的灌溉方法。

一般畦长30-50米,畦宽2-3米入畦单宽流量3-6L为宜。

2、喷灌:比地面灌溉节水20-40%,且不破坏土壤结构,适用范围广。

3、滴灌:优点是节水、节能。

用于小麦种植灌溉的不多。

4、地下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输水速度快、减少蒸发、降低成本、省地、省劳力。

节水灌溉所谓小麦节水灌溉是指麦田中以较少的灌水量获得较高的增产和经济效益。

它包括:一是防止大水漫灌:二是限额灌水。

小麦节水灌溉措施:1、播前较大定额地进行贮蓄灌溉:研究表明在小麦播前采用大定额灌水,使50-200厘米土层土壤湿度达到80%以上,即使全生长期不浇水在土层深厚的地区小麦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2、灌溉小麦关键水: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不同时期的水分效应,采用灌关键水的方法是有效地节水措施。

3、硬化水渠: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水渗漏。

4、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利用喷灌、微灌从而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5、灌溉与其它农艺措施结合:麦田灌溉后,采用及时中耕松土、地膜覆盖等保墒措施,也可以起到节水目的。

2、越冬期:55-80%3、返青至拔节期:70-80%4、孕穗至开花期:80%5、灌浆期:60%三、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和技术目前,小麦灌溉主要有四种方式:1、地面灌溉:麦田畦灌是我国劳动人民精耕细作创造的灌溉方法。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

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关系概述: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旱地冬小麦的种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干旱和缺水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冬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冠层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水分利用和氮肥利用效率。

因此,研究冠层温度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冠层温度是作物生长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

研究表明,适宜的冠层温度有助于促进小麦的产量增加。

首先,适宜的冠层温度能够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光合产物的转运速度,从而增加产量。

其次,适宜的冠层温度有助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高麦穗的营养供应,进而增加产量。

同时,冠层温度还能影响小麦的生殖生长,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花荚的形成和保持,提高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进一步增加产量。

二、冠层温度与水分利用关系旱地冬小麦的生长环境受限于降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

冠层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散失速率和作物的蒸腾量,从而影响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导致冬小麦生长缺水。

此外,高温环境下,作物的蒸腾量会增加,加速水分消耗,进一步加重缺水情况。

因此,适当降低冠层温度是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三、冠层温度与氮肥利用关系氮肥是冬小麦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适宜的冠层温度能够影响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和吸收速率,从而影响小麦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较高的冠层温度会加速土壤中氮肥的转化速度,增加氮素的损失,降低氮肥的利用效率。

此外,高温环境下,小麦吸收氮肥的能力会减弱,影响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在旱地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冠层温度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间及要点介绍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间及要点介绍
浇水时间还应考虑小麦的生长阶段, 确保在小麦返青期开始前完成浇灌。
浇水要点
浇水量要适中
返青水浇灌量应根据土壤湿度和 肥力状况确定,不宜过多或过少 。过多会导致土壤过湿,影响小 麦根系发育;过少则不能满足小
麦生长所需的水分。
选择合适的水源
确保水源清洁,避免因水质问题 对小麦造成污染。
浇灌方式
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既能保证水分均匀分布,又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越冬水
浇水时间
初冬浇水
在11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降至 3℃左右时进行。
封冻水
在12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降至 0℃以下时进行。
浇水要点
水量适中
01
确保水分能够渗透到土壤深层,但不宜过量,以免造成土壤板
结。
浇透土壤
02
确保水分能够充分滋润到根系分布层,满足小麦冬季水分需求

避免结冰
03
浇水后应避免土壤结冰,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节约水资源。
注意事项
注意天气预报
在浇灌前应关注天气预报 ,避免在雨雪等不利天气 进行浇灌。
注意土壤温度
避免在土壤温度过低时浇 灌,以免影响小麦的生长 。
注意病虫害防治
在浇灌前后应加强病虫害 的防治工作,以防病虫害 对小麦造成危害。
04
拔节水
浇水时间
拔节水应在冬小麦拔节初期进行浇灌,具体时间根据地区和气候条件而定。一般 来说,在每年的三月中上旬,当地表土壤出现旱象时,应及时进行浇水。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 间及要点介绍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播种前的浇水 • 越冬水 • 返青水 • 拔节水 • 抽穗水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间及要点介绍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间及要点介绍

冬小麦不一样时期的浇水时间及要点介绍汇报人:2023-11-23•播种期浇水•越冬期浇水•返青期浇水目•抽穗期浇水•成熟期浇水录播种期浇水010102浇水时间如果播种时底墒尚可,则可在麦苗出土后3-5天内浇水,以促进麦苗扎根。

如果是抢墒播种,且底墒不足,应在播种后及时浇水,以确保出苗整齐和防止出现“断垄”。

浇水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麦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应根据土壤的湿度和天气情况来确定浇水量。

浇水量要适中浇水后应及时松土,以促进土壤的通气和防止土壤板结。

浇水后要及时松土应根据天气预报和麦苗的生长情况来选择浇水的时间,避免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浇水,以免影响麦苗的生长。

掌握好浇水的时间浇水要点越冬期浇水02浇水时间均气温下降到3℃左右时进行越冬水浇灌。

浇水量要适中,以浇水后当天全部渗入土中为宜,避免浇水过多造成表面积水结冰,冻害麦苗。

浇水量采用喷灌或小畦灌溉方式,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

浇水方式浇水前要检查水利设施,保证灌溉正常进行。

同时,要清除渠道中的杂物和冰凌,确保水流顺畅。

浇水前准备浇水后要及时进行划锄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并做好野燕麦等杂草的防治工作。

浇水后管理浇水要点返青期浇水03浇水时间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即春节之后,根据天气情况,当土壤表层5-10厘米以下出现干燥,且白天日均温在0℃以上时,就可以开始浇水。

浇水时要注意天气情况,选择在晴朗天气进行,避免在寒潮、阴雨天气进行,防止倒春寒对小麦造成冻害。

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浇水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小麦根系生长。

注意病虫害防治返青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应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浇水量要适中返青水不宜过大,以小水灌溉为佳,以免造成地温下降,影响小麦的生长。

浇水要点抽穗期浇水04孕穗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浇水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孕穗期在小麦抽穗前,也需要适量的浇水,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冬小麦灌溉制度

冬小麦灌溉制度

冬小麦灌溉制度
冬小麦灌溉制度是指为了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管理冬小麦的灌溉。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确定合适的灌溉时机: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水量、土壤含水量和气象水分条件等因素,确定灌溉时机,避免过早或过晚灌溉。

2. 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根据冬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和土壤持水能力,确定合适的灌溉水量,避免浪费水资源和造成水分过度或缺乏。

3. 采用科学的灌溉方法:可以采用地面灌溉、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4. 引导冬小麦生长发育:通过合理的灌溉,引导冬小麦根系生长向深层土壤发育,增加水分吸收面积,提高抗旱能力。

5. 科学管理冬小麦灌溉:对灌溉水源进行管理和保护,定期清理和维护灌溉设施,及时对冬小麦进行观测和调控,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6.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灌溉过程中,通过防渗漏、排水利用等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有效的冬小麦灌溉制度,可以提高冬小麦的生产能力和抗逆能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原理

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原理

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原理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冬季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

冬小麦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原理方面进行探讨。

一、冬小麦水分管理技术冬小麦是一种喜水作物,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

因此,在种植冬小麦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水分管理。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水分的调控冬小麦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因此,合理调控土壤水分,是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开展冬小麦种植时,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区域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土壤水分管理方案,例如,可以通过灌溉、排水等手段,调控土壤水分含量,使其处于适宜的范围。

2. 水分的增加在种植冬小麦过程中,适时增加水分,有助于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灌溉、雨水收集等方式来增加水分,同时要注意灌溉时机和灌溉量的控制,以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 水分的保持在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保持土壤水分,有助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覆盖物、土壤覆盖等方式,保持土壤水分,同时还要注意排水和通风,避免土壤过于潮湿,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

二、冬小麦肥料管理技术冬小麦是一种营养需求较高的作物,因此,合理施肥是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施肥时机的选择在种植冬小麦时,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区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施肥时机。

一般来说,可以在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例如,在播种前、播种后、拔节期、孕穗期等阶段,分别施用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以满足冬小麦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2. 施肥方式的选择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区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施肥方式。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化肥、有机肥、复合肥等不同种类的肥料,同时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过量或不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

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

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

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

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

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

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

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

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

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表1 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

(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

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

灌浆~成熟,播种~拔节。

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

播种时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才能保证全苗、壮苗,也是后期作物良好生长的先决条件,因此播前灌溉应予以特别重视。

氮磷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氮磷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氮磷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问题提出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冬小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生长障碍和产量下降的影响。

营养元素是冬小麦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氮磷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它们对冬小麦的产量形成和水分养分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氮磷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1. 氮磷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受到营养元素的影响非常大,其中氮磷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本次研究将通过控制不同的氮磷供应量,分析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探究氮磷比例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同时,将研究氮磷对冬小麦籽粒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 氮磷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水分是冬小麦生长和发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氮磷供应量对冬小麦的水分利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研究将通过测量不同氮磷供应量下的土壤含水量和冬小麦生长期间的蒸腾量,分析氮磷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同时,将研究氮磷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探究氮磷比例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本次研究可以对氮磷的适宜供应量和比例进行探究,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研究冬小麦对氮磷供应量的反应特征,为冬小麦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程度,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的方式进行,选取适宜的试验区域和冬小麦品种。

控制不同的氮磷供应量,通过测量生长期间的氮磷含量、土壤水分和蒸腾量等指标,分析氮磷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和科学建议。

五、预期成果本次研究将得出氮磷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规律以及适宜的氮磷供应量和比例,为冬小麦生产提供科学建议。

同时,还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程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冬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及育成品种

冬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及育成品种

冬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及育成品种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增加其产量和质量是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而高产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成为冬小麦育种的重点。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冬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及育成品种。

一、育种方法1. 选优配优:选择优良单株进行组配。

首先是对亲本的筛选,找出高药量、长穗、抗病、耐倒伏等特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进行选择,提高筛选效率。

2. 进行杂交:将优良亲本进行杂交,既可达到增加菌根、抗逆性等性状的目的,也可以对质量进行改良。

如选出供试一族后,要多数选择一点熟悉合成剂,刺激吸收农作物中的养分,来提高优良种质的养分吸收能力和篇尽能力。

3. 种子处理:种子也可以进行脱壳、杀菌处理以保证出苗率。

同时也可以利用外源物质如脂肪酸,刺激幼苗生长,促进代谢,促进根径增粗延迟抽穗。

二、育成品种1. 郝冬小麦:这是国际小麦育种界难产40年后的杰出成果。

该品种在雪域高寒地区国家核心小麦品种测试中,表现出超高的独特性能,其产量超过了北方早春小麦的水平。

2. 亚洲先锋658号:该品种是我国科学家在育种过程中进行优化并新增的新品种。

其死活割草灌溉、生育、养护成本相比普通品种也要低许多。

三、育种难点1. 杂交方法的改进,因为棕榈麦原种是近在根系上进行进行杂交串联的,其构建方法远非便利;同时也可以通过外源生物素加入兴奋元素进行进一步改进。

2. 优良基因控制性状的精细找定,冬小麦在光周期控制中易受外界干扰,提高优良基因和非优基因在光周期方面的表现,能够有效提高小麦品质和高产水平。

总之,冬小麦节水高产新品种选育方法及育成品种的研究探索将是未来冬小麦育种的重点。

只有在科学的育种方法和密切的育成品种关注下,才能大幅度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粮食生产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冬小麦节水灌溉主要办法

冬小麦节水灌溉主要办法

冬小麦节水灌溉主要办法
一、播前较大定额地进行贮蓄灌溉。

小麦播前采取大定额灌水,使50至200厘米土层的泥土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增长深层根比例。

二、灌小麦关键水。

依据小麦需水特点和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效应,采取灌关键水的方法是一项有效的节水办法。

据研究,在灌足底墒水的情况下(冬前墒情较好),灌冬水的效果较差,以灌拔节水和孕穗水的效果最好;在冬前墒情不好的情况下,以灌冬水和孕穗水的效果较为显然。

三、硬化水渠,以减少渗漏;平整土地,提高灌水品质,对骨干水渠(沟)要加设防渗设施。

在采取地面灌溉时,要平整好土地,土地平整可提高灌水效率的30%至50%,节俭用水50%以上。

四、采取先进的灌溉技巧,采取喷灌、滴灌、渗灌及管道灌溉等先进的灌水技巧,是节水的有效道路。

喷灌可比地面灌溉节水20%至40%,其小麦耗水系数只相当于畦灌耗水系数的25%至30%;渗灌比畦灌节水40%左右,滴灌可比畦灌省水4至6倍。

这些先进的灌溉技巧通常不导致泥土板结及养分淋溶,有利于泥土水、肥、气、热的和谐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增进养分转化,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五、灌溉与其它农艺办法相联结,麦田灌水后,采取及时中耕松土、地膜覆盖等蓄水保墒办法,能够避免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能达到节水的目标。

编辑:迪龙塑胶小贾。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的开题报告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的开题报告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灌溉是冬小麦生产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因此,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对于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为制定灌溉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如下:1. 比较传统灌溉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2. 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

3. 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4. 为灌溉方式优化和小麦产量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1.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2.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

3.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 田间试验,选择适宜的冬小麦品种和地块,采用传统灌溉和滴灌两种不同的灌溉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2. 测定不同处理的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并对比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差异。

3. 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并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4. 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五、研究预期结果1. 比较传统灌溉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明确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2. 明确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

3. 明确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4. 为灌溉技术优化和小麦产量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六、研究实施计划1. 实验前期准备:选择试验品种和地块、确定不同处理方案、采购试验设备等准备工作。

冬小麦节水灌溉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进展

冬小麦节水灌溉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进展

第21卷第1期干旱地区农业研究V o l.21N o.1 2003年3月Agr icultura l Research i n the Ar id Area s M ar.2003冬小麦节水灌溉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进展①房全孝,陈雨海(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摘 要:从作物生理生化、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冬小麦节水灌溉生理生态基础的研究进展。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土壤水分与根系关系、农田生态环境3个方面,每个方面研究已较深入,但对这3个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及边缘学科间的协作研究还比较薄弱。

今后应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SPA C)出发,着重研究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条件下,节水灌溉对冬小麦与水分关系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

关键词:冬小麦;节水灌溉;生理特性;生态特性;研究进展;土壤-作物-大气水分连续体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601(2003)0120021206 我国水资源贫乏,且分配不均,人均淡水占有量仅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居世界第109位;在耕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国总量64%和46%的北方,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而这一地区恰是我国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80%。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栽培面积为0.287亿hm2。

十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与灌溉面积同步增加,灌溉面积成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灌溉用水效率仅为40%左右,每立方米水生产粮食不足1kg,而一些发达国家在2kg以上[1]。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日趋严峻,实现农作物节水灌溉与高产优质的统一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研究的重大课题。

节水灌溉包括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两个方面,前者指利用灌溉工程和技术设施达到节水目的,主要有管道输水、渠道防渗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

后者是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规律,在保证作物一定经济产量条件下,尽量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溉定额,实现节水高效灌溉。

不同灌水次数对邢麦7号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灌水次数对邢麦7号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灌水次数对邢麦7号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作者:肖轶娆景东林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2期摘要以邢麦7号为试材,探讨不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冬小麦产量、耗水系数和水分利用率均不同,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冬小麦产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水分利用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

灌两水为最优组合(拔节水和扬花水),产量为8 187.3 kg/hm2,水分利用率21.4 kg/mm·hm2。

关键词冬小麦;邢麦7号;灌水次数:产量;耗水系数;水分利用率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014-01Abstract Xingmai No.7 was used as material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times on the water consumption,yield,the agricultural trait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ater consumption coefficient,yield,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were remarkable differenc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s of irrigation,the yield increased,whil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was gradually decreased. Two-irrigation was the best treatment(jointing and flowering stages),the yiled was 8 187.3 kg/hm2,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was 21.4 kg/mm·hm2。

天津市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天津市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天津市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天津市冬小麦是当地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农民
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天津市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首先是合理选择品种。

在天津市气候条件下,适宜栽培的冬小麦品种有冀麦13号、冀麦27号、雁麦729等。

这些品种具有抗早衰、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等特点,能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

其次是科学施肥。

天津市冬小麦的主要氮肥来源是基肥和追肥。

在基肥方面,一般可
在播种前施入磷肥和钾肥,根据土壤的氮素含量再适量施入氮肥。

追肥的时间通常是在返
青期和拔节期,通过准确测定土壤的氮素含量来进行追肥,确保冬小麦的养分供应充足。

还需注意钾肥的供给,这对冬小麦的抗早衰和抗倒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再次是适宜的密植密播。

在天津市栽培冬小麦时,适当加大株行间距和株距,能提高
冬小麦的群体光合作用能力,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冠层、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合强度,从而
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还要注意科学管理。

冬小麦在生长期间需要适当的管理措施,包括除草、中耕、病虫
害防治等。

及时进行除草能减少杂草对冬小麦的竞争,中耕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是合理的灌水管理。

灌水是冬小麦生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根据天津市的气候和
土壤条件,灌水可以采用浸水灌溉和局部灌溉相结合的方式。

在拔节和孕穗期,灌水量应
适度增加,以保证冬小麦的生长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研究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7BAD69B05)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072018)资助。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王志敏 , E-mail: zhimin206@; Tel: 010-62734011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 E-mail: zsq8200@; Tel: 010-62732557 Received(收稿日期 ): 2009-02-24; Accepted(接受日期): 2009-05-31.
Abstract: Water shortage is a great challenge in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roduction worldwide. Studies on whea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have been carried out aiming at yielding more grains with less consumptions of water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Cultiv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limited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are highly emphasized in North China Plain, where water stress is the most major problem in regular years. In Wuqiao area, Hebei province, China, a series cultivation systems have been established with distinct effects of high yield and small water consumption. The principle measure in the technique system was controlling the irrigation frequency and water amou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lose the mechanism of high-yielding and high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in the cultiv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in Wuqiao. In the consecutive growing seasons from 2004 to 2008,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the Wuqiao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under three limited irrigation schedules, i.e., no irrigation in spring (I0), 750 m3 ha1 of water at jointing (I1) and each 750 m3 ha1 of water at jointing and anthesis (I2). Fertilizers were only applied before sowing, including urea 225 kg ha1, (NH4)2HPO4 300 kg ha1 (thus, the total nitrogen was 157.5 kg ha1), K2SO4 225 kg ha1, and ZnSO4 22.5 kg ha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nitrogen use and the formation of grain yield were investigated at jointing, booting, anthesis, and maturity sta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yield was 6 134 kg ha1 for I0, 7 515 kg ha1 for I1, and 8 134 kg ha1 for I2 treatment, and the average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in the order of 3 334, 3 829, and 4 270 m3 ha1. The ratio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to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67%, 49%, and 38% in I0, I1, and I2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ranged from 1.9 to 2.0 kg m3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This indicated that approximately 52.6 m3 of water was required for yielding 100 kg of grains. Under 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 of 157.5 kg ha1, the average total nitrogen accumulation was 163, 198, and 212 kg ha1 in I0, I1, and I2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slight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total nitrogen accumulation across years. The averag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the three irrigation treatments was 38 kg kg1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In term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population, the leaf area index (LAI) at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Nitrogen and Yield Formation under Three Limited Irrigation Schedules in Winter Wheat
ZHANG Sheng-Quan1, FANG Bao-Ting1,2, ZHANG Ying-Hua1, ZHOU Shun-Li1, and WANG Zhi-Min1,*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9, 35(11): 20452054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zwxb/ E-mail: xbzw@
DOI: 10.3724种灌溉模式的水氮利用与产量形成
张胜全 1
1
方保停 1,2
张英华 1
周顺利 1
王志敏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北京 100193;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 河南郑州 450002

要 : 为探讨华北平原冬小麦节水栽培适宜灌溉模式及其产量形成与资源利用规律 , 2004— 2008 连续 4 年在同一
地块比较春不灌水 (I0)、春灌 1 水 (I1)和春灌 2 水 (I2) 3 种灌溉模式对冬小麦水氮利用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在均实 行晚播和一次性底施氮量 157.5 kg hm2 条件下 , 各模式年际间籽粒产量稳定 , I0、 I1 和 I2 模式的 4 年平均产量分别为 3 829 和 4 270 m3 hm2, 平均总吸氮量分别为 162.5、 197.9 6 134、 7 515 和 8 134 kg hm2, 平均总耗水量分别为 3 334、 和 212.2 kg hm2。在耗水构成中 , 土壤贮水消耗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分别为 66.7%、 49.2%和 37.8%。 3 种灌溉模式的 水分利用效率达 1.9~2.0 kg m3, 灌溉模式间无显著差异 ; 氮素利用效率在 3 个灌溉模式间也无显著差异 , 平均为 38.0 kg kg1 N。 3 种灌溉模式主茎穗占成穗数比例平均为 81%, 开花期上三叶叶面积指数 2.6~3.8, 旗叶节以上非叶 绿色器官面积指数 2.7~3.6。综合以上结果 , 冬小麦 3 种灌溉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形成的群体结构可在不同产量水平上 实现水、氮资源高效利用。 关键词 : 冬小麦 ; 节水栽培 ; 氮素利用效率 ; 高产 ; 灌溉模式
华北地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 , 水资源不足是限 制该地区小麦生产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2]。传统小 麦高产栽培全生育期内需灌水 4~5 次 , 总灌水量 3 000 m3 hm2 左右 , 不仅灌水和耗水量大 , 而且水 分利用效率低 [1-2] 。近年来 , 为提高小麦水肥利用效 率开展了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 [2-7]。作物对适度 水分胁迫有一定适应性 , 在某些作物上早期适度水 分亏缺有利于增产 [8] 。小麦前期适度水分亏缺会改 善 株 群 结 构 [9-10], 改 善 同 化 物 分 配 , 提 高 收 获 指 数 [2-3,10], 从而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适度的水 分供给条件下 , 小麦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较高 , 而 水分过多或严重亏缺均会降低氮素吸收和氮利用效 率 [11-16] 。由于各地自然与生产环境不同 , 供水条件 有较大的区域间和年际间差异 , 因此需要研究不同 的节水灌溉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模 式。在河北吴桥地区建立的“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 体系” [1-2], 包括 3 种节水栽培灌溉模式 , 即在适当 晚播、 浇足底墒水的基础上 , 根据供水条件在小麦生 育期采取不浇水、浇 1 水或浇 2 水的灌溉方式。这 3 种灌溉模式在华北地区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2-4], 但 其水氮利用特性、高产形成机制及其在年际间的稳 定性需要进一步阐明。本研究基于“冬小麦节水高 产技术体系”长期定位试验 , 对这 3 种节水灌溉模 式的多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 以期揭示节水高产冬 小麦产量形成机制及水氮利用特性 , 为华北平原冬 小麦节水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