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3期农艺学

北方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张燕

(河北省鹿泉市城关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河北鹿泉050200)

摘要分析常规冬小麦高产栽培模式的弊端,指出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必要性,总结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和栽培

技术.以期为北方地区冬小麦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冬小麦;生理生态基础;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512.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3—0108一Ol 在我国北方冬小麦产区,传统冬小麦栽培产量要超过

6000kg/hm,一般至少要灌水4次,灌水量在3000m3/hm2

以上,该栽培模式有以下弊端:一是小麦灌溉多是超采地

下水.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年均下降达

1m以上,已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二是灌水次数多,灌水量

大,小麦利用土壤贮水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土壤水得不

到充分利用,土壤的库容小,不能容纳夏季较多的降水,雨

水大部分通过渗漏和径流流失,浪费水资源,同时土壤中的

硝态氮淋失易污染地下水和环境;三是多次进行水肥的

施用,增加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强度,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

济收益;四是大量灌水并不一定提高小麦的品质,且可能不

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i】.

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

素田.在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80%.而北方

小麦用水量又占北方农业总用水量的70%一80%,可谓用水

大户中的大户.为了利用有限水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就

要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农业.目前,在设施和工程

方面如喷灌,滴灌等已有较多的成果,但因投资较大.难以

适用无资金支持的地区.因此,由工程节水,设施节水进而

发展到技术节水,建立一套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综合栽培技术是发展节水农业的良好途径,对保护水资源,增收节支,

维护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关

键性因素.2008年,我国北方遭遇5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各地小麦不同程度地出现黄苗死苗现象,影响小麦高产丰收. 因而,在资源限制条件下,大力推广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是实现水肥高效利用与高产统一的有效途径.

1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

1.1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生理基础

小麦一生中.总耗水量为400—60Omm(相当于3000~6000ma/hm2).小麦不同生育期耗水量有很大不同.拔节至

抽穗和抽穗至成熟期是北方冬麦区耗水最多的阶段,这2 个阶段的历时约占全生育期的1/3,但是耗水量却占总耗水量的65%左右.其中挑旗期对水分最敏感,为需水"第一临

界期",其次为开花至灌浆期,为需水"第二临界期".因此,

抓好这2个需水高峰期,在需水低谷期采取节水技术措施是完全可行的

1.2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生态基础

降水,土壤水,灌溉水可为小麦提供水源,灌溉水越多.

收稿日期2011-10—08

土壤水利用越少,总耗水量越大,而土壤水利用越多,总耗

水量越少圆.冬小麦生长季节较为干旱,总降水量少,部分被冠层截留,部分进入土壤上层,大多被蒸发,成为无效降水, 水分生产率低.通过灌溉进入土壤的水,多数在0~60em土层中,造成蒸发多.土壤水贮存在2m土层中,耕作表层为

松土,上层土壤水分蒸发少,可逐渐为小麦供给水源,实效

耗水比例提高.可见提高土壤水利用率是目前节水的核心. 研究发现,2m土层是小麦的根系带,也是巨大的水分库和养分库,冬小麦生长结束后该库的贮水量被消耗,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进入汛期后,降水量不断补给土壤水,水分库又逐渐回到初始状态.节水的关键就在于根据降水分布特点和2m土层的贮水效应.建立将传统冬小麦生长期耗灌溉水为主转变为耗土壤水为主的耗水结构,减少有限水资源的浪费与损失,提高土壤水利用率.

2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2.1选择适宜的节水型品种

可选用早熟,灌浆早快,多花,结实期短,容穗量大,中

粒,穗粒数稳定,水分生产效率高的品种,这样可补偿后期高温等不利气候条件对粒重的不利影响.以全面适应限量供水等条件,形成大群体,小株型,高光效的经济株群结构. 目前生产中推广使用的品种大部分可用,例如济麦22,石麦18,石新828,良星66,石麦15,衡观35,冀5265,邯6172 等,可实现6000—6750kg/hm的产量目标.

2.2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不同,贮水量和供水效果有较大差异.一般砂

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土壤贮水量大,供水效果好,较为适宜.黏土贮水量虽多,但有效供水量少,加之蒸发耗水多.实效耗水量少,应用该技术应适当增加灌溉次数,不适宜;砂土地易渗漏,贮水量少,也不适宜,要减少灌水量,增加灌溉次数.

2.3浇足底墒水

播种前灌水,提高土壤水的容量,使底墒水充足,并通

过耕作疏松表土层,抑制上层土壤水分蒸发,增大实际耗水比例,实现水分生产效率的提高.如播前雨水充足,土壤墒情达到要求(田间持水量达到75%左右或土壤含水量达到

16%-18%)可不浇底墒水,灵活掌握.

2.4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肥料运筹以底肥为主,全部肥料基施,适当增加基肥氮

量,掌握限氮,稳磷,补钾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原则,以增强冬小麦的前期长势,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 109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3期

提高成穗率.施肥时若进行秸秆还田,则底施氮肥量应增

大比例,以避免秸秆腐烂时微生物与小麦争肥.

2.S适当晚播.增加播种量,确保播种质量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冬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冬前旺

长现象.适当晚播冬小麦,春季灌水时间推迟,减少小麦生长量,叶少蘖小,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而且年前及早春的水分消耗减少,则后期可利用的土壤水较多,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对后期灌浆十分有利.

与常规小麦栽培相比,节水小麦应适当增加播量,提高

栽培密度,形成独特的根系结构,充分利用深层水.减少拔节前土层水分亏缺对穗数造成的影响.节水小麦基本苗多, 播种时要求深度适宜且一致,落粒均匀,使植株均匀分布, 提高出苗整齐度.河北适宜的播期为10月l0—20曰,10月l0日播种,保证基本苗450万根/hm,播期每推迟1d,增苗22.5万根/hm,以基本苗750万根/hm为最高苗限.

2.6播后暄土保墒.浇水后及时松土,把好整地质量关

实行晚播,就是要给予充分的浇水整地时间,确保播种

质量,降低弱株率,增加均匀度,提高整齐度,抗逆增产.播

前浇好底墒水后,墒情适宜时,施肥,深翻,旋耙2~3次,沉实土壤.临播前要达到土壤表层无根茬,秸秆匀碎,无坷垃, 土壤细平,上虚下实,无架空暗垄,这样有利于根系下扎,充分利用土壤水,有利于纳水保墒.播后采取垄内镇压,可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