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品德与社会》活动化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活动课程 无限精彩——品德课程活动化的探索

活动课程  无限精彩——品德课程活动化的探索
使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 ,获得 : 学知识等有很大的作用 。 : 自古 以来 , 课堂即教室 。现在观念更新 了,
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 。 如在教学《 父母的 ・
如在教学《 平安 回家》 一课时 , 的最后 , 避免以教室为中心 , 在课 ・ 提倡课堂从教室拓展到家
与、 主动探索、 主动思考 、 主动实践。 小学品德课 : 。学 习《 堂 不说话的朋友》 , 时 把学 生带进 了校 : 形式 , 强调寓教育于生活之 中。 、

意大利教 育家 蒙台梭利早在 1 9世纪就提
程 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丰要教学 : 学 习《 园; 平安 回家》 一课后 , 又把学生带上 了街 : 出了“ 实践是最好 的老师” 的教育思 想。他形象 : , 头 向民警 叔叔学 指挥 , 一走 , 走 看一 看 , 一 : 拍 地解释说 : 一件事 , 我听N T, 随后就忘 了; 看到 ・ , 比在课堂上 的空洞说教有效得多。 拍 这 二、 动在课中 . 体验在 线 : 也就记得了; 了, 做了 , 自然地理解了。 很 对孩子 : 来说 , 听到的容易忘记 , 到的记忆不深 , 看 只有
疼爱》 , 时 让学生在课前采访一下家人 :在妈妈 ’ “ 我对 学生说这儿有棵 “ 安全树”树上结满 了“ : 、 , 果 庭 社会及儿童 的其他生活空 间。 使课堂变为学 肚子里时 , 为了你的营养 、 、 , 平安 健康 妈妈吃东 : , 子”这个“ 子” 果 背面有许多有关交通安全的知 : 生参与的过程 、 学生思考的过程 、 学生完整生命
通过课 堂教学的延伸活动 ,让学生在社会

动在课前 , 意在准备
1资料收集, . 丰富感受 小学 品德教材 , 有着大量背景资料 。 这些背 ・

《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化教学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和弊端,为学生的素质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

什么是活动化教学?概括地说,活动化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态,活动化教学必须突出其个性和特殊性,区别于其他教学。

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是活动化教学的一种基本形态。

它是教师指导下的,以情感性知识、问题性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开放、创造性的实践性活动,进行主体感受、体验、感悟,不断积累生活和社会经验,提高自我教育、评价能力,实现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教学。

其基本特征如下:1.实践性。

实践性是《品德与生活》显著的特点之一,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小学生需要通过活动获得体验、积累经验,因此强调小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面向自然和社区,通过进行研究性学习、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活动,从活动的经历过程中获得直接体验,并积累经验。

因此,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协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并借助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主体活动自觉体验、感悟,自我塑造,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主体身心和谐发展。

2.自主性。

《品德与生活》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特点。

因此,进行活动化教学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变被动获取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不断完善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根据活动目标的要求,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活动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性、发展性评价,组织学生充分交流研究成果,彼此共享,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调动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自主活动,自我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三化”课堂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三化”课堂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三化”课堂的探索与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指出: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四条强调: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其内涵是把生活做为本源,通过生活学会生活。

但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教师照本宣科严重,没有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开发使用,造成学生对学习无兴趣;枯燥单调脱离生活的“满堂灌”“填鸭式”以及以老师占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课堂乏味,课堂没有活动,更无兴趣可言。

鉴于此,我们紧抓“兴趣化活动化生活化”三点一线,构建了道德与法治“三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能力。

一、三点一线,构建兴趣化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精彩合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在导课设计时可根据课堂的需要和年级孩子的特点,利用动画、谜语、视频等导入方式可极大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2.借助素材激发兴趣教学素材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素材的解析同学们可以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启迪。

素材教学采用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实例开展教学,具有生动性、启发性、实践性等特点,使所学理论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通俗、变枯燥为生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程资源。

什么样的素材可以用?贴近孩子生活的,孩子喜闻乐见的都可用。

如视频动画、微电影、包括自己简单录制的情景模拟剧,如在《美丽的家乡》这一课,我不仅通过视频导课,更是通过博客拍摄的图片让孩子认识到家乡的美,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

3.改变评价激发兴趣改变单一的以试卷答题形式的评价,引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评价,如: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下,可采用有趣的帮小朋友想办法,火眼金睛辨是非等形式完成形成性评价。

二、策略结合构建活动化教无定法,适合孩子就是最好的,为了倡导学生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采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课堂的活动化。

活动化≠“活动”——《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活动化≠“活动”——《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多少少 的资料让 学生交流个 够 。岂不知 , 学生费 了多 课 程 的基 础 。 品 德 与 生 活 课 程 遵 循 儿 童 生 活 的逻 辑 , 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 内容 的主要源泉 。 教育家杜威
直 接 的社 会 需 要 和 动 机 ,离 开 了 现 实 存 在 的 社 会 背 景 , 培 养 对 社 会 有 用 和 有 益 的好 习 惯 , 不 折 不 扣 要 是
2看 图说话课 。课改后 的教科书内容丰富 , . 主题插 说 :准备生活 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 生活 . “ 离开 了任 何

结束了。可想而知 . 如此的教学活动 , 岂不辜负了新课程 地 在 岸 上 通 过 动 作 学 游 泳 。 我 们 的新 教 材 是 拐 杖 。 ” 是
范 例 。教 科 书 的 功 能并 不 是 让 学 生 在 头 脑 中复 制 , 它 我 3手 工 制 作 、 . 自由游 戏 课 。 由于 教 学 观 念 的偏 差 , 应 该 是 激 活 学 生 思 想 的 凭 借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 们 提 有 人认 为 , 新课 程就 是要求 教师从 讲 变为不 讲 , 甚至 倡 和 鼓 励 儿 童 从 实 际 生 活 中捕 捉有 教 育 意 义 的 内容 。 可 以 不讲 , 要 让 学 生 多 活 动 。 他 们 自己动 手 做 做 , 只 让 让 孩 子 观 察 父 母 一 天 都 在 忙 碌 什 么 , 受 父母 恩 情 : 感 夸 便 是 在 增 强 孩 子 的 动 手 能 力 ; 他 们 自 由活 动 , 是 夸 身 边 的 名 人 , 立 榜 样 的作 用 : 唱 芦 墟 的 山歌 , 让 便 树 唱 了 放 飞 了孩 子 的身 心 … … 殊 不 知 , 是 从 一 个 极 端 又 走 解本 土的文化 。我们 也通过生活 资源 让学生 明理 , 这 从 培 养 学 生 用 数 学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意识 和 能 力 。 视 数 热 烈 . 的 说 统 计 男 生 和 女 生 人 数 . 的 说 统 计 教 室 重 有 有 学 的应 用 已经 成 为 当前 数 学 教 育 改 革 的基 本 理 念 。 迁 里 的 桌 椅 数 . 的说 统 计 每 周 每 门科 目有 几 节 … … 又 有 移 运 用 是 知识 的应 用 阶 段 .是 检 验 课 堂 教 学 的 手 段 . 如在认 识 了 2 0以内各数 后 ,让学生寻 找 自己身边 哪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人的社会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渠道。

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面对生活的真实,发现教学难以回归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疲倦、厌倦甚至逆反。

因此,本课题的提出是非常必要的。

2、新课程改革呼唤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因此,品德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设置要以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他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提升为目标。

本课题旨在探究如何实现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3、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品德性和社会性的形成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如教育目标与实际行为的矛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体现在课堂教学远离现实生活、严重“外灌”、目标抽象化与工具化。

因此,本课题研究如何使小学生的研究和受教育与生活逻辑相符合,以达到生活化教育的目的。

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应包括: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人的社会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渠道。

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以引导学生重新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其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提升为目标。

本课题旨在探究如何实现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使小学生的研究和受教育与生活逻辑相符合,以达到生活化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而教育也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生活教育提倡在生活中寻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同时,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即通过实践和行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现代德育认为,德育的本质在于帮助个人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德育需要促进个人道德社会化,引导人去建构完满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与崇高。

品德课堂如何呈现出“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品德课堂如何呈现出“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品德课堂如何呈现出“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一)如何在课堂中呈现出“生活性”?1、新课导入生活化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教学活动生活化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

我看了,我知道了。

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二)如何在课堂中呈现出开放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那么如何做到教学的开放呢?1、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走向活动化、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走向活动化、生活化
活动 。 格式 塔心 理学 把视 觉所 经历 的事 物 的状 态 分为 表 现 、 延续 与再 创 造 , 而每 个 儿 童 的作 品都 是 不 同 因
利用生 活经验 , 还要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 , 们去 让他
经历 , 或者亲历。 但是并不是说联系经验 、 联系生活 , 回到生活 的原点就完 了, 还要再 寻求新 的起点 , 让儿
童们有 更多新经验 的体验 , 通过经验 的分析 、 断 、 判 讨论研究 , 再生成新的问题 。 这也是学会建构他 的价 值观的过程。联 系生活 的经验 , 不只是把生活事件 、 把经验作 为证据 , 为事例来教学 , 挖掘生 活经 作 而要 验 、 活事件 中所隐含的生活价值和品德价值 , 生 要有
选择 喜欢 的绘 画 内容 、 料 、 材 工具 , 出 自己满 意 的作 则是 充满 了变 异和 主 观化 的天 地 ,它把 人 的需要 、 画 兴 品 , 后将 自己的作 品 通过 “ 然 口语 故 事 ” 绍 给 老 师 、 趣 、 介 动机 、 能力 、 性格 、 境等 等 心理成 分 , 心 汇人 一种 创 同伴 等身 边 的人 , 把它 记 录下来 。 并 造 的境 界 。 而幼 儿 意 愿 画是 他们 日常 生 活 经验 的重 是 是 幼 儿绘 画活 动是 通 过 手 的描 绘 展 现 心 的世 界 的 现 ; 孩子 想 象 力 的结 晶 ; 孩 子 内心 的真 实情 感 的
而 的个 性化 发展 的特 点 。我 同开辟 的 “ 口语 故事 式 绘 画 对 象 ; 心理场 则 是指 人 的心 目中的事 物状态 。如果 物 客观 的世 界 , 么 , 那 心理 场 评 价 ”其 目的就 是让 幼 儿 在 自己喜 欢 的时 间 、 间 , 说 , 理镜 是 一 种 既定 的 、 , 空

浅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策略

浅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策略

浅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策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促进学生去进行有意义的构建,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生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使课堂变为学生参与的过程,以及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完整生命的投入过程,以及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就应当采取以下一些教学策略:一、开放式的教学策略开放式教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将课程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体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需求作为调整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和完成教案,而是用教材教和创造性教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二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时空的开放。

过去我们将教学局限于教室,使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

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场所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室,应当让学生走出教室,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从教室扩展到学校、家庭、社区、田间、工厂及其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

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进行探索和研究,并让学生把在社会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带进课堂进行讨论;三是教学内容和结果上的开放,即教学内容应当是丰富多样的,能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

在学习结果上,既可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保留多种意见。

小学思品活动化教学实践论文

小学思品活动化教学实践论文

小学思品活动化教学探索与实践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应以育人为本,注重培养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

“活动化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为特点,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

“活动+讨论感悟+实践”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展开的。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他有优点要展示,有想法要表述,有问题要暴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修正自己,发展自己。

我通过围绕学生展开活动,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活动教学”的探讨。

(一)精心准备,提高小组学习效果“小组学习”是我们常用的活动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学会了合作探讨,培养了一种集体精神。

课前教师要从活动方法、活动过程的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先学会活动,再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逐步形成能力。

教者活动前要明确要求,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有选择地加入到小组学习中,收集学生活动的情况。

对于不会活动的学习小组,教者要及时换个角色参加到活动中去启发引导,让小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活动效果。

(二)创设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不同的教学形式。

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有切身体会的内容,适宜表演活动。

一些社会事例,则更多的侧重于搜集采访和交流活动,我采取了“采访搜集+交流”的活动形式。

大大的开阔了的学生的视野。

2、根据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学生的品德形成是螺旋上升的,学生的知识形成有其阶段性的不同。

应根据学生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

例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下册中都有对家庭生活关注的内容,上册的要求是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下册则侧重于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参与和对父母家人爱的表达。

活动化课堂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活动化课堂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活动化课堂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刘志英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4期【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68-02《道德与法治》是刚推出的一门新的综合性课程,它源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新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包容、平等的价值观。

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体现了儿童审美需求的呈现方式,突出了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力求从生活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活动教学法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

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当中。

在实际操作中,其形式多样,贴近生活,注重体验,促进交流等优势为课堂增色不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由于我个人在这两年里伴随了这一门学科的改革,多次的网络培训,现场学习,课例观摩等,使得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新教材可以让课堂更具有生活化,趣味化;孩子们也特别感兴趣。

一、以文本为依据,提高认知能力文本是指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教材意义准确、透辟的理解和把握,实现对个体认知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新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视觉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使学生从文本的认识中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

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我们有精神”时,苏老师设计了三个文本认知活动。

活动一:情景感知活动。

播放天安门广场国旗班升国旗和星期一学校升旗仪式的视频以及文本中升旗时学生表现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升旗时每个人展示的精神风貌。

这一活动,学生认识到升旗是庄严而肃穆的时刻,每个人都必须提起精神,并养成这一好习惯。

多渠道入手,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化教学

多渠道入手,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化教学

多渠道入手,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化教学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基础教学科目,在提升教学实效的探索中,活动化教学的应用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活动化教学要求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创设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大大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本文主要就创新《道德与法治》活动化教学进行探讨,明确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策略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充分利用活动教学优势,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鼓励学生利用多元教学资源自主化探索学习,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且培养学生自学意识、自主学习能力。

以活动为载体,实现知识讲解与实践的统一,全面提升教学实效,打造寓教于乐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课堂,实现学生整体、全面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中的活动化教学概述由于《道德与法治》课中强调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在教学中引入活动化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获得生动深刻的学习体验,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从中得到感悟,以实现品德的不断完善。

活动化教学的形式主要有游戏表演型、角色体验型、明理思辨型、成果展示型和探究实践型等不同的类型。

二、多渠道入手,创新课堂活动化教学(一)颠覆传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多局限于教材、课堂,学生学到的知识较片面,学习视野狭窄,学习中也缺乏能动性发挥,更多的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而活动教学策略就是颠覆传教学传统,构建新型课堂,聚焦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强化,教师应主动创设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以探究实操展示个性、学习知识。

教师基于特定情境,组织学生参观了解中探究思考,例如可以借助古代的碑刻、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让学生鉴赏、感知古老汉字的神奇,产生汉字文化探究的兴趣。

怎样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

怎样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

怎样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

许多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堂可能感到枯燥乏味,因为这些课程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

为了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们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加“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许多学生对抽象的道德原则和社会问题缺乏兴趣,但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案例,他们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途径,如演讲、视频、动画等形式,向学生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真实的社会故事,如公益活动的成功案例、善良的故事等,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拟社会情境的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展开自由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会,从而增加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通过游戏和互动,可以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加活跃和有趣。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感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要求学生不仅仅是了解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和体验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参加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调研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中的善良与挑战,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还可以多与家长合作,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更加“活”起来。

家长是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对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意识培养至关重要。

品德教学“活动化”例谈

品德教学“活动化”例谈

品德教学“活动化”例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品德“活动化”教学是指教师精心创设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陶冶、自我评价、自我督促。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任何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真正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准备好课前活动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俗话说“有备无患”,准备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充分的课前准备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电话连着你我他》让学生做前调查:十年前村里安装电话的数量、现在村里电话的数量。

在鲜明的对比中,学生对通信事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学习《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一课前,让学生课前充分搜集资料,学生搜集了很多为祖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资料,如孔繁森、袁隆平、钱学森、邓稼先等,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物的事迹有了了解,对人物也就肃然起敬,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油然而生。

也为学习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课上的活动情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表演活动。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模仿,因此,对生动有趣、切合实际,富有意义的小品、小表演等更感兴趣。

可用身边的事例构思成“脚本”,指导学生表演。

在教学《地球的伤痕》时,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传地球”,在小表演中学生对人类的破坏行为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保护地球迫在眉睫。

这样“演员”乐演,“群众”乐看,把原本乏味的知识变为有声有色的小品,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建立道德标准,强化道德观念,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指导行为动机;让学生在自我陶冶中自觉、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

此外,通过类似的小表演既指导了学生的行为,又培养了他们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表演才能,更有助于增强学习成绩较差、但有表演天赋的学生的自信心。

实施活动化教学

实施活动化教学
( 实践性活动 三)
品德课堂中的很多知识不应 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 而 是需要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 , 通过图书 、 、 、 报纸 电视 网络
等途径去搜集而得。 搜集资料是儿童自 主学习的主要方式 之一 , 但要想让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作用, 还得将收集 到的资料按要求加以分类整理 , 才能供课上利用 、 交流。 如
标 的活动型课程 。儿童在 自己的生活中认识 自然、 了解社会 , 把握 自我 , 并在其 与生活、 社会 的互动 中发展 自己,
建构 自己与 外部世界的关 系。从“ 儿童与生活” 手 , 入 实施 活动化教 学 , 能有效提高品德课 程的教 学功效 。 关键词 : 品德 与生活; 品德 与社会 ; 儿童与生活; 活动化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2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0 0 2 1 0 — 0 4 0 G6 31 A 1 0 — 1 X(0 2)5 0 4 — 2
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 有利于培养合 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能引发儿童学习的需要, 有利于 儿童对他们所接触到的生活内容、 周围的环境、 眼中的世 界, 去认真观察 、 、 发现 探究感悟 , 自己的情感态度和 形成
L 嘉 c eh 照 剑 iI aR a④ o t ne r n rc dsc aae Pi
二、 巧用活动形式
活动主题确定后 , 就要根据品德课பைடு நூலகம்生活性、 活动性 、 儿童主体性、 开放性的特点 , 指导、 帮助学生实施活动内容 我们常用的活动化教学形式主要有四种。
( 搜集资料 一)
在上《 我们的家乡》 这课时, 就可以 让学生利用多种办法收 集我省名胜古迹资料, 并进行简单的整理, 从而了解河北 省的一些名胜古迹, 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 。课下让学 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我省的名胜古迹资料进行收集 , 并进 行简单的整理后制成形式各样的小报 。在这个过程中, 孩 子们对 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内容有 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 如他 收集到的是哪里的名胜古迹, 有什么特色, 以什么出名等 。 课堂上, 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已做好的资料小报的展示与交 流, 分享感受 , 获得对家乡的 自 豪感和美好体验。 (- 小组交流 -)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现在的品德课堂上 已 经很常见了, 小组活动的主要 目 的是: 学会分工、 合作, 共 同承担责任, 、 分享 倾听。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合作意 识、 团队精神 , 少些排他性竞争。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首先, 教师要明确什么样的问题适合这种教学方式, 一般来说应 该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 或者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形成 相对全面的结论 。 , 其次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指导学生学会 合作, 让学生在合作中有分工, 交流和讨论, 会倾听, 使合 作学习成为小组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不是交换苹果 , 而 是交流思想。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 自己不能完成的工 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应是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要高于合作学习之前每个个人的独自 成果, 也就是在原 来每个人的基础上有提升。 具体形式有讨论资料、 制定方 案等, 能让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自 发表 己的想法, 展示自己的成果, 分享交流各自 的经验和愿望, 锻炼表达能力。

根植生活 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教学探析

根植生活  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化教学探析

的 行 为 习 惯 养 成 教 育 , 父 母 是 孩 子 的 第 而 任 老 师 , 庭 对 孩 子 的 教 育 是 百 分 之 百 家 的。 因此 , 想 品 德 教 育要 切 实利 用 好 家 庭 思 教 育 这 一 资 源 , 课 堂 教 育之 后 学 生 的行 让 为通 过 老 师 监 督 , 家长 配合 得 以 持 之 以 恒 , 并 将 这 些 行 为 习惯 的 养 成 教 育 贯 穿 于学 生 的整 个 生 活 之 中 。 : 教 学 《 心 父母 》 例 在 关 、 《 惜 劳 动果 实》 , 发给 学 生 《 长评 分 爱 后 我 家 表 , 由家 长 通 过 评 分 把孩 子 在 家庭 中表 现 反 馈 给 学 校 , 在 班 中进 行 交 流 , 立 榜 并 树 3 充分利 用少先队活动 :开发 社 区资 样 。 家庭 与学 校 的联 系 和 沟 通 , 使教 育效 果 成 效 。 们 从《 我 品德 与 生 活( 会 )课程 特 征 源——注 重实 践 、热爱 生 活 社 》 有 了明显的提高。 ( 即生 活 性 、 放 性 和活 动 性 ) 开 出发 , 学 生 从 少 先 队 活 动 是 小 学 德 育 教 育 的 重 要 途 的 生 活 出 发 , 品德 教 育 根 植 在 生 活 , 将 把生 径 , 它是 通 过 队 员 当 家 做 主 人 的 集 体 活 动 6 充 分利 用新 闻媒 体 开展 “ 注社 关 活 体 验 教 育 作 为 品 德 教 育 的 切 入 点 , 生 和 丰 富 多彩 的 体 验 活 动 来 进 行 教 育 , 教 会 , 注 国家 ”活动 :关注时事政 治 以 其 关 活 事 例为 载 体 , 品 德教 育 回 归生 活 , 儿 育 内容 主要 以 德 育 为 主 , 顾 其 他 。 使 使 兼 由干 少 体 验发 展 激 情飞 扬 童 的 学 习不 是 单 纯 地 依 赖 课 堂 的 教 与 学 , 先 队活 动 的 特 点是 在 激 发 道 德 情 感 和 指 导 为 了 激 发 学 生 关 注 社 会 , 注 国家 大 关 而且 要 通 过 学 生 自主 的 生 活 化 活 动 体 验来 道 德 行 为 方 面 有 着 特 殊 的 作 用 。 以 把 少 事 的 热 情 , 好 地 让 学 生 在 体 验 中 得 到 思 可 更 体现 , 到 “ 物 细 无 声 ” 达 润 的教 学 效 果 。 先 队 活 动和 《 德 与 生 活 ( 会 ) 课 相 互联 想 品德 教 育 , 置 学 生每 天通 过 电视 新 闻 、 品 社 》 布 系 , 互渗 透 , 互 补 充 , 以促 进 学 生 知 、 报 纸 在 《 校 联 系 本 》 写 一 条 热 点 的或 重 相 相 借 家 上 1 开展趣味实践活动 :挖 掘人文资源 情 、 、 的 全 面提 高 , 到 教 育 目的 。 教 要 的新 闻 , 写 上 一 句 自己 的感 想 。 动一 意 行 达 如 并 活 氤氲精 神 提 升理 念 《 公 共 场 所 》 课 后 , 合 少 先 队大 队 部 开 展 , 在 一 结 同学 们 的 热 情 很 高 , 且 收到 的新 闻 而 《 德 与 生 活 ( 会 ) 课 要 “ 法 于 课 的 活 动 , 行 “ 明 与 我 同 行 ” 主 题 班 队 也 是 最 热 点 、 前沿 的 , 发 了学 生 的 爱 国 品 社 》 得 进 文 的 最 激 内 , 益 于 课外 ” 要 学 生 通 过 社 会 实 践 活 活 动 。 可 以开 展 “ 手 拉 大 手 ” 动 , 活 热 情 。 生 写 到 : 得 。 还 小 活 把 学 动 , 自己亲 眼 目睹 , 身 体 验 , 手 实践 , 动 延 伸 到 社 会 、 使 亲 亲 家庭 ,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真 正 使 今 日新 闻 : 0 1 0 9 , 祝 建 国 l 月 日1 时 分 庆 从 而 形成 良好 的 思 想 品 德 。 教 学《 爱 家 回 归 生 活 如 热 6 周 年 阅 兵 式 在 北 京 天 安 门 广 场 隆 重 举 0 乡》 , 让 学 生 组 织 了 “ 日小 队 ” 收集 后 我 假 , 行 。 想 : 中展 示 我 军捍 卫 国 家安 全 与 发 感 集 反映 我 们 家 乡 ‘ 阳信 ” 久 历史 、 烂 文 4 开展德 育基地 活动 :建立德 育基地 展 利益 、 护 世 界 和 平 的 坚 强决 心 。 悠 灿 维 中国 军 化 、 展 前 景 的 图 片 。 生 兴 趣 很 高 , 们 发 学 他 人了不起 ! 国了不起 ! 爱你 , 国 ! 中 我 祖 走 出课 堂 、走 向社 会 通 过 观 察 、 查 、 问 、 集 资 料 、 抄 碑 调 访 收 摘 德 育基地 是品 德教 育的一 个主 阵地 , 今 日新 闻 : 2 0 1 月2 日是 澳 门 回 归祖 国 l 0 文 、 摄 等 方 式 了 解 阳信 鸭 梨 的 文 化 。 拍 通过 通过 德 育 基 地 活 动 , 学 生走 出课 堂 , 向 让 走 周 年 纪 念 日 , 门 特 区政 府 将 举 办 系 列 庆 澳 感 我 实地 考察 , 访 农 民 , 图文 并 茂 地 写 成 了 采 还 社会 , 验 生 活 。 此我 根 据 班 级 情 况 联 系 祝 活动 。 想 : 们 的祖 国正 走 人 世 界 强 国 体 因 调 查 报 告 。 生 亲 眼 目睹 家 乡所 发 生 的 巨 武 警 阳 信 中 队 作 为 德 育 基 地 , 学 期 安 排 行 列 ! 望 台 湾 早 日回到 祖 国 的 怀 抱 ! 学 一 盼 大 变 化 , 起 对 家 乡 , 党 , 祖 国 的 热 爱 两 次 活 动 。 月 份 请 辅 导 员 徐 友 奇 来 学 校 激 对 对 四 之情 , 起 了为 建 设 家 乡 , 设祖 国而 学 习 激 建 为学 生 讲 课 , 题 是 : 少 年 自我 保 护 ” 学 主 “ 。 总 之 , 《 德 与生 活 ( 让 品 社会 ) 课从 生 活 的积 极 性 。 生 受 到 了一 次 深 刻 的 教 育 , 得 了作 为 一 的事 例 出 发 , 学 生 通 过 丰 富 多 采 的 生 活 懂 使 个 小 学 生 应 怎 样 学 会 自我 保 护 。 月份 带 化 活 动 去 体验 生 活 , 已有 的 认识 、 解 转 六 把 理 2 开展 丰富多彩 的班级 活动 :利用班 领 学 生去 中 队 实地 察 看 , 过 听 介 绍 , 通 了解 化 为 观 念 、 感和 行 为 习惯 , 在 实 际生 活 情 并 集体 资 源__融入 集 体 、 同构 共 生 武 警 中 队 人 员 的 一 些 生 活 和 工 作 情 况 , 学 中 得 以 体 现 ; 生 活 中 培 养 学 生 良 好 的 道 在 班 级 活动 应 服 务于 《 德 与生 活 ( 品 社 生 敬 佩 之 情 油 然 而 生 。 月 份 由 中 队 教 练 德 观 念 和 行 为 习惯 ,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的 新 九 是 会 ) 课 , 活 动 中 让 学 生 受 到 思 想 品 德 教 带学 生 进 行 军 训 。 日下 , 生个 个 吃 苦 耐 理念 , 》 在 烈 学 也是 《 德 与生 活 ( 会 )课 教 学 的新 品 社 》 育是 班 级 活 动 的 主 要 目的 。 教 《 了中 队 劳 , 持 训 练 。 动 增 强 了学 生 的 自我 保 护 趋 势 。 如 为 坚 活 的荣誉》 课, 合实际 , 一 结 通过 讨 论 、 析 、 意识 , 炼 了意 志 , 强 了体 质 , 验 了生 辨 锻 增 体 汇报 等 多 种 形 式 , 使学 生 认 识 到 : 为 集 体 活 。 作 参 考 文献 中的 一 员 , 努 力为 集 体 争 光 , 做 有 损 于 要 不 [ 1 慕 菊 [ 编 】走 进 新 课 程 f 】北 京 师 】朱 主 . M . 集体 荣 誉 的 事 。 了 使 课 堂 教 育 进 一 步 延 5 让活动延伸到家庭 :重视家庭生活 为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0 2 20. 伸 , 开 主题 班 会 “ 誉要 靠大 家 ” 同学 们 资 源——家 校 沟通 关爱 生命 召 荣 。 首 先 根 据 班 级 的 荣 誉 角 展 开 讨 论 , 述 这 讲 思 想 品 德 教 学 内 容 大 多 属 于 贴近 生 活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活动式在高效课堂中如何体现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活动式在高效课堂中如何体现
而有所 收获的。 我们都知道课堂 的主体 的 打 下坚 实基础 。 总之 教 师在 品德与生 活 品德 与社会 重学 生的思路发展 。 每个教学活动 的设计 课 教学 中 , 一定 要遵从 新课 标理 念 。 认 真
质。 课 堂活动式教 学模 式更好的体 现出教 学 生 , 老 师作 为引导者 。 参与 者要 时刻注
都要 表 明自己的设计意 图 。 安排合理 充足 钻 研教 材 。 选择 灵活 多样 、 切 合 实际 的方
的活动时 间。
法, 高效 利用课 堂 的每一分 钟 , 激发学 生 学习兴趣 , 让学生 的思路随教 师的设计 意
如何真正做到 。 惜 时增效 。 轻 负高效 ” 的< 品德 与社会> 学科 的高效课 堂呢? 1 、 教 师要扎实备课 。 无论 是专职或兼 职 教 师都 要进一步 学习课 程标准 。 深入研
学 生生 活和社 会 生活 实际 之 中,在教 师
学 习祖 国 国土 、 文化 、 民族和 历史 的过 程 你 的活动 内容 , 课程 的重点掌握清 晰主次 中。 激 发 学 生爱 父母 、 爱 学校 、 爱 老 师 同 分 明 。 设计 一个 到两个具有代表 性的教学 学、 爱家 乡、 爱祖 国 、 爱党 、 爱社 会 主义 的 活动 , 课 堂上能 解决的问题绝对不 能 留到 的准备 。 情感; 逐 步形成 道德 规范 意识 , 认识 人 际 课 后 。 故此教 师每备 一节课 都要做好充足
素 质养成相 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 一切 为 的相 关知识 。 以便更好 的宇课 堂上灵活应
容不强 求采 用这一形式 ; 要在 新一轮课程 改革 理念 指导 下 。 构 建和 形成 小学 生< 品 德与社会= 》 课程 生活化 的 目标、 内容 、 途径

学习也可以“上瘾”——小学《道德与法治》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也可以“上瘾”——小学《道德与法治》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也可以“上瘾”——小学《道德与法治》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课程是游戏活动实施的载体,游戏是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

为了将游戏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应用能力。

由于游戏化教学非常重视游戏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

让学生学习也可以“上瘾”!【关键词】游戏化、多样化、主体性、贴近实际学习由游戏开始,可以让学生体验快乐、发展智力,也可以逐步形成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引进游戏化学习方式,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儿童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心理认知规律。

我们在课堂改革中实施游戏化学习,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全身心参与的认知、实践、反思的环境,让学生在各种尝试中,智力、精神和身体、个性得到均衡发展,从而激活学生的内在潜力。

因此,在小学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取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可以让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使其在愉悦环境中主动获取知识,获得教育,提高能力。

一、游戏种类的多样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游戏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灵活组织与开展。

①竞赛类游戏。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

在小学道德与繁殖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组织竞赛类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学习,大胆表现,实现知行合一。

②角色扮演类游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扮演故事的角色,进行表演,以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

③表演类游戏。

一般而言,音乐与诗歌感染力强,既可以渲染教学氛围,也可以熏陶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与诗歌,要求学生表演游戏,边唱(诵读)边表演。

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品德与生活》的活动化教学初探

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品德与生活》的活动化教学初探
作为《 品德 与生活 》 这一全
新 课 程 的 教 师 ,如 何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通 过 各 种 活 动 把 学 生 的 生 活 引入 课 堂 , 在 课 堂 中 引导 生 活 、 展 生 活 、 高 活 动 的 实 效 发 提 呢 ?经 过 教 学 实 践 , 体 会 到 , 我
话 , 的 用 画 来 传 情 。 我 还 特 地 开 设 了 一 个 “ 热 线 电 有 打
感受有人在教育他” 样一种“ 物无 声” 意境。 这 润 的
记得 , 在备 《 爸爸妈妈关心下 成长 》 一课时 , 在 这 为
了 能 创 造 性 地 找 准 切 入 点 , 煞 费 苦 心 : 资 料 、 图 我 查 找 片 , 到 孩 子 们 中 间 , 他们 讲 述 自 己 的 故 事 。就 在 和 来 听 孩子 们 的 聊 天 当 中 ,有 些 孩 子 很 自然 地 问起 我 是 否 有 宝宝 ?我 的 孩 子 怎 么 样 ?他 们 友 好 的 询 问 , 起 了我 思 激 维 的浪 花 , 是 那 一 瞬 间 , 清 楚 地 知 道 了孩 子 们 需 要 就 我 的 是 什 么 。是 啊 , 刚 成为 一位 幸福 的妈 妈 , 么 , 不 我 那 何 遵 循 课 标 , 身 说 法 , 境 激 情 , 孩 子 们 想 要 的 给 他 现 创 把 们 ? 我豁 然 开 朗 , 行 了 如 下 尝 试 : 进
验 了做 父 母 的 艰 辛 。 ( 示 照 片 ) , 是 王 老 师 怀 孕 时 的 照 片 , 时 挺 出 瞧 这 当 着那么大的肚子 , 下班 , 常辛苦 , 过 十月怀胎 , 上 非 经 王

敲晌生活之音 。 求“ 追 润物无声 ” 的意境
“ 归 生 活 、 注 儿 童 现 实生 活 ” 课 程 理 念 决 定 回 关 的

寓教于动依动导行——思品教学活动化的探索

寓教于动依动导行——思品教学活动化的探索




克楚 论 =一 2

寓教于动 依动导行
— —
思品教 学活动化 的探 索
汤永 红 丹 阳 2 20 130
丹 阳市横塘 中心 小学 ,江苏
品德与 生活 《 程 标准》 出:小 学思 想 品德 的教学 要 课 指 “
堂教学环境和氛围, 发小朋友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激 让
小朋 友 在 多种 活 动 中 , 通过 感 受 知觉 和 直接 体 验 , 动探 主
索, 自主求 知 。
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 遵循学生的心理 特 点和认识规律, 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道理。因此 , ” 在思品
教学 中 , 师结 合学 生 的年龄 特 征 、 教 心理 特 点 、 认知 水平 , 创

开讨论: 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哪些小朋友做得对 ?为什
么 ?夸 夸 他 们 。哪 些 小 朋 友 做 得 不对 ? 为什 么 ?劝 劝 他

课 前 活 动 , 好准 备 打基 础 做
由于 一年 级 上 学期 小朋 友 生活 经 验 和 认 识 水 平 不 太 强 , 课 文 内容 了解 较 少 , 至 由于识 字少 , 对 甚 对课 文很 陌 生 ,
( ) “ 录像 对 话 ” 一 在 看 中学 习 建 构 民主 、 谐 、 烈 的课 堂 氛 围 , 和 热 组织 小 朋友 发 言进 行交流, 是使 小朋 友 由被 动 听讲 转 为 主动 参 与 的一 条有 效 途径 , 能够 充 分发 挥 小朋 友 的 主观 能 动性 。教师 把 反 映小 朋 友 课 间活 动 的录 像播 放 给 小朋 友 们看 , 后请 小朋 友 展 然
的积极性 , 更有助于小朋友学文明理, 增强感性体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活动化教学探索泸州市龙马潭区教研室教师进修校贺正媛活动化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积累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生成和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步入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但是从现有的条件来看,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而且有些生活场景也不是人人都能亲身经历的。

怎样真正提高《品德与社会》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呢?我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认真地实践和探索,主要总结出了以下行之有效的策略:一、广泛收集生活素材,丰富活动化教学资源。

“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

”我们现在强调生活和儿童是我们的教学资源,提出新的教材观,视教材为一种范例,就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让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思品课堂提供生动多彩的材料,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题,以此来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素材,建立教材、活动与儿童生活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故事、诗歌、谜语、名人名言、案例、新闻等,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加以利用,使学生倍感亲切,还可以作为话题,开展活动化教学。

如我区教师在教学《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一课的导入时,首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从座位上站起来,试着转两三圈,坐下后,请大家继续闭着眼睛拿起笔,用左手在本子上写下“走进残疾人”五个字,睁开眼睛,看看自己写得怎么样?接着,让学生说出刚才自己最深的体会,从而体验盲人、肢残朋友的感受,以至更深的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心。

由于老师较好地隐蔽了教育意图,学生没有感到你是在教育他,要他怎么做,而是他们自己在寻求答案,在交流应该怎么做,拉近了品德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也丰富了品德学科的活动化教学的资源。

另外,在课堂中引入了一些数字材料,可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心构建绿色课堂,营造活动化教学氛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品德课开展活动化教学的重要空间,它的选择布置、人气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产生自主的学习需要,激发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行情感体验的欲望,进而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教室的环境布置,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现在教室里已经不是素面朝天了,而是一些名人名言、规章制度成了主角,但这些离学生的兴趣中心距离太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产生拘谨感,在活动中放不开手脚,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在受教育,容易隐蔽自己真实的情感,做出一些虚假的附和。

因此,我们提倡童趣化的教室布置,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室里张贴学生感兴趣的画报,并定时更换。

如德育漫画,图文并茂的漫画既给学生以新鲜感,又在无形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图画,设计标语,布置教室,这样更能增添亲近感。

另外,可以把课堂搬到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可以到书香飘逸的图书馆,可以到看得见蓝天、白云、阳光的操场,可以到热闹非凡的市场……只要是适合开展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激发道德情感体验兴趣的场所,我们都应该考虑,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天地,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空间保障。

三、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活动化的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教育既是一种公民基本行为规范的教育,也是一种长久的个性品质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一个高质量的教育?怎样改革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灌输和传授为特征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启迪者,而不是说教者,更不是道德权威。

因此,思品教学模式的生活化就是要提倡开放式教学,提倡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幻灯、录像、电教媒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直接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富于启发性的,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重视生活体验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现场实践,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引导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观察、访问,通过“做中学”“做中悟”的亲身参与、感受和体味,掌握生活的真谛,从而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树立正确的行为信心。

如在教学《你棒我也棒》一课时,老师课前准备了录象,将同学们日常活动的闪光点录了下来,并配上了解说,制成了课件,在课堂上展现。

由于录象中人是身边的人,事是熟悉的事,学生兴趣格外浓,纷纷要求发言,整堂课学生始终充满了极高的表现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日常行为,加速了学生将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进程。

另外,模拟旅游、模拟超市、模拟辩论……都可在思品课上大胆使用,使学生尽可能地缩短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以培养效益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等。

这样,通过构建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的新思品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道德自觉行为的形成,从而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获得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内容标准的特点之一就是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因为“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

”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活动,重视经验与体验的获得,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导悟,也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极好的补充。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化教材内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多进行活动并且每一次活动都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们主要应用下列几种学习活动,即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引导讨论、情境创设等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一)游戏。

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了,在课堂上多做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在这么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掌握知识就不会变的如往常般枯燥乏味而是轻轻松松愉快的接受了。

这种做游戏的快乐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很快迁移为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快乐的,这样对以后的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二)角色扮演。

品德课中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助于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观点的能力。

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常常能产生神奇的力量。

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以孩子爱模仿别人的特点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实践,发展良好的个性,促进健康的人格。

(三)故事喻理。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喻理法”。

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

使用“故事喻理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了“喻理”性,舍本而求末。

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四)引导讨论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五)社会调查法。

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

社会是复杂的,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着某些负面影响,在社会调查中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并使学生在辨别是非中获得某种免疫力。

(六)创设情境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

因此在小学品德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方法。

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喧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的类型的情景。

设计要新颖,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

我区老师在教学《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课时,采用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导入,随着优美深情的乐曲,学生低声吟唱,营造了浓浓的爱国氛围,进而为理解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的中国情结作了较好的铺垫。

随后,小导游带领大家“参观”了世界各国的华人街以及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传统节日表达思乡情的一幅幅感人画面,又聆听了久居国外的华人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下子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倡导多元评价,持续发展动力。

我们在活动化教学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体现现代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要重视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其他教育参与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多元化的评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看到自己在进步,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不是一次评价、一人评价定优劣,让学生更多地去注意活动过程,而不是紧盯一个结果,有利于活动化教学的延伸和系列化。

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变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道德,而且把评价的权利从学校老师扩大到社会家庭,也能让某些遗忘了道德准则的成年人在担任评价者的同时再一次受到道德教育或提醒,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把不良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养成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