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精选文档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活动来学习知识和发展技能。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要求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活动中,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科学项目来实践这种教学方法。
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植物种植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并从中学习与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项目式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设计项目活动和提供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和挑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在设计植物种植项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壤、水和阳光等因素,以及如何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的角色是主动学习者和合作者。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项目活动。
在植物种植项目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照顾植物,观察和记录生长情况,并在小组中交流与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近年来,对于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研究表明,项目式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以植物种植项目为例,研究发现,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通过自己亲手种植和照料植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项目式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具有积极影响。
在植物种植项目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和创新。
研究还发现,参与项目式教学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上比传统教学的学生有较大提高。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项目式教学需要较大的时间和资源投入,教师需要更多的准备和指导。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自主学习的核心教育,而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学生参与、合作、实践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如何通过项目式教学法来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影响。
一、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活动,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相比传统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学科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项目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特点(1)注重学生的参与与实践。
项目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项目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操作,体验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2)注重跨学科整合和实际应用。
项目式教学法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
通过项目活动,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项目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1. 科学实验项目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循环、植物生长等,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观察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冰淇淋制作实验。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冰淇淋的制作过程及原理;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态变化的规律;通过口味调查,了解不同口味的冰淇淋的制作方法等。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一、引言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而科学项目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二、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建构意义的学习过程。
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真实问题,完成成果展示,最终达到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项目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冲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
1. 《制作太阳能小灯》项目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通过开展《制作太阳能小灯》项目,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太阳能的概念和应用,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太阳能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学生首先收集太阳能相关的知识,了解太阳能在生活中的运用,然后分组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太阳能小灯。
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最终完成小灯的制作和展示。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掌握了太阳能的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项目通过开展《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首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昆虫,然后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活动规律、栖息地等,最终将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和展示汇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设计水果电池》项目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受到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证实了项目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显著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进行科学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水平。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进行科学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将科学原理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进行探讨。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通过与实际问题的接触和解决,可以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并通过实践运用这些原理。
在一个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并分析实验原理。
通过实践,学生既可以学习到化学原理,又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体现在多个方面。
教师需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践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生长环境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引导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提高。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原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生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实践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项目式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素质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
项目式教学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包括实验器材、教学材料等,这对学校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项目式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安排,学校需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学生的学习任务,以确保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和评价。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项目式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1. 引言1.1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实践操作、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通过实践与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运用效果,探讨其优势与局限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探究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概念特点、实践案例分析、实践效果评价以及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2. 正文2.1 理论基础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在教育理论方面,项目式教学法倡导学生以探究和实践为主导,强调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符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原则。
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建构知识,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知心理学方面,项目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提倡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项目式教学法采用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理论基础支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理论基础的支持和实践探索,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2.2 项目式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践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和应用。
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实践研究探讨了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应用,旨在研究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的影响,以及对教师角色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通过分析项目化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案例,探讨了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研究发现项目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限制。
未来应注重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角色转变,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
【关键词】科学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理论基础、学习动机、能力提升、教师角色、教学效果、应用案例、优势、局限性、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目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被看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
开展对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不仅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和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方式和效果,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通过实践研究,探讨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效果,深入了解项目化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方面的作用,探讨项目化教学对教师角色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探索项目化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案例,总结项目化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实际科学课程项目为基础,设计实验和观察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学习表现。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学生和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的体验和反馈。
借助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结合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项目化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推行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本文将结合小学科学的实践和研究,探究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一、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针对性强,灵活性高的教学方法。
它要求学生以一个具体的课题为核心,围绕这个课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同时也需要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1.选题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当中,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主题。
选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背景,同时也要符合小学科学课程的要求和重点。
比如可以选取“生命周期”、“环境保护”、“能源与环境”等主题进行探究。
2.组织学生在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时候,老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研究。
老师可以通过小组派遣、任务分配、课前预习等方式组织学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开展共同研究。
3.制定探究计划在确定了选题和组织好学生之后,老师需要根据项目主题,制定探究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项目目标、任务分配、探究过程、成果汇报等。
4.探究过程在学生开展探究的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过程,通过课堂引导、问题解答、实地考察、翻阅图书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评估成果在项目式教学中,评估是很重要的一环。
老师需要建立评估标准,关注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探究过程,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成果汇报过程中自我评估,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进步。
综上所述,项目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实施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同时也要精细安排探究过程和评估环节,以确保项目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主观意识。
因此,项目化教学的引进与实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主张。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化;策略引言:项目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期间,刚好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且,在实施的课堂中教师改变了在课堂中的主角角色,转换成引领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发展。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所谓项目教学法,其实是指教师作为顾问的前提,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去进行学习搜索,并制定相应的规划,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二、项目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常情况下学生通过在小学科学的学习,将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加,使自身掌握知识逐渐增多,从而使得学习更加容易。
然而,在实际操作期间,会发现学生的知识储备越多,而学习却逐渐困难,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此学习期间,知识与能力不相匹配。
换一种说法就是说明学生没有更好的学以致用,使得学生的知识储备只停留在大脑,没有进行实际的应用。
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逐渐产生迷茫,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学习效率。
而项目教学法的出现刚好能够弥补此问题的缺失。
学生通过学习项目的方式,使自身能够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教学期间,教师应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此期间重要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更加明确了此方向。
而小学科学,刚好属于探究类的学科,所以,教师此教学期间可以积极利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这样也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命体”的过程中,首先确立学习的项目,让学生以“有生命物体的特征”为探讨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校寻找相关的生命物体。
学生跟着老师的引导,在校园中看到同学、大树、小鸟、篮球架、教学楼、国旗杆、写字楼以及操场等。
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生命物体的寻找,学生也会通过自身的学习与了解,及时找出那些是带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其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生物物体的特征,这样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资料的查询能够了解到生物体需要摄入养分、繁衍后代、生长、以呼吸等;最后,教师则可以询问学生大树与鲜花是怎样进行呼吸的呢?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相关探索,了解到是需要光合作用进行呼吸的知识。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与应用分析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与应用分析目前,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应该具备不怕困难、敢于质疑、与人合作、尊重生命等一系列科学精神。
在团结合作方面,学生普遍做得不够好,日常学习中,学生对探索科学知识有很大的积极性,但与同学合作时一旦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便会放弃合作。
教师需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而项目化学习便是帮助学生团结协作最好的方式。
一、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意义(一)发挥优势表达自我小学科学课堂越来越重视项目化学习,由于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和偏差。
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科学知识,这时可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现自我。
合作学习的模式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科学项目,如此便能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高效教学。
(二)提出观点交流思想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机会是相等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意见上的分歧,这就是学生提出观点交流思想的过程。
在意见不合时,学生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看法,相互配合,从而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便是项目化学习的意义所在。
如果教师意识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在科学课堂中善于引导学生,学生必定能出色完成科学探究。
(三)培养团队精神项目化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小学科学学习经常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方式,这可以让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频繁,促使课堂生动活泼。
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给予一定帮助和指导,能够帮助学生达成共同进步并获得集体荣誉感。
学生在主动参与项目化学习时,通过多次合作互助,便会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强大的责任心。
二、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思路(一)构建单元主题科学课堂的项目化学习少不了知识的支撑。
基于项目的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邵 惠 英
2 世 纪 9 年 代 以来 , 界 各 国的课 程 改革都 把 学 研究 、 O 0 世 总结 的学 习活 动 。学 生 在发 现 问题 、 解决 问题 、 习方 式 的转 变 作 为 重 要 内 容 , 欧 美各 国 推 出 的“ 如 主 形 成 成果 的 过程 中 , 所 学 知 识 加 以深 化 理解 、 会 对 融 题 建 构 ” “ 计 学 习” 。在 我 国 , 着 教 育 教 学 的 贯 通 , 得 能 够 综 合 运用 、 决 实 际 问题 的能 力 。同 和 设 等 随 获 解
而基 于项 目的教 学 在 近 几 十年 来 备 受 大 家关 注 学生 的学 习更 加具 有 针对 性和 实用 性 。
、
什 么 是 基 于 项 目 的 教 学
在 这 里 , 们 称 基 于项 目的教 学 为 项 目教 学 法 。 我 项 目教学 法 以培 养 学 生“ 究 性 ” 习能 力 为 目的 , 探 学 教 学 活 动 的 展 开 以 教 学 目标 为 指 导 , 以项 目主 题 为 中 心 , 生在 教 师 的指 导 下 , 实 地参 加 项 目设 计 、 学 真 履行
4 .综 合 性 : 有 学 科 交 叉 和 综 合 能 力 运 用 的特 具
点。
5 .开 放 性 : 现 在 学 生 围绕 主题 所 探 索 的 方式 、 体
6 .评 价 特 点 : 目教 学 的 评 价 注 重 学 生 在 项 目 活 项
和 管 理 的全 过 程 , 项 目实施 过 程 中完 成 教学 任 务等 方 法 和 展 示 、 价 具 有 多 样 性 和 选 择 性 等 方 面 。 在 评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如何有效地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位小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法的选择上,项目式教学法因为其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建议。
一、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科学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
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体性:项目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实践操作:项目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实验和观察,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具体和有趣。
3. 团队合作:项目式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跨学科整合:项目式教学法能促使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例如在科学项目中融入数学、语文等多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学科认知。
1. 项目选题项目选题是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第一步,在选择项目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可以选择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水循环、植物生长等,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找到科学的影子。
2. 项目组织在项目组织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与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老师也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实践。
3. 学生实践在项目实践阶段,学生需要根据项目目标和任务,进行实际探究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在植物生长项目中,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测量植物的生长高度等,通过实践操作,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以项目式学习促进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项目式学习促进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索与实践2022年版科学课标指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深度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
实施项目式学习,会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成效,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与项目式学习2022年版科学课标指出,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应用和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如何构建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以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是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科学素养内涵、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特征、项目式学习与常规教学模式的区别进行分析。
(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其中,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包括对具体概念和学科本质的认识;科学思维是从科学视角认识事物规律本质、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探究实践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而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只有学生能学以致用,在类似情境下迁移应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才是素养的真正体现。
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项目教学法逐渐属于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方法。
利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更深层次的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获得相关知识,以此提升学习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科学这门课程逐渐得到了重视,其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中起到了决定性租用。
对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将项目教学法与科学教学进行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教学;有效实施PBL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经典教学模式,也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
PBL教学要求教师将问题情境与实际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或者是教师引领的方式解决复杂性、实际的问题,从而了解问题背后的科学现象和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对此,本文则对小学科学中项目教学法的使用进行了探究,并总结了有效的使用措施,希望能够为各大小学的科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1.项目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应用优势1.彰显科学的探究性项目教学法主要立足于项目的基础上,让学生加入到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此完成项目组织,之后再到其他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的主动性。
另外,在展开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好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发散思考思维,寻找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1]。
1.有助于形成实用性内容传统科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内容都围绕教材开展,并不会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但是结合项目教学法而言,课堂教学中除了拥有教材知识,还含有一些日常生活内容。
将生活内容与课堂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探究实际生活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科学课堂学习更多具有实用性的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精选文档
⼩学科学课程中项⽬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精选⽂档⼩学科学课程中项⽬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项⽬化教学的起源教育领域中的“项⽬”,⽬前指的是“基于项⽬的学习”即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
最早可以追溯⾄18-19世纪⾃然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Rousseau等⼈为代表的⾃然主义教育家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病,如忽视学⽣的⾃我发展,教育与⽣活相脱离等,进⽽从不同⾓度提出了进步的教育主张,其主线都是强调⼉童⾃我发展和⾃主活动的重要性,这些思想都成为“项⽬⽅法”重要的理论源泉[1]。
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教育⽤主义代表John Dewey吸取了Rousseau等⼈的教育思想,创建了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体系,为项⽬课程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60⾄70年代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项⽬⽅法⼜⼀次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教育改⾰实践的亮点,其中以萨利?伯曼的项⽬学习为主导[3]。
1971年起,项⽬课程被列⼊德国⼀些学校的课表中,2003年,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制定了以⾏动为导向的项⽬教学法,在德国盛⾏。
项⽬化教育最早的实践是出现在16世纪晚期意⼤利建筑学教育和⼯程学教育运动中。
18世纪末期,随着⼯程学向着专业化的⽅向发展,欧美纷纷建⽴了⼯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于是“项⽬⽅法”从欧洲传到了美国,美国华盛顿⼤学O‘Fallon⼯业学院院长Calvin M.Woodward把“项⽬”当作⼀种“综合练习”,“教学”成为“产品制造”,他的这种综合练习项⽬,在18世纪90年代被⼴泛应⽤于中⼩学教育中。
1919年项⽬教学传⼊我国,当时Dewey在我国宣传项⽬教学的思想及主张,影响了我国教育界⼀⼤批的思想家,如胡适,陶⾏知,张伯苓,蒋梦麟,郭秉⽂等,他们为Dewey的教育理论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巨⼤的贡献,当时,在南京⾼师附⼩试⾏,其教师成为“杜威院”,开展典型的项⽬课程[1,3]。
1927年,在Kilpatrick来华讲学⼜掀起了项⽬教学实验的⾼潮,近年来,关于“项⽬”的研究,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领域较多。
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研究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英语水平 和实践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在英语水平方面,实验组学生的英语成绩明显高于 对照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在口语表达、情境理解和跨文化交际 等方面的能力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此外,学生们对这种学习方式给予了高度 评价,他们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趣、生动,更符合他们的认知习惯和能力发展需 求。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 合作等方式,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
3、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 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具有以下 积极影响: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 研究和积极推广。
感谢观看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项目式学习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学生的实 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紧密实际:项目式学习主题多来自现实生活,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 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促进自主学习: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引入项目式学习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和优势,并 指导学生选择和制定项目计划。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观察植物细胞” 作为项目主题,并指导他们制定观察计划、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的方法。
4、开展项目实践活动
在项目实践活动阶段,学生需要根据项目计划进行实际操作,记录和分析数 据,并完成项目报告。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协助,帮助他们解决实践 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细胞”的实践活动,通 过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帮助他们积累实践经验,提 高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能够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实施科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与研究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意义重大。
通过深入了解和探讨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践探索、效果评价和局限性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分析该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从而总结其优势和局限性,进一步探讨其发展方向和未来展望。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了解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揭示其教学方法和原理;3. 细致研究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和效果;4. 对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5. 分析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局限性,揭示其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这些研究,旨在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推动科学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实践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研究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还有助于发现其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科学项目式教学法的意义与作用,可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做出贡献。
小学科学中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探究
小学科学中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探究摘要:项目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具有知识性与育人性两方面的教学功能。
对于项目化教学来说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小学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因此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发挥与认识学习便成为了教师的突破重点。
同时,项目化教学在小学科学的引入不仅在于为教师拓展了更多教学形式,还在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科学中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探究进行探究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科学学科自身的特性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场新奇的体验,会为学生带来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
这样不仅体现在科学学科对于大量科学现象的解析探索,也体现在科学学科不同的教学方式上。
这也项目化教学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意义所在,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探索分析来进行科学现象的解读,使科学知识能够成为学生认识事物观察环境的帮手。
因此,项目化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则是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
一、结合学生群体,进行项目设计在项目化教学当中,学生群体被放置在了教学的核心位置,是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这也是项目化教学对于小学科学的意义所在。
对于学生群体的项目设计来说,如果只是将项目设计视为教学强化、知识练习的功能性环节,无疑是对项目化教学有效性的破坏。
小学学生群体自身独特的年龄阶段,也决定了项目设计是开放性探索性的,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流程安排来进行,使学生群体能够在展示自身参与价值的同时建立起对科学学科的认识。
例如,在小学科学开展项目化教学时,从学生群体的角度出发进行项目设计分析,需要认识到当下的小学学生是朝向个性化发展的,项目式教学需要为学生的主观发挥留出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认识。
比如,可以将项目设计分为导入交流环节、问题提出环节、项目实践环节、总结归纳环节等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导入交流环节先提出一个科学现象,由科学现象来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进而在问题提出环节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之后在项目实践环节将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对项目问题进行自主解决,最后在总结归纳环节得出项目成果。
项目制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项目制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启发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而项目制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得到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项目制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旨在提供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和借鉴。
一、项目制学习的定义与特点项目制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和组织实践活动,在跨学科的背景下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学生主体性强、协作性强、实践性强等。
二、项目制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意义1. 促进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项目制学习将科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面临真实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促使其深入学习。
2.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制学习侧重于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项目制学习强调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1. 选题与设计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科知识相关的项目主题,并精心设计项目的任务和过程,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
2. 学生参与在项目制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参与项目的决策、规划和实施过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合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实践与探究项目制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方式,积极参与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践的过程。
4. 总结与分享项目制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分享成果与心得。
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学生开展项目成果展示活动,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学会欣赏和借鉴他人的作品。
四、项目制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1.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措施,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项目制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广大教育者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变得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更全面。
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导入项目化学习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新目标,同时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小学科学学科为主要研究背景,重点研究了项目化学习的优势,望能对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启示。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引言:小学科学课是小学教学阶段中一门结合理论基础与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教学过程强调以实际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知识与技能。
项目化教学与小学科学相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以更完整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将所学所感代入到日后各科的学习中。
1.项目教学的概念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指的就是以适当的教学为指导,以一定的项目主题为教学重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实践活动,参与到项目设计、执行以及管理的整体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科学素养。
此套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学活动,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
因此,项目既是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小学生的汲取知识过程。
项目化教学彻底转换了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单向知识传授”的形式,充分发扬了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优势,结合实际生活中会出现的问题、书本上的知识以及具体实践操作,三位一体,共同辅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引导其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且完成教学成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内化理解,对提升其综合科学素养有极高的促进作用。
1.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策略1.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于新一轮课程开始之前为小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其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提升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要强调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自控能力、时间观念以及合作性能以及社交等能力[1]。
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孔万里
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孔万里发布时间:2023-06-05T09:26:04.46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期作者:孔万里[导读]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项目化学习的起源、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现状以及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325600摘要: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项目化学习的起源、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现状以及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实践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作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项目化学习已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任务或主题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对此,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展开探讨。
一、项目化学习的起源项目化学习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基于问题、任务或主题的学习方式。
最初是针对高中学生开展的,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和时代的发展,项目化学习逐渐应用于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教学中。
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通过组织、合作、交流和实践等方式,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提升了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项目化教学的起源
教育领域中的“项目”,目前指的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即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
最早可以追溯至18-19世纪自然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Rousseau等人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家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病,如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等,进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进步的教育主张,其主线都是强调儿童自我发展和自主活动的重要性,这些思想都成为“项目方法”重要的理论源泉[1]。
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教育用主义代表John Dewey吸取了Rousseau等人的教育思想,创建了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体系,为项目课程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60至70年代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项目方法又一次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教育改革实践的亮点,其中以萨利?伯曼的项目学习为主导[3]。
1971年起,项目课程被列入德国一些学校的课表中,2003年,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德国盛行。
项目化教育最早的实践是出现在16世纪晚期意大利建筑学教育和工程学教育运动中。
18世纪末期,随着工程学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欧美纷纷建立了工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于是“项目方法”从欧洲传到了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O‘Fallon工业学院院长Calvin M.Woodward把“项目”当作一种“综合练习”,
“教学”成为“产品制造”,他的这种综合练习项目,在18世纪9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
1919年项目教学传入我国,当时Dewey在我国宣传项目教学的思想及主张,影响了我国教育界一大批的思想家,如胡适,陶行知,张伯苓,蒋梦麟,郭秉文等,他们为Dewey的教育理论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在南京高师附小试行,其教师成为“杜威院”,开展典型的项目课程[1,3]。
1927年,在Kilpatrick来华讲学又掀起了项目教学实验的高潮,近年来,关于“项目”的研究,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大领域较多。
二、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的现状
小学科学课程是伴随着经济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3]。
命名为科学,又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今后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学术界学风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教育要把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放在首要位置,把科学探究作为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互助互动的关系。
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都是以培养学生身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为了实现这个要求,在世界各地教育专家、学者在不断的研究、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摸索出来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模式[2]。
本文以项目教学法为例,将其运用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进行的教学探究和尝试。
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是普通教育领域中“项目”的应用,主要是给学生创建一个科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开发多元智力,同时运用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也体现了合力之美,真正把“四位一体”的科学落到了实处。
但是,目前我国的学者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突破,但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过程中,弱化甚至忽略了知识构建和启发心智方面的重要意义,而忽视的这些正是项目教学法诞生之初的构想[7],也是基础教育的目标。
三、项目化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运用
1.项目的选择和实施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总目标有四点:(1)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3)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其中不难看出,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高要求,而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强调“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每年
的课时时间安排是3月中旬由于北方天气原因,三月份养蚕有两个弊端,(1)温度太低,不适合蚕的生长;(2)节气是惊蛰前后,桑叶刚刚发芽,赶不上蚕的生长。
故而把单元课时做了调整,本单元作为第三单元,在4月中旬开始学习,结题正好是五月份的母亲节前后,正好结合母亲节进行德育教育。
另外本单元主要讲的是蚕的生命周期,所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拿出来,作为一个项目来展开。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设计主题为“我当爸妈那些
‘年’”的课程项目,项目分为“小小爸妈培训会”,“‘我家宝贝’成长史展示”,“我当爸妈那些年经验交流分享会”三个部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性,在情景活动中完成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最终到达课程学习的目标要求。
“小小爸妈培训会”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互相交流,从而对蚕的生活习性以及照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没有让学生查找蚕的生长发育的过程,而是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自己观察,记录和发现。
“‘我家宝贝’成长史展示”是在蚕卵孵出蚁蚕、蚕长大蜕皮、结茧、变成蚕蛾的时候进行的,形式包括ppt讲解,影片展示,手抄报展示等形式,通过同伴之间的比较和提醒,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发现蚕生长的每个阶段。
“我当爸妈那些年经验交流分享会”是最后一个环节,经历了一个多月的体验,正好在五月母亲节前后举行,邀请所有学生和家长代表一起参加。
分享会共三个部分:(1)学生分享自己
照顾蚕宝宝的经历;(2)特邀家长分享自己家孩子的成长史;(3)我想对爸妈说。
每个孩子在经历过当“父母”的阶段,倾听了家长养育子女的艰辛和快乐,让他们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句话,基本每位学生都是感谢父母的辛勤付出,项目的结尾是温情的、感动的。
这是他们自身的体会,发自内心的感觉,是任何教材及教师都不能灌输给他们的感觉。
2.反思与总结
通过这样一个项目,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从执行效果来讲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这个项目所体现的小学科学在项目化教学方面有如下优势:(1)新课标强调,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W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4]。
这个项目的设置,满足了小学生饲养小动物的浓厚兴趣,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涨。
全年级五个班级150人次,从头到尾积极参加的占95%。
(2)深化家校合作。
在这个项目的例子中,从蚕卵的购买,到养蚕过程中桑叶的采集到家长参与到分享会,大大深化了家校合作。
(3)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准备,实施和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采用了手抄报,ppt展示,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评价方式多样。
[5](4)促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和提高。
对于小学科学素养的形成提出了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项目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丰富的小组交流,讨论和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强化。
另外,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年纪组长的配合和参与,对于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
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5.蚕的一生成果展示,弥补了项目化教学学生获取知识不够系统的不足。
通过手抄报,ppt和影片的制作,把蚕的一生有一个系统的回忆和总结,达到了科学概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