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科学教学走进生活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学

养学生 的探究 能力 , 拓学 生 的思 维领 域 , 挥 “ 开 发 学 校—— 家庭—— 社会 ” 一体 化教 育的 作用 。
参考文献 : [ ] 育部 . 日制 义 务 教 育 小 学 科 学 课 程 标 准 . 1教 全
[] 国旭 . 中科 学 教 学 “ 活 化 ” 策略 .当代 教 育 2沈 初 生 的
会兴 趣锐 减 , 付 了事 , 远达 不 到 教 育 目的。 因 应 远
此 , 学科 学教 育要 与学生 的 日常 生活相 联系 , 学 小 让 生学 会从 生 活经验 中 发 现简 单 的 科学 问题 , 在生 活
昨天 刚刚在超 市买 的新 鲜 食 物 后, 的学 生开 始 回 有
忆起家 里用茄 子做 菜 的 时候 也 能看 见这 种 绿 色 , 大 家钻研 的兴趣 逐渐 集 中到变 色 的原 因上 。有 了前 面

[] 3 陈耀 .小 学生 家庭 实 验 室 项 目实 施 问 题 与 对 策 . 科
学 课 .0 0 21 .
[] 薇 . 4邸 新课 标 中科 学 教 学 生 活 化 的 思 考 与 实 践 . [ ] 国 天 .如 何 让 小 学 科 学 教 学 生 活 化 .人 教 网 5韦
特 的探 究 材料 。孩子 们既可 以进一 步观察 动植物 的
特征 , 究 生物 的繁 殖 , 可 以感 受 生 物 的 生命 周 研 又
期 , 究 生物与 环 境 之 间的 关 系。这 些 取 自生 活 的 研
探 究材料 , 富了课 堂环节 , 丰 同时也 是 向课 外活 动延 伸 的 良好 基础 。 六年 级化 学 的相关单 元 中, 识生锈 与 防锈 、 认 洗
小 学科 学教育 的 目的主要 在于 培养学 生对科学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学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学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学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学科学》是冀人版新教材2024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科学启蒙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学科学》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科学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学实验室场景图,引发学生对科学的遐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科学课上会做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如观察植物、动物,做小实验等,让学生对科学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通过展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和探索。

最后,教材强调了学习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一)科学观念初步感知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了解科学课上会进行的一些活动。

认识到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图片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讨论和交流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探究实践对科学课上的活动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探究。

初步学会观察、比较、描述等科学探究方法。

(四)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科学的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科学课充满了期待,但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对科学的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如何让科学走进生活

谈如何让科学走进生活
学 生 受 到 启 发 并归 纳 出结 论 ,演 示 实 验 与 学 生 随堂 探 究 小 实 验
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 例如在讲 授三年级科学《 光的传播》 一节 时,
新课程背景下 , 提倡教学要 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 关注 学生思维和情 感的发展及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但 由于 我首先做了一个实验——“ 我看到了光 ” ,把三张相 同的 中间有 孔的纸片放在一条直线上 , 一边立一张纸做纸屏 , 在 在另一边用 手电筒照 , 你会在纸屏上发现什 么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后 , 出 得 “ 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结论 , 然后 , 我让学生利用生活 中的物品 自 己设 计实验方案 ,并做实验 。有的学生利用平 时喝饮料的吸管 看蜡 烛发出的光 , 这个实验 既增强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又使学生 对光的直线传播有 了一个新的理解 , 一举两得。 利用 身边 随手可得 的物品进行探究活 动和各种科学探究实
学 0 1 羁0 塑 2年 窒 鲎 第期 1 1 垄
谈如何让 币 学走进 生活 斗
曹 文 宝 ( 北省青 龙县 茨榆 山 , 学 河 J 、
摘要 : 小学科 学教 育提 倡 关注 小 学 生对 周 围世 界 与 生俱 来 的
探 究 兴趣 和 需要 . 用符 合 小 学 生年 龄 特 点 的 方 式 学 习科 学 . 倡 提 科 学课 程 贴 近 小 学生 的 生 活 。 而 小 学科 学 知识 的形 成 来 源于 自
验, 使学生深切地感受 到科学就在身边 , 活中 , 了学生 在生 激发 的探 究欲望和探究兴趣 , 使学生 由生活走进了科学 , 学走进 由科
了生活。
四 、 供 多 种 信 息 。 富 科 学 课 程 内容 提 丰
他们对物态变化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同时 ,更重要 的是从身边的 现象 中很清楚地 了解雨 的形成 , 学生从生活走进科学 。学 习 使

一年级科学与生活

一年级科学与生活

一年级科学与生活科学是一门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学科,而生活则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重要部分。

在一年级,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理解,促使他们从小就培养起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通过科学与生活的结合,一年级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索自然、学习新知识,并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年级科学与生活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一部分: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科学是对事物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而得出的知识。

而生活则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事物和活动。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兴趣。

如果能够将科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够满足他们对于探索和发现的需求,并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

生活中有很多与科学相关的例子,比如空气、水、植物、动物等。

通过观察和实践,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科学知识,比如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点、水的循环等等。

这些知识将使他们对自然界的奥秘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部分: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活动进行科学实践。

比如,在饭前洗手,可以引导孩子们理解清洁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在观察日落时,可以引导他们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烹饪时,可以引导他们了解食物的变化过程等等。

通过将科学实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科学教材和工具。

在一年级阶段,教材和工具的选择很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段的科普读物、动画片,或者利用一些简易的实验工具进行科学实验。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3. 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科学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带你探索神奇世界!

小学科学实验带你探索神奇世界!

1、科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科学实验作为授课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2、小学科学实验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娱乐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而科学实验恰恰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神奇世界的过程中自我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3、通过小学科学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自然规律,从而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比如,孩子们可以在实验中学习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如气体、液体、固体等等。

4、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孩子们可以在实验中了解一些科技产品的原理,比如电视、手机等等。

除此之外,多做实验还可以增强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学科学实验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遵循安全规则,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这些都是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

6、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过小学科学实验,不仅可以让孩子们领略科学的魅力,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更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7、小学科学实验在培养科学人才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实验,孩子们能够初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进而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兴趣就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有了热情和动力自然就会有更高的学习成就。

8、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既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娱乐的方式。

它不仅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更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探索神奇世界的同时,也开启了未来的科技之门。

让科学真正走进生活——浅谈小学科学学科课外延伸的实施策略

让科学真正走进生活——浅谈小学科学学科课外延伸的实施策略

这类课 堂生成 问题 紧扣教学 目标 ,是对 论 , 就是 认为它 同样是 十分重要 的。 四 、 取 家 长 支 持 。 高 课 外 探 究 的 实 效 争 提 学家从事科 学研 究的动 机和必备 的 素质 。而 课 堂实验 的深化 和延伸 ,这就要 求我们 抓住 有些 问题 需要利 用课外 性 在小学 阶段 ,学 生学 习的动机大 都取决 于对 这一 良好契机 。当然 , 小 学科学 探究 活动很 多时候需 要延 伸至 时 间研究 的 ,可以有效地将 课外研 究 和课 内 学 习 内容 的兴趣 。 好 奇心正 是孩子 特有 的天性 。这 正是一 个科 于课 外延伸 内容 , 师对任 务完成 m色 的小 教 其次 , 还需 要辅之于必 要的激励 手段 。 对 讨论结 合起来 。 二 是取“ 相关 ” 成 问题。 远 生 课外 , 现为一 种隐性 的“ 体 课外作业 ” 学生根 。 据 自己的喜 好和需 求 ,将 课堂上 的研究 带到

实际 上 , 课堂生 3 注重课外 探究生成 问题 的交 流 、 课外 延伸活 动最终 不流于形 式 ,能 让学 另 一方面 就是 课堂生 成问题 。 除 了过 程性 和结论性 的交 流外 ,我 们也 生有效地 开展起 来 , 笔者 认为 , 重要 的一个 成 问题更 需要我们 引起 重视 ,因为这些 生成 很 内部 因素就是学 生 自发 形成 的探 究需要 。这 的新问题 正好弥补 了教 材 中所 提供实 验的局 不 能忽 略生成 问题 的交 流 。如 同课堂 中生成 课外 延伸活 动也会 有生成 问题 , 实 因此 , 我们 可以把生 成的问题划 分为两 问题 一样 , 种探究需 要的形 成 ,离 不开教 师多种形 式 的 限性。 际 这类 问题的体 现主 要就是 出现在 过程性 种不 同类 型分 别处理 。 激励机制 。 和结 论性 的交流 中 ,笔者 将其 拿 来单 独讨 是抓 “ 近相关” 生成 问题 。 笔者认 为 , 首先 是要抓 住学 生的兴趣 点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激发小学生科学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激发小学生科学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激发小学生科学兴趣作者:陈妚利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8年第1期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小学陈妚利【摘要】小学科学教学改革要积极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探究精神,培育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发展他们对科学的长效性兴趣,使他们学会解决和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本文阐述了在新课改形势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核心素养———兴趣,使其形成终身受用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科学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好乐之者。

”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力作用。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

学习起来就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内学,课外也学。

所以兴趣对学生学习科学课具有重要意义。

但如何针对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去激发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能为学生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听得懂,有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从而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从不乐于学科学到喜欢上科学。

如在教学《淀粉的踪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米饭会变蓝。

首先老师准备一碗米饭,如果在米饭上滴上一滴碘酒,你们猜猜会有什么情况?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会发生什么情况。

米饭会变成蓝色,真神奇呀!我把“神奇” 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

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

走进生活,让科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走进生活,让科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走进生活,让科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摘要:生活是学生开启研究科学大门的钥匙,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构建科学高效课堂就要改进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教材处理导入探究课堂作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是学生开启研究科学大门的钥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

一、教材处理源于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应该教教材。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如改一改教材所提供的范例,把教材中学生不熟悉或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对教例进行改编或替换,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时,实验的材料是食盐,我让学生多准备了洗衣粉这种材料。

这两种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学生了解搅拌及加热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以后,我引导他们一起回忆这样的生活场景: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通常是用温水加入适量的洗衣粉,轻轻搅拌一下,看到大部分的洗衣粉都溶解了,才放入衣物浸泡,这样衣服也容易干净。

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告诉妈妈原因,因为加热可加速溶解。

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会爱上神奇的科学,他们会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科学道理。

二、导入课堂联系生活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而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跷跷板》教学案例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跷跷板》教学案例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跷跷板》教学案例教学设想:使用青岛版《科学》教材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了。

在执教过程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青岛版《科学》教材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来构建单元,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这一特点。

教学中,我们在落实教材这一思想的同时积极深化这一思想,形成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思路。

科学与生活的结合,赋予了科学以生机和活力,赋予了学生以体验和灵感。

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学生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

“从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回归生活。

”这是在《科学》教学中活化课堂,体现人性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开发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一课时,我们和学生一起进行拍球游戏,从中发现了充气玩具里的科学问题;在教学《哪里用到电》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生活用电的调查……下面的案例中记录了我们在教学《跷跷板》一课时通过反思和改进教学,组织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展开科学探究,使他们共同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的过程。

《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的第三课。

“游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

教材从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时的发现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办法找平衡”。

使学生在动手中寻找杠杆平衡的规律。

课前,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一、回忆、交流玩“跷跷板”时的过程及发现的有趣的现象。

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进行交流,发现跷跷板平衡的特点。

二、探究怎样使杠杆尺平衡。

组织学生利用杠杆尺来研究平衡现象。

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学生预测。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4.进行探究实验。

5.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 走出课堂 走出校园 走进自然 走近生活 走向智慧

小学科学论文范文 走出课堂 走出校园  走进自然  走近生活 走向智慧

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走向智慧——谈科学课开放式考核的一次尝试一、考前调查:怎么考?——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在这一教学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期末考试前两周,我在学生中作了一次题为“今年的考试怎么考?”的调查。

很多学生纷纷向我表示“希望能够开卷考试。

”——他们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考过就忘的死记硬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求在考试中增加实验操作——他们非常渴望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今年仍希望申请免考。

”——他们无疑是班中较为出色的一部分,有着足可以证明自己可以免考的能力和成绩。

综合学生的意见,在解决“怎么考”的问题时,强调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使他们能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

在考试前一周,将试卷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作答,一周后收卷。

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接触实际,认识自然,运用科学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寻求解答的办法和结果。

二、考卷设计:考什么?——走进自然,走近生活在确定试卷考什么时,力求使试题能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近生活,以具体常见的自然事物为基础,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三年级的考卷中,设计了这样一题:采集两株植物,并将它们做成标本,贴在试卷空白处。

要求:(1)一株是须根植物,一株是直根植物;(2)给植物各部分标上名称(3)写出植物名称。

四年级试卷上有这样一题:搜集棉、麻、丝绸、合成纤维布料各一块,并将它们贴在相应的表格中,要求:(1)写出上述布料的特点;(2)写出它们的作用。

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如为了知道植物的名称,他们有的去问自己的父母,有的去问老师,还有的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去查资料;为了找合适的布料,很多学生都在家长的陪同下去了针纺城,有的为了知道布料的特性还亲自做实验,有的则在父母的建议下,去询问裁缝,总之,学生们为了找到试题的答案,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把他们引进大自然,引入了生活中,使他们真正经历了一个认识自然事物,探究自然现象的过程。

小学科学教学点滴谈

小学科学教学点滴谈

小学科学教学点滴谈学习语文可以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数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体育课可以增强体质,德育课增加修养,读史使人鉴往知来,而想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非科学课莫属。

比如,进行一个实验,其过程需要描述,这就涉及语言能力;实验材料的比例需要科学的配比,需要数学的精密;有的实验变化莫测,需要学生通过抽象思维理解与推理;有的科学实验,简直就是体力活,则囊括了体育;有的实验比如养蚕实验、种子发芽等,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有的学生汗流浃背,即可体验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蕴含的哲理,从而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与提高了修养;实验之时,经常多人一起完成,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益处之多,不胜枚举,难可俱陈。

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启蒙重任。

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予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学获得知识,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

教师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学习,要走进生活,实习生们切身体验现在的社会环境污染严重,噪音频杂,疾病怪异,医学束手,每千人就有两人得癌症,每天猝死者一千多人(这些数字学生颇为震惊,激起了他们学好本学科的强烈意愿)。

我决定领学生考察,工厂林立浓烟滚滚;空气味道怪异粉尘飘落;有的工厂四周寸草不生,工厂墙外污水滔滔。

我鼓励学生采访,居民怨言纷纷,说庄稼减产,甚至年轻人患恶病等不胜枚举,周边居民牢骚满腹又无可奈何。

这些都触目惊心,远非课堂教学效果能比。

有了这些创新实践教学,我提出问题:科学学习对社会有多大用处?我们不努力钻研,能有能力改变严重的环境污染吗?你打算如何规划自己将来的学习?长大以后你打算怎样学以致用、如何进行下一步改变这一切?这种教学非常有效,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感觉到自己肩负重任,这是课堂上“啰啰嗦嗦”无法比拟的,事半功倍不亦悦乎?二、要多多给于学生作实践的机会做实验饶有趣味,寓学习于游戏之中,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爱好,还能够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让小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加社会意识

让小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加社会意识

让小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加社会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创新和科技在飞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改变。

如何让孩子们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加社会意识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将他们引导到社会中去,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不仅会对他们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人生道路也有重要的引导和影响。

一、导入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阶段,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小学课程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除了基础学科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其中,让小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加社会意识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让小学生进入社会,体验生活和增加社会意识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是一个大家庭,社会意识是指热爱社会、关心社会、遵守社会规则、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去提高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呢?以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一)将社会用教育方式引入小学生的课堂小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中心,很难走出这个小圈子去了解社会。

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教育的功能去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这个大家庭。

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更要让他们知道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如何遵守社会的规矩。

可以通过开设社会科学课程等多种方面入手,向学生传递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认知。

(二)学生户外教育活动户外教育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入到草地、田野、森林、山川等自然环境的教育活动。

通过学生户外教育活动,可以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社会的某些方面,引导他们跳出课本,进入社会,与社会进行更深入的接触,让他们走进社会,开阔视野。

比如,常见的小学生户外教育活动如去公园里进行亲子活动、去旅游地学习,去社区团建。

(三)开展对社会经典名著的阅读经典名著是对人生、社会、人类文明发展的高水平阐释。

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个维度的人文自然经典,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的认知,陶冶学生心灵情操,启示学生认知世界的更深层次的方式。

让科学教学走进生活

让科学教学走进生活

五 、 展 延 伸 . 现 生 活 拓 发
三 、 言 引领 。 近 生 活能单纯地抄抄写写就算 了 , 要想 让课堂延续 , 不能 只停 留在课本上 , 应该让学生在生 活这本 大书 上继续学习。 最好 的途径就是活动 。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 究活动 由教室 扩展到课堂 以外 的家庭 、 乃至 整个社会 , 使课 内 、 课外 、 生活 、 社会互相结合 , 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 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 , 在学到《 杠杆》 这节时 , 我让学生们在家找 找 日常生活 中的“ 杠杆” 及它 的作用 。再如探究一下厨房 中的科学 :1 醋 、 , () 糖 、 、 油等的性质用途 ; 2 用什么方法 除热水瓶 中的水垢 ; 盐 酱 () () 3 清洗厨房 油烟 ;4 把蛋壳 放人醋 中, () 看看有什么现象 等等。 另外如洗衣服 时看到五颜六色 的肥皂泡 ,现代化 的科学 电器设 备, 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和原理等等 , 无一不包含着 丰富的科 学知 识。 学生在探索感 兴趣 的事 物中, 点燃智慧火花 , 小发明” 写 搞“ 、 “ 小论文” 享受创造 的乐趣 , , 获得成功 的喜悦 。使学 生真正成为 了学习的主人 , 为“ 成 自觉和主动的科学家” 。 某 位学者 曾经说过 : “ 生活是最好 的老师 ! 小学科学教学 ” 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 , 才能让学生 明确 自 然界 中处处有 科学 , 生
定的科 学素养 。
四、 堂探究 课 思 考 生活
对生活的理解逐步深入和积累 , 使学生 的学 习和生活拉 近了距
离, 从很 大程度上提高 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 那 么如何实现科学教学与现实生活 的零距离 ,笔者从探究
材料 、 情境导人 、 语言引领 、 堂探究 、 课 拓展延伸这 五方 面拉近科 学学习与生活 的距离 , 使教学贴近生 活, 生活中来 , 从 到生活 中

走进生活,让科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走进生活,让科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走 进 生 活 ,让 科 学 课 堂 焕 发 勃 勃 生 机
方 阿 琼
( 南 安 市 金 淘镇 钱 山小 学 , 福 建 南安 3 6 2 启 研 究 科 学 大 门 的钥 匙 , 生活 中 处 处 有科 学 。构 建 科 学 高效 课 堂就 要 改进 教 学 方法 , 生 活化 的 科 学课 堂教 学是 提 高 小 学科 学课 堂教 学效 率 的 有效 策 略之 一 。 关键词 : 科 学 课 堂 教 学 教 材 处理 导 入 探 究 课 堂


教 材 处 理 源 于 生活
先 恐 后地 举 手 发 言 。 有 的 同学 赶 快 蹲 下找 , 有 的说 用 磁 铁 找会 快些。 听 到 这儿 我 说 : “ 老 师 这 儿 有 一 块磁 铁 , 你 们 谁 来 用它 找 针 ?” 学生 再 次 争 先 恐后 地举 手 , 当 学 生用 磁 铁 找 到针 时 , 我 告 诉学生 , 这 就 是这 节 课 的学 习 内容 。 刚 才 这 位 同学 就 是 利用 磁
铁 有 磁性 找到 针 的 。 从 这 样 的生 活 情 景 出 发然 后 进 行教 学 , 学 生 更 加 明 白生 活 中处 处 蕴 藏 着 科 学 知 识 ,科 学 知 识 不 再 是 深 不可测的 , 兴 致 高 昂地 学 完 整 节 课 。
三、 探 究 过 程 来 自生活
美 国教 育 家 杜威 认 为 ,对 儿 童来 说 经验 比知 识 更 有 生 命 价值 。 经验总是先于知识 先于价值判断 . 先于分析 思辨 , 都 能 促 进 知识 生成 和 教 育 。 科 学 课 程 要 改 变 以前 靠 老 师 讲 解 、 演 示, 学 生倾 听为 主 的教 学 方 法 , 让 学 生 成 为探 究 者 。探 究 不 但 是 科 学 学 习 的方 式 , 还 是 科 学 学 习 的 目标 。在 科 学 教学 中 , 我

如何将科学教育与生活相联系

如何将科学教育与生活相联系

如何将科学教育与生活相联系摘要:科学思维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现象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

教师应当利用好学科特性与学生的个性,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目光由课堂转移到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的习惯。

如此,学生的科学能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引言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科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逐步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进一步优化学科教学效果。

这种教育理念对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指导而言明显有很大帮助体现了科学课程“源于科学生活,又回归于科学生活”的特点,基于目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中的不足,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需要逐步深化研究。

1.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价值1.1有助于保持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但在教学中,科学教师却将教学活动限制在了课堂之中,只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知识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缺少实践。

若长时间实施这样的教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被消磨。

而将科学教育生活化,便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良好体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内容相联系,在课堂上构建科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在生活中探索并实践科学知识。

将生活与课堂相结合,既能够保持师生的教与学兴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1.2有助于提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思维尚在发展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思维能力并不强,且主要是直观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拥有实践经验或者认知经验的内容能够更加轻易地吸收理解,但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接受困难。

而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认知能力的教学内容。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联系,降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探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探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探《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极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

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以学生的生活情境导入,消除学生对科学的陌生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

在导入的过程中,我们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到与新课内容的联系,还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尽量选择与本课知识有关并且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刚接触《科学》时总感觉这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对之有种敬畏,而联系生活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感觉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东西蕴含着科学,科学源于生活,从而消除学生对科学的陌生感。

例如在学习《杠杆》这一课时,课前教师带来一个常见的午餐肉罐头,桌上放一些铁条、小尺、起子等物品。

然后问谁能打开?学生用手打不开,用了桌上的其他工具将罐头打开了。

然后我提出问题:刚开始某某同学用手去扒,结果如何,可以再问问他用手扒时的感受,然后再说说用了工具之后的感觉,大家来共同分析两种不同的体验是什么原因,此时,学生会表现出求知的欲望,借此契机,导入新课,学生感受到了杠杆的基本原理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热情。

二、结合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乐于实践社会实践包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各种事物、现象的户外观察、考察、分析、研究,以及搜集、查阅和整理各门各类的资料。

学校教育不论在时间、空间上都很有限,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比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更重要。

尤其是作为小学科学学科,与自然的接触更为紧密。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小学五年级作文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小学五年级作文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小学五年级作文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一切变得更加美好。

每天走进校园,教室里的电子白板让我觉得自己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

老师用它展示各种生动的图片,讲解知识时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学习变得轻松又有趣。

下课后,我和小伙伴们常常一起玩平板电脑。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比如编程和科学实验。

每当我们在游戏中挑战彼此,探索新领域时,那种兴奋的感觉就像是飞上了天。

以前我觉得数学很难,现在通过一些有趣的APP,我渐渐找到了解题的乐趣,仿佛在玩拼图一样,把每一个数字都拼凑得完美无缺。

除了学习,科技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每天早上,我通过手机查天气,知道今天需要穿什么衣服。

这样的安排让我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天气变化而感冒。

放学后,我可以用手机和远方的朋友视频聊天。

看着他们的笑脸,感觉就像他们在我身边一样。

这种联系让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紧密,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

家里的智能家居也是科技带来的好处。

现在,妈妈只需用手机就能控制家里的灯光和空调,真是方便极了。

晚上,躺在床上,只要轻轻一按,整个房间就会变得温暖舒适。

我常常想,如果没有这些科技产品,生活会变得多么不方便啊!家里的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宛如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科技的进步也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之前出门总是要查公交时间,有时候等车等得心急。

而现在,我用手机的地图软件,不仅能知道公交的实时到达,还能找到最快的路线。

这样的科技真是为我们省了不少时间,出门再也不会迷路,心情也随之变得愉快。

当然,科技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我们有时候太依赖手机和电脑,玩游戏、刷视频,眼睛容易疲劳,时间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老师提醒我们,要合理使用科技,保持身心健康。

我渐渐意识到,科技是工具,使用得当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快乐。

我常常想,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会有更多神奇的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我期待着那个科技带来的新时代,期待着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激趣课堂,融趣生活

激趣课堂,融趣生活

激趣课堂,融趣生活作者:申丽萍来源:《教育界》2023年第29期【摘要】科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基于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教师应突出小学科学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活化,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堂问题,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文章从生活视角出发,探討构建小学科学激趣课堂的策略,以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激趣课堂;融趣生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究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革新路径,积极构建贴近生活的小学科学激趣课堂,融趣于生活,融趣于教学,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掌握科学的奥妙,感悟科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一、在“点”上,设计科学问题,构建奇趣课堂,发展科学想象力在让生活走进小学科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重点围绕教学重难点,在“点”上发力,通过趣味化的问题设计和趣味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推进奇趣课堂的构建,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围绕目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巴尔扎克指出,真正的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幻想家。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引领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并解读关于科学的奥秘。

例如,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为例,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了解石头的特点、分类、用途,了解泥土的玩法,学会区分干沙子和干黏土等。

教学时,教师可从教材中的儿歌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以问题“大家玩过石头、泥土和沙子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石头有大有小、有圆有尖,沙子有粗有细、有黑有白,泥土有黄有黑、有干有湿”等基本的生活常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围绕重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赫尔岑指出,科学是到处为家的,它需要播种才能得到丰收。

科学探索精神在小学四年级的培养

科学探索精神在小学四年级的培养

科学探索精神在小学四年级的培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孩子们像一群小鸟,热情洋溢,充满着探索的渴望。

教师走进教室,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准备向这些好奇的小生命们灌输科学探索的精神。

课堂开始时,教师用生动的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疑问。

他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植物生长的秘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心中种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

教师知道,故事不仅仅是讲述,而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

接下来,教师组织了一次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要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讨论。

窗外的风、天空中的云、甚至课室里的小虫子,都成为了他们探索的对象。

孩子们分成小组,各自用稚嫩的声音讨论着自己的发现。

这里,教师如同引导者,轻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思考答案,让每个孩子在互动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怀疑”的重要性。

她告诉孩子们,科学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通过提出问题,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

每当有小朋友提出一个新问题时,教师都会面露欣慰,鼓励他们深入思考。

这种怀疑精神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

为了使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科学的魅力,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简单而有趣的实验。

例如,用水和油的不同密度来展示物质的特性,或利用小苏打和醋的反应来观察气体的产生。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手中握着的试管似乎在诉说着科学的语言。

教师微笑着看着他们,心中明白,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的体现。

每一次实验,孩子们不仅在学习知识,更在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除了实验,教师还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探索活动。

她带领学生们到附近的公园观察植物和动物,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像小探险家一样,兴奋地观察着每一种花草树木。

他们用画笔记录下所见的美丽景象,将这些观察转化为生动的科学日记。

这种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融会贯通学科学

融会贯通学科学

融会贯通学科学【摘要】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强调早期科学教育对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有着重大的影响。

强调对小学科学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小学科学并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独立的存在着,它与我们语文、数学甚至是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都是密切相连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融会贯通,让孩子在其他的学科中加强对科学的认识、探索,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更好的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科学;融会贯通;学科学习小学科学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巨大的差别,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从小开始的,作为老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以后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科学的学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各个学科的融会贯通,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大气的变化、认识生物的成长与衰亡……科学并不是独立的,科学就在我们的教学与生活之中。

一、小学科学的独特特点小学科学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新课程标准中将小学科学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

科学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儿童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对其很好的引导,则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当前的素质教育中科学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其健康成长。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

小学科学课程的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作为其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悟天文地理,感受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在教学中,小学科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有机结合。

小学科学强调实践性和活动性。

小学科学课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开设的一些实践课程,比方说小孔成像的实验,比方说废旧物再利用的实践等,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科学,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融会贯通学科学科学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不是如其他学科一样有着系统的体系的,科学的学习是渗透的,从生活中、从其他学科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科学教学走进生活
“生活即教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现代课程论也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回归儿童的生活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自然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集中统一,把自己孤立、封闭、僵化起来,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

因此,科学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一、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例如在学习《食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往往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他们并不关注和参与家庭事务,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食物的营养问题,根据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在课前我就布置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调查记录,并自己设计一份最佳食谱,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产生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为课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课堂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启用的新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

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让教材贴近生活。

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一课时,我由学生熟悉的儿歌“人有两个宝:……”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人的外部器官,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了内部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之后,我没有简单地提示出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旅途,而是让学生亲自品尝老师准备的点心,然后再让学生拿出听诊器互相听一听,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测,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了解了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变化。

这本是节枯燥乏味的课,我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变得轻松愉悦。

观察、验证,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

总结拓展,让学生主动去解说。

让科学教材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

其次,让学生参与生活。

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体验。

以前,科学这个词眼在我们看来是高、精、尖的代名词,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

当真正接触科学课程,我自
己才理解了什么是科学。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而儿童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人可以做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如在学习《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课文,它改变了室内实验研究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到室外以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研究,由室内转向室外研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身体的解放,贴近孩子的生活;但完全遵照课本安排去研究,孩子们的兴趣显然不大,摆弄一会儿就失控了,满操场地跑开了,我感到这时只解放了孩子们的身体,没有完全溶入他们的生活,他们并没有完全投入这个学习状态中,望着孩子们欢快跑动的身形,忽然灵机一动:何不投其所好,让他们利用自身的跑去研究影子的秘密。

于是,我把孩子招集过来,给他们布置了四个活动任务:①快速找到自己的影子;
②很快把影子藏出来;③变化你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④想尽办法去踩到别人的影子。

最后,跑累了,大家围坐在草坪上,进入了研讨:一找—藏两次活动,无形中的比较使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发现了影子产生的条件,根本无需你多说半句,而这是本课的重点!更让你惊喜的是,他们对影子的描述是那样逼真、细腻、实在:我的影子有时比人大,有时比人小;影子在我的前面,是因为太阳在我的后面;要是太阳在东面,那影子就在西面;影子是黑色的……。

三、扩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时空
传统教育是以“书”为中心的,脱离生活实际,轻视“做”,所以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首先,作业生活化的扩展。

以前,我们上完课就结束了,可现在我们让孩子把科学带回家去,使他们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另外,还有探究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

其次,努力开发生活化的活动空间。

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

如与社区联谊;参加雏鹰假日小队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工厂等等,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

由此让学生展开视野,去窥视科学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

当科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对儿童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脱离生活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实际,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能使学生在具体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