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
2016——2018年全国卷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
2016——2018年全国卷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1、(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3、(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4、(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5、(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6、(2018年全国Ⅰ卷)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图6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7、(2018年全国Ⅱ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2023年高考选择性必修三试题整理+-含答案+副本
2023年全国高考各省选择性必修三试题整理(非选择题)(2023年全国甲卷(3卷))11.为了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常需要从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蛋白质。
某同学用凝胶色谱法从某种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得到了甲、乙、丙3种蛋白质,并对纯化得到的3种蛋白质进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且甲、乙均由一条肽链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在进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迁移的方向是_____(填“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
(2)图中丙在凝胶电泳时出现2个条带,其原因是_____。
(3)凝胶色谱法可以根据蛋白质_____的差异来分离蛋白质。
据图判断,甲、乙、丙3种蛋白质中最先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_____,最后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_____。
(4)假设甲、乙、丙为3种酶,为了减少保存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应在_____(答出1点即可)条件下保存。
(2023年全国甲卷(3卷))12.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乙肝疫苗的使用可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的传播,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
重组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一种病毒蛋白)。
回答下列问题。
(1)接种上述重组乙肝疫苗不会在人体中产生乙肝病毒,原因是_____。
(2)制备重组乙肝疫苗时,需要利用重组表达载体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中表达。
重组表达载体中通常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_____。
能识别载体中的启动子并驱动目的基因转录的酶是_____。
(3)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后,若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染色体中,需要从酵母细胞中提取_____进行DNA分子杂交,DNA分子杂交时应使用的探针是_____。
(4)若要通过实验检测目的基因在酵母细胞中是否表达出目的蛋白,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2023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
07-高考真题汇编_必修三专题07-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9小题)1.(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旳本体B.刑罚是德礼旳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答案】D【点拨】此题考察旳是对唐朝治国方略旳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旳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旳旳解释应当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
因此此题对旳选项是D。
本题以《唐律疏议》旳记载切入,巧妙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旳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旳理解。
本题旳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旳基本措施,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旳辅助手段,就如同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旳。
”从中可以看出两者对政教旳重要性。
“德礼为政教之本”,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旳基本措施,德礼是政教旳本体,不是刑罚旳本体,排除A。
“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旳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旳体现,排除B。
“相须而成者”,阐明两者旳关系是相辅相成旳,排除C。
2.(高考北京文综13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旳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答案】D【点拨】此题考察旳是对中国主流思想旳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旳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旳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因此此题对旳选项是D。
3.(高考广东文综15题)“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本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了A.孟子旳“仁政”B.董仲舒旳“独尊儒”C.王阳明旳“心学”D.顾炎武旳“经世致用”【答案】C【点拨】题眼:“万化本源总在心。
”考点:“心学”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均有自己旳价值原则,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旳心。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真题精编必修三专题8及解析
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08年海南高考18题)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的传统.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答案】D【点拨】抓住两点,一是“20世纪初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爱国青年都在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二是G·Byr(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对社会弊端进行抨击,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
这正契合了当时中国爱国青年的需求,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
故选D2.(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
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
他可以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A.②③B.①②.③④D.①④【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
根据材料反映的1990年世界杯,这年意大利之夏不可能看到的是以后才发生的事:①是在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和④是在1999年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3.(2009年江苏高考16题)某者准备给中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近现代西方的文艺术的发展和成就。
A项是浪漫主义形式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B项是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作;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较多结合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D项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高考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考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描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C. 细胞膜上没有糖类物质D.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答案:C2. 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发生在:A. 光反应阶段B. 暗反应阶段C. 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D. 光反应和细胞呼吸阶段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凋亡的特征?A. 细胞核缩小B. 细胞膜破裂C. 染色质凝集D. 细胞体积缩小答案:B4. 基因突变是指:A. 基因数量的增加B. 基因结构的改变C. 基因位置的改变D. 基因表达的改变答案:B5.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 需要RNA聚合酶B. 需要DNA聚合酶C. 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 需要逆转录酶答案:B6.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描述,错误的是: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一种形式B.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D.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答案:C7. 下列关于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酶是生物催化剂B. 酶具有高效性C. 酶是蛋白质D. 酶的活性不受温度影响答案:D8.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B. 细胞周期只包括分裂期C. 细胞周期只包括间期D. 细胞周期是细胞分裂的全过程答案:A9.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C. 细胞分化是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D. 细胞分化使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答案:C10.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描述,错误的是:A. 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周期的必然过程B. 细胞衰老与基因表达有关C. 细胞衰老会导致细胞死亡D. 细胞衰老是细胞分裂的终止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脂质、蛋白质2. 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______。
人教_高一英语必修三_Unit3_高考真题汇编-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
Unit3 高考真题汇编-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真题解密】名词性从句解题思路:①题干句若是疑问句,首先将其还原成陈述语序;②观察设空前后,确定是什么从句;③回忆相关从句的用法特点,从而做出取舍;④将选项代入句子,看前后语意是否连贯。
一、宾语从句1.【2015•湖南】26.You have to know ________ you're going if you are to plan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here.A. whatB. thatC. whereD. who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动词宾语从句。
【名师点睛】判断是什么句子最关键,这个句子是由know引导的宾语从句,宾语从句的连接词有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
因为从句部分缺少状语成分,答案就出来了。
正确解答该题需要理解句意以及注意上下文(you're going if you are to plan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here.)的表达。
2.【2015•北京】33.I truly believe ________beauty comes from within.A. thatB. whereC. whatD. why答案:A解析:句意:我很相信美丽源自于内心!本题考查宾语从句。
从句部分不缺少任何成分,因此用that起到连接作用,也可以省略。
从句部分不缺少任何成分,因此用that起到连接作用,也可以省略。
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动词宾语从句。
【名师点睛】名词性从句分多种,宾语从句在考试中也是很常见的,要注意宾语是句子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可以由名词、代词、名词短语或句子充当。
当一个句子充当宾语时,这个句子就称之为宾语从句。
一般情况下,宾语从句可作谓语的宾语,也可做主语的宾语。
根据所选空在句中所作的成分来判断出是何种名词性从句。
3.【2015•浙江】6. If you swim in a river or lake, be sure to investigate ________ is below the water surface. Often there are rocks or branched hidden in the water.A. whatB. whoC. thatD. whoever答案:A解析:句意:如果你在河里或湖里游泳,请确定查看水面下有什么?通常总有一些石头或树枝藏在水里。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必修3 第1章 人体内环境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动植物的稳态》第一章人体内环境稳态(2013海南卷)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主要分布于血浆、组织液和乳汁等,A会出现;糖原为多糖,是主要储存于肝细胞和肌细胞等细胞内的能源物质,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胰岛素为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要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进行作用,C胰岛素会出现;氨基酸为小分子,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并通过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D氨基酸会出现。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对内环境的理解和成分的掌握,难度不大。
(2013海南卷)20.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A正确。
淋巴细胞在骨髓或胸腺中成熟以后,来到外周淋巴组织(淋巴结、脾脏等),而淋巴液起源于组织液,通过淋巴管的收集到达淋巴结过滤,最终汇入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循环,因此在淋巴液和血浆中都具有淋巴细胞,B、C项正确。
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较难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于血浆都比较低。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内环境成分淋巴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2013上海卷)15.图5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X和Y分别可代表AA.葡萄糖、CO2 B.氨基酸、胰岛素 C.肾上腺素、尿素 D.甘油三酯、脂肪酸。
生物高考试题汇编必修3.doc
必修三《动植物的稳态》第一章人体内环境稳态(2016北京卷)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人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答案】 B【解析】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的流向细胞外,A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是组织液中的水过多引起,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反而会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含量下降,C错误;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
(2016江苏卷)16.右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 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答案】B【解析】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化,曲线为b,由于人体排出增多的钠盐,排尿量略为增多,应为曲线d,A、C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第一部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2011•福建)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来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C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来源:]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C【解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源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故选C项;但认为源于时代的智慧是错误的,排除D项。
文化是主观的,不能创造时代的未来,也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排除A、B项。
2.(2011•山东)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建设提供有利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A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解析:A。
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审好题目要求,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必须是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由此排除B;即使优先发展了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也不一定就能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排除C;D是错误的,要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3.(2011•安徽试题)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档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D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D。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①说法错误,开展纪念活动不能说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说法错误,应该是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4.(2011•江苏)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3【含点拔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3题)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答案】B【点拨】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却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
2.(2008年江苏高考7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答案】D【点拨】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
选D项。
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答案】C【点拨】该类题,更加考察考生对于历史史实的掌握与运用,超越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
张之洞强调“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言论表面上是要“新旧兼学”,实际上是站在旧学、中学一边,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
排除A。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强调中西文化之间只是性质而非程度的差异,由这种性质差异又导出所谓“以中济西”论。
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杜亚泉以伧父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论战。
17-18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
17-18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1.(2018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答案】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书画的发展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并以新材料和图示的方式出现,设计新颖。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
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顾恺之是魏晋时期,B吴道子是唐朝时期,C张择端是北宋时期,D郑板桥是清朝时期,故B项正确。
2.(201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2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答案】B【点拨】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自然经济的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儒家思想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
3.(2018年高考广东单科5题)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答案】A【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
汉赋、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历史。
日益平民化,反映平民的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此题考查考生的时序思维和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必修三专题三高考题27页PPT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1.(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答案】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书画的发展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并以新材料和图示的方式出现,设计新颖。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高峰大约出现在唐朝,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画家,郑板桥是清朝画家。
由此可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顾恺之是魏晋时期,B吴道子是唐朝时期,C张择端是北宋时期,D郑板桥是清朝时期,故B项正确。
2.(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2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答案】B【点拨】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自然经济的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儒家思想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
3.(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5题)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答案】A【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
汉赋、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历史。
日益平民化,反映平民的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此题考查考生的时序思维和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灿烂辉煌,各朝代有自己的主流文学形式,一起构成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化。
从汉代到明清,主流文学形式由“赋”到“小说”的变化,考生只要按时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就会明白主流文化是日趋平民化了。
此题选A。
4.(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23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
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答案】D【点拨】电子文献具有多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检索方便、信息存储容量大等优点;纸质文献则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更具有权威性等优点。
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在很长的时期内将共生共存。
工具发生了变化,那仅仅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但是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它们对保留民族文化遗产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5.(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题)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答案】A【点拨】A是小篆;B是楷书;C是行书;D是草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
6.(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2题(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答案】D【点拨】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毕升发明的,用于印刷的活字字模应是反字。
据此分析题目图片,只有D项符合题意。
7.(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1题)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答案】B【点拨】题目考查“我国古代科技主要特点”。
结合相关知识可得出古代科技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8.(2008年海南高考4题)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答案】D【点拨】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
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
9.(2011年江苏高考3题)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特别是活字印刷术。
根据所学,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本题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崇祯十一年时朝廷的邸报开始采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
分析各选项,A项活字印刷术从明代开始使用说法错误;B项活字印刷术发明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说法不符合史实,雕版印刷术自隋唐开始就有使用;C项说法也不正确,最早的活字是胶泥活字。
本题应选D项,活字印刷术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造纸术在西汉时已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
A、B、C表述错误。
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
10.(2009年上海高考2题)将右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甲骨文、圣书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A.两河流域 B.中国C.地中海东岸 D.埃及【答案】B【点拨】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人发明的文字,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
埃及圣书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是一种语词-音节文字。
陶尊上的“”刻划符,属于象形文字,应该是中国的甲骨文,故选B。
11.(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文化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同时注意中外对比,找寻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属于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山水画属于文人写意画,注重的是绘画的意境;而19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已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成为动力,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发展,使得画家有了更方便的条件去接触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风景。
故D项为正确答案。
12.(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答案】A【点拨】题干关键词是“隶书”。
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据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
C项指的是草书。
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
1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A【点拨】“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是文人画的特点,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诗画以泄胸中盘郁。
作者通过作画抒写胸臆之情。
郁闷的心情通过绘画表露无疑。
这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所以A项符合题意。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又称“疏体”是唐代吴道子的画风,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排除B。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句说的是王维,出自苏轼的《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摩诘是王维的字)指出了王维的诗能够将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
排除C。
“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含寓淡泊名利、心向清纯之意的山林气味,这与作者抒发郁闷之情的寓意不吻合。
排除D。
故选A。
1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
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字形严谨。
笔画密集繁复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答案】D【点拨】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谪至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时做《黄州寒食诗帖》。
贴中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有徐起渐快,嘎然而止的节奏,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可以明显看出被贬谪黄州的悲愤情感,正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色。
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正体现出字体的变化特点。
15.(2009年上海高考13题)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点拨】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5世纪已经传入西方,甲说法错误,来自学者著作的材料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丁同学说法也是不合理的,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丙同学的说话是合理的。
16.(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12题)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和迁移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