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合集下载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感受这句话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2. 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诗词、故事、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引发学生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理解并掌握这句话背后的文化内涵。

3. 案例分享(15分钟)教师分享一些关于节日和家人团聚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节日期间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4. 诗词欣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关于节日的诗词,让学生学会用诗词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如何在节日期间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将自己的想法用诗词、绘画等形式呈现出来。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节日期间如何更好地表达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并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节日期间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节日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尊老爱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课文《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课文中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教育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作者及相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2)重点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节日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尊老爱幼。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珍惜亲情”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3. 学生对亲情的珍惜和关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节日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节日的看法和经历。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容,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学会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背诵课文,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静夜思》这首诗,诗人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2.在朗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3.诗歌中有哪些字词或诗句让你印象深刻?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同学们逐句分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同学们理解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佳节”、“思亲”、“月明”等,引导同学们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同学们了解诗人王之涣在写这首诗时的情境。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

2.你认为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在佳节时刻,你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1.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这种思念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2.我们要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让生活充满温暖和幸福。

3.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思念》,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难点:(1)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文内容、生字词等。

(2)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学生准备:(1)预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了解诗文内容。

(2)查阅生字词的含义,提前掌握拼音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登鹳雀楼》。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佳节吗?佳节时我们会思念谁?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2)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与亲情有关的诗词或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互相交流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念亲人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思念亲人的短文。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共同体会亲情之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体会诗人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重阳节的诗词?2. 学习古诗(2)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 分析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主题和情感。

2. 强调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下周进行检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重阳节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3. 小组汇报: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时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和家乡的情景。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2.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3.2 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道具:相关的图片、卡片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重阳节吗?重阳节有什么习俗?4.2 教学新课1. 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解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古诗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懂得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生齐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古诗,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古诗的意境。

3. 体会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异乡,佳节时倍感思念亲人,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受亲情的珍贵。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集体背诵古诗,加强记忆。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义和亲情的重要性。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相关的写作或口头表达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分享亲情故事时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投入。

4.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情况,注意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七、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遍,加强记忆。

三年级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三年级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维孤独、思念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小组合作体会王维在重阳节长安大街上热闹场面下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人物的内心体会王维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念之情教学难点:借文学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课文1、(板书课题)朗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佳节: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课文中心词)思亲:思念亲人(华山以东)2、简介王维(1)文章的主人公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课题就来自这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齐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在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师范读奠定本诗忧伤的基调。

(2)说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独异茱萸倍忆山东3、讲解本课的题材:本文的题材比较特殊,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诗,这篇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主要围绕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的背景及本诗所抒发思念之情来写的。

这篇文章的题材称为“文包诗”。

学习方法: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在课堂上我们抓住相关语句来理解诗人当时身处环境和的心理来理解古诗,简称为“借文学诗”二、诗文对照,理解古诗(一)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读第一小节,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圈出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相关语句,体会王维的孤独(1)15岁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年纪很小就离开父母,离开兄弟,离开朋友。

(2)与我们同学相比较,体会王维的孤独。

(3)不觉已经两年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离开家乡的时间很长。

再次与自己比较体会王维的孤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王维的孤独。

3、理解异乡,异客说话练习:长安再繁华,这里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那么,长安对于王维来说就是“异乡”,王维对于长安来说就是“异客”。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主题。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文的主题。

2. 掌握诗文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意境理解。

2.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猜测诗文的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

4. 教师提问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诗文的主题。

教学反思:第二章:诗文解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意境。

2. 学生能够掌握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意境理解。

2.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意境理解。

2.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解释诗文中的关键词语。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教师提问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诗文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反思: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教学重点:1. 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教学难点:1. 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2. 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诗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 诗人王之涣的资料。

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3. 教师提问学生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

教学反思:第四章:诗歌朗诵与欣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诵诗文。

2. 学生能够欣赏诗文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正确朗诵。

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9篇)

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9篇)

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9篇)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篇一读课题课题里有三个生字,我请同学再来读课题。

(三生)齐读,师正音逢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生:佳节什么意思?生:倍思亲是什么意思?生:逢是什么意思?师:逢是遇到的意思。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生:为什么要每逢佳节倍思亲?师:你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生:谁每逢佳节倍思亲?生:佳节是什么时候?师:预习了课文了?检查词语(回)忆王维重阳节头插茱萸思绪万千扶老携幼手挽着手生读,师纠正:重阳节齐读。

去掉拼音再指读生词读音齐读。

今天学习的十个生字里有两个生字的笔顺特别重要出示:挽一撇插看演示学生描红学完生字新词,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连贯指名四生朗读课文纠正遍插谁把文章最后一节再读一遍,不着急。

还记得刚才提出的四个问题吗?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在书上划划生交流。

1、谁每逢佳节倍思亲?生: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师:王维是谁?生:王维是唐代的大诗人师:倍是什么意思?生:更加的意思,王维看着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师:谁来读出更加的意思。

师:佳节是哪个节日,课文里指什么节日,是什么时候?生略师:在当时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佳节的?生读课文师:想想当时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佳节的?师:看句子,听老师读给兴高采烈换个词,说说句子还从哪个词看出全家人团圆在一起生:团聚、扶老携幼王维为什么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边认真看书一边思考生读十五岁那年师: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是少年,而且离开家乡两年了生读句子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生读诗句所以,王维会: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是怎样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呢?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生读第三节出示:思考这段话,王维在思念亲人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生:王维很思念家乡生:很孤独读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同学们体会到这么多丰富的感情,都通过这个省略号表达了出来。

生再读。

读诗的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谁来念这首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中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学生理解节日对于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学生能够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文本。

相关注释资料。

投影仪或白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节日时会想起谁?为什么会想起他们?”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师提供相关注释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3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4.4 背诵与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文。

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庭和节日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并记录下来。

学生选择一个节日,写一篇关于家庭团聚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诗文的熟悉程度。

6.2 学生表达与创作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达和创作能力,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评估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写作能力,包括他们的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反思是否充分讲解了诗文内容,是否帮助学生理解了诗的意境和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优秀3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优秀3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优秀3篇)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篇一作者:《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78《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执教者:智卫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直奔中心(2分)1、师: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

课文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

2、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

(思亲)3、师过渡:为什么王维此时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他思念的是谁呢?)二、诗文对照,读中解疑(一)细读第一自然段(6分)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王维思念起自己的亲人?读后讨论。

(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你觉得离开家乡两年的王维心情怎样?你能把王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0分)1、师引读:这时,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2、文题对照,从这段话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吗?3、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用上这些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比一比谁用的好词多。

5、指导感情朗读。

从这段课文中你体会了什么?(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过渡:人们欢度佳节,多么热闹、多么高兴,可是王维此时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会想起谁?想起哪些事呢?(三)、细读第三自然段(12分)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反馈: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首先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2、师:这个题目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板书:王维)你们会背吗?指名握学生背诵。

3、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诗句中的几个生字填出来。

请拿出练习纸来,填空。

九月九日()山东兄弟()在()乡为()客,每逢()节()思亲。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对照纠正4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悟情。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古诗前两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从“15岁”、“两年”这两个带有数字的词语中你读出什么了?(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会是什么心情?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他乡做客。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通过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背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运用古诗中的表达方式,体会亲情的珍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文本、翻译和图片等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2)提问:你们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家人一起度过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在和亲人共度佳节时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情感内涵和传统文化价值。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以“佳节倍思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描写节日的古诗,如《清明》、《端午即景》等,进行比较学习,分析不同诗人对节日的不同表达方式。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之三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之三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之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1.2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3.2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1.2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2.教学难点:2.1诗中的修辞手法。

2.2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美。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2.学习全诗2.1学生自主阅读全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了解诗的背景。

3.分析诗句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下列诗句的含义: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修辞手法4.1教师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

4.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5.情感体验5.1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感受家乡的美。

5.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背诵全诗6.1学生自主背诵全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6.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7.拓展延伸7.1学生自选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进行欣赏和讨论。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

2.选择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进行欣赏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对诗中的修辞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得到了激发,培养了爱国情怀。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诗句的背诵仍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懂得亲情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文本、图片、动画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导学生读题。

(2)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大意。

2. 学习古诗(1)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王之涣。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欣赏古诗(1)学生朗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以“我的亲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交流欣赏感悟。

2. 教师推荐类似的思乡诗,如《登高》、《静夜思》等,供学生课后阅读。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古诗鉴赏方法。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金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句。

(2)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学生对作者金红及其作品的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金红的诗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句。

(2)让学生了解金红及其作品,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运用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金红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金红的诗歌。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 小组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句诗句。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金红的诗歌,熟记“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句。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对金红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金红的诗歌原文。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

2. 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感悟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诗句。

2. 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佳节,如春节、中秋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吗?3. 引出今天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诗人王维,引导学生了解他的背景和作品。

2. 教师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随朗读。

3. 教师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三、诗句解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

2. 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如“山东兄弟”、“登高”、“插茱萸”等。

3. 教师总结诗句的意义,强调“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四、朗读与感悟(10分钟)1. 学生朗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王维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特点。

2. 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3.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写一篇关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体会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材简析】:《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以“文包诗”的文章。

在文中既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

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

读起来饶有趣味。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等要求要相应降低,要巧妙地提供帮助,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八、九岁,文章的主人公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两年之后的重阳节,看到了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关键事件——思亲,这对于从没离开过家和亲人的三年级孩子来说这无疑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

要想让学生感悟思亲,从中受到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由于故事发生在作者回忆年少时的事,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不大,容易把握对文本的情感理解。

特别是文章中明白如话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感情意境、体验情感。

为此,我在第一课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写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重点是学会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4、难点是体验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流程】: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在步步推移的说一说、读一读、听一听、等学习活动中,真正走进王维的内心,体会诗人重阳佳节,身居外地,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于是预设了以下几个学习活动:【一】.导入课题同学们,在古诗中,有很多诗句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

例如:1、唐代大诗人李白身在他乡,难以入眠,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唐代诗人李益,深夜听到芦管凄凉的声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外出做官的王安石,公务缠身,不能回家,于是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王维的一首思乡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试着读一读。

生读:【课件】师:少一人?少了谁?王维何许人也?生:根据资料畅谈。

师:王维为什么写这首诗?这里面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二】.板书课题师:我们今班就来学习这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每逢佳节倍思亲》1、板书请大家看着黑板跟老师一块写题目。

2、齐读课题师:课题当中有两个字要求会写。

这两个字都带有单人旁。

写好这样的字,要注意什么?伸出手跟老师一块写。

【三】.指导写字范写:先写佳。

撇有尖,竖要直,两个土字摞一块。

第一道横要写得短一些,第二道横要长一些。

再写:倍描红:打开书,翻到131页,把这两个生字描红。

谁来读题目?题目中有个山东,这里山东指的可不是我们山东省,王维的家乡山西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称为山东。

板书:家乡画山。

下面请同学们都来读读这首诗,如果把这首诗读短,读成一个字,你会读成哪个字?板书:思。

师:思就是思念,王维思念谁呢?王维为什么思念亲人呢?【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跨越时空,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故事。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语文书,自由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注意生字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出示词语:单独异乡回忆思念兄弟挽着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天各一方思绪万千(文中理解)开火车读:每人读一个、一行3、齐读:(适时正音:兴,在这指“高兴”,所以读第四声。

)黑板上的这些词语中有没有你刚才打小问号的?(对于生字词的理解,主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如:兴高采烈: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兴致勃勃头插茱萸“偏旁、插图”眺:从高处往远处看,然后拓展举出表示看的词语:“俯视、注视、仰望、紧盯、瞧”)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里,相信你们也能把它读好。

王维思念谁呢?王维为什么思念亲人呢?【五】.精读课文,体验情感1、组织交流。

(第一自然段)生:读、谈。

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你有过离开家思念亲人的经历吗?心里觉得怎么样?你们离开家离开妈妈只有一天两天,王维呢?离开家两年了,A、两年了,每天挑灯夜读,陪伴他的只有一盏油灯,此时他怎能不----B、卧病在床,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照顾,此时他怎能不――C、孤独寂寞时,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此时他怎么不―――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没有与亲人见过一次面啊,他怎能不思念亲人呢?你说王维的心里是?谁再来读读这一句话。

齐读:第1自然段。

师:你还想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的感觉肯定不同了。

哪句诗体现了王维的孤单、寂寞?独在异乡为异客”这也正印证了题目的意思,每逢佳节倍思亲。

齐读: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渡:小小年纪,离家两年,思乡情切。

还有原因吗?【六】.学习第二段1、交流原因。

生读: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课件】师:重阳佳节、合家团聚的日子,王维漫步街头,看到了什么?(人们扶老携幼,……)王维还可能会看到什么呢?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课件】师:你读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生:---------师:哪些词语让感到高兴,心里热热的?生:---------师:“扶老携幼”什么意思?生:---------师: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去逛街的时候吗?那我问问你,你们全家人扶老携幼逛街时,你的心情怎样?生:---------师:这就就是这句话中的词语——生接:兴高采烈齐读:兴高采烈,读得还不够高兴,再读:--------师:这回听出特别高兴了。

你们还有什么时候是“兴高采烈”的?你能用“兴高采烈”说句话吗?当大家兴高采烈地欢度节日的时候王维却独自一人漫步街头,当他看着(引读下一句)【课件】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师:是啊,人们越是热闹,越是高兴,王维就越孤独,越想家。

平时就想家的王维,看到此情此景,怎能不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所以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件】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到了,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此时―――元宵节到了,人们赏花灯,吃元宵,舞狮子,此时―――中秋节到了,人们赏明月,吃月饼,庆团圆,此时―――触景生情,怎能不思念亲人呢?谁再读?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师:此时此刻,王维一定想起了许多许多。

他会想什么呢?生:请你再读课文。

走进王维心中好吗?【七】、学习第三段师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生读:——-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师:多么美好的回忆啊!华山隔断了回家的路程,却隔不兄弟之间的思念啊!天各一方不能相聚,怎能不思念。

生读:两名配乐读。

师读后两句,此时,王维――怎能不―――齐读。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从大家专注的神情中。

我分明感到,你们都被诗句深深地打动了。

这首诗一写成,就被广为传诵,流传千古。

如果让你从中选择最能表达王维情感的一句诗,你会选哪一句?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我也有同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属于王维的但是它所表达的美好感情属于所有远离家乡的游子。

中秋佳节,面对一轮明月,远方的游子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春节到了,面对漫天的焰火,远方的游子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工作,加入到游子的行列,每逢佳节,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生: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真情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音乐】【八】.作业:1.结合课文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2.选做题:给你最想念的远方亲人写下你最想说的话每逢佳节倍思亲姓名:金红单位:索镇建国小学生本教育有感姓名:金红单位:索镇建国小学联系电话:1385339810Part 2: T eaching Resources (第二部分:教学资源)III.Grammar studies (语法学习)1. 表频率的词汇和短语:always,usually ,often ,never,hardly,eversometimes,seldom,once a day,twice a monththree times a week ,every two weeks,once in a while2. 模糊频率副词以下些词都是表示事情发生频率的副词,也是不准确地说某事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次数。

always 总是usually 通常often 经常sometimes 有时hardly ever 几乎不never 从来不例如:On weekends I always surf the Internet.I usually watch TV.I often sleep late.I sometimes listen to music.I hardly ever play computer games.I never play soccer.我们按照频率发生的高低,可以将这几个词排列为always > usually > often > sometimes > hardly ever > never。

3.精确的频率副词以下这些频率副词可以准确地表达事情发生的频率。

一次once 两次twice 三次three times四次four times 五次five times 六次six times注意:在记忆时,我们只要记住once(一次)和twice(二次)就可以了。

其他发生次数只要用“数字+times”来表达就可以了。

例如:I drink milk and eat vegetables every day.我每天喝牛奶,吃疏菜。

I exercise once a week.我每周锻炼一次。

I eat Mcdonald's twice a month.我一个月吃两次麦当劳。

I visit my grandmother four times a year.我一年去看奶奶四次。

其他的表达法:every day 每天once a week 一周一次twice a month 一个月两次four times a year 一年四次once two weeks 两周一次twice three months 三个月两次4.频率副词通常放在行为动词前,当句中有情态动词、助动词或be动词时,则放在这类动词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