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_1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5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说课稿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5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5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以及在这些节日中人们所表达的亲情、友情和爱国情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节日的氛围,体验节日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对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节日的内涵和意义可能理解不深,对节日的情感体验可能较少。
此外,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和感知事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这些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获取关于节日情感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体验到节日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生能理解亲情、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列举出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这些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获取关于节日情感的信息。
2.教学难点:学生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体验到节日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生能理解亲情、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节日的氛围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节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节日名称,简要介绍节日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节日的看法和情感。
1.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并解释这个主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1.3 教师播放一首与节日相关的歌曲或视频,以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情感。
1.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家人和亲人在节日中的重要性的看法和经历。
1.5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家人和亲人在节日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的课程中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第二章:理解课文2.1 教师发放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复印件,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2.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4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节日中的感受和思考。
第三章:探讨节日意义3.1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节日有什么意义?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节日意义的看法和经历。
3.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节日意义的看法和经历。
3.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节日对家庭团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的课程中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第四章:家庭团聚活动4.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家庭团聚活动,如团圆饭、拜年、赏月等,并解释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传统。
4.2 学生分享他们参与家庭团聚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4.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造更有意义的家庭团聚活动,并提出一些建议,如制定家庭传统、互相交流和分享等。
4.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策划一次家庭团聚活动,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和方式。
4.5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提供一些资源和建议,以帮助他们实施和享受家庭团聚活动。
第五章:表达思念之情5.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如写信、打电话、发短信等,并解释这些方式的重要性和效果。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容,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学会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背诵课文,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静夜思》这首诗,诗人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2.在朗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3.诗歌中有哪些字词或诗句让你印象深刻?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同学们逐句分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同学们理解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佳节”、“思亲”、“月明”等,引导同学们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同学们了解诗人王之涣在写这首诗时的情境。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
2.你认为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在佳节时刻,你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1.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这种思念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2.我们要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让生活充满温暖和幸福。
3.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思念》,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难点:(1)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文内容、生字词等。
(2)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学生准备:(1)预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了解诗文内容。
(2)查阅生字词的含义,提前掌握拼音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登鹳雀楼》。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佳节吗?佳节时我们会思念谁?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2)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与亲情有关的诗词或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互相交流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念亲人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思念亲人的短文。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共同体会亲情之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3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3篇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3)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文本、译文、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重阳节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为什么会在这个节日倍思亲?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模仿教师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5. 背诵巩固:(1)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古诗。
(2)学生自主背诵,相互检查。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出示其他描写重阳节的诗词,如《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的重阳席上赋白菊》等,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三年级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三年级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维孤独、思念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小组合作体会王维在重阳节长安大街上热闹场面下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人物的内心体会王维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念之情教学难点:借文学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课文1、(板书课题)朗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佳节: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课文中心词)思亲:思念亲人(华山以东)2、简介王维(1)文章的主人公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课题就来自这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齐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在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师范读奠定本诗忧伤的基调。
(2)说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独异茱萸倍忆山东3、讲解本课的题材:本文的题材比较特殊,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诗,这篇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主要围绕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的背景及本诗所抒发思念之情来写的。
这篇文章的题材称为“文包诗”。
学习方法: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在课堂上我们抓住相关语句来理解诗人当时身处环境和的心理来理解古诗,简称为“借文学诗”二、诗文对照,理解古诗(一)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读第一小节,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圈出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相关语句,体会王维的孤独(1)15岁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年纪很小就离开父母,离开兄弟,离开朋友。
(2)与我们同学相比较,体会王维的孤独。
(3)不觉已经两年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离开家乡的时间很长。
再次与自己比较体会王维的孤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王维的孤独。
3、理解异乡,异客说话练习:长安再繁华,这里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那么,长安对于王维来说就是“异乡”,王维对于长安来说就是“异客”。
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9篇)
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9篇)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篇一读课题课题里有三个生字,我请同学再来读课题。
(三生)齐读,师正音逢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生:佳节什么意思?生:倍思亲是什么意思?生:逢是什么意思?师:逢是遇到的意思。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生:为什么要每逢佳节倍思亲?师:你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生:谁每逢佳节倍思亲?生:佳节是什么时候?师:预习了课文了?检查词语(回)忆王维重阳节头插茱萸思绪万千扶老携幼手挽着手生读,师纠正:重阳节齐读。
去掉拼音再指读生词读音齐读。
今天学习的十个生字里有两个生字的笔顺特别重要出示:挽一撇插看演示学生描红学完生字新词,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连贯指名四生朗读课文纠正遍插谁把文章最后一节再读一遍,不着急。
还记得刚才提出的四个问题吗?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在书上划划生交流。
1、谁每逢佳节倍思亲?生: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师:王维是谁?生:王维是唐代的大诗人师:倍是什么意思?生:更加的意思,王维看着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师:谁来读出更加的意思。
师:佳节是哪个节日,课文里指什么节日,是什么时候?生略师:在当时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佳节的?生读课文师:想想当时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佳节的?师:看句子,听老师读给兴高采烈换个词,说说句子还从哪个词看出全家人团圆在一起生:团聚、扶老携幼王维为什么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边认真看书一边思考生读十五岁那年师: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是少年,而且离开家乡两年了生读句子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生读诗句所以,王维会: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是怎样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呢?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生读第三节出示:思考这段话,王维在思念亲人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生:王维很思念家乡生:很孤独读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同学们体会到这么多丰富的感情,都通过这个省略号表达了出来。
生再读。
读诗的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谁来念这首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中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学生理解节日对于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学生能够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文本。
相关注释资料。
投影仪或白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节日时会想起谁?为什么会想起他们?”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师提供相关注释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3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4.4 背诵与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文。
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庭和节日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并记录下来。
学生选择一个节日,写一篇关于家庭团聚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诗文的熟悉程度。
6.2 学生表达与创作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达和创作能力,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评估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写作能力,包括他们的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反思是否充分讲解了诗文内容,是否帮助学生理解了诗的意境和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优秀3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优秀3篇)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篇一作者:《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78《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执教者:智卫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直奔中心(2分)1、师: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
课文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
2、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
(思亲)3、师过渡:为什么王维此时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他思念的是谁呢?)二、诗文对照,读中解疑(一)细读第一自然段(6分)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王维思念起自己的亲人?读后讨论。
(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你觉得离开家乡两年的王维心情怎样?你能把王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0分)1、师引读:这时,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2、文题对照,从这段话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吗?3、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用上这些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比一比谁用的好词多。
5、指导感情朗读。
从这段课文中你体会了什么?(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过渡:人们欢度佳节,多么热闹、多么高兴,可是王维此时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会想起谁?想起哪些事呢?(三)、细读第三自然段(12分)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反馈: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首先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2、师:这个题目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板书:王维)你们会背吗?指名握学生背诵。
3、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诗句中的几个生字填出来。
请拿出练习纸来,填空。
九月九日()山东兄弟()在()乡为()客,每逢()节()思亲。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对照纠正4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悟情。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古诗前两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从“15岁”、“两年”这两个带有数字的词语中你读出什么了?(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会是什么心情?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他乡做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运用诗歌分析和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含义。
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诗歌的鉴赏和解读技巧。
2.2 教学难点: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传统文化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3.1 教材准备:准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歌文本。
王之涣的生平介绍资料。
3.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佳节”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佳节,为什么人们会在佳节时特别思念亲人。
4.2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展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歌文本,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4.3 诗歌解析: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句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4.4 诗歌鉴赏:运用诗歌分析和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理解和感悟。
强调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文章。
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佳节,并记录下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六、教学拓展6.1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唐代社会背景和诗歌创作的氛围。
探讨“佳节”在唐代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6.2 比较学习:选取其他描写节日的诗歌,如《春节·春节的早晨》、《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等,进行比较阅读。
分析不同诗人对节日的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异同。
七、实践环节7.1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节日的诗歌。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佳节”和“思亲”话题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佳节和家人的看法。
2. 介绍“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佳节和家人的看法。
2. 教师讲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第二章:介绍诗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
2. 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1. 介绍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解读诗词中的思亲之情。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诵《登鹳雀楼》。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诗词。
3. 教师解读诗词中的思亲之情。
第三章:情感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验思亲之情。
教学内容:1.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分享彼此的作品,互相交流感受。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学生分享彼此的作品,互相交流感受。
第四章:讨论与反思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并提出建议。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并提出建议。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
教学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并提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建议。
教学活动: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并提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建议。
第六章:诗词鉴赏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1. 介绍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
2. 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1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都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生:春节、端午、中秋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节日称作(板书:佳节)师:看到佳节这个词,我们的心情一般都会?生:高兴,开心师:为什么呢?生:能收到压岁钱,有好玩的好吃的,全家能团聚在一起师:是呀!好的节日总是让人很开心的,但是,唐代有位诗人在某一个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完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齐读课题。
师:这句诗在哪见过吗?生: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诗。
师:课前预习的真充分。
(出示古诗)谁来读?你们知道吗?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在读故事之前,老师想要分享你们的预习成果,可以吗?二、预习分享1、我会读词语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2、我会读课文师:你们的课文读得真是又准又流利啊,课文也能读得这么好吗?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有几小节?我找四个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人认真听,会听也是一种好习惯。
(相机指示)师:读完了全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全文的内容。
生: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诗人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他又是怎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王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人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呢?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读课文师: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准了。
(出示第2、3小节)师:谁能说说重阳节有什么习俗呢?生:重阳节要登高远望、头插茱萸。
师:对呀,登高远望,头插茱萸,这就是重阳节的习俗,就像我们春节要吃年夜饭,要拜年一样。
看,(出示图片)这就是茱萸,一种有强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认为重阳节戴上它可以驱邪避灾,代表人们一种美好的心愿。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
2. 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感悟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诗句。
2. 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佳节,如春节、中秋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吗?3. 引出今天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诗人王维,引导学生了解他的背景和作品。
2. 教师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随朗读。
3. 教师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三、诗句解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
2. 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如“山东兄弟”、“登高”、“插茱萸”等。
3. 教师总结诗句的意义,强调“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四、朗读与感悟(10分钟)1. 学生朗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王维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特点。
2. 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3.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写一篇关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体会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
能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加倍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教学重点:1、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
能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加倍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以诗激情。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这里的“佳节”就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加倍地思念亲人,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再读课题)。
3.这一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出自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古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4.在合家欢聚的重阳节,诗人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的背后,去感悟诗人的内心情感。
二、体会快乐的重阳节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那时候人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交流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去登高游玩。
2.自由读一读这几句话,用心感受一下。
3.同学们,文字是有温度的。
有些句子,读起来让人心里暖暖的,感觉很高兴,而有些句子却让人心里凉凉的,感觉很伤心。
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一下,是什么样的温度?给你什么感觉?(暖暖的,心里很高兴)还有谁也感觉到暖暖的,很高兴?你从哪些词感觉到了温暖、高兴?(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让我们关注“扶老携幼”这个词,想象一下,它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4.读着这些词语,回想自己过节的情景,譬如春节这天,人们会怎样过节?5.重阳节就是这样热闹。
让我们一起去亲眼看看。
这样的情景,又让你想到哪些词?6.指导朗读。
现在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着人们过节时快乐的画面,读好这几句话吗?△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第八单元第23课,它是一篇文包诗。
文章主要讲述了大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难事,而要让他们体会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则要花一番功夫。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背诵。
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
3、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
在这其中,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及“独、异、倍”三字的妙处。
教学的难点是: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
三、教法和学法
以“问难质疑法”为主、朗读品味法、情景陶冶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辅助教学。
新课标指出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作品,因声解意;有助于增强语感,因声传情。
因此朗
读训练是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思想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多次反复朗读课文,来熟悉课文并体会诗人在重阳佳节独在异乡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1.紧扣题目质疑弄清文章主线。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谁思亲?为什么思亲?佳节是哪个节日?让孩子带着问题初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脉络。
2.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围绕问题“王维为什么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倍思亲’?”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
a.学生通过对第一节的阅读,很快就会发现“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于是我会紧扣“15岁”和“两年”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王维当时思亲的背景。
同时引出“独在异乡为异客”。
b.体会“他乡”重阳的热闹。
可以让孩子想象重阳的“热闹”与“欢乐”。
c.带着学生一起感受家乡重阳的热闹。
过渡“他乡的重阳节是热闹的,王维家乡的重阳节也一样有趣。
”引导学生读第三节,让学生发现家乡的重阳节王维会做什么呢?学生很容易发现“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然而,此时的却“独在异乡”,与家人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请您你想想王维此时的心
情会是怎样,他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读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引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3.小结感悟
在学生充分诵读体会的基础上,我进行总结:“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独在异乡的王维的心声。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诵读这首诗,体会浓浓思乡之情。
”
4.拓展理解运用“每逢佳节倍思亲”
a.“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已成为千年传诵的经典名句,它表达了所有像王维一样离开家乡的游子的共同心声。
中秋佳节,如果你不能回家和爷爷奶奶团聚,仰望皎洁圆月,你可以深情吟诵——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b.积累思乡诗句:对家乡的热爱、思念,对亲人的热爱,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歌。
(出示诗句并朗读积累,在学生朗读时,相机再次进行古诗诵读的指导)
5.总结结束
同学们,最后,就让我们再次来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名诗,读出每一位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吧。
随音乐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