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脏硬度影响的初步探讨
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中医辩证以及中药调理方
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中医辩证以及中药调理方乙型肝炎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世界医学界认为乙肝的发病原因是由乙肝病毒所致,除以预防为主外,其治疗多采用免疫增效剂、抗病毒药物及保肝护肝药物,对乙肝患者进行控制性治疗,至今西医对乙型肝炎尚无有效的痊愈性治疗药物和方法。
目前肝癌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人类谈癌色变,癌症已成绝症的代名词,并且随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变而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变异化,患病人数及发病机率呈直线攀升,生命上空笼罩着癌症的阴霾。
人类为了征服它,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虽已花费了最为昂贵的代价,但仍然停留在放疗、化疗及手术切除的三大治疗法则上,使用的药物也多是以毒攻毒之品,毒副作用大,甚至功不抵过,劳命伤财。
中医学界则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在于:或因素体虚亏,正气不足,邪毒内侵;或因饮食起居失宜,湿热邪毒乘机侵入,导致热郁痰淤、湿痰中阻、淤毒蕴结、气机不畅、血行失调,久则脾胃难以运化、肾水无法输布,病程迁延日久,客邪日盛、正气日衰:或因湿痰瘀阻,致使气机不畅,热郁痰瘀,瘀毒蕴结内体,使肝脏疏泄失常,损及脾胃运化和肾的输布,三焦气化失调,轻则体力不支,重则危及生命。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对中华医学宝典的理论研究,专门探研疑难杂症数十年,认为乙型肝炎无外内质虚弱,湿热、邪毒内侵、邪实正虚所致,肝癌则属中医的癥、疲,肥气,多因情志不舒,情郁气结,积气凝滞,湿热化毒,瘀血阻于络、孙,酿成肝脏肿大,硬块、积水等等,肝癌与乙肝异病而同源,均属湿热瘀积,失于疏泄,日久而致肝胆脾胃不和,邪毒积聚致病,《难经》已有“肝之积,曰肥气”之精辟概括。
因而采取以溃坚散结、消积祛瘀、疏通肝气为主,融和益肝、健脾、强肾之方剂,以求除邪养正的施治方针进行组方配伍,从而达到标本兼顾的治疗目的。
肝气疏通、瘀积既除,正气自然生发,肌体自然康健,邪毒再无内侵之隙,患者即无复发之虞。
其中方子组成为:木香麝香百解芫花丁香金银花羚羊角甘逐青鱼胆犀角九厘杆小血藤制山甲熟地当归红花茵陈制柴胡龙胆草郁金等。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一、草药治疗草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研究非常广泛,没有副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一些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连、黄芪、桑葚等,这些中药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炎和抗氧化能力,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肝脏细胞,减缓肝硬化的进程。
二、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将干细胞注入患者体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促进肝脏再生和修复。
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细胞,恢复肝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免疫调节疗法免疫调节疗法主要是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肝脏损伤。
一些免疫调节剂如千金藤、蛋白酶抑制剂、干扰素等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肝硬化的程度。
四、抗病毒治疗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抗病毒治疗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少肝脏炎症和损伤,从而减轻肝硬化的程度。
总的来说,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要想找到彻底治愈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方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是探索新的中药组方和草药提取物,研发更加有效和安全的干细胞治疗方法,以及改进和发展抗病毒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基础研究,深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希望通过各国医学界的不懈努力,能够早日找到治愈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方法,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肝硬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的参考论文
肝硬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的参考论文肝硬化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的参考论文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肝细胞坏死,使残留的肝细胞出现结节性再生,以及结缔组织的增生,形成纤维隔,造成肝小叶组织结构的损坏,导致肝脏变硬、变形而逐渐发展成肝硬化。
由于肝硬化的病情通常较重,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而且患者容易出现感染、消化道出血、肾衰竭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因此患者需要足够的休息,以及预防并发症出现的护理干预。
在肝硬化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实施护理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肝硬化治疗的重点问题[2]。
本研究从中医角度入手,对本院收治的45例肝硬化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后肝硬化51例,酒精性肝硬化27例,药物性肝硬化9例,其他因素肝硬化3例。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经过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3],同时排除心脑肾等严重疾病、神经疾病以及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
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6~68岁,平均(47.5±6.4)岁;病程1~7年,平均(3.2±0.8)年。
对照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34~67岁,平均(47.1±6.7)岁;病程10个月~8年,平均(3.5±1.1)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有以下内容。
1.2.1情志护理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肝硬化患者多伴有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等症状,临床护理应加强对患者情志的调畅护理。
针对不同病因的患者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法,对于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以开导鼓励为主,语气注意要缓慢温和,对患者的疑问回答时要有耐心,向患者解释肝硬化的发展过程和可治愈性,消除患者的疑虑、自卑和恐惧的心理;而对于肝疏泄过度引起肝气上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注意理智地与患者交流,及时告知患者个人情志与病情之间的辩证关系,与患者一起交流“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中医理论,帮助患者慢慢接受治疗,消除其烦躁、易怒的临床指征[5]。
中医药对肝脏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肝脏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实践与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在降低肝脏炎症、修复受损肝细胞、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气血、形体的功能。
肝脏在中医药理论中与病因、病机、病理产生密切联系,中药治疗肝脏疾病侧重于调理肝脏功能,平衡阴阳,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二、中医药对肝炎的治疗研究肝炎是肝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中医药在肝炎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中药治疗肝炎通过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改善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修复,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中医药对肝硬化的治疗研究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末期阶段,常常伴随有肝功能受损和肝纤维化等问题。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主要通过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方法,改善肝脏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防止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中医药对肝癌的治疗研究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有限。
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肿瘤发展、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改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等方面。
中药治疗肝癌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益气养阴、化痰散结等方法,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五、中医药在肝脏移植后的辅助治疗研究肝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手术后可能出现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
中医药在肝脏移植后的辅助治疗中,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促进创面愈合等方式,提高移植肝脏的存活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六、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认识的提高和对绿色、个体化治疗需求的增加,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药物研制领域的创新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发展。
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代偿期的治疗中采取中医药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对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
方法为保障研究的规范性及合理性,及时观察研究过程并或则完整的研究数据,研究对象的选择需要符合纳入条件,且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所用药物及设备等均出自我院,根据纳入标准对研究资料进行筛选,共有86例患者资料达到要求。
先从中随意抽选43例作为西医组应用西药干预,剩余43例设立为中医组应用中药干预,从患者体征改善情况以及心理、生活质量等方面来对比组间差异。
结果经统计,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SDS、WHOQOL评分及HA、LN、PCⅢ水平存在较大的相似性(p>0.05),药物干预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而且中医组患者在各方面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
结论中医药干预对HBC代偿期治疗效果明显,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能起到更好的调节作用,且能够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可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代偿期;中药;生活质量代偿期HBC的病程较长,而且病情控制难度大,易反复,并发症种类多,发生几率高,会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在治疗期间,多数患者会因疾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这种负性情绪会加重病情,对患者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治疗此病一般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来缓解病情、调节身心,并减少复发几率[1]。
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应用比西医时间长,尤其对一些难治性疾病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不易导致不良反应,患者容易接受。
本文观察了代偿期HBC应用中药干预的效果,并与西药干预效果进行了对比,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入院时间不早于2019年2月,不晚于2020年2月,入院后经过检查以及病症分析确诊为代偿期HBC,症状符合中、西医对HBC的诊断标准,14d内未服中药治疗。
中医药对肝硬化的治疗药效和机理的探讨
中医药对肝硬化的治疗药效和机理的探讨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如病毒感染、酗酒、药物中毒等等,皆可能引起肝细胞的坏死、纤维化和结构紊乱等病理变化。
如果不及时治疗,肝硬化会逐渐加重并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药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理论体系完备的传统医学,对肝硬化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肝硬化治疗中的药效和机理进行探讨。
中医药的药效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时,主要应用本草学、经方学、五行学等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药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具体药效。
一、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最基本的药效是清热解毒、疏肝理气。
清热解毒是指通过药物的化学成分、药效等作用,清除机体内的热毒邪气,解毒排脓。
疏肝理气则是指通过药物的作用,使肝脏排泄代谢物质,调整生理功能,解决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疾病。
中医药中有很多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作用的药物,如茵陈、柴胡、黄芩等等,常被用于治疗肝硬化的早期和中期。
二、补益肝肾、养阴润燥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肾脏则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二者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肝肾同源”,二者的相互作用和配合,对于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平衡、延缓衰老、防治疾病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具有补益肝肾、养阴润燥功效的中药,如何首乌、山药、杜仲、地骨皮等等,可用于治疗肝硬化晚期病情,帮助补益虚损,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会伴有血液循环障碍、黏液堵塞和血管阻塞等情况,从而导致肝脏的纤维化和结构紊乱等病理现象。
因此,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还需具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功能。
中医药中常用的具有活血旺气、软坚散结的药物,如桃仁、小檗、三七等,可用于治疗肝硬化晚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和组织块积,以达到治疗肝硬化的目的。
中医药的机理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中的药效,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得到的,其机理也是在中医药理学的指导下,通过现代医学技术的实证验证而得到的。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中药治疗临床论文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中药治疗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
一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p005)。
12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综合治疗,给予甘利欣、肌苷、肝细胞生长因子、清开灵、维生素c,间断输注鲜血浆或人血白蛋白。
阿德福韦酯(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治疗,口服,10mg/片,10mg/qd口服,合并有感染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腹水以口服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积液重者可给速尿静注或静滴。
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方为:赤芍30g,当归20g,桃仁10g,生地10g,枳壳15g,柴胡10g,红花10g,甘草5g,桔梗10g,川芎15g,牛膝10g,并临证加减。
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
连服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d,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肝功能。
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肝功能、b超等示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神志清楚,食欲增加,腹胀消失;②有效:实验室检查肝功能、b超等各项指标有所改善。
主要症状明显好转,腹胀减轻,神志清楚,食欲增加;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tbilalb,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3-5ml,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4℃保存待测,按照标准操作方法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χ±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
中医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 . 2 . 3 中医辨证施 护
在 护理 过程 中 ,根 据 患者 所表 现 的临 床症 状和 体 征进 行辨 证 施
护 。肝脾 不和型 患者其病机 为肝气乘 脾、脾 胃不和 ,故在 常规药物 治
疗 和护理 的基础上 ,适 当辅 以山药 、苡仁 、白扁 豆、莲 肉、和大枣 等
健脾 类食疗 药物 ;气滞 血瘀 型 患者其 病 机为 津血 亏虚 导致 气血 流 通 障碍 ,故 在常 规药 物治 疗 和护理 的基 础 上 ,适 当辅 以鳖 甲 、郁金 、 三七 、元胡等滋 阴补血 、化瘀 止痛类 药物 ,以助行气活 血止痛 ;气滞
肝 硬 化 患者 的住 院 时间 ,提 高其 临床 疗 效 ,改善 患者 的 生活质 量 ,值 得 临床推 广 。 【 关键 词 】肝 硬化 ;护 理干 预 ;中 医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4 - 0 3 6 2 - 0 2
中医护理 干预 ,具体措施如 下 :
1 . 2 . 1中医心理干预
2结
果
观察 组总有效率 9 5 . 0 0 %,对 照组总有效 率7 2 . 5 0 %,两组 比较有 显
采用祝 由法 和 ( 或 )情志疗法 。①祝 由法 ,即对患者进行肝硬化 的健康教育 ,包括耐心细致地告知患者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自然转归、
1 . 2护理方法
1 . 4统 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 使用S P S S 1 2 . 0 软 件包处理 ,计 量资料 以均值 ±标准差(
士s ) 表示,采用啦 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O . 0 5 ,差异有统计
中医药对肝病的调节研究
中医药对肝病的调节研究肝病是指肝脏出现各种疾病的总称,其中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肝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常常在发现时已进入晚期。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宝贵财富,对肝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对肝病的调节研究。
一、中医药与肝病的关系肝脏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人体重要的脏腑之一,中医将其称为“藏血之官”。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气血,促进气血流通,并且储存和调控血液。
同时,中医药认为肝主疏泄,阴阳协调,与人体的情绪、精神和运动功能有密切关系。
因此,肝脏在中医药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通过调理肝脏的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肝病的目的。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健康需维持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
一旦肝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疾病。
因此,通过调整肝脏功能,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肝病的效果。
二、中医药调节肝病的方法1. 草药治疗: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针对个体的病情给予具体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肝病治疗中草药包括黄芪、当归、白芍等。
这些草药被认为具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和解肝郁等作用,能够改善肝脏的功能,促使肝脏恢复正常。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的调节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中医推崇的养生饮食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肝脏功能。
比如,平时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苦瓜、绿豆、薏米、菠菜等,同时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减轻肝脏的负担。
3. 针灸和推拿:针灸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肝脏的功能。
推拿按摩在中医理论中也有重要地位,通过按摩肝经和相关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肝脏郁气,有助于治疗肝病。
4. 气功锻炼:中医药强调身心的协调,气功锻炼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
通过特定的呼吸和动作,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肝脏功能。
常见的气功锻炼方法有五禽戏、八段锦等,可以有效帮助肝病患者维持肝脏的健康。
中西医结合逆转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逆转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逆转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长期感染后可以发展为乙肝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在代偿期,肝功能损害较轻,甚至可以正常。
然而,在失代偿期,肝功能急剧下降,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尤其是代偿期患者,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重视整体概念,追求治疗根本原因,以及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
而西医治疗则注重技术上的精度和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的各自优势,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原则1. 以中药治疗为主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治疗。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根据其病情特点,选用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可以促使肝细胞再生,加速肝组织代谢,增强免疫力等。
2. 辅以西药治疗西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时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等。
同时,西药治疗也能帮助到中药治疗,增强其效果。
3. 治疗注意个性化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病情不同,因此,治疗也应进行个性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症治疗。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具体措施1. 中药治疗(1)护肝利胆类方剂:中药可以帮助调节人体内环境,以保护肝脏,如治疗肝脏疾病的一味经方——丹参饮。
(2)清热解毒类方剂:中药用于清热排毒,防治乙型肝炎常常会用到,如治疗乙肝肝炎的一味经方——丹栀逍遥散。
2. 西药治疗(1)干扰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病毒对肝脏的破坏。
(2)核苷酸类药物:如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能显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3. 中西医结合治疗(1)保护肝功能:中药方剂合理配伍,可以对肝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促进肝功能代谢。
(2)调整免疫功能:中药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的中医药调理
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的中医药调理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肝肾功能的保护和调理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能够通过整体调理、辨证论治,帮助患者改善肝肾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肝硬化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肝硬化会导致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
肝脏的纤维化和结节形成使得肝细胞数量减少,肝功能逐渐减退。
这可能表现为胆红素代谢异常、白蛋白合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
同时,肝硬化还会影响肝脏的血液循环,导致门静脉高压,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
肾脏方面,肝硬化患者常出现肝肾综合征,这是由于肝脏功能衰竭引起的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和肾功能损害。
此外,肝硬化患者长期的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异常以及药物治疗等因素也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的损伤。
二、中医药调理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肝硬化的发生与肝气郁结、脾虚湿困、湿热内蕴、血瘀阻络等多种因素有关。
肝肾功能的失调也是由于这些病理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因此,中医药调理肝硬化患者的肝肾功能,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疏通经络,祛湿化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改善肝肾功能的目的。
三、中医药调理的方法1、中药治疗疏肝理气: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郁金、青皮等,能够缓解肝气郁结,改善肝脏的气血运行。
健脾祛湿:白术、茯苓、薏苡仁等中药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脾虚湿困的情况,减轻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清热利湿:茵陈、栀子、黄芩等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对于湿热内蕴型的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活血化瘀:丹参、赤芍、桃仁等中药能够活血化瘀,疏通肝脏的经络,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2、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
对于肝硬化患者,可以选择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以达到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调理肝肾的作用。
3、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的调养对于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肝硬化患者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原则。
中药对肝脏疾病的影响研究
中药对肝脏疾病的影响研究中药已经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持续使用了几千年。
在对肝脏疾病的治疗方面,中药也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药对肝脏疾病的影响,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中药治疗肝炎的研究1. 中药在临床治疗肝炎方面的应用肝炎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肝脏疾病。
在传统中医实践中,中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炎的治疗。
相关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抗病毒和抗炎作用来改善肝炎的症状和促进肝脏的恢复。
2. 中药治疗肝炎的机制研究为了深入了解中药对肝炎的治疗机制,许多研究已经进行。
其中,一些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抗病毒作用来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另外,中药还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来减轻肝炎引起的炎症反应。
二、中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1. 中药在临床治疗脂肪肝方面的应用脂肪肝是一种由于肝脏脂肪堆积引起的慢性肝病。
中药在脂肪肝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通过调节脂肪代谢、减少脂肪堆积来改善脂肪肝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有效减少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并改善肝功能。
2. 中药治疗脂肪肝的机制研究中药治疗脂肪肝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一些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脂肪酸代谢、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来改善脂肪肝的病理变化。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来减轻脂肪肝引起的炎症反应。
三、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1. 中药在临床治疗肝癌方面的应用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
中药在肝癌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发现,中药具有抗肿瘤、抗转移和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2. 中药治疗肝癌的机制研究中药治疗肝癌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一些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肝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癌细胞的转移来治疗肝癌。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来提高对肝癌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对肝脏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中药可以改善肝脏疾病的症状,促进肝脏的恢复。
中医营养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医营养干预营养状况肝功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对照组男19例,女6例,年龄49岁~74岁,平均年龄(61.43±7.54)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17例,B级8例;观察组男18例,女7例,年龄50岁~75岁,平均年龄(62.58±7.66)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16例,B级9例。
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每天补充10g人血白蛋白。
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结合中医辨证分型原则[2],应用中医饮食理论实施中医饮食营养干预,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肝郁脾虚患者通常食欲不振,且伴有腹胀、恶心等症状,需引导患者将茯苓、白术、陈皮、赤小豆、大米、茨实、柴胡、党参烹调成药粥,每日服用;肝胆湿热证患者通常会出现腹部肿胀、坚硬,且伴有口干舌燥、胸闷气短,心绪焦虑,舌泛红且有紫色斑点等症状,要引导患者将柴胡、绿豆、车前子、冬瓜、茯苓、苦瓜、赤小豆、海带、大米烹调成药粥,每天服用,还要同时吃一些蒸熟的鲤鱼;瘀血阻络征患者一般会出现腹部隆起[3],按压质地坚硬,爆青筋以及肿胀,患者面色暗黄低沉,口干舌燥,唇色较暗,舌色泽呈紫色并有斑点,需要引导患者将田七、赤小豆、苦瓜、茄子、穿山甲、海带以及白芍一起烹调;肝肾阳虚证患者通常会出现腹部肿大,面色暗黄,害怕寒冷,精神萎靡,舌质淡胖,须健脾安肾,进行脾肾的调整,引导患者将茯苓、党参、灯芯草、干姜、车前子、糯米和香豆烹调成药粥,还要进食一些鸡鸭肉;肝肾阴虚证患者一般会出现腹部肿胀,按压质地坚硬,面色暗黄,口干舌燥,还伴有口臭,舌色暗红,需要引导患者进行肝肾滋养,将穿山甲、枸杞、麦冬、阿胶、绿豆、赤小豆、海参烹调成粥,进行服用[4],同时还可以吃一些鸭肉、鲤鱼等。
中医药在肝炎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肝炎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肝炎和肝硬化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重大健康问题。
中医药作为我国长久以来的传统医学,其在肝炎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其在肝炎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相关的中医药疗法。
一、肝炎的中医药治疗肝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
传统中医药在肝炎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药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如黄芩、连翘等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肝炎引起的症状。
其次,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可以调理肝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达到治疗肝炎的目的。
最后,中药还可减轻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二、中医药治疗肝炎的常用方剂在中医药治疗肝炎中,有一些常用的方剂被广泛应用。
例如,清肝解毒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柴胡疏肝散等,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适用于急性肝炎。
活血化瘀方剂则包括桃红四物汤、川芎茶调等,能够改善肝血液循环,促进肝脏修复,并且有助于治疗慢性肝炎。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明显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黄芩、连翘、板蓝根等,经常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使用。
三、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是慢性肝炎进展到晚期的一种病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气、调理肝肾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与西医药物相比,中医药具有疗效持久、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四、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常用方剂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中,常见的方剂有逍遥散、小柴胡汤等。
逍遥散主要由黄连、黄芩、柴胡等组成,可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对于肝硬化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小柴胡汤则以柴胡为主要成分,具有活血化瘀、解毒利胆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硬化伴有胆汁淤积的症状。
五、中医药在肝炎与肝硬化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药治疗肝炎与肝硬化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中药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常见于长期酗酒或长期慢性肝炎患者。
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逐渐减退,严重时可能出现肝衰竭、肝癌等并发症。
目前,西药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药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药对肝硬化病因的调节中药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对肝硬化的病因产生调节作用。
首先,中药可以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对于长期慢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其次,中药可以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
此外,中药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肝纤维化,减轻肝硬化的程度。
二、中药对肝硬化症状的缓解肝硬化患者常常面临着腹水、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中药可以对这些症状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促进腹水的排出,减少腹胀感;某些中药可以增加患者食欲,改善营养状况;某些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乏力感,提高身体免疫力。
三、中药对肝硬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如肝癌、肝性脑病等。
中药在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并发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些中药可以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对肝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外,中药还可以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缓解患者的认知和精神状态。
四、中药在肝移植后的应用研究肝硬化患者如果达到了肝移植的指征,那么手术后的抗排异治疗非常关键。
中药在肝移植后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某些中药可以在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的同时,增强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五、中药在肝硬化康复期的应用研究康复期是指肝硬化进入稳定期之后的阶段。
中药在肝硬化康复期的应用研究主要着眼于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进一步恶化。
研究发现,中药可以加速肝细胞再生,提高肝功能,从而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中药在肝硬化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中药的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中药对肝硬化的疗效。
尽管如此,中药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以期为肝硬化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药药物的抗肝病作用研究
中药药物的抗肝病作用研究近年来,肝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药药物,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在抗肝病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药药物在抗肝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药物的抗肝病作用机制中药药物在抗肝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
针对特定的肝病类型,中药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药效。
例如,在肝炎方面,中药药物可以通过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来治疗;而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方面,中药药物则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纤维化、调节肝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疗效。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挖掘其在抗肝病方面的潜力。
二、中药药物对肝炎的治疗作用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部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中药药物在肝炎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一些中药药物如黄连、青蒿素等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同时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对肝炎患者的治疗非常有益。
三、中药药物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治疗作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肝病的晚期表现,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中药药物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人参、丹参等中药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纤维化的作用,能够减缓病情的发展。
同时,中药药物还可以通过调节肝细胞凋亡和增殖等机制来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有助于恢复肝脏的功能和结构。
四、中药药物在肝功能保护方面的作用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多种功能。
中药药物在肝功能保护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不少中药药物如当归、茯苓等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抗菌等机制来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并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
这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延缓病情的进展。
五、中药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尽管中药药物在抗肝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中药药物的复杂性和疗效的个体差异性是两个主要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药物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需要加强对中药药物成分的研究,同时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制定更合理的中药方案。
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体内物质代谢、解毒和排泄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进展。
一、中医药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多种类型。
传统中医药在肝炎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例如,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肝脏气血运行,改善肝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肝炎的效果。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等疗法,促进肝脏的排毒功能,减轻肝脏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中医药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主要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
传统中医药在脂肪肝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湿热和气血运行,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功能,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脂肪代谢。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疗法,促进脂肪肝的康复和恢复。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脂肪肝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三、中医药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主要由于肝脏长期受损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和结构改变。
传统中医药在肝硬化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肝脏气血运行,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和不适感。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疗法,促进肝硬化的康复和恢复。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肝硬化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四、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肝脏长期受损和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
传统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应用进展。
中医护理干预运用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浅探
中医护理干预运用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浅探摘要】目的:本文就中医护理干预运用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8例,按照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分组,每组患者39例。
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基础组,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的患者的设为干预组,其后对比两组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基础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基础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基础组,组间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存在显著性。
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肝硬化;效果分析肝硬化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其主要诱发因素与肝细胞坏死存在相关性[1]。
由于肝硬化的病情较重,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患者则较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肾衰竭等,因此,除了得到有效的治疗之外,护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为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8例,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内容介绍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结果被证实[2]。
其后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本组78例患者平均分为基础组(n=39)和干预组(n=39)。
干预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38岁,中位年龄为(46.5±6.2)岁,病程均在1年至4年之间不等。
基础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35岁,中位年龄为(47.2±6.5)岁,病程均在1年至2年之间不等。
统计学软件分析基础组和干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一步的分析与对比。
1.2 方法基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告知,遵医嘱以及生活起居护理等。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研究进展
曾碧雨;姚春;陈月桥;罗琪;张荣;莫宏英;周洁清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24(45)6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疾病发展至失代偿期时患者的生存率极低,是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临床上单纯的西医治疗未能提高整体疗效,而中医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防治逐渐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临床经验丰富,且不良反应少,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此,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古今学者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认识,归纳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内治和外治的防治理念,为进一步推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总页数】5页(P850-854)
【作者】曾碧雨;姚春;陈月桥;罗琪;张荣;莫宏英;周洁清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31
【相关文献】
1.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用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2.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2年疗效比较
3.乙型
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4.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5.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肝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多种类型。
在肝病的治疗中,中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肝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药治疗肝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医理论中,肝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感湿热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肝病的优势在于其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机制。
许多中药具有保肝、抗炎、抗纤维化、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
例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减轻肝脏的瘀血和缺氧状态,从而保护肝细胞;茵陈蒿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五味子能够降低转氨酶,保护肝细胞的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中药常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例如,苦参碱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同时,中药还可以缓解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脂肪肝,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山楂、泽泻、决明子等中药具有降脂作用,能够减少肝脏内脂肪的沉积。
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脂肪肝患者的代谢紊乱。
肝硬化是肝病发展的严重阶段,中药在抗纤维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桃仁、红花、鳖甲等中药能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抑制肝纤维化的进程,延缓肝硬化的发展。
同时,中药还可以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在肝癌的治疗中,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延长生存期。
一些中药复方如华蟾素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等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然而,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药的成分复杂,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给药物的研发和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 ; 以静止 期 、 活动期分层 , 进行各组三时点间 的比较 , 其中静止期疏肝
理气组三时点 间无统计学差 异( P > O . 0 5 ) , 加滋阴养血组 、 模 拟剂组两组 均显著 下降 , 活动期 加滋 阴 养血组三时点 间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 0 5 ) , 疏 肝理气组 、 模拟剂组 两组 均显著下降。无论 是否分层组 间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总体上看 A、 B、 C三方对代偿期 乙型肝 炎肝 硬化患者的肝脏硬度均有 明显
【 中图分类号 】 1 9 5 1 2 . 6 + 2 【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1 7 4 9 . 2 0 1 6 . 1 1 . 0 1 9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 指 由于乙型肝 炎病毒 长期损 害肝脏
・
1 3 53
临床 报 道 ・
中医 药干预 对 乙型肝 炎 肝 硬 化代 偿 期 患者 肝 脏 硬 度 影 响
的 初 步 探 讨
张佳元 王天 芳
张晓娜 侯 帅 颖
赵 丽 红 薛晓琳
吴 秀艳
李婷婷
赵 丰 润 任 红
【 摘要】 目的
观测 中医药 干预 对代 偿期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患者肝 脏硬度 的影 响 , 为中 医药 干
期 和失代偿期 。中医理论称该病 同时存在气与血 的失 调 , 且
肝“ 体阴而用 阳” . 藏血 与疏泄 之 间在生 理 和病理 上存 在 密
切联 系 , 其 中代偿期最 为常见 的病性类 证候 要素 有湿 热 、 气
值 也越高 . 其单位为 K P a l 8 。国内外研究 已经证明 , 肝脏弹
性测定 对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 高的应用 价值 I l ] 。基 于 中 医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基本病机 的认识 , 本课 题组 拟在
虚、 气滞 、 血瘀_ 2 。 ] 。因此 , 在 治疗 时 除应 清 热化 湿 、 益 气理
气、 化瘀软坚之外 , 还 应 在 疾 病 早 期 就 注 意 对 肝 之 阴 血 的 补
益, 通过滋 阴养血柔肝来助肝之 疏泄[ 4 。 肝脏 瞬 时 弹 性 成 像 是 通 过 采 用 切 变 弹 性 探 测 仪 ( F i b r o S c a n ) 进行 瞬时肝 脏弹性 测定 , 肝组织 硬度越 大 , 弹性
而 引起 的慢性 、 进行 性肝病 [ 1 ] 。根 据病情 轻重 , 可分 为代偿
的 A、 B配方颗粒 ( 简称 : A方 、 B方 ) 及模拟 剂( 简称 : c方 ) 进行为期 6个 月的干预 , 并分别 在于预 前 ( T ) 、 干预 3个月( T ) 及干预 6个月 ( T ) 三个时点 运用肝脏 瞬时弹性 扫描仪 ( F i b r o S c a n ) 检 测受试 者的肝脏硬度 。结果 中医药干预后三组 的肝脏硬度值 总体上来 说均呈下降趋势 . 各组 三时点间 比 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 P < 0 . 0 5 ) ; 以男 、 女分层 , 进行 各组三时点间 的比较 , 疏肝理气组女性三时点 间无 统计学差异 ( P > 0 . 0 5 ) , 疏 肝理 气组 男性 以及加滋 阴养 血组 、 模拟剂组 两组男 、 女两性 三个 时点 间的
抗病毒基础治疗 的基础 上 ( 肝 病科 临床 中通 常将 抗病 毒药
视 为有清热利湿作 用 ) , 通过 随 机对 照试验 , 观 测 两 种 不 同
的配方 颗粒 对肝脏 硬度 的影 响 . 为探 讨 中 医“ 肝 藏血 、 主疏
基金 项 目: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9 7 3计 划 )
采用 区组随机 、 对照、 盲 法 的临床
预该病及从实体肝 的角度阐释中医肝藏象理论提供 依据 。方法
试验设计方案 , 将符合纳入 、 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疏肝理 气组 、 加滋 阴养 血组和模 拟剂组三组 , 分 别
采用 以“ 益气 健脾 、 疏肝理气 、 软坚通络” 和“ 益气健脾 、 疏肝 理气 、 软坚通络 、 滋 阴养血 ” 为组 方原 则
研究生 ) 、 王天芳 、 赵丽红 、 薛晓琳、 吴秀艳 、 李 婷婷 ( 博士研 究生 ) 、 赵 丰润 ( 硕士研究生) 、 任红 ( 硕 士研究生 ) 、 张晓娜 ( 硕士研究 生 ) 、 侯帅
颖( 硕士研究生) ]
选取 2 0 1 3年 1 2月至 2 0 1 5年 1月间 。 于 中国人 民解 放 军 三。二 医院 、 首都 医科 大学地 坛 医院 、 中国 中医科 学 院西 苑 医院门诊 与住 院部就诊 的 1 4 4例代 偿期 乙型肝 炎肝 硬化 患者 。其 中 l 2例 因误 纳入 、 或发现肝癌 、 或患者 自己不 能坚 持 服药 和随访 而脱落 。本研 究采用 区组 随机 、 对 照、 盲 法的
( 2 0 1 1 C B 5 0 5 1 0 5)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科 研 创 新 团 队 项 目 ( 2 0 1 1 C X T D 0 8 )
泄” 的理论及 指导临床. 1 对 象
作者单位 : 1 0 0 0 2 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张 佳元 ( 博士
环球 中医药 2 0 1 6年 1 1 月第 9 卷第 1 1 期
G l o b a l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 N o v e m b e r 2 0 1 6 , V o 1 . 9 , N o . 1 1
改善 , 但 A、 B方与模拟剂 比较元 显著差 异 。结 论
A、 B两方对 男 、 女及静 止期 与活 动期 作用 的差
异, 可为今后运用 中医药干预该病及进一步阐释 中医“ 肝 藏血 、 主疏泄 ” 的理论提供一定依据 。
【 关键词】 中医药; 干预 ; 乙型肝炎肝硬化; 代偿期; 肝脏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