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水平逐步提高,也要求产品必须标准化,农民必须组织化。
以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不改变产权关系,不削弱农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销售联合等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和闯市场,较好地解决了目前集体经营在组织建设上比较薄弱的问题,实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成为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生产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农产品流通不畅,转化能力低,出现卖难;农民增收滞缓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可以统一利用资源,使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因此,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为农村经
济发展提供载体,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又可以扩大农业规模,促进农业结构规模化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农业增效。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盟,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格局,不仅能较好地填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断层”,还可以有效地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降低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的交易成本,大大消除广大农户与企业交易过程中不平等带来的种种问题,从而实现公司与农户利益的“双赢”。
因此,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的过程中,要把发展区域性、尤其是发展较大区域性的专业合作社,摆上重要位置。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回归“三农”的主要载体。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
支持农民按照自愿、自主的原则,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同时要求供销社要深化改革,广泛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2004年中央1号文件也要求供销社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
供销社的办社宗旨就是为农民服务,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有其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完全有能力承担起这项工作。
一是供销社有健全的系统组织网络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我们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决条件和行业优势;二是供销社是农民入股兴办的最大合作经济组织,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在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起到龙头作用;三是当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为供销社领办创造了条件;四是党委、政府十
分重视供销社工作,如衢州市委、市政府、开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专程到我社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为我们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有力保证。
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承担起历史责任,积极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开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特点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全县34万人口,96500多户农户。
县委、县政府在2000年提出“生态立县”战略以后,致力培育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鼓励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其中农业部门领办1个,县供销社领办14个,涉及蚕茧、茶叶、食用菌、蔬菜、畜禽等门类和产业,拥有社员1085户,生产示范基地7350亩,2003年为社员推销产品2495万元,返利给社员114.52万元;带动农户11200户,带动实现农业产值5500万元;为农民增收1860万元。
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合作社的本质特性规范组建。
目前已有的15家专业合作社都属股份合作制性质,″民办、民管、民享″的本质特征比较明显。
一是突出了农民社员股本比重,15家专业合作社总股本302.5万元,其中社员股本201.9万元,占66.8%。
二是制订了规范的章程,由社员民主选举理、监事会成员,实行民主决策。
专业合作社民主选举产生的52名理事会成员中农民社员占82.7%,监事会成员都是农民社员;各专业合作社每年召开2-3次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对专业社的产
销计划、资金投入、利益分配等进行民主决策,充分发挥了民管的特征。
三是在民享上,专业合作社优先收购社员的农产品,蚕茧等专业合作社还对社员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实行二次分配,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真正体现了助农增收的目的。
(二)实行龙头企业和大户带动。
依托蚕茧、茶叶农业龙头企业兴办了4家蚕茧和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农村专业大户为龙头兴办了食用菌、竹业、畜禽、蔬菜等5家专业合作社,这5家专业合作社中,有种、养、加、销大户180户,占社员总数的85%。
在龙头企业和大户的带动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收入。
如开化桐村益农竹业专业社2003年依托加工大户和销售大户,一头组织315户社员和农户加工篾链等竹产品,一头拓展省内外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销售220万元,社员从中增加收入86万元,其中农民增加加工收入46万元。
开化莱尔畜禽专业社,组织37个社员大户开展绿壳鸡蛋生产,采取品种、收购、包装、销售四统一,2003年购销绿壳鸡蛋48000公斤,销售额达180万元,二次返利给社员30万元,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产品档次,增加了社员收益。
(三)组织社员开展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是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县各专业社坚持以标准化生产为重要抓手,始终将其贯穿于农民社员产、加、销的全过程。
首先是开展培训。
2003年以来各专业社先后办班35期,培训社员1600多人次,为社员讲解系列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印发农业标准化资料5000多份,推介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
其次是以基地带社员带农户,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的机遇,围绕发展当地主导产业、
特色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配合乡镇及村两委,建立了蚕茧、茶叶、蔬菜等农产品基地4000多亩,按照标准化和集约化要求,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规程、统一管理措施,有效带动了社员农户的标准化生产。
如金溪蔬菜专业社,对蔬菜新品种黄秋葵实施标准化生产后,2003年每亩产量达2000多公斤,收入超过2000元,比上年增收1000余元。
青阳蚕茧专业社,有171户社员在青阳乡溪东村建立了高标准的优质桑园320亩,2003年蚕茧收入达95万元,每亩桑园平均收入超出3000元,为传统农业收入的8倍,并带动该村当年增收60余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种桑养蚕专业村。
(四)积极实施品牌经营。
将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建设与开发品牌相结合,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农产品品牌,近年来已注册了开化龙顶、森贝、荣德、甜忆4个系列产品商标。
同时,按品牌要求组织生产,改进和统一产品包装,设立销售窗口,组织媒体宣传和外出参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取得了较好的品牌效应。
2003年开化兴农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开化龙顶”的品牌要求,对社员和茶农开展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使茶农社员较快地掌握了技术要领,并据此技术生产销售“开化龙顶”茶叶23500公斤,销售额达420万元,与上年比较为当地茶农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森贝″牌黄秋葵蔬菜也获得了2003年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五)多管齐下开拓市场。
为缓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各专业社在依托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带动销售的同时,大力扩大农产品销售:一是做好市场调研,开拓省外市场。
金太阳食用菌专业社每年都派出人员到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进行市场调查,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菇农社员,还
通过政府“农技110”和“商业网站”建立销售网页,2003年实现销售208万元。
二是依靠贩销大户带动销售。
桐村农副产品购销专业社,通过销售大户社员对接县外市场,2003年组织社员和当地农民销售木材、毛竹、芒杆、中药材等农副产品325万元,为农民增收140余万元。
(六)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我县蚕桑生产在1995、1996年出现严重的毁桑弃蚕情况,其原因之一是蚕桑品种老化、饲养技术滞后,产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蚕茧专业合作社兴办后,引进了优良品种农桑12、14号,建立了1200亩示范基地,并推广方格簇饲养技术,提高了蚕茧质量和茧丝解舒率,2004年专业社的春茧收购价高出全县平均价165元,在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下,全县蚕桑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养蚕户从6500户恢复到目前8800多户。
金太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延长食用菌生产周期,投入15万元资金兴建冷库,对食用菌进行反季节生产技术攻关并获得成功,通过应用这一技术生产出来的金针菇每公斤售价达到12元,比季节生产增收7元,填补了市场空白。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较快,但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少农民和从事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认为现在主要应发挥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把合作经济与家庭经营对立起来;有的部门和干部在工作中侧重于发展农村专业协会,不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地位和
作用,没有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位置;有的认为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职能部门不宜多管,放任自流,淡化了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引导职能。
二是规模小、覆盖面不广。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只有数十户社员,现有社员户的覆盖面仅占全县农户数的0.9%,带动农户占11.6%,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中所占经营比重不大,对本地农业经济的影响力不够。
三是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
主要是专业合作社虽有规范的《章程》,但一部分流于形式;少数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难以发挥作用;内部制度不健全,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对社员二次分配比例小。
四是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明确的资金扶持政策,农产品收购环节的流动资金难以得到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
二是有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享受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优惠政策。
三是运销成本高,特别是外销鲜活产品、食用菌种时,过路、过桥费用多,负担过重。
五是宏观环境不宽松。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在参与经济活动中缺少法律地位,影响其活动的正常开展,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加之现行的管理体制也不顺,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采取的措施
(一)典型引导,示范带动。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过程,现存的农民专
业合作社缺乏规范化指导,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
因此,选择典型,进行示范性的试点十分必要。
一是培养带头人。
要分期分批组织当地热心于合作事业的龙头企业法人、农业大户、社会能人进行合作经济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性质、作用和意义,增强组建和加入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和扶持,起带头示范作用。
二是培育典型。
要在现有的专业合作社中,择优确定若干个专业社进行试验和示范,通过帮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组织对外交流学习,科技培训等途径,促使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成为当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典型。
三是扩大影响。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认识,消除农民对兴办或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思想顾虑,更好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二)分类指导,多样发展。
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要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引导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
在兴办主体上,鼓励农民合作兴办、社会能人牵头创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同时要发挥供销社领办的作用。
在发展方向上,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要鼓励农民投资入股,进行工商登记,实行企业化运作。
在发展模式上,突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要积极探索“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通过多样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三)完善机制,规范运作。
一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要指导专业合作社制定完善的章程,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明确责任和权利;要强化民主管理,在内部决策上,严格执行“一人一票制”;要建立健全劳动、财务、营销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是建立有效的利益
机制。
对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其利润采取按交易额分配或按交易额与按股分配结合,以更好地体现合作社的特征。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农民社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
通过建章立制,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四)强化服务,政策推动。
供销社是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和指导。
一是加强技术服务。
要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使农民社员掌握农业生产科学知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同时,要积极帮助农民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生产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二是加强信息服务。
要加快建立信息网络,加强信息队伍建设,使产业化服务网络终端延伸到社员和农户,真正服务于“三农”。
三是加强销售服务。
努力架设农产品购销平台,开拓市场,通过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扩大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知名度,使农产品的销售延伸到省内外大、中城市。
并要提高农产品质量、改进包装,利用现代流通网络,设法进入大型超市销售,扩大市场。
四是做好资金服务。
积极为各专业合作社疏通县内各家商业银行和其他融资渠道,解决目前生产经营资金困难。
五是认真落实省、市、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协调,帮助专业合作社申报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巩固与提高,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