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中医治疗痛经的效果与案例分析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常于经期和经期前后出现小腹部疼痛,甚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近年来运用中药加针灸以及拔火罐的方法治疗痛经126例,疗效满意。
1一般资料
126例中,年龄13~45岁,20岁以下者32例,21~30岁者55例,31~45岁者39例;未婚者56例,已婚者70例;腹痛时间发生于经期前者72例,发生于经期者25例,发生于经期后者19例;病程1~5年者61例;6~10年者26例;11~15年者22例;15年以上者17例;在126例中,经期及前后均腹痛同时伴有剧烈恶心呕吐者5例,经期伴有头痛者10例。
临床分型根据经期腹痛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将痛经分为轻,中,重度三种。
轻度:经行小腹疼痛明显,伴有腰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口服止痛药。
中度:经行小腹疼痛难忍,伴有腰部酸痛,用止痛药等措施疼痛暂缓。
重度:经行小腹疼痛剧烈,
坐卧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且伴有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剧烈,面色恍白,四肢厥泠,泠汗淋漓,腹泻等症,用止痛药等措施无明显缓解。
病例中,重度痛经患者,均排出器质性病变,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都用中药,针灸和拔火罐治疗,不加任何镇痛药。
诊疗方法自拟方柴胡15g,郁金20g,香附20g,白芍20g,枳壳12g,蒲黄10g,五灵脂15g,炙甘草10g,随症加减:腹痛甚者加元胡,呕吐不止者加生姜、姜半夏、吴茱萸。
乳房胀痛者加青皮,血块多者加三七粉,腹泻者加炒白术、仙灵脾,腰痛甚者加寄生,川断,狗脊,菟丝子,肢泠汗出者桂枝。
上药水煎2~3次,每次煎至150~250ml,1剂/d,早晚空腹服用。
于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每服用10剂为一疗程。
连服3个月经周期。
中成药在两个月经周期之间口服新乡佐今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活血通脉片》一日三次饭后口服。
在行经腹痛时针灸穴位选择天枢,关元,气海,中极,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针灸后行针20~30min,同时给予电磁波,在针灸后在针刺部位进行拔火罐,留火罐5min。
2治疗效果
本组病例中,经过以上中医治疗一个疗程痊愈者28例,第二个疗程痊愈者36例,三个疗程痊愈者59例,总有效率98%。
3典型病例
陆某,女,27岁,银行职员,已婚。
于2009年3月18日初诊。
通经12年月经4~6月经周期28~30d。
12年前,月经初潮之时因淋雨后,引经期腹痛,时轻时重,须口服止痛片方可止痛。
结婚3年,经常生气,近半年来月经来潮时小腹胀痛,四肢厥泠,痛时不能站立,卧床翻滚,切恶心呕吐。
呕吐后症状略有减轻,经色暗红,有淤血块。
舌质暗有淤斑淤点,苔白脉弦。
审证求因,辨证诊为:症属寒凝气滞血型痛经。
治以疏肝理气,温经止痛。
方用:柴胡20g,郁金20g,香附20g,白芍30g,枳壳12g,蒲黄10g,五灵脂15g,炙甘草10g,青皮15g,三七3g,姜半夏12g,吴茱萸20g,元胡20g,桂枝10g,生姜片3片,10剂,水煎服。
1剂/d。
同时针灸关元,气海,天枢,中极,提托三角灸,子宫穴~,足三里,三阴交进针~,同时给予电磁波在腹部的针灸部位上方,以达到温经的作用,在针灸30min内中间行针一次。
拔针后在腹部针灸部位拔火罐。
1次/d。
此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腹痛明显减轻。
在两个月经期间服用《活血通脉片》嘱其保持
心情舒畅,避风寒。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患者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行经腹痛以及其他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4体会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痉挛性疼痛,并伴有全身不适等症状。
但无器质性病变,年轻妇女多发此病。
本病的主要病因,西医认为是体内孕激素分泌曾多,刺激子宫肌肉,使子宫肌反应性过高,经血流出不畅,潴留于子宫而引起疼痛。
另外由于子宫肌肉的强力收缩,继发子宫肌层缺血,缺氧加重而疼痛。
中医理论认为,痛经乃由肝肾阳虚,肝气不舒而致寒凝气滞血淤,于胞宫,不通则痛所致。
治疗痛经首先分清、寒、热、需、实,但要抓住总的病机,即:不通则痛。
痛经常因寒泠,精神因素而诱发,常与肝肾关系较为密切。
因女子以肝为先天,气虚则亏,气淤则滞,气寒则凝,气热则壅。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调达,则血运流畅。
肝失疏泄冲任气机不畅,则气滞血淤,故痛经发作。
本方具有疏肝解郁,利气之功,又具有活血祛淤止痛之效。
外加针刺和拔火罐,使肝气调达,气血流畅,淤除痛止。
本方随证加减,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各种痛经。
作者:刘清
第2篇:中医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分析
痛经指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有疼痛、坠胀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等症状的病理现象,它亦可以称为经期疼痛[1,2]。
痛经在古籍中又称“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前腹痛”、“经后腹痛”、“经来小腹痛如刀割”、“少腹痛”等,痛经自古以来便是妇科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3]。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痛经的发病率从1980年的%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以年轻未生产女性居多,严重影响着女性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3]。
痛经在治疗中,主要分为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传统的西医治疗会有很多的副作用,而中医治疗具有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以及复发率低等优点,中医药在干预痛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治疗手段多种多样,疗效显着,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3]。
因此,近年来,中医治疗痛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女性患者的青睐。
1痛经的临床表现
痛经是妇科病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发作时疼痛感,会使女性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一般容易发生在经期的前后3日内,会伴有经血发暗呈现块状、乳房肿痛、白带增多、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腰部酸
痛、虚汗等等。
痛经很有规律,是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的。
痛经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气血虚弱症状经期或前后小腹隐痛,经色较淡,量少,体腰膝无力,神倦乏力,纳食不香,胁腹胀闷,大便不实,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苔薄白,舌体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气滞血瘀症状经前或行经时腹痛及腰,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紫黯有块,块下痛减,周期及经量正常,舌苔薄,质黯瘀斑,脉弦。
寒湿凝滞症状经期或前后小腹冷痛难忍,得热则舒,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恶心呕吐,形寒肢冷,经量少,色紫黯有块,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紧。
2发病机制
痛经中医学又称“经行腹痛”。
中医学认为,经水出诸肾,与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密切相关。
本病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病位在子宫、冲任。
中医认为,痛经一是因为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即“不荣则痛”;二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不通则痛”。
常由邪气内伏或精血
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瘸经发作。
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肾气亏损和气血虚弱等证型。
3中医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原则在中医中,对于痛经的治疗遵守调理冲任气血为主的原则,同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出的证型,进行不同的治疗护理。
痛经的患者一般临床中需要给予活血、行气或清热、散寒、或泻实、补虚。
通常根据痛经的发生阶段不同,治疗的原则有所区别。
经期痛经,主要遵循调血止痛以治标;经前后痛经,主要遵循辩证求因以治本。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或者进行益肾、或者进行调肝,或者给予扶脾,使得患者气血流通,经血排出畅通,进而实现“通则不痛”。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痛经时,气滞血瘀证治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寒凝血瘀证治宜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湿热瘀阻证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肾气亏损证治宜补肾填精、养血止痛;气血虚弱证治宜补气养血、调经止痛。
目前中医在功能性痛经治疗方面有许多可行的疗效较好的方法。
中医对痛经的干预主要包括方药干预,针刺干预,中医推拿,艾灸干预,
辨证施膳。
医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因人而异选择适合患者的中医方法来治疗痛经,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调整其治疗方案,因时制宜、因病制宜。
痛经中医治疗注意事项痛经患者生活中要注意季节变化,春夏时晚睡早起,避免空调或电风扇下长时间滞留,忌生冷,多饮水;秋冬时要注意保暖。
慎风避寒,以防形成瘀血,排出不畅,进而体现出“不通则痛”。
痛经患者要劳逸结合。
生活规律,不可“劳则气耗”,亦不可“久卧伤气”,以防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痛经患者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心情舒畅,不急不躁,多进行舒缓情绪的活动,如听音乐或散步等等,气和则血顺。
保持经期卫生,不可进行游泳或盆浴等活动,内衣要干净透气,卫生用品要符合标准。
注意饮食调理,能够起到补益精气的效果,有利于痛经的治疗。
忌生冷、酸涩、刺激性食物。
生冷寒凉食物的大量摄入,容易导致血液寒凝,诱发痛经。
如冷饮、螃蟹、西瓜、黄瓜等。
米醋、酸枣、柠檬等酸涩食物,摄人体内有固涩收敛作用,容易使得经血排出受阻,加重痛经。
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规律,注意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或过于安逸,多参加适度的劳动,以帮助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抗御能力,忌涉水、游泳。
4结论
痛经在中医理论的治疗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妇科症状之一,中医药在干预痛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治疗手段多种多样,疗效显着,治疗必需秉承辨证论治的根本大法,分清虚实、寒热,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综合的、适宜的方法对痛经进行干预,因时制宜、因病制宜,方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作者:王新华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