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小学教师提高工程实施方案
(2017——2018学年度)
为全面贯彻国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师为本的学校发展理念,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创新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按照“严格管理、全员学习、分层培训、综合提升”的原则,以提高师德素养为核心,以提升师能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师德提升、师能培育、科研创新、名师培养及青年教师培养、班主任培训、学科基本功培训”等六大工程建设,为实现“全面提质量,打造新实小”的战略目标提供师资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总体规划、分类实施。根据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提高培训、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专业研修等培训要求,总体规划培训目标任务,分层落实政策措施,分步实施培训计划和项目。
2.按需施训、注重实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高端培训与普及培训相结合,订单式培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努力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3.全员培训、长效推进。建立健全一年一周期全员培训制度体系,发挥学科主任和学科名师的引导作用,建立长效提升机制,引导教师主动发展。
4.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结合教师需求,优化培训内容,着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提高培训质量。
(三)总体目标
1.实施典型引导,制度引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含义是:对教育理念有较为深刻的认同和实践,知晓学校的办学思考并能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对基于学校的教学基本规范有充分的认知和认同,对学科教学的基本精神和规律有充分的理解和转化。
2.加大各项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培养力度。推出一批市、区级中青年专家、名师、骨干教师、课改标兵、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每学科不少于1人),使骨干教师向专业成熟、特色发展努力。
3.提高青年教师的培养质量。以“专项改进”为策略,定名单,定方向,定方案,成共识,通过青蓝工程、自我提高、集体培训等方式,使各学科范围内的青年教师“会管理,会教学,会辅导,会沟通”。
4.拟以三年为周期,新老有别,分期推进。计划用3年的时间分类分步分期推进教师培养工程。
具体目标内容是:
(1)新参加工作三年内的青年教师, 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转变。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要加强教育技能培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切实打造“效率课堂”。
(2)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专业水平,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反思习惯,追求扎实、高效、人文特色浓厚的课堂教学。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五年以后力争成为学校教坛新秀或教学能手。
(3)各级骨干教师,要在区级以上范围有一定影响,所上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效果好,近3年来在区级以上范围上示范课、观摩课,或获区级以上技能、教学奖项或教育行政(科研)部门表彰。已获学校骨干教师称号的中年教师尽早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已成为区骨干教师的教师在三年内获取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等称号。
二、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师德提升工程
1.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校统一领导、协同推进、教育宣传、考核监督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寒暑假师德专项教育和教职工例会日常教育的时间,通过宣讲报告、集中研讨等方式,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职业道德行为,按比例每学年推选出一批师德标兵,并从中推选出区市级师德标兵。
通过开展活动,认真自查,反思提高,推出一批师德典型,同时,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师风教育长效机制。
以评选“四有好教师”、“身边好人”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服务品质,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2.抓好正反典型。建立年度“师德标兵”评选表彰制度
加大师德典范宣传力度,凝聚正能量。对严重失德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加强反面警示教育。
3. 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学校办学思想与教学理念的教育,通过自主学习、例会宣讲、论坛研讨等途径,培育教师共同价值观,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体系,把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考核、职务评聘、岗位聘任、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
(二)师能培育工程
1.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教职工例会、学科工作会、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宣讲教育法规、教育教学理论,引导教师在不断学习中反思自我,更新教育观念。
2.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营造读书氛围,校长、主任、骨干教师、名师等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讲座、微信等手段,开展向教师荐书活动,结合读书内容,开展征文比赛,举行论坛活动,实现教师理论素养与教育理念的双提升。
3.抓好远程研修工程。扎实做好远程研修各项工作,在研修中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把远程研修当作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手段。
4.聚焦课堂教学。引导教师聚焦课堂开展教学诊断和指导,抓住教学理念与细节两大关键点,着力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依据“三为主”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立足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同课异构、公开课研讨、示范课、骨干教师开放课等活动,进行各类课型建模活动,打造高效魅力课堂。
5.开展教学评优。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立标课评比展示活动;鼓励老师参加优秀教学资源、教学具制作、课件评比、网络教研、说评课、微课等评比活动。
(三)科研创新工程
1.狠抓常规教研。通过听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团队作用,提高日常教研活动的效能。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推行“三研三改”的备课模式,即先教师个人备课,后教研组集体备课;先集体单元备课,后个人课时备课;先每周一学科组大教研,后每天学科组小教研;通过学科工作会对备课活动效果实行反馈制度。整合和共享学科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科教师相互提高。
2.实施课题带动。坚持问题导向,以小课题研究推进教学行动研究;做好论证和规划,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课题研究以团队为主,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途径;强化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管理和提升,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着力打造一批省、市重点课题。
3.抓好教师通用基本功训练及考核。通用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通过“两字”训练,力求使参训教师练就一笔规范的粉笔字和钢笔字,奠定良好的从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