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内蒙古北重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重三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17年10月11日满分:50分考试时长:20分钟
第Ⅰ卷(3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贵族。
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神灵为主导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君主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2.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 B.专制王权影响 C.个人主义心理 D.家族宗法观念
3.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周朝的革命”主要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世官制
4.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郡)守,以拒秦、韩”。
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
这反映出当时
A. 各诸侯国设郡由郡守管理地方
B. 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都是武将
C. 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意图
D. 吴起变法加强了魏国集权体制
5.张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6.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7.公元前 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
8.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A.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B.其弊端日益突出 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9.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 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 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 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10.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
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卖官鬻爵
B.土地自由买卖
C.科举取士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11.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北宋二府三司制的设置,反映出唐朝和北宋在政治理念上的相似之处是
A. 重视官员的推荐和征用
B. 注重对皇帝的监察制约
C. 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以强化中央
12.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
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
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13. 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
”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14. 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
作者认为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15.“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这段话反映的实质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官僚制度的日趋完善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第Ⅱ卷(20分)
材料题,本大题共计20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6.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区本来就是为着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其划界当然要以对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但在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是维持政权的基础,政区边界的划定也要注意使政区与地理环境相一致。
材料二
山川形便就是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
秦代划分郡县的基本原则是山川形便,但为维护中央集权制,又在局部地区辅以犬牙相入(郡界与山川的走向不完全吻合)的原则。
材料三
最能体现犬牙相错原则极端化的实例则是行省的划界。
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所有山川之险完全消解。
因此,元代行省幅员虽广,分权虽大,但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也就不易产生分裂局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中国古代政区划分的因素。
(4分)
2.与材料二所述情形相比,材料三中元代行省划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产生的影响。
(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8分)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1-10 BDACB BCBDC 11-15 CDDAC
16.【答案】
1.因素:集权统治的需要;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4分)
2.特点:实行犬牙相错的原则。
影响:不易产生分裂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力。
(8分)3.中央逐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