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单兵装备的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美国单兵装备的对比
在文章开始以前,首先作一个声明,本人的陆军之痛系列没有贬低中国军队的意思,只是把解放军现役的主力装备拿来和现在的世界主流装备做比较,从中暴露出我们的军队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对此某些网友有不同意见,说不应该拿几十年前的装备和现在比,我承认这一点,但不要忘了我们现在正是用的这些装备啊!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我写痛系列的含义。

这,就是陆军之痛。

好了,言归正传,谈谈咱们的单兵装备之痛。

前不久看了CCTV7的军事报道,播出的是我北京军区某老红军部队加大主战新装备训练力度的相关报道,放了该部队步坦协同作战演习的镜头:几辆59式,几辆86步战车,一些士兵散落其中,匀速前移。

坦克的老旧就不说了,该装步连士兵头戴GK80钢盔(大部分一手拿武器,一手不断去扶着前后乱晃的钢盔),老式弹夹袋+左肩右挎帆布包+右肩左挎手榴弹袋+右肩左挎水壶,腰间武装带一扎,脚穿低腰胶鞋,腿口扎紧,手提81-1徒步冲向敌阵地,随后部队主官在镜头前大谈科技练兵,看看他背后那些身上挂着好几条带子好象五花大绑的解放军士兵,实在让人找不到一点科技练兵的味道,似乎他们的单兵装备和20多年前越战时期并没有多大不同。

单兵装备,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却是关系到战场上一个最小单元--步兵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解放军的单兵装备(枪械不算)连二战时期美军的单兵装备都不如(当时美军装具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整合化,而解放军现在仍是分件单挂)!现在已经21世纪了,再也不是那个光靠敢打敢拼就能赢得战争胜利的时代了,那些忽视单兵切身利益的思想已经大大落伍了!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中国单兵装备之痛。

一、首先说说迷彩服
迷彩服是作训服的一种基本类型,由绿、黄、茶、黑等颜色组成不规则图案的一种新式保护色。

迷彩服要求它的反射光波与周围景物反射的光波大致相同,不仅能迷惑敌人的目力侦察,还能对付红外侦察,使敌人现代化侦视仪器难以捕捉目标。

迷彩服最早是作为伪装服出现的,希特勒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首先使用了迷彩服,为“三色迷彩服”。

德军的迷彩服在实战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各国军队纷纷仿效,并对迷彩的颜色和斑块的形状进行研究改进。

60年代以后新研制的迷彩服采用合成化学纤维制成,不仅在防可见光侦察方面比原先的棉布材料优越,而且由于在色彩染料中掺进了特殊的化学物质,使迷彩服的红外光反射能力与周围景物的反射能力大体相似,因而具有了一定的防红外光侦察的伪装效果。

遗憾的是,直到80年代,我们的解放军仍然没有大批装备迷彩服,在中越战争中,参加战斗的部队依然穿着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国防绿”军服,无法很好地满足战场环境的需要。

为了满足前线战士需要,以英国五色迷彩和韩国块状迷彩为蓝本,小规模生产了一批配发侦察兵等精锐作战力量。

但效果并不明显,随后,仿照美军的M81式林地迷彩,研制出了解放军历史上第一种制式迷彩服——87式迷彩服,并在1989年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总的来说,87迷彩服仍然是只解决了有无问题,但其性能在大规模配发时已经落后,设计版型不好,散热性差等。

最重要的缺陷是防红外侦察性能不好,为解决此问题,随后又推出了97式迷彩服,并配发驻港部队,但此款迷彩仍没有解决耐磨性差,布料不够结实,散热性差等缺点,部队普遍反映感觉比较闷。

再看看同时期的美军迷彩,2002年美军开始配发数码迷彩,这种迷彩图案设计时充分利用了视觉生理学,充分考虑到环境变化的因素。

从近距离看,数码迷彩服的图案类似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像素;从远处看时,这种迷彩图案又能轻易融入各种不同的背景之中,使肉眼难以发现。

现在装备美军的数码迷彩服有林地数码迷彩和沙漠数码迷彩两种,均由混纺料制成(50%棉布+50%尼龙)。

这种布料的特点是不用熨烫,适合懒人穿。

在臂部增加了一个兜;胸兜采用魔术贴封口;袖扣由明扣改为暗扣,避免勾挂东西;肘、膝及臀部等易磨损部位的加固层和布料之间留有填充护垫的空间;胸兜和名条均向内倾斜,类似于二战中的M42伞兵服和越战时的热带作战服。

可以看出,美军迷彩在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前提下人性化了许多,充分考虑了战场长士兵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体现了其研究人员的严谨作风。

广大中国军队配发的迷彩大多是夹克式,说实话夹克式迷彩服上衣的确不适应训练、作战的需要,系了武裝带后整个人跟个葫芦似的,有损军容,而且在前后做动作时“露肉”,出水后兜水,而且夹克比较封闭,打湿后不易干。

总之,我军的军服设计中十分缺乏人性化,没有真正为军人提供最适合的军服。

个人觉得后勤的设计师们应该亲自体会一下军人的生活和战斗需要,不要再搞一些让军人无奈的设计。

上次在后勤装备展上看到了我军的新式迷彩,从单调的夹克式发展到现在的派克式、短风衣、披风等多种款式,能够满足多兵种、多种季节、多种环境下使用的需要,特别是其布料,充分利用了高科技,防水透气涂层,放到自来水下冲都不会漏水,但是汗却可以排出来,有人造皮肤功能,寒区版的还有抓绒内担,可以防止冷风侵入,又不影响排汗。

听起来倒是不错,不过一打听,面料就值300多,顿时泄气,很难想象一向提倡艰苦朴素的我军高层会舍得在基层大批装备这种迷彩服。

没办法,钱,中国军队永远的痛。

另外说一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有很多国家的制式军服均为中国生产,而中国军服却差的不行,实在是一种黑色幽默。

二、再说说我军携行具
单兵携行具是单兵携带装备、物品时使用的工具。

因为单兵的负荷量将直接影响其作战效能和持久能力,所以世界军事强国一直非常重视单兵携行具的发展,依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不断改进单兵携行方式,使负荷在人体上的分布更趋合理。

早在1945年美国就有了制式单兵携行具——M1945式携行具。

此后,美国又先后为士兵配发了M1956、M1972、XM80等携行具。

目前美军的标准单兵携行具是通用轻型单兵携行具,简称“阿利斯”(ALICE)系统,具有装取迅速、携行舒适、耐磨性好、伪装性强等优点。

该携行具曾伴随美军士兵参加过海湾战争、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受到参战士兵的好评。

与美军一样,英、法、德、日、俄等国家也为本国土兵配发了各具特色的单兵携行具。

那么,我军的单兵携行具发展状况如何呢?建国以来很长时间内,甚至现在的很多中国部队,都没有自己的携行具,对装具的携带仍处在“分件单挂”水平上。

生活携行具其实就是打被包,当过兵的朋友都不会忘记自己新兵训练紧急集合时打背包的荒张,被子,褥子,一件备用作训服都要打进去,鼓鼓囔囔不说,还需要很高的技巧,打松了一跑就散,而且打出来的被包对重量的分配极端不合理,被包带又太窄,经常勒住肩部血管,压迫神经,时间长了整条胳膊都是麻的,致使很多士兵谈紧急集合而色变。

分件单挂的战斗携行具更是噩梦,“分件单挂”说白了就是“绳捆带绑”,将所有需要携带的物品全部挂上就完了。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军一个普通步兵拉动时穿戴装具的过程。

第一步背手榴弹袋(内装4枚手榴弹),左肩右胁;第二步背挎包,右肩左胁;第三步扎腰带;第四步披子弹袋(胸挂式弹药携行具,俗称胸罩,肚兜);第五步背防毒面具,左肩右斜;第六步背水壶,右肩左斜;第七步背背包,雨衣、大衣扎于背包上端,干粮袋捆于背包两侧,工兵锹或镐竖插于背包背面中央;第八步背枪。

这样一套下来士兵就完全处在“五花大绑”之中了。

有人数过,绑在战士身上的带子至少有十几条,如背包带、手榴弹兜背带、胸挂式弹药携行具背带、挎包带、水壶带、枪带……这些带子不但互相干扰,而且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就连喝口水也要把所有的带子都重新调一遍。

因此,当战士们身上挂满各式零碎后,别说训练作战,就是长途行军也会疲惫不堪。

到了90年代,这种问题逐渐被上级重视,于是经过多次论证和综合分析,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终于在1991年研制出我军第一代组合式单兵携行具——91式单兵携行具,并装备部队使用。

这种携行具由战斗携行具和生活携行具两部分组成。

战斗携行具又包括弹药携行具和作训包。

弹药携行具由两个前片和两个后片组成,前后片通过侧面交叉的圆绳带及肩部两个肩带相互连接。

前片设有4个7.62毫米56/81自动步枪弹匣包,后片则有4个手榴弹袋和1个水壶套。

使用时,首先穿好弹药携行具,扣好胸扣,然后利用两侧的松紧调节绳调整胸围,用肩带调节长短。

作训包采用双肩背形式,里面有分隔布,使物品摆放有序。

在包的前面附设有一个小袋,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耳囊。

通常情况下,作训包里可以装一把折叠军锹、一副防毒面具、一日份的单兵野战食品、急救包及水壶。

作训包的携行方式有两种:双肩背或是和生活携行具组合背负。

生活携行具其实就是一个大号背囊,分为寒区背囊和温区背囊两种。

背囊上下设有开口,便于取放物品,上开口处缝有用于调节容量的尼龙绸加长袋。

在背囊两侧附有耳囊、水壶袋和防毒面具袋。

需要说明的是,背囊的总容量很有意思,温区为60升+10升,寒区为79升+10升。

为什么呢?因为上面的那个尼龙绸加长袋可以根据需要多放出10升空间,不用时再收回去。

按照规定,背囊内放大衣、被子和备用服装;两个耳囊装鞋及个人生活用品;下面的两个侧袋放防毒面具和水壶。

金属内背架是这种背囊的一大特色。

内背架可以增加背部的刚性,有利于背部力的传递和重心平衡,使重量在人体上均匀分布,降低了对人体呼吸和肺功能的限制。

此外,背囊与人体之间还设有两条背垫,使背囊与人体保持一定距离,便于通风透气。

可以说,91式单兵携行具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军单兵携行的“分件单挂”、“绳捆带绑”的落后方式,标志着中国军队的单兵携行具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不过,与外军同时期的单兵携行具相比,91式单兵携行具仍存在不少缺点,如:正面不能调节;扣环容易松动;水壶袋设计不合理,只要靠墙坐着或躺下就会硌腰,而且只能装下老式水壶。

而且对重量的分配没有考虑人的身高,个子大的士兵经常被磨破肩头溃疡。

但是,虽然有了这种携行具,但广大解放军仍然在忙于整天打背包,而携行具整整齐齐码在储藏室中,美其名曰整齐划一,这不能不让人疑惑:携行具到底是为了作战训练用还是为了摆起来好看用?
三、说说我军防护装备。

防护装具,一般包括头盔,防弹衣等。

一般来说,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有防弹衣,有头盔,从心理上来说就有一种安全感,就是说我们教育战士,说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了保卫祖国而战,这是从思想教育上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物质上,你给他配备这么多先进的防护装备以后,他心里就非常踏实,他敢打,敢胜的决心就更强。

但遗憾的是,由于经
费、技术,思想等原因,直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我军还没有装备自行研制的头盔,相当一部分是过去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

1979年的中越战争期间,我军因未大量配备头盔,因头颈部受伤的战斗死亡率高达50.8%,这个数字等于二战期间装备M-1头盔的美军头颈部战斗死亡率的1.6倍。

到后来的法卡山战役中,大量佩戴头盔,结果伤亡率明显降低。

20世纪70年代,我国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防弹头盔——GK80型钢盔。

于80年代初正式装备部队。

GK80钢盔所用材料为232防弹钢,钢盔重1.10~1.25千克,抗冲击性能高于392焦耳,V50值为366米/秒。

但由于防弹性能有限,击碎的碎片在高速飞散时容易造成“二次破片”伤人,(所谓二次破片伤人,是指射击到钢盔的子弹被反射后再次伤人。

)加之钢是金属热导体,冬夏天佩戴极不舒适。

另外没有盔套,太阳反光很容易成为敌人射击的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GK80钢盔已经明显地在防弹性能、佩戴舒适性、防护面积、与其他装备的适配性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新型军用头盔。

在这种压力下,我国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1994年,我军第一代非金属军用头盔研制成功,从而实现了我军防弹头盔整体水平的跃升。

这种被人称为“中华神盔”的QGF02头盔在54式手枪5米射距范围内,其抗弹率达到100%,V50值达630米/秒,明显优于美军装备的PASGT头盔,抗弹能力比GK80钢盔提高了38.4%。

其综合性能已经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经过各种严格测试,“中华神盔”的综合指标均超过美军PASGT头盔,而美军PASGT头盔经历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已经成为美军的标志。

中国头盔优于美军头盔,说明我国在头盔研制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美军PASGT头盔也有可借鉴之处——美军头盔总体设计优良,特别是充分考虑信息化装备需要,头盔上预留了应有的电子装备的接口和卡具,这些“中华神盔”在设计时根本没考虑到,不得不说是一个缺陷。

但是,10年过去了,我们仅仅能在驻港部队,特种部队的头上看到这种优秀头盔,而广大部队还在顶着70年代的GK80头盔!难道特种部队的人命值钱,普通步兵的人命就不值钱吗?!
再说说防弹衣。

大家知道,早在一战的时候,战场上的死亡那个时候已经明显地看出来,炮引起的死亡远远地超过了用枪直射的死亡率,到二战的时候看得更清楚了,在二战的时候战场上的死亡有80%以上是死于弹片,就是炮弹、手榴弹的弹片。

而这种破片伤,只能靠防弹衣、头盔这些来防护。

尤其是这次伊拉克战争,美军在伊拉
克打这么长时间,他为什么死亡只有一千多人,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配备了非常好的头盔和防弹衣,曾经有一个士兵的精神有毛病,在人群中扔了一个手榴弹,但只死了一个人,其他都是伤,伤可以治,但是死人只死了一个,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军有非常好的防护装具。

笔者认为这个装具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你一个先进的大炮的重要性。

对鼓舞士兵的斗志,敢打必胜的信心都非常有好处。

但是中国的防弹衣呢?
从建国到1997年,在这48年的时间内中国军队居然没有配发自己的防弹衣!在经历的几场共和国战争中,广大解放军就是靠着自己的勇气和鲜血打赢了战争,但中国军人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成为中国很多家庭时常隐隐作痛的创伤。

我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曾写过:战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是个“小仗”,而对于那些年轻的士兵来说——他们投入的却是自己的“整个生命”!
1997年的时候,驻港部队要配备一套最先进的装备,当时中国还不具备生产防弹衣的技术,所有的防弹衣都要向国外购买。

当时,就是在购买防弹衣的时候遇到了国外种种阻挠。

经中国军工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出了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护神”防弹衣。

后来,“护神”又相继开发出一系列非金属防弹背心和相应的防弹插板。

其中,有采用芳纶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制成的软体防弹衣,需要时插入防弹板就可变成硬体防弹衣。

“护神”所用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强度比同直径的优质钢丝高12倍,重量却只有其1/8,用这种纤维制成的新型软质防弹衣纤薄如纸、坚韧如钢,放在水中还可以浮起来。

实验数据显示,这些防弹衣均能防止51式手枪子弹的攻击,在加装高等级复合陶瓷防弹板后,一些防弹衣还能抵御5.8毫米钢芯步枪子弹。

但还是那句话,就算再好的装备,不大批列装还是白搭!
如果把中国主力集团军和美国机步师的装备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坦克、火炮、各型导弹、枪械等方面,我军丝毫不逊于美军,有些能力还要胜过美军,例如我军的对地导弹和远程火箭所显现的远程打击能力。

我军落后在3个方面,战场信息控制、武装直升机和防弹衣。

我军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数据显示,我军的死伤比在1:2到1:4左右,由于统计资料来源的不同,我们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有资料说我军牺牲6954人,受伤14800多人,也有资料说我军牺牲12000人,受伤38000人),对比美军的死伤比,相差将近一倍。

考虑到我军战士的顽强程度,如果装备了防弹衣,我军步兵战斗力提升恐怕不止一倍。

未来台海作战,我军必然需要登陆、空降作战,步兵在战斗初期必然面对敌人多种兵器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配备防弹衣不仅对生命的关心,更是对战斗力的保障。

我军目前没有装备防弹衣,可能有两个理由:
第一是经济因素,一件高性能防弹衣价格不菲;第二就是性能上的考虑,我们的防弹衣性能还是不过关。

但是这样的理由不能成为我军不列装防弹衣的借口。

我们不是强调“以人为本”吗?我们不是强调“一切为打赢”吗?
我们的防弹衣外销价格为每件3600元人民币,我们给主攻部队每人配备一件还是能承受的。

技术没有达到最佳指标,可以退而求其次,再差的防弹衣,面对飞来的子弹总比血肉之躯强。

战争实践表明:武器装备越是现代化,流弹及碎弹片的致伤率越高。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弹片伤仅有16%,在侵越战争中却上升为80%。

据统计,战场上死亡总数的80%是由中速流弹和碎弹片造成的。

穿上防弹衣后,可有效地阻挡流弹和碎弹片,伤亡率降低58%。

其中胸部受伤造成的死亡率从30%降到8%,腹部受伤的死亡率从39%降到7%,受保护部位负伤离降低了74%。

因此,即使我军防弹衣性能有差距,也应当列装,能为子弟兵能挡一发子弹,一个弹片也好!
四、穷人的军靴--中国作训鞋
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来说,最熟悉的军鞋恐怕就是解放鞋了。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解放军各部队全部换成了解放鞋,一穿就是半个多世纪。

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平战结合的通用军鞋,解放鞋参加了中国军队的历次作战行动,并在部队训练、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少老兵至今仍对伴随着他们度过戎马生涯的解放鞋有着深深的感情。

然而,由于解放鞋采用纯棉材料制作鞋面和鞋里,所以特别容易磨损。

此外,这种鞋耐磨性不好,透气、透湿性差,穿上异味大,有“烧脚”的感觉。

总之,式样陈旧、功能欠缺的解放鞋已无法满足部队的实际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鞋的换代产品—99式作训鞋应运而生。

99作训鞋由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鞋型设计吸收了旅游鞋、运动鞋的特点,增强了对脚踝和脚背的保护功能。

与解放鞋相比,99作训鞋的抗菌防臭性也改进了很多,适合部队高强度作战训练穿用。

据部队战士反映,这种鞋特别轻便,加厚的鞋底比老式
解放鞋好了很多,抓地力极强。

目前已经大规模列装部队。

但这种鞋虽然比解放鞋有了很大进步,但他终究是胶鞋,无法与真正的作战靴相比。

一般来说,配发部队的作战鞋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必须能在特定环境下保护士兵的脚;必须简易、耐用,而且易于供应;必须能保持双脚干燥、暖和或凉爽;应保持脚和靴子之间的摩擦最少。

这样说来99作训鞋显然不符合要求,99作训鞋不防水,容易被水渗透,弄湿袜子和脚。

此外,大批配发部队的99低腰作训鞋容易崴脚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再看看美军的军靴,早在1952年,美军便少量装备了一种专用的丛林靴。

这种靴子由棕色优质牛皮和绿色帆布构成,带有皮制护腿,考虑到丛林战的需要,在靴子的内侧开有两个小孔,以便及时排出灌进靴筒的水。

这种丛林靴主要供应越战初期派驻南越的美国军事顾问,越南战争升级之后就逐渐消失了。

越战期间,美军正式装备了专门研制的丛林作战靴,带有排水孔和加强带,适合热带雨林作战。

今天,世界各国军队装备的丛林作战靴基本没有摆脱越战期间美式丛林靴的雏形。

现在,我们来看看美军现役的丛林靴吧。

美军现在使用的丛林靴于1990年成为制式的热带作战靴。

这种丛林靴的靴身为绿/黑色尼龙加皮革制成,有2个排气孔;靴底沿用了越战时使用的巴拿马式花纹,不易积存泥浆;鞋底内有金属片,可保护双脚免遭刺伤。

今天,美军仍在不断对丛林靴进行改良,并首次用芳纶复合材料制成网状结构的靴垫取代了靴底内的金属板。

改进后的丛林作战靴不但减轻了重量,而且加强了防雷能力。

相比较而言,中国只有驻港部队97式作战靴,该靴采用防水牛皮和阻燃防水帆布构成,大底(即鞋底)采用模压工艺,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

此外,在鞋底的夹层还配有芳纶纤维防刺层,具有抗穿刺能力。

可惜,本来应该践踏泥泞的作战靴成了解放军的面子工程,就是图好看,威风而装备驻港部队,而真正准备打仗的部队仍在穿穷人的作战靴--胶鞋!
有人片面强调胶鞋的好处,说什么舒服阿,适合跑步急行军啊云云。

但大冬天你能穿个胶鞋四处跑吗?现在已经不是那个靠胶鞋走路无声悄悄摸上敌人前沿的时代了,如果中国再不装备作战靴,那么必将在未来的战争中给前线将士带来极大隐患!
剩下的一些零散的单兵装具就更差了,中国至今没有配发战术手电,而美军的L 手电筒经过了实战考验已经相当成熟(甚至解放军某些演习也在用美军的L手电)。

中国的黄色武装带和牛皮手枪套与全身的迷彩不协调,影响整体的隐蔽水平,而且材料偏硬,不舒服,应该按照国际潮流改为尼龙制作。

中国的81步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