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2年1月修订)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号:040202B05
(五)学时数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知识点: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知识点:运动训练的概念、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知识点:项群训练理论概念、基本内容,各项群训练特点,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
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
知识点: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类速度性项群、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知识点:运动成绩的概念、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
第二节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知识点:竞技能力概念、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建立
知识点:状态诊断的作用、建立训练目标的作用、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训练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训练控制环节及条件、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竞技状态及其形成与发展、训练周期类型
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
知识点:运动负荷、生物适应现象、机体的劣变现象、渐进增加负荷的形式
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
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疲劳程度的判别,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训练方法概念、意义结构及特点,训练是手段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
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知识点: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知识点: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
第四节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的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知识点: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的要求
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
知识点:身体形态及其结构、各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
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力量素质概念、力量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手段
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速度素质概念、速度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手段
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耐力素质概念、耐力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手段
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柔韧素质概念、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主要手段
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知识点:灵敏素质概念、衡量灵敏的标志、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
第七章运动员技术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技术和运动员技术能力
知识点:运动技术概念、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要素、技术结构
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知识点:主体因素、客体因素
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
知识点:选择技术训练方法的要求,直观与语言、完整与分解、想象与表象、减难与加难训练法
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知识点: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技术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技术内部机制与外部形态的关系、技术风格、“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技术结构及技术组合的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创新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
知识点: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及方法、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的特点
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
知识点:竞技战术概念、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能力
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
知识点:分解与完整、减难与加难、虚拟现实、想象、程序、模拟、实战训练法
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
知识点: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知识点: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能力的培养、个人与集体战术的配合、战术组合、战术创新
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员心理能力概念、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类型、心理训练常用方法
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能的概念、作用、运动智能的基本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
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
第一节多年计划的必要性
知识点:竞技状态转移长期性、竞技状态转移阶段性、遗传性竞技能力与获得性竞技能力的最佳组合
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知识点: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
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知识点:基础、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竞技保持训练阶段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
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知识点: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
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知识点: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
知识点:比赛系列的安排、年度训练过程负荷的动态变化
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知识点: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负荷特点、训练计划的表述
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知识点:小周期的类型,各种小周期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周期训练计划的一般格式
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
知识点: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的负荷量度
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
第一节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
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思想基础、组织保障、法规依据、经济基础、人本原则
第二节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
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运动队管理的各种关系
第三节教练员与运动员
知识点:教练员在管理中的作用、教练员的素质、运动员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四、考试方法与要求
(一)考试形式:本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作业以训练计划的设计为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成绩计算: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分别占结业考核总分的70%、20%和10%;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定成绩。
五、教材与参考教材
[1]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特维耶夫.竞技运动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现象与活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6 年9月修订)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为表演专业本科学生的限制性选修课。
本课程从理论角度揭示了运动训练过程的特征、结构、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与原理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认识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掌握竞技能力的基本构成,熟悉运动训练的操作方法。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体育表演类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四)课程编号:050412C07
(五)学时数与学分:36学时;学分2;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第一节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学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及其特点、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素
第二章运动训练科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基础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二节项群理论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运动心理训练概述、基本方法、竞赛期的心理训练、心理障碍克服方法
第四节运动智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力训练概述、训练基本途径、训练方法要求
第六章运动训练方法手段
第一节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知识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第三节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七章过程设计及其监控
第一节训练过程基本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过程概述、运动训练过程分期
第二节训练周期及其分类
知识点:周期的结构与类型,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训练课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训练计划及其制定
知识点:练计划制定意义、依据、基本内容、指定程序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二)成绩计算: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六、教材与参考教材
(一)课程教材
1、《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教材,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参考资料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董国珍,《运动训练学》[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1997。
4、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现象与活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6 年9
月修订)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限制性选修课。
本课程从理论角度揭示了运动训练过程的特征、结构、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与原理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认识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掌握竞技能力的基本构成,熟悉运动训练的操作方法。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四)课程编号:040205C01
(五)学时数与学分:36学时;学分2;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第一节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学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及其特点、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素
第二章运动训练科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基础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二节项群理论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运动心理训练概述、基本方法、竞赛期的心理训练、心理障碍克服方法
第四节运动智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力训练概述、训练基本途径、训练方法要求
第六章运动训练方法手段
第一节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知识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第三节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七章过程设计及其监控
第一节训练过程基本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过程概述、运动训练过程分期
第二节训练周期及其分类
知识点:周期的结构与类型,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训练课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训练计划及其制定
知识点:练计划制定意义、依据、基本内容、指定程序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二)成绩计算: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六、教材与参考教材
(一)课程教材
1、《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教材,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参考资料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董国珍,《运动训练学》[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1997。
4、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现象与活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6 年9
月修订)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为应用(运动)心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从理论角度揭示了运动训练过程的特征、结构、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与原理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认识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掌握竞技能力的基本构成,熟悉运动训练的操作方法。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应用(运动)心理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四)课程编号:071502A06
(五)学时数与学分:36学时;学分2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第一节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学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及其特点、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素
第二章运动训练科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基础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三节运动心理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心理训练概述、基本方法、竞赛期的心理训练、心理障碍克服方法
第四节运动智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力训练概述、训练基本途径、训练方法要求
第六章运动训练方法手段
第一节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知识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第三节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七章过程设计及其监控
第一节训练过程基本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过程概述、运动训练过程分期
第二节训练周期及其分类
知识点:周期的结构与类型,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训练课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训练计划及其制定
知识点:练计划制定意义、依据、基本内容、指定程序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二)成绩计算: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六、教材与参考教材
(一)课程教材
1、《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教材,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参考资料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董国珍,《运动训练学》[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1997。
4、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现象与活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6 年9
月修订)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掌握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四)课程编号:040201B03
(五)学时数与学分:54学时;学分3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第一节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学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及其特点、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素
第二章运动训练科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基础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二节项群理论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运动心理训练概述、基本方法、竞赛期的心理训练、心理障碍克服方法
第四节运动智力及其训练
知识点:运动智力训练概述、训练基本途径、训练方法要求
第六章运动训练方法手段
第一节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基本方法
知识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第三节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七章过程设计及其监控
第一节训练过程基本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过程概述、运动训练过程分期
第二节训练周期及其分类
知识点:周期的结构与类型,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训练课的结构与特点
第三节训练计划及其制定
知识点:练计划制定意义、依据、基本内容、指定程序
第八章负荷与恢复的训练
第一节运动负荷及其安排
知识点:运动负荷基本概述、基本原则、基本模式
第二节恢复训练及其方法
知识点:恢复训练基本概述、恢复过程基本规律、恢复训练基本方法
四、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二)成绩计算: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六、教材与参考教材
(一)课程教材
1、《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 .武汉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专业教材,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参考资料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董国珍,《运动训练学》[M].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1997。
4、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现象与活动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6 年9
月修订)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为休闲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掌握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为培养从事休闲体育的高级专门人材打基础。
(四)课程编号:040207SA06
(五)学时数与学分:54学时;学分3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竞技运动训练导论
第一节训练理论发展概述
知识点:运动训练学国际、国内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竞技运动及其训练
知识点:竞技运动及其特点、运动训练及其特点
第三节训练内容及其要素
知识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内容、要素
第二章运动训练科学基础
第一节教育基础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