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英:组织行为学培训讲义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的培训讲义

组织行为学的培训讲义

2021/3/5
Songcy
36
知觉情境因素
不同的时间、地点会导致人的知觉注 意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知觉的全面 性。
2021/3/5
Songcy
37
3、归因和归因偏差
2021/3/5
Songcy
38
什么是归因?
定义: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 析,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归因类型
– 外部归因: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外界环境 或刺激物。
Songcy
26
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2021/3/5
Songcy
27
(二)知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021/3/5
Songcy
28
1、知觉概述
知觉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 个体对外在事物进行认识和评价的过程。
类型:
– 自然知觉:对物的知觉。 – 社会知觉:对社会对象(人、事、物)的知
觉。
2021/3/5
2
第一讲 导论
2021/3/5
Songcy
3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2021/3/5
Songcy
4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管理中人的因素 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 80年代传入我国。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管理从传统的“物 本论”走向现代的“人本论”的标志。
2021/3/5
15
(二)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假设(P14-15)
个体差异 完整的人 行为有因 渴望尊严 共同利益
假设
行为有因 个体差异 完整的人 渴望尊严 共同利益
2021/3/5
Songcy
16
1、个体差异假设

组织行为学培训讲义(ppt 17页)

组织行为学培训讲义(ppt 17页)
• OB 的定义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 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它们怎样 对各个成员、对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对其 他组织以及对更大些机构发生作用。
对定义的理解
• 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
为规律。 • 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的方法 • 研究的目的是提高预测和引导人的行
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 特点:跨学科性、层次性、权变性、
科学性、实用性。
组织是怎样产生的
• 什么是组织 • 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
- 人 (组织成员) - 组织结构 - 组织技术装备 - 组织任务 - 组织环境
什么是组织
• 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由两个以 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 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 OB是一门研究人—个体和群体—在组 织中的行为知识并加以应用的学科。
• OB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 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 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 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 科学。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 OB 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 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 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的对象。
怎样使组织更有效
• 企业组织有效性的组成部分:利润、 成长、资源获得、适应性、革新、生 产力、顾客委托商满意、雇员满意
• 评估组织的有效性:观点、时间框架、 比较的标准
• 组织有效性的决定因素:环境特性、 组织特性、组织成员的特性、管理人 员的政策与措施
• 组织是指众多的个体、群体以有层次的、富 有成效的方式(结构)组合起来以达到非个 体所能胜任和完成的工作目标。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资料(正式版)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资料(正式版)

互应性交流沟通
(二)交叉性交流沟通(P239-241)
• 交流过程中非适当反应或非预期反应,就 可能成为交叉的交流沟通。
AA BB
AA BB
AA BB
CC
CC
CC
下属
主管
上级
这次加薪 我能否被 加薪?
任务都完成 不好,还谈 什么加薪
老王,今天下 班后希望你留 下来处理一件 紧急任务。
下属
呀!今晚我有 个重要约会, 为什么你不能 找别人呢?
无冲突
公开的质问或怀疑 轻度的意见分岐或误解
三、冲突的管理(167)
(一)减少冲突的策略: 1、回避;2、缓和;3、限制;4、对质 (二)引起冲突的策略: 1、运用沟通 2、引进外人 3、重新建构组织 4、任命一名吹毛求疵者或批评家
第三节 谈 判 一、谈判过程
(一)准备和计划 (二)界定基本规则 (三)阐述和辩论 (四)达成协议 (五)实施协议
第四节、人际沟通的相互作用分析 一、相互作用分析的概念
(1)冲突对组织的利弊 (一)概念:
培养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尊重 所谓竞争,是指人们为了各自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目的,但在达到目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利益的行为。 第四节、人际沟通的相互作用分析
一(、一相 )互概(作念用:分2析)的概念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的区分
• 所谓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的 目的而进行的配合或协同活动。
• 合作的主要形式:分工和互助(158)
• 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
(四)合作与竞争的形成
人们之间利害相依的关系可分为三类: 1、利害一致和共同利益的关系 2、冲突或利益矛盾的关系 3、利益共存或混合利害关系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 336页)(1)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 336页)(1)
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个
体行为、群体行为、激励、领导和权威、人 际沟通、群体结构和过程、群体冲突、组织 及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等
❖ 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研究这 些行为是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
----从《刘老根》说起……
❖ 它也探讨组织是如何影响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 为,以及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又是如何影响组织的。 希望通过对组织行为的分析研究,能够解释和预测 组织成员为什么会这样的行为,以及在特定的情境 下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它们的研究 目标,而不是把重点仅仅放在较窄的组织中 的个体和群体行为上。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 环境的变化、制度的变迁乃至技术的进步, 都会对组织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引 发组织变革、结构调整并对组织文化造成冲 击。组织行为学关注的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变化对组织绩效带来的 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规模与发展阶段、组织所应用的技术、 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创新等等,而核心 仍是发挥组织的功能,提高组织的效率。
❖ 王选:“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需要团队合作。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能为别人 着想的人,我看到不少能力出众的人,就是因为不 能团结人,因而很难有大的成就。”
第一节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 是关于行为何如何改善行为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起点就是从个体的行为 出发,分析和解释各种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并对工作中的个体行为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进行研究。这个领域主要是心理学家的贡献, 从内部因素看包括态度、能力、个性、价值观、 知觉、学习和动机等;而影响一个人行为的外 部因素主要是组织的环境和政策,如组织结构 与工作设计、工作设施与技术、领导与奖励制 度、管理控制方式等会对组织成员产生什么影 响。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及其学习研究方法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具备的主要特征,熟悉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知识要点:1.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4.组织行为学技能的五个等级;狭;广义的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这些工作组织涉及的面很宽,比如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甚至部队等;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2组织行为学涉及三个重要的方面,即观察、个体、群体;对他人行为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观察者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皮肤等,直接观察人的行为,或者采用录像机和摄影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协助观察;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的内在的心理状态;个体是组织的基石,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核心,研究组织行为的规律性,首先要研究个体是如何影响组织的,同时,要研究组织通过什么来影响个体的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及满意度,个体差异又如何影响其行为和工作绩效;群体是介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一级组织,它是个体直接工作的地方,个体对组织和社会的贡献是通过群体实现的;3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便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绩效;通过科学的测试手段,对组织成员的心理素质及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诊断,做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二、组织行为学的技能一个管理者具备组织行为学的技能是很重要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约翰·威根将组织行为学技能分为五个等级,即本本型、本本与情景结合型、能力型、熟练型和专家型;,他论者,;行为学;微观的组织行为学主要是分别研究个体、群体和领导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宏观的组织行为学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组织的心理与行为规律;1988年,美国的罗伯特·维卡教授和富兰克林·斯克伯兹教授,又进一步提出了“组织科学Organizational Sciences”的概念;他们从微观和宏观、理论和应用这两个方面,把组织科学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如图1-3所示;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二、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三、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方法与手段是达到目的的桥梁,学好用好组织行为学,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它是正确全面结实研究对象的重要手段;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六个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公开说明研究的全过程、所使用的程序、所测的变量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要使其他的研究人员只要按照这样的程序去做,就能得到同样的结论;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如实地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和特点,研究者要尽量避免受自己的个性或主;,就资料;2.分析和评价在收集客观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系统分析和评价,说明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和环境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最后,提出研究评价报告;3.预测和推断运用上面系统分析和评价所得到的带有规律性的结论进行演绎推论,就能预测和推断个人、群体或组织在未来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行为反应和工作绩效,从而对他们的工作作出计划安排;4.检查和验证接着在实施计划安排的实践中,进一步检查和验证上面的预测和推论是否准确;如果实际结果与预测相符,则验证了预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验证了前述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如果实际结果与预测不相符,则应根据在实践中所收集到的新数据和资料,对原来的预测和安排进行修正,甚至对所根据的研究结论本身进行重新审查或修正;三、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对他人行为的了解注意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观察是取得直接资料和间接经验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没有条件进行访问或实验的场合,观察是取得资料的主要途径;除了观察者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外,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采用录像机和录音机协助观察;观察法多种多样,大致有两种分类方法:;;凡是,保,也测验的质量,现在许多国家明确规定,用于人员选拔的测验量表,信度系数必须达到或超过0.8,效度系数必须达到或超过0.6,方才合乎要求,否则不能予以认可;4.案例法案例法是研究人员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搜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搜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提供给学生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研究或讨论、分析;案例法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它提供了许多学习和研究的建议,为解决未来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作了虚拟的培训;5.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根据被试者所担任的职务,测试者编制一套与岗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测试者放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由测试者观察其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规范对测试行为进行评定;情景模拟测评,一般通过公文处理、小组讨论、上下级对话、口试等方法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人员选拔、岗位晋升工作中应用广泛,从讨论中可以了解被试者的语言表达、思维、应变、驾御等方面的能力;由于情景模拟方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对人员考核的信度、效度较高,但对主持者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6.实验法由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许多变量不容易控制,因而人们很难确定,一定形式的行为就是某一组织特点的直接产物,而实验法能克服现场研究法中的缺点;这种方法要求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另几个因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再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例如对工作场所内的嗓音强度予以不同的改变,以探求噪音强度与对工作效率、工作速度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实验法有两种类型:,,使学。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五章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个体差异及管理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需要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动机的概念及其与行为的关系;掌握气质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气质对行为的影响;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对行为的影响,了解情绪和情感在认知过程、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掌握态度的概念、形成及改变的基本原理,了解态度的测量及分析方法,基本掌握如何有效地进行宣传活动以改变人们的态度;掌握价值观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了解价值观的测量方法;掌握性格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了解性格的分类及其与气质的关系。

知识要点:1.需要的概念和特点2.动机的概念3.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4.气质的概念5.气质的类型及特征6.气质对行为的影响7.情绪、情感的概念8.情绪、情感对行为的影响9.态度的概念10.态度的形成及改变11.态度的测量及分析12.价值观的概念13.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14.性格的概念及分类15.性格对行为的影响*************************************************************第一节需要与动机一、组织行为学重视人性研究二、西方学者的人性观点*************************************************************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人们的需要划分成不同的类型:1.从需要的功能特征来区分,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从需要的对象是如何得到的角度来区分,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3.从医学的角度来区分,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

*************************************************************二、需要的特点1.指向性人的需要总是指向某种具体事物,即一定的客体或者一定的结果。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簡介
1
管理功能
定義:規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循環過程。
規劃
組織
管理
控制
領導
2
管理功能與技能
觀念 技能
人際 技能
技術 技能
3
管理者角色
人際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頭家(Figurehead) —領導(Leadership) —牽線(Liaison)
資訊角色(Information Roles) —督視(Monitor) —傳遞(Disseminator) —發言(Spokesperson)
35
環境決定論 VS.個人決定論
強化理論 認知理論
環境 個人
個人
環境
36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37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A、價值觀
1.價值觀的意義與分類 2.美國的研究發現 3.台灣的研究發現
B、文化差異
C、工作態度
1.態度的意義 2.工作態度的種類 3.認知失調理論
D、工作滿足
1.工作滿足的意義
44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社會中或組織內 權力不均的程度
不確定的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社會中 人們對不確定性或不明情境的規避程度
45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I)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VS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傾向自我表現的程度 VS 人們緊密連結的程度
(.IIL .
.E' oAtFt
·l tOK Y U G
.M EX
N
A
-A

组织行为学培训

组织行为学培训

7、差异律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兴趣、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源于遗传、环境、情景等影响。劳动力多样化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 8、本我律 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 弗洛伊德: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梦的分析 本我蕴藏着人们的本能冲动,以无意识的非理性冲动为特征,按照快乐原则操作,不顾后果,寻求即刻满足。 自我是在现实的需要与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之间起中介作用。按照“现实原则”操作,为了在以后得到更大满足,因此推迟不合适的即刻的满足。 超我是受父母的教化和道德准则影响所形成的良心和理想自我,对自我进行监视和统制。
管理科学学派(运筹学派)是泰勒制的继续和发展,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就,并且研究的问题更为广泛。
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在理论和研究上各有侧重,但在管理实践上相互补充。不可能单纯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管理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同样,也不可能不管人的因素而只依靠数学和统计方法来解决现代企业中的重大问题。
目标律
动机律
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主体之外的任一客观事物,如金钱、住房、轿车、职位、名誉等。目标 “拉动”人们付出努力去获得。
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增大了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强化律来自(三) 人类行为一般规律
4、遗传律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父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如果遗传基因有缺陷,将导致人类行为的变态。 例如,先天愚型病人有严重智力障碍,是因为第21组染色体不是正常的一对,是三个。 某些男性的社会行为(如暴力犯罪)可能与他们的性染色体中存在过多的X有关。 5、环境律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孟母三迁)
1933年他把“场”理论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群体动态” (group dynamics)的概念。而研究“群体动态”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因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向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

组织行为学培训讲座(ppt 309页)

组织行为学培训讲座(ppt 309页)

2、霍桑试验的过程
试验从1927年11月起,至1932年4月止,历时 四年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继电器组装作业试验,1927年至 1929年历时两年 第二阶段,面谈调查,1928年至1930年,前后 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面谈者1600人,第二次 10300人,共37项内容。主要调查职工对作业 条件、监督方式与工作有何不满,结果发现职工 的不满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 第三阶段,机床配线作业试验,1931年至1932 年,历时半年
5、罗万的修正(1892年)
提成奖趋向递减 避免集体怠工
Rh = R×Ha + R (Hs-Ha)/ Hs
Rh=日工资 R=小时工资 Ha=标准作业时间(8小时)的产量 Hs=超标作业时间(按8小时标准产量推算)
6、泰勒“劳资两利”(1895年)
“集体怠工”的根源是“劳资对立” 不可能单纯依靠工资支付方式解决 “劳方”高工资收入 “资方”低劳务费支出
2、传统理论的假设存在着缺陷
人的工作动机,归根结底在于经济利益;人为经 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工作;
每个人都只是组织的一个构成要素与工具;只能 受制于组织,并按组织的命令与指示行事;任何 人离开了组织的约束与激励,都不可能有效地采 取行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的情感本质上不具有合理性;人们往往受感情 因素的影响,不能合理估量个人的经济利益;因 此,必须排除感情因素的干扰;
3、不满因素及相互关系
工作条件 人际关系 技术变化 公司制度
公司的社会地位
个人的地位
满意/不满
社会的要求 引引起起不不满满的的因因素素及及关关系系
4、霍桑试验的结论
梅约以“产业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对霍桑试验 的一系列结果作出了理论解释,于1933年发表 《产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第一,认为组织是人的集合,组织内人际关系以 及相互沟通、彼此调整态度与看法等非理性因素 ,比物理学意义上的理性因素更重要。 第二,强化监督者协调沟通能力,强化人际关系 训练,尊重工作者的意见,承认他人的地位与作 用,安抚人的情绪,提高人之间的归属感等,比 调整作业条件更具有提高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决定 意义。 第三,造就组织内社会性协作态势,比单纯对组 织进行逻辑性调整更重要。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十四章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群体凝聚力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了解群体凝聚力的主要测量方法,初步掌握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法,掌握群体凝聚力对生产率的影响。

知识要点:1.群体凝聚力的概念2.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3.人际关系社会学测量法4.社会距离尺度法5.群体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 *第一节群体凝聚力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互惠的群体中,就会逐渐对群体产生一种依恋的情绪。

群体的每个成员都感到彼此互相吸引,并为作为群体的一员而自豪,这就说明群体有一种凝聚力,或叫内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成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群体的凝聚力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以下凡种:1.自然凝聚力人有社会属性,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

这就是团结的自然凝聚力。

2.工作凝聚力每个人都有希望获得良好工作的愿望,都希望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同时,在现阶段,劳动还是作为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人们必须依赖工作而求得生存、发展。

因此,群体所承担的任务和通过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对群体成员都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3.领导凝聚力成功而有威望的领导者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领导者的行为直接影响群体的凝聚力。

4.情感凝聚力一个群体的成员长期在一起工作和学习,朝夕相处,群体内各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就可能建立融洽、接纳的人际关系,群体就有一种吸引力。

显然,这种吸引力是以情感为基础产生的,属情感凝聚力。

********************************************************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凝聚力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如果人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相互交谈,作出反应,并进行其他交往活动,而这些相互作用通常又会使他们发现大家共同的兴趣,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

00152《组织行为学》讲义

00152《组织行为学》讲义

第二篇群体行为及其管理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知识框架第一节群体概述一、群体的含义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是指两个以上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别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即由若干个体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其成员的人群结合体。

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更全面把握群体的含义:(1)群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群体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

(2)群体具有稳定的结构。

群体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群体成员要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他们在行为上相互制约。

(3)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

这个目标为全体成员所接受,只有靠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个体利益存在于群体之中,没有群体利益,个体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群体成员间有共同的利益,或是为了共同的爱好,或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或是为了共同的情感等而聚集在一起,互相分享信息、建立友谊、取长补短。

群体的这一特性,是群体建立和维系的基本条件。

二、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出不同的分类。

1.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是指有明文规定的、由一定社会组织认可、有明确的组织结构、职务分配清晰的群体。

正式群体还可以细分为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①命令型群体是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

②任务型群体是指为完成某项指定任务或项目而在一起工作的群体。

(2)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而是在成员某种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从个性需求方面来看,非正式群体有如下特征:有达到—致认同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满足,而且在群体行为关系中相对较少的约束和指令使得成员更能按个体的个性特征自由发挥;成员间多以自愿交往而非强制性交往的方式,形成较小心理压力的沟通关系;群体中因淡化等级差别及制度化的行为模式而形成更多默认的、相对于正式群体更灵活的关系结构和群体规范。

组织行为学实用培训讲义(ppt 324页)

组织行为学实用培训讲义(ppt 324页)
个体差异与管理 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
预备知识: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心理学(Psychology) 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动力

需 要 、 动 机
兴 趣 、 态 度 、 信 念
界 观 、 价 值 观 、 人 生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
认 情 意 睡觉注 知 感 志 眠醒意 气 性 能 过 过 过 状状状 质 格 力 程 程 程 态态态
知觉的分类: 对物的知觉:对物体空间(形状、大小、距离、方
位)、时间、运动等特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他人、人际关系、
角色、因果关系) 自我知觉: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
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
自我知觉往往在社会知觉中进行 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
内外部 影响因素
行为就是人的主观特征对客观环境所作的反应。 也可以说是人和环境的函数。(P18)
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型**
行为=f(人的主观特征 ·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B=f(Pa、b、c…·Em、n、o…)
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因素
个人主观 内在因素
心理因素(感觉\知觉\思维\记忆\个性倾向
连续律、封闭律、接近律、相似律
思想方法*(见下页)
造成错觉的思想方法*
知觉防御: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倾向(不合需 要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组合原则
知觉的过程
环境刺激 感觉
思想方法
观察 选择
知觉归类
知觉判断
组织
对人或物的假设
解释
隐蔽的态度
公开的行为
反应(行为)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培训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培训PPT课件
• 总结词:领导情境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具备对情境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以实现 最佳的领导效果。
• 详细描述:领导者需要了解不同情境的特点和需求,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应对 方式和行为,以实现最佳的领导效果。例如,在组织变革过程中,领导者可以 采用一些变革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来引导员工适应变革的需求;而在需要解决冲 突的情境下,领导者则可能需要采取更加客观和中立的方式来化解冲突。
,以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例如,在紧急情况下,领导者可能需要采取集权的 方式快速做出决策;而在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的情境下,领导者则可能需要 采取民主的方式鼓励员工参与。 • 总结词:领导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以适应不同的情 境和需求。 • 详细描述:领导者需要了解不同情境的特点和需求,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领导 方式和行为,以适应不同情境的需求。例如,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领导者可以 采用一些团队建设的技巧和方法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而在需要 快速决策的情境下,领导者则可能需要采取更加果断和权威的方式来快速做出 决策。
组织文化理论
01
02
03
组织文化理论定义
组织文化理论主要研究组 织的价值观、信仰、习俗 等文化因素对组织成员行 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组织文化的塑造
组织文化可以通过领导者 言行、仪式和庆典等方式 进行塑造,形成具有特色 的文化氛围。
组织文化的作用
组织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 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组 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跨文化组织行为学研究
要点一
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文化差异 对组织行为和领导力有着重要影响。跨文化组织行为学研 究需要深入探索文化差异对组织成员的价值观、行为和团 队协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文化冲突和提高跨文化沟通 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三、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假设
05.07.2020
Songcy
14
(一)基本假设的意义
❖ 什么是假设?
一些未经证明或有待于进一步证明的判断。
❖ 假设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任何管理行为 都取决于某种假设,有什么样的假设,就 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
❖ 组织行为学的假设来源于现代管理的实践 ,是对管理实践的理性升华。
❖ 人是懒惰的,必须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监督来 驱使他工作。
05.07.2020
Songcy
6
3、现代管理的“人本论”特征
❖ 人是首要资源、核心资源。 ❖ 人是管理的核心、主题和根本出发点;因此
,人是管理的目的,要重视人的需要、要促 进人的发展。 ❖ 人是具有能动性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如何去 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05.07.2020
Songcy
12
(三)权变原则(P11)
❖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 准的管理方法。任何好的管理方法总是适 应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管理对象不 同、管理所处的环境不同,管理方法也就 应当不同。
❖ 管理有势而无定式,管理有道而无天条。
05.07.2020
பைடு நூலகம்
Songcy
宋超英:组织行为学培训讲义
课程内容:
❖ 第一讲导论 ❖ 第二讲个体行为管理 ❖ 第三讲群体行为管理 ❖ 第四讲组织系统行为管理
05.07.2020
Songcy
2
第一讲 导论
05.07.2020
Songcy
3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05.07.2020
Songcy
4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学 科。
人们把组织看作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组 织也需要由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缺少 这一共同性,组织就很难存在。
05.07.2020
Songcy
23
第二讲 个体行为管理
05.07.2020
Songcy
24
一、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05.07.2020
Songcy
25
(一)对个体行为的解释
❖ 个体行为是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的函数 ,其公式为:
❖ 组织行为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 传入我国。
❖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管理从传统的“物本论 ”走向现代的“人本论”的标志。
05.07.2020
Songcy
5
2、传统管理的“物本论”特征
❖ 把人当作物来对待,人只是一个会说话的工 具。
❖ 认为人是成本而不是资源。
❖ 与资金、设备等物资资源相比较,人是次要 的。
❖ 启示:
管理者应当从引起行为的原因入手对员工进行管理。
05.07.2020
Songcy
21
4、渴望尊严假设
❖ 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受到他人的认可,人 需要得到关心、尊重和尊严,尤其是需要从 管理者那里得到这种待遇。
05.07.2020
Songcy
22
5、共同利益假设
❖ 组织需要人、人也需要组织。 ❖ 组织是在其成员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
05.07.2020
Songcy
15
(二)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假设(P14-15)
❖ 个体差异 ❖ 完整的人 ❖ 行为有因 ❖ 渴望尊严 ❖ 共同利益
假设
行为有因 个体差异 完整的人 渴望尊严 共同利益
05.07.2020
Songcy
16
1、个体差异假设
❖ 含义:
人与人存在着差别 一个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着差别
05.07.2020
Songcy
17
管理上对个体认识的三个阶段
有差异是好事
个体是有差异的
每个人都是相同的
05.07.2020
Songcy
18
为什么有差异是好事?
从伦敦的白蛾变异谈起 差异有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05.07.2020
Songcy
19
2、完整的人假设
❖ 人是作为完整的人来发挥作用的
30
知觉的特点
选择性:
– 从背景中筛选出知觉对象。
整体性:
– 具有从部分推断整体的能力。
理解性:
– 在认识事物时,赋予事物以意义。
恒常性:
– 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当它的环境发生改变时, 仍能认识它是不变的。
05.07.2020
Songcy
31
社会知觉对个体行为的作用
❖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的知觉而不是以现实 本身为基础的。换言之,人们的行为不是 直接依赖于现实而是直接依赖于被自己选 择了的现实行事。知觉构成了人们行为的 直接基础。因此,知觉怎样直接影响着个 体行为。
人的某个特性只是整体的人的一部分,要受到其 他因素的影响;
工作行为要受到工作以外因素的影响。
❖ 启示:
管理者必须考虑到一个完整的人的需要。
05.07.2020
Songcy
20
3、行为有因假设
❖ 在工作场所中人的行为总是有其原因的。 ❖ 人的行为类型
有意识行为 下意识行为
❖ 人的有意识行为受到个体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 响。
管理者要避免“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
05.07.2020
Songcy
10
人本原则的要点
❖ 职工是组织的主体; ❖ 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 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 ❖ 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05.07.2020
Songcy
11
(二)系统原则(P10)
❖又称整体原则。
❖从整体的人、整体的群体、整体 的组织和整体的社会系统出发, 来看待人和组织、组织和环境的 关系,来看待组织行为。
28
1、知觉概述
❖ 知觉的定义和类型 ❖ 定义
个体对外在事物进行认识和评价的过程。
❖ 类型:
自然知觉:对物的知觉。 社会知觉:对社会对象(人、事、物)的知
觉。
05.07.2020
Songcy
29
社会知觉的主要形式
❖ 他人知觉 ❖ 人际知觉 ❖ 自我知觉 ❖ 角色知觉
05.07.2020
Songcy
B = f(P,E)
B:个体行为 P:个体变量 E:环境变量 f: 函数关系
05.07.2020
Songcy
26
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刺激 认知
学习
个性
性格 气质 能力
态度 需要 动机
05.07.2020
Songcy
行为 绩效
评价与 奖惩
27
(二)知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05.07.2020
Songcy
05.07.2020
Songcy
7
二、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则
05.07.2020
Songcy
8
三大基本原则
❖人本原则 ❖系统原则 ❖权变原则
05.07.2020
Songcy
9
(一)人本原则(P10)
❖ 也称人力资源原则、支持性原则。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 原则的基本内容。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 要关心员工的成长,使其获得更强的能力 、更多的创造、更大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