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城市战略发展报告-主报告-最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一、发展背景 ....................................................................... - 1 -
二、区位条件 ....................................................................... - 1 -
三、影响福州发展的主要问题............................................ - 3 -
四、福州发展的重大机遇:“海峡西岸”写入国家战略.. - 5 -
五、核心竞争力 ................................................................... - 5 -
六、福州市总体定位............................................................ - 5 -
七、城市性质和特色............................................................ - 6 -
八、发展目标 ....................................................................... - 6 -
九、核心战略 ....................................................................... - 8 -
区域统筹与城乡协调
一、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大尺度集聚结构.................. - 10 -
二、大福州空间层次界定.................................................. - 11 -
三、市域人口与城市化...................................................... - 11 -
四、空间及职能结构规划.................................................. - 11 -
五、福州都市区交通系统规划.......................................... - 14 -
六、空间区划 ..................................................................... - 15 -
港口发展与岸线利用
一、福州的市港联动.......................................................... - 17 -
二、港口性质与功能.......................................................... - 18 -
三、岸线利用规划.............................................................. - 19 -
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
一、环境容量 ..................................................................... - 21 -
二、人口发展及进程分析.................................................. - 24 -城市结构与空间布局
一、用地评价 ..................................................................... - 26 -
二、建立福州主城空间拓展新秩序.................................. - 27 -
三、总体布局 ..................................................................... - 31 -
四、人口和用地规模.......................................................... - 33 -
五、主城区产业布局.......................................................... - 35 -
六、公共中心布局.............................................................. - 38 -
七、高度控制 ..................................................................... - 41 -
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
一、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 43 -
二、主要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 50 -
三、防灾规划 ..................................................................... - 52 -
生态保护与空间管制
一、构建生态山海城大框架.............................................. - 53 -
二、环境保护 ..................................................................... - 56 -
三、主城区空间管制.......................................................... - 58 -
特色塑造与名城保护
一、福州城市特色塑造...................................................... - 60 -
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 62 -
发展时序与实施措施
一、发展时序 ..................................................................... - 64 -
二、政策措施体系建议...................................................... - 69 -
一、发展背景
(一)国家工业化
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阶段。

也就是说非农经济(二、三产业)成为主导的经济力量,分工与协作成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参考数据:
2003年全国产业结构:14.6:52.2:33.2
2003年全国就业结构:49.1:21.6:29.3
2005年全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
(二)经济全球化
加入WTO以后,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从1978-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即可说明(见表1-1)。

这就要求国家工业化与全球化相对接。

表1-1 中国外贸依存度
资料来源: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现象透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
济贸易司:张旭宏、庞锦二、区位条件
(一)宏观区位:国家级和全球性优势区位
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全球层面经济活动的相互依
赖”。

产业要实现全球配置,必须通过全球层面的物资和
产品流动来实现。

海洋,是实现这一全球流动的主要平
台。

因此,“沿海”便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经济区位(见
图1-1)。

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图1-1 沿海——重要的全球经济区位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包括欧、美、日、韩、港、台、东南亚等,图中红色箭头表示主要联系方向。

(二)中观区位——位于“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未来国家级城市连绵带的重要集核区
福州,处于东南沿海发展前沿和“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见图1-2)。

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台湾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占据高端产业区位,低端产业已向外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则已形成东南沿海的国家级经济集聚区。

福州处于“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具备两大优势:一是具备承接“三强”辐射的有利条件,二是具备形成更大规模集聚结构的潜在优势——即形成国家级城市连绵带。

(三)微观区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
城市之一
1、经济基础
在福建省9个设区市中,厦门、福州GDP具有明显
优势,居全省前2位。

(见图1-3)
2、区域基础
“城市群”或“都市圈”是城镇体系走向高级化的必
经阶段。

在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海
峡西岸经济区将在沿海分别形成“厦漳泉”、“福宁莆”
两个“1小时都市圈”。

其中,福州都市圈将与三明、南
平形成北部山海协作框架(2小时经济圈),厦门都市圈
将与龙岩形成南部山海协作框架(2小时经济圈)。

(见图
1-4)
3、区域定位
福州和厦门将共同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海峡西
岸经济区的发展。

(见图1-4)图1-4 以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构成的
都市圈结构
设区市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
7000000
8000000



























图1-3 福建省9个中心城市2003年GDP排序,福州、厦门位
居前2
图1-2 福州处于“东南沿海经济带”和“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
(四)交通和腹地
随着京福(京台)高速、沿海高速、向莆铁路、沿海铁路等的开通和建设,福建将具备海陆通达的综合交通优势。

由此导致内陆腹地迅速扩展。

(见图1-5、6及《区域综合分析》专题、《港口与岸线利用》专题)
(五)区位小结
福州临台临海,对接长、珠三角,联通内陆腹地,区位条件良好。

三、影响福州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港口建设滞后
据初步统计,多年来,福州用于水运的建设资金不足公路的5%。

港口建设投入不足、发展缓慢,在与周边港口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2004年,福州及周边地区约有20
多万集装箱"舍近求远"到厦门装船,流失占集装箱吞吐量的30%,仅此直接经济损失至少2000万元。

图1-6 福州港的铁路腹地和公路腹地
图1-5 福州将具有海陆通达的综合交通优势
高速公路 铁 路
(二)中心城市发展滞后
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意味着非农产业和非农就业
占据主导地位。

城市应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大尺度
的空间,而福建城市化仍然走在传统城镇体系轨道上—
—那是一个脱胎于农业时代的“中心地”体系,均匀、
分散,缺乏集聚、缺乏强中心的培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
心的区域的整合。

(见图1-7)
(三)“固守”中心城区
福州近年城区在不断扩大,但公共服务设施却依旧在
老城区内见缝插针(如西湖的会议中心、图书馆、宾馆
等,使西湖变成了“西坑”)。

新区没有相应的交通和公
建,导致老城区人口过密,新区建设失效。

(见图1-8)
图1-8 福州市公共服务设施密集地集中于老城区,导致老
图1-7 海峡两岸的对比,西岸没有形成集聚——传统的城镇体系导致中心城市不强,区域缺乏整合(底图来自google earth)城人口密度过高,新城无法吸引人口。

(四)建设项目“散打”
福州近年建设了许多大型项目,带动了城市迅速发展。

但这些项目四面出击,大量资金分散在城市各处,没有形成整体合力,难以带动城市跨门槛发展。

比如:体育馆建在城北,大学城建在城西,铁路枢纽站建在南台岛东端,在马尾、长安建设的开发区,路越走越窄,再辟新址,又需一切重来。

(见图1-9) 四、福州发展的重大机遇:“海峡西岸”写入
国家战略
200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鼓励东部地区
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其中对东部率先发展的
战略具体写到:“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
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
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
展。


“海峡西岸”作为东部地区要做到“率先发展”,必
须落实到物质层面,即必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这
是执行国家战略的具体措施。

因此,应把建设“海峡西
岸经济区”作为“海峡西岸”的发展战略予以肯定。

五、核心竞争力
东南沿海许多城市都把发展临港产业作为重要的产
业发展方向,而福建所具有的港口资源优势,是其最重
要的区域性竞争资本。

若能将6大港湾资源进行有效整
合,将能形成更强大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福建应确立
临港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港口腹地,以发展临港产业为
依托,培育延伸相关产业链,形成临港产业集群。

福州
应在港口发展中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六、福州市总体定位
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福州应承担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职能。

但同时,厦门也应当发挥海峡
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职能,由此海峡西岸经济区应由
“福州-厦门”双引擎带动。

“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战略目标,具备国家政策、
区域基础、交通条件、腹地等多方面的支撑,所以福州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责无旁贷。

(见
《城市发展总体定位与城市性质》专题)
图1-9 建设项目四处出击、力量分散、配套不全、难成规模、难以带动城市“跨门槛”——城市建设缺乏战略
对城市定位的分层次表述:
(1)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东南沿海未来的国家级经济区。

(2)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七、城市性质和特色
城市性质:
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重要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特色:
以山海、人文为特色的宜居生态城市。

八、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把福州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具有竞
争力的港口城市,具有山海、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协调、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
市。

(二)分解目标
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1)总量目标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以上。

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

(2)产业目标
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和海峡西岸的旅游中心城
市:依托中心城区服务业基础,发展金融、商贸、物流、
管理、信息、咨询、策划、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依托大
学城,发展高端产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依托人文历史
和温泉资源、山海特色,建设海峡西岸的旅游中心城市。

建设现代制造业强市:以临港(海、空港)及人才优
势带动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建设现代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

(3)空间目标
以高端产业和大工业带动产业大集群,促进都市区和
都市圈产业发展与集聚。

2、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港口城市
(1)总量目标:到2020年吞吐量达到1.9亿吨以上,
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50万TEU以上(见《港口与岸线利
用》专题)。

(2)硬件建设:重点建设罗源湾商业港,松下、江
阴工业港。

继续发挥马尾、长安河口喂给港的作用,整
合带动三都澳港,配套建设疏港交通体系。

(3)软件建设:建立港口群一体化协作运行机制;
(4)配套建设陆域临港产业区,发展临港产业。

3、建设具有山海、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环境
友好的生态城市
(1)保护山海特色资源,建设山海特色城市;
(2)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3)保护人文历史资源,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4、和谐社会
(1)引导农民进城,激活内需,扩大就业。

引导产业和城市化人口向沿海集聚,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最终促进城市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建立、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市化进程。

(3)调整住宅结构,形成覆盖不同收入水平全部人群的住宅体系;优先保证中、低收入人群的住宅供应,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的目标。

(4)建立全民服务体系(文教体卫),尤其为城市化人口提供基本的城市服务体系。

表1-2 福州市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一览表
注:城市建设指标预测均基于长乐、闽侯纳入主城区的情况
九、核心战略
(一)以港带工、以工兴市
在全球化时代,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争夺。

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70%,港口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福州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区位条件和优越的深水岸线。

京福高速的通车、向莆铁路的建设为港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以港带工、以工兴市是福州发展的战略抉择。

按照交通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制订的2010年海上运输的总体目标,我国将对港口进行结构大调整,港口建设投资也将随之不断加大。

同时,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国内资源需求和进出口贸易快速上升,对港口需求迅速增加。

福州港是我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有优良的建港条件,拥有兴化湾、福清湾、罗源湾等天然深水良港,其中罗源湾是福建六大深水港湾之一,可建多个深水泊位。

港口以其廉价的运输方式为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全球原料和市场,尤其适合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如:能源、石化、冶金、纺织、机械、修造船等。

显然,
以港带工是福州发展经济的明智选择。

此外,以大工业
发展为依托,还可带来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保税服务
和城市生活服务等功能,以工兴市,从而带动城市建设
的大发展。

(二)强中心带动、构建大福州
传统城镇体系脱胎于农业时代。

当今城市竞争已经不
再是单一的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
周边城镇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

因此,
“城市区域”是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

要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就要推进社会化大
分工和实现产业在区域空间的大布局。

空间的大尺度集聚是工业时代的必然选择。

如荷兰的
莱因-鲁尔工业区、美国的三大连绵带(见图1-10、11)。

我国台湾省的城市体系也呈现出大尺度集聚特征。


福建的城市体系却呈现为松散形态(见图1-12)。

城镇
人口分布在一个平均化的体系中(见图1-13),没有形
成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区域”。

图1-10德国莱茵-鲁尔工业区的连绵景观
图1-11美国的三大都市连绵带总长2200公里(图中粉红色带型区域)
图1-12福建与台湾城市形态的比较(红色点群表示主要的城市地区,
730KM上空)台湾的城市集聚度明显较高,福建的城市体系则明显松散。


建3480万人,台湾2260万人。

1、东进长乐、南联北接,打造滨海产业带,构筑“弓箭”格局大福州
福州主城受大山包围,发展空间已非常有限。

要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区域”,必须跳出现有空间。

首先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将闽侯、长乐纳入主城区范围,扩大主城区规模,同时整合罗源、江阴、连江等的港口资源,南联北接,形成滨海产业带,共同构成“弓箭”格局的大福州。

(图1-14)
2、“繁华看中心、实力看郊区”,实现产业空间大布局
●主城区应集中发展金融、商贸、研发、信息、会
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强主城区中心城市地
位。

●主城区周边应依托人才、信息、教育、科研优势
和临空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电子信
息、机械、纺织三大支柱产业集群。

●外围地区发挥临港(海港)、交通及用地优势发
展临港大工业。

一、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大尺度集聚结构
福州为实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总体结构应在三个层面引导集聚性发展。

(一)省域层面——培育沿海城市连绵带
以福州和厦门为核心,整合沿海6市,构建沿海城市带,形成大尺度集聚结构,既是带动海峡西岸发展的区域基础,也是未来对接长、珠三角的必然选择(见图2-1)。

(二)都市圈层面——培育福宁莆城市圈
“城市群”或“都市圈”是城镇体系走向高级化的必
经阶段。

高级结构的培育需要以经济中心城市为基础。

因此,在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海西
经济区将在沿海分别形成“厦漳泉”、“福宁莆”两个“1
小时都市圈”(见图2-2)。

(三)大福州层面——培育大福州都市连绵

以福州、长乐、福清、罗源、连江、闽侯等县市为基
础,培育大福州都市区。

建议调整福州的规划区范围,构建市域的沿海带型发
展结构(或带型多组团结构)。

在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则
应从体制创新上探讨大福州的一体化机制,构建双中心
结构(长乐为新城中心),同时培育若干外围组团生长点
(见图2-3)。

区域统筹与城乡协调
图2-1 沿海城市带结构图2-2 福-宁-莆、厦-漳-泉都市圈图2-3 大福州空间结构设想——左:沿海带型结构,右:双中心结构
二、大福州空间层次界定
福州都市区:包括福州现状五个区、长乐、闽侯、罗源、连江、福清行政区划范围。

(图2-4)
主城区:包括福州现状五个区、长乐、闽侯行政区划范围。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现状五个区。

新城区:指长乐范围。

三、市域人口与城市化
2005年福州常住人口666万,城镇化水平52.3%,
城镇人口348万。

考虑海西经济区区位条件好、国家支持发展、经济水
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等因素,可适度提高增长速度,
按每年1.18个百分点的增长率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平
达到约70%(见《人口及城镇化问题》专题)。

预测福州2020年总人口750万,城镇人口约为530
万。

表2-1 市域城市人口分布单位:万人
2020年规划控制城市人口
福州市辖区
小于500万
福清
长乐
闽侯
连江
罗源
闽清<10
永泰<10
平潭<10
四、空间及职能结构规划
未来福州城镇体系应以福州都市区为重要发展区域,
以沿海港口经济产业带为“弓”,以沿闽江城镇发展带
为“箭”,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城市建设重点,带动市
域城乡协调发展。

(见图2-4)
(一)依托港口,建立“弓形”福州都市区
沿海深水港将作为未来福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之
一,未来福州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将罗源湾港、松下港、
江阴港纳入城市控制范围,共同构成福州都市区。

其中:
主城区:应充分发挥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的作用,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同
时依托强大的人力资源、交通条件、管理条件,大力发
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作为我国东南沿海
发达的科技、文化和金融、信息、贸易中心的地位和功
能,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在国际合作和城乡交流中发
挥枢纽和辐射作用。

北翼发展区:
(1)环罗源湾港区:应充分发挥罗源湾深水岸线和
图2-4 福州市域城镇发展结构
避风条件优势,克服用地狭窄、水资源不足的缺陷,采用围海造地和区域调水等措施,配套疏港铁路和高速公路,大力发展深水码头。

环罗源湾港区应以商业港的发展为基础,加强修造船、物流、贸易等临港产业集聚。

(2)连江城区:连江县城具有一定商贸、轻工业基础。

该区域紧邻主城区长安港区,应加强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在城市发展方向和交通上积极靠近主城区,争取连绵成片,在未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等手段融入主城区。

南翼发展区:本区域以福清市区为中心,应充分发挥毗邻闽南、侨胞众多、港口条件、用地条件等优势,以工业港建设为突破口,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化工、机械制造和修造船等工业,并大力发展国际航运、对台贸易等第三产业。

本区域应着力整合福清市区、港口、临港产业组团等的空间布局,加强集聚程度和对内对外交流,并建立与主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本区域土地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沛,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发展的最大不利因素是水资源不足,应深入进行综合水资源研究。

福州都市区内应加强城市连绵程度,统筹城市建设,
引进投资项目,在财税管理、基础设施共管共建、户籍
制度等方面形成创新机制,突破城、乡差异,完善空间
管制体系,提升福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见图2-4、
图2-5)
(二)沿闽江交通轴线,建立“箭形”城镇

福州市域多山,闽江不但承担了内河交通运输功能,
沿线集中了京福高速公路、外福铁路、国道324等重要
交通线路,是福州与中西部城市联系的重要交通廊道。

同时,闽江也是沿线城市重要的水源,区域城市对水资
源利用和保护应建立协调机制。

因此,福州应加强闽江
沿线的闽清、闽侯、福州主城区等城镇的协同合作,利
用交通廊道积极发展“箭形”城镇带内部的经济合作和
物资交流,拓展向西的经济腹地,与福州都市区共同形
成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发展重点区域。

图2-5 福州都市区空间布局规划
(三)统筹市域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福州市域西部山地占很大比例,地形复杂,除大支流谷地外,交通条件差,但均属闽江流域,对全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部分山地有珍稀树种、鸟类和地质现象等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山地、河谷风景秀美、奇特,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开发为旅游区。

闽江干支流
水力资源丰富,水口电站第一期工程己并网发电,大樟
溪上游支流、安仁溪、大目溪等水力地点也已迸行开发。

闽清瓷土资源储量较大,开发历史悠久。

山林土特产、
果品资源丰富,是福州传统的输出产品。

加快发展交通、
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外向
能力,加快利用外资步伐,积极吸纳市区转移出来的劳
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的产业,努力搞好农、林、矿产
和水电资源的开发。

结合当前中国发展国策,市域非城市化地区在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应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稳固农业
经济基础。

五、福州都市区交通系统规划
(一)交通发展实施目标
在对外交通方面,按照建设“公路铁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的长远要求,构筑福州市大交通体系。

以两港(海港、空港)两路(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点,以骨架路网为基础,以人口和产业布局为依托,进一步加快干线快速通道建设步伐,并与农村及山区公路联网成环,逐步构筑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相适应、各种运输形式相协调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努力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

(二)铁路
1、铁路线路
正处于建设中的温福铁路(福建段)将与甬台温铁路、福厦铁路和规划中的厦深铁路共同形成一条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间的快速道。

福州位于这条高速铁路的中心点,也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福州将由支线铁路终端跃升为一个有三条国铁干线(外福铁路、温福铁路与福厦铁)相交接的节点,同时,向莆铁路的延伸段在城区外围西侧与外福铁路连接,构
成福州市多方向的区域对外铁路联系。

市域层面,结合
福州市东部沿线港口的建设,新增加五条疏港铁路支线,
分别接入温福和福厦铁路干线上。

(图2-6)
规划期内,福州市区域铁路网由外福铁路、温福铁路、
福厦铁路、向莆铁路组成。

同时,市域内形成多条疏港
铁路,包括罗源湾铁路支线、连江可门港铁路支线、江
阴港铁路支线(两条)、松下港铁路支线。

(图2-6)
考虑结合外福线的延伸段和福厦铁路东线的建设,由
马尾向南经过长乐、福清,连接福厦铁路,形成远期预
留的铁路线路。

(图2-6)
2、铁路站场
福州在原有福州火车站的基础上,考虑新建福州南站
和编组站各一个。

福州南站主要承担温福、福厦铁路干线的客运功能,
规划由外福线跨闽江向南连接南台岛,在城门设置福州
南站,带动周边的发展,成为未来城区东部的中心。

规划于三环国货路出口东侧位置建设铁路编组站一
图2-6 福州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