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在《伤寒论》中运用刍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在《伤寒论》中运用刍议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多产于广西、广东等地,其味辛甘,其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伤寒论》载方112首,其中药物使用次数最多的是甘草68方,其次即为桂枝达43方,可见桂枝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而且其功效随配伍的不同,也有一定区别及变化。

正如邹润安《本经疏注》所云:“用桂枝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

”仲景用桂枝既治疗外感表证,又治疗内伤杂病,现就《伤寒论》中桂枝运用特点浅析如下。

1桂枝配伍及其功效
1.1桂枝配麻黄,解表发汗
《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本方中麻黄宣散开肌腠,为发汗之峻药,桂枝温通调营卫,二药相须为用,使发汗解肌散寒之力更强;同时桂枝之甘可缓麻黄发汗之猛。

桂枝配麻黄,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行营滞,发汗解表,祛除外邪,主治卫郁营滞之风寒表实证。

其它如治风寒表实兼内热烦躁之大青龙汤、风寒表实兼水饮内停之小青龙汤、太阳表郁证的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亦取此意。

1.2桂枝配芍药,和营温经平冲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不仅能够治疗因感受外邪所致的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对于机体自身的阴阳失去平衡,营卫不能协调所致的自汗,也有较好疗效。

方中桂枝与芍药等量配伍,桂枝辛、甘、温,温经通阳,疏散风寒;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

两药配伍,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

发中有补,散中有收,使辛散而不伤阴,酸敛而不碍邪,营卫和则汗自出,肌腠之邪亦随之而解。

此外,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亦用桂、芍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
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方中重用芍药,则桂枝走表之功尽去而重在温通阳气,芍药则以益阴柔肝,活血和络取胜,如此配伍共奏温阳散寒,柔肝缓急,益阴和络之功,用于治疗脾络不和之腹满时痛;小建中汤治疗肝旺脾弱之虚劳里急腹痛,方中芍倍于桂,亦取此意。

《伤寒论》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本方是《伤寒论》中桂枝用量最大的方剂,以藉其辛散温通之性,温少阴寒水之脏,促使阴寒之气下降,寒水则无以上逆。

取其温阳平冲降逆之功,伍芍药酸甘化阴,共收调和阴阳、平冲降逆之效,用治心阳虚致发奔豚。

1.3桂枝配柴胡,太少双解
《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本方中桂枝辛散走表为太阳经圣药,柴胡亦辛散发表为少阳圣药经,桂枝性温,柴胡性凉,桂枝配柴胡,寒热并用,双解太阳、少阳两经。

和中有散,散中有和,故常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同病者。

其它如柴胡桂枝干姜汤。

1.4桂枝配炙甘草,温通心阳《伤寒论》
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本方中桂枝色赤入心,温通心阳,甘草味甘,补益心气,二者合用,辛甘化阳,温通心阳,补益心气,制动悸,用于治疗过汗损伤心阳之证。

1.5桂枝配附子,固表通络止痛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方中桂枝辛散祛风,温经通脉,解肌散在表之风寒;附子大辛大热,秉性纯阳,温经扶阳,散寒凝而止痛,助卫阳而固表,补阳祛深伏于里之寒邪。

二者合用能增强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作用,用于治疗阳虚漏汗证。

二者合用也能治疗外感风寒湿邪的周身骨节疼痛,方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甘草附子汤。

1.6桂枝配当归,温经散寒
《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方中桂枝辛甘温,散寒通脉,当归辛甘温,养血补血,二药相须使用,全方以温为主,以通为要,立足养血,有利血脉以散寒邪之功,调营卫以通阳气之效,用于治疗血虚感寒,寒凝经脉之血虚寒厥证。

若其人内有久寒则选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1.7桂枝配茯苓,助气化蠲痰饮
《伤寒论》第5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欲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方中茯苓淡渗利水驱湿,甘平补脾益胃;桂枝辛温透达,温阳化气,平冲降逆,土强自可制水,阳健则能御阴,二者相伍则温阳利水,兼散表邪,表里同治,主治太阳蓄水证。

桂枝配茯苓还可温胃散水,治疗水饮内停,胃阳被阻之证,方如茯苓甘草汤。

《金匮要略心典》曰:“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

”从这个目的看,桂枝与茯苓相须相使,缺一不可。

有桂枝无茯苓,则不能利水渗湿以助气化,有茯苓无桂枝则难以通阳化气以行津液。

二者相伍,中阳得运,脾健湿除,是通阳利水的绝佳配伍,后世的反复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8桂枝配桃仁、大黄,通经活血
《伤寒论》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本方以桃仁为君,桃仁活血化瘀、大黄破瘀泄热;桂枝辛温,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行瘀,配于寒凉破泄方中,亦可防止寒凉凝血之弊,用于治疗瘀热互结之下焦蓄血证。

诚如《医方考》中吴昆所言“血寒则止,血热则行,桂枝之辛热,君以桃仁、硝、黄,则入血而助下行之性矣,斯其制方之意乎!”
2小结
仲景桂枝运用之妙,独具匠心,不仅注重桂枝本身的功效,而且其功效随剂量和配伍的不同,相去甚远,达到了一药多能的效果。

《伤寒论》经方具有卓著的疗效,与其注重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精当,配伍使用合理是密不可分的,由桂枝的应用可窥见一斑,因此需要我
们深入学习,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