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7南昌一模】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1234NCS20170607项目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9分,每小题3分)1.A (A项错误有二。
一是“最重要的文字载体意义”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首先是”,而且说铜器铭文可与甲骨文“相提并论”;二是第二句属强加因果关系,原文“相当成熟的文字”是指书写形式。
)2.C(原文为“在字形结构的组合上有许多共同之处”)3.D(因果表述不当。
选项后半句表述的是殷商文学的意义,它不能成为“殷商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的充分理由。
)(二)(14分)4. B E (答对1项给2分,全对给5分。
B项,“也教育、开导了孙豁牙”于原文无据,孙豁牙的转变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觉的领悟。
E项错误有二,一是开头写“人与狗和谐共居的温情画面”不是在开篇处,而在第二段末尾;二是“表现了作者对桃花源式生活的向往”有夸大与曲解之嫌,作者的确希望人们都能向善、行善,但归结到“桃花源式生活”则属于臆想。
)5.(3分)①身怀绝技,能把烈狗驯得乖巧听话,聪明的狗驯出一身绝技;(1分)②孝顺,家有老母从不远行,对母亲言听计从;(1分)③重义轻财,崇善嫉恶,驯狗不在乎钱,主人不善,给再多银子都不会去。
(1分)6.(6分)①狗对人类行为的判断很简单,总是朴素地把它分为善或者恶、对或者错。
(2分)②狗是驯养的动物,其性情会随主人的调教而改变,因而也能折射出主人品性、举止的是非善恶。
(2分)③小说意在通过陈面白驯狗的故事,引发人们对人性善恶及人际关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促人向善的良好愿望。
(2分)(三)(12分)7.(3分)D(牟宗三评价熊十力所谓“真”,是指熊氏绝无伪饰的真性情。
D项主要体现的是熊十力避世治学的态度)8.(3分)D(熊十力所说的“逐臭之徒”并非针对章太炎。
)9.(6分)①虽生处乱世,颠沛流离,常陷衣食无着、一贫如洗之境,求学治学从不懈怠。
②人格上有孤傲之气,蔑视当权者,厌恶善于周旋、迎合他人的浮华名士,抨击追逐时尚风气的“逐臭之夫”,一心想保持学术的独立自由。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 2017 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代文(35 分)( 一) 述文本(9 分)下边的文字,达成1~3 。
大写意的困境与突林木当前中国画界有个悖人十分好奇。
一方面,写意画,特别是大写意的倡不于耳,另一方面,写意画早已堕入困境。
当前的一些展,工笔划的参展及作品数目在写意画之上。
又如在面的一些作域,大写意更尬。
20 世以来中国画的次责备,其矛主假如冲着中国画中的写意画去的。
不康有、迅是徐悲,批的都是写意画,特别是大写意画。
而工笔划不没批,价很高,特别以宋画代表的中国院体工笔划系反倒有极好印象。
不当的中国知精英是这样看,外国的学者也看。
正因写意画当前的困境,所以倡写意画,特别是大写意画的呼声不于耳。
特别是一些人物写意画特别是大写意画的倡,更使个成今世中国画的一个焦点象。
写意画的困境其是与写意画的直接有关的。
如写意画就是“写” ,而“写”就是“以入画”,“以入画”就是以法条入画,特别是以行草入画。
不当以这样条入画,当以水墨之。
,大写意画言的套路就定型了:急速的行草法中式条加水墨入画,是写意画的笔墨套路。
写意特别是大写意自然不可以画得太,必。
不“ 画以形似,与小孩”么?八大隐士已经是榜之榜,你敢画画繁么?于是笔造型是又一套路,一些大写意画家画得小孩画一般,技巧全无。
写意画有材套路,此中又以文人画之“四君子”梅竹菊千年不易之“母” 。
千年以来,不计其数的画家沉迷笔造型,画同已成套路的相像性的材同样的母,怎么可能不相像不同样!就算是珍,每日吃吃也会吃倒味!今日的水墨大写意就仿佛是我国画界的“ ” !画界吃了“ ” ,今世工笔划横空出生:你用急速的行草用笔,我用正的楷用笔;你小孩似的笔造型,我的写生写;你每日画千年不的母,我画每日看到的丰富非常的生活;你用至极的水墨,我用千万化的色彩;你是老气横生的古典意趣,我幅幅生机盎然的代感情⋯⋯倡写意画的人把写意或大写意当作中国画的本,所以他的倡是正。
中国画来,通主表达的需要主化地改造象以表达的“意象”才是中国画系统的中心。
精选江西省2017届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题
江西省2017届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有的学者虽然承认“地方史研究方法的介入无疑会更加有效地回答人们脑海里被抽象化的‘政治’如何在一些普通中国人的具体行为中发生作用的问题”的观点,但同时担心地方史“难以回答政治为什么会在超地区的范围内如此前无古人地改变着整个生活世界的问题”。
一句话,他们就是认为社会史难以完成学科整合的历史使命。
很显然,这种担心的本质就是否定社会史是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观察历史的视角,仍把社会史当作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了,那么自然也就由此推论出社会史是没有能力解读政治史的。
首先,我们仍认为社会史是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方法,是观察历史的一种新视角,不论是地方史还是跨地域的整体史。
作为方法论的社会史是有能力驾驭跨地区的宏观政治的,其中最基本的理由之一是,地方视野里的政治史研究,有些选题本身就是在解读跨地域的国家政治的总体演变轨迹。
其次,从社会史对政治史研究的实际操作要求看,这种担心更是没有必要。
从地方社会去解读整个国家的宏观政治,是从各自地方历史场景出发,通过对地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来考察国家的宏观政治在这个地方的实施以及演变情况的。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形复杂、经济文化发展历来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所以国家的宏观政治,包括法律法规、各种措施和制度等在各个地方的贯彻执行不可能是整齐划一、完全相同的。
即便是在国家政治强烈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近代,国家政治在各地的实施也不可能“刚”性到一成不变的程度,它总会根据各地的实际状况做出某些适当的调整。
近些年的社会史研究成果已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在社会史这里,或者说与传统的政治史不同的是,“政治”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脱离具体历史情境和社会变迁的宏大叙事框架,而是立足于具体的时空坐标点上的。
运用从地方史的视角去解读政治史这一新的研究思路,就可以把国家的整体政治在各个地方的具体实施状况较为全面地展现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进而揭示国家宏观政治的总体发展脉络。
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五)语文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五)语文试题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五)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各种信息的传递主要靠人力、畜力及烽燧。
烽燧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谓,入韩代被称作烽堠、亭燧,唐、宋称作烽台、烽火台,明代称作烟墩、墩台。
它是最古老的通信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
国家文物部门已将古代烽燧、戍堡、驿站等划归长城资源,因此可以说西域烽燧是长城的延伸,与长城呼应形成自东向西的防御线,丝绸之路在烽燧的庇佑下得以畅通。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咽喉地带,烽燧遗址遍布全境。
据调查,新疆长城资源共有362处,其中烽燧和戍堡占302座。
这些烽燧直接反映和印证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象征,也是领土的直接历史物证,同时也反映出古代西域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西域烽燧呈纵横分布,由东向西,主要分布在丝绸之路重要关口,有的建在地势险要的高山之巅,居高临下;有的建在河口平滩之中,与四周烽燧遥相呼应。
因为烽燧所在之处人烟稀少,人为破坏较少,大部分烽燧至今雄姿依旧。
今天见到的丝绸之路上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是始建于西汉宣帝年间的克孜尔尕哈烽燧。
它是汉、唐丝绸之路上标志性的军事通讯建筑设施,是汉、唐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军政系统和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
西域烽燧的构造与中原地区的略有差异。
中原地区的烽燧一般由砖石垒砌或黄土夯筑而成,而西域烽燧则用土坯筑成,外观一般呈圆锥体或方椎体,高4-10米不等。
西域烽燧能留存至今,除了与人为破坏较少、当地干燥的自然环境有关外,还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修建者在土坯层内常常间夹有芨芨草、红柳和胡杨棍等植物,它不是简单的混入泥土,而是呈规则状,每隔二三十厘米泥土,就铺有一层。
泥土也不是一般的泥土,而是由黄土、沙砾掺短苇筋制成。
这样砌成的烽燧墙体坚固、耐用,大大增强了抗风蚀的能力,与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混泥土技术如出一辙,突显了古人的建筑才能和智慧。
江西省上饶县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语文4含答案
上饶县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语文(四)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南方高原上人口分布最广、历史文化最深厚的古老民族之一,彝族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体系。
其中有一项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就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彝族古戏“撮泰吉”。
“撮泰吉”系彝语音译,“撮”意是“人",“泰”意为“变化”,“吉”意为“游戏、玩耍",连起来讲就是“人类演变的戏”,简称“变人戏”.每年阴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是“撮泰吉"演出的时段,演出目的旨在扫除人畜祸患,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逢演出期间,活动多集中在夜晚,地点则以本村寨为主,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如今“撮泰吉"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保留得相对完整。
学界一般认为,“撮泰吉”属于古傩戏的一种.傩戏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产物,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戏剧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多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
然而,“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表演者的后继乏力。
“撮泰吉"的传承秉持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原则,但相比从事傩戏表演,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出务工,长此以往,势必发生传承者的断层。
其次是投入上的紧缺。
据威宁县非遗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财政投入过少,保护意识淡薄,文化理念落后,常常导致“撮泰吉"的保护丧失动力.再者,专业人才的匮乏和研究队伍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撮泰吉”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撮泰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天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资本价值。
因此对“撮泰吉”的保护并不是作博物馆标本式的封存,而是以活态的形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融入时代的发展之中。
管理部门应当明确自身职责,在加大监管和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要形成强烈的宣传意识和有效的运作机制。
社会方面应积极寻找“撮泰吉”与当代文化的合作开发路径,譬如舞台展示的改进、依附于民族节日进行外向式开发以及和旅游产业的融合等等。
2017年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7年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2017年江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
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杂剧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
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过程。
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融为一体。
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元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
特别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了,生活水平跟着下降。
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和人民的关系比较密切。
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
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
书会的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推进的作用。
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
为适应统治阶级宴乐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
同时,在农村也常常开展戏曲活动,晋南地区现存的舞台、壁画便是很好的证明。
节日、庙会是农村的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
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三篇阅读,共35分)(一)一般论述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儒家“情理结构”的哲学价值儒家所关心的“情”始终不离生活,而生活本身也是情理合一的。
需要强调的是,儒家情感哲学从未走向唯情论或泛情论,动物性的欲与社会性的理被交融为一,这就是所谓的“情理结构”。
回归到人类情感的角度,儒家哲学给人们带来的最新启示在于:在人性结构当中,“情”到底会扮演何种角色?儒家的“情理结构”来自孔子的仁学,但“仁”究竟是怎么来的?在孔子那里起码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将外在的“礼”归于内在的“仁”。
周公制礼作乐,规范了外在的礼乐,而孔子则释礼归仁。
但孔子更希望“人者仁也”,也就是每个人要“依仁”而行。
另一个则是仁的“巫史传统”之源头,“巫”被理性化为“礼”,而礼乐当中仍包蕴巫的感性要素。
巫传统不仅可以被视为天人合一的始基,也可以被看作人与仁相交通的基座。
所以,从“巫”到“礼”再到“仁”,更不用说“乐”本身,皆含深情。
孔子之“仁”是一种合“礼”之情,也是一种“理”化之情,在儒学那里,情理始终是合一的。
情理结构的生理根基并不是源自单纯生理的食色情欲,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生发的、向善而生成的深层情感,但这种情感又是被社会化的,是通过人文教化与濡化而成的。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即每个人从己出发,所要达仁,仁就会来。
孔子重在先有求仁、达仁之心、之志,进而付诸践行,所谓“仁道不远,行之即是”。
这样一来,所欲、所求与所行达至合一,仁自然而然就会来。
而仁之所以能来的前提便是“性相近也”,人人皆有感通而近似的仁之心,而此心就是有“情”的,亦是可以感同身受的。
所以,孔子认为,“克己复礼”、复归于仁,仁就来临,仁与人才合体为一。
孔子的“成己之学”,心理动力就在于“欲仁”,而欲本身也是一种道德的情感动力。
仁并不是从“先验结构”中来的,西方哲学所追寻的理念、天国与物自体是高蹈于虚处的,而仁则是实实在在就在“践履”当中的。
江西省于都县2017届高三4月份高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
江西省于都县2017届高三4月仿真训练语文试题审题人:丁军美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期,会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类型多样,而且次数空前频繁。
前人在概括春秋形势特点时常说:“世道交丧,盟诅滋彰”“侵伐盟会,无时无之”,诚为不刊之论。
可以说,春秋是会盟的兴盛时期。
春秋会盟是中国奴隶社会衰落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奴隶制遭破坏、大国争霸、礼乐废坏的社会现实。
所以,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春秋史,就必须对春秋会盟进行探讨。
春秋会盟作为统治阶级解决当时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手段,对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列国交往、列国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会盟是实行霸主政治的手段。
西周时,天子有无限权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册封一些方伯,代表自己坐镇一方,进行统治。
春秋时期,王权衰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出现了霸主政治。
霸主政治象方伯政治一样,也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的一种形式。
春秋时,“周德虽衰,天命未改”的社会心理驱使着人们仍然尊崇周室。
霸主迎合人们这种心理,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帜,提出“奖王室”的口号。
当王室发生内乱或遭侵凌时,就举行会盟,帮助王室平定混乱。
如王室的王子克、王子颓、王子带、王子朝等发动的叛乱,便都是霸主或大国诸侯帮助平定的。
鲁昭公三十二年的狄泉之盟,任务是“城成周”,从而屏卫周王室。
霸主还帮助王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如鲁昭公二十五年的黄父之会,晋赵简子就“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
救助王室的会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王室衰微的过程,但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类会盟的主持者多为霸主,而霸主尊王常常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从而争取更多的与国、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就使霸主代替周王号令诸侯成为历史的必然。
霸主不仅用会盟救助王室,还用会盟在列国中推行霸政。
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全国卷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表是一根直立于余平地上的杆子,古人用来测量日影长短。
古人何以学会了立表测影?原因就在于人们对自己身影的了解。
由于古人最早认识的日影只能是自己的身影,因此最原始的测影工具也就是人体自身。
然而,长期以人身测影既不现实,也不准确。
于是古人为解决他们在空间与时间上所遇到的麻烦,就必须创造出一种足以替代人体测影的天文仪具,这便是表。
正是由于原始的表为模仿人体测影而出现,所以支撑人体直立而完成测影的股骨之名便被自然地移用作为表的名称。
《周髀算经》说:“周髀长八尺。
髀者,股也。
髀者,表也。
”很明显,原始的表名“髀”,而髀的本义正是人的股骨.由于先民测影历史悠久,这种以髀股作为表的创造,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中叶就完成了。
传统的表的高度被规定为八尺,刚好相当于人的身长,这同样显示了早期人体测影的遗俗.古人立表必先校正表的垂直,这使他们逐渐认识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以直立的表取于人的髀股而名“股",晷之长名“勾",完成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市三校联考(一中、十中、南铁一中)高三试卷语文试题卷―、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写意的困境与突围林木目前中国画界有个悖论让人十分好奇。
一方面,对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的倡导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写意画早已陷入困境。
目前的一些展览,工笔画的参展及获奖作品数量绝对在写意画之上。
又如在面对现实的一些创作领域,大写意更显尴尬。
20世纪以来对中国画的历次批判,其实矛头主要是冲着中国画中的写意画去的。
不论康有为、鲁迅还是徐悲鸿们,批评的都是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
而对工笔画不仅没批评,评价还很高,尤其对以宋画为代表的中国院体工笔画系统反倒有极好印象。
不仅当时的中国知识精英是如此看,国外的学者也这样看。
正因为写意画目前的窘境,所以倡导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的呼声不绝于耳。
尤其是一些强势人物对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画的倡导,更使这个问题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个焦点现象。
写意画的窘境其实是与对写意画的认识直接相关的。
如写意画就是“写”,而“写”就是“以书入画”,“以书入画”就是以书法线条入画,尤其是以行草书入画。
不仅当以如此线条入画,还当以水墨为之。
这样,大写意画语言的套路就定型了:急速的行草书法中锋式线条加水墨入画,这是写意画的笔墨套路。
写意尤其是大写意当然还不能画得太实,必须简。
岂不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么?八大山人已是榜样之榜样,你还敢画实画繁么?于是简笔造型是又一套路,一些大写意画家画得儿童画一般,技巧全无。
写意画还有题材套路,其中又以传统文人画之“四君子”梅兰竹菊为千年不易之“母题”。
千年以来,成千上万的画家迷恋简笔造型,画同样已成套路的相似性的题材相同的母题,怎么可能不相似不雷同!就算是龙虾珍贵,天天吃顿顿吃也会吃倒味!今天的水墨大写意就好像是我们国画界的“龙虾”!画界吃腻了“龙虾”时,当代工笔画横空出世:你用急速的行草用笔,我用严正的楷书用笔;你儿童似的简笔造型,我则严谨的写生写实;你天天画千年不变的传统母题,我画天天看到的丰富无比的现实生活;你用单纯至极的水墨,我用千变万化的色彩;你总是老气横秋的古典意趣,我幅幅生气勃勃的现代情感……倡导写意画的人总把写意或大写意当成中国画的本质,所以他们的倡导总是义正词严。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时间约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
现存的殷商文学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第一类是直接传承于今的第一手的殷商文学文献,即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第二类是经过后世传抄,但是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经被时人所认可的殷商文献;第三类是在周汉时代的历史文献中记载下来的有关殷商时代的遗诗遗文、神话传说等。
甲骨卜辞、铜器铭文、记载中的典册文献,它们之间互相发明、互相印证,共同构建了殷商文学的历史。
从此,中国文学脱离了传说的时代,步入了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新的时代。
甲骨文带给殷商文学的意义,首先是它的文字载体意义。
这些文字数量庞大,结构完整,它们不仅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而且已经具有相当的叙事条理,甚至有了基本的文例程式,一篇典型的甲骨卜辞会同时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大部分,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辞汇丰富,语言简洁,体现了叙事文的初步技巧,因而我们可以将其纳入早期的文学范畴,它本身就构成了殷商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与甲骨文相提并论的是铜器铭文。
将殷商铜器铭文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字进行比较,会发现二者在字形结构的组合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是作为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其书写工具不同,方式不同,记述功能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不同的文字特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殷商铜器铭文中,几十字以上的铭文很少见到,大多数只有几字,而且好多字是合体字,具有鲜明的图案特征。
因而,铜器铭文代表了殷商文字书写的另一种情况。
占卜在殷商王朝的生活中虽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毕竟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青铜器上铸字的活动更是如此。
那么,当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无数重要的事情,又记载在哪里呢?《尚书·多士》曰:“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CS20170607项目第三次模拟测试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
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
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
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
《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都是药物。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
江西省九江市届高三4月模拟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高三 语文试题)
九江市瑞昌一中2017届高三4月模拟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今年,好声音因版权纠纷,改名为中国新歌声,日前,该节目所有的盲选环节已经收官,4位导师的阵容已经确定。
目前汪峰战队已经选出5强。
该节目在今年播出之后,收视率依然不俗,但可以明显感知的是,好声音从第一季到第五季,其总体上呈现出来的网络话题效应是下滑的,从这一季度来看,尽管盲选环节已经收官,但让人印象深刻的选手较少,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的话题效应越来越弱了。
②而且我们可以感知的是,好声音选手选了之后一届又一届,除了在第一季,吴莫愁和金志文等少数几个选手之外,却鲜有歌手能够火的起来。
无论名次好坏,唱功优劣、特色鲜明与否,多数选手昙花一现,节目结束之后,人就基本上在歌坛销声匿迹了。
③我们知道,对于音乐类节目尤其是这种通过层层筛选,相对更注重歌手的唱功与声音特色的选秀节目而言,对新人的培育与挖掘应该是节目的本质才对,因为他们多数是民间缺乏背景与资源的歌手。
节目应该需要对歌手本身推而广之,最大限度的挖掘歌手的价值,需要覆盖广大的人群达成流行的广度,帮助他们实现或者接近梦想,这应该是好声音(新歌声)区别于其他的综艺节目的关键点。
④但事实上,好声音(新歌声)整体的发展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即为了节目效果,选手开始被弱化,整体节目注重导师抢人环节的撕逼与节目效果,节目给人的印象,主角逐渐从选手变成了导师。
所以几季好声音下来,人们记住了导师们在抢人环节营造出来的气氛以及其中涌现出来的金句,但却记不住选手。
而从节目本身来看,让人感觉其目标不是奔着如何捧红选手,而是让导师来制造话题与热播效果。
⑤另外是此前几季网络独播模式阻碍了音乐节目与学员价值最大化。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好声音”的受众越来越多是依靠网络收看节目。
无论是第二季搜狐视频还是第三季腾讯视频的独播,独播时因观看用户过多而导致服务器“挂掉”、宕机非常频繁。
2017江西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2)
2017江西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2)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洗手间里的晚餐一位母亲,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佣,晚上回家与4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主人得知女佣的情况后,曾邀请她和孩子一起住过来,给她们腾出一个房间,一切免费。
母亲谢绝了。
其实母亲知道,主人家,光洗手间就十几个,最小的洗手间,也比她家的房子大,她不知道在贫穷与富有的巨大落差前,对一个4岁的孩子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主人要在家里请好多客人。
就与女佣商量说,今天您能不能晚点回家,我这里缺人手,现找来不及,只好麻烦您了。
女佣说,行啊,就是有点担心我的儿子,他晚上一个人见不到我会害怕的。
主人说,这好办,您现在就去把他接过来,晚饭和客人一起吃就行了。
女佣把儿子接过来时,客人正陆续抵达,她没领儿子从正门进来,走侧门把他藏在一间主人不大光顾的洗手间里。
她从主人厨房里拿来一个盘子,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香肠和面包,这是她在回家路上特意给儿子买的。
孩子从来没见过这么气派和华丽的房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大理石洗漱台上摆放的那些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瓶瓶罐罐,屋里好闻的气味让他幸福到简直要晕倒了。
女佣告诉儿子说,妈妈带你来参加宴会,你是小孩,不能和大人一起吃,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你一个人准备的单间。
孩子想把餐盘放到洗漱台上,但他个头太矮,够不着,只好放到了马桶盖上,他坐在飘亮瓷砖铺就的地面上,一边唱歌,一边吃着这些平时很难吃到的美味佳肴。
很快,在富丽堂皇的宴会大厅里,主人没发现孩子的身影,就去问女佣。
女佣支支吾吾地说,我一直在忙着,没时间照看他,也许,他是在外面的草坪上自己玩吧。
主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离开宴会大厅,把整幢房子的所有房间都找遍了,最后在一个位于角落的洗手间里,找到了孩子。
主人问,你怎么能在这里吃东西呀,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孩子答,妈妈说,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我准备的单间,今天的香肠太好吃了,我好久没吃过了,对了,你是谁呀,你愿意陪我在这里吃这些美味吗?主人强忍泪水点了点头。
江西省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考试试题(一)(扫描版)
江西省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调研考试试题(一)(扫描版)高三调研考试(一)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错,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并不刻意追求;文中“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中的“艺术化”是指书法,并不是“艺术化的手法”。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错,王羲之并不认为写楷书可以取得许多艺术成就,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是不经意取得的。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错,从原文看,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有相同的特点,如自然天成、毫无做作之态等。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白争”的主语是“大吏”,故排除A;“曰”后的一段话是陆象先所说,故排除C;B兼有A和C中的两处错误。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
谥号有褒扬的,也有批评的,还有同情的。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陆象先因此被贬为剑南按察使”错,从原文“帝寤,善之”看,唐玄宗最终对陆象山烧毁名单持肯定态度。
7.【答案】(1)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
(2)皇帝醒悟过来,称赞他做得好。
当时极力惩处公主的党羽,陆象先秘密营救,保全的人很多。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1)句:“择人”1分,“卒”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2)句:“善”1分,“穷治”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参考译文]陆象先器量大,见识深,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异,担任扬州参军。
当时吉顼和陆元方一同担任吏部侍郎,吉顼提拔陆象先担任洛阳尉,陆元方不同意。
吉顼说:“我为国家选拔人才,难道因为他是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公道吗?”最终把洛阳尉的官职授予陆象先。
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
当初,太平公主谋划引荐崔湜担任宰相,崔湜说:“陆象先的名望最好,应该被提拔为宰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2017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社会流动,简而言之,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
社会流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感慨颇多:“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饿饥。
”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政治上:“贱不必不贵”。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
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
宋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土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别可以转化。
宋太宗曾叹息:“大臣子孙皆鲜克继祖父之业。
”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
和唐代不尽相同,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
明代学者胡应麟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前土庶不通婚、不交往一类的旧习俗有所改变。
其二,经济上:“贫不必不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
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时至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商品经济竞争性强,胜负盈亏难料。
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
政治权力往往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
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明显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如今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
”其实,宋时已有此一说:“此今之富民,鲜有三世之久者。
”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贫富久必易位”。
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相适应,人们格外重视教育后代:“人生至要,无如教子”,以此来防止家道衰败。
其三,职业上:“士多出于商”。
在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
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等级差别明显,高低贵贱分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旧格局被打破,出现了“贫富贵贱,离而为四”的新趋势。
四民由四种不同的身份逐渐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且有相互转化的可能。
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
由于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
宋仁宗时出任都转运使的郑骧、宋神宗时官拜参知政事的冯京就是两个突出的实例。
宋人说:“钱如蜜,一滴也甜”。
在金钱的诱惑下,官吏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
最后应当指出,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是社会自我调节的两翼,社会流动绝非越大越好。
尤其是经济上的上下流动,一旦规模过大,贫困户猛增,暴发户飙升,势必造成社会动荡。
宋代多数时间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
这正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有学者称之为“单线社会流动”,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张邦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有删改)1.下列有关宋代社会流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前代相比,作为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的社会流动,其趋势在宋代增大,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以及职业等三个方面。
B.政治上“不崇门阀”,习俗上门第观念相对淡薄,故而宋代科举取土“一切考诸试篇”,平民子弟也能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C.苏洵曾说:“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
”这正是对宋代经济上社会流动趋势增大的感叹。
D.随着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士商相混。
有的商人成为土,担任朝廷官员,甚至一身二任。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尽管宋代社会上的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但士庶间在通婚、交友等方面的旧习俗并没有完全改变。
B.宋代土地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而且政府也减少了对土地买卖、流通的限制、干预,是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C.社会流动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
社会流动性越大,标志着社会越有活力,发展越健康。
D.尽管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但贫贱者上升为富贵者的几率并不高。
可见,宋代社会的流动是有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生活在宋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增大。
B.假如生活在宋朝,“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土庶”等现象在生活中还是不太可能流行的。
C.假如生活在宋朝,“若还懒惰必饥寒,莫到饥寒方怨命”,人们重视教育后代勤俭持家。
D.假如生活在宋朝,“(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之类贱商的情形有所减弱,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二十年后欧·亨利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
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
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
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
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
”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你听了觉得稀奇,是吗?好吧,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
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那餐馆5年前就被拆除了。
”警察接上去说。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
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20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和杰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
哦,杰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们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
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们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的。
”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哦,收到过他的信。
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
”那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你知道,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
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
可我相信,杰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
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
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九点五十七分了。
”他说,“我们上一次是十点整在这儿的餐馆分手的。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哕!杰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
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
接着,一片沉寂。
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
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
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
如果杰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
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
”“再见,先生。
”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杰米·威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
“不错,你是鲍勃。
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
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顶呱呱,凡是我要的都给了我。
你的变化很大啊,杰米,我从来没有想到你会长得这么高,好像高了两三英寸。
”“哦,我二十年以后长高了一些。
”“杰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一般,一般。
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
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
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
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杰米威尔斯。
”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
”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
”高个子说,“你被捕了,‘圆滑的’鲍勃。
芝加哥的警方猜到你会溜到我们这边来,跟我们通知说他们想跟你‘聊聊’。
好吧,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巡警威尔斯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
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
便条上写着: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
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
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杰米(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语言凝练,是本文一大特色。
情节简单平铺直叙。
前文写了鲍勃对自己和朋友的命运的展望和分析,后面接着就被捕了。
场景的布置和安排与主题紧紧相连,惜墨如金。
B.结构严谨,作者的安排一环紧扣一环,将读者领进了故事使其无法自拔。
最终一个小字条解开了浓重的雾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尽管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逼真,跃于纸上。
鲍勃为了财富不择手段以致沦落为通缉的罪犯,经过二十年的奔波处事十分镇定。
D.本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赞扬了鲍勃和杰米两人珍视友情、信守承诺的人品。
E.小说中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就是为了下文写杰米出场时的穿着“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做铺垫的。
5.第2段画线语句(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有什么作用?请作简析。
(4分)6.故事结尾便条上的内容体现了作者讲故事的匠心。
说说你对此的见解。
(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冯其庸的文化和学术人生姚晓丹“昔日之我即今日之我也,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学界野马微尘,皆一也。
”冯其庸曾经这样自况。
这个豁达从容、不知“老之将至”的人,从不向命运低头,一生颠簸辗转,而这一次终于没能抵过时间的催促,飘然而去白云之外,留下说不尽的书生意气。
很难用学界的单一范畴去定义这位老书生。
文学家,红学家,书法家,画家,戏曲学家,考古学家?冯老自称“其庸”,然而他的学术涉猎,已然大大超出常人的范围,实在“不庸”。
他致力于文化和学术的一生,留给世人的也是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书破万卷路行万里叶君远是1979年冯其庸带的第一批3位研究生之一,师徒交往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