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纪念刘和珍君》。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五本书中,仅设有2个单元的现当代散文。

必修一的第三个单元是
写人记事的散文;必修2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散文。

共有6篇文章, (纪念刘和珍君)《小
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荷塘月色》《故都的秋》
《秋绿记》)〈纪念刘和珍君〉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写人记事散文。

相对于老教材,所选散文篇章比例有所下降。

那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本所选经典篇章
的学习,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
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的思路。

感知课文七部分之间的关系。

2、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体会作者其
中的情感。

3、局部探讨课文, 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4、学习爱国青年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战斗性和抒情性,是当代散
文的名篇。

《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理清思路,从而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并利用思路的连贯性准确而透彻地解读一些语句的深意及体味其作用,从而达到对主旨的准确把握。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2、难点是夹叙夹议的方法;
3、关键语句的理解。

、说学法(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对鲁迅先生比较了解,但作为高中生阅读《记念刘和珍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首先如何直面社会人生,学生没有体验;其次,特殊的纪念文章,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

编者编排这些文章是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和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

这可能就是作品的亮点,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

对于我校高一的学生,学习本课要达到编者的目的,是比较的困难。

学生对于这个“割裂”的文章形式,不宜接受。

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先理顺文章内容,由浅入深,透过文章对人和事的描写,揭示作者多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成为一个重点。

(二)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

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名人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说教法
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在经典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在发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相机诱导,积极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诱思教学思想。

因此,学习本文时按照诱思探究的三个认知层次: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再快速阅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二、
探究人物,体会情感。

(首先让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筛选信息,找出文章写了刘和珍哪几件事,然后自主探究刘和珍的形象,接着找出文章除了写刘和珍还写了哪几类人,作者对他们持什么态度和感情,最后分组讨论,动情地读,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和反复、对偶、反语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三、迁移运用,提高能力。

(重在培养学生直面苦难,不怕困难,勇敢走出困境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动脑思, 动笔写,动口说,动耳听,动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文有七节构成,学生在理解过程的时候,难免理不清头绪。

所以我有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前提条件下
1、先由文中第四节出现的“暴徒”一词,让学生说一说能称之为“暴徒”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2、学生查阅字典,给出“暴徒”一词的释义:用强暴手段迫害别人,扰乱社会秩序的坏人。

3、段祺瑞政府所指的“暴徒”是谁?他们到底是不是“暴徒”?
4、既然他们不是“暴徒”,为什么又被段政府称之为“暴徒”?(这一环节, 可以依据课文注释一给这些所谓的“暴徒”换一种称呼:爱国青年。


5、作者眼中的爱国青年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轻松地就可以在文中的记叙章节找到信息,知道刘和珍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是渴望真理与进步,富于战斗精神,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有爱国热忱的学生。


6、作者为什么要纪念刘和珍?真正的“暴徒”是谁?(这一环节就涉及到文章的主题,即作者的写作目的:悼念爱国青年,控诉反动势力,唤醒庸人。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理清文章思路”这一教学任务。

接下来要完成的就是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并利用思路的连贯性准确而透彻地解读一些语句的深意及体味其作用,从而达到对主旨的准确把握。

7、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真是一字一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
的同声一哭”。

在本文中,鲁迅先生依次写了7处看似重复或矛盾的语句:“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呜呼我说不出话”。

这些语句,实则恰切地表达了作者非常复杂的心情, 依据文境,分析每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悲什么、愤什么,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鲁迅先生高超的驾驭情感的技艺,同时也为将要进行的写作练习做准备。


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以及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脉络之后,就可以开展自主探
究活动,理解文中关键语句。

8、学生试着在文中找一找饱含作者情感深意的语句,并作分析。

9、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教师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做查漏补缺工作。

对“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
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分
析理解。

对“无恶意的闲人” “有恶意的闲人”的理解;
对“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
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的分析理解。

对“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
行”的分析理解。

我们完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即对文章感情脉络的把握,从而深化了对文章主旨的由此,
把握。

在进行以上环节的同时,兼顾解决文中出现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回归到鲁迅的作品,有人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望的民族启示录。


10、作业: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五次间隔反复写刘和珍君“微笑着的和蔼的”的面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四次间隔反复写父亲的“背影”,给我们描述了感人至深的浓浓父爱;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三次间隔反复写“母亲已经不在了”,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对已经逝去的母亲的追念之情。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依次写了7处看似重复或矛盾的语句: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呜呼,我说不出话”
这些语句,实则恰切地表达了作者非常复杂的心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情感的技艺。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时,并没有直接指斥,而是不惜笔墨描写了卫兵向群众开枪或用大刀砍杀请愿者时的许多细节,让读者一看即明,给人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尝试运用间隔反复、利用重复或矛盾的语句、描写鲜明生动的细节等手法,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人物的一个特征即可,要求所写的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