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比教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比教学法
作者:钟观华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9年第5期
钟观华
摘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要重视教学方法的
改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可行的对比教学法,包括添删、对比等方法,如
运用得当,可以做到“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比
较思维能力和鉴别鉴赏能力,进而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对比教学法;古今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07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对七至九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
义和作用。
这一目标要求提出了语文课中词句教学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对词句教学的目标要求重在“体味和推敲”两点。
而什么是词句的体味和推敲呢?笔者认为其有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词义
句意;二是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理解词
句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用意,更要让学生体味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准确、形象等。
如何在教学中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显然,如果单纯运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不行的。
以
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是“填鸭式”传递知识,学生易养成懒惰情绪,缺乏学习主动性。
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对比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教法。
那么,在初中语文课的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对比教学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谈几
种对比教学法。
一、添删对比
在初中阶段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用得简洁准确,有些词句用得形象生动,蕴藏着丰富的思
想感情,这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写下来的。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味,那么,学生对于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思想内容的,就会缺乏比较具体的、全面的了解。
而培养
和提高这方面的分析能力,这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笔者常常使用添
删对比法,而这种方法又可分为添加对比和删除对比两种。
1. 添加对比。
这种通过在原来句子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词句,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原文用词造句的简要准确和包含的特殊含义。
例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新闻中导语的简
明扼要这一特点,笔者把导语中的“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
可渡完”这样一句进行添词,变成“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剩余的三分之
一部队到二十三日将可全部渡完。
”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出新闻写作简明扼要的特点。
2. 删除对比。
这种方法是把原来句子的一些重点词句删除,再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其领悟到文中用词
的准确性和重要含义。
例如,在《背影》中有这样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把“最”字去掉,让学
生联系上下文和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细细体味比较,去掉后是什么效果,加上又是什么效果,
让学生从一个“最”字中体会作者对父爱难忘的那种深厚感情,也从一个“最”字中理解作者
以“背影”为题目的准确性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替换对比
这种方法就是把原文中一些重点词语或句子用另外的词句替代,让学生进行比较。
又可分
为换词对比和换句对比。
1. 换词对比。
换词对比,通过换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能培养其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一课中,“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
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中的“陡坡”,可以让学生换成“斜坡”一词进行比较,
让学生推敲体味。
学生很容易就看出,“陡坡”中的“陡”要比“斜坡”中的“斜”要角度要大,用一个“陡”字更加形象、准确,使学生脑海中马上就涌现出桥洞上面道路的景象来。
2. 换句对比。
这类替换是用意义相近的句子去替代原文句子,让学生分析比较。
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
为了突出新闻中正文的特点,把“不料正是汤
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改为“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军突破了”。
让学生分析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从中体会敌军的无知和无能,惊叹我人民
解放军拥有敌人认为不可能的超强战斗力和伟大的战斗精神,让学生领悟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又受到良好的爱国思想教育。
再如《背影》中的一句“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换成“他叮嘱了
一些我要注意的事。
”让学生去分析比较,弄清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儿子都二十岁了,已懂
得自己照顾自己,而父亲还这样似乎“口罗唆”的语句,其实是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怜爱深情,改句则没有这种效果。
三、古今对比
一些文章,写作的年代或写作涉及的内容比较久远,所用到的一些词语对于事物的表达与
形容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甚至怀疑其准确性,这就要运用到古今对比教学方法,联系文化、背
景等与现实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去理解作者的用词造句,理解文章的内容意义。
例如,《中国石拱桥》中用来对赵州桥进行描写形容的词有“横跨在河上”“还保持着原
来的雄姿”“非常雄伟”等。
一些学生通过插图可能认为赵州桥不过跟我们平时所见的一般桥
差不多,比起湛江海湾大桥、东莞虎门大桥等来说,可就逊色得多了。
作者却说他“雄伟”,
有失准确,太夸张。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但要联系建筑物外观特点帮助学生分析,还要
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比,对赵州桥的“雄伟”就不难理解了。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知道对比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这能使学生更容易
理解一些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准确性,理解这些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如
果长期坚持训练,必能培养学生体味和推敲词句的能力,使语言课收到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