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狮子沟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

合集下载

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策略

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策略

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策略
油田地质特征是指油田地质条件中的各种特点和特征。

了解油田地质特征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油田地质特征以及相应的开发策略。

1. 产状特征:产状特征主要指油田的地理和地质位置,包括油田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断裂走向等。

根据产状特征的不同,可以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

在复杂地质构造下的油田,需要选择适当的钻井技术和油藏开发方法,以克服地质条件的限制。

2. 油藏特征:油藏特征主要指油田的油藏类型、储层特征和岩石性质。

根据储层特征的不同,可以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

对于低渗透储层,可以采用增加射孔数、提高注水量等方法来增加采收率;对于高含硫油藏,可以采用选择性防砂技术和硫化物封堵技术来减少硫化物含量。

4. 储量特征:储量特征主要指油田中蕴藏的石油资源量和分布情况。

根据储量特征的不同,可以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

对于大规模的油田,可以采用全面开发策略,包括多井开采、注水和压采等方法;对于小规模的油田,可以采用集中开发策略,集中投资于少数几口井。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N_1油藏低阻油层形成机理_靳保珍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N_1油藏低阻油层形成机理_靳保珍

天然气地质学收稿日期:2008-02-18;修回日期:2008-04-111第一作者E -mail :sala8088@.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N 1油藏低阻油层形成机理靳保珍,张春燕,宫志宏,李志军,赵海凤(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油三厂开发室,甘肃敦煌736200)摘要:低电阻率油层与邻近水层或泥岩层的电阻率值极为接近,给油、水层识别造成困难,因此,低电阻率油层的评价是当前测井解释方面普遍关注的难题。

狮子沟N 1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发现部分低阻油层,这些油层电阻率指数小于3,电阻率只有2.28#m(中40井Ò-37),而水层最高的电阻率是4.98#m(中11井Ò-11),平均电阻率为2.748#m;由于油、水层电阻率十分接近,这类油层很难识别。

通过目前的试采资料,分析了引起该油田低阻的可能原因,主要有:¹储层岩性细;º泥质含量高,储层岩石阳离子交换量大;»油藏幅度低,油水密度差小,含油饱和度低;¼地层水矿化度高;½受断层的影响,储层孔隙结构复杂。

按常规的解释标准和解释图版对低阻层进行解释,无法区分油层和水层。

建议对该油藏进行深入研究和试油,开展高压物性实验,建立起新的解释模型,使该油藏能够得到高效开发。

关键词:低阻油层;形成机理;解释标准;柴达木盆地;狮子沟N 1油藏中图分类号:T E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08)03-0367-050 引言伴随着测井技术的飞跃发展,低电阻率油藏的勘探开发引起了广泛重视[1]。

所谓低电阻率油气层系指深探测电阻率低、油、水层电阻率差别小、油气层与泥岩电阻率差别小,从电阻率上不易识别有一定产能的砂岩油气层[2-7]。

这类低阻油层的主要代表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和低油气饱和度的砂岩油气层,其岩性细(粉砂为主)或(和)泥质含量高,孔隙喉道半径小于0.1L m 的微孔隙很发育,孔隙度中到较高,亲水性普遍较强,束缚水饱和度高,电阻率指数低,油水层差别小。

探讨构造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与挖潜

探讨构造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与挖潜

探讨构造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与挖潜【摘要】经过长期注水开采,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层内油、气、水交错渗流,剩余油的挖潜难度加大。

剩余油分布研究主要从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剩余油分布特征、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三方面进行。

本文总结了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状况和最新进展,提出完善井网、周期注水、补孔改层等挖潜措施。

【关键词】构造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控制因素挖潜陆相沉积油田基本规律是注水开发早、中期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高。

本文以青海狮子沟油田为例展开论述,该油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油水关系复杂,稳产和调整挖潜难度越来越大。

剩余油的分布与油藏构造、非均质性、渗流机理、开发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剩余油研究规律不仅要搞清楚剩余油分布的准确位置及数量,要搞清楚其成因以及分布的特点,并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采用相应的挖潜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

1 狮子沟油田概况1971年8月25日,青海管理局西部勘探指挥部1270队在狮子沟高点承钻狮中2井,在1179.00m~1182.00m井段射孔提捞试油,发现狮子沟油田n1油藏。

狮子沟油田nl油藏为一个近乎完整的北西南东走向的背斜构造,构造南部被狮子沟断层所遮挡,油气主要富集在构造的高点,油气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

油藏钻遇三套地层,该油藏地层以河流一三角洲泛滥平原沉积为主。

储层岩性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的砂砾岩为主,储层物性中等,以低孔中渗为特征,局部中孔中渗,孔隙度一般在2.5%一30.1%,平均13.2%,各小层渗透率级差最高达1950.6,最小为8.7,平均达到514,非均质性强。

油田主力开发共7个小层,合采合注方式开发,原油粘度6.5mpa·s。

狮子沟油田共开油井31口,平均核实日产油达45吨左右,截止2012年12月底核实年产油1.6791万吨自然递减率15.9%,综合递减率15.9%,综合含水率74.5%,含水上升率3.8%。

水井开井数20口,年累注水12.2542万方,阶段注采比1.66,累计注采比0.92。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储集空间形成机制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储集空间形成机制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储集空间形成机制孙平安;曹剑;冯进来;胡凯;刘云田;王国彦;杨树逸【摘要】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聚集于中深层古近-新近系,其储集空间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剩余原生粒间孔隙、次生溶蚀孔洞和裂缝,并形成5类储集空间组合.具有储渗意义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次生溶蚀孔洞和裂缝.受压实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以及沉积环境的影响,剩余原生粒间孔隙不甚发育,而次生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发育.除了油源流体外,大气降水可能在有效储集空间的形成中起到过重要作用.【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0(031)001【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储集层【作者】孙平安;曹剑;冯进来;胡凯;刘云田;王国彦;杨树逸【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1在柴达木盆地的主力油区,即西部地区,目前已在多个构造的中深层发现了油气,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狮子沟地区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产于古近系下干柴沟组(E3 xg)和新近系上干柴沟组(N1sg)[1]。

由于埋藏较深(多在3 000m以下),所以压实效应显著,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2]。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详细刻画了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与组合特征,并讨论储集空间的形成机理。

1 中深层储集空间基本类型研究区中深层岩性复杂,主要包括泥岩、钙质泥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盐岩等,油层岩性主要是各种不纯的碳酸盐岩,以低孔(平均4.4%)、低渗(平均12×10-3μm2)、非均质性强为主要特征。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特征

随 着分离 和测试手 段 的不 断提 高 ,咔唑类 含氮 化合 物 的地球 化 学研 究 业 已取 得 了长足 进 展[ ] 1 ,并
成 功应 用予示踪 油气运 移 与聚集 口 ] 。近期研 究显 示 ,除原 油运 移 分馏 作 用外 ,原 油 中咔唑 类 化合 物 的 分布特征 受多种 因素影 响 :热 演 化程 度 [ ,沉 积环 境[ z ,甚 至 生 物 降解 [ 5 ] so -] 1 。因此 ,在应 用 咔唑 妇等 类 含氮 化合物分 布示 踪油气 运移 时 ,应全 面考 察影 响原油 中 咔唑类化 合物 的各 种 因素 。不过 ,在大多数 情 况下 ,原油 的运移分 馏作 用是 控制 咔唑 类化 合 物分 布 的 主要 因 素之 一[ .] 1 1 。笔 者 以狮子 海 油 田上第 。2 三系 ( N )原油 为 主要 研究 对象 ,通 过 剖 析原 油 生 物标 志 物组 成 ,特 别是 咔唑 类 含氮 化 合 物 的组 成及 分布特 征 ,拟揭 示其 非均 质性在 油 藏空 间上 的变化 规律 ,探索 油气运 移 与聚集 特征 。
・4 ・ 4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学 院 学 报 ) 20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5 江 08 0 o 期 J un l f l n a eh o g (.P ) O t 08 V 13 N . o ra o dG sT cn l y JJ I Oia o c 20 o 0 o5 . .
原 油 中有 机含 氮化合 物 的分离 是采 用两 步分 离法 实 现 的[ 。中性 含 氮化 合 物 的 GC MS分 析在 HP 1 ] / 69—93色谱一 8057 质谱仪 上 完 成 。色 谱 柱 为 HP5弹性 石 英 毛 细管 柱 (0 - 3 m×0 2rm×0 2 ̄ ,载 气 .5 a .5 m)

青海省茫崖狮子沟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前景分析

青海省茫崖狮子沟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前景分析
M 盛 m
青海省茫崖狮子沟地 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前景分析
赵 伟 ,路 隆炜
(青海 省 地 质凋 查 局 .青海 两宁 810001))
摘 要 :调 查 区位 于 青 海 省柴 达 木 盆地 西 部 中央拗 陷带 的 西部 隆 起 区 ,南缘 为 昆 北 断 裂带 ,北 东为 柴北 缘 褶 皱带 ,北西 为阿 尔
柴 达 木 盆 地 受 祁 连 山 、昆 仑 LLj和 阿 尔 金 山 三 大 山 系 的 长 期
影 响 ,构 造 运 动 既 有继 承 性 、又 有 新 生 性 ,构 造 的 叠 加 与 改 造 使
得 变形复 杂 ,并且随 时间迁移 不同时期 沉降中心 有明显的迁移 。
根 据 基 底 性 质 与 起 伏 、现 今 的构 造 格 局 、地 层 展 布 等 ,将 盆 地 划
盆地 内新生代 分布 较广 ,在各 背斜构造部 位出露古 近系 、新 近 系 及 第 四 系 更新 统 ,均 属 一 套 山 麓 堆 积 及 河 、湖 相 沉 积 。
(1)古近 系 :古近 系 由古 一始 新统 和渐 新统 组 成。呈 北 西向 分 布 于 各 皱 褶 构 造 的 翼 部 。
关键 词 :青海 省 茫崖 狮 子 ;区域 地 质特 征 ;成 矿前 景
中图 分 类号 :P694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 I一5004(2018)03一o227—2
区域 内 自老至 新出露 的地层有 震旦 系 、奥陶系 、泥盆系 、二 叠 系 、侏 罗 系 、白 垩 系 、古 近 系 、新 近 系 和 第 四 系 。其 中 前 新 生 代 地 层 主 要 分 布 在 阿 尔 金 山 一 带 ,并 与 侵 入 岩 一 起 构 成 各 山系 的 主 体 ,根 据 地 震 剖 面 推 断 ,元 古 代 组 成 了 柴 达 木 盆 地 的 结 晶 基 地 ,中 生 代 属 柴 达 木 盆 地 内 的 第 一 沉 积 盖 层 ;占 近 系 、新 近 系 和 第 四 系 则 广 泛 分 布 在 山 前 地 带 及 盆 地 内 。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古近系异常高压成因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古近系异常高压成因
的比例分 别为 2 0 %一 3 0 % ,3 0 %一 4 0 %和 3 5 %~ 5 0 %。此 外 ,依据 地质历史 时期异常压力 产生 的主控 因素和时 间顺序 ,提 出了研究 区异常高压 形成过程的概念模 式 :地层 先因不均 衡压实 而 出现 弱超压 ,由于厚度较 大的泥 质岩 、上 覆膏岩层 和断层在时空上的有效组合 ,在 深部形成 较好 的封闭体 系 ;随着地 层 的快 速埋深 ,有机 质逐 渐成熟 生烃 ,成为内部 增压的主要来源 ;持续并且逐渐加强的构造挤压作用进一步提高 了异常压力幅度 。 关 键 词 :古近 系 ;异 常高压 ;成 因机 制 ;狮子 沟油 田;柴达木盆地
t h e s e t h r e e f a c t o r s a r e 2 0 %一 3 0 % ,3 0 % - 4 0 % a n d 3 5 % - 5 0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o f t h e p r e s e n t r e ma i n e d p r e s s u r e .I n a d — d i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e ma i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 t i me o r d e r o f t h e a b n o r ma l p r e s s u r e g e n e r a t e d i n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h i s —
g e n e r a t i o n f r o m o r g a n i c ma t t e r s a n d t e c t o n i c c o mp r e s s i o n.T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o f t h e a b n o r ma l p r e s s u r e i n d uc e d b y

青海狮子沟油田天然微地震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青海狮子沟油田天然微地震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青海狮子沟油 田天然微地震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冯 梅 ,安美建 ,王小凤 ,马寅生 ,蒋荣 宝,李 丽
( 国地 质 科 学 院 地 质 力 学 研 究 所 ,北 京 中 108 ) 00 1
摘 要 :通过 对柴达 木盆地 西部 狮 子沟地 区一年 多 的微 地 震 监 测数 据 的分 析处 理 ,
断构造 的活动 情况 。
当应 力增 大或屈 服强 度降低 时 ,构 造 薄弱 面上一些 局 部部位 会首先 因材 料失稳 而产 生裂
缝 及其微 弱活 动 。水 的注 入等 因素可 以导致 断层 本身屈 服强 度 降低 。在 裂缝 活动过 程 中 ,部 分能量 通过地 震弹性 波 的方式 释放 ,并 在 之后 达 到新 的平 衡 。当失稳 范 围和 规模 从 小 到大 ,
1 技 术方 法
微地震 监测 研究 主要包 括两部 分 :①通 过层 析成像 反演 得到 地下 深部 的波速结 构 ;②探
收 稿 日期 :2 0 . 12 0 6 1 -3
基 金项 目 : 国家 油 气 专 项 《 达 木 盆 地 油 气 资 源 战 略 调 查 及 评 价 》 ( 号 :X .040 ) 和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柴 编 Q20 -1 ( 号 :454 1 和 464 5 )资 助 。 编 0 00 1 0 70 8 作 者 简 介 :冯 梅 (97) 17.,女 ,博 士 ,助 理 研 究员 ,从 事 天 然 地 震 层 析 成 像 及 其 在 矿产 资 源 方 面 的 应用 研 究 。
是要 通过 这些方 程组 中已知 的其 中两个 量求 第三个 量 。 比如 已知地 震波走 时和地 震震 源位置 求速 度分 布 ,或 已知地 震 波走 时和速度 分布求 地震 震源位 置 。所 以反 演震 源位 置和 波速结构

狮子沟地区

狮子沟地区

狮子沟地区一、地质简况狮子沟地面构造由三个高点组成,自北向南依次为狮子沟高点花土沟高点,游园沟高。

构造东西长 3.4Km,南北宽 1.4Km,闭合面积6.2Km2,闭合高度42m.构造顶部平缓,两翼基本对称,南北翼倾角分别为3°-8°和3°-6°.该构造发育2条边界断层。

二、钻井技术措施一开根椐地形确定导管埋深。

钻井时平衡水龙带拉力,确保开眼直。

二开井眼上部用小钻压、高转速、大排量进行钻进。

每钻进100-150米,进行一次单点测斜,根据数据调整钻进参数,加快钻井速度。

水平位移有可能超标时,进行定向纠斜。

定向纠斜钻具组合:φ216钻头+φ172螺杆+弯接头+φ158.75无磁钻铤一根+φ158.8钻铤二拄+φ127加重钻杆五拄+φ127钻杆三、事故预防1、本地区由于地层复杂,含较多砾石层,因此在钻井中注意防漏,加够随钻堵漏材料,并做好维护和处理工作。

2、在起下钻作业中,一定要控制下钻速度,防止下钻速度过快,产生较大的激动压力,压漏地层。

3、每钻进200米进行一次短程起下钻,有效地防止钻头泥包、缩径、井壁坍塌等,保证井眼畅通。

4、起钻不能猛提强扭钻具,防止拔死及扭断钻具。

5、钻具在井内静止不能超过3分钟。

6、接单根和保养设备时加强活动钻具,若因设备事故不能活动钻具且不能循环钻井液时,应将钻具悬重的2/3压在钻头上,以形成多支点,防止发生粘卡。

7、做好“四定”记录,防止干钻而造成卡钻事故。

四、井控措施(一)、井口装置对闸版防喷器、环型防喷器要做到出厂前全面检修,备齐连接螺栓及配件,安装时各连接螺栓紧固好。

从四通出来的内防喷闸门要求每边两只,内防喷管线及接流管线的连接要求丝扣连接,决不允许对焊,严格按设计要求试压。

(二)、井控要求1)各种专用工具、消防设备配备齐全,井场电器设备、照明器具及输电线路安装应符合安全规定和防火、防爆的要求。

2)井场储备足够的钻井液和重晶石粉。

柴西北小梁山地区狮子沟组混积岩储层评价

柴西北小梁山地区狮子沟组混积岩储层评价

柴西北小梁山地区狮子沟组混积岩储层评价
柴西北小梁山地区狮子沟组混积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石油储层,在地质勘探和油田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狮子沟组混积岩储层进行评价。

首先,从岩石组成角度来看,狮子沟组混积岩主要由石英砂岩、泥岩、灰岩、长石岩等多种矿物组成。

这些岩石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性、流动性好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石油储层。

同时,根据储层岩石的储层特征,狮子沟组混积岩灰岩中的高孔、小喉、相对封闭的孔隙难以产生并保持商业储层,而砂质岩石储层因孔隙分布不均、分散、封闭以及岩石整体的良(粘)与坏(碎)等差异也因地质差异而成为亮点或局限。

其次,从孔隙结构来看,狮子沟组混积岩中的微裂缝、天然节理等孔隙结构非常发达,是储层中的重要通道。

这些岩石中的孔隙结构具有多样性,孔隙的形状、大小和分布变化较大,在增加储层渗透性和有效孔隙度的同时,也导致了储层成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最后,从地球物理特征上来看,狮子沟组混积岩储层地球物理特征丰富,有较好的反射、弹性、电性和导电性等特点。

通过实施地震勘探、测井和井壁压汞等技术手段进行物性参数的测试,能够得到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孔隙度、渗透率、孔径分布、孔隙形态等参数,为储层评价、油藏描述和开发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综上所述,狮子沟组混积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层特征和地球物
理特征,但也存在提高开发效益的难点:成因复杂、层序难描、储集特点属“微性储集”、孔缝结构复杂、储层中的水和天然气存在竞争关系、坑缝成岩、储层物性复杂等。

需要对勘探、评价、开发等各个方面的技术和基础数据加强研究。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N1油藏低阻油层形成机理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N1油藏低阻油层形成机理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N1油藏低阻油层形成机理靳保珍;张春燕;李武胜;刘俊杰【期刊名称】《青海石油》【年(卷),期】2008(026)002【摘要】低电阻率油层与邻近水层或泥岩层的电阻率值极为接近,给油、水层识别造成困难。

因此,低电阻率油层的评价是当前测井解释领域中普遍关注的难题。

狮子沟N。

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发现部分低阻油层,这些油层电阻率指数小于3,电阻率只有2.2Ω·m(中40井Ⅱ-37),而水层最高的电阻率是4.9Ω·m(中11井Ⅱ-11),平均电阻率为2.74Ω·m。

由于油水层电阻率十分接近,这类油层很难识别。

通过目前的试采资料,分析该油田可能引起低阻的原因主要有:①储层岩性细,导致电阻率低;②泥质含量高,储层岩石阳离子交换量大,导致油气层电阻率低;③油藏幅度低,油水密度差小,含油饱和度低,造成低阻;④地层水矿化度高造成低阻;⑤受断层的影响,造成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油气层电阻率低。

按常规的解释标准和解释图版对低阻层进行解释,明显存在不足。

目前在该油田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试油,做高压物性实验,建立起新的解释模型,使狮子沟N1油藏能够有效高效的开发。

【总页数】5页(P16-20)【作者】靳保珍;张春燕;李武胜;刘俊杰【作者单位】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三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构造N1——E1+2裂缝陛储层评价及油气富集控制因素 [J], 李元奎;铁占元;王波;孙康;张霞;杨武玲2.狮子沟油田N1油藏低产井挖潜对策 [J], 韩绪军;张春燕;李志军;蒲斌3.狮子沟油田N1油藏开发调整方案 [J], 涂述培;樊仓栓;唐士跃;赵生秀4.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狮子沟油田N1油藏的应用 [J], 刘佳文;陈学元;李武胜5.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N_1油藏低阻油层形成机理 [J], 靳保珍;张春燕;宫志宏;李志军;赵海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裂缝性油藏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裂缝性油藏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裂缝性油藏李元奎;王铁成【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1(028)006【摘要】狮子沟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的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中深层上干柴沟组-路乐河组没有明确的烃源层与储集层之分,裂缝性油藏为自生自储类型,产能差异大,其主要储集层是裂缝-孔隙型或孔隙-裂缝型湖相碳酸盐岩。

裂缝性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可以分为3个层次:宏观裂缝与洞穴,显裂缝与显孔,微裂缝和微孔,具有三重孔隙介质特性;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中后期及新构造运动期,发育程度取决于岩性、构造应力作用和溶蚀储集空间形成时间。

中深层的油源条件和保存条件良好,烃类富集主要受裂缝性储集层发育程度、储集空间形成时间和圈闭条件及保存条件控制。

茫崖坳陷东部将发现大面积中深层裂缝性油气藏,进一步勘探还需进行古构造应力场研究,以指导对裂缝发育带空间分布的预测。

图3参1(王孝陵摘)【总页数】4页(P12-15)【作者】李元奎;王铁成【作者单位】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构造中深层裂缝型油藏的发现及经验教训 [J], 雷兵足2.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储集空间形成机制 [J], 孙平安;曹剑;冯进来;胡凯;刘云田;王国彦;杨树逸3.膏盐岩对异常高压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以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为例 [J], 张津宁;张金功;杨乾政;吴春燕;崔强;王晔;郭岭4.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咸水湖相原油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 [J], 江凯禧;彭丽;5.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咸水湖相原油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 [J], 江凯禧;彭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狮子沟构造成藏期次与模式研究

狮子沟构造成藏期次与模式研究

狮子沟构造成藏期次与模式研究张永梅;靳保珍;谢红梅;郝小梅【期刊名称】《青海石油》【年(卷),期】2007(025)001【摘要】红狮、英雄岭凹陷是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的主力生油凹陷,长期以来一直是盆地的勘探重点,目前已在其周缘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了30000×104t。

狮子沟构造位于红狮生油凹陷腹部,浅层已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488×104t4。

狮20井在E31。

碳酸盐岩储层中获得平均日产油1036.2m3,平均日产天然气204055m3的高产工业油气流。

深层油藏的高产也说明了深层油藏压力大、产量高。

但是受勘探条件的限制,二十多年来,狮子沟深层油气藏的勘探没有取得突破。

目前制约狮子沟构造及其周缘油气勘探的主要因素是对狮子沟构造整体成藏规律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勘探部署重点和有利方向不明确。

要加快该区油气勘探,深入解剖已有发现的油气成藏过程、明确其成藏机制和油气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5页(P9-13)【作者】张永梅;靳保珍;谢红梅;郝小梅【作者单位】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构造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研究 [J], 李兆龙2.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古近系油气成藏期次 [J], 李海;汤达祯;许浩;李福来3.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英东构造带构造演化及控藏特征 [J], 隋立伟;方世虎;孙永河;杨春燕;孟庆洋;桂丽黎;陈琰4.狮子沟构造带裂缝储层保护钻井液配方 [J], 王双威;张闯;张洁;谯世均;赵志良;张蝶5.青海油田狮子沟-英中构造带堵漏技术研究 [J], 刘凤和;刘德秩;谯世均;邢星;雷彪;白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狮子沟油田浅部地层预防井漏浅析

狮子沟油田浅部地层预防井漏浅析

狮子沟油田浅部地层预防井漏浅析
郝景
【期刊名称】《石化技术》
【年(卷),期】2016(023)006
【摘要】狮子沟油田N1油藏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亚区.该构造浅部地层岩性疏松、成岩性差,岩性以浅棕、土黄色砂岩、泥质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及砾状砂岩.
【总页数】2页(P270-271)
【作者】郝景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青海钻井公司青海海西816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王场油田井溢、井漏典型案例及预防应对措施 [J], 王爱先
2.狮子沟油田浅油藏低阻层的测井解释与评价研究 [J], 李松东;赵为永
3.狮子沟油田N1油藏低产井挖潜对策 [J], 韩绪军;张春燕;李志军;蒲斌
4.浅部砂层井漏现象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J], 邓增库;解振宗;杨文权;蒙图强;岳秀永;庞维华
5.在“世界屋脊”打造油气勘探开发服务典范——从青海油田狮子沟英西区块日产千吨井看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开发服务保障能力 [J], 董旭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狮子沟浅层油田油井清防蜡维护工艺探索

狮子沟浅层油田油井清防蜡维护工艺探索

狮子沟浅层油田油井清防蜡维护工艺探索
李志军;汪鸿鹏
【期刊名称】《青海石油》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狮子沟浅层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山地地貌,是一个岩
性一构造油气藏。

自1997年进行开发以来,虽然在措施上未能找到较好的进攻性措施技术,但是由于注水受效明显和新钻井的补充,在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但由于油井结腊周期短,含腊量高等原因,使得油井免修期短,导致产量下降加快,所以尽快的找到适合狮子沟浅层油田油井清防蜡维护工艺技术是维持油田稳产及今后上产的必要手段。

【总页数】5页(P57-61)
【作者】李志军;汪鸿鹏
【作者单位】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三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8.2
【相关文献】
1.狮子沟油田E3油藏控制油井结盐方法探讨 [J], 蔡亚;余胜国;石杰;杨鲜鲜;吴军
2.狮子沟、红柳泉油田清防蜡工艺及经济评价 [J], 方士勇;陈学元;马铭鲁
3.低度交联聚合物深部调驱技术在狮子沟(浅层)油田的应用 [J], 阳雪飞;李军刚;童巍
4.金县1-1油田稠油井电加热清防蜡工艺研究 [J], 高永华;万芬;李康;刘华伟;袁博;
陈钦伟;田发超;李登;刘明发;冯明星
5.老爷庙浅层油井化学清防蜡工艺及应用 [J], 都芳兰;吴均;马国友;刘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狮子沟油田N1油藏开发调整方案

狮子沟油田N1油藏开发调整方案

狮子沟油田N1油藏开发调整方案
涂述培;樊仓栓;唐士跃;赵生秀
【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
【年(卷),期】2007(021)003
【摘要】狮子沟油田N1油藏近年随着边水推进和注入水的不断增加,部分井含水大幅度升高,油田综合含水上升加剧,自然递减快,油田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了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该油藏的高效开发技术研究.通过对目前油田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钻调整井、油井转注、水井分注及调剖,油井补孔等技术及四套开发调整方案,并从技术角度出发,推荐方案二作为实施方案,预测最终采收率较基础方案提高4.4个百分点.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涂述培;樊仓栓;唐士跃;赵生秀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三厂,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三厂,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三厂,甘肃敦
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3.3
【相关文献】
1.狮子沟油田N1油藏低产井挖潜对策 [J], 韩绪军;张春燕;李志军;蒲斌
2.狮子沟油田N1油藏注水效果分析 [J], 李武胜;谢丹;董春鹏;李勇
3.狮子沟油田N1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J], 赵存桂;李忠春;魏成章;毛风华;赵小花
4.狮子沟油田N1油藏开发形势分析 [J], 唐士跃;马铭鲁
5.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狮子沟油田N1油藏的应用 [J], 刘佳文;陈学元;李武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狮子沟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

探讨狮子沟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

探讨狮子沟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摘要】狮子沟油田为岩性构造油藏,近年随边水推进和注入水的增加,部分井含水大幅度升高,综合含水上升加剧,自然递减快,油田开发效果逐年变差。

为了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开展油藏地质研究。

分析油田生产现状,提出了钻调整井、油井转注、水井分注及调剖、油井补孔等开发调整对策。

【关键词】狮子沟油田油藏特征剩余油开发对策1 地质概况狮子沟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行距花土沟镇石油基地12.00km。

油田西邻七个泉,南接花土沟。

1971年9月,狮中2井试油,发现N1油藏。

1998年狮子沟油田N1油藏正式投入全面开发,经历了评价试采阶段和方案实施阶段。

1.1 构造特征狮子沟构造是茫崖坳陷狮子沟—油砂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狮子沟构造高点西南与七个泉、红柳泉构造相邻,东南与中沟断层与花土沟构造高点相接,东北与干柴沟构造相望。

狮子沟高点位于狮子沟主沟,西南侧为狮子沟大逆断层通过,断层走向60°,倾角74°~82°,断层延展约4.00km,向西翼尖灭,构造东西长4km,南北宽1.5km,闭合面积5.19km2 ,闭合高度47m。

该构造发育两条边界断层。

仅在构造边部,发育中沟断裂、狮子沟断裂两条逆断层。

中沟断裂为狮子沟与花土沟高点分界断裂,无井钻遇。

狮子沟断裂为N1油藏的南界断裂,断层倾角15°~35°,倾向30°左右,走向120°左右,最大断距1860.00m~2000.00m。

1.2 沉积环境N1油藏是在区域湖退下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

分流河道微相是狮子沟地区最发育的沉积微相,垂向上往往与河口坝砂体相互叠置,向湖盆方向与河口坝、席状砂沉积相连。

底部往往有冲刷面,典型的正粒序,常出现块状构造和平行层理。

分流间湾微相主要为漫积作用而形成,河口坝沉积微相比较发育,常发育有小型波纹层理和斜层理,典型的反韵律特征。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古近系油气成藏期次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古近系油气成藏期次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古近系油气成藏期次
李海;汤达祯;许浩;李福来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13(020)003
【摘要】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古近系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多年来其深层油气勘探一直未取得突破,油气成藏期次的不明确阻碍了对其油气成藏过程的准确认识.通过对狮子沟油田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观察、荧光分析以及均一温度和盐度测试,对其古近系油气成藏期次进行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主要发生2期油气充注事件.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可知,第1期油气充注发生于上新世中期,距今约12~10 Ma,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以浅黄色、黄绿色液态烃和气液烃为主;第2期油气充注发生于上新世末期,距今约4~2 Ma,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以黄绿色和绿色气液烃为主.此外,研究区油气藏还具有多期充注和持续充注的特征,但主要的油气充注时期均相对较晚,晚期形成的油气藏规模更大.
【总页数】4页(P30-32,36)
【作者】李海;汤达祯;许浩;李福来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1.1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特征
2.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构造N1——E1+2裂缝陛储层评价及油气富集控制因素
3.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构造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研究
4.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古近系异常高压成因
5.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以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第三系储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狮子沟油田天然微地震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青海狮子沟油田天然微地震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青海狮子沟油田天然微地震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冯梅;安美建;王小凤;马寅生;蒋荣宝;李丽
【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
【年(卷),期】2007(13)2
【摘要】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地区一年多的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发现该区微地震活动比较频繁,总体走向北西,且多集中在该区盆山过渡带北西走向的花土沟断裂北东侧2km深度附近.通过对地震与钻孔分布之间的关系和地震发生频次对数与震级线性关系的斜率b值的分析,本文认为,虽然油井注水等因素对研究区内微地震事件具有一定的诱发作用,但大部分地震事件仍主要与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有关.
【总页数】7页(P173-178,172)
【作者】冯梅;安美建;王小凤;马寅生;蒋荣宝;李丽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
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青海油田与斯伦贝谢合作开展狮子沟裂缝性油气藏研究 [J],
2.青海省茫崖狮子沟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前景分析 [J], 赵伟;路隆炜
3.在“世界屋脊”打造油气勘探开发服务典范——从青海油田狮子沟英西区块日产千吨井看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开发服务保障能力 [J], 董旭霞
4.青海油田狮子沟-英中构造带堵漏技术研究 [J], 刘凤和;刘德秩;谯世均;邢星;雷彪;白杨
5.《微地震台震网天然地震层析技术在狮子沟深层构造解析中应用》主要进展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狮子沟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
【摘要】狮子沟油田为岩性构造油藏,近年随边水推进和注入水的增加,部分井含水大幅度升高,综合含水上升加剧,自然递减快,油田开发效果逐年变差。

为了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开展油藏地质研究。

分析油田生产现状,提出了钻调整井、油井转注、水井分注及调剖、油井补孔等开发调整对策。

【关键词】狮子沟油田油藏特征剩余油开发对策
1 地质概况
狮子沟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行距花土沟镇石油基地12.00km。

油田西邻七个泉,南接花土沟。

1971年9月,狮中2井试油,发现N1油藏。

1998年狮子沟油田N1油藏正式投入全面开发,经历了评价试采阶段和方案实施阶段。

1.1 构造特征
狮子沟构造是茫崖坳陷狮子沟—油砂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狮子沟构造高点西南与七个泉、红柳泉构造相邻,东南与中沟断层与花土沟构造高点相接,东北与干柴沟构造相望。

狮子沟高点位于狮子沟主沟,西南侧为狮子沟大逆断层通过,断层走向60°,倾角74°~82°,断层延展约4.00km,向西翼尖灭,构造东西长4km,南北宽1.5km,闭合面积5.19km2 ,闭合高度47m。

该构造发育两条边界断层。

仅在构造边部,发育中沟断裂、狮子沟断裂两条逆断层。

中沟断裂为狮子沟与花土沟高点分界断裂,无井钻遇。

狮子沟断裂为N1油藏的南界断裂,断层倾角15°~35°,倾向30°左右,走向120°左右,最大断距1860.00m~2000.00m。

1.2 沉积环境
N1油藏是在区域湖退下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

分流河道微相是狮子沟地区最发育的沉积微相,垂向上往往与河口坝砂体相互叠置,向湖盆方向与河口坝、席状砂沉积相连。

底部往往有冲刷面,典型的正粒序,常出现块状构造和平行层理。

分流间湾微相主要为漫积作用而形成,河口坝沉积微相比较发育,常发育有小型波纹层理和斜层理,典型的反韵律特征。

远砂坝沉积微相与河口坝具有相似的特征,难于区分。

席状砂微相相对不发育,主要为位于河口坝沉积微相前端的细粒席状薄层砂体,其厚度相对较薄,一般小于3m,平面分布较广,侧向上向岸一侧与河口坝/远砂坝相连,向湖过渡到滩坝微相。

其岩性较细主要为薄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

1.3 地层层序及岩性特征
N1油藏地层自上而下,经过钻井证实,发育新近系上油砂山组(N22)、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三套地层。

狮子沟油田N1油藏储层岩性
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其次是中砂岩。

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砂岩主要包括石英、长石、岩屑等。

其中,碎屑颗粒多为次棱角状—次圆状为主,含量占76.20%左右。

胶结类型多样,以孔隙式胶结为主。

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

次要孔隙类型有粒内孔、微孔隙、裂缝孔隙、铸模孔以及溶蚀孔。

喉道类型主要为变断面收缩部分,其次为孔隙缩小部分。

孔隙结构相对较好,为中—细喉道、中—较低排驱压力、中—好分选和粗—略粗歪度的孔隙结构特征。

其面孔率为0.10%~9.40%,平均4.30%,储层物性以低孔中渗型为主。

孔隙度平均值13.20%,渗透率平均值64.79×10-3μm2。

该油田储层岩石无速敏现象,但存在一定的水敏性。

水敏指数为0.16~0.53,属中等偏弱水敏;对盐酸没有酸敏性,对土酸存在酸敏性。

1.4 流体性质
(1)原油性质。

地面原油性质:在原始地层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1.10~1.16,黏度 4.13~10mPa.s,原油密度0.79g/cm3~0.81g/cm3,压缩系数:10.00×10-6MPa-1;原油收缩率9.28%~13.46%,属低收缩率原油。

饱和压力5.41~9.17MPa,气油比40.63m3/t~62.17m3/t。

(2)油田水性质。

依据N1油藏14口井33个水样分析,总矿化度为169295~263172mg/L,平均为230023mg/L,PH值为7.3,中偏碱性。

N1油藏油水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构造高部位是油、低部位是水。

高点部位油层多、油层厚,构造低部位油层少、厚度薄,明显地表现出原油向构造高部位聚集的油、水重力分异作用。

油层纵向上主要集中分布在K6~K7标准层间的井段,主力油层在K7附近,为Ⅱ油组36~42小层。

油层具有薄、少、散、杂的特点,纵向上油层分布较集中。

1.5 压力与驱动类型
油层温度为39℃,温度梯度2.4℃/100m,属正常温度系统。

原始地层压力为13.58MPa,原始地层压力系数为1.006,属正常压力系统油藏。

N1油藏弹性采收率低,为1.35%,属天然能量严重不足。

溶解气驱能量是该油藏天然能量中较大的能量,溶解气驱采收率为11.43%。

2 开发中存在问题
(1)油水井数比偏高,注采井网欠合理,注采对应以单向为主,造成注水点强面弱格局,平面矛盾突出。

(2)沉积相控下的储层非均质性强,各单层的吸水能力不同,同时纵向上隔层薄,使得分注难度加大,多层合注加剧单层突进,进一步制约了注水调控能力。

(3)由于注采关系的单向对应决定了地层压力恢复具有不均衡性,多年注水开发导致储层的单层突进和单向水驱形成了高渗条带,注入水的无效循环,导致油藏部分区块的欠注,形成局部低压区。

(4)现井网下储量动用程度低,注入水存水率低。

(5)层间干扰的结果,是使部分油层动用不好或基本没有动用,而部分层段注水突进单向水淹。

3 开发对策
(1)在平面上应增补一些注水井点,促进油井向多向多层受效,可遏制含水快速上升。

在局部井距较大、注采不完善区域补钻注水井,同时在剩余油富集区钻调整油井。

(2)注水开发方式适合于狮子沟油田,有利于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保持。

自2000年投入注水开发后,油藏产量明显增加,反映出注水后地层能量得到有效补充,年产油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油水井数比偏高,注采井网欠合理,以单向为主,平面矛盾突出,Nl油藏目前综合含水75%的合理油水井数比为2.5。

(3)注采调配技术。

一是分层注水技术,二是不稳定注水技术。

(4)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提高措施井效果。

通过揭示砂体客观存在形态和连通关系判断剩余油类型,努力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在局部发育的独立型厚砂体与周围注水井为二类连通,因注水受效差而存在剩余油。

在河道砂体的边部,因物性变差而存在剩余油。

由于受断层遮挡、平面干扰等因素形成的剩余油,受层间干扰注水井吸水差形成的剩余油,在以上剩余油滞留区主要开展以油井补孔、酸化、压裂和卡封为主的平面层间调整和挖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