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指导
What 道德与法治是什么? Why 为什么学习道德与法治? How 如何学习道德与法治?落实常规春眠不觉晓,上课别迟到。(人到、心到、书本文具到)夜来风雨声,作业按时交。(课堂作业,要认真对待)笔记加检测,态度很重要。(笔记记在书上,在书上勾画重点,不定期检查)勤巧做舟楫,学海任逍遥。有助于同学们上课时更有效地听懂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助于同学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课前预习,多想问题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基础
二、专心听课,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多问问题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关键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记(记好笔记)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记、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些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
三、做好练习和作业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必备条件加强平时练习和作业的训练,注意掌握各种不同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说明、探究实践)的解题方法,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训练和巩固检验自己,从而提高成绩的目的。
四、课后及时复习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保障精读教材,回忆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多看参考书以补充知识。复习并不是只复习一次即可,而是要循环复习,这样才有利于记忆,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各种途径关心时事是学好《道德与法制》的有益补充看报纸、阅读时政刊物、听广播新闻等
五、学会知识应用,掌握解(答)题方法和应试技巧,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成绩的有效方法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多阅读课外参考书籍,多积累知识,从而提高自己驾驭知
二、教材编写理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其中。
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其次,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也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最后,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
3.准确把握学科特点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
同时,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目标。
4.科学遵循育人规律
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与同伴、老师和家人的交往,核心词是成长,以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有关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本册教材设计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在重要的意义。
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中国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
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质量。
第四单元生生命,是一个温暖的词。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世纪初以来,指向自然生命为基础的讨论生死现象,普及生命知识,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安全与健康,求问生命意义与人生幸福等等,含有明确的生命元素的生命教育开始兴起并渐成潮流。它体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尊重人、关怀人的意识不断觉醒,是社会进步在教育领域的反映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