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生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农林牧渔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植物生产的外部环境、植物生产的土壤基础、植物生产的营养条件、常见植物及育苗技术、植物生产常见病虫害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种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农林牧渔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植物育苗技术、生产环境调控、常见病虫害防治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农艺工、农作物种子繁育员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种植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种植生产所需的环境条件、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植物种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土壤改良、培肥和施肥,能识别常见植物,会常见植物的繁殖技术和主要植物病虫害防治,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了解种植业生产概况、发展趋势,以及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

2.理解农业气象要素及农业小气候特点,掌握主要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措施;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土壤改良和培肥的基本方法;理解植物生产的营养条件,会测土配方施肥。

3.能识别常见植物,掌握常见植物的繁殖技术;了解植物病虫害基本知识,掌握常见植物病虫害的基本特征及防治技术。

4.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安全素养。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职业品质。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聚焦核心素养,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

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种植基础学科核心素养上。

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采用问题导向、主动探究、自主体验、合作学习、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

3.教学内容上应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学科间知识融合、社会生活、职业应用的联系,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4.主动适应信息社会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对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应进行现场教学。

可采用校内外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进行,推进教学做合一;针对部分理论性的教学难点,宜采用虚拟仿真、微视频、动画、图片、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5.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融入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评价建议
1.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

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发挥教师、学生、家长、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以及专业建设指导机构等不同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要与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鉴定相结合。

3.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随堂测验、阶段测验、撰写调查报告等多元的评价方法。

4.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向学生反映,指出被评价者需要改进的方面,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要充分肯定、有效引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编写应体现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吸收行业新知识、新技术。

将种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融合在教材内容中。

3.教材结构、呈现方式应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图文并茂,语言简练清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主学习。

提倡制作配套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师手册、课程题库、学习指导书等电子读物。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加强专业交流和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水平,为教学实施和教学创新提供知识基础。

2.可组织校内外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开发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书等,要借助网络信息资源获取图片、标准、视频、新技术应用、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学交流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开展认知性教学。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各专业(三年制)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