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高考作文——新课程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高考作文
——新课程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立足于作文课堂教学来观察,其主要问题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写”不对路,主要表现为“讲授本位”、“知识本位”、“写作本位”三种模式。

作文教学应以片段写作为中心,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在研究的状态下改进教学,构建简约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作文教学怎么了
现实教学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种是“以教师讲授为本位的作文课”。

所有的过程都是教师操控,学生的活动都是按照教师的“旨意”来进行。

比如一堂“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人教版必修五)的作文课,教师以什么是“亲情”导入,铺陈作文的精彩片段供学生“欣赏”。

接着讲解什么是“充实”?又是举出精彩片段供“欣赏”。

最后讲怎样才能写得“充实”?归纳总结技法,比如要用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用对比、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用大量典型的事实来说理论证等等。

然后,亮出一个题目,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匚,(可是,时间已经悄悄流走了,学生哪有时间作文呢?那就课外吧,课外的写作又哪里是教师教的呢?也就是说,既然从课内走到了课外,教师也就“不作为”了,或者说是“无能为”了。


另一种是“以知识为本位的作文课”。

以“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人教版必修五)为例。

上课伊始,自然有一个“诱人”的“导入”,旨在“激趣”;学生读相关文字,教师要求边读边思考什么是深刻?为什么要写得深刻?怎样才能写得深刻?(这样的设问也基本上就成为程式化设问了)o然后询问问题有没有不懂的口如果学生说还有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其他同学来帮助解答,教师也就“随机应变”地将自己要讲的话“插”进去了,“狡猾”地趁此机会作补充的讲解或强调。

讲到差不多的时候,还有5分钟下课口于是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表现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写得深刻的作文。

可怜兮兮的学生唉声叹气地进入到课外写作的环节之中去,教师也是“无能为”或者“无为”的。

还有一种可以概括为“以写作为本位的作文课”。

这种课型一般可以分为写前、写中和写后指导三个环节。

写前指导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揣摩题目,分析写作技巧,从整体上对文章作出构思,写中指导也就是教师指指点点,走走看看,特别是对那些无法下笔的学生进行思想开导。

写后指导通常也就是点评,或者组织学生相互欣赏,相互批点。

自然,最好的是面批面改,只是很费时,特别是大班额教学恐怕是难以实现的,而且难以立竿见影。

于是,就流行着另一种模式,那就是以不教为教。

结合阅读教学的训练要求学生写作,以写促读;或者是以“周记”“半月谈”的方式,把写作放到课后或课外去进行,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和体悟;或者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写作文,教师基本上是不指导的,要求学生相互
之间点评、修改,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这种课型算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教学模式。

如此现状会导致学生更加轻视语文学习,反感作文练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二、作文教学怎么办
作文是可以教的。

美国的创意写作教学以及中国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意写作也“证明”。

不但写作是可以“教”的,就是作家也是可以“培养”的。

但是,作文怎样教才会更有效呢?《课程标》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是,要真的将这些化为行动,并且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依然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怎么办?唯一的答案就是探究,就是在教学的实践之中去实验,总结,改进,积累,形成新思路、新策略。

(一)对教科书进行二度“开发”,以片段写作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不能“教教材”,只能“用教材教”,这一点已经成为语文界的共识。

冯恩洪先生提出,教科书不过是第一学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所编写的更有针对性的“导学案”则是第二学案。

作为教师,我们发现,真正有效的教学就是要“细化”,要具体,可操作性,有针对性,能够突出关键点、重难点。

比如在教《项羽之死》时,要求学生课堂写作训练:100字左右,引用一句名言,运用文中主要情节,点评事例,联系现实。

从而归纳出“观点+名言+事例+现实十点评”的一事一例的片段写法。

(二)在研究的状态下教学,在研究之中改进教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与时俱进的教学才是充满活力的。

没有研究的教学即使最初是新颖的,深刻的,有效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学生的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终究是慢慢地变为平淡,肤浅,因循守旧,毫无生机。

甚至连教师自己也会觉得厌倦,也会“自我否定”。

所以,只有在研究的状态下的教学才是流变的,才是新鲜的,才是充满生机的。

可是,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就家长却是欢迎“守旧”的,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分数”。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创新的同时,必须虑及“实用”,必须虑及“分数”,否则,学生和家长是不会买账的,甚至还会使自己陷入永恒的“改革”的阵痛之中。

马小平的“苦难语文”和尤建中的“生命课堂”就是在学生的“不合作”尤其是家长的“围剿”之中走到“终结”的,实为“前车之鉴”。

(三)构建简约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

可以肯定听说读写的融合,读写相生,都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也就构建了另外的一种“现场作文”教学结构一一“放胆试作一相互欣赏一探究评价一自评互改一成果展示”五环节。

即由学生自己命题写出一段或者一篇文章;同学间相互“欣赏”,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寻找“亮点”,明确不足;分析学生写作中的“亮点”和“不足”,探寻“亮点”形成的原由,明确弥补“不足”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修改作文,可以是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也可以是同学自己修改,目的是要将“学习目标”落实,具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习作展示,同学之间相互欣赏,点评,教师作为引导者或参与者,自然也要加入其中。

这样的模式,教师自始自终都是在扮演
导演的角色,更容易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易于产生成就感,激发习作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