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
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重点、难点解析】
1、总理衙门的建立及作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内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抵抗不住洋人的坚船利炮,便决定向侵略者屈服,以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
外国侵略者在与清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在与太平天国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其坚定的反侵略的态度。
两相权衡,外国侵略者决定利用清政府。
双方的共同利益要求和互相利用的政策,使他们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总理衙门就是这种缓和的产物。
总理衙门的建立,又为中外反动势力的进一步勾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是清政府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总理衙门的建立也是外国侵略者进一步侵略的需要。
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设了一个“五口通商大臣”的职位,办理涉外事宜,但却不是一种正式的外交机构,而是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的一种非对等的机构。
外国侵略者对此严重不满,他们要求派公使进驻北京,要求通过一种正式的外交机构与清政府打交道,以便直接操纵清政府。
清政府作为战败者,只能适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但从近代国际关系发展这个角度来看,总理衙门的建立也是大势所趋。
因为在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世界中,每个国家都需要有一个对等的、专门的外交机构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总理衙门的建立便是清政府被迫顺应世界潮流的一个产物。
总理衙门还是推行洋务运动的中枢,为中国的近代化起了探路的作用。
2.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评价
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
(三)在如何解决内外矛盾的基础上,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慈禧暂时支持洋务派。
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创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创办民用工业以求自富,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其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
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说明了这一点。
从这点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这在洋务运动过程中表现为三个严重弊端:(一)只主张学习西方某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不采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
(二)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不是商品生产,不按经济规律办事。
从本质上来讲,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三)洋务派标榜办洋务是“自强新政”,但在洋务运动期间,对欧美列强却极尽屈膝妥协之能事,在对外交涉中不敢开罪于侵略者。
这些都是由于洋务派封建地主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
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总之,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而采取的“自救运动”,也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3.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和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的异同点
分析: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同点:①二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地主阶级。
②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不同点在于两者的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必然打上时代和社会的烙印。
中国资本主义一开始即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
当一些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一上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就采用降价倾销等办法,排挤中国的商品,不少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此而倒闭。
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也受到外国资本收购的影响。
外国资本通过中国的买办商人在原料产地广泛设立原料采购点,使中国民族工业在原料来源上面临严重的困难。
中国民族工业还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严重摧残,陈启沅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下令关闭继昌隆缫丝厂,致使陈启沅被迫将厂迁往澳门。
清政府还对民族工业横征暴敛。
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革命要求,具有革命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存在着依附关系。
大多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机器设备需从外国购入,技术也要请外国人指导。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少,需要由外国资本主义雄厚的银行贷款。
有些民族企业为逃避封建压迫,设在租界以求“保护”。
民族工业对封建主义的依赖同样很大。
早期民族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这些人本身就和封建势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创办企业必须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和官僚的支持。
因此,民族资本主义又具有软弱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具有妥协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参与者之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因而不可能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独立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5.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分析:中国无产阶级是有以下特点:
①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
②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较为集中,从地区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等大城市。
从企业看,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
这种集中性,有利于无产阶级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
③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这就使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易于在未来的斗争中结成亲密的联盟。
④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的三种压迫和剥削,处于经济上无钱、政治上无权的悲惨境地,因此其反抗精神更强。
由于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且具备以上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必然取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并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例题解析】
1.19世纪60年代,出现暂时“中外和好”局面的基础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B、外国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
C、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清政府不断满足列强的侵略要求
本题答案:D
解析:面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国内又忙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清政府无力也无心抗拒列强的侵略要求。
列强在《北京条约》签订后,纷纷采取维持清王朝统治现状,使其能够履行不平等条约的政策。
中外“和局”逐步形成。
所以,清政府维持的所谓“中外和局”对清王朝,尤其是对洋务派来说,也许是为了“委屈求全,力图振兴。
”然而,在列强看来,不过是为了使清政府能够更有效地履行条约规定的对各国的义务。
一旦清政府对列强的侵略要求难以满足,甚至稍有异议,“中外和局”便不能继续维持。
清政府“借师助剿”是中外和局在军事上的表现。
在“和局”进行过程中,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的重要标志是海关大权被英国人控制。
选项C不是“中外和局”存在的基础,而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的基础。
2.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从根本上讲是由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来决定的B、顽固派激烈反对决定的
C、“师夷长技”方法决定的D、其维护封建统治目的决定的
本题答案:D
解析:社会性质不能直接决定一场政治的或社会的运动成败,中国近代各种政治运动都是在同一的“半殖半封”社会条件下展开,有成有败。
顽固派的阻挠和反对并没有阻止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搞了30多年,“师夷长技”即向西方学习,这本身没错,符合近代社会发展方向,关键是看学习西方哪些内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其次还要看倡导洋务运动的这些封建官僚有没有勇气和能力摆脱封建旧习,带领中国实现真正的“自强”“自富”。
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促进中国社会进步,而是要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其致命弱点即在于此。
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最主要的是由于它们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而产生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D、都是由私人投资兴办
本题答案:C
解析:近代工业是与手工业相对的一个概念,其最重要的特征是机器大生产。
A项说明的是近代工业产生的时间,B项说明的是近代工业产生的原因,D项说明的是近代工业的来源,都不是正确答案。
4.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是由于
A、自然经济制约着商品经济的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传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滞后D、自然经济的解体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本题答案:B
解析:在西欧,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同时便产生了,而无产阶级则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后,因此资产阶级先于无产阶级产生。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民族资产阶级,这主要应归因于西欧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方式不一样。
西欧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产生的,中国资本主义则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以后产生的。
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过程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无产阶级,因此,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高考题萃】
1.(2007上海历史)右侧是份售书广告
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解析】C。
此题要把握好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和这一时段的历史特征。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基本结束,主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力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再来看这一时期可能的畅销书,可以排除《共产党宣言》和《庶民的胜利》,即3、4、5都有可能入选,再看答案,故选C。
2.(2007江苏历史)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 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本阶级
D.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解析】A。
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于外商企业中,显然这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有关。
3.(2007海南历史卷)“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3.理解和分析一些重要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基本主张的异同。
【在线测试】
1.关于总理衙门的评述,正确的有①适应外国资本主义国家需要而设立②实权由洋务派掌握,是洋务运动的推动机构③反映出清朝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④反映出清朝中央机构趋向近代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与科举制度下的官学相比,洋务运动中所办新学堂的特点在于
A.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B.毕业生不在清政府中任职
C.不由清政府派官员管理D.不再讲授"四书五经"
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①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已在一些行业中发生②鸦片战争后,受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④中国社会逐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
A.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B.由美国人蒲安臣任中国使臣出访欧美,代表中国办理外交
C.由礼部和理藩院分管部分外交事务
D.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5.反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华经营的工厂
B.明代中后期,苏州丝织业的手工工场出现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近代工业
D.19世纪70年代,洋务开办的民用企业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的人是
A.商人、地主和官僚B.官僚和工业主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D.商人和高利贷者
7.从生产力发展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861年的有①总理衙门设立②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③李秀成进攻上海④安庆军械所创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
9.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包括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⑤派遣留学生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10.下列关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政局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内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B.皇帝失去了控制国家的实权
C.中外关系出现了暂时"和好"局面D.西方利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答案与解析
答案:1.D 2.A 3.A 4.D 5.C 6.A 7.B 8.C 9.D 10.D
解析:
1.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正确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本题涉及总理衙门建立的背景、职能和影响。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总理衙门建立这一历史现象放到近代历史发展的宏观环境去理解。
选项①符合教材有关总理衙门建立前景的表述,选项③的表述为错项。
选项②,因为由奕訢主管,所以结论正确。
选项④必须联系总理衙门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的积极方面,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本题正确选项为D。
2.本题为比较选择题,考查对洋务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洋务派虽仍为地主阶级,但其思想已发生很大变化,他们主张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其统治,其所办新式学堂已不纯为培养封建官吏,而是培养懂西学的专门人才,以洋务企业需要,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3.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考查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选项④与题意不符,可予排除,本题正确选项为A。
4.本题为表述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
本题A、B项说明列强开始干预清政府内政外交、C项不符史实,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适应资本主义列强的需要而设立的,故正确选项为D。
5.本题为表述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A、B、D三项均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题正确选项为C。
6.本题为最佳选择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最早投资于近代企业。
故A为本题的正确选项。
7.本题为限制类选择题,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限制词是“从生产发展观点看”,所以必须从生产力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A项与题意不符,B、C两项均属生产关系范畴,而大机器生产是资本主义在工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8.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时间概念,本题正确选项为C。
9.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综合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为D。
10.本题为逆向类选择题,考查分析判断的能力。
本题解题关键是题干限定的“19世纪60年代”的时间范围。
在此时间范围内中国政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A、B、C三项。
因为那时中外关系刚刚出现暂时“和好”局面,西方列强并未能够完全控制中国内政、外交,故正确选项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