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斗争简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革命斗争简史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
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道路狭窄,地形险峻。
只有五条小路可以出入。
在军事上,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影响湘、鄂、赣、粤四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后,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
下面我们将井冈山斗争历史按时间顺序作一简要叙述。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经历了创立、巩固发展和坚持斗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1927年9月至l928年2月)(一)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1927年4月至7月,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相继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的道路如何走?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的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为了确定全党在新形势下的斗争任务,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检查党中央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制定新的路线;改组中央政治局。
经过到会代表的一致努力,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成立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派毛泽东和彭公达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8月18日,湖南新省委召开工作会议,确定成立秋收起义领导机关枣党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
讨论制定了秋收起义的计划。
省委会议后,毛泽东于9月初在安源召开军事会议,组织了秋收起义的武装力量,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
下辖4个团,计5000余人。
卢德铭任总指挥。
9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发布了《关于夺取长沙的命令》,要各地会师长沙,夺取省城,建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
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发动。
我军首先破坏武长和株萍铁路,切断敌人的交通运输。
10日,分头向萍乡、礼陵、平江、浏阳等地进攻。
第二团从安源出发,两次攻萍乡未成,西取老关,后攻克礼陵,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由于敌强我弱,第二团经老关北上,攻克浏阳,在浏阳被围,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
一、四两团向平浏进发,在攻打长寿街时〕,四团团长邱国轩率部叛变,勾结敌人,从背后袭击一团。
一团死亡百余人,并有两个营被打散。
第三团在向浏阳前进时,右路失利,失去配合。
敌军开展反攻,三团受到部分损失,向上坪转移。
鉴于
起义部队先胜后败,遭受严重挫折,14日,毛泽东在上坪召开了三团连以上干部会议,决定通知各路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合。
19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决定部队向萍乡退却,再向湘南转移。
(二)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
20日清晨,工农革命军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坪上举行会师大会,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指出:秋收暴动原计划攻打长沙,可是长沙那样的大城市目前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
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管的地方去,保存和发展武装力量。
讲话后,部队立即出发,当天到达江西境内的桐木。
21日,部队到达萍乡境内的上栗市,原打算经萍乡去安源,但到上栗市后,听说萍乡有重兵把守,部队又绕道到芦溪。
当晚部队到达芦溪。
第二天凌晨,工农革命军在芦溪遭到赣敌朱培德部的突然袭击,经激战后突出重围,总指挥卢德铭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芦溪战斗后,部队继续南下,24日到达莲花县的甘家村。
25日,部队冒雨攻克了莲花县城,砸开了监狱,营救出被捕的70多位革命群众。
翌日,毛泽东在县城召开了原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研究莲花县党的工作。
(三)三湾改编和古城会议
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永新县的三湾村。
根据江西省委的介绍,前委派人与宁冈县党组织和袁文才部取得了联系,并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
在前一段的行军打仗中,由于长途跋涉,粮食不足,缺医少药,部队弥漫着一股消沉情绪。
少数人经不起考验,认为失败已成定局,悲观
动摇。
有的不辞而别,有的背叛革命。
军官打骂士兵的现象时有发生,官兵关系紧张,军纪松弛。
加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没有确定,党组织不健全,一个团才有一个支部,无法开展有力的工作。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部队来到三湾的当天晚上,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
会上毛泽东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状况,提出了改编的主张。
会议通过了这一决定。
第二天便着手进行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措施有三条:一是进行组织整顿,将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一、三两个营。
另外还组编了一个特务连,一个军官队,一个辎重队,一个卫生队。
改编时以自愿为主,愿留的则留,不愿留的根据路途远近,发给三至五元钱的返家路费,让他们回家。
改编后部队剩700人左右。
人虽少了,但部队更精悍了。
二是确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将以前一个团一个支部,改成班有党小组,连有党支部,营团有党委。
连以上设党代表,全军由前委统一领导”。
三是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在连、营、团各级设立士兵委员会,废除繁琐礼节,不准打骂士兵,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官兵待遇一样,建立起新型的官兵关系。
整编中还重新任命了干部。
团长陈浩、团党代表何挺颖、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昌剑,一营营长黄子吉、党代表宛希先、三营营长张子清、党代表李运启,特务连连长曾土峨,军官队队长吕赤,辎重队队长范树德,卫生队队长曹锑、党代表何长工。
三湾改编,标志着工农革命军的新生,在我军的建军史上具有深远而伟大的意义。
在三湾,毛泽东还接见了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龙超清和袁文才的代表陈慕平,听取了他们对宁冈县和井冈山的敌我情况、袁文才农民自卫军情况的介绍。
10月3日,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古城。
当天便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前委委员,营以上干部,永新、宁冈、莲花三县的党组织负责人,共60余人。
会议历时3天,首先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决定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进行团结改造;着重讨论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活动等重大问题;决定在靠近井冈山的茅坪设立留守处和红军医院。
会议结束后,前委紧接着召开全体军人大会,传达了这次会议精神。
毛泽东也开始了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水口整休与边界游击
1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
在途中的大仓村,毛泽东会见了袁文才,并送给袁部100多支枪。
袁文才也资助工农革命军700块大洋。
在袁文才的帮助下,部队在茅坪设立了一个留守处,建立了一所红军医院,妥善安置了伤病员。
为了扩大政治影响,联络边界各县的农军,同时解决经济给养问题,毛泽东亲自率领革命军沿湘赣边界游击。
在湖南酃县十都,派何长工去长沙、衡阳等地寻找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汇报起义部队的情况,并打听南昌起义部队的消息。
10月中旬、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酃县水口村。
部队到达水口后,进行了短暂时间的休整。
一方面组织军事训练,在松山坝进行实弹演习,
另一方面进行建党的组织工作。
为了确保“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贯彻,毛泽东亲自深入到战士中间,发展一批工农骨干分子加入党的组织。
一天晚上,毛泽东在水口的叶家柯堂亲自主持了连队6名优秀战士的入党宣誓仪式。
在水口,毛泽东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了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失败的消息,更坚定了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心。
他在水口采取了这么几个措施:
一、派出徐彦刚、游雪程、陈伯钧三人去茅坪袁文才部开展工作。
二、派宛希先率领一营的两个连到湖南安仁、茶陵一带游击。
这支队伍于10月2l日打进茶陵城,处决了敌县长,砸开了敌监狱,救出了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三、主力部队改变行军方向,由原来的南下改为举旗向东,折至江西遂川,向井冈山转移。
在水口,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借口去长沙向湖南省委汇报情况为名离开了队伍,成了可耻的逃兵。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主力沿湘赣边界进入遂川境内。
经营盘圩、戴家铺等地,于10月22日抵达大汾。
第二天拂晓,部队遭到遂川靖卫团肖家壁地主武装的袭击,被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由张子清、伍中豪率领到桂东等地活动,后来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接上了头,至12月才上井冈山归还建制。
另一部分由毛泽东率领继续向井冈山转移。
23日中午到达黄坳,晚上到达荆竹山。
24日中午到达大井村,受到王佐部队的欢迎。
离开荆竹山时,毛泽东向部队宣布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筹款
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部队在大井住了3天,于27日到达茨坪。
(五)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队
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其前身是井冈山上的两支绿林队伍。
袁文才是客籍人,1898年生于宁冈茅坪附近的马源村,早年在永新求学。
因受地茅坪一带的一支绿林组织“马刀队”建立了关系。
后来其母惨遭豪绅杀害,便公开投奔了马刀队。
由于他有文化,会计谋,逐渐成为马刀队的首领,在宁冈周围有较大影响。
王佐,井冈山下庄村人,也是1898年生。
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从小学做裁缝。
因不忍豪绅的残酷压迫,参加了当地的一支绿林组织。
后来他自己买了一支枪,脱离了原队伍,另外拉起了一支一几个人的武装,自立为王。
袁王两人,由于共同的社会地位,又是同年所生,遂结为“金兰之好”,彼此感情很深。
两支队伍互相配合,各霸一方,控制了井冈山一带。
1926年大革命的洪流对袁王两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宁冈、遂川两个县的党组织曾分别派人到袁、王部队开展团结和教育工作。
这两支武装也分别于1926年秋和1937年初改编为农民自卫军。
袁文才于1926年秋加入了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湘赣边界各县的党组织大部分塌台,地方武装枪支也大部分被缴去,而袁王两部却各自保存了“支枪,坚持与敌作斗争。
1927年7月,还参加了攻打永新城的战斗。
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后,对袁王确定了既团结又改造的方针,力争袁、王部队参加工农革命军。
毛泽东先后派出徐彦刚等人到袁文才
部、何长工到王佐部开展工作。
他们对袁、王两部的改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明确为谁打仗,为谁革命的道理,培养干部、士兵入党,在部队中建立起党的组织,组织士兵委员会,推广各项民主制度。
二、进行组织整顿,把混进队伍中来的少数坏分子清洗出去,同时把那些思想进步、革命坚定、忠厚纯朴的年轻士兵选拔到班、排指挥员的岗位。
三、提高军事素质,帮助指导袁王部队开展军事训练。
1928年初还帮助王佐消灭了他的死对头、井冈山大恶霸尹道一,使王佐更加信赖工农革命军。
毛泽东对改造袁王部队一直很关心,并多次直接做袁、王本人的工作,还抽出时间看望士兵,给他们讲革命道理。
在毛泽东及工农革命军的努力下,袁王部队的改造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效果,王佐也很快参加了共产党。
1928年2月,袁王两部在宁冈大陇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
袁文才为团长,王佐为副团长,何长工为党代表。
袁部为一营,王部为二营。
(六)红色根据地开始创立
1927年l 1月上旬,毛泽东在茅坪的象山庵召开了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县迅速行动起来,重建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打土豪筹款子等。
会议后,为了创建与扩大根据地,工农
革命军决定攻打茶陵。
11月15日部队下山来到大陇,毛泽东作了攻打茶陵的动员。
第二天由团长陈浩、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率领团部及一营出发。
毛泽东因患脚疾留在井冈山。
18日清晨,部队攻占了茶陵县城。
随后成立了茶陵县人民委员会,谭梓生任县长。
由于新的政权机构一切按旧政府的形式办事,照样是升堂审案,收税完粮,令群众大失所望。
陈浩等一部分干部则吃喝享乐,一派大功告成的景象。
宛希先见状急忙给毛泽东写信告诉这些情况。
毛泽东立即复信,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宛希先立刻开会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并召开了工会、农会、士兵委员会会议,宣布成立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谭震林为主席。
这是湘赣边界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也是全国最早的红色政权之一。
12月下旬,湘敌吴尚第八军进剿井冈山根据地,进攻茶陵城。
工农革命军与敌人激战后,因敌众我寡,主动撤出茶陵城,向井冈山转移。
但团长陈浩、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昌剑等人企图将队伍拉到湘南去,投靠国民党13军军长方鼎英。
陈浩是方在黄埔军校的学生,在茶陵城里时陈浩就给方写了信,沟通了联系,准备叛变投敌。
当部队行军至茶陵湖口时,被从井冈山赶来的毛泽东追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当晚毛泽东在湖口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揭露了陈浩一伙的叛变阴谋。
第二天部队返回宁冈,前委在砻市召开大会,宣判了陈浩等人的罪行,当场处决了陈浩、徐庶和韩昌剑等人。
毛泽东在会上还总结了打茶陵的经验教训,提出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一、打仗消灭敌人;
二、打土豪筹款子;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三大任务”的提出,对人民军队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军队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部队的给养。
扩大根据地,工农革命军于1928年1月攻打了遂川。
1月4日,毛泽东率部从宁冈砻市出发,经茅坪、茨坪、下庄、黄坳,进攻遂川。
途中,在大坑打垮了肖家壁的靖卫团(约三、四百人),守城敌军闻讯,吓得连夜弃城而去。
l月5日,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县城。
随后,兵分三路,到于田、大坑、草林一带发动群众,帮助他们建立暴动队、赤卫队、农协、工会等组织,同时开展打土豪、筹款子运动,毛泽东留在县城,帮助重建遂川的党组织,成立了遂川县委,陈正人为书记,并着手筹建县工农兵政府。
1月24日,遂川县召开万人大会,成立遂川县工农兵政府。
农民代表王次淳被选为主席。
1月25日,毛泽东通过进一步总结群众工作的经验,在县城的李家坪向部队宣布了最早的“六项注意”:一、还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2月中旬,江西敌军一个营进驻宁冈新城,妄图夹击我工农革命军。
毛泽东率部回到宁冈,并亲自指挥,于18日攻克新城,俘敌100余人。
缴枪300余支,活捉国民党宁冈县长张开阳。
2月21日,工农革命军在砻市召开了群众大会,处决张开阳,宣布成立宁冈县委(龙超清任书记)和县工农兵政府(文根宗任主席)。
从1927年10月到1928年2月,在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初具规模。
部队先后攻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个县城,成立了县工农兵政府;恢复和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
永新四个县委,酃县特别区委,莲花特别支部;工农革命军发展为两个团,并帮助地方建立了赤卫队、暴动队等组织,从而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第二阶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1928年3月至1929年1月)
(-)朱毛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
“八一”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于1927年冬从广东三河坝撤出战斗后,经湘粤赣边境艰苦转战,进入湘南。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湘南特委和宜章县委的配合下,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于1928年1月12日智取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暴动的序幕。
随后,朱德、陈毅率部相继攻克了郴县、永兴、资兴、耒阳、安仁等县,恢复了党的组织,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3月中旬,还在郴州建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统一领导各县的红色政权。
短短两个月时间,暴动的浪潮就波及20余县。
与此同时,湘南特委的代表周鲁,于3月上旬来到宁冈,指责湘赣边界“烧杀太少!行动太右!”将秋收起义时湖南省委任命的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取消,改组为师委,任命何挺颖为书记,毛泽东为师长。
并且不顾毛泽东等人的反对,强行要毛泽东把队伍拉往湘南,远离根据地,去策应湘南暴动。
3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分三路向湘南进发,先后抵达酃县的中村,在中村进行了为期10天之久的整训和发动群众的工作。
3月底,部队继续南进。
由于受“左”倾盲动主义思想的影响,路上出现了乱烧房子的现象。
到达桂东沙田时,毛泽东向部队重新颁布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密切了军民关系,深受工农的欢迎和拥护。
当工农革命军离开边界以后,国民党军队乘虚而入,闯进根据地,进行大肆烧杀。
遂川反动地主武装头目肖家壁采用割头、剖腹、点天灯等许多惨无人道的刑罚对付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张开阳的老婆带领挨户团在宁冈烧杀。
井冈山根据地除茅坪、大小五井、茨坪等地外,被敌占领一个多月,导致边界的“三月失败”。
与此同时,由于军阀混战暂时结束,互相勾结起来对付湘南暴动大军,致使部队面临强敌的攻击。
为了保存实力,朱德、陈毅等当机立断,有计划地命令部队撤出湘南,分两路向井冈山转移。
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兵分两路接应他们。
4月25日,湘南暴动部队经过艰苦转战,有近万人先后到达了宁冈碧市。
4月28日,毛泽东率领部队击溃了尾随的敌人后,回到了碧市。
在砻江书院,毛泽东、朱德胜利会见。
参加这次会见的有张子清、蔡协民、何长工、王尔琢、伍中豪等,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
5月4日,在砻市广场举行了庆祝两支部队胜利会师大会。
参加大会的军民有一万多人。
朱德、毛泽东先后讲了话,陈毅宣布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参谋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即政治部)主任。
下辖3个师9个团,由朱德、张子清(因负伤由毛泽东代)、陈毅分别任师长。
会上还再次重申了“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朱毛
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在我军的建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深元的意义。
(二)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反革命“会剿”
4月中旬,湘赣两省敌人调集了10个师的兵力,开始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第一次“会剿”。
后来,由于蒋、桂、冯、阎对张作霖的战争爆发,江西只剩下赣敌27师杨女轩部参力口会剿。
5月2日,杨如轩以永新为大本营,兵分两路向井冈山进犯。
毛泽东、朱德等分析了敌情,决定对江西敌人取攻势,对湖南敌人取守势,集中兵力歼敌一路。
一方面,毛泽东率31团,抢占新老七溪岭的有利地形,堵击敌79团的进攻;另一方面,朱德、陈毅率28、29团,佯攻遂川,从侧面攻敌81团,占领永新城。
在五斗江与敌81团激战,将敌击溃,乘胜追击,又在永新城将敌79、80团击溃,第一次占领了永新。
五斗江战斗后,前委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
毛泽东、朱德总结了列次战斗经验,第一次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产生了我军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个星期后,敌人又组织了对井冈山的第二次进剿。
红四军得知敌人进犯的消息,主动退出永新。
一面派29团骚扰敌人,一面令31团一营袭击茶陵高陇,造成敌人错觉。
江西敌人以为我根据地内兵力空虚,于是杨如轩率领两个团作为主力,进攻边界腹地。
朱德率领部队在永新县城与里田之间的草市场设下埋伏,全歼敌79团,击毙团长刘安华,第二次占领永新。
6月下旬,敌人以5个团的兵力由永新向井冈山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
毛泽东率部在永新的龙田、路江一带牵制敌人,朱德、陈毅率部在宁冈的新城正面迎敌,并组织了一万多群众参战。
23日,战斗在宁冈、永新交界的新老七溪岭展开。
这一天正是传统的端午节。
暮途穷德手提机关枪,亲自上阵。
战斗从清晨一直进行到下午3点才结束,随后红军第三次占领了永新城。
这次战斗歼敌两个团,击溃敌5个团,缴枪七八百支,史称“龙源口大捷”。
群众编了一首歌谣:“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真好,真好,快畅,快畅!”取得了粉碎湘赣敌人第一次反革命“会剿”的胜利。
龙源口大捷后,红四军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和地方武装负责人会议,作出了分兵发动群众的决定,以扩大红色割据区域。
此时,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割据区域拥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
面积达7000余平方公里,人口有65万。
5月下旬还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袁文才任主席。
下设土地部、军事部、财政部、政法部、工农运动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妇女委员会,着重负责领导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三)深入土地革命
湘赣边界的山村穷乡辟壤,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地主豪绅压迫剥肖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边界的地主占边区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下,却占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土地,而遂川的地主却占有百分之八十的土地。
因此,要唤起农民起来革命,必须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井冈山斗争的重要内容。
根据地内大体可分3种阶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