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控制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和完善了原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但其还存在一定缺陷,这些缺陷仍然会给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留下一定的空间。

(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以及计量难度大,导致人为操纵盈余管理资产在预期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我国采用的则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时,就给予确认。

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却有着非常大的难度。

一是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二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值,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

不仅难度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在减值准则中,因为不可能对判断资产减值的所有迹象一一列出,所以对于准则所列出的若干迹象,用来要求企业以这些迹象为根据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且作出职业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对此要有很高的判断能力。

这些迹象中,有的可能过于概括性,不够准确。

比如判断资产是否减值的第一个条件是预计下跌明显低于市价的跌幅,而对于“明显低于”这四个字的界定就需要依据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市场、技术、法律的变化来作出判断。

但取得资料十分困难,现行准则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对于没有市价的长短期投资应该如何处理。

所以,这可能为人为的操纵盈余管理进而谋取利润带来可乘之机。

(2)资产减值计量的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利用盈余管理操纵利润判断资产是否减值,最终是要比较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可变现价值,确认条件也只是简单的列举出可能发生减值的一些迹象,按可变现净值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

所以减值的计量标准就应该是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十分重要。

但现行准则只给出了可收回金额的定义,并没有明确定义资产的销售价格和处置费用,也没有系统全面地说明怎样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所以计算某些可收回金额难度就非常大,不确定因素多的资产(如长期资产),在实务操作上就回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三)资产减值准则在控制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漏洞
现行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后就不得转回,但对存货跌价准
备没有这样的规定,所以企业能够通过此科目来减少本期期末的存货成本,使当期利润下降。

使得在以后的会计期间里销售成本便会减少,利润反而会出现回升。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无法考虑到企业盈余管理的每个方面。

比如当企业的管理层发生人事变动,或是盈利没有办法达到剩余利润分配的下限时,企业会选择在某一个会计年度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即是企业把亏损都集中到一个会计年度,以后的年度中就少了许多的压力。

这就说明现行的资产管理准则没有充分发挥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

资产减值准则中,对于是否发生减值,计提金额的计量的规定不够全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操纵空间,对盈余管理的控制要求还是不够完整,存在着漏洞。

(四)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会计估计的存在形成了盈余管理空间由于在资产减值准备中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的存在,形成了利润调节空间。

比如,企业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帐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三种不同方法),而且企业也可以自行确定提取比例。

这样做的目的本来是使得企业在确认收益和计量资产上更加稳健,但是企业能有时够在这种机动性下肆意进行盈余管理,企业就可以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法来适应自己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