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零一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第一零一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2.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以下关于减弱噪声的方法正确的是()
A.城市里种树植草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教室外工地上施工的声音太大影响听课,同学们带上耳罩是最合理的减弱噪声的方法C.在城市里有的地方装上噪声检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C.深秋,枫叶上的霜D.盛夏,河床干枯
4.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kg
B.教室的课桌高为1.2m
C.一瓶普通矿泉水的体积大约为500mL
D.人正常交流时的声音强度约为90dB
5.炎炎夏日,江南第一古村—高椅古村是避暑纳凉、休闲度假、感受质朴民风的绝佳地方。
村民纳凉时感觉凉快,是因为有风吹来,加快了汗液的蒸发。
其实蒸发是()
A.液化放热B.液化吸热C.汽化放热D.汽化吸热
6.对图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检查视力时,为了节省空间,利用观察平面镜成的视力表的像检查B.自行车的尾灯里并没有灯泡,利用光的反射来“发光”
C.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起来有两条鱼的原因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小猫和小聪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7.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类似凸透镜的空气泡,你猜猜看,当平行光线穿过它后,光线会()
A.发散
B.会聚
C.仍平行
D.不改变方向
8.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9.小明坐在爸爸驾驶的小汽车上,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由此现象可推断小汽车的速度比大客车的速度()
A.一定大B.一定小C.一定相等D.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A 和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头拍摄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车身的外表很亮,因为车身是光源
C.由照片 A、B 可以看出汽车是迎着摄像头行驶
D.监控摄像头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__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
12.如图所示,圆形鱼缸中只有一条鱼,而小红(眼睛在A点)却观察到两条鱼。
从水面上看到的这条鱼与实际的鱼相比位置________(填“变浅”或“变深”)了;从侧壁看到的鱼与实际的鱼相比________(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了。
13.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_____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混合而成的。
14.夏天,一个周末的清晨,小轩去遮阳山游玩,遮阳山上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雾的形成是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太阳出来后,雾气会慢慢散去,这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5.投影仪上的投影镜头相当于_____可以成放大的实像。
国家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某班学生的近视率高达64%,班上近视眼同学佩戴的眼镜相当于_____。
同学们要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按时做眼睛保健操,爱护好眼睛。
16.读出下列测量工具的示数:
(1)______cm;
(2)______s;
(3)______℃。
17.小明在期末复习过程中,发现课本上有几处知识不太清楚,请你帮他解决一下:
(1)研究声能时,在扬声器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
(2)研究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时,可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并在水中滴几滴牛奶,其目的是______。
18.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
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______鲜花(选填“靠近”或“远离”)。
三、作图题
19.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画出图中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______;
(2)画出图中对应的入射光线,并保留作图痕迹______。
四、实验题
20.小明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Ⅰ.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地同时听到直尺发出声音,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______(填快或慢),直尺发出的音调变___(填高或低)。
Ⅱ.如图甲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
(3)之涵和意舒同学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___个瓶子。
(4)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_____个瓶子。
(5)如图乙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
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_____(填快或慢),发出
的声音音调越来越_____(填高或低)。
2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
海波______,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A.快 B.慢 C.不变),便于及时记录
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_。
(3)海波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___。
(A.水蒸气 B.小水珠 C.都有可能)
(4)停止加热,海波逐渐冷却,它的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下面四个图像中的
___________。
22.小新同学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4°C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
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min01234567
水的温度/℃84899399999999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漏填的数据是_______℃。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________(选填
“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如果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沸点将_______(选填
“升高”、“不变”或“降低”)。
(3)若实验时出现两种烫伤的情况:A.被沸水烫伤;B.被与沸水温度相同的水蒸气烫伤。
_______(选填字母)情况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
2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直放置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
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直放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
大小_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
璃板_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呈接到蜡烛烛焰的
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填“虚”或“实”);
(4)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24.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纸板ENF______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
于镜面;
(2)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线贴着纸板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沿另方向射
出。
测量后发现,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如果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可
以观察到反射光线将绕着O点沿______方向转动;
(3)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沿ON
向后折,我们在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
(4)让一束光线沿着反射光线的路径射到平面镜上,发现反射光线将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这说明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25.小丽和小红共同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
小丽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在实验时,小丽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
看到如图中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若看到如图中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
(均填字母)
A.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
(3)小丽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4)小丽完成实验后,小红继续探究,她把两只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蜡烛,则,在光屏______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B点是AC的中点。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应适当调整坡度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C =______cm/s,v BC =______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
(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详解】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响度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D
【分析】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片、从传播过程、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详解】
A .城市里种树植草可以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A 错误;
B .在教室外要地上施工的声音太大,影响听课,同学们带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同时影响了听课,故B 错误;
C .在城市里装上噪声检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强弱,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 错误;
D .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屏可以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 正确。
故选D 。
3.C
【详解】
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 不符合题意;
B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 不符合题意;
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 符合题意;
D .河床干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4.C
【详解】
A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故A 不符合题意;
B .教室的课桌高为0.8m ,故B 不符合题意;
C .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在500g 左右,其体积约为
3500g 1g/cm
m V ρ=
==500cm 3=500mL 故C 符合题意; D .人正常交流时的声音强度约为40dB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5.D
【详解】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蒸发是吸热过程有致冷作用。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A.平面镜成像中,像到物体的距离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加物到镜面的距离,所以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可观察利用平面镜成的视力表的像检查,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的尾灯里并没有灯泡,尾灯里是由很多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可以将射向尾灯的光按原路反射回去,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起来有两条鱼的原因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和玻璃中发生折射,而空气和玻璃的折射率不同,所以看起来有两条鱼,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小聪看到小猫是光从小猫射向镜面,经镜面反射后进入小聪的眼睛;小猫看到小聪是光从小聪射向镜面,经镜面反射后进入小猫的眼睛,说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 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
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
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故选A。
8.C
【详解】
A.甲图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说明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故B错误;
C.显微镜其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
因此其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小汽车和大客车同向行驶,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小汽车和大客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客车向小轿车“倒退”而来,说明小汽车的速度很快,大客车速度很慢。
故选A。
10.C
【详解】
A.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车自身不发光,所以车不是光源。
故B错误;
C.由同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A、B,可知汽车的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汽车是靠近摄像头,由图可知,车头朝前,汽车是迎着摄像头行驶。
故C正确;
D.监控摄像头工作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振动响度音调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声.声音有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音色是由声源的材料、结构等决定,可用于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12.变浅变大
【解析】
【详解】
从水面看到的鱼是鱼反射光线经水面折射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虚像,在水面看比实际深度浅一些;
而从侧面看鱼时,由于突起的玻璃与水相当于凸透镜,鱼在焦距以内,所以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3.反射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
【详解】
[1]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它反射了绿光。
[2][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说明了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14.液化吸热
【详解】
[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雾气散去的原因是雾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汽化过程,汽化需要吸热。
15.凸透镜凹透镜
【详解】
[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成像为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所以投影仪上的投影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
[2]近视眼是眼睛晶状体曲度增大,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使近处物体射入眼睛的光线提前会聚,成像在视网膜前,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睛,使光线在进入眼睛前先变发散,然后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物体。
16.43cm或2.44 275.5 37.1
【详解】
(1)[1]读取测量工具时要认清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其示数为2.4cm。
(2)[2]如图所示的秒表,大圈的指针是秒针,其分度值为0.1s,小圈的指针是分针,指针过半,度第二圈,此时的示数为4min35.5s=275.5s。
(3)[3]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示数为:37.1℃。
17.从蜡烛火焰晃动可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显示光在空气或水中的传播路径
【详解】
(1)[1]研究声能时,在扬声器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当扬声器发声时,传递能量,从而使烛焰晃动,故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的目的就是:从蜡烛火焰晃动可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2]为了便于观察光束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和在水中滴几滴牛奶。
这是利用光的漫反射现象来显示光路。
18.会聚靠近
【详解】
[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要想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知,物距应变小,所以镜头应靠近鲜花。
三、作图题
19.
【详解】
(1)光线射向介质的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界面的夹角是30︒,即入射角是6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
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0.乙慢低⑦ ① 快高
【详解】
(1)[1]此实验研究尺振动时的音调跟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收集尺的振动频率和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选用甲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是采用了乙图所示的实验方法。
(2)[2][3]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时,尺振动变慢,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3)[4]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因此,图示中从左到右的音调是逐渐降低的,则第7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低。
(4)[5]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从左至右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快,因此音调逐渐升高,则第1个瓶子发出的音调最低。
(5)[6][7]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来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21.熔化慢秒表 B D
【详解】
(1)[1][2]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让海波吸热熔化;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找到熔化规律。
(2)[3]除图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秒表,每隔相同的时间测量记录温度值。
(3)[4] “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故选B。
(4)[5] 海波逐渐冷却,由液态变为固态,故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凝固结束温度降低,故选D。
22.99 需要不变 B 水蒸气液化放热
【详解】
(1)[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
(2)[2]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9℃。
[3][4]液体沸腾需要达到沸点,需要继续加热,所以沸腾时需要继续吸吸收热量,水吸收的热量被水蒸气带走,水的沸点不变。
(3)[5][6] 若实验时出现烫伤的情况,由于水蒸气先要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热,再和沸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3.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相同垂直相等不能虚不变
【详解】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
(2)[2]两支相同的蜡烛A、B,点燃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可以得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4]通过观察刻度尺上蜡烛A、B的位置和数据,可以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5][6]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光屏不能上接到蜡烛A的像。
(4)[7]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24.竖直等于逆时针在同一平面内可逆
【详解】
(1)[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在硬纸板上呈现光路,应把硬纸板ENF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2]根据实验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如果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逆时针转动。
(3)[4]将纸板ENF沿ON向后折一个角度,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5]由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当一束光线沿着反射光线的路径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会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
25.0 B A 下缩小照相机C
【详解】
(1)[1]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
由图知道,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40.0cm-30.0cm=10.0cm
(2)[2]因为图A的情形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看到如图A的情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B。
[3]图B的情形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要看到图B的情形,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即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
(3)[4]由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知道,蜡烛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蜡烛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4)[5][6]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7]若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B处烛焰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仍然可以成像,所以在光屏上C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现象。
26.s v t
= 较小 24 30 大 【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 v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4]由图知,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s 1=120cm ,所用的时间t 1=5s ,故
120cm =24cm/s 5s
AC s v t == B 点是AC 的中点,故
111120cm=60cm 22
BC s s ==⨯ 故
60cm 30cm/s 2s
BC BC BC s v t === (4)[5]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小,由s v t
=可知,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