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科普资料
生活知识_自然灾害的科普小知识
自然灾害的科普小知识自然灾害的科普小知识:防灾减灾小知识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
中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雪灾的定义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一、形成的原因1、永久积雪:在雪平衡线以上降雪积累量大于当年消融量,积雪终年不化;2、稳定积雪(连续积雪):空间分布和积雪时间(60天以上)都比较连续的季节性积雪;3、不稳定积雪(不连续积雪):虽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气温较低,但在空间上积雪不连续,多呈斑状分布,在时间上积雪日数10~60天,且时断时续;4、瞬间积雪:主要发生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气温较高,但在季风特别强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发生大范围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现短时(一般不超过10天)积雪;5、无积雪:除个别海拔高的山岭外,多年无降雪。
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二、雪灾的分类1、猝发型猝发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
本类型多见于深秋和气候多变的春季,如青海省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l0月中旬出现的罕见大雪灾,便是近年来这类雪灾最明显的例子。
2、持续型持续型雪灾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
此型可从秋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l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灾,持续积雪长达5个月之久,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三、雪灾的规律区雪灾规律: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规律。
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频繁了。
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
大雪节气小知识
大雪节气小知识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
在大雪这个时节,北方地区已经开始进入严冬,寒气逐渐加强,而南方地区也逐渐感受到寒冷的侵袭。
大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进一步深入,天气寒冷,大雪纷飞,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大雪的起源大雪一词最早见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释中,大雪意指天气寒冷已经达到冰冻的程度,雪从天而降。
大雪是农历冬至后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天气逐渐转冷,北方地区开始降雪,南方地区则会出现雨转雪的现象。
二、大雪节气的特点1. 天气寒冷:大雪节气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天气越来越寒冷,北方地区尤为严寒,南方地区也感到明显的冷意。
2. 大雪纷飞:正如其名,大雪节气通常会出现降雪的现象,北方地区大雪纷飞,地面往往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不便。
3. 大气湿度增加:大雪节气为湿度上升的时期,寒潮进一步加强,气温降低,湿度增加,人体感到更冷。
三、大雪节气的影响1. 日常生活影响:大雪节气的到来,寒冷天气会增加人体感冒的风险,需要注意保暖措施,穿着厚实的衣物、勤加锻炼、保持室内通风等。
2. 农业生产影响:大雪节气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北方地区的农民要及时采取防寒保温措施,保护农作物和农畜,以防寒潮对农业造成损失。
3. 交通出行影响:大雪节气的降雪给交通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都会带来影响,人们需要提前做好交通出行的准备和安排。
四、人们的应对策略1. 保持室内温暖:要提前做好供暖准备,保持室内温暖,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等易感人群,更需要注意保暖措施。
2. 增加衣物厚度:在大雪节气中,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加衣物厚度,穿着保暖,以防感冒和受寒。
3. 饮食调养:大雪节气养生需注重饮食调养,选择温热食物,如姜、葱、大蒜等,增强体内的阳气。
4.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还可以增加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雪的科普知识
雪的科普知识
雪是一种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通常出现在冬季或温带气旋的影响下。
它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雪的化学成分是矿物质,它具有明确的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
冻结的水或冰是天然存在的,因此雪属于矿物质。
雪的形态多种多样,雪花是一种美丽的晶体,又名未央花和六出,是由雪晶互相碰并、粘合和钩连在一起而形成的雪晶聚合物。
目前已知的雪花形状大约有两万多种,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绚丽多姿。
雪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在人类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保护庄稼免受霜冻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其次,它可以作为水源的重要补充,为农作物提供必要的水分。
此外,雪也可以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通过反射阳光使雪具有白色外观,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夏季的炎热。
此外,雪还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下雪被视为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雪也与许多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密切相关,如圣诞节、元旦节等。
人们会在雪中堆雪人、打雪仗、滑雪等,享受冬季带来的乐趣。
总之,雪是一种独特的自然现象,它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了解雪的科普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它带来的美丽和乐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关于雪花科普知识大全
关于雪花科普知识大全雪花,又名未央花和六出,一种结晶体,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雪花科普知识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雪花都是六角形雪花是一种美丽的晶体,又名未央花和六出,是由雪晶互相碰并、粘合和钩连在一起而形成的雪晶聚合物。
目前已知的雪花形状大约有两万多种,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绚丽多姿。
雪花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却可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
大自然中却几乎找不出两朵完全相同的雪花,就像地球上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
这主要是因为雪花在生长过程中,降雪云中的温度和湿度瞬息万变,只要稍有差异,雪花的形状就会有所不同。
温度会影响雪晶的生长,进而影响最后的形状。
在接近零下2摄氏度的条件下,冰晶长成小而扁的盘状。
在零下5摄氏度,它们形成细长的柱形和针形。
在接近零下15摄氏度时,它们形成最薄同时最大的雪花。
在低于零下30摄氏度情况下,它们再次形成柱形。
雪花有多重雪花非常轻,通常来说,一朵雪花的直径≥2毫米,5000~10000朵雪花堆积在一起才有1克重,而1立方米的新雪通常有60亿到80亿朵雪花。
雪花有几种形状雪花形状常见的有辐射状和恒星状。
除此之外,还有棱柱状、针状和空心板状的雪花。
包括温度在内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雪花的形状。
据统计,雪花的形状有35种之多,而你可以在-15摄氏度的气温下找到最完美的雪花。
在世界上,每一片雪花都是六边形的,无一例外。
这是因为冰晶中的氢分子和氧分子每次相连都会形成这样的结构。
北方雪重还是南方雪重北方人通常比南方人更高更重,那么北方的雪也比南方的雪更重吗?情况恰恰相反。
比如在100平方米的面积上,北方8到10毫米的积雪重量约100公斤,而在南方重约130公斤。
这是由于冬季空气湿度不同导致的。
南方的湿气更重,雪花会吸收更多水分,所以雪花单片的重量会较重;北方冬季空气干燥,雪也会更疏松一些。
猴子喜欢雪不要以为人类才是唯一喜欢打雪仗的哺乳动物。
小学生主题班会大雪24节气课件(共23张PPT)
大雪时节路面容易结冰,出行时要 特别注意安全,尽量选择步行或乘 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也要避免 在冰雪天气中长时间停留。
大雪节气养生
01
02
03
适量运动
泡脚
按摩
大雪时节天气虽然寒冷,但适当的运动可 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可 以选择晨跑、做瑜伽等运动方式。
大雪时节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 体疲劳。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中草药 或者花瓣等材料,增加泡脚的养生效果。
04
大雪的活动与体验
制作大雪相关的手工作品
总结词
培养动手能力,感受大雪文化
详细描述
通过引导小学生们制作与大雪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剪纸、拼图、捏泥人等,培养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想象力。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向他们介绍大雪节气 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大雪的文化内涵。
组织大雪主题的绘画比赛
钓寒江雪。
03
诗词意义:描绘了大雪时节 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展现 出一种宁静、孤独的美感。
有关大雪的美文欣赏
美文名称:大雪与小雪
美文内容:描述大雪与小雪两个节气的区别和特点,以及人们在两个节气中的生活 变化。
美文意义:通过对比,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雪和小雪的区别和特点,提高对 节气文化的认识。
详细描述
大雪的物候特征
01
总结词
大雪的物候特征是气温显著下降,降雪量增加。
02
详细描述
在大雪节气期间,气温通常会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并且降雪量也会逐 渐增加。这种天气现象对农业和交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大雪的风俗习惯
总结词
大雪有许多风俗习惯,包括吃糯米饭、腌肉、观赏雪景等。
详细描述
在中国南方地区,人们通常会吃糯米饭来抵御寒冷。此外,人们还会腌制肉类 ,为冬季储备食物。同时,观赏雪景也是很多人喜欢在大雪节气进行的活动。
大雪节气中的冰雪科普与知识普及
大雪节气中的冰雪科普与知识普及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在这个节气中,天气逐渐转冷,雪花开始飘落,大地渐渐被洁白的雪覆盖。
冰雪是寒冷季节中的常见现象,它们不仅给我们带来美丽的景观,还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科普一些与冰雪相关的知识,增加对冬季自然现象的了解。
一、冰和雪的产生原理1. 冰的形成过程冰的形成是由于水分子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变化。
当温度降低到0度以下时,水分子开始减缓运动并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规则结构的晶体,即冰。
这一过程称为冰的凝固或结冰过程。
2. 雪花的形成过程雪花是由冰晶聚集而成的,每个雪花都有独特的形状和结构。
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时,首先形成微小的冰晶,然后由于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冰晶开始在空气中生长,最终形成雪花。
每个雪花的形状取决于冰晶生长的过程中遇到的环境条件。
二、冰雪的物理性质1. 导热性能冰和雪都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可以减缓热量的传递。
这也是为什么在冬季覆盖一层积雪的地方比无雪地面温度要高的原因之一。
冰雪的导热性能还可以用来制作保温材料和冷热储存材料。
2. 光学性质冰和雪都是白色的。
这是因为它们的表面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可以将大部分光线反射出去,使得冰雪看起来洁白明亮。
这也是为什么在阳光下,冰雪会闪闪发光的原因。
三、冰雪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土壤保护冰雪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和侵蚀,维持土壤湿润。
同时,冰雪的融化会为土壤提供水源,使得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2. 生物生存冰雪为一些动植物提供了特殊的生存环境。
例如,北极地区的动物如北极熊和企鹅适应了极寒的冰雪环境,它们靠冰雪中储存的食物和栖息地来生存。
四、冰雪的利用价值1. 冰雪运动冰雪是一种适合进行运动的天然场所。
滑雪、冰雪攀登、冰球等运动成为冰雪季节的热门活动,吸引了大量体育爱好者。
2. 冰雪艺术冰雪可以被用来创作艺术品和雕塑。
冰雕和雪雕是冰雪季节中一道独特的景观,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和艺术的魅力。
生活冷知识科普
生活冷知识科普“大雪”到来之际,天气变得干燥,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冷知识:早晨的太阳光是斜射入地球的,这个时候也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
小常识:早上有露水,不能立即去锻炼。
冷知识:发生火灾时要第一时间拨打119。
小常识:很多消防车在出警时会鸣笛,这样做是因为火灾时警报器一响,离着起火点比较近的人都能够听到警报声,可以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
冷知识:“车的速度”用公里表示,每小时60公里。
小常识:不是每辆汽车都叫法拉利。
冷知识:小孩子和老人身上的痣比其他人更多,大约是平均的7倍。
小常识:人脸上的痣最多只占全身痣的7%。
冷知识:一只苍蝇可以在几分钟内吃掉一个比它体积大20倍的汉堡包。
小常识:人的唾液的PH值大概在6-7之间。
冷知识:口香糖的主要原料是树胶,香料和糖。
小常识:如果吃完香蕉不漱口的话,嘴巴会非常黏。
冷知识:用冰块填充物体,当冰融化时,物体也会流失一部分体积。
小常识:普通的碳酸饮料可以让头发在几分钟内凝固。
冷知识:世界上的冰川面积正在以平均每年200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快速融化。
小常识:寒带动物的毛色大多以白色为主,但也有例外,北极熊和海豹的皮毛就是黑色的。
冷知识:犀牛鸟可以从头部一直走到尾部,而蜥蜴可以连续游动10米。
小常识:变色龙是动物界中颜色变化最多的动物。
1、凌晨3-5点为人体血压最高值,所以起床后要喝一杯水。
2、口腔溃疡严重时切忌使用西瓜霜喷雾剂,因为那会使口腔环境破坏殆尽,炎症难以愈合。
3、耳垂部位有痣的人聪明且长寿,男女都一样。
4、患小儿麻痹症的几率较高。
5、红灯区都在繁华地段,或者隐蔽性比较好的街道,比如迪厅、 KTV。
6、父母对子女的伤害最大,因此夫妻间要经常谈心,多交流,不仅能增进夫妻感情还能减少离婚率。
7、清明前的龙眼是最甜的。
8、绿茶含有抗癌物质,具有防止早老性痴呆和癌症的作用。
9、茶叶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防辐射作用。
10、牛奶的PH值大概在6-7之间,呈弱碱性,可以缓解酸性食物对于胃部的刺激,同时乳糖还能促进钙质吸收,强壮骨骼。
节气大雪教案推荐6篇
节气大雪教案推荐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先进事迹、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advanced deed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节气大雪教案推荐6篇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计划,确保教学有针对性,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教案的质量,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节气大雪教案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雪节气小知识
大雪节气小知识大雪是农历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时经过的节气,表示进入了冬季的后期。
在这个时期,寒冷的气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相关的小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大雪节气。
一、气候特点1. 气温骤降:大雪节气正处于冬季的深入,气温逐渐下降。
尤其是在夜间,低温可能会导致地面结霜或结冰。
2. 降水加大:大雪节气的名字并不是指雪的降落,而是降水量增加的意思。
在这个时候,雨水较常见,尤其在寒冷地区,温度下降可能伴随着雪或冰雨的降临。
二、人们应该如何应对大雪节气1. 注意保暖: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保暖变得尤为重要。
在室内要注意及时关闭门窗,使用暖气或取暖设备。
在户外要适当增添衣物,避免冷风直接吹袭。
2. 防范交通事故:大雪节气气温较低,可能会导致道路结冰情况的发生。
在出行时,要注意开车慢行,保持安全车速。
行人要小心行进,避免摔倒。
3. 合理膳食:冬季气温寒冷,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保持体温。
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核桃、猪肉等。
同时要保持机体水分,适量补充热饮。
三、大雪节气的文化传承1. 农耕习俗: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大雪节气标志着冬季收获的结束和农田的休耕。
人们会进行农田整治,准备来年的春耕工作。
2. 节庆活动:在大雪节气,一些地区会举办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如中国的北方地区会有各种冬季运动比赛、民俗表演等节庆活动,这些活动也是人们欢度寒冷时节的方式之一。
四、大雪节气与健康1. 预防感冒:由于气温骤降和降水增多,人们易感受到寒冷和湿气,容易引发感冒。
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勤洗手等预防措施。
2. 预防滑倒:大雪节气地面温度较低,可能会结冰或积雪,容易导致滑倒。
老人和小孩要特别小心步行,选择结实的鞋子,以免摔倒。
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冷和降水的增加。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保暖和健康,合理安排生活和饮食。
同时,大雪节气也是丰富多彩的节庆和文化传承的时刻。
冬季气象安全科普
冬季气象安全科普一、冬季气候特点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气温下降,天气干燥。
在我国,冬季通常是指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
这个季节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低、降水少,并且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容易出现大风、霜冻、雪等气象灾害。
二、寒潮、霜冻和大雪1.寒潮:寒潮是指大规模的强冷空气南下,使气温急剧下降,造成大范围地区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寒潮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防范。
2.霜冻:霜冻是指地面温度下降到0℃以下,使土壤和植物表面出现冰晶的现象。
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需要注意加强防范。
3.大雪: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天气现象。
大雪对交通和农业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加强防范。
三、低温对健康的影响冬季气温低,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感冒、哮喘等疾病。
此外,低温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疾病。
因此,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四、保暖与预防感冒冬季要注意加强保暖措施,尤其是头部、手部和脚部等易受寒的部位。
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如果出现感冒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
五、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冬季气象变化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积累。
因此,要注意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健康。
六、冬季火灾的预防冬季天气干燥,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要注意加强火灾预防工作,做到不乱丢烟蒂、不乱扔火柴等易燃物品、不私拉乱接电线等。
同时,要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技能,确保人身安全。
大雪主题的地理知识教案
大雪主题的地理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大雪主题的地理知识,使学生能够:1. 了解大雪的定义和起因;2. 理解大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掌握大雪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大雪的定义和起因a. 定义: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是指降雪较多的天气现象。
b. 起因:大雪是因为北半球进入冬季,大气温度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雪花而引起的。
2. 大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a. 交通受阻:大雪会导致道路结冰,交通事故增加,交通运输延误。
b. 农作物受灾:大雪会对农作物造成压垮、折断等损害,影响农民的收成。
c. 日常生活困难:大雪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如堆积在屋顶、道路上,增加清理负担。
3. 大雪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a. 地理特征:大雪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征,如北方地区的大雪较为常见,南方地区的大雪较为罕见。
b. 生态环境:大雪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大雪后的雪融水会补充水源,对植物和动物生存有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雪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大雪的定义和起因,让学生了解大雪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大雪的现象。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大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4. 小组汇报:请每个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让全班学生都能了解大雪对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影响。
5. 讲解大雪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通过地图或示意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大雪情况,让学生了解大雪在不同地区的差异。
6. 引导学生思考:大雪对生态环境有何种影响?如何合理应对大雪的挑战?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价学生对大雪影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评价他们对大雪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拓展延伸1.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了解其他季节的天气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
大雪节气的气象特征及变化规律
大雪节气的气象特征及变化规律大雪节气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1月22日左右。
在大雪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干燥,大雪节气具有一些独特的气象特征及变化规律。
以下是对大雪节气的气象特征及变化规律的详细描述。
一、气温特征:在大雪节气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经显著下降。
一般而言,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已经处于较低水平,甚至出现了严寒的天气。
南方地区的气温也逐渐下降,进入了相对较冷的季节。
与此同时,大雪节气期间的白天气温普遍较低,夜晚更是寒冷刺骨。
在大雪节气过后,气温将进一步下降,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
二、降水特征:大雪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降雪天气。
北方地区的出现雪花的概率较高,可能会有较大范围的降雪,甚至是大雪天气。
而南方地区的雨水开始转为雪,山区地区可能会出现较为丰富的降雪。
除了降雪,大雪节气期间部分地区还可能会出现一些雨水,但降水量相对较少。
总体来说,大雪节气的降水主要以雪为主,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节气以“大雪”命名的原因。
三、风向风力特征:大雪节气的风向和风力特征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大雪节气北方地区的风,往往是从西北方向吹向东南。
同时,由于冷空气的影响,这个时期的风力较强,可能会形成刮风和风雪天气。
南方地区的风向则从北向南吹,风力相对较弱。
总体来说,大雪节气期间的风向多以西北为主,风力较大,带来了更加寒冷的天气。
四、天气变化规律:大雪节气是秋冬交替的时节,天气变化较为明显。
根据长期气候资料统计,大雪节气的天气变化可以遵循以下规律:1. 温度下降:大雪节气期间,气温明显下降,逐渐接近或进入冬季的温度水平。
2. 降雪增多:大雪节气标志着降雪的增多,北方地区大规模的雪灾频繁发生,南方地区也开始有雪花的降落。
3. 多晴少雨:大雪节气期间,虽然降水量相对较少,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晴天时间明显增加,而阴雨天气则相对减少。
4. 日照减少:大雪节气过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日照时间明显缩短,白天的时间变短,夜晚更加漫长。
大班24节气大雪教案
大班24节气大雪教案大雪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
在这个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温度开始大幅下降,降雪也逐渐增多。
大雪节气标志着寒冷天气的正式到来,对于大班的教学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通过大雪节气的教学,让大班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 了解大雪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2. 学习如何保暖和防寒,掌握正确的穿衣方法;3. 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学习描述和描绘大雪的特点;4. 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进行大雪主题手工制作活动。
二、教学准备1. 大班教室布置:可以在教室里张贴大雪的图片和相关知识,营造寒冷的气氛;2. 教材准备:课文《大雪节气》、相关图片或PPT、手工制作材料等;3. 学生准备:提前告知学生家长,让他们帮助孩子穿暖和的衣服和鞋子。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热身活动,如搓手、搓脚等,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同时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冬天保暖的方法,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寒冷问题。
2.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大雪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大雪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感受大雪的气氛和寒冷的季节。
3. 学习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大雪节气》,并进行整体朗读。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大雪节气是什么时候?大雪会带来哪些天气变化?大雪节气应该穿什么衣服?4. 补充知识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和大雪节气相关的知识,如大雪与农业、交通等的关系。
并且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讲述自己观察到的大雪现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5. 手工制作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大雪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制作相应的主题手工作品。
比如,可以让学生用棉花和纸板制作一个雪人,或者用蓝色和白色的纸制作冬天的风景画等。
6. 活动总结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他们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大雪节气有什么特点?四、教学延伸1. 家长互动:可以要求学生回家跟家长聊聊大雪节气的特点和寒冷的衣物穿着方法,鼓励他们与家人共享所学。
大雪大班社会领域教案通用
大雪大班社会领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雪大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二节《探索自然界的奇妙》。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天气现象,特别是大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关注天气变化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大雪的形成过程,知道大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雪形成的科普视频、图片、天气预报卡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雪形成的科普视频,引发幼儿对大雪的兴趣。
2. 讲解:结合图片和天气预报卡片,讲解大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幅大雪的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7.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大雪中互帮互助的故事,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大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 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 观察与分析:大雪图片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并描述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描述天气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关注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天气下的生活注意事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教学难点与重点部分,应着重关注大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这两个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需要通过生动的科普视频、图片和天气预报卡片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形成直观、深刻的认识。
大雪教案用雪花观察器观察雪的形状变化
大雪教案用雪花观察器观察雪的形状变化一、引言大雪降临时,整个世界仿佛被洁白的雪花所覆盖。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借助雪花观察器这一科学工具,引导学生观察雪花的形状变化,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雪花观察器进行雪花观察的活动设计,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
二、活动设计1. 目标通过观察雪花的形状变化,帮助学生了解雪花的结构与形状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准备工作- 雪花观察器:可以购买或自制。
自制雪花观察器的材料包括透明塑料片、透明胶带等。
- 实地观察场地:选择一个宽敞的房间或者户外空间,确保学生可以安全地观察雪花。
- 其他辅助材料:放大镜、图书、图片等。
3. 活动步骤步骤一:介绍雪花观察器及其使用方法- 向学生展示雪花观察器,简要介绍其用途和使用方法。
- 演示如何使用雪花观察器观察雪花的形状,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观察器。
步骤二:室内观察雪花- 将学生带到室内观察雪花。
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落在窗户上的雪花,也可以使用雪花观察器观察放在透明塑料上的雪花。
- 提醒学生保持耐心和专注,观察雪花的结构、形状、大小等特点。
步骤三:户外观察雪花- 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观察雪花。
让他们找到一个适合观察的地点,例如树枝、街景等。
- 引导学生利用雪花观察器仔细观察雪花的形状变化,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 引导学生回到教室或活动场所,展示他们观察到的雪花形状变化。
-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探讨雪花形状变化的原因。
-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共同特点,并与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
三、教学资源1. 图书:介绍雪花形状、结构和形成原理的科普读物。
2. 讲解视频: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介绍雪花形状变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图片展示:在教室墙壁上整理一些关于雪花形状变化的图片,供学生观看和讨论。
四、拓展延伸1. 制作雪花模型:使用纸张、剪刀等材料制作雪花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了解雪花的结构。
绘本推荐《BigSnow大雪》
绘本推荐《BigSnow大雪》
【导语】幼儿时期的绘本对小孩专门关键,有条件的妈妈应该从小孩半岁到一岁左右每天定时定量给小孩朗诵绘本,哪怕十分钟,这种微小的时刻在日后汇聚起来会产生庞大的阻碍。
而且这种阅读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不是说你一个星期选一天读一小时,或者半个月选一天为阅读日小孩就能买账的,日积跬步,终至千里。
幼教网为大伙儿整理了一些绘本举荐,有具体出版信息以及详细内容介绍,大伙儿能够依照需要为小孩选择,今天我们举荐的绘本是《Big Snow 大雪》。
Big Snow 大雪
语言:英文绘本
标签:启蒙类科普类认知类
适合年龄:7岁-10岁
评分:
Berta Hader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出版日期:1993年10月
内容简介
The woodland animals were all getting ready for the winter.Geese flew south, rabbits and deer grew thick warm coats, and theraccoons and chipmunks lay down for a long winter nap. ComeChristmastime, the wise owls were the first to see the rainbowaround the moon. It was a sure sign that the big snow was on itsway.。
大雪节气中班教案
大雪节气中班教案大雪节气中班教案1大雪,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雪节气大雪将至,仲冬即始“大雪〞是一年中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今年的大雪节气为20某某年12月7日。
“大雪,十一月节。
大者,盛也。
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时,天气将更加寒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范围也更广了,但并不意味着降雪量一定很大。
此时我国大局部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往往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大雪气候北域雪飘,南国雨冷。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大局部地区已进入冬季。
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更北的地方那么已大雪纷飞了。
但在南方,特别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却依然秋意朦胧,与北方的气候相差很大。
大雪节气的天气现象均对未来的天气有影响,每个地区因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关大雪节气的谚语都有所不同,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特色,我们北方地区有关大雪节气的谚语有:落雪见晴天,瑞雪兆丰年。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
大雪不寒明年旱。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在这个节气里,我们组织我校全体师生共同进行二十四节气——大雪系列活动。
具体安排如下:竞赛类:〔1〕五六年级赏析关于雪的诗词,并进行读写绘创作。
〔2〕三四年级开展雪的诗词书法比赛。
〔3〕一二年级进行雪花创意剪纸或绘画。
科普类:〔4〕各班利用科学课普及雪的知识,并记录在积累本上。
一二年级在阅读课上,让孩子们听老师读绘本《雪花人》,并进行绘图或进行绘本故事复述。
其他类:〔5〕看电影《狼图腾》,写感受。
参赛方式:同学们,积极动起来吧!请把参赛作品于12月7日前交到班主任处。
大雪节气中班教案2活动目的1、了解大雪节气的由来,包括大雪的时间以及文化2、通过科学实验,让大家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节气的印象活动安排大雪节气相关儿歌、风俗、科学知识儿歌: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冻开始了。
冷风吹,雪花飘,山川树木尽萧条。
穿厚衣,戴厚帽,加强锻炼身体好。
24节气科普知识
24节气科普知识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用这一独特的方法来观测和记录气候变化和农时的24个节气。
这些节气是农历年的基本时间单位,被用于指导农田耕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
24节气有些节气耳熟能详,如立春、清明、秋分等,有些节气却并不被大众所熟知,如大暑、小雪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每个节气的信息,以增加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立春:立春是春季的开端,它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开始。
立春意味着春天要来了,农民开始准备春耕,人们也开始迎接春天的到来。
雨水:雨水是指雨水逐渐增多,大地开始回暖的时期。
当雨水节气到来时,雨水开始增多,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湿润,同时也标志着天气逐渐暖和起来。
惊蛰:惊蛰是指蛰伏的动物觉醒的节气。
随着气温的升高,蛰伏在地下的动物开始苏醒,春雷开始响起。
人们在这个时候常常会抓春蚕来制作丝绸。
春分:春分是春季的中期。
在农业上,春分标志着昼夜长短相等,阳光照射面积增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在春分这天,人们也会吃一种叫“春饼”的食物。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个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在清明时节,家人会去祭拜祖先,同时也是扫墓的日子。
谷雨:谷雨是播种的季节。
在这个时候,大地开始更加湿润,湿气增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同时也是农民播种的好时机。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
在这个节气里,阳气逐渐增强,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开始穿上夏季的服装。
小满:小满是农作物进入生长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候,农作物已经进入抽穗期,种植者需要更加关注作物的生长情况。
芒种:芒种是夏天的中期。
这个时期的天气炎热,是五谷类农作物成熟的时候,也是人们开始采摘各种水果的时候。
夏至:夏至是指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节气,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在夏至时,河南郑州的嵩山少林寺会举行“一阳指”,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开始。
小暑:小暑是夏季的中期,气温持续升高,天气变得更加炎热。
人们可以通过适当控制饮食和锻炼来预防中暑。
科普气象灾害防治措施
科普气象灾害防治措施概述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险的灾害事件。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大雪、雷电等。
气象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随机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安全。
因此,科学有效的气象灾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普气象灾害防治措施。
台风防治措施台风是一种强风系统,具有风力强、半径大、降雨量大等特点。
台风来临时可能引发暴雨、洪水和风暴潮等灾害。
对于台风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预警和监测工作:及时发布台风警报,提醒人们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损失。
2.做好室外设施的防护:加固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等室外设施,避免被台风破坏。
3.做好物资储备:提前储备食物、水、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备台风来临时使用。
4.防范风暴潮和洪水:加强海堤、河堤、堤坝等防护工程的建设,减少风暴潮和洪水对沿海和河流地区的损害。
暴雨防治措施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较大的降水现象。
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造成城市内涝、农田浸水等问题。
为了预防和减少暴雨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
2.积极防治山洪灾害:加强流域整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山洪灾害的发生。
3.预警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暴雨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森林保护和植被恢复:加强森林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暴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降低洪水的发生概率。
大雪防治措施大雪天气会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造成道路堵塞、交通瘫痪等问题。
为了应对大雪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雪铲和融雪剂的使用:清除道路上的积雪,保障交通畅通。
使用融雪剂可以加速积雪融化。
2.提前做好保暖准备:给居民提供足够的取暖设备和物资,保障生活的正常进行。
3.预警和监测:建立完善的大雪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准备。
4.做好农田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农田,防止大雪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
大雪节气的由来
大雪(资料图片)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
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
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瑞雪兆丰年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
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
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
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
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
睡”的农谚。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装。
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10℃,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
在气候正常年份,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冬小麦已停止生长。
大雪以后,江南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气温较高,无冻结现象,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
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
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
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
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大雪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和低温的预报,注意防寒保暖。
越冬作物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冻害。
注意牲畜防冻保暖。
气象科普:鹅毛大雪是怎样形成的?
◆水汽条件对形成大雪十分重要
水汽条件越好,雪花也会越大。
我们知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空中的水汽条件比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汽条件要好很多,往往冷空气南下,所带来的降雪范围和降雪量要比湿度小的北方地区要大,有时漫天飞雪,十分壮观,甚至达到暴雪级别。
1955年1月在安徽省寿县和江苏省南京,一场大雪曾达到了52和51厘米的积雪深度。
◆强冷空气过程容易形成大雪
天气不冷是不可能下雪的,否则即便高空有雪,到了中低空,因为温度高于0℃,也会在空中融化,以雨水的形式落到地面。
每年因我国北方较早受到冷空气
的影响,北方地区先有降雪。
但我们知道,云层是孕育雪花的地方,大范围深厚的云层才是孕育大范围降雪的地方,而那些步伐稳健的寒潮或强冷空气的南下,为出现大雪、甚至局部暴雪提供了温度条件。
强劲的干冷空气把大范围的暖湿空气抬升到凝结高度,制造了宽广深厚的云层,往往使我国自北向南出现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壮观景象。
但有多篇文章指出:空中的温度在0℃以下并接近0℃时,雪花的并合能力特别大,很容易使许多雪花互相联结起来,形成较大的雪片,以湿雪的形式降落下来。
这一说法,进一步说明了,"鹅毛大雪"既不是高纬度严寒地区、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的专利,也不是严冬1月的专利。
在我国处在偏冷周期时,如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不仅在北方,就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大范围的大雪天气也是十分正常。
80年代以来我国转入了偏暖周期,但并非说明偏暖周期的具体年份中就没有强冷空气。
只要有稳健的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即便在深秋初冬的11月,也会出现鹅毛大雪天气,如2003年11月6至7日,北方数省市的大雪过程。
◆温度越低雪花反而越小
雪花晶体的大小,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密切相关。
天气越冷,气温越低,雪花晶体越xiao,在天气十分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其直径往往不到0.05毫米。
气象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观察:当空中温度-8℃至-5℃时,形成棱柱状冰晶;当-5℃至-3℃时,形成针状冰晶;当温度为-3℃至0℃时,生成薄薄的六角板状冰晶,可见,在温度为-3℃至0℃时,雪花形状最大、最完整。
在非常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反而很小,几乎肉眼看不见,只有在阳光下闪烁时,人们才能发现它们像细粉状,这种雪被称之为干雪。
◆大雪不是高寒地区的专利
8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偏暖周期,鹅毛大雪在许多地区比较少见了。
在人们的
想象中,好像只有在高纬度的严寒地区,在冬季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才是"鹅毛大雪"的故乡。
我们在描述冬天的寒冷时,有时爱用“鹅毛大雪”来形容。
说到鹅毛大雪,往往让人想起东北的林海雪原,好像鹅毛大雪是高纬度严寒地区的产物,而实际上并不是越寒冷就越容易形成鹅毛大雪。
这里我们不去细说雪花具体的形成过程,只是大概地说说形成大雪的相关因素。
近年来,一些科学家查明千差万别的雪的结晶形式以及雪花的大小取决于空中气温的高低和水汽的多少。
◆雪花多次合并形成雪片
所谓的鹅毛大雪,其实并不是单个雪花,雪花从云中下降到地面,路途很长,多个雪花很容易互相攀附合并在一起,这种由许多雪花粘连在一起,甚至经过多次的合并而形成的大雪片,就是我们所说的鹅毛大雪。
我们见到的从天空中降落的单个雪花晶体的直径一般为0.5至3毫米,但经过多次合并形成的大雪片,最大的直径可达15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