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导游词

合集下载

西安城墙的导游词

西安城墙的导游词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颜色吸引了八方游客。
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结实,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西安城墙导游词

西安城墙导游词

西安城墙导游词西安城墙导游词1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13912米。

墙体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 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稳重坚固。

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

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

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

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

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

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

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

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

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

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

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

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西安城墙导游词2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请大家紧跟我不要掉队,我们前面的是城墙的主城门,像这样的城门共有四座:我们面前的长乐门(东门);还有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

它们四座城门作为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翁城。

西安城墙的导游词(10篇)

西安城墙的导游词(10篇)

西安城墙的导游词(10篇)西安城墙的导游词(精选10篇)西安城墙的导游词篇1亲爱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西安城墙又称西安古城墙。

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国家AAAA级景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

西安明城墙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从隋唐皇城算起,西安古城墙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从明初扩建府城算也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

西安古城墙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也为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城墙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

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数十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西安城墙的导游词篇2各位游客:中国明西安府城墙。

在陕西省西安市。

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

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1572)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

城墙周长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的,东墙和北墙是扩大新建的。

西墙和南墙内均发现有唐代城墙和城门的遗迹。

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

关于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5篇

关于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5篇

关于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5篇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

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

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

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

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

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

”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

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

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

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

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

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

介绍西安城墙的导游词(四篇)

介绍西安城墙的导游词(四篇)

介绍西安城墙的导游词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____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呈长方形,墙高____米,底宽____米,顶宽____米,总周长____公里。

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

呈长方形,墙高____米,底宽____米,顶宽____米,总周长____公里。

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

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

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

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

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____米,顶宽____米,底宽____米。

城墙每隔____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

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

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城墙上共有敌台____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西安属季风气候,春秋两季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最适合出行。

7、8两月太热,不适合游览,如果是夏季,尽量选择早晨或者落日后上古城墙。

介绍西安城墙的导游词(二)西安城墙,是古都西安的标志性景观。

现存的城墙建于明朝初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城墙总周长约____公里,是在唐代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包括护城河、角楼等一系列设施。

目前西安城墙共有八处可以登城,分别是:东门(长乐门)、南门(永宁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含光门、文昌门、和平门、尚德门,游客可以就近登城。

其中南门是西安城的迎宾门,也是游客选择最多登城的一个门。

除了步行,在城墙上骑自行车是一种很不错的游览方式,在骑行中,你会有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

最新的陕西西安古城墙导游词(六篇)

最新的陕西西安古城墙导游词(六篇)

最新的陕西西安古城墙导游词西安人总把城墙内的地方简称城里,被圈在城墙里的人被戏称城里人,这话听起来怪怪的感觉不靠谱!但每次凝视城墙上那厚实的青砖,还是震撼历史的沉重和荣耀!一堵墙隔住的是人心还是地域?钱钟书先生<围城>里那句"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去"是在斗室中杜撰情感故事的遐想,还是感慨伍子胥不得出城门的绝望心情写照,历史总是这样生涩的让人费解!公元____年,当明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后,将原来的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取意“西方长治久安”之意,从而开始了明王朝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西安城墙,是在明代的“筑墙热”中筑起来的。

也是在唐皇城旧址上建起的。

从洪武三年(____年),到洪武十一年(____年),历时____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西安城墙建筑型制宏伟,功能设计周密,矩形城池。

新建的城墙大体只相当于唐时的皇城部分,南北宽约____公里,东西长约____公里,墙体全长____公里,南、北垣稍长于东、西垣,高度则无甚么变化,还是____米。

城墙每隔____米就有一座突出墙体____米的敌台,俗称“马面”,这大约相当于古代弓箭的“一箭之地”(约合120步),如此,两座敌台就可互为犄角,从侧面射杀攀墙攻城的敌人,西安城墙共有敌台____个,形成锯齿形互为犄角的严密防卫体系。

西安的城墙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护城河,河上有吊桥,吊桥拉起就断绝了城内外联系;第二道防线是护城河边的闸楼,负责拉起吊桥并与它后面的箭楼构成“瓮城”形成第三道防线——如城门被攻破,敌兵涌入,可以在这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将入城的敌人聚而歼之。

现今的明城墙是在原有基础上建的,也是全国现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墙。

武昌古城墙历经战火和建设已毁拆殆尽,北京故宫外的城墙体系也只剩下前门楼等少数遗迹,当然还有荆州、襄樊古城墙等相对较完整的古城墙,但感觉规模较小,当你看到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城墙规模宏大且保存完整,确实难得啊!但是西安的古城墙也屡经摧残,____年,陇海铁路修到了西安,西安人视火车为文明,就让城墙给火车站腾了地方,西安的老火车站就嵌在了尚德门西边一点的城墙里,成一豁口。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介绍5篇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介绍5篇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介绍5篇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

以下是整理的西安古城墙导游词介绍5篇,欢迎阅读参考!西安古城墙导游词介绍(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

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

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

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

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

”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

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

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

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

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

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

西安城墙导游词15篇

西安城墙导游词15篇

西安城墙导游词15篇西安城墙导游词15篇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

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安城墙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安城墙导游词1列位旅客:中国拥稀有百座古代城墙,个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局限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峻残破,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生涯完备。

东瀛鬼子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天下第八大事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明确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

下面请各人跟我一路实地去旅行西安古城墙。

【城墙的发源】列位旅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明确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

此刻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各人走上城墙游览。

各人必然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寄义是什么。

“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

“城”按《说文》表明,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以是“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

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

只是其后跟着社会的成长,“城”字又包括了本日都市的表明。

“城”字最早呈此刻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浮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

城墙的军事浸染是守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局限又是品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酷浮现。

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掩护本身,宣示国威。

此刻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汗青上最闻名的城垣构筑之一。

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落成,历时8年,是在隋唐首都的皇城基本上扩筑而成的,颠末历代修葺,根基上保持着完备的封建社会城垣构筑的面孔,反应了中国古代筑城技能的精巧成绩。

【城垣局限和布局办法】列位旅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布局又是奈何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个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

介绍西安城墙的导游词.doc

介绍西安城墙的导游词.doc

介绍西安城墙的导游词西安古城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城垣建筑,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西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城墙导游词,欢迎参考!西安城墙导游词1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呈长方形,墙高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

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

呈长方形,墙高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

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

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

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

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

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米,顶宽-14米,底宽15-18米。

城墙每隔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

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

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西安属季风气候,春秋两季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最适合出行。

7、8两月太热,不适合游览,如果是夏季,尽量选择早晨或者落日后上古城墙。

西安城墙导游词2西安城墙,是古都西安的标志性景观。

现存的城墙建于明朝初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城墙总周长约14公里,是在唐代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包括护城河、角楼等一系列设施。

目前西安城墙共有八处可以登城,分别是:东门(长乐门)、南门(永宁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含光门、文昌门、和平门、尚德门,游客可以就近登城。

5篇介绍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范文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西安城墙。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

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世世代代陕西人的骄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5篇介绍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范文(二)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我叫许晨轩,大家叫我许导或晨轩就可以了。

下面让我们开始西安古城墙之旅吧!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

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

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西安古城墙简单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西安古城墙简单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西安古城墙简单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西安古城墙简单导游词范文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西安古城墙简单导游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安古城墙简单导游词1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世世代代陕西人的骄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西安古城墙简单导游词2各位游客: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

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

”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

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

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范文3篇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范文3篇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范文3篇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西安古城墙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篇一:西安古城墙导游词范文八百里秦川,养育了三秦儿女,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岁月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从女娲补天、仓颉造字,到周礼秦制、汉唐风韵,这块土地上无数的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址,都诉说着它的辉煌与沧桑。

而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当属屹立千年西安古城墙。

西安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总周长11.9公里。

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

西安古城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而且以古城墙为主体,辅之以环城林带、护城河、环城路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公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使这个十三朝古都,更加光彩照人。

公元582年,隋文帝任命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都城建设总设计师,开始修建宫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继之营筑郭城。

唐王朝建立后,仍以大兴城为首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彼时的唐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五凤来仪,俨然世界文明中心;公元1370年,大明王朝在唐皇城的旧址上,开始大规模地建造秦王府和西安城墙——西安城墙出世,从此他便扎根于这座城市,稳健如同父亲坚实的臂膀,成为华夏儿女们靠不到岸时的最好依偎。

30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辉煌的历史成就了西安今天的多姿神韵。

而千百年来,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的古城墙则比斗转星移的岁月更令人感动和感慨,也无疑成为这座帝王之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保护住了包括城墙在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就保住了我们的根。

西安城墙是固化的历史,更是鲜活的人文,不仅仅是生活在这里的西安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中外游人来西安,大都要登临古城墙。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我叫许晨轩,大家叫我许导或晨轩就可以了。

下面让我们开始西安古城墙之旅吧!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

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

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请大家紧跟我不要掉队,我们前面的是城墙的主城门,像这样的城门共有四座:我们面前的长乐门(东门);还有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

它们四座城门作为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翁城。

至今为止,四座城门中除永宁门外,其余三座城门都只剩下两道城墙。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请大家一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本次游览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以后有缘再见。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西安城墙。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西安城墙导游词范文

西安城墙导游词范文

西安城墙导游词范文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城垣建筑,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城墙导游词范文,欢迎参考!西安城墙导游词范文 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

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

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

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

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

”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

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

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

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

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

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西安古城墙导游词做为一位勤勤恳恳的度假旅游从业者,通常必须开展导游词撰写工作中,一篇详细的导游词,其构造一般包含习惯用语、归纳详细介绍、关键解读三个一部分。

那麼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边是我用心梳理的西安古城墙导游词,热烈欢迎阅读文章与个人收藏。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1 大家如今见到的这座城堡便是明西安古城墙,是明朝初期在唐长安龙城的基本上工程建筑起來的。

它是在我国欧洲中世纪中后期在历史上最知名的城墙之一,是全世界现有经营规模较大、最详细的古时候国防城堡防御设备。

西安市做为千年古都,各代曾一度修建古城墙。

他们大部分被历史的尘埃埋藏。

大家如今见到的古城墙追朔到隋代。

公年1369年,大明朝将军徐达从山西省进到陕西省,将原先的伪满洲国路改成西安市,意为“西方国家安定团结”。

打开了华在西安市修建古城墙的帷幕。

历经八年修建完的古城墙外观设计是一座正方形。

古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直径13.9千米。

底层用黄土层与石灰粉、檽米汁拌和而成,干躁以后,出现异常牢固。

西安古城墙包含环城河、悬空栈道、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圈梁、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啦,如今使我们亲自来体会这座科学研究、严实、详细的国防防御力管理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日游玩的西安古城墙,它是祖祖辈辈甘肃人的自豪,是唐朝文明行为的代表。

西安古城墙导游词2 最先,我给大伙儿简易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之为西安明城墙,坐落于陕西省西安都市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廊呈封闭式的正方形,直径13.74公里。

古城墙内大家习惯性称之为古城区,总面积11.32平方公里,知名的西安钟鼓楼就坐落于古都管理中心。

请大伙儿紧随我别脱队,大家前边的.是古城墙的主大门,像那样的大门一共有四座:大家眼前的长乐市门(东门外);也有永宁门(北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南门)。

他们四座大门做为南京城墙的原来大门,因那时候的国防,防御力必须,全是单门扇,且都建造了三道古城墙,两条古城墙中间又产生了翁城。

西安古城墙导游解说词

西安古城墙导游解说词

西安古城墙导游解说词西安古城墙导游解说词范文西安古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西安古城墙导游解说词,仅供参考。

西安古城墙导游解说词【篇一】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有壮阔气势的明城墙。

我们眼前的城墙是明时的。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如江山永固,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

”于是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下诏修城开始动工,历时8年完工,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了4分之1上修筑而成的,形成了今天的城墙。

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墙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周长13.79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

是一个功能设计周密,形制宏伟的军事防御设施。

下来我给大家分别将城墙各部分的建筑构造既城防作用一一作以介绍:首先我们看见的是护城河,也叫“城壕”,它是阻止敌人进攻的第一道防线。

横跨护城河上唯一的通道就是我们眼前的的吊桥。

吊桥在过去由守护城门士兵掌管,他们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定时升降。

一旦有战事来临,吊桥就被高高生起,整个城市就成为一个封闭的战斗堡垒。

刚才有朋友问在那里控制吊桥,这也就是我们下面要来参观的城门,上面是闸楼,即控制吊桥升降之处。

城门是防御设施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现在请大家跟随我进入城门,来了解城墙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

事实上完善的城门是由闸楼、箭楼、正楼组成。

我们看到的最外面的就是有闸楼,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吊桥的升降,并且也具有夜间打更的作用。

闸楼是两层悬山式结构,虽然形式十分简洁,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是城市的二道防线。

前面能看到的那座建筑是箭楼。

箭楼共有箭窗66孔,形成了一个扇型的攻击面,士兵可凭窗居高临下杀伤敌人。

在闸楼与箭楼之间,形成的半月形的空间,我们叫做瓮城。

它的作用在于如果敌人攻入城门后,进入瓮城,这时会受到瓮城上4面居高临下的攻击,犹如瓮中捉鳖。

我们所能看见对面的建筑是正楼,正楼是城墙最里层的建筑。

正楼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式,是主将战时坐镇指挥守城的指挥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城墙导游词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1 中国明西安府城墙。

在陕西省西安市。

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

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1572)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

城墙周长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的,东墙和北墙是扩大新建的。

西墙和南墙内均发现有唐代城墙和城门的遗迹。

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

明代修建的城墙用黄土加石灰、细沙并掺麦秸、草渣混合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10~12厘米。

城墙高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

墙顶均以三层青砖铺设海墁,每隔40~60米处,有一砖砌溜水槽和吐水嘴。

城内除四门左侧各有登城马道外,另有6处马道。

城墙内沿墙四周筑女墙,外沿墙有垛口5984个。

城墙外壁四周有马面98座。

马面伸出墙面11米,宽20米,各马面之间相距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铳的射程之内。

城的四角各筑有一个突出城墙的角台(楼),除西南城角台为圆
形外,其他3个为方形。

据发掘得知,这种圆形角台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扩建西安城时,因西南角未动而保留下来。

城墙每面各辟一门,东名长乐,西名安定,南名永定,北名安远。

门外筑瓮城,门上建楼,门楼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闸楼及周围城墙已在民国初年拆除,现存正楼、箭楼6座。

除南面箭楼下无门洞外(门洞分从瓮城左右开),其他3门箭楼下各穿门洞。

门洞高宽6米,深19.5米。

正楼为重楼,面宽七间,进深二间,高36米,三层檐歇山顶,周有回廊,楼下及平座均施斗,箭楼以青砖为主结构,面宽十一间,进深两间,高33.4米,单檐歇山顶,正面分设四层箭窗,各12孔,总共48孔,左右各3层,总共9孔。

楼的背面有两层房檐,均施斗□,下有檐廊。

城外护城河宽20米,深10米。

1983年开始对城墙进行全面整修。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2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

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西安城墙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

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墙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景区。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3 西安城墙,是古都西安的标志性景观。

现存的城墙建于明朝初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城墙总周长约14公里,是在唐代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包括护城河、角楼等一系列设施。

目前西安城墙共有八处可以登城,分别是:东门(长乐门)、南门(永宁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含光门、文昌门、和平门、尚德门,游客可以就近登城。

其中南门是西安城的迎宾门,也是游客选择最多登城的一个门。

除了步行,在城墙上骑自行车是一种很不错的游览方式,在骑行中,你会有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

目前在东、南、西、北等四门都有租借自行车服务,骑行结束后在上述任一门都可以返还自行车(景区规定会有变化,建议租借时再咨询确定)。

同时这四个门还提供观光车环绕服务,你可以乘坐观光电动车,在城墙上绕城一圈,全程约50分钟。

在西安城墙游览,还有机会观赏到一些特有的演出活动,如仿古开城仪式展演、城墙民俗展演,演出地点都在南门,具体演出时间可参照官方的网站或电话咨询。

敌台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

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正楼(城楼)、箭楼、闸楼冷兵器时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守城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

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楼。

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面,是城的正门。

角楼西安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

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为了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的角台都是方形的。

角台上修有比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