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溜索》说课稿
1、教材简析
《溜索》选自义务教育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溜索》是当代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是一篇自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这篇小说描写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帮溜索的场景。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小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梳理情节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赏析能力。
《孔乙己》、《变色龙》重点讲解了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初步理解主题。
但学生对笔记小说接触较少,需要教师的引导来理解文本的艺术创作手法。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3、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学会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并灵活运用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
(3)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培养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赏析精彩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5、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自主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
(1)教学方法
a、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文本信息。
b、采用启发点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完成本课教学。
(2)学习方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本课主要使用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a、朗读法。
在反复读课文中,提取文本信息、品悟语言魅力和写作方法。
b、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会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6、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欣赏微视频《溜索》,导入新课。
明确:观看微视频《溜索》,一是了解怒江大峡谷及西南高原地区的地势特点,二是了解溜索这一交通工具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环境。
形象直观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⑴、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学生相互补充)
⑵、出示本课重点的字词,检测预习效果。
三、整体感知,自研共探
通过我们对小说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确小说三要素为人物、情节和环境。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小说中的人物,梳理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学生分别从故事的开展、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层次概括出本课的内容。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沉着、果断地将牛们等熟练地运到对岸。
高潮:首领从容镇定,指挥有方,在他的指导下“我”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顺利到达对岸)
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根据前两课所学的关于小说的知识概括出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即马帮汉子们在首领的带领下溜索过怒江的事。
四、小组合作,深入探讨
对于这一阶段,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以下三个环节的内容。
(1)环节一:析人物
(2)环节二:赏环境
(3)环节三:品语言
(1)环节一:析人物
问题设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思考这篇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组合作探讨并概括总结。
(小组代表发言,各抒己见。
)学生分别从故事的开展、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层次概括出本课的内容。
小组合作探讨并概括总结:
小说主要描写了马帮汉子们及首领,通过对他们的外貌、神态及动作的描写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帮汉子们身手矫捷,勇敢无畏,而首领更是沉着冷静,举手投足间尽显英雄本色。
本篇小说中写到了我,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写“我”胆小怯懦反衬出马帮汉子们的勇敢无畏。
对于这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前两课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赏析人物性格特点,掌握对比、反衬的手法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环节二:赏环境
跳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描写怒江、峡谷及山鹰的飞翔,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山陡谷深,悬崖万丈,一根索子扯着两岸石壁。
环境的描写为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氛围,为人物的描写蓄足了势。
“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离不开环境描写,通过对环境的赏析,让学生学会分析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学生发言)
(3)环节三:品语言
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或一段话,然后说说自己对这一个词、一句、或一段话的理解赏析。
(指导学生从内容上、情感上,或者修辞手法、字词运用等方面谈自己的赏析。
)
(学生发言)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艺术特点,体会阿城小说用词精妙,比喻新奇,人物语言简洁明快、干净洗练的特点。
以上环节,不但落实了本单元中所要求的欣赏小说时,要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学生可以运用略读和浏览、跳读课文等方法,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归纳与总结,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整合和审美鉴赏能力。
五、细读课文,问题探究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找出关于写“牛”的句子,小组合作探究,作者这样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环境描写方面:对牛的描写,刻画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的样子,烘托出峡谷的险恶和溜索时的极度恐惧。
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人物刻画方面:牛的惊恐万状与首领的冷静、沉着形成鲜明对比。
也反衬了首领及汉子的无畏勇猛。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描写加以分析,注意体会这种烘托、映衬的艺术手法。
完成难点的突破。
六、回顾课文,归纳总结
环境:山陡谷深
溜索牛:哀叫、恐惧(对比烘托)“我”:胆小、怯懦
首领、汉子们:沉着果断英勇无畏
七、课下练习,巩固提升
课下请同学们找找阿城的另一部小说《棋王》,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尝试赏析这篇小说。
这样设计的目的符合统编教材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要求,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