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论语言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浅论
汪曾祺以情绪体验去追踪生活,组织画面,他特别注意以直觉、感觉的方式去把握审美对象。他的一些散文小品可以证明这一点,如《人间草木·槐花》一文,开头一句“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接着讲述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养蜂人的故事,最后以一段“玉渊潭的槐花落了”戛然收尾。一组简单的画面却包容了丰富而深刻的意蕴,给读者以某种情绪的感染,某种感觉的联想,某种生活的暗示。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我对异乡人的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浅论(三)
致力于散文文体的创新,建构自己的文体风格,打破散文题材和主题的单一、技巧和形式的单一、神韵和语言的单一,使散文以博大的“胸怀”,对各种文体的技巧并容兼包,寻求和创造不拘定格、富于弹性和主体感的文体形式,是汪曾祺散文的又一个重要特色。他的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他的散文取材广泛,不拘一格,笔墨洒脱不羁,行文无拘无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矫揉,不造作,没有感情与语言的夸张,具有融合各种文体各种语气的高度适应能力和随手拈来、为我所用的机智,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广见博识和深刻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如《泰山片石》、《初识楠溪江》、《严子陵钓台》等游记散文,只要意有所至,笔势所趋,往往不惜打破文体技巧的藩蓠:借助于小说的叙述方式、诗歌的意象转换和韵律节奏、绘画的色彩、古典文学的旁征博引、民间的小考等等,从而使他的散文孕育出了新的具有更高价值的审美特征。首先,能体现汪曾祺文体创新精神的是叙述方式的新变。过去这类散文,由于它的“回忆”、“怀念”的性质,基本上采用的是一种纵向的思维和叙述模式,文章的布局谋篇大多循照着一种物理时空顺序。这种线式因果叙述,往往会使它同那种单纯按横的物理时空结构的“导游词”式的游记散文一样,而流于“流水帐”式的“叙家谱”。汪曾祺的散文,如《觅我游踪五十年》、《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四方食事》、《老舍
汪曾祺论语言八十条
汪曾祺论语言八十条(苏北先生整理)1、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
2、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
3、语言具有文化性。
作品的语言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
4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5、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好的语言正当如此。
6、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7、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
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8、语言本身是一个文化现象,任何语言的后面都有深浅不同的文化的积淀。
9、你看一篇小说,要测定一个作家文化素养的高低,首先是看他的语言怎么样,他在语言上是不是让人感觉到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
10、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
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
11、我觉得研究语言首先应从字句入手,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研究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12、好的语言是不能拆开的,拆开了它就没有生命了。
13、世界上很多的大作家认为语言的惟一的标准就是准确。
伏尔泰说过,契诃夫也说过,他们说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
14、韩愈认为,中国语言在准确之外还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这“言之短长”,我认为韩愈说了个最老实的话。
15、语言耍来耍去的奥妙,还不是长句子跟短句子怎么搭配?有人说我的小说都是用的短句子,其实我有时也用长句子。
就看这个长句子和短句子怎么安排?16、“声之高下”是中国语言的特点,即声调,平上去入,北方话就是阴阳上去。
17、我认为中国语言有两大特点是外国语言所没有的:一个是对仗,一个就是四声。
18、外国人讲话没有平上去入四声,大体上相当于中国的两个调,上声和去声。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研究
学校代号*****学号************分类号H151 密级硕士学位论文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研究学位申请人唐芳指导教师李伯超教授学院名称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语法修辞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The Study on Language Style of Wang Zengqi’s ProseCandidate Tang FangSupervisor Prof. Li BochaoColleg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llegeProgram Chinese PhilologySpecialization Grammar and RhetoricDegree Master of ArtsUniversity Xiangtan UniversityDate May 10, 2011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汪曾祺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戏曲家。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散文创作成就极为突出。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不仅注重内容,也极其注重语言艺术。
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研究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特点。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特点表现为雅洁、含蓄,“雅洁”分为“雅”和“洁”两个方面,“雅”为优美、雅致,“洁”为简洁,含蓄则指其散文语言含而不露,意味深长。
浅析汪曾祺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与价值
浅析汪曾祺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与价值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至今为止受到争议很少的一位,汪曾祺小说以独特的语言艺术受到文学界高度推崇,探究汪曾祺小说的语言有哪些出众的特色,并从中寻找根源和发现价值,对现代的小说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标签:汪曾祺;小说语言;审美特色;价值影响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至今为止受到争议很少的一位:他作品的审美价值、本人的文学气质、在文学界的地位都得到了创作界和评论界的高度认同。
汪曾祺的相关创作,别人都赞同他的散文十分出众,但他在小说中表现的文采,也不见得比散文逊色。
他的小说,每篇都很独到。
它不仅内容充实,艺术表现也很出彩。
他的小说情节简单,但他随意挥洒,语句优美,句式独特,句句留有余韵,富有感染力,既让读者赞叹,又给人以无穷的魅力。
汪曾祺小说的魅力,除故事本身外,叙述人的语言可谓功不可没,该论文主要在其语言上加以探讨和论述。
一、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1.通俗化读汪曾祺小说的人基本都知道,汪曾祺小说在故事情节上的设置非常普通,人人都能看得懂,散漫浏览也容易不知不觉中陷入那淡淡的温馨中。
通俗易懂的文字,淡雅的笔触,加上那平易近人的写作态度给汪曾祺的作品带来了出众的人气,让很多喜欢文学的人了解到这么一位有个性的作家。
对一篇节选自《受戒》的小短文至今记忆犹新。
两个小孩天真烂漫,一个是想去当小和尚的傻小子,一个是可爱的小姑娘。
刻画两人互踩脚丫的嬉闹画面仍时常浮上脑海,惹人一笑。
看到那就有一种轻松和舒畅的感觉涌进内心,让读者被这样的文字和语言感动。
我常看汪曾祺的小说,他的语言也许并不华丽,但却从不矫揉造作。
他的笔触里没有过多的渲染和意想不到,即使在生活贫困的年月里他也能保持独有的那份优雅,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调叙说他在抗日战争时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活,每当读及他的大学时代,你会产生错觉,会误认为抗日战争时的昆明城趣味十足,小说里汪曾祺的那些同学,人家可乐着呢——许多的男生在跑警报的时候会带着女生爱吃的瓜子、花生,守候在女生的宿舍门口,所以跑警报的时候正是他们谈恋爱的绝佳时期,所谓的“患难见真情”,于是在那千百次的警报中,有些女生发现一个是真情的,有的女生则发现多个真情实意的男生。
汪曾祺作品的语言之美
汪曾祺作品的语言之美汪曾祺作品的语言之美汪曾祺的作品平中显奇,淡中有味,具有独特的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汪曾祺作品语言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阅读!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
汪曾祺的主要创作是散文和小说,他善于用诗化的语言描写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抒写人间的真善美。
他在文论《“揉面”――谈语言》中写到:“有一位评论家说我的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
我想谁的语言不是这样?拆开来,不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汪曾祺文集自序》还有这样一句话:“我希望青年作家还能从我这里接受的一点影响是:语言的朴素。
”可见,汪曾祺作品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平淡自然,朴素而有韵味。
一、注重用词和句子的韵律美汪曾祺笔下都是一些平凡的事物,但他将那略带艰苦的生活写的十分平淡闲适,在平淡中又彰显出无穷的韵律,读来如诗歌一般。
比如《端午的鸭蛋》中,他那家常话一般的叙述,以及他对岁月苦楚的轻描淡写。
其中描写鸭蛋的好吃,将那鸭蛋内的红油生动形象地用一句话描述:“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用的“吱”字仿佛是一个音符,把人的食欲都调出来了。
而在《故乡的食物》中有这样一句话:“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这句话将食物的味道用这样几个简单的词抑扬顿挫地表达了出来。
当然汪曾祺的作品除了单音词语的和谐之美,还有许多多音节词语运用的韵律之美。
再如,《故乡的食物》中还有这样一句话:“砗螯壳稍呈三角形,质坚,白如细磁,而有各种颜色的弧形花斑,有浅紫的,有暗红的,有赭石,墨蓝的,很好看。
”二、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汪曾祺作品中灵活地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胡同文化》中将胡同比喻为贯通大街的网络,将四合院比喻为盒子。
汪曾祺语言风格
汪曾祺作品语言风格导语:虽然汪曾祺作品在题材上开拓不算大,而且总有几分重温旧梦的缱绻,但他那独特的语言风格让你口齿留韵之余。
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
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高超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
由于个人情性、具体工作等多种原因,汪曾祺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释怀。
真正艺术的美是超越时空的,作为语言艺术宝库中的财富,绝不会因时光流转而稍减风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样态的丰富。
人们的接收心态愈加开放,审美趣味日浙提高,汪曾祺语言风格正得到更广大读者群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拟探讨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特色,期待人们对汪曾祺语言有更深入的鉴赏和研究。
行云流水逸然散淡文白如话,运笔如舌,散散淡淡,从从容容,这是汪曾祺语言的基调或底色。
由于汪曾祺长期在北京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
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平添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汪曾祺是主张散淡为主的。
他说:“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
主张信马由疆,为文无法。
”这种散,不仅见诸结构,而且见诸语言的散淡,透发着一种洞察事故的旷达与从容。
汪曾祺是一位兼有多种艺术修养的作家,在创作小说和曲词之余,他还擅长丹青。
他说过:“我的调色碟里没有颜色,只有墨,从褐黑焦墨到浅到象清水一样的淡墨,”他的语言亦如其画。
统观汪曾祺作品,无论是富于诗情的,还是偏于记人的,其语言都有一个总的特色:平远简淡,行云流水。
他把感情深藏于笔墨之间,铺述平淡,摹写浅近,却无不趣远情深,浑成意境。
汪曾祺作为一种美的和谐体,最生动的体现着老作家古雅超俗的美学趣味,鲜明地映照着他那淡泊闲和的艺术人格和胸襟气象。
汪曾祺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
211125870_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论
020《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汪曾祺作为京派文学代表作家,在小说、散文、戏剧等领域皆有造诣,散文创作成就尤为突出。
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显著特征,在语言艺术上也匠心独运。
从文学语言风格的角度出发,论证汪曾祺散文在构建文本时对词语选择提炼、句式安排运用、文本修辞格选择方面的表现特征,呈现出朴素、简约、含蓄的语言风格。
[关 键 词]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特征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论黄 瑞文学作品的风格与题材、主题、形象、篇章结构等有切实联系,与语言联系尤为紧密。
语言是作品构成的第一要素,是研究文学风格最直接、最首要的因素。
关于语言风格,一般认为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等”。
在诸多风格中,语言的表现风格最能显化作家文风,这是一种抽象、总结和概括的特征,“语言表现风格是汉语风格的根本范畴,是处于最上层位置的共性风格”。
此外,语言风格是作家个性特征、风格气度在作品中的折射,存在一定的审美情趣、处境心态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词语选择提炼、句式安排运用、修辞格的选择应用等方面。
“根据文学作品选用词语和修辞格的不同特色,把主要的文学语言风格类型归纳为两两相对的五组十种,即朴素与华丽、简约与繁丰、含蓄与明快、豪放与柔婉、庄重与幽默。
”通过阅读汪曾祺的散文作品,笔者认为,汪曾祺的散文语言表现为朴素、简约、含蓄的风格。
一、朴素朴素风格一般表现为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突出特点是质朴无华、平实如话、不饰雕琢。
在语言运用上,较少用形容词,少用或不用修辞手法,呈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美感。
(一)词语选择1.准确、大量地运用常用词语朴素的语言“多用生动活泼的普通词语,保留语言材料的本来面目……旨在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罕见的事物普通化”。
因而文章质朴凝练、恬淡自然,具有大众化特点。
如: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色
专科毕业报告论文题目:关于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色姓名:毛仙付专业:应用中文专业年级:2012年秋层次:高起专学习中心曲靖培训学习中心完成时间:2014年9 月20 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色【内容摘要】:汪曾祺的小说俭省、疏放、淡远,而又从中透出凝重、显现奇崛。
在其小说中,我们能够发现蕴藏在文中的真、善、美。
作者传承着祖国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以极其虔诚的态度来表达其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赞美。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优美,不管是叙述事件还是描绘景物,是写对话还是描写人物,都显示出和谐、风俗的风格。
【关键词】:小说语言真实性文言文人性美和谐与风俗汪曾祺就像是一阵清风在新时期的文坛上刮过,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许多人都喜欢汪曾祺,十分喜爱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
他的小说语言如同是铺在池底的鹅卵石一般,干净清爽,十分圆润。
一、语言的真实性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来源。
脱离生活的艺术其生命价值较低。
例如,贾平凹本来对农村生活,民间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写出了《商州初录》等优秀作品。
但后来他转入写城市生活,由于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因此比较肤浅,文学价值不高,如《废都》,引起了广大读者的争议。
汪曾祺就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把握,很多小说里的人物、语言、环境可以在他的故乡、他熟悉的环境中能找到原型。
在《逝水<大淖记事>是怎么写出来》中,有这样的描述:“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路过铁匠店,我走进去看老铁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虎头帽上的小罗汉。
路过画匠店,我歪着头看他们画‘家神菩萨’……”《大淖记事》里的大淖、铁匠、妇女、人物的习性,说话的腔调几乎都能从他的故乡中找到原型。
其语言来源于生活,朴质真实,体现在口语化和地方方言的使用。
王安忆说“汪曾祺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
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
” 不加过多的粉饰,信马由鞭。
作家参考_汪曾祺论语言八十条(整理精校版)
作家参考_汪曾祺论语言八十条语文学习1009 0639作家参考|汪曾祺论语言八十条摘自(小说选刊)汪曾祺论语言八十条1、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
2、探索一个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的语言里。
3、语言具有文化性。
作品的语言照出的全部文化修养。
4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5、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好的语言正当如此。
6、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7、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
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8、语言本身是一个文化现象,任何语言的后面都有深浅不同的文化的积淀。
9、你看一篇小说,要测定一个作家文化素养的高低,首先是看他的语言怎么样,他在语言上是不是让人感觉到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
10、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
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
11、我觉得研究语言首先应从字句入手,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研究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12、好的语言是不能拆开的,拆开了它就没有生命了。
13、世界上很多的大作家认为语言的惟一的标准就是准确。
伏尔泰说过,契诃夫也说过,他们说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
14、韩愈认为,中国语言在准确之外还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这“言之短长”,我认为韩愈说了个最老实的话。
15、语言耍来耍去的奥妙,还不是长句子跟短句子怎么搭配?有人说我的小说都是用的短句子,其实我有时也用长句子。
就看这个长句子和短句子怎么安排?16、“声之高下”是中国语言的特点,即声调,平上去入,北方话就是阴阳上去。
17、我认为中国语言有两大特点是外国语言所没有的:一个是对仗,一个就是四声。
汪曾祺的文学思想
浅析汪曾祺的语言观2010级汉教四班舒伟重 20100511560摘要:汪曾祺是新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的语言风格别具特色,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的性情和文学涵养,以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了他特有的语言观。
本文将简单的探讨一下汪曾祺别具特色的语言观,为大家展示一位语言大师的无与伦比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汪曾祺语言文学本位性情认识汪曾祺,是被他的一篇小说《受戒》所折服。
自然、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蕴含着深深地文化含蕴,读来意味无穷。
而这样的语言就是来自他自身的性情,乐观、童心未泯、有涵养,在我看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他看来,语言表现一个人的真性情,它不只是载体, 而是本体,它包含着深深的文化内涵,需要不断斟酌与创新。
一、语言是性情的体现一个人的风格和他的气质是有关系的。
任何真正的艺术,无不体现着艺术家的真性情,汪曾祺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他曾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这个人在逆境中还能感受生活的快乐”。
他喜欢写诗和作画,他迷恋着民间的自由自在,品味着民间的乡俗小曲和人生艺术。
他写小说也不是谋求什么功利,表现着明显的自娱色彩。
有人说这是他的“士大夫气”。
实际上,他是一个在多下玩耍的珐子,遇见只小狗他要逗一逗,碰上个石子他要蹋一脚,捡一根草棍也要玩弄半天,这便是他的小说的结构,这便是他的小说为什么像散文的原因。
因此,他认为:“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包含一定的人为的成分,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悦。
他们把生活中的诗情用一定的外部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相交流,溶为一体风俗中保留着一个民族的常绿的童心,并对这童心加以圣化风俗使一民族永不衰老。
”也就只有这样的性情,才能写出如此有特色的文章,这是人们喜欢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此深深地包含着自己的真性情。
“小说作者的语言是他的人格的一部分,语言体现小说作者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汪曾祺语言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2、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3、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
4、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5、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6、除在某一方面确有特别杰出、超常的天赋者外,少年时期偏科是不大适宜的,未来的创造和发展需要思想开阔,过早偏科则会限制自己的思路,这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7、不论你是站着还是跪着,命运都会不加改变地到来。
以为跪着就矮了一截,命运的风暴就会刮不到,这只能是一种天真。
8、贝多芬说,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如果我们没有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那份勇气,能给命运使个绊儿也是好的。
9、原来,人们诅咒命运,只是在自己没有受到命运宠幸的时候,如此说来,命运并非像许多人感觉的那么不公平。
人们所以常常感觉命运不公,有时是因为我们太不念命运的好,而太记命运的不好。
10、生活之中,适当地改变自己的个性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自我的完善,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一些人常常本末倒置。
11、一个人没有个性,便失去了自己。
生活中一味的模仿之所以不可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抹杀了个性。
12、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个性可能不合于“潮流”,却合于生活。
为了追赶“潮流”而改变自己的个性,那不过是做了一篇虚情假意的“文章”。
13、同为名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峨嵋秀。
“险”、雄”。
“奇”、“秀”,就是不同的个性。
山如此,人亦然。
14、少年不要怕失败,没有多少人会讥笑一个少年的幼稚和失败。
当你长大了,失败的滋味会比少年时代难受得多。
15、没有个性,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仅有个性,也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
16、少年,既是长知识也是长身体的时期,学习和娱乐不可偏废。
在我看来,首先是身体好,其次才是学习好。
俗话说身体是本钱,一个人连本钱都没有了,还能干成什么事呢?17、钱钟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是一种美德,而雨果先生生平的一大愿望是要把巴黎改为自己的名字也并非缺德。
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体式和语言风格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J ournal of Anshan Teachers College2000212,2(4):47-50文学·语言·艺术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体式和语言风格萧大勇(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管理系,辽宁沈阳110122)摘 要:汪曾祺小说具有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式和语言风格。
小说并不因循古典小说的起落章回、向心型体式,也不追求故事扣人心弦、情节悬念迭宕,而注重“散”和“淡”,像小溪一样平静流淌,表现出“信马由缰、为文无法”的散文体式。
小说中的语言清新朴实,口语较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并间有传统文言,突破了小说、散文、诗歌语言上的界限。
文本极为自然、平淡,又亲切、蕴藉,给读者以广阔的玩味空间。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散文体式;语言风格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00822441(2000)0420047204汪曾祺在50年的创作生活中,创作出许多优秀小说。
在80年代初期,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成为文坛的主流,人们都沉浸在深重的伤感和沉思之中的时候,汪曾祺却将一种迥然不同的文学带入文坛。
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所营造的温馨恬静的桃花源境、如仙如幻的诗性天国,所描绘出的古朴清新的民风民俗、至真至纯的人性,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小说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式和语言风格,得到了评论家的高度赞誉。
“信马由缰,为文无法”的散文体式一、中国传统的小说以情节迭宕、故事性强,章回严谨、法度森严为固有程式,而汪曾祺的小说则继承了古典小说的“另类”:笔记体小说,如《世说新语》的诸多特点,兼纳桐城派、公安派散文隽永、淡雅的风致,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创作出一系列的散文化小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
他一反小说必须有一定的情节、向心的结构和中心人物的特点,有意淡化情节,极少戏剧性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不设悬念,一般没有高潮,而是追求艺术上的“淡”和“散”,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散文化的随意叙说的语气,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片断和社会层面溶入自我心境,向读者谈生活,讲风俗,简洁朴拙,娓娓动听。
论汪曾祺作品的语言特色
论汪曾祺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徙》开头:很多歌消失了。
结尾高先生在东街住过的老屋倒塌了,临街的墙壁和白木板门倒还没有倒。
板门上高先生写的春联廿在。
大红朱笺被风雨漂得几乎是白色的了,墨写的字迹却还很浓,很黑。
从这些典型的汪曾祺式的语言中,我觉得他的特点有两个:1.长短句交错特别是开头,他喜欢一句话把一个事端出来,简单却又准确。
汪曾祺曾说过,大意好像是检验文字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他说“隔夜饭要热后煮开再吃”就是很好的语言。
2.不重情节而重意韵。
也许不重情节这话不妥,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样的感觉,汪曾祺叙事,先端出个开头,然后哗啦哔啦就讲,讲这啊,讲那啊,然后突然就完了。
让人一愣,又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汪曾祺的小说被称为“散文化的小说”,就是这种意境意韵的流转。
他受过废名的影响,而废名的小说被往往称为“诗化的小说”。
废名喜欢李义山的诗“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所以废名的小说如被朱光潜称为“破天荒”的《桥》中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跳”在这里列举她们望着小林哩,还低声的讲些什么。
小林看牛,好一匹黄牛,它的背上集着一只八哥儿。
翻着翅膀跳。
但他不敢下去,截然的一转身,“回去”。
回头走不过十步呀!抬起头来稀罕一声了再有,树上的花不形得少了,依然黄的,白的,绿叶之中,古干之周,小林的手上却多得不可奈何,沿着颈圈儿挂。
忽然他动也不动的坐住——一树脚下是那放牛的小姑娘。
暂时间两双黑眼睛猫一般的相对。
下得树来,理出一串花,伸到小姑娘面前“给你“琴儿,谢谢。
”而汪曾祺的行文也带上一点这种“跳”的感觉。
如《八千岁》,写一个有钱的吝啬鬼一般的米店老板,在被人强取豪夺一笔钱后,气愤地把桌子一拍是晚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草炉烧饿八千岁把烧饼往帐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这里一种跳动感摄人魂魄,但细细思量又不知是何意韵再如《卖眼镜的宝应人》中宝应人信誓旦旦:”是真是假,一试便知。
玉不怕火,”化学“的见火就着。
语言与人格的统一——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及语言的个性化呈现
语言与人格的统一——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及语言的个性化呈现汪曾祺的散文总是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翱翔在他的散文世界中,不仅能开阔视野、收获知识、放松身心,更能感受到作者知识的渊博。
笔到之处即可引经据典,时时刻刻都能让人感受文化的魅力。
而这些特点全要归功于他的语言的运用。
读其文章后,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了解分析汪曾祺的语言。
首先是语言风格方面。
汪曾祺的散文朴实平淡、语言幽默、通俗易懂、京味儿浓厚,而且很具趣味性,虽然写的大多是小事,但小事儿在他的笔下亦不平凡,生动活泼,十分有趣,仿佛被注入生命一般。
在他的笔下,很难看见漂亮的词藻渲染着他的文章,但是,即使没有虚浮华丽的词藻,他的散文却依然能引人入胜,给人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
《栗子》一文的开篇写道:“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比喻,虽然这种比喻似乎出自小孩子之口,极具想象力,但确实生动、形象。
然而作者却没有用任何华丽虚浮的词藻,毫不做作,非常纯净,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不仅语言平淡清澈,而且他的叙述风格也是很平淡的,这和他平淡的语言密切相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平淡的语言,还是平淡的叙述,都是和作者本身息息相关的,俗话说“人如其文”,从平淡的语言中就可以感受到他为人的平和、朴实与平淡的人生态度。
《随遇而安》一文中写到“我不是1957年打成右派的,使1958年‘补课’补上的,因为本系统指标不够。
化右派还要有‘指标’这也有点奇怪。
这指标不只是一个什么人所规定的。
”从中不难体会,虽然汪曾祺被化成右派,但没有太多的抱怨,没有为自己打抱不平,而是很坦然很平淡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
除此之外,他的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诙谐幽默。
读完这些幽默的文章后,总是给人全身心地放松之感,好像夏天雨过天晴之后呼吸新鲜空气一样舒适、自然。
这些在内容和题目上都有体现:例如:有一篇散文的题目是:“《林斤澜!哈哈哈哈……>>”《跑警报》中有两段是我认为很幽默的:一段是:“跑警报,大都要把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
汪曾祺谈语感
汪曾祺谈语感汪曾祺毕其一生都在追索文学的本质。
他认为,要谈论文学,就必须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实生活及其中蕴涵的独到思想。
而“要理解一个作家的思想,惟一的途径是语言”。
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所表现的不是抽象的、理念的哲学,而是通过语言的艺术表现生活的各种人事、风景,自然界的各种颜色、声音、气味以及这些总印象中所内含的哲学。
在真美感觉的基础上引人“向善”。
于是,汪曾祺将语言提到极致,认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他对小说的分析也着力从语言入手,强调“语感”,他甚至能够“扪触”到语言(《“揉面”———谈语言》)。
从鲁迅小说《高老夫子》中高尔础所说的“女学堂越来越不像话,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着和他们酱在一起”中“扪触”到“酱”,从沈从文小说写一个水手,没有钱,不能参加赌博,就“镶”在一边看别人打牌中“扪触”到“镶”。
尤其难得的是从《边城》两次写翠翠拉船的描写中“扪触”到了“懒懒的”和“很自负的”这两个很平常的字眼,阐释出了其中很多很深的意思。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倘若不是具有超凡的“语感”,透辟地懂得沈从文作品中所深含的文学底蕴,是很难有此阐释的。
这种对语言的高度敏感,使他能够敏锐地拿捏住语言文字的颜色、声音、韵律,甚至嗅到沈从文的《边城》和湘西散文中的“甲虫的气味”。
像沈从文那样“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气味而跳”。
的确,“感觉是一种才能”(《正索解人不得》)。
汪曾祺在他的“语感”中充分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常常借用书画理论说明其中的妙处。
他举了包世臣论王羲之书法的“行气”之说:单看一个字,也不见得怎么好,放在一起,字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所以,写作中“安排语言,也是这样。
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
从中可见“文气”的道理,体会出将语言“耍来耍去”“丢来丢去”的奥妙。
他觉得有些青年同志写一句,想一句,这样写出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论语言1、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
2、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
3、语言具有文化性。
作品的语言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
4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5、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好的语言正当如此。
6、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7、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
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8、语言本身是一个文化现象,任何语言的后面都有深浅不同的文化的积淀。
9、你看一篇小说,要测定一个作家文化素养的高低,首先是看他的语言怎么样,他在语言上是不是让人感觉到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
10、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
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
11、我觉得研究语言首先应从字句入手,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研究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12、好的语言是不能拆开的,拆开了它就没有生命了。
13、世界上很多的大作家认为语言的惟一的标准就是准确。
伏尔泰说过,契诃夫也说过,他们说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
14、韩愈认为,中国语言在准确之外还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这“言之短长”,我认为韩愈说了个最老实的话。
15、语言耍来耍去的奥妙,还不是长句子跟短句子怎么搭配?有人说我的小说都是用的短句子,其实我有时也用长句子。
就看这个长句子和短句子怎么安排?16、“声之高下”是中国语言的特点,即声调,平上去入,北方话就是阴阳上去。
17、我认为中国语言有两大特点是外国语言所没有的:一个是对仗,一个就是四声。
18、外国人讲话没有平上去入四声,大体上相当于中国的两个调,上声和去声。
19、外国语不像中国语,阴平调那么高,去声调那么低。
很多国家都没有这种语言。
20、你听日本话,特别是中国电影里拍的日本人讲话,声调都是平的,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大注意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音乐美跟“声之高下”是很有关系的。
21、“声之高下”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前有浮声,后有切响”,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
你要是不注意,那就很难听了。
22、语言学上有个词叫语感,语言感觉,语言好就是这个作家的语感好;语言不好,这个作家的语感也不好。
23、一般都把语言看作只是表现形式。
语言不仅是形式,也是内容。
24、语言和内容(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
语言不只是载体,是本体。
25、斯大林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现实,我以为是对的。
思想和语言之间并没有中介。
26、世界上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也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
27、读者读一篇小说,首先被感染的是语言。
我们不能说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这支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
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
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
28、可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
语言不好,小说必然不好。
29、语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语言的鄙陋就是内容的鄙陋。
想得好,才写得好。
30、闻一多先生在《庄子》一文中说过:“他的文字不仅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种目的。
”我把它发展了一下: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31、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的后面都有文化的积淀。
32、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
其实我们所用的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继承了古人的语言,或发展变化了古人的语言。
33、如果说一种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话,别人就没法懂。
34、一个作家的语言表现了作家的全部文化素养。
作家应该多读书。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对的。
35、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口语最大的不同是精炼。
36、说小说的语言是视觉语言,不是说它没有声音。
37、前已说过,人的感觉是相通的。
声音美是语言美的很重要的因素。
38、中国语言.因为有“调”,即“四声”,所以特别富于音乐性。
39、一个搞文字的人,不能不讲一点声音之道。
“前有浮声,则后有切响”,沈约把语言声音的规律概括得很扼要。
40、简单地说,就是平仄声要交错使用。
一句话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一顺边,是很难听的。
41、我们现在写作时所用的语言,绝大部分是前人已经用过,在文章里写过的。
42、有的语言,如果知道它的来历,便会产生联想,使这一句话有更丰富的意义。
比如毛主席的诗:“落花时节读华章”,如果不知出处,“落花时节”,就只是落花的时节。
如果读过杜甫的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就会知道“落花时节”就包含着久别重逢的意思,就可产生联想。
43、《沙家浜》里有两句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从苏东坡的诗“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脱胎出来的。
44、我们许多的语言,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从前人的语言中脱胎而出的。
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
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45、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46、怎样学习语言?……随时随地。
首先是向群众学习。
47、只要你留心,在大街上,在电车上,从人们的谈话中,从广告招贴上,你每天都能学到几句很好的语言。
48、语言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语感”。
作家要锻炼自己对于语言的感觉。
49、使用语言,譬如揉面。
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
50、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
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抟弄。
51、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
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52、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
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53、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54、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55、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
“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
“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56、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57、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
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
”这是不可能的。
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58、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
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59、不少作家充分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
60、他(闻一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
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
61、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62、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63、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
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
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
64、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小说使读者受到感染,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说的语言。
65、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
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
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66、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
67、我们的语言都是继承了前人,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
很难找到一种语言,是前人完全没有讲过的。
那样就会成为一种很奇怪的,别人无法懂得的语言。
68、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
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69、语言的美,不在语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大的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
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70、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
71、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
72、“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73、他(韩愈)所谓“气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绪饱满,思想充买。
我认力他是第一个提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和语言的关系的人。
74、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75、他(韩愈)提出一个语言的标准:宜。
即合适,准确。
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说过“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比如福楼拜。
他把“宜”更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76、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
77、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歌,骏马收缰,可长则长,能短则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78、流动的水,是语言最好的形象。
79、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
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80、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
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
语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