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基础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基础设计
于俊杰1,史维山2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50)
摘要:泰州大桥为三塔两跨悬索桥,桥跨布置为390+2×1080+390m,南、北锚碇基础均采用重力式矩形沉井基础,南、北锚碇沉井基础平面结构相似,北锚碇沉井基础高57m,南锚碇沉井基础高41m,本文仅对南锚碇基础的方案选择及结构设计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桥梁工程;结构设计;计算;锚碇沉井基础;泰州大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1 工程概况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江苏省长江的中段,处于江阴长江大桥和润扬长江大桥之间,北接泰州市,南联镇江市和常州市。

主桥为三塔两跨悬索桥:390+2×1080+390m,是世界上首座主跨超千米的三塔两跨悬索桥。

南、北锚碇均采用重力式矩形沉井基础。

南锚碇沉井长和宽分别为67.9m和52m,沉井高41 m,共分八节。

2 工程地质条件
南锚碇主要岩土层分布自上而下,各土层工程特性简介如下:
1-2淤泥质亚粘土:灰色,局部灰黄色,流塑状态,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夹粉砂薄层,局部具层理,偶夹腐植物,该层层顶埋深0.8~1.8m,层厚1.3~6.95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80kPa,沉井井壁与土体间的摩阻力fs=10kPa。

1-2c粉砂、亚砂土:灰色,稍密(松散),饱和(很湿),局部夹亚粘土薄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分选性较差,局部夹腐植物,偶含贝壳碎片;层顶标高-0.68~-7.42m,层厚2.80~10.5m,该层层顶起伏较大,分布连续。

[σ0]=80kPa,fs=15kPa。

1-3粉砂:灰色,稍密为主,局部中密状态,饱和,含云母,分选性较好,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层顶标高-7.08~-13.71m,层底标高-16.14~-26.61m,层位基本稳定,分布连续。

[σ0]=120kPa,fs=17kPa。

2-4 粉砂、局部细砂:灰色,中密~密实状态,饱和,含云母,分选性较好,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层顶标高-16.14~-26.61m,层底标高-34.14~-37.13m,层位稳定,分布连续。

[σ0]=160kPa,fs=20kPa。

4-3层粉砂、细砂:灰色,密实状态,饱和,分选性较好,土质较均匀,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局部偶含少量腐植物。

层顶标高-35.09~-37.13m,层底标高-57.68~-62.59m,层厚20.55~27.75m,层位稳定,连续分布。

[σ0]=200kPa,fs=24kPa。

3 设计要点
3.1方案选择
沉井基础具有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施工方便,造价低,成为国外大跨度悬索桥锚碇基础的首选方案。

我国长江、黄河大型桥梁工程中也有成功采用沉井基础先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南京桥、七十年代的九江桥、八十年代的孙口黄河桥,中国桥梁建设者在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建成了深水、浅滩、陆地上形式各样的沉井基础方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

九十年代,江阴长江大桥北岸锚碇在冲积地层中采用了沉井基础方案,经过多年运营检验,锚碇基础结构安全可靠。

桥位区的地质以砂土为主,较适宜沉井下沉,采用重力式沉井基础按不排水法施工,保持沉井井孔必要的施工水位,只要施工中严格控制、加强管理,井孔中粉砂、中砂就不会出现翻砂现象,长江防洪大堤稳定是有安全保障的。

另外本桥基础离大堤约150米,均远大于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沉井基础离大堤的距离,因此施工工艺中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长江防洪大堤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地下连续墙用作悬索桥锚碇基础,是利用地下连续墙作为防水及抵抗土压力的围堰,以便在围堰内进行挖掘工作,到达设计高程后就地灌注混凝土作为基础,地下连续墙围堰为敞开式开挖提供了条件。

地连墙墙体按抵抗静止土压力+静止水压力+偏土压力作强度验算,随地连墙深度增加,墙体及其衬砌
用料倍增。

墙体施工完成后,进行挖土、衬砌工作,直至基础持力层。

如上所述,锚碇位置基岩高程在-200m左右,基岩以上基本为饱和透水层,如果采用大规模排水施工风险很大,因为饱和粉砂、中砂层大堤内外是连通的,大规模采用深井井点降水对长江大堤必然构成不利影响。

纵观国内采用地连墙锚碇基础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阳逻长江公路、广州东二环黄埔珠江大桥、虎门珠江大桥,地连墙嵌入相对不透水的基岩,基岩有封水作用,可排水开挖取土,持力层见底、可直观判断。

本桥锚碇基础不具备这些先决条件,其它悬索桥选用地连墙的初衷本桥并不存在。

因此地下连续墙方案在本桥不适宜。

由以上分析可知,沉井基础具有整体性好,结构刚度大,施工设备简单,工期短,对长江防洪大堤安全距离要求较小,比较适合本桥位地质条件,工程造价较低;地下连续墙基础结构工程量较大,施工工艺复杂,排水施工对长江防洪安全距离要求较高,工期长,造价高。

3.2 设计荷载
两根主缆拉力 4.3×105KN
3.3 沉井总体布置
沉井长和宽分别为67.9m和52m(第一节沉井长和宽分别为68.3 m和52.4 m),沉井高41 m,共分八节,第一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高8m,第二至第八节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除第七节为3m外,其余均为5m。

封底混凝土厚为8m。

沉井顶面标高为+2.0m,基底标高为-39m,基底置于密实的粉细砂层。

3.4 沉井一般构造
沉井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分为20个井孔,沉井第二节及以上节井壁厚2.4m(第一节井壁厚由2.2m渐变为2.1m),沉井第三节及以上节隔墙厚1.4m(第二节隔墙厚2.2m,第一节隔墙厚由1.4m 渐变为1.2m),除第一节未设倒角外,其余六节隔墙与隔墙间的倒角为0.25m×0.25m,隔墙与井壁间的倒角为1.0m×1.0m,沉井刃脚高1.9m,刃脚踏面宽0.2m。

第一节钢壳沉井,分为8类共43个节段工厂预制,然后运到现场就位拼装成整体,以钢壳沉井为模板浇筑混凝土,形成钢壳混凝土沉井,第二节到第八节为钢筋混凝土沉井,均为现场浇筑,第八节沉井不设置隔墙,井壁厚 1.5m,后排井壁因锚块预应力张拉需要,比前排井壁少浇1 m高。

自沉井第三节开始,隔墙中间设置连通管,以便沉井下沉过程中平衡各井孔内的水位。

图1 沉井立面图
图2 沉井平面图
3.5 地基处理
由于沉井规模庞大,又处于软土地基,因此沉井下沉过程中就存在地表一定范围内地基承载力不够,需临时加固地基,采用砂桩及换填的复合地基加固法提高承载力。

先用砂桩加固:砂桩平面沿井壁及隔墙梅花形布置,桩径为38cm,间距1m,砂桩长17m,穿过软土伸入粉砂层。

然后用级配较好的碎石和砂换土:外圈井壁下为5m,中间隔墙下为3m,换土部分需夯实。

3.6 设计计算
设计计算包括运营阶段和各施工阶段的荷载计算、结构内力计算和强度设计。

3.7 钢壳沉井的工厂预制
钢壳沉井工厂加工时,对于构件的焊接需按等强原则进行,对于厚度大于8mm的钢板的焊接,需剖口施焊,对节段间的现场焊缝需考虑内部各构件的焊接,应先里后外,并要求探伤,以保证强度。

钢壳沉井钢结构的材质为Q235B,最大块件重量为42t(未计焊缝重量)。

4 结语
锚碇与基础是承受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水平荷载的重要构件,对大桥安全可靠受力至关重要,也是控制大桥施工工期的主要因素。

泰州大桥南锚碇基础目前已顺利下沉到位,沉井下沉偏差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沉井姿态很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由此可见泰州大桥锚碇基础选用沉井基础方案可行,结构设计合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